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

2022-09-11

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组织教学时, 怎样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情境造成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 达到促进学生在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形式多样的教学引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生动形象、立意巧妙的引入设计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自觉主动步入智力振奋状态, 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1.1 史料法

“数学史不愧是出色的教育指南”。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引人入胜导入新课, 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精神集中投入新课的学习。教师结合教材内容, 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是很有必要的。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 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 从终生勤奋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 从黄金分割到优选法。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 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

1.2 故事法

因为故事融事、趣、理为一体, 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往往为学生所喜爱, 如果应用得当, 就能很好地为引入课题服务。数学知识点多, 与一些知识点相关的故事也不少, 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在讲无理数时应用“帕金斯被扔进大海的遭遇”, 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引用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

1.3 创境引入法

教师利用广告、音乐、图画、诗歌等艺术表现形式, 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情感与乐趣。如学习三视图时, 引用宋诗《题西林壁》作为教学的引入, 当师生一起朗读“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时, 学生在诗的意境和美的陶冶中进入教学主题, 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情趣。

无论哪种具体的引入艺术, 运用中最关键的还在“激情”二字, 以教师的激情去引发学生的激情, 进而创设起优良的教学法情境。

2 教学高潮的创设艺术

2.1 设置悬念, 以疑激趣

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唤起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疑能引思, 思则生趣, 实践证明, 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疑激思,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思维, 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中,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故意把圆心丢了, 发动学生用三角板把圆心找出来。但怎么找呢?通过实验, 学生发现把三角板的顶点放在圆上, 两直角边与圆的交点的连线就是直径。教师然后启发学生用严密的推理来说明这个道理, 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课本问题上, 学生思维话跃, 探讨积极,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凝注深情, 拨动心弦

庄子说:“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教学中教师感人的语言描述、感人的动作表情, 感人的神态气质, 给学生的记忆也是长久的, 甚至是终身难忘的。教师要以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在受到教师情感感染的时侯, 开启自己思想与感情的门扇。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 课前先去让学生收集赵爽弦图等资料, 上课时, 让学生先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教师深情介绍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会徽……学生为此感到骄傲, 课堂教学达到了思想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和谐统一。

2.3 激励参与, 启导有方

教学高潮的“胜”境, 与主导者教师的激励、点拨、启导是分不开的, 一位启导有方, 善于激励学生思维的教师, 总是能够抓住时机, 创设教学高潮的。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 课堂上激励学生参与, 是创设教学高潮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圆柱、直棱柱的展开图时, 我是这样激励学生参与的:世界上很多动物是很“聪明”的, 一只蚂蚁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沿表面爬到与这个顶点不在同一个表面的顶点去觅食, 它知道怎样走最短。人是高级动物, 大家一定知道哪条路线最短, 为什么最短?增强了趣味性、新颖性, 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活跃性。

3 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

结尾的好坏, 往往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恰到好处的结课, 或归纳总结, 强调重点;或提出新问题, 引发新趣;或留下悬念, 让人遐想;或含蓄深远, 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 铺路搭桥……展示出教师高超精湛, 挥洒自如的教学艺术与风格。

3.1 设悬念, 激思趣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 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正完了。”所以, 教学结课时, 巧妙设悬念, 让学生产生一种迫切想知道, 急于探索的心理, 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嘎然而止, 从而给学生留下探索的未知数, 激起学生的学习期待。一般地, 如果上下两节课内容和形式都是有联系的, 用悬念结课较好。例如学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 下节课要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于是在结课时提出:解方程组这一问题激起学生浓郁的思趣, 纷纷动起来, 有的开始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去解, 有的感觉似曾相识……这时, 老师说其实这很容易, 等下节课你们就知道了。学生迫切想知道, 于是为下节课打下了基础。

3.2 置情境, 引遐思

结课时教师出其不意地用诗歌、音乐、美术作品或小故事创设出学生参与和想像思维的情境, 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回味再三, 遐思畅想。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展开丰富的想像。如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后, 结课时, 有位老师这样说:笛卡尔坐标系把过去对立着的两个数学研究对象“形”和“数”统一起来, 从而使传统的数学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在人生的坐标系中, 时间是横轴, 价值是纵轴。若把人的一生逐点描在上面, 我们就会发现, 一些“点”置于低谷, 平淡无奇;一些“点”处于高峰, 光辉闪烁。希望每个同学在自己人生的坐标系中描出自己闪烁的点, 连成极有价值的“实线”。

3.3 拓展延伸, 启发思维

教师把结尾作为联系课内课外的纽带, 引领学生将课内所学向课外延伸、扩展, 开辟思维的“第二课堂”。例如学习了圆心角、圆周角定理后, 老师说:当把这角的顶点放在圆内 (不是圆心) 或圆外, 而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时, 这样的角与它所对 (夹) 的两段弧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了课外,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思考延伸。

结课的艺术形式是丰富多采的。好的结课, 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 能让学生回味无穷, 开启智慧之门、陶冶高尚情操。好的结课画龙点睛, 突破时空, 干净利落, 适可而止。教师应灵活应用, 机变创新。

教学的对象是充满灵气、富有智慧之光的人, 任何教学艺术, 无论多么高超精湛, 都必须是为促进学生的学习,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这是一切教学艺术的根本法则。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情境, 形成学生渴求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学习主阵地, 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艺术

上一篇:鼻内镜矫正84例高位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观察下一篇:论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