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024-05-06

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共9篇)

篇1: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新课标要求我们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个性,启迪儿童的灵性,诱发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巧用多媒体

爱因斯坦曾说:“喜爱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美的课文,如果辅之以相应优美的旋律导入新课,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使学习顺利地展开。如《秋天的雨》一课,在上课之初,我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背景下,播放了有关秋天美丽景色的图片,轻、柔、美的旋律犹如秋风吹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巧妙渲染了课堂气氛,引发了学习兴趣。再如《盘古开天地》一文,我先让同学们看了一段有关盘古的动画片,同学们就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这种状态为学好文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然而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巧妙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还可以烘托气氛,将师生情绪再次推向高潮。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学生体会了壮士们在关键时刻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后,请学生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播放《英雄儿女》的主题歌,在震撼人心的旋律中,师生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使课堂气氛再度升华。对较为抒情的散文,巧妙运用音乐结束可以使人感觉韵味悠长,回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小小的船》一课,播放《小小的船》伴奏带,师生共同歌唱作为结束,优美的旋律和意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美好的体验,将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之中,课件的运用更是尤为重要,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配乐朗读是不错的的一种方式。它能在流动的旋律中,激发情感,营造氛围,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配乐朗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尤其在古诗的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朗诵古诗时,配合着筝、琴、箫等古曲,以曲韵衬诗韵,使学生感受并体味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以及丰富的内涵和生命力,诵美文、品雅乐,其乐融融。

二、智用语言

教师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而教师语言的引领,也为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参与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如一年级识字二《比一比》,我用自己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农家小院的场景,让小主人公与里面的动物,植物进行对话。通过自己的生活感受,把这些动物、植物作为自己的伙伴。孩子们兴趣空前高涨,都想第一个和这些农家小院的住客们交朋友,让它们感受自己的热情。最后我用语言模拟一个回家吃饭的场景,(联系生活,想象妈妈、爸爸是如何找我们回家吃饭的情状)让孩子们大胆叫出这些朋友的名字,呼唤他们回家。(用孩子们特有的语言)这样,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就会主动记住它们的样子,而且依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出现了很多让我都想象不到的语言亮点,识字效果和对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可想而知。另外,对于一些离我们生活年代比较远的作者,我们也可以通过时空对话,教师当“信使”的方式展开。如《静夜思》,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具有魅力的语言引领,架起学生和李白的桥梁,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活用形式

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创设多种形式的情境必不可少。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我先布置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采取调查、访问、整理资料的形式,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然后在学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时,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对文章内容进行汇报,最后以环保部门向人们倡议作结。(因为学生们熟悉了生活,有了认识,所以很到位)这样孩子们兴趣很浓,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在学习时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在学习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时,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西门豹》,在学完内容之后,安排孩子们发挥想象,补充空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演出。通过这种情境形式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人物品质的剖析,还发展了语言,培养了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只有帮助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信成长,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探究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2: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努力提高作文的创造能力

弹子学校 冉龙江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的过程本是创造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创造性地描写世界、表现世界,创造性的书写自我、表现自我。但当前的作文教学,很不乐观。大多仍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文题,并作一些指导,然后留一段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这种模式,因无充实的内容,就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的现象就在作文中肆意蔓延着。因此,老师最难教的是作文,学生最难学的也是作文。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而情境教学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鲜明特色,在培养学生感情,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有独到之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创新个性呢?

一、创设自由、愉悦的情境

只有让学生拥有一份自然的无拘无束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才会有效激发学生对作文创造的兴趣。

1.“绘画”给以创新的自由

绘画最受小朋友喜欢,因为它是具象的,最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几乎每个小朋友都爱画画,这大概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吧。绘画能让他们快乐、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独特的创造个性,“白纸”是他们自由的天空,画笔是他们自由的理想。

如:在学写《美丽的公园》这篇作文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画画。学生高呼“万岁”,纷纷拿起了手中的画笔,“栽满各种鲜花的公园里,有碧绿的草坪,有弯弯的小河,有月牙一样的小桥,有五颜六色的房子。这些基本的景物都在学生的画纸上一一出现了,可是有些学生并不满足于这些常见的景物,有的在河岸上添了几颗柳树,他们说这样更美;有的在绿绿的草坪上,添了膝地而坐的游人,说这么美丽的草地肯定会吸引许多人;还有的在桃花上添了蜜蜂、蝴蝶;在空中添上了直升机;······同学们越画越美,越说越生动。课堂上,气氛热烈极了,到处涌动着孩子们的欢乐情绪。最后他们写出来的文章都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小细节描写。经过先画画后作文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思维活跃,浮想联翩,累积了写作的素材,丰富了写作的语言。创新的见解,独到的思维,也就在这篇作文中潺潺而出了。

2.“多媒体”给以创新的愉悦 谁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媒体”走入了平常的教学课堂,它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必须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而“多媒体”具有画面的逼真性,情节的趣味性和色彩的生动性,能把声音、色彩、图像、文字、动画有机结合起来,活化教学内容,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自由。

如:在“假如我是宇航员”的作文教学中,如果凭空让学生想象写作,肯定会因为他们没有实际的经历,太空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又过于遥远等原因,让学生的思维变成“无头苍蝇”,导致不知如何下笔写。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优势,让学生欣赏的太空的风光,了解各种星星,观看“神州”飞船起飞降落的画面,宇航员在基地艰苦地训练,听听宇航员的心声等。在有了以上的铺垫后,我再让同学们说说如果你是宇航员,去了太空你能看到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可高了。如:看到了我们的地球,看到了气象卫星,看到了月亮在对我笑。假如你是宇航员,你想在太空干什么?有的说:“我要到月亮上去,要在月亮上种满果树,让它更加美丽。”有的说:“我要去找一棵与地球一模一样的星球,和那里的人做好朋友,”有的说:“我要到其它的星星上去找宝藏······。”学生越说越有劲,越想越离奇,让我耳目一新,我一次次地点头微笑,一次次地鼓掌。果然,作文本收上来后,我看到了学生们各种的奇思妙想,看到了他们创造的意识在作文中体现。

二、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

伯纳有段至理明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任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合作学习是作文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好手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致于相互启发,活跃思想,集思广益,认识升华的过程。

如:在《我真能干》的作文教学中,我觉得现实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作文比较难驾驭。原因是写作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所以我想到了合作学习,变个人的智慧为集体的智慧。我先将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各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最优化的学习小组。每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件能体现自己“能干”的事情来,并将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记下来,回到课堂后交流成果。我发现每个组都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交换意见后,有的组在校内进行了捡纸屑果皮美化环境,有的组回家帮父母种庄稼或为自己洗衣做饭,力争自力更生,减轻家长的负担。还有去敬老院打扫,慰问孤老。在交流这些成果时,每个组的成员都争先恐后,滔滔不绝。最后他们写出来的作文,题材丰富多样,而且具有真情实感。

其实,让学生合作学习,就是让他们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就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就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的创造能力。

三、创设丰富想象的情景

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在脑海里存储各种各样的形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造、创新的天地里翱翔。

在看图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非常好的利用“想象”这个武器。如在教学《老师带我们去看海》这个看图作文中,我考虑到学生对大海缺乏一定的认识,就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有关故事等。

通过搜集活动,学生亲自操作,了解关于大海的知识,就提高了他们的兴致。课堂上,再组织大家把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从而获得深刻的感受。我又利用播放关于大海的录像资料、配乐诵读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结合演示,引导学生想象大海是什么样的?站在大海边,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大海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通过看图想象,学生激情得以进发,写出的作文,自然比思空劣造要高出几等。

四、创设读写结合的情景 小语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为学生创设读写结合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化他人的文字为自己的文字,从而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这也是为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开辟了一条蹊径。

在教《童年的发现》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品折文中那一个个有趣的情节,加以朗读,如作者那荒诞离奇的梦,那幼稚执着的问题,那锲而不舍的思考,以及被老师批评后的窘迫,作者童年的乐趣在这妙趣横生的描写中,在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中展露出来。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讲着,绘声绘色地读着,似乎自己也回到了幼年的时代。借此机会,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经历了梦幻的童年,你们一定也有一些让你惊喜的发现吧,想一想,当年还是一个幼儿园的娃娃时,你有过什么小小的发现?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只一会儿,同学们的倾诉热情便被点燃了,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如蝉是如何发声;油为什么比水轻;手盆中的水流呈顺时针的奥秘等。嗬,别看年纪小,他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呢?于是,这个话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冲动,我便让学生由读到写,引导他们运用文字中的一些好词好句,写下了《我童年的发现》。果然是水到渠成,一篇篇生动活泼的小文章便从此诞生了。

其实,利用课文来为学生创设读写结合情境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桂林山水》中,水、山、洞的排比段结构;《荔枝》中母亲舍不得吃荔枝的细节描写;《初冬》中雾前雾后美景的描绘······这些片段都可以很好地切入学生的生活,在读写结合的情境中,“依靠范文,但又跳出范文的限制,加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就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的创造能力,自然写出一些小小的美文。

篇3: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 有深厚的电教工作积淀。十五期间, 我们把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工作的切入点定位在:把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信息技术3项工作相结合,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和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思维创新。

二、课题的介绍

1. 课题立项

课题引领, 在中央电教馆、北京电教馆、西城电教馆各级领导及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 我校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之下的子课题“运用交互白板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 研究目标

(1) 利用互动白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主体参与性。

(2) 利用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通过对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和素养,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 利用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与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整体发展。

3.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以点带面——以实验班带动全校班级, 以布点课为基础, 从单节课白板教学设计的研究, 到一个学科单元乃至一个学期的学科课程之白板教学设计的研究。多学科共同进展, 进行全面推广。辅之以观察法、调查法以及案例研究和对比分析等方法。

4. 研究计划

根据课题内容分步实施, 按层次推进课题的研究。

课题申报—组建团队—启动培训—初步研究—中期检查—深入研究—课题总结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制定课题研究与实施方案, 提出课题研究计划, 成立课题组, 培训参加实验的教师, 明确认识, 提升理论素养。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7年-2008年上半年, 实施研究计划, 以布点课的形式开展实验, 积累案例, 收取相关资料源、信息、记录实验过程, 进行一次中期评估, 做好中期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 2008年7月-12月, 课题组整理研究成果, 总结研究经验, 撰写结题报告, 准备鉴定、结题和验收。

5. 研究人员 (见表1)

6. 预期目标

(1) 交互白板课堂教学应用案例集。

(2) 交互白板课堂教学的课堂实录和课件。

(3) 有关交互白板应用教学叙事集。

(4) 有关交互白板应用的工作、研究报告。

三、研究的过程

1. 基本认识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又是教学的主渠道;任何研究都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不是教学的装饰品, 也不是教学的辅助品, 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变到质变, 一定量的积累就可以达到质的飞跃。

2. 基本做法

以点带面, 从布点课做起我们完成了大约近几百节布点的研究。

我们的主旨是:在课堂教学中, 扎扎实实做研究。一节课一节课的积累, 一节课一节课的提高, 以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来促进课题的研究, 力争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 具体做法

(1) 白板培训

电子白板的出现, 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位老师, 在培训会上, 老师们就跃跃欲试, 开始琢磨如何运用电子白板神奇的拖拽功能、回放功能、画面旋转功能、放大功能、照相功能等。用交互白板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

(2) 承担开题

我校承担了中央馆在张家界“电子白板教学研究”开题大会的现场研究课任务, 我校的张京玉老师做的《识字3》, 还承担了北京市电教馆“十一五”“电子白板教学研究”课题开题大会的现场研究课, 是我校高培红老师做的四年级数学《比大小》。

(3) 现场展示

在西城区科研月信息技术现场会中, 我校的谢薇老师, 曾宪婷老师分别做了数学《找规律》, 语文《赵州桥》2节展示课, 做这些课时, 我们的老师们也是刚刚接触电子白板, 还很不成熟, 但是通过做课, 他们走进了电子白板, 带领着学校的老师们走进了电子白板。

(4) 积极实践

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得到全体任课教师的认可, 使用的人数高达30余人。做得广泛, 不同学科 (数学、语文、英语、美术、音乐、计算机、科学、品德与社会等) 的老师在交互电子白板环境下, 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发挥交互白板的技术优势, 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5) 研讨交流

(1) 手拉手友好校

白板搭桥, 千里携手, 共谋课改创新路。为了更好的推进课题研究, 我校与河南灵宝市实验小学结为手拉手友好校。3月28日, 在灵宝市实验小学, 我校方银芝和江莉琴老师以及实验小学的王彬、王艳琳、张淑娟、郭秋娟等4位老师分别做了交互式白板教学观摩课, 赢得了与会专家、领导、各位同仁的赞叹。白板总课题组成员、北京市电教馆研究室主任赵保和针对白板教学和此次现场观摩课做了重要报告, 会场上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灵宝市实验小学的领导及教师也来到了宏庙小学, 我校的谢微老师、曾宪婷老师、杨芳老师、黄颖老师在电子白板平台上做了4节研究课, 并与灵宝市实验小学的领导及教师就有关课题研究进行交流、座谈, 大家都感到在交流中很有启发和收获, “手拉手”意味着朋友, 手拉着手, 传递的是温暖、力量和共同的追求。我们相信这种跨地区的交流将为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注入新的活力。

(2) 中期交流汇报

张校长到上海在全国总课题组召开的课题中期总结交流大会上做交流发言, 介绍我校白板课题研究情况, 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好评, 并获得奖项。

4. 提升认识

(1)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 运用电子白板功能,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数学课上, 方银芝老师的《植树问题》、谢薇老师的《数学广角》、付祖洁老师的《轴对称图形》、李晓龙老师的《观察物体》, 把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拖放功能、照相功能、隐藏功能、拉幕功能、涂色功能、即时反馈功能、旋转功能等, 系统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 更加提高了视觉效果, 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多元智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 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例如谢薇执教的《数学广角》, 把动态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 把有序的排列结果, 一一用照相机功能拍照下来, 解决了教学重点, 即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心”字, 字的每一笔在的位置, 整个字的构成对一年级学生都是很困难的, 教师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回放、放大、缩小、旋转一系列的功能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教学上的难点。

(2) 运用电子白板功能, 强化师生、生生互动

电子交互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 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 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 因为课件的内容无法更改。而用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 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更改、充实教师原先的“课件”内容, 不管是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还是错误的回答, 只要在白板上操作, 白板系统会自动储存这些宝贵的资料, 从而生成每个教师每堂课的个性化的“课件”, 并且成为教师以后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在方银芝老师执教的数学课《植树问题》中, 学生可以自如地摆出植树时遇到的各种情况, 从而直观的感悟出数学规律。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让学生回味操作的过程, 达到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3) 运用电子白板功能,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曾宪婷老师执教的《赵州桥》一课, 电子白板中的放大镜行云流水般地在字词中流动, 引导学生读认字词, 在屏幕中直观地进行修改、批注效果非常好。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研究中我们认为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 白板的视觉效果, 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 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利用多元智能理论,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 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其次, 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研究表明, 由于白板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 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 运用电子白板功能, 强化学生记忆提升教学效果

数学课《找规律》一课中, 使用回放功能把杂乱的行走的路线清晰地一条一条呈现在学生们眼前, 使学生们很快理清了头绪, 形成了找规律的概念。使用照相功能, 把学生们不同的排列情况一一留住并呈现在屏幕上, 是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个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如美术课中黄老师将示范作画的过程, 在电子白板屏幕上进行回放, 使教师的指导作画过程更流畅、更清晰、更完整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

(2)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全方位素质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推广和有效利用, 让教师改变了传统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革新课堂教学,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交互式电子白板使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更流畅, 教师的个人魅力得到最大的展示, 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电子白板的功能和交互性的充分发挥, 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度, 使信息交流、传递形成多通道结构, 因而有利于提高信息传输和接受信息的效率利用。电子白板的相关记录、储存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功能, 便于教师课后的反思、研讨和观摩, 便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整理, 促进教师和课堂教学在方式上的改变。

(3) 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我们深深感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的发展密不可分, 信息技术就是教育生产力, 它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学校的发展。

四、收获和思考

1. 收获

(1) 利用互动白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主体参与性,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 通过对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和素养,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 利用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与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整体发展。

2. 思考

篇4: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引导 动手操作 创设学习情境 课堂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高低与否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和完善的育人目的。

一、重视对提高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的认识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化学学科

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教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二、如何努力提高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

(一)敢于放手,善待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是学生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首先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放手。一开始,我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只凭自己的想象去备课,上课时照本宣科,让学生跟着自己走,生怕在中途出现什么意外。这样,大部分学生就不可能主动参与进来,甚至会打击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欲望。结果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在课堂上,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发言,给予他们及时的评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不单单是“对”“错”“好”“坏”的判断和评语。后来,课堂气氛就活跃多了。

(二)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参与氛围。

学生的学习欲望来自于兴趣。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可以运用导语、问题、学习障碍、教学情境、多媒体等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参与的氛围,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1.设置学习障碍,引爆思维点。这次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我上的是化学平衡的图像问题,主要是针对浓度、温度、压强等几个因素来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堂上我列举了多个速率时间图、浓度变化时间图、温度压强图让学生一个一个图地分析,并逐一讲解。这样我的课堂学生参与度就不高,课后领导提出这个问题,并指出能否把一些例题改变一下,让学生自己画图,自己分析。这样设置学习障碍,让学生产生头脑风暴,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生活中的饮用水》,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水资源的污染情况,然后让学生对照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再如对于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进行表达,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课堂参与度必然提高。

3.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的心动、脑动、手动、口动。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心理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会更注重设计让学生表现的内容,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说让学生做题目,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让学生对做题目感兴趣,觉得不再枯燥。如引入竞争机制。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我们可以恰当地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型比赛,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比赛一般采取分组进行,既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要体现互相协作意识,比赛内容为当堂知识,形式多样,可以将同学们喜爱的电视栏目借签进来,如快速抢答,是真是假等,这样学生在竞争中表现自己,从而参与教学获得知识。

4.让学生多做化学实验。注重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能做的实验坚决做好,并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以积极的指导。无法直接演示的,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更利用CAI技术,创立学生学习化学的交互平台,提升学生参与化学教学过程的热情以及参与度。让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心境,这样化学课堂本身的魅力也得到提升。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化学知识。课后,通过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设置一些情境性、探究性的小组活动内容,让学生乐在其中,从而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化学课堂教学。

(三)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

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若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总是成绩好的学生在说,成绩差的学生只是在一边静静地听。可见,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如何在合作学习中与组内同学沟通、交流的方法。但是学生要参与教学活动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比如如何与教师的引导辅导配合好,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何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如何抓住其他同学的发言的要点,如何发现其他同学发言中的不足,如何运用自己的口、手、眼、脑等。

篇5: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学科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不停地讲,学生只是提供两只耳朵,教师在不停地浇灌,可是苗儿长得怎么样,需要什么样的水,就不是教师所关注的了,这就是旧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作为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大胆提倡新课程改革,关注孩子自身的发展,在课堂上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们敢于质疑,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决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们在争论中明辨是非。鼓励学生动手,尤其是关键的难点,知行合一是新时期教学改革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手脑并用可以提供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深度。笔者认为,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不应该是过去一言堂的旧模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人,把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 虽然讲授知识具有它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新课程理念风起云涌的当下,适当调整课堂的形式,变老师讲为学生讲,变老师整理为学生整理,变老师主动为学生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形式。 二、创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扉敞开,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教师,必然也喜欢这个教师教的课,形成教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学习 创新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样高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现在我们的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关于探究性教学、合作性教学的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我们就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同时,这些合作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内容的增加,充分展示了教材潜在的功能和拓展性,体现了教学内容设置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若能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其规律及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以爱心鼓励后进生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加深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新认识,对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管对什么学生,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尤其是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仅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在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要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以赢得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篇6: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矗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与学生“打成一片”,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故意出个小错误让学生抓住等,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中差生。这样就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兴趣盎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重点

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最佳环境。

1.制造悬念,创设情境。

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认识过程。教学终了,学生获得了知识,悬念得以解答,学得愉快、记得牢固。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课前谈话提出问题:“同学们都过过生日吗?

每年一次的生日总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父母、亲人的.关怀,可是小明今年八岁了,却只过两个生日,是爸爸妈妈忘记了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很好奇。这种悬念的制造,令学生兴趣大增,都急切地想了解原因,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了学习过程。

2.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

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教师要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计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释疑中学习新知。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先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后,再计算一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题,接着问学生:“商不变的性质是怎样概括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引入新课,给除数添上小数点变成小数,“现在题目发生了什么变化?能不能将除数变成整数来解决?想想用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探索,不知不觉在问题情境中获得了新的知识。

3.操作实践,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正是通过操作实验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通过三次实验,让学生动手折纸操作,分别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验证,发现三个内角都能组成一个平角,使学生确信无疑地得出结论。又如,在《实际测最》这一节中,有多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在地面上测量距离就需要学生去参与、去体会,步测和目测法只有在实践中去运用,才能学得巧、学得好。

4.热烈争论,创设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争论中明理长智,在“比”的心理作用下思维活跃,思维水平得到提高,领略到深层次思维的乐趣。

在教学中,善于创造争论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深受感染,积极开动脑筋,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例如,在学完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方程之后,书上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并且A+B=100,A和B相乘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最小可以是多少?一开始,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表示自己找到了答案,结果都被别的同学一一否定了。学生争论多次后,我却悄悄地在黑板上写出另一等式:A+B=10,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他们都能很快地找出正确答案。

我便因势利导地启发:“想一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运用这条规律,你现在能解这题了吗?”一般地,两个数的和是一个定数,那么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这两个数相差越大,它们的积越校学生由意见的不一致到意见的统一,热烈的争论气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掌握好参与的时机,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

时机掌握得好,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通过情境设计,提示矛盾,导入新课,还应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要创造好参与时机,多方设计,步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秘的情境之中,切不可匆匆而过,过早结论。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就始终在课的全过程中,注意抓住参与时机,积极创设思维情境,围绕“数方格--操作--演示--归纳--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新知。一开始,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环节的参与,为研讨公式做好了铺垫。接着,通过操作演示,想办法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学生兴趣高涨,并积极思考: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面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这样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情境中,发现并归纳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最后在验证中进一步理解了公式,在练习中运用了公式。

四、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获,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目标

篇7: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强化和落实,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城郊的年出生人口不断减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班生额大幅下降。现在城郊小学的班生额已经由原来的三、四十人减少到现在的十几人,甚至只有几个人。针对这种情况,城郊学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无法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改变是势在必行。如何改变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呢?现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促进教与学的和谐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总是围绕老师的教。老师一板一演,学生一唱一和。课堂教学在师生一问一答或老师的喋喋不休中结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总是无法跟上教师讲授的节拍,这样严重影响到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自主学习”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转变。生员少了,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更加充裕。教师能够更加自如的融入学生之中组织教学,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可以搭建在学生不断质疑、释疑中完成,在师生的游戏中完成,在学生的集体板演中完成。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可以是一个搭台者,一个导演,或一个观众。教与学自然就顺畅了,师与生也就和谐亲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就将得到全面提高。课堂练习可以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如同在黑板上练习同一道题,同时练习不同的习题,学生练

习时,老师重点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知识和未把握的内容。采取课内一对一互助活动,让成绩好的学生配合老师对中下生同时进行辅导,同时把收集到的掌握不到位信息进行反馈,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将知识能够学透、学好。

二、区分课型,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落实“小步子、快节奏、勤反馈、多练习”的教学思路

(一)数学学习概念习题化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使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我根据教材的小步子、及时强化、变式和目标值得测定等心理学原理。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问题解决智能化。“问题解决”即善于解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它与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即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解决则是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如何把“问题解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

1、把“问题解决”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2、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概念、法则和定理等知识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等问题,让学生彻底了解,才能把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使学生由“学会”提高到“会学”的层次。

3、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解题过程包括从审题开始的预测,直到一种解法完成的延续这样一个思维的全过程。

4、善于把问题进行转化。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教育,而数学问题的解答则是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通过恒等或同解等方法,将问题转化,由繁到简,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课堂训练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室可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随着学生对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3、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4、针对习题,精选习题。例如:为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

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5、注意评价激励,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发现错误,要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及时改正。对学生既热情关怀,又严格要求,使学生在不断提高的学习成绩鼓舞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三、夯实学生的基础,重视复习课的教学

(一)以题代纲,梳理知识

对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以达到深化、固化之目的,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我们通常利用填空、填表、框图、知识树等形式引导学生填充回忆、整理复习内容,但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从较高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的讲述,那学生的认知模式就错过了重组的时机。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复习课上的概念的简单重复是枯燥的、低效的,而“以题代纲”要好得多。所谓以题代纲就是不经过列知识框图,直接将复习的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编成练习题,让学生见题想概念、定理、公式。此时题目要简单一些,但要求覆盖面要广,重点要突出,条理性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配套练习,实现了网络基础知识和熟练基本技能的双赢效果。

(二)查漏补缺,讲练结合

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强调复习课还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四、用爱心,耐心赢得学生的进步

变换角色,是改变教学方式的有效手段。走下讲台的老师地位、角色改变了,成了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近了、多了,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的告诉你。教师也更能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学习差异设计教学方案。上课时不是高高在上,而

是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究、共同质疑,帮助理清思路,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耐心,从而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

总之、小班额教学是农村学校今后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的教学应在巧、灵、活中入手,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愉快”,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动手、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潜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篇8: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高兴趣,优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注重学生对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把知识的逻辑顺序作为教学的唯一准绳, 从而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引导,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加强探究的力度, 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情境, 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同时要关注科技的发展成果, 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特点有力地说明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编排强调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摒弃, 推进新课程教学理念, 变让学生掌握知识为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提高科学素质。可见,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在实际教学中,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才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做分析。

一、通过有情境的演示教学, 培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以应用为基础, 以学生的操作为手段, 实现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 是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 这种心理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会阻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教师应该把演示教学配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 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愉悦, 减少学生的陌生心理。教师可以把教学情境与当下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试图找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二、教学问题与教学情境相结合, 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围绕教学问题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教学设计, 根据不同的信息技术问题创设学习情境, 把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结合起来,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并从该问题入手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教师对这种热情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动手实践,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实现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课外资料, 丰富学生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利用课内的资源, 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外, 还可以利用课外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和阅历。我们所说的课外资源既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内容, 又包括课外活动小组的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认识到只有学好信息技术知识, 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结合社会热点, 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高中的信息技术知识不是孤立的知识体系, 它是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系统。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安排也着重地强调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现实问题的联系, 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要关注时事热点, 发掘时事热点中与高中信息技术相关联的内容, 把这样的内容引入课堂, 让学生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做的有很多, 比如关注新闻报道中的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就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 因此, 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 创新情境, 非常方便, 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把新闻报道引入到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学中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一举多得。

五、安排课外调查与实践, 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深入关注新闻热点的同时教师可以把这些新闻热点与本地的现状相结合, 拟定和安排相应的课外调查和社会实践, 让学生分组就一个问题展开调查, 这种调查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可以是问卷形式、走访形式、录音形式等等, 不必给学生限定形式, 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做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要一个结果, 而是要让学生去体验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和能力的培养。比如, 根据时下正在开展的大气污染治理, 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有关治理大气污染的调查, 掌握本地大气污染的程度, 揪出导致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寻找解决大气污染的途径。学生带着这样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展开调查和实践活动, 体会实践的过程,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是课本上没有的, 是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要细心观察生活, 因为生活中现存的信息技术情景, 无处不有, 引人入胜, 有待于我们去开发, 去利用, 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提供助力。教师要善于把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技术问题转化为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 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 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主动地解决问题, 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篇9: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课堂情境;主体参与;教师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几十年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知识和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独霸课堂,它把学生当作了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成了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配角,只能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教师应设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否则教学只不过是打冷铁。那么教师如何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呢?笔者观摩了英国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参与较好,这除了与西方学生个性特点有关,还在于教师给予学生较多参与的空间。当然,英国学校中课堂人数少,十人左右,一般不超过二十人,这给予教师很多调控课堂的便利之处;我国的课堂通常是三四十人左右,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也和教师的认识相关。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有七八个学生,是不是我们很多教师就不知怎样开展教学了呢?结合我国教育的国情和实际,笔者认为西方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方法还是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巧借台阶,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持久,作为一线的教师,就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和运用“引子”,以“引子”入课、入教、入心。比如实践课的教学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以相关的理论引入,所有的理论讲解完毕,教师再给以实践操作演示,然后学生练习,这是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我国中等卫校护理技术的教学工作中,诸如注射法、输液法、抽血法等的教学,教师都是采用这种常规的教学方法。另一种教学方法是把理论的内容由直观操作引入。在观摩英国护理技术的教学时,其护理教师所采用的基本上都是这种方法。教师在简明的介绍以后,就给以直观操作演示,教师的活动可以迅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问题就会提出,有的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解答,同时贯穿相关知识。有的问题教师会告诉同学自己思考,教师操作完毕再提问学生并解答补充。然后在练习时学生就会边模仿边思考,积极性很高。显然,第二种课堂情境的设置用直观操作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感觉。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在这里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倡导学生树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

二、与学生平等交流,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教师是人不是神,板起面孔说教就会给学生以距离感,同时也是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效果不佳;而用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方式教学,可以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吸收知识。笔者在英国听了医护生如何问诊的课,课堂上教师举出例子作为引子,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讨论。教师不断地引导提出新的问题,使讨论不断深入拓展,同时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鼓励提问,对学生的问题详细认真地给全体同学作答解释。整个课堂像是教师和学生在聊天,而问诊的知识和方法却在聊天的过程中浅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记忆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多与学生平等交流,少用说教的方法教学,不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做课堂的主人。

三、善用表扬和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要有主导课堂的方法和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氛围,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要有自信心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宽松的氛围,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中,教育学生离不开表扬和激励,一个优秀的教师更应练就精湛的表扬艺术。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好好学习,争取好的成绩!”“听话,这样才能招人喜欢!”这些话语中蕴含了一种机制:努力然后成功。然而,我们常感受到另一种新机制:成功然后努力。学生的自信心还常常可以从行为结果的成就感、满足感中得以加强。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奥苏贝尔对学习动机的看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动机虽然是引起学习行为的原因,但事实上对学习行为影响更多的是已经完成的结果。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由以往的学习经历决定的。“成功了我会更努力”就是成就动机理论的最简单的解释。心理学家戴维·奥苏贝尔还认为,学生有为得到教师赞扬而学习的需要。“获得成绩——得到赏识——获得更大的成绩”,即其作用机制。在英国的课堂上,我们会经常听到“Good!”“Very good!”老师用饱满的激情对学生做出非常富有激励性的表扬,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课堂积极向上的主流氛围。

四、安排活动课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活动课程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从而开发其创造力及表现力。英国的教师和学生都很喜欢活动课程。笔者在英国观摩了两种形式的活动课程。一种是实践练习课。英国的护理技术练习课尤其重视沟通交流练习,教师在实践操作演示后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与自己的合作伙伴自主设定场景活动和练习,教师在巡视中给予指导;而在我国,同样的练习课通常是教师设定场景后告诉学生,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练习。另一种活动课的方式是研究型学习。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通常是3~5人,给每组一个研究课题,组里同学分工合作,从查找资料,到研究分析,再到汇总研究成果,最后通过小组讲座的形式把所做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给同学们,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动脑、合作以及表达能力。笔者在对护理高职的学生进行《社区护理》“社区中的健康教育”单元的教学时,曾试用了活动课的形式:首先给学生分组,每组5~6人,要求每组同学以校内师生为对象,策划并实施一个健康教育的讲座。学生们的成果丰硕,不但策划了新颖的符合大家需求的项目,比如“健康爱耳”,“聆听心的声音——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青少年健康饮食”等,还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如小品、歌谣等。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但掌握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锻炼了合作和表达能力,还愉快地享受了活动的过程。因此,自主活动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五、关注学生差异,建设和谐课堂

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其兴趣点及智力发展也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个体,有着自己的特质,是他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比如“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所以我们要相信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学困生”,他们只不过与多数孩子特质不同而已:有的孩子是听觉型的学习者,有的孩子是动觉型的学习者;有的孩子注意的稳定性较好,有的却较差;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比较安静,而有的却喜欢用一些“出格”的言行引起他人注意。教师如果能认识这些差异,并充分的关注这些差异,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他们依然能成为好的学习者,使课堂气氛和谐有序。英国课堂上也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自我约束而精力分散。教师会适时地叫一声学生的名字同时用一个批评的眼神作为提醒,学生就会收心到课堂内容中来。所以,对个别喜欢“出格”的学生要给以适当的提醒但不要给以太多的关注,因为很多孩子需要的正是这种关注而自豪,结果变本加厉,适得其反。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提醒不同于批评,它是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约束能力和道德情操。我们要理解学生短时间的精力分散是正常的,这是孩子的天性,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加以引导,给予其适当的参与机会,其参与了并得到鼓励就会增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逐渐适应课堂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战场,我们教师可以借鉴西方课堂教学中的可取之处,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认知结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置课堂情境,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输灌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上一篇:2015高考冲刺作文预测:“为梦想加冕”下一篇:201X人事专员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