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

2024-05-12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精选10篇)

篇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

课 题 研 究 计 划

南丰二中 徐德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典型的教学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他们一方面产生了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认识,情感,意识发展等多方面的制约,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还不善于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所以一旦在他们的学习或生活中趣味与活动、自尊与交往,自我实现等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可能出现攻击、倒退、畏缩、固执、不安„„等表现,从而导致学习上的困难。相比一般的教学形式,情境教学因为其现实性、生动性、丰富性、趣味性激发了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和吸收,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了“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因此而备受广大教学工作者的推崇和喜爱。

化学是学生在九年级时才接触的起始科目,面临毕业和升学,九年级学生学业负担重,主动学习的热情降低,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有效情境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难以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于是教学中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一是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多采用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在学习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兴趣不高涨,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生素质的提高。二是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希望利用各种现实、生动、丰富的情境去激发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和吸收,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但是,缺乏对有效情境的把握。有些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如果控制不当,在一堂课后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情境,而没有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就是无效的情境教学。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九年级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境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研究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追求有效情境教学,努力将教学情境与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2)以课题引领,创建优秀化学教师群体。

课题组成员均有一定的分工,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使教学素材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科学性转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初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化学有效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特色。

2、学生目标:通过化学情境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3、教师目标: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转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概念界定:我们所说的“有效情境”是指形式多样的,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的适当的情境,不是“花架子”。要能促使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易学、好懂、能懂、会用,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有效实验情境的创设研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和必要手段,我们将继续加强实验教学,充分挖掘实验的教学功能。尝试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使实验情境发挥应有的作用。

2、有效社会生活情境的创设研究;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我们需要有效攫取各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生活情境,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各种信息,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实效性。

3、科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研究;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先进的实验器材相结合有效地强化课堂教学。逐渐淘汰形式主义的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手段用到实处。

4、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课堂无效问题不但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更会干扰了学生的思维,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设置有效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5、不同课型中情境创设方法手段研究。

对不同的课型,我们要尝试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避免复习课习题课的枯燥乏味,单边活动过多,将“情景——问题——探究活动——互动交流——应用反思“的过程应用于每一堂课。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实践型的研究,本着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以课题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以校为本的有效研修。

1、文献研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行动研究:课题组将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升。

3、课例研究:进行课例展示,组织教师说课、听课、评课、研讨,使教学实践不断地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4、经验总结: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时间:2011年04月-2012年06月

(二)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1.04~2011.08

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组,收集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资料。

2、课题实施阶段:2011.09~2012.05

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收集、整理课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并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

3、课题总结阶段:2012.05~2012.06

总结、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结题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相关论文,典型教学案例、优秀情境素材等。

篇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

小章中学

王伟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紧紧围绕课题的总体 方案展开研究活动:

(1)初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情境教学”和“有效教学”两种理论的结合,为此我们组织组内教师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使大家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酸碱盐部分的一个难点,也是整个初三化学学习的难点,本学期,我们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一节内容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组内每个老师都针对这块内容上了一节教研课,在同样的课题中,我们看到了每个老师不同的授课方法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让我们彼此思想产生更多碰撞,对这一内容的有效教学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对这一内容与微粒知识、溶液知识的融合处理得更好。

二、现阶段主要存在问题

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忙于毕业班教学工作,还没能把对课题的研究自然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中,的活动后的反思总结不够到位。

三、本学期工作打算

本学期,我们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和提高。

(1)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组内教师的科研认识和科研热情。教师需 要先学习,深刻俯理论内涵,才能高速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去指导教学,将有效情境教学的理念自觉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并希望组内老师能更多地撰写教学论文。

(2)将新授课的情境素材积累汇总,将优秀的课例、课件、教学设计集中整理,充实我们的教学素材。

(3)继续开展“同题异构”活动。除了开展活动,更重要的是做 好课后的研讨、反思,让教活动落到实处。

篇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 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 不但便于保持, 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同时,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此, 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 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但是,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 而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 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情境实际上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本文旨在探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策略。

二、概念的界定和实施原则

(一) 有效教学情境概念的界定

所谓“情境”, 就是一种“氛围”, 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去联想、想象和思维, 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 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 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 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 积极主动、自发地 (而非迫于外界压力) 去想象、思考、探索, 去解决问题、感悟道理和发现规律, 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 有效教学情境遵循的原则

1. 合理性。

即情境创设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 其信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围绕既定的科学知识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科学思维发展的实际;兼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2. 有效性。

首先, 情境的创设应以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 做到有的放矢, 不会因无关紧要的情境影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 要难度适宜, 兼顾对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 做到能激活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后, 要注意时机, 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 在不同的课堂教学阶段, 向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有效的教学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 知识好比盐, 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 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 教师更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语言, 因为现实生活中严重缺少英语学习环境。只有这样, 教学情境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情境。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有效的教学情境归纳如下:

1.实物演示情境。什么为实物演示情境呢?即以实物为中心, 创设必要背景, 构成一个整体, 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 能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我们利用易于准备和便于携带的实物, 尤其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 密切配合教材, 巧设情境。如教《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4 Where’s my backpack?这一课时, 我把学生的书包、文具盒、铅笔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堆放在讲台上, 通过用英语问答的方式进行情景会话等的练习。

2.生活呈现情境。结合教材中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英语教学中我利用教室、操场、邮局、商店、电影院等典型的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实况转播”“现场解说”“答记者问”等形式的英语交际活动,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教室, 介绍班级、教师、同学及家人的真实情况等, 或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在教完《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后, 我先要求学生写一封简短的英文信和一个英文信封, 以练习其格式, 然后针对近几年因劳务输出, 许多学生都有家人或亲朋好友在国外的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写信给他们并要求回信。

3.简笔画表达情境。简笔画简单、易学, 往往几笔就能表现一件事物、一个行动、一个情景或一个情节, 而且概括性强, 能更为准确地表达意思, 克服了复杂画面常分散学生注意力, 造成误解的缺点。如教学“the high jump”和”the long jump”两个短语时, 我在黑板上画上“跳远”“跳高”两幅简笔画,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两个短语的意思。再如, 学习“what’s he/she doing?”时, 主要是学习和操练现在进行时。我在黑板上画上男孩或女孩放风筝、做作业、跳高、跑步、看电视等若干幅简笔画, 学生会很快地表达出She’s flying a kite.She’s doing homework.He’s running.He’s watching TV.

4.课内外语言描述情境。结合课文内容, 开展课外活动, 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能力、开阔视野、发展特长。活动的形式包括:朗诵、唱歌、表演、英语角、英语班会、书法比赛、影视欣赏、知识竞赛以及班内交流等。如教“What are we going to do?”时, 我向全班学生宣布“We are going hiking this Sunday.”然后让学生讨论:Where are we going?What are we going to do?What are we going to take?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很自然地掌握了be going to+动词原形和be going+动名词表示一般将来时的结构。

5.扮演角色情境。表演是我们在使用英语新编教材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使用的表演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要求“进入角色”, 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

第二种表演是“扮演角色”, 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几乎全套教材每一单元的每一部分都有Read the conversations and Act out的练习, 我除了按教材要求完成该项练习外, 还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或在英语兴趣小组等活动中, 表演所学内容。如表演“打电话”“问路”“借物”“购物”“看病”等日常交际活动。由于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角色, 课文中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 而是学生自己或自己身边的同学, 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就容易产生亲切感, 很自然地加强了内心体验。

6.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设交际情境氛围。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 这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教师要想在45分钟内引导学生进行快节奏、高密度的训练, 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课本外, 还应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 例如录音机、电视、投影仪、VDC、DVD及多媒体光盘辅助教学手段。这样, 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的情境, 同时又可以扩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录音机和投影仪是广大农村中学英语课堂上使用最广泛的电教设备, 录音能够提供真实的交际语言情境, 营造愉快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在使用投影片时, 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 那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读音、真实的语境, 极易感染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再思考

创设情境教学策略, 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1.看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是否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2.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切入口,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体性。

3.教师要利用青少年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 结合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 充分运用教材内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 尊重学生个体, 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激发其积极的情感, 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摘要:情境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的情形和景象, 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实例, 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创设的情境越活泼、生动、准确, 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有效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情景教学的概念及实施原则入手, 对创设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创设情境,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英, 黄艳明.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吴学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重视交际培养能力[J].黄冈教育, 2005 (1) .

[3].秦玲.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J].北京教育, 2004 (11) .

篇4: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的有效创设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情境 有效创设

情境其实是在创造学习气氛和文化环境以及一些活动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进而形成动机。如果学生从“景”转入“境”,就可以说其已经融入学习情境。换句话说,学习情境不仅指学生必须要知道的知识、需要处理的问题和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而且还指其情感体验以及主要动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设计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以及道德情感的提升,而且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一、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依据

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情境创设。饮食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生命活动的正常开展。食品中往往具有各种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脂肪,糖类,蛋白质以及矿物质等。这些营养物质会由于储存以及加工而出现各种形式的化学变化。而化学情境创设都可以从这些变化中取材。比如:为何面粉在加热后会有小孔存在?为何保鲜膜不以聚氯乙烯为主要材料?碳酸饮料在打开后为何会出现气体?等等,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

与生活用品有关的化学知识情境创设。比如:哪些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碳酸钙?虽然珊瑚以及珍珠中都包含着碳酸钙,但是为何其形态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怎样判断物质中包含的碳酸钙含量呢?通过该种创设方式一定会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促使其在回家后积极找出有关物品开展化学实验。

从实际生活中取材对化学实验进行创设的例子非常多,化学教师如果在平时多留意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情境创设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

二、通过传说故事进行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一些和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传说故事进行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其对知识的渴望,而且有利于开发其思维,进而促使其自主思考以及积极探究,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比如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的学习中,可以引进传说故事如“死狗洞之谜”等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在课堂上将死狗洞故事的动画展示给学生:意大利境内有一座山,被称为那不勒斯山谷,这是座神奇的山,狗一旦走进山洞就会莫名其妙死亡,可是人却毫发无损。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疑惑不解,觉得洞中肯定有“屠狗妖”,最终还是科学家找到了答案。看完动画后,学生很投入,但更多的是迷惑。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洞里究竟是何种物质引起狗死亡?

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最后给出答案:洞中也许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教师接着再提出问题:人与狗是一起入洞的,可是人却毫发无损而狗却突然死亡?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空气相比,前者的密度更大,而人的位置比狗高。以上通过传说故事,进行了一个良好的自由探究情境的创设,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死狗洞故事和“二氧化碳密度大”这一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既找到了谜语的答案,有效消化了新知识。

三、采取有趣的化学现象以及实验的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

初中生的年龄及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决定其好奇心较强。采取趣味实验的方式创设情景能增强其好奇心,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以及观察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力,进而激发其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

比如:关于CO2和NaOH以及Ca(OH)2进行化学反应一课的学习,能采取这样的方式创设实验情景。首先准备四个一样的容器,即甲乙丙丁,容器中不能放任何物质,在甲乙丙中装满CO2,接着在甲容器中加入蒸馏水,在乙丙容器中各加入饱和的NaOH以及Ca(OH)2溶液,要注意量必须相等,然后盖好瓶盖并摇晃以便于观察。接着在丁容器中加入与上面一样的热水,先摇晃后再盖好瓶盖,以观察变化。通过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第一,乙丁体积变化较大,而丙甲体积变化较小;第二,丁体积变小需要的时间最长,其次是丙,再次是乙,甲在这方面不显著;第三,只有乙瓶子出现了污浊情况;第四,只有丁未进行化学反应。

通过对四个容器的观察可以进行情景问题的创设:第一,丁体积变小的原因与乙丙有何本质区别?第二,我们在对CO2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为何选择了石灰水,为何NaOH溶液是吸收CO2的最佳选择?第三,乙体积缩小与丙体积变小之间存在区别的原因何在?

经过这种创设化学实验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原理的能力。

四、结语

简而言之,教学有一定的方法可循,可是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化学新课程教学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进行教学情境创设,要求其尽可能生动形象,还要求不断优化以及整合,以实现化学教学效果的最优。

参考文献:

[1]周恩芳.化学教学的创新重在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88.

篇5: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

1.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生活情境”的基本途径、内容组织、方法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现今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学生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二)实践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研究的数学世界,让情境更好的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六、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

2.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范畴: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的迁移。

3.心理学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动是由“知”和“意”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种。所谓认识活动,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心理过程。这就是心理活动二分法。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 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情境应是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所以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都应考虑到对学生的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一致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出发,从课本内容出发,恰当地组织素材,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3.灵活性原则

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料的,因此可能在我们教师预设的情境之外还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对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来把握这种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科学性原则

在情境的创设中,所创设的情境应要规范,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

相悖的知识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

1.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我校建成校园网络,并逐年完善。中青年教师全部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可以随时从互联网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并及时交流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有丰富的经验作指导

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都是多年带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他们对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有初步的实践经验,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研究、积累,我们是很有信心完成这项课题研究的。

3.有求真务实的研究成员

本课题负责人和所有参与者平时都能严以律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开展研究的能力,都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成员中既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校领导作为指导,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均在30岁左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

4.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为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将确保课题人员参加研究的时间,并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及满足其它的有关条件。

(二)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的,进行此项课题的研究是符合教育发展和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校,都积极投入到“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究中来。创设丰富的、

篇6: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何其重要。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是不是追求华丽新颖、复杂深奥,还是图个热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的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情景的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在化学教学中,现在特别强调从生活中的化学汲取知识,课本内容的设计也更多地结合了生产、生活的知识,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的情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但更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内隐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传授盐类的水解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之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顺理成章,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变化,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探索。创设的情景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在一堂课中情景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为创设情景而冲淡了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又是得不偿失的。情景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景,这样既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

根据化学教学的特殊情况及教学的基本要求,化学课堂的情景创设可以按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3.1 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多又较复杂繁琐,不易记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既能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也符合现在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体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是实验课,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这样的话对实验的操作、观察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还充分体现了劳动的效、动作的美感。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喜爱除了来自于实验千变万化的现象,还有学生对于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在实验中学生亲自操作,受外来约束、压力比较小,那种学习的主动性是其他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如果是演示实验,可以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对所学知识的相互探讨,验证原理,发现实验中的新问题,然后对物质的反应和操作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素养、求实的探索精神。并能利用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假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外,我们还能给他们许多我们书本上无法给出的问题。

3.2 通过生活来创设情景

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等。现在不管是新教材的要求,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3.3 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

高中化学学习学会知识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规律。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拟情景不仅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可融入丰富的情感,它比真实的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学生在角色效应的影响下自觉地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这样的学习情景。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我们还可以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出特定的情景来进行对知识的理解。

3.4 通过问题来创设情景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精神、创新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利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分析并加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

篇7: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广西北海一中 王金梅

提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中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无疑是其中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手段。在不断教学实践中,思考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从而总结一些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化学 教学情境 创设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地的创设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三维教学目标、学生特征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利用,而且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成构的情境创设。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教材本身理性重于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化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一、创设情境的一般原则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日常生活的现象,或以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为出发点,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从而导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化学的氛围中。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境进行交际,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基本教学原则:

1、真实自然,贴近生活。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初中化学教材的设置都是从生活中的小现象,小实验从手,让学生从中认识原来生活出现的这些现象都是与化学有关的。教师要有效的利用这一点就可以令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的氛转,快速的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化学的知识点。例如:初中学生学习到化肥时,可以让学生例举平常种菜种花时所用的化肥的名称,当菜或花出现什么样的现象时可以利用哪种化肥,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化肥的分类与作用。

2、形式多变,活泼有趣。中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兴趣。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交际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中学生爱玩、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游戏、比赛等。初中学生开始接触化学,对他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实验,课堂上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验通过比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观看完课本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课堂实验的结果有所了解,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缺乏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提出实验创新,利用不同与课本的新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物质的性质。

3、难度适当,照顾层次。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试题答案范围扩展的比较宽,不再有单一的答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要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学生的想法,要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话可说,有想可析。教师也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出发模拟一定的生活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其合作精神,发挥其个性和特长。教师可以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创造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

二、创设情境的具体操作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1)教师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初中化学中常用到的方法,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就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多媒体文件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为什么能灭火?又是如果灭火的呢?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不局限于一种。在学生表达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马上纠正,要给学生自己意识错误的机会,能意识自己的错误也是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还可以在提出问题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彼此之间也可以互相纠正错误。(2)可以连珠炮式地提问。在进行化学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实验中关健的实验现象,而这时用连珠炮式的提问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既让学生明白实验的关健,又让学生能进一步思考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本质。如:教师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中我们应先通气体还是先加热?实验中我们注意观察氧化铜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里发生了什么反应澄清石灰水有什么现象?这里又发生了什么反应?我们最后收集到的气体会是什么气体?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几个问题就要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的点在哪里,也让学生思考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3)设置“突如其来的提问”,让学生就某个问题随便说说他们知道的东西。让学生说出他们能想到的情况,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以提示。突如其来的提问可以使学习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临场发挥的冲动,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4)连锁操练,学生任意提问。在练习时不仅让学生学会回答问题,而且要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尤其是课文教完之后,教师提示学生就所学的当堂课文的内容,这种总结很有效。

2、模拟情境。模拟情境指设置或虚拟一种能够激发情感的场景。作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其作用在于以形象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和潜意识的认知与感染;而产生作用的机制原则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创设模拟情境,在认知方面具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我们可用以下情境:表演情景、模糊情景、图片情景等,其中包括利用实物,采用多媒体课件等。例如:创设一个遇到火灾,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地点,环境下所人们应该如何逃生的方案,让学生自主去演示,通过各种各样的逃生方案,教师引导学生遇到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手段。学习化学就是要把化学用到生活中,只有学生能在生活发现化学知识的运用,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为教材服务,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点。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养学生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主动性;例如:初中教材只显示盐酸制氢气的反应式,而学生学过的酸还有硫酸和硝酸,在谈到制备氢气的材料时,学生就提出了用硫酸和硝酸制取氢气的方案,这时让学生来实践自己的方案,最后教师利用观察到的现象,指出不用硫酸和硝酸制取氢气的原因,从而完成对制备氢气材料的探究。

2、以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理解性;在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的性质时,在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放入小昆虫或小动物,让学生观察小昆虫或小动物的状态,就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只是教师的空讲。同时也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爱惜生命的情感。

3、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培养学生创造性;在学习二氧化碳灭火时,教师通过展示实验室中简易灭火装置,让学生设计不同的二氧化碳灭火的方案。提高了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

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德育教育性。其实在初中化中中提到爱惜水资源,减少空气污染,对垃圾的废物利用等等,都是向学生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主题,教师要充足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唯物主义精神。

情境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认知与情感,活动与环境,学习和应用统一起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各种体验,发展创造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不仅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化学世界的感觉,增强运用化学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于海强 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新课导入创意设计[J] 化学教学,2006。(12),21-23 [2]刘

义 利用新闻中的化学信息丰富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05,(4):33-34 [3]赵玉泉 从社会生活实际走进化学[J] 化学教学法2006,(4):39-40 [4]郑永信 对探究性学习中学习情境地创设的认识[J] 化学教育,2006(1):28-29 [5]黄剑芳 三维虚拟技术在物质结构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化学教学,2006.(10)30-32

篇8: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

一、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喜好心理, 将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 利用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创设教学情境,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 在学习“不等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阿凡提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 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提问:“大家都听过阿凡提的故事吧?”学生回答:“听过.”然后教师接着问:“那么谁能自告奋勇地给同学们讲一讲呢?”当故事讲完后教师接着问:“阿凡提的聪明智慧少有人及,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个与阿凡提有关的故事, 同学们一边听故事一边试着用数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理好不好?”“阿凡提和巴伊老爷就放羊的事打了个赌, 最初在长方形的羊圈内养了一群羊, 但随着羊的数量的增多, 羊圈已经放不下这么多羊了, 但巴伊老爷是出了名的吝啬, 既不给材料扩充羊圈, 又不许少一只羊, 于是阿凡提就把长方形羊圈改成正方形, 随着羊数量的再次增多, 又将正方形羊圈改成圆形, 这次巴伊老爷再一次败给了阿凡提.”

二、提出矛盾性的问题,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只注重传授学生知识技能, 却忽视了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提出矛盾性问题, 锻炼学生能动反思的能力, 让学生在矛盾中分析思考, 探究问题解答的“瑕疵”和“可取之处”, 让学生对自身活动效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例如, 在教学“判定全等三角形”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两个三角形△ABC与△A′B′C′的三个角都相等, ∠A=∠A′, ∠B=∠B′, ∠C=∠C′,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吗?然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 寻找有力论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经过短暂讨论, 学生中出现了两种声音, 有的学生认为是全等三角形, 有的学生认为不是全等三角形, 最后教师再发挥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再次探究, 为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木棍让学生拼成等边三角形, 这时同学们会恍然大悟, 原来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这样一来, 不但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记忆理解水平, 同时锻炼了学生思维, 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愉快探索

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知识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交融的氛围中愉快探索,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 为了提高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 如提出问题:“将一群小鸡和小兔子一起放在笼子里, 一共有12只小动物, 36条腿, 请问: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小兔?”虽然学生已经步入初中阶段, 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倾向于小学阶段, 如果通过一般的算式他们也能解出最后的答案, 但是当老师将问题改为“笼子中有36只小鸡和小兔子, 一共有100条腿, 那么小鸡和小兔子分别有多少只?”这时学生用一般的算式解决起来就比较麻烦.此时, 教师要顺势引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题的方法, 让学生感觉与之前的解决方式相比, 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更为简单和方便.

四、利用错题契机引导, 创设有效尝误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适当设计一些“坎坷”和“曲折”, 让学生作出错误判断, 然后利用这些错误契机, 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例如, 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 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5厘米, 另一条边长为6厘米, 那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由于考虑不周, 所以得出的结论只有一种, 即16厘米, 此时教师要加以引导:“难道就只有这一种结果吗?”学生经过思考想到了第二种结果:17厘米.然后教师设计陷阱:如果将第一条边长改为2厘米呢?很多学生会顺着第一个问题的思路得出结论:10厘米和14厘米,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 很多学生发现了问题所在, 纷纷举手回答:“10厘米是不对的, 只有14厘米这一种情况, 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展,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转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局面.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全面地展示数学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 尤其拓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起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推导“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时,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展示平面模型和立体模型的方式,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 则可以将圆柱形的分解模型设计到课件中, 并在大屏幕上展示沿着母线解剖图形的痕迹, 并保留运行轨迹.使学生认识到圆柱形底面的周长实际上就是长方形的一边, 而母线就是长方形的另一边.通过这种虚拟的模型展示, 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9:论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化学是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社会,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广泛从社会生活中选择适当的事例,创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探究学习的意识,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感、渗透教育的目的,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素养,从而实现初中化学教育的三维目标。

一、生活体验即情境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我们可从身边的生活体验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物质变化时可以用提问创设情境,如:生活中食品放置久了会有什么变化?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吗?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说,闻过甚至吃过放久的剩饭剩菜,味道是酸的或馊的;买回的水果忘记吃,放久了烂掉了;有次买到过期食品,发现它发霉了不能吃等,这樣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情趣,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于是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来,教学目的也就能很轻松地完成。其实,学生生活中一个熟悉的场景体验,一次亲身的经历体验,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体验,一件有趣的事件的体验等,均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意义与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激发改造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二、化学实验即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时,可对收集方法进行改进,在集气瓶口加上一个双孔胶塞,双孔分别插入长短不同的导气管,若集气瓶中装满水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当从哪一根导管中通入气体?抽两名学生来用吹气的方式代替生成气体来收集,结果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实验中体验到实验的奇妙,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若用排空法收集气体,应当从哪一根导管通入气体?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有了上个实验的探究,也能比较容易找到它的收集方法,并能懂得收集原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很多机会创设类似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他们在通过亲身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的学习效果,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三、化学故事即情境

精彩的化学故事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动机。因此,我们在化学课上可以寻找相关的化学故事,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关于维生素的认识,可以用远洋轮船上船员常患一种奇怪病为例创设情境,即早期远航时,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些保质期时间长的食物,长时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黯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一次,患病的船员被迫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你知道船员们患的是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使他们恢复健康呢?通过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现在有经验的远航船员,为了节约因冷藏新鲜蔬菜和水果耗费电能,船上时常带一些黄豆之类的物品,以保证船员的身体健康,你知道又是为什么吗?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维生素的认识就不仅仅只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更大范围地拓宽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四、化学史料即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及演变的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如在教学原子时,可通过介绍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来创设情境,他幼年家贫,没有正式上过学校,通过自学后来在一所学校任教,并结识了盲人哲学家高夫,在他的帮助下自学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数学和自然哲学。后又在大学任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他最初研究气象学,从21岁起连续57年作气象观测日记。后来把重心放在化学方面。通过化学实验研究了许多地区的空气组成,发现各地的空气都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四种重要物质的无数个微小颗粒(当时称之为“原子”)混合起来的。他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沼气和油气的组成,这使他发现了倍比定律。这个实验定律成为他确立化学原子论的重要基石。其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和原子物理学奠定了基础,是科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因此,化学史上称道尔顿为化学之父。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说明原子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长期不断探究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认知冲突即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在教学二氧化碳性质时,我们通过熄灭燃烧蜡烛的实验知道,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为了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碳,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将两支长短不同燃着的蜡烛放在桌上,用一大烧杯将其罩住,实验出现了与教学时相反的现象,这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与原认识相矛盾的冲突,于是学生就有了想弄清楚这个冲突的激情,我们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就可以得到温度可以改变气体物质密度的重要结论,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篇10: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没有创新就难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科学的发现、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作为初中生,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谈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

三、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拓展探究渠道,创设实践情境

欲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后”探究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网上点击、家庭小实验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

六、结合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兴趣是有意注意的开始,唯有兴趣,才会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以化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一接触就有妙趣横生之感,从而开阔思路。这种课堂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七、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况曰: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当学生心潮澎湃、兴奋不已时,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提出几个思考题:①神六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②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③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诸多旧知识点在一个新鲜的情境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上一篇:妈妈-写人的作文500字下一篇:骨科护士长个人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