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 提高作文的创造能力

2024-05-09

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 提高作文的创造能力(共5篇)

篇1: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 提高作文的创造能力

积极创设有效课堂情境

努力提高作文的创造能力

弹子学校 冉龙江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的过程本是创造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创造性地描写世界、表现世界,创造性的书写自我、表现自我。但当前的作文教学,很不乐观。大多仍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文题,并作一些指导,然后留一段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这种模式,因无充实的内容,就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的现象就在作文中肆意蔓延着。因此,老师最难教的是作文,学生最难学的也是作文。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而情境教学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鲜明特色,在培养学生感情,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有独到之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创新个性呢?

一、创设自由、愉悦的情境

只有让学生拥有一份自然的无拘无束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才会有效激发学生对作文创造的兴趣。

1.“绘画”给以创新的自由

绘画最受小朋友喜欢,因为它是具象的,最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几乎每个小朋友都爱画画,这大概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吧。绘画能让他们快乐、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独特的创造个性,“白纸”是他们自由的天空,画笔是他们自由的理想。

如:在学写《美丽的公园》这篇作文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画画。学生高呼“万岁”,纷纷拿起了手中的画笔,“栽满各种鲜花的公园里,有碧绿的草坪,有弯弯的小河,有月牙一样的小桥,有五颜六色的房子。这些基本的景物都在学生的画纸上一一出现了,可是有些学生并不满足于这些常见的景物,有的在河岸上添了几颗柳树,他们说这样更美;有的在绿绿的草坪上,添了膝地而坐的游人,说这么美丽的草地肯定会吸引许多人;还有的在桃花上添了蜜蜂、蝴蝶;在空中添上了直升机;······同学们越画越美,越说越生动。课堂上,气氛热烈极了,到处涌动着孩子们的欢乐情绪。最后他们写出来的文章都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小细节描写。经过先画画后作文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思维活跃,浮想联翩,累积了写作的素材,丰富了写作的语言。创新的见解,独到的思维,也就在这篇作文中潺潺而出了。

2.“多媒体”给以创新的愉悦 谁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媒体”走入了平常的教学课堂,它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必须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而“多媒体”具有画面的逼真性,情节的趣味性和色彩的生动性,能把声音、色彩、图像、文字、动画有机结合起来,活化教学内容,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自由。

如:在“假如我是宇航员”的作文教学中,如果凭空让学生想象写作,肯定会因为他们没有实际的经历,太空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又过于遥远等原因,让学生的思维变成“无头苍蝇”,导致不知如何下笔写。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优势,让学生欣赏的太空的风光,了解各种星星,观看“神州”飞船起飞降落的画面,宇航员在基地艰苦地训练,听听宇航员的心声等。在有了以上的铺垫后,我再让同学们说说如果你是宇航员,去了太空你能看到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可高了。如:看到了我们的地球,看到了气象卫星,看到了月亮在对我笑。假如你是宇航员,你想在太空干什么?有的说:“我要到月亮上去,要在月亮上种满果树,让它更加美丽。”有的说:“我要去找一棵与地球一模一样的星球,和那里的人做好朋友,”有的说:“我要到其它的星星上去找宝藏······。”学生越说越有劲,越想越离奇,让我耳目一新,我一次次地点头微笑,一次次地鼓掌。果然,作文本收上来后,我看到了学生们各种的奇思妙想,看到了他们创造的意识在作文中体现。

二、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

伯纳有段至理明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任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合作学习是作文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好手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致于相互启发,活跃思想,集思广益,认识升华的过程。

如:在《我真能干》的作文教学中,我觉得现实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作文比较难驾驭。原因是写作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所以我想到了合作学习,变个人的智慧为集体的智慧。我先将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各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最优化的学习小组。每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件能体现自己“能干”的事情来,并将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记下来,回到课堂后交流成果。我发现每个组都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交换意见后,有的组在校内进行了捡纸屑果皮美化环境,有的组回家帮父母种庄稼或为自己洗衣做饭,力争自力更生,减轻家长的负担。还有去敬老院打扫,慰问孤老。在交流这些成果时,每个组的成员都争先恐后,滔滔不绝。最后他们写出来的作文,题材丰富多样,而且具有真情实感。

其实,让学生合作学习,就是让他们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就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就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的创造能力。

三、创设丰富想象的情景

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在脑海里存储各种各样的形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造、创新的天地里翱翔。

在看图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非常好的利用“想象”这个武器。如在教学《老师带我们去看海》这个看图作文中,我考虑到学生对大海缺乏一定的认识,就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有关故事等。

通过搜集活动,学生亲自操作,了解关于大海的知识,就提高了他们的兴致。课堂上,再组织大家把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从而获得深刻的感受。我又利用播放关于大海的录像资料、配乐诵读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结合演示,引导学生想象大海是什么样的?站在大海边,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大海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通过看图想象,学生激情得以进发,写出的作文,自然比思空劣造要高出几等。

四、创设读写结合的情景 小语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为学生创设读写结合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化他人的文字为自己的文字,从而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这也是为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开辟了一条蹊径。

在教《童年的发现》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品折文中那一个个有趣的情节,加以朗读,如作者那荒诞离奇的梦,那幼稚执着的问题,那锲而不舍的思考,以及被老师批评后的窘迫,作者童年的乐趣在这妙趣横生的描写中,在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中展露出来。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讲着,绘声绘色地读着,似乎自己也回到了幼年的时代。借此机会,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经历了梦幻的童年,你们一定也有一些让你惊喜的发现吧,想一想,当年还是一个幼儿园的娃娃时,你有过什么小小的发现?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只一会儿,同学们的倾诉热情便被点燃了,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如蝉是如何发声;油为什么比水轻;手盆中的水流呈顺时针的奥秘等。嗬,别看年纪小,他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呢?于是,这个话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冲动,我便让学生由读到写,引导他们运用文字中的一些好词好句,写下了《我童年的发现》。果然是水到渠成,一篇篇生动活泼的小文章便从此诞生了。

其实,利用课文来为学生创设读写结合情境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桂林山水》中,水、山、洞的排比段结构;《荔枝》中母亲舍不得吃荔枝的细节描写;《初冬》中雾前雾后美景的描绘······这些片段都可以很好地切入学生的生活,在读写结合的情境中,“依靠范文,但又跳出范文的限制,加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就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的创造能力,自然写出一些小小的美文。

总之,“创造”并不是在作文上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重在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畅想、畅言,在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任想象驰聘,任感情荡漾,任思路纵横。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写作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已有记忆,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思维潜能,从而提高作文的创造水平,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学”的局面,必将迎刃而解。

篇2: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 提高作文的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新课标要求我们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个性,启迪儿童的灵性,诱发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巧用多媒体

爱因斯坦曾说:“喜爱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美的课文,如果辅之以相应优美的旋律导入新课,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使学习顺利地展开。如《秋天的雨》一课,在上课之初,我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背景下,播放了有关秋天美丽景色的图片,轻、柔、美的旋律犹如秋风吹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巧妙渲染了课堂气氛,引发了学习兴趣。再如《盘古开天地》一文,我先让同学们看了一段有关盘古的动画片,同学们就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这种状态为学好文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然而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巧妙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还可以烘托气氛,将师生情绪再次推向高潮。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学生体会了壮士们在关键时刻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后,请学生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播放《英雄儿女》的主题歌,在震撼人心的旋律中,师生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使课堂气氛再度升华。对较为抒情的散文,巧妙运用音乐结束可以使人感觉韵味悠长,回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小小的船》一课,播放《小小的船》伴奏带,师生共同歌唱作为结束,优美的旋律和意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美好的体验,将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之中,课件的运用更是尤为重要,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配乐朗读是不错的的一种方式。它能在流动的旋律中,激发情感,营造氛围,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配乐朗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尤其在古诗的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朗诵古诗时,配合着筝、琴、箫等古曲,以曲韵衬诗韵,使学生感受并体味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以及丰富的内涵和生命力,诵美文、品雅乐,其乐融融。

二、智用语言

教师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而教师语言的引领,也为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参与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如一年级识字二《比一比》,我用自己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农家小院的场景,让小主人公与里面的动物,植物进行对话。通过自己的生活感受,把这些动物、植物作为自己的伙伴。孩子们兴趣空前高涨,都想第一个和这些农家小院的住客们交朋友,让它们感受自己的热情。最后我用语言模拟一个回家吃饭的场景,(联系生活,想象妈妈、爸爸是如何找我们回家吃饭的情状)让孩子们大胆叫出这些朋友的名字,呼唤他们回家。(用孩子们特有的语言)这样,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就会主动记住它们的样子,而且依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出现了很多让我都想象不到的语言亮点,识字效果和对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可想而知。另外,对于一些离我们生活年代比较远的作者,我们也可以通过时空对话,教师当“信使”的方式展开。如《静夜思》,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具有魅力的语言引领,架起学生和李白的桥梁,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活用形式

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创设多种形式的情境必不可少。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我先布置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采取调查、访问、整理资料的形式,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然后在学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时,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对文章内容进行汇报,最后以环保部门向人们倡议作结。(因为学生们熟悉了生活,有了认识,所以很到位)这样孩子们兴趣很浓,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在学习时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在学习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时,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西门豹》,在学完内容之后,安排孩子们发挥想象,补充空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演出。通过这种情境形式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人物品质的剖析,还发展了语言,培养了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3: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 提高作文的创造能力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① 课题的界定

情境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教学情境,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具体说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色、问题等情境,真实而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并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② 理论依据

课改后的新教材在结构形式方面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进,一般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设计了单元情景主题。由于这些情景主题一般都贴近学生生活,因而有利于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情感。但教材只是一种载体,只是教与学的平台,不是课程的全部,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教师才是课程的实施者、解释者,只有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目前形成了一些常用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模式。但这些模式注重的都只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侧面,对于教师实际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帮助不大。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也常通过创设情境来激趣,来组织课堂,但往往未能把教学内容有机地统整在情景主题之下,或过于花哨,或不利于协作交流等。因此教师如何利用现有教材,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地方特点,依据建构主义等新理论来创设情境,并围绕情景主题来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多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重认知轻情感,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而在国外,以德国的奥尔夫、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为代表的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形成与传播,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为探索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原理与操作体系。其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如果将情境教育理论移植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素养教育中,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情境教学,教师注意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与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将音乐的表现形式与音乐的内容结合起来,真正体现音乐素养教育的价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可以给学生留下主动探索的空间。

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的方式有许多,如问题情境、追问情境、动态情境、语言情境、记忆、联想、类比情境、生活展示情境等,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造,不断地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能力。

明确情境创设的意义,把握住情境创设的几个特征,掌握情境创设的方法,创设出合适的情境,既能改进音乐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也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① 形成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经验。

② 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③ 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2.研究内容

① 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鉴赏内容的研究。② 情境教学方法与唱歌内容的研究。③ 情境教学方法与演奏内容的研究。④ 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研究策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情境内容

① 内化——重组教材。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秩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② 外化——学科融合。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内容及方法拓宽情境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以及提高演唱演奏能力丰富相关文化的内容。

③ 让情境贴近现实。一是用生活语言描述音乐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诱导学生对于音乐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启发诱导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二是以生活实物再现音乐形象。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实物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不仅能迅速地感知,而且易于接受和理解。三是借生活游戏走近音乐形象。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音乐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情境空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的基本要求,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课堂精神生活具有发展性意义。

以生活式交往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调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又是实施真诚对话,在交往中理解,并且共同摄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

3.在情境中表现音乐

新课改力图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① 在亲历生活过程中感知音乐。生活化情境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身经 历,得到积极的启发和暗示,在此过程中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② 在模拟生活角色中体验音乐情感。模拟生活角色就是指角色体验。是通过选择一个角色(人或物)作为学生体验的对象,并感受其在生活中的情感。在学习中进行角色模拟,目的是让学生重归真实的生活世界,以自由的思想体验生活,回归人性的本质。

③ 在生活情境感染中表达音乐思想。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场景、条件等,让学生在实境体验中感悟知识,体验生活。还可在每堂课之末安排学生说一说(我听了什么?我唱了什么?我想表达什么?)的环节。

④ 在生活实际锻炼中展现音乐。动员学生参加社区的纳凉晚会和社会中的一些音乐性质的比赛,都能使学生的音乐实践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学生所学的音乐体现出生活的魅力。课题研究主要有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1.应用行动研究法,及时收集处理情境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方案,使研究更具实效性。

2.应用个案分析法,通过对课题研究对象的现状分析,正确认识研究对象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水平。

3.应用经验总结法,分析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等。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 —— 2010年11月)2.实施阶段(2010年12月 —— 2011年5月)

篇4:数学课堂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反思

在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逐渐成为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我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的是怎样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在每一节课伊始,我总会创设一个情境,其目的主要是引入新课。或者说,我习惯于在引入新课时创设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目的单一,一般只是在于新课引入。比如在学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中,我会创设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里面涉及到平行线,再直接引入新课。这种创设教学情境是形而上的,片面的,或者说是形式上的情境创设,这样的情境对教学没有太大帮助。

在这一次的研修学习中,我对《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课例研究中的“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这一方面学到很多。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学习中,我对创设问题情境有了新的认识:

合理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能有效或高效的进行课堂活动。在这一环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学生提出问题时的语言组织,以及问题的广阔性、深刻性、创造性。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深刻性,问题太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问题太难,使得学生“跳跳脚够不到苹果”,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以外,容易挫伤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篇5: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 提高作文的创造能力

过去,学生一般不重视口语交际,主要跟从上到下的教育部门不检测有关。现在,由于新教学理念的影响,上级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期终考试,我市的初一语文考试试卷第一题,就是考口语交际中的听力。学生反应很好,觉得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老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条件,多形式,多途径实现这一要求,如我校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口语水平,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几位老师,坚持在课前5分钟以发布新闻、演讲、讲故事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口语水平,结果他们那些班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明显提高。尤其在平时的教学时,老师不要只凭笔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语文水平,而要将善于聆听、能说会道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口语交际来。

上一篇:家装流程及注意事项下一篇:培优辅差方案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