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

2024-04-15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共11篇)

篇1: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

浅谈农村初中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

临沧市云县忙怀中学 张 智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

临沧市云县忙怀中学 张 智

【摘 要】: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设情境是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提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而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学中的情境必须是合理而有效的,它应该符合学情,能够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和融入情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农村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有效性

【前 言】:

目前,“语文难教”是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农村初中生共有的感觉。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普遍不浓,主动性不强,思维不活跃。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何把课堂教学情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

学变得有生气。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语文教学渐入佳境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语文教材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也影响着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从教材中寻找生活的痕迹,用与生活自然联系的情境去开启学生的情感,才能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走入语文学习的美好境界。

例如学习课文《看云识天气》,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了解了云的不同特征,也明白了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课文的学习似乎很圆满了,就这样总结结尾也无可厚非。这时,如果教师在幻灯片上出示一幅照片,那个等待结束的课堂就会开始活跃起来,而七年级孩子的眼眸也会闪亮起来。照片上是学校的远景,蓝天、白云、郁郁葱葱的树木,熟悉的教学楼、篮球场等景物让学生迅速进入了照片中的氛围,这是一张刚拍的照片,上面还要有时间的标志,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让他们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判断天气状况。学生们观察着、思索着、争论着,一堂课就这样有了一个精彩的尾声。

这个示例,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所写的生活与学习的生活贴近了,唤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并且能够消除学生对说明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的心情去学习。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时,就可以拿出画有莲花的挂图,在学生仔细欣赏中,加以指点和启发,同时有感情的讲述:同学们,周敦颐是如此这般地给我们描绘了莲花的美好形象;再引导学生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风度等方面分析,学生爱莲之情便溢于言表。

这种创设图画情境的方式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比空洞讲解效果要好。

四、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文学与音乐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春》这一课,有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能引进音乐,则会取得更好地效果。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播放了歌曲《春天在哪里》,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学生通过音乐,仿佛置身与春天的原野之上。随后学生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春景图。教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先播放歌曲《懂你》,请学生听后谈谈:“歌词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表达的感情好不好?好在哪里?”“这首歌曲与所学课文有联系吗?”……由这些话题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与内容相配合,让学生更深沉地体味母爱的伟大。

五、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就可以选择《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等几幅图片,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同学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在学《孤独之旅》时,在多媒体上播放电影《草房子》中与课文相关的那一片段,同学们兴趣高涨,与主人翁杜小康产生了共鸣,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透彻了。总之,影音情境的创设能够给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对师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如此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口才,并且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学更为直观,可谓一箭三雕。

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几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须靠教学语言来实现。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难以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学艺术最终也体现于教学语言中。“语不惊人死不休”,教师教学功夫和深浅就体现在教学语言的锤炼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要准确、简洁、富有哲理而又不乏风趣,给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发挥教学语言惊人的魅力。

篇2: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

2010春汉语言文学(本)张 智 1053001203011

写作提纲:

引论: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何把课堂教学情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施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本论:

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是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新理念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三、创设图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四、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五、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结论:

情境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当今的语文课程改革充溢着生气和活力,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语文教育新理念的特点,为实施情境教学提供了必然。所以说,语文与情境教学有不解之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施情境教学是必由之路。

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是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新理念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了解情境教学,结合语文课本身特点,大胆运用情境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以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语文教学渐入佳境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语文教材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也影响着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从教材中寻找生活的痕迹,用与生活自然联系的情境去开启学生的情感,才能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走入语文学习的美好境界。

例如学习课文《看云识天气》,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了解了云的不同特征,也明白了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课文的学习似

帝的新装》时,结合课文特点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到了八年级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歌颂自然”诗歌朗诵会。进入九年级则根据中考试题样式,分别组织学生根据实际进行了“走近名人”“我文明、校园文明活动”采访和演讲活动。于活动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创设图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语文教材中,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教读《爱莲说》,讲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时,就可以拿出画有莲花的挂图,在学生仔细欣赏中,加以指点和启发,同时有感情的讲述:同学们,周敦颐是如此这般地给我们描绘了莲花的美好形象;再引导学生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风度等方面分析,学生爱莲之情便溢于言表。

这种创设图画情境的方式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比空洞讲解效果要好。

四、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文学与音乐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春》这一课,有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能引进音乐,则会取得

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却使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引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电子备课已基本取代书写教案,电脑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无论是初

一、初

二、还是初三语文教师都能够自己从网上下载教案和课件,许多老师还能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专题训练和实体讲评。随着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就可以选择《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等几幅图片,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同学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在学《孤独之旅》时,在多媒体上播放电影《草房子》中与课文相关的那一片段,同学们兴趣高涨,与主人翁杜小康产生了共鸣,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透彻了。总之,影音情境的创设能够给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对师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如此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 的语言可以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我是这样说的:“话说有一个职员在上班的时候出去理发了,这下领导可不高兴了,他可是振振有词的说:‘我的头发可是在上班时长的啊,所以我利用上班时间理啊,没问题啊 ’。这领导说了:那‘你下班后就没长头发吗? ’职员一脸无辜地说:‘是啊,所以我没把头发都理了啊„„’领导这下真是气得没话说了。”引得同学们哈哈火笑,我一本正经地又说 :“这个职员啊,就在我们班上,不过他没出去理发,他在干什么呢?”同学们先是一愣,转而会心一笑,那位同学也很自觉地收起了指甲钳。精巧风趣的幽默艺术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切实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正如别林斯基所言:“准确的和使人畏惧的幽默,对一切卑鄙可笑的东西来说都是当头一棒。”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渠道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篇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

一、创设导入情境, 提高学生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知语言,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 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 以此突破语言关。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办法多种多样, 没有固定的模式, 我经常采用歌曲式、提问式、图片式、悬念式、复习式等方法导入。例如, Book Three Lesson 9, 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要学五个商店名称bicycle shop、clothes shop...我让几个学生拿上各种道具, 扮成卖主, 老师介绍每一个卖主是一家商店, 我在一家商店买到一辆自行车, 问学生:我们应该给这个商店起个什么名称呢? (××shop) , 学生就会给出bicycle shop。以此类推, 学生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体现, 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

二、创设活动情境, 拴住学生的心

1. 随机应变

如把“stand up, 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有趣。

2.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

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1) 当“小老师”“模仿秀”。比如说“Act it out”这一模块中, 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模仿, 富有表情地说句子。如“I am hungry.” (可以作饥饿状) “I am thirsty.” (可以作口渴状) 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 领读句子。

(2) 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在教单词或句子时, 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 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 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 “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 “strong”出示手臂, 并鼓起肌肉, “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 老师做出动作, 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3) 表演法。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 让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 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 能说什么就说什么, 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说错了要被批评的压力。

(4) 边画边说。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 无论Student book还是Activity book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等并用的活动, 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 它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提高学习效率。有一次学习关于颜色的单词, 学生很容易混淆, 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 真顽皮, 手里拿着大画笔, 画片天空是蓝色, blue, blue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 white, 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 green, green是绿色;画串香蕉是黄色, yellow, 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 purple, 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 black, black是黑色;对着镜子画自己, 黑不溜秋不美丽, 哭着闹着找mummy。”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英语时, 教学手段十分重要。要针对小学生思维具有明显直观性、形象性这一特点, 采取针对性情境创设, 让每个学生融入其中。

三、创设应用情境, 使学生学以致用

创造课后英语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老师课外带头说, 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 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Boy!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 学生课后见到我, 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 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 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 轻松愉快, 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提高, 我们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 轻轻松松地提高英语素质。

总之, 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创设好情境教学, 不仅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乐于学英语, 善于学英语, 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 而且还要使情境符合新课标理念下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要能真正代表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以完善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4: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

关键词:教学情境;教学效果;激发兴趣

地理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教学的紧迫任务。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的方法及实施策略,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情境,让地理教学生活化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学习需要客观因素的刺激。学习环境当然包括学习情境,农村学生受地域的限制,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可能相对要差一点,但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

比如,在进行“多民族的国家”一部分教学时,我把我们县24个民族的实际结合到教学中来,同时,也把另外的少数民族资料也搜集到教学中来,学生对身边的少数民族学生不陌生,学习起来就感觉到非常亲切和自然。这样使教学生活化,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让地理教学趣味化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意注意时间还不够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是新课改赋予地理教师的重任。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可以。比如,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时,我将贵州省的地理状况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讲述出来,由于是自己家乡的情况,很多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收到了预期效果。

三、创设情境,让地理教学艺术化

教学是一门艺术,说的是教师如何设计教学的过程。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中是一名教学活动的导演和策划者,如何教学并使教学有效,教师应该有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在美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教师的语言要美,美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装饰,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地理教学,把地理知识赋予美感,是教师的素质体现。教师的板书要美,板书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优美精致的板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精华,而且是一件艺术品,让学生感到赏心悦目。

创设情境让学生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是地理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精心创设情境,可以让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赵树然,王艳荣.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6).

篇5: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

【摘 要】写作教学是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情境教学法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使学生产生浓烈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认可,逐渐成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

【关键词】情境法;写作素材;写作体验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既是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中考分值占整体比重甚至超过40%。在现实的作文写作中,许多学生难以用有效的语言来表述个体思维,写出的作文或者行文枯燥,或者语言不顺,或者华而无实。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写作方法的传授,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写,还要让其有内容写,写得有文字、有情感、有哲思。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可以是作文教学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的丰满离不开素材的丰满。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素材积累的引导。当然,这种引导不是生硬的要求,而是通过在文本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回忆生活阅历,积淀文字,观察生活,让自己写作的素材库更丰实。如在讲《童趣》一课学习完进行延伸练习时,笔者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小画置于多媒体幻灯片中,然后导入:“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竹马’么――胯下骑一竹竿,将它当马骑。在我们丰富的童年生活中,相信也有过跟作者类似的经历吧。你能否在回忆中将这些记忆的珍藏,或者再次走入生活观察有趣童年游戏,写出来跟大家一一分享呢?”学生们顿时兴趣被调动,纷纷说着童年的有趣的事儿,变成相互共享的素材。从生活经历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而学生初进初中,心理依然很大成分童心未泯。故而笔者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实际,回味趣事,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其积累的素材更加有血有肉,写出的东西更加有情有义,其作文水平也有了提高的动力源。

二、创设文本情境,增强写作体验

随着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们在不断淡化与生活的接触,对于一些事件缺乏很深的理解与很到位的感悟。故而,有些学生在积累很多文字材料后,能够一看题目就有文字可用,但是写出来终究是素材与词语的堆砌,缺乏情感的真实抒发,这也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从单纯复述到感染人的跨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激发,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有更丰富的情感思维,有更真切的情感体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会变得有血有肉。在讲背影》第二课时上,笔者与学生就朱自清先生与父亲车站离别的场景进行了重点的交流与解读,让学生懂得了“情感因为离别而喷发,生命因为离别而深刻”。其后,结合学生对离别的理解层次,再次启用了多媒体,并伴随着《假如爱有天意》音乐,播放离别画面,朗读离别经典文字,让学生在浓浓的离别氛围与淡淡的离别情绪中感知与重要之人离别时的情感。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认为离别时最大的情感就是不舍得;有的则表示离别就是分开,分开就会痛苦;有的认为离别仅是为了下一次更加出色的自己与更加成功的对方更美的重逢。学生们的发言有些让我感到吃惊,他们在陈述中体现出他们理解离别的深度与层次,同时也能够折射出其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也启示我们,作文教学的情感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引出来的;不是积累得来的,而是体验激发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方法,如何能够在创意与浓情中调动学生,让其有可写之文字,有能抒之情感。

三、创设细节情境,抒写优秀作文

生活是作文最好的素材来源。?^察生活是学生能够获取素材与情感的最好途径。写作成文的过程,便是素材剪辑与情感融合与的过程。初中阶段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都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想学生写作达到一定水平,对其素材积累与情感体验的教育引导责任也就陡增。教师可尝试通过情境的创设,在细腻的情境感染下,让学生不断触及情感点,并厘清思路,将感情抒发的更加细腻。如在讲《羚羊木雕》一课中,笔者感觉到学生们对于文中小主人公要回羚羊木雕后的复杂情感体会不深。于是,我尝试将当时的文中的描述“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设置成现场情境,让两个学生扮演角色,并辅之以多媒体的flash演示,让学生们也随着体会这种情境下小主人公复杂的心情。随后,笔者进一步引导与要求:“同学们,想想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与小主人公一样的遭遇来呢?能否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介绍你生活中的难忘事呢?文章脉络结构可以仿照《羚羊木雕》,倒叙、顺叙皆可。”由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情感点被触发,他们都迅速下笔成文。

四、结合多媒体技术,创造出虚拟的情境,引学生入胜

此外,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创设出虚拟的情境,也是情境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较为频繁的一种形式。当今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当今,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频繁,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走入教学课堂,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等,都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同样地,在优化写作教学课堂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觑。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建构,主要是当所要创设的情境较为复杂,或者是实物创设难以达到效果的情况下。此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其特有的声音、动画、视频、图片等要素,对情境进行创设或再造,无疑是较为节约且高效的一种方法。

篇6: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

1.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生活情境”的基本途径、内容组织、方法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现今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学生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二)实践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研究的数学世界,让情境更好的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六、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

2.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范畴: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的迁移。

3.心理学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动是由“知”和“意”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种。所谓认识活动,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心理过程。这就是心理活动二分法。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 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情境应是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所以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都应考虑到对学生的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一致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出发,从课本内容出发,恰当地组织素材,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3.灵活性原则

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料的,因此可能在我们教师预设的情境之外还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对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来把握这种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科学性原则

在情境的创设中,所创设的情境应要规范,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

相悖的知识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

1.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我校建成校园网络,并逐年完善。中青年教师全部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可以随时从互联网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并及时交流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有丰富的经验作指导

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都是多年带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他们对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有初步的实践经验,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研究、积累,我们是很有信心完成这项课题研究的。

3.有求真务实的研究成员

本课题负责人和所有参与者平时都能严以律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开展研究的能力,都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成员中既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校领导作为指导,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均在30岁左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

4.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为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将确保课题人员参加研究的时间,并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及满足其它的有关条件。

(二)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的,进行此项课题的研究是符合教育发展和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校,都积极投入到“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究中来。创设丰富的、

篇7: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永胜县星湖中学 子 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获得新知识和情感体验。

篇8: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情境的创设

运用情境教学法, 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因文设境, 不同文体、不同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二要随机取境, 尽量做到因陋就简, 就地取材;三要情智交融, 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培养。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 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开发智力、陶冶情操, 而不要为情境而情境, 走向趣味主义。

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形式多种多样,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五种方式:

一、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 精心创设与学生知识相关的, 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主动去理解、思考、体验课文内容,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使课堂活泼有趣, 更有实效。

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 要求分角色朗读。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 我做了头饰, 让朗读的学生戴上头饰上台表演, 学生又高兴, 又激动, 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 很有感情, 在这游戏的气氛中, 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还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扮演角色也是有效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对写景的课文, 让学生当“向导”带着大家旅游观光。如《桂林山水》, 当向导的学生向大家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学生仿佛置身于这景色之中, 深深陶醉了。对写小动物的课文, 如《猫》, 可让学生当“小饲养员”, 向大家介绍动物的外形特征、性格等, 学生都很投入。

二、创设生动的故事化情境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的。小学生关注的多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把教材图画编成简短的小故事, 使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 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尤其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创设故事化的情境, 引导学生说, 说写结合, 不但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而且能收到实效。

三、创设引人入胜的探究式情境

探究式情境是指为学生设计问题或实验的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教《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 我在板书完课题后, 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自主探究:“同学们, 读完了课文题目, 你有哪些疑问呢?看谁设计的问题最巧妙。”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谁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列文虎克是怎么玩出了名堂的?……学生在质疑、探究、品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 真正地感受到只有认真观察善于思考, 才能玩出震惊世界的大名堂。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创设开发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情境

开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教案, 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 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 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的情境。

如在教学《灰雀》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列宁尊重爱护下一代”, 我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开放式说话情境——“如果你是小男孩, 当听到列宁说那么喜欢灰雀时, 你会怎么想?当把灰雀放回了, 小男孩仍然低着头, 他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展开丰富的想象, 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列宁的良苦用心。“假如我是灰雀, 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列宁是领袖, 他那么喜欢灰雀, 都没有把灰雀捉走, 可是我……”学生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 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 来到了列宁面前, 去体验长辈对我们的呵护!

五、以图画、音乐渲染情境

把课文内容形象化, 学生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容易很快进入情境。音乐以它特有的旋律、节奏, 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让人心驰神往, 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结合,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 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歌曲、乐曲, 在教学必须时, 自己的弹奏、清唱以及学生自己的表演唱、哼唱, 只要运用恰当, 都是不错的办法。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情境的创设应根据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课堂情境生成学生学习的材料和问题。教师应适时地找准情境与知识的切入点, 及时生成问题。还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寻找新旧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联系创设情境。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 更重要的是一种基于旧知识、经验的认知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最近发展区”, 认为新知的建构应基于这个区域, 才能获得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 立足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情境教学就是以“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了读、背、品、悟的心智活动。小学语文课堂利用有效情境创设进行的教育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 是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教育,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有效的语文情境教学, 也为我们当前语文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创设形象生动的有效教学情境,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五方面进行了探索:1.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2.创设生动的故事化情境;3.创设引人入胜的探究式情境;4.创设开发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情境;5.以图画、音乐渲染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 1999 (2) .

篇9: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

一、 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贵有疑,疑能得教益。”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正是培养他们问题意识的黄金时期。积极开展初中语文的问题情境教学,可以起到启迪和牵引思维力的功用。如教学《曹刿论战》时,有教师精心安排如下: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鄙”字,并让学生讨论它的意思;待学生弄清楚后,接着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远谋”一词,再让学生说说词义;在这之后,教师再次写下“谁”字,然后分别用箭头指向“鄙”和“远谋”,并在箭头上打出了两个问号。起初学生感觉好奇——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弄清悬念后,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迅速地投入到文本研读和合作探讨之中,而且很快地寻得了谁“鄙”谁“远谋”的正确答案。前述情境教学中教师很少讲授,却在问题设置中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整个课堂教学既充满生机又效果显著。

二、 科技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和生活阅历的局限性,初中生缺乏对美的多元性的认识,缺乏发现美的“眼”力,他们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四美”(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元素难以充分挖掘、把握、感悟和享受。自多媒体在校园登堂入室以来,以先进独特、无可比拟的优势功能为各类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支撑。就语文学科而言,它也不失为引导学生发掘诸美的“电子法眼”。比如《济南的冬天》,文本紧紧抓住“温晴”特点,把山、水、城、人与“温晴”天气融合成一幅独特暖人的济南冬景图。如果仅凭文本语言、教师描述和教学用图,要想让学生真正读透其意、读懂其情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鉴于此,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地演示“阳光下山景图”、“ 薄雪后山景图”和“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尽情地欣赏、体会与感悟,效果又何止“美妙”二字可言。

三、 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一旦摆脱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终将会变成“镜中花、水中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融合起来,既可丰富课程内容,拓展生活视野,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与体验感悟,为语文学习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如教学沈从文的《端午日》时,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吃些什么、玩些什么。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大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然后在感受端午节习俗和氛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合作探究。如此而为,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理解课文,较好地抓住中心,而且还能提出一些很有创见的设想。此外,我们还可把班级布置成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温馨家园。如开设“时事园地”、“环保家园”等;再如随季节而异分别布置“春色满园”、“夏日荷柳”、“秋色思语”、“冬日雪苑”等。

四、 活动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

自新课标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并且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之势。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活动情境教学,不仅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理念,而且能在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中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情感实践,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如教学《孔乙己》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并相互讨论,待大家基本熟悉文本内容之后,激励他们自制道具,并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分别扮演孔乙己和店小二等人物。通过人物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可让学生在自主性实践活动中感受真切、体验深刻。除此之外,还有《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晏子使楚》、《窗》等阅读类文本,都适合让学生以课本剧等形式开展活动类情境学习。学生们从学习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当然,语文教学情境的形式类型和创设手段并非只是上面几种,这里只是以点带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够从中受益,并在创设与运用中推动情境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努力为之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篇10: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

山东省莱阳市大陶漳小学 董晓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创造学生的“悱愤”点,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现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播撒兴趣的种子。

俗话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面临挑战性的问题时,往往会释放更多的能量,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首先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要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的由思而疑的提问就是课堂的出彩高潮点。好的教学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思考出校门”,让学生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语文学习是很有趣的。其次还要设计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前,我抛出这样一个话题:“良药一定要苦口,忠言一定要逆耳吗?”这时,学生往往会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和学生一起阅读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针对邹忌劝谏齐威王的做法,我加以引导,同学们又发表了自己许多深刻的见解。有的同学说:“良药未必要苦口,忠言未必要逆耳”,还有的同学说:“沟通需要技巧,交流需要艺术”。学生的发言有时会让我们刮目相看!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参与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的重视,学生的知识面相比较而言有所扩大。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由语言及幻想所构成的虚拟世界,他们越来越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渴求一种真实。因此,从生活中提取的语文事例更能引起其关注。而语文本身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问题,教师要能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找出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原型,加以整合,成为课堂上的教学情境,为我所用。如教学《背影》这篇课文,针对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和母亲关系比父亲密切多了,难以理解课文中的父子深情。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述说自己与父亲之间的交往,让学生明白小事中也蕴涵着美好心灵。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每一个同学回家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然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因为有了生活的真实体验,许多学生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习作。做文如同做人,有的时候,要明白课文,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做人。通过生活中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三、创设悬念情境,调动主动探究的兴趣。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悬念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急切的思维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悬念的设置方法很多,若把悬念设置于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预习起了指导作用,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悬念设在课头,作为导入问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例如教学《尊严》教师发问杰克逊为什么说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到课文中去见识一下吧!” 在教师创设的悬念情境中,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

四、巧设活动情境,挖掘兴趣的源泉。

实践活动是语文知识内容的再现,学生通过活动,参与表演,既能使学生通过活动把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内容,又能让他们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丰富语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孩子有机会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如在上《积累运用五》口语交际《当小记者》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畅谈怎样才能当一名合格的记者,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轮流当小记者,一人可采访一人,也可采访多人,可多人采访一人,还可以采访老师。当看见学生拿着“麦克”走出课桌,郑重其事地采访时,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无数记者,当学生采访我时,他们问我的问题也让我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有的学生问我:“老师,你为什么没考大学?”还有的问:“老师,在你工作的几年中有没有遇到过磕磕绊绊的事?”等许多问题,这节口语交际课,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学生采访我就采访了十多分钟,当时我还真有些开记者招待会的感觉,这样一节口语交际课学生表演得生动形象,谈得轻松愉快,增加了老师同学之间的了解,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创设趣味情境,引导乐学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趣味情境,灵活运用,使之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就能化理为趣,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在学习ou这个韵母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让一个名字叫ou ou的小木偶(ǒu)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当学生正确地呼唤小木偶,它就伸出鲜红的长舌头快乐地答应,发出有趣的声音,教师适时地用另一种声音配音,评价激励。这个情境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消极被动状态,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读,在不知不觉中接受ou的发音。因为童话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情境的创设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也较好地践行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

篇11: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张智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一步探索促进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方式及方法,对建构可操作的、有实效的理论经验和课堂模式,对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让教师、学生、课程共同发展,对推进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与探讨,有利于教师将新课程理念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践能力。能够加速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研究过程及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指导教师不滥用学习情境,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与学习的实用价值;既减轻了学生学业的负担,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既测试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又检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二、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许多教育专家都提出了情景教学的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李吉林老师经过多年艰辛的实践跋涉和理论探索,创造性地构建出了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体系———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总结出诸多基本思想和理论观点,乃至一些操作方法,在各科教学中甚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具有普遍意义,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1、在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本地区的教育教学实际,使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更具实效性。

2、注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师生双重研究。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从新课导入、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对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有效性、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对教材的科学有效使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实施调查分析和研究。

3、全方位的有效教学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还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辅导、教学学习的反馈校正等各方面作进一步研究,倡导教师形成基于课堂、超出课堂、突破时空限制、适时交流探讨的风气。

4、实现研究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说、讲、评等形式,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知识模块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全组讨论,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理论;鼓励学生参与到研究中来,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自主性和有效性;走出去,多与其他学校教师交流探讨相关理论与实践,引进来,邀请外校教师、专家到我校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5、注重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研究。中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性格也很不稳定,而且有一种叛逆倾向。因此,本课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为依托展开研究。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够全面正确理解情境创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大意义。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初中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形成优势课程集群效应,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挖掘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最大价值。避免情境创设形如摆设,实现教学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的目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创设课堂有效情境为基点,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在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五、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围绕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如何创设最佳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为核心展开探讨和研究。分以下内容开展实践研究:

1、创设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因素,造成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偏差;情境的创设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现实意义;情境创设形如摆设,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窄,不能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2、如何创设最佳、最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创设最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和理论。

六、研究思路

1、研究视角: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相关研究成果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达到丰富情境教学理论和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要求和研究成果,以最前沿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学生学习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效果信息反馈”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分工合作法:所有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分工协作,互相补充,共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建构科学的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模式。

(5)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师生的访谈等调查形式了解事实、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

(2)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2年5月):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分工合作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了解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积极探索适合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方法。

(3)总结阶段(2012年6月——7月):

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由多年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中年骨干教师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年轻教师组成,他们都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其中大多数教师参加了邢台市的 “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学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新课程理念以及创新意识,曾多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此课题计划于2012年9月结题。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费由学校承担,我校具有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通过省级验收的图书馆等设备资源,为我们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8;

李吉林等:《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上一篇:长堰小学2012义务教育初步均衡汇报材料下一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