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课件

2024-04-11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课件(通用16篇)

篇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课件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课件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道理。

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收热这一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四、教具:

温度计2支,水杯(冷热水),毛巾一块。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今天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学科,认识你们老师感到非常荣幸,为了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我用水给大家作一幅画(在黑板上画一个笑脸)。看到了吗?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2、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幅画是会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黑板上的“笑脸”的水迹哪里去了?

3、揭示课题:今天我就来研究《水到哪里去了》。

(二)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①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了?②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物质跑掉了?

2、交流讨论结果。

3、思考: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蒸发?②水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

4、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板书:水→水蒸气

(蒸发)

5、联系生活举例:①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水蒸发的现象?(生讨论)②你能解释洗过的衣服.新收获的玉米为什么会干的?

(三)实验探究

1、谈话:其实,蒸发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而且在时刻发生着。今天,我们大家就来体验一下蒸发的感觉。

2、体验蒸发特点

(1)小组活动:①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②出示两个同样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将其中一支地温水中醮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支温度计的变化这说明什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交流:说说你的`感觉。结合你的感觉,说说你发现蒸发有什么特点?

(四)归纳总结: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热量。

液态→气态 (沸腾)

(吸热)

(五)应用拓展

(1)其实不不止是水能够蒸发,所有的液体都可以蒸发。你还能说说其它液体的蒸发的例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洗过澡吗?刚刚从水里出来,身上有什么?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些水

有什么感觉?

4、晒盐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课堂检测

1、蒸发:

2、勤于思考善于判断:

(1)水蒸发的快慢只与其温度有关

(2)常温下水是不会蒸发的( )

(3)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

(4)把手指弄湿,手指会感到凉,是因为水蒸发时吸热()

3、认真思考巧填空:

(1)()和()都是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都要( )热量。

(2)蒸发是()态转化成 ( )态。

(3)水的表面积越( ) ,水蒸发的就越快。

4、简答:

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水→水蒸气(蒸发)(沸腾)

↓ ↓ ↘ ↙

液态→气态(吸热)

篇2: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课件

大杖子学区解放小学

史振丰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①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②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③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④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

3、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研究水蒸发快与慢的因素的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用具

一杯水、湿布、酒精、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在黑板上快速的写出一个“水”字,让同学们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生:字不见了,“水”不见了……

(四)大胆设想,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组探究,每个小组选择探究目标,共同协作,共同研究,设计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法并请同学到讲台上演示他们的方法,请其他同学们评价这个实验方法的可行性。由于蒸发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具体操作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结论将在下节课讨论交流,共同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谈谈感受,启发学生关于水蒸发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鼓励学生们课下进行探究,成为学生新探索的起点。

板书: 水到哪里去了

在平常温度下:水 蒸发 吸热 水蒸气

篇3:“农药废渣盐”哪里去了?

和蒙牛“问题奶”现形有点雷同:江苏“农药废渣盐”也是由“外省人”查获的。2011年, 安徽阜阳盐业和公安部门在公路上截获18 t私盐, 并顺藤摸瓜, 发现了一起性质恶劣的“农药废渣盐”流入食用市场案件。

经查, 江苏镇江海天盐化公司非法制售“农药废渣盐”, 该公司并无盐品生产经营资质, 其生产原料来自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农药后产生的废渣。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除草剂“草甘膦”, 会产生一种污染性很强的工业废渣难以处理。2009年, 商人徐敬东等人在镇江成立了“海天盐化”公司, 从该公司以10元/t的价格收购农药残渣。据调查, 安徽阜阳截获的“农药废渣盐”, 主要卖给当地小商贩用于制作烧饼、馓子等食品。

经中国农业大学分析与环境毒理实验室检验, 被查出的这种“比食盐还漂亮, 还白”的“农药废渣盐”中的农药“草甘膦”含量高达55 mg/kg, 类似于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 明显高于美国、欧盟、日本农产品贸易20 mg/kg的安全标准。

近年来, 工业盐流向餐桌在国内屡屡发生, 但在流入食品领域的私盐中检出农药成分却是第一次, 且“14 000 t”这一数字惊人。据统计, 镇江市年食盐消费量为15 000 t。也就是说, 假设这批非法制售的废渣盐全部流向餐桌, 足够300万人吃1年。

案件审理情况公布后, 笔者想, 江苏省盐业部门多少应有点被动与尴尬:“农药废渣盐”的生产、销售在自己家门口已有时日, 为什么没有及早发现呢?

“农药废渣盐”案一经公布, 江苏盐业部门第一时间就站出来表态了:案件发生后, 有关部门即对镇江海天盐化公司有关情况进行了彻查。截至目前, 经与其他省份联系, 对镇江海天盐化公司销往其他省市的工业用盐去向进行排查, 尚未发现流入食用盐市场。

最初看到“尚未发现‘农药废渣盐’流入食用盐市场”, 笔者似乎吃了“定心丸”, 不再惶恐, 可转念又一想, 不对呀, 这个“尚未发现”话里其实还有话:“尚未发现”是还没有发现, 并不代表发现不了!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字眼让公众的心稍稍安定后再生疑窦和不安:

一问:这14 000 t害人盐到底流向哪些省市?

二问:部分“农药废渣盐”冒充食盐流向餐桌, 这个“部分”到底是多少?哪家店的餐桌上有“农药废渣盐”?

三问:到底哪些人吃了“农药废渣盐”?如何善后?

上述问题会有答案吗?

对于食品安全, 现在从上到下都异常重视, 但就是在重视者的眼皮子底下却一次一次惊现侵害民众生命安全的食品大案。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从蒙牛“问题奶”到江苏“农药废渣盐”, 两地众多的执法部门都没有在“自留地”里发现端倪, 倒是异地同僚揪出了“毒瘤”。地方“保护伞”难逃其咎:“农药废渣盐”在企业没有资质的情况下如何就能生产出来?非法经营者那么大个“摊子”真的就没有相关执法单位的执法者光顾过吗!?在阳光底下, 怎么就发现不了非法经营者的蛛丝马迹?

时下, 我们的国家时时处处都在提倡“和谐”, 可一不留神就要有不和谐的曲子奏响。中国商界有句再通俗不过的至理真言: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做大做强!可中国还有句古话:“无商不奸”, 要把这句话变过味来, 让商家“不奸”而诚信经营, 没有法治那是空谈。

可如何“法治”?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一个最大的“路障”。事发前, 为了局部、甚至某些人的利益, 碍于“情面”, 有些部门或一些人总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一到事发, 有关部门绞尽脑汁想着用几个马虎字眼蒙混过关, 嘴上像贴上了膏药, 生怕将跟本地有关的核心详情公布后, 影响当地名声, 影响官员政绩。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食品安全法等规定, 与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食品生产标准、食品安全执法等方面的信息, 都应当予以主动公开。而2011年1月, 卫生部和公安部也联合发出通知要求, “将查处的违法案件向社会公布, 达到惩处违法行为、震慑犯罪分子和教育广大群众的目的。”令人称奇不解的是, “农药废渣盐”案距离案件发生时已经接近1年公众才知情, 这么长的时间, 或许真的有“倒霉蛋”买到“毒盐”也早把它送到胃里消化掉了!

四川蒙牛“问题奶”是由福建相关部门查出的, 江苏“农药废渣盐”是在销售路上被安徽有关部门截获的。笔者突然有一个想法:异地执法, 执法人员不用畏首畏尾, 有利于杜绝人情关。各地食品安全工作是不是要天天进行异地执法, 这样的话, 食品是不是就能真的安全一些?情急之中, 笔者有了不符合实际的想法, 让看官见笑了……

篇4:乌鸫哪里去了

白天的暖气悄悄消散着,细微的凉意一丝丝轻轻地降临。

夕阳透过高楼的间隙,从一排树的枝叶间向东蔓延,来到竹林边的草地上。

静谧的酡红色中,一个黑色的身影怡然踱着步子,黄色的嘴巴时不时在地面拨拉两下。

从此,每回踏上这条小径,我总是将头扭向竹林边。

几乎每一个傍晚即将来临时,只要没有下大雨,我都见到乌鸫的身影。有两回,我看不到它,心想:它去了哪里呢?这时,只见它扇动着黝黑的翅膀落到地面;另一次,它稳步从竹林里走出来。它总是那样安稳地踱着步子,用黄色的嘴巴拨拉地面。

后来,我陆续看到乌鸫进出竹林,猜测道:它就住在这片小竹林中吧。

柳树的叶片落光了。银杏树、红叶李、水杉全都变成光秃秃的模样。竹叶看上去枯涩而衰弱,微风一吹就发出干涸的响声。冬天进入最冷的日子。我没有见到乌鸫。我想它也是怕冷的,我们裹着厚厚的衣裤、戴上手套和帽子抵御严寒,它一定是跑去了暖和的地方。

好像为了回应我,第二年的春暖中,乌鸫又在原本的时间段里出现在竹林边上。

第三年,樱花谢了,满树的樱桃逐渐红润起来,竹林渐渐变得清新,好像用绿色的水彩涂抹了一遍。树麻雀在枝头叫唤。白头翁在空中飞翔。

“乌鸫,你在哪里呢?”我忍不住问。

小径旁跳出一阵清脆的鸟鸣。两个黑色的影子,从栅栏上密密攀援的金银花丛里跃起,在我眼前划出弧线——没有夕阳,天色阴沉沉,两只乌鸫停栖草地上,在竹林边,一同迈着步子,用黄色的嘴巴拨拉地面。

乌鸫结婚了!

一天又一天,两个摆动黄色鸟喙的黑身影形影不离,时而飞得没有踪迹,时而盘旋在竹林附近的花园和大树间……然后,在傍晚临近的时候,回到竹林边上。

又一年春天。已是暮春。该出现的景色一一呈现,它们一起快乐地唱歌,大地发出呵呵呵的笑声。只是迟迟没有乌鸫的身影。

它和它的新娘子是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了吧,我想,但是也不由想到刚过去的那个冬天,那种罕见的天寒地冻,我的脑际闪过在那段日子里听到的冰雪音讯,眼前浮现冰冻的地面上,失去了生命体征的两只树麻雀。

停住!

我立即命令自己,不许——再往下——想。

真的没有再想,在这绿色满园、姹紫嫣红的时节里,在晚樱最后的花束悄悄变成一群群小蝴蝶飞到青草丛中安居的时候。

树叶,花朵,一片片、一丛丛,它们不露声色地变化着。大地好像成了海洋,波浪轻轻翻动,带着万物慢悠悠地摇摆。

一天午间,我走在路上。婉转的鸟鸣骤然冒出来,响亮地扑到我的耳畔。三只乌鸫站在铁栏围墙上,两只大乌鸫鸣叫着张开了翅膀,一只小乌鸫紧随它们,冲向不远处的竹林……

插图/张洁

发稿/赵菱

篇5:水到哪里去了呢

一天我在院里里听见小苗们在窃窃私语。草莓说:“我马上就要结果实了,可我的水分已经不够了,我的花已经开始凋谢了,我真的很难过呀!”香菜、菠菜、小白菜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是啊!我们都已经没有力气支撑自己的身体了,这样下去,我们都会被渴死的!”小苗们真是太可怜了。这样继续下去,小苗们没有水喝,小动物们会有水喝吗?我们人类还会不会有水喝呢?

“水都到哪里去了呢?”我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篇6:中班活动:水到哪里去了

1、在游戏中感知毛巾、棉花等会吸水材料的特性。

2、乐意在探索活动中动手摆弄操作,能对吸水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红色水的水瓶若干个;不透明的纸杯塞有干毛巾(第一次操作用)、棉花、餐巾纸、雪花片、磁铁的水杯;黑板、大头针、实物图片记录纸(毛巾、棉花、餐巾纸、雪花片、磁铁);桌子11张;盘子若干,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问题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我用小嘴对大嘴,倒、倒、倒,把水倒干净(操作:先拿一瓶红色水和一个塞有一条干毛巾的有色水杯,将饮料瓶里的水全都倒进有色水杯里),现在水到哪里去了?杯子里真的有吗?咦!有没有呀?怎么水会没有的?

小结:刚刚有的小朋友说水飞走了,被我藏起来了,水在和我们捉迷藏呢。

过渡语:那么,到底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也来变变这个魔术,找找水去哪里了吧!

二、第一次动手探索

1、指导语:请你到有色水杯的桌子上去变变魔术。你们每个人都去拿一瓶红色水和一个杯子,用刚才的方法变魔术,看看哪个朋友也能变成一个魔术师。

2、幼儿第一次动手探索,师巡回观察并用“用小嘴对大嘴,倒、倒、倒,把水倒干净,再来吹口气,呼、呼、呼,变!”来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3、提问:你们都去变过魔术了,水还能倒进盘子里吗?那么水去哪里了?

4、验证

教师展示杯子里的毛巾,发现水被毛巾吸走了。

小结:原来水被毛巾吸走了,毛巾有一个本领——吸水。

过渡语: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吸水呢?看看有很多材料想来玩变魔术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材料(棉花、纱布手帕、餐巾纸、雪花片、磁铁)。(认识桌子上的材料及贴在杯子上的图片卡)

三、第二次动手探索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在黑板上记录展示。

3、交流:1)在做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哪些材料能吸水,哪些不能?

2)看看能吸水的材料有哪些?不能吸水的材料有哪些?(对于有争议的材料当场实验验证)

3)教师用图片呈现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吸水统计。

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吸水”这个有趣的现象,有的东西会吸水像毛巾、棉花、餐巾纸;有的不会吸水,像雪花片、磁铁这些材料是不会吸水的。

四、延伸活动:

篇7: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课件

一、活动目标:

1、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二、活动准备:

1、水盆若干、教师表演魔术用的水杯两个(两个水杯外观要一样,下半部分要有杯套,一个水杯下半部分塞有干毛巾,一个不用塞),幼儿实验用水杯人手一个(底盖能打开,并做成红色底盖),酸奶盒人手一个、实验记录卡人手一份、水彩笔每组一盒、擦桌布每桌两块,将幼儿分成四组。

2、干毛巾、塑料花片、泡沫块、海绵块、石块、豆子、棉花,以上物品每组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魔术让幼儿产生兴趣

1、猜谜语:(水)

有样东西用途大,无色、无味、透明的,鱼儿爱在里面游,人们口渴喝个够。

2、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那好,今天赵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关于水的魔术,你门想不想看?

幼:……

⑴教师边表演边讲解:A:老师这有一个空杯子(没有塞毛巾的杯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证实杯子确实是空的),我用酸奶盒舀满满一盒水倒进杯中,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哦,水有流回到酸奶盒里了。)

B:用一块红布遮住,换另外一个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一盒水进这个杯中:“现在赵老师要把水变没,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边摇晃杯子边说)。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咦?水呢?到那里去了呢?谁知道?)

幼:……

师:你们说出了这么多答案,那那个是正确的呢?还是让我来揭开秘密吧,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两个杯子都拿出来,并把杯套取下来,让幼儿看到原来是两个杯子,发现不同,一个有毛巾一个没有。)

幼:……

师:有的小朋友说,水跑到毛巾里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毛巾从杯中取出,拧一下,确实能拧出水来)

师:你们真聪明,猜对了,水果然是被干毛巾吸走了,那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容易吸水的.呢?

幼:……

(二)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东西,真不错。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棉花、石头子、豆子、海绵等,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试试看到底谁能吸水。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水杯,杯子红色的底盖是能打开的,打开后你可以把你要做实验的物品放进去,比如说毛巾(边说边作示范操作)把毛巾塞进去后再把红色底盖盖上,舀一盒水从杯口倒进杯里,再把杯子倒过来,看一看水是流回来还是被吸走?做完实验后把结果记录到你的实验记录卡上。(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实验后记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师:XX用太阳来表示干毛巾能吸水;用月亮来表示石块不能吸水,XX用“V”来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来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师也有自己的记录方法,我用“”来表示XX能吸水,用“”来表示XX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进行总结)

(四)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够吸水的东西,比如你们刚才说的土壤、布、等我们还可以回家后试一试,然后自己做记录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篇8:云儿哪里去了

我wǒ想xiǎnɡ知zhī道dào风fēnɡ儿ér在zài说shuō什shén么me?

我wǒ想xiǎnɡ知zhī道dào天tiān上shɑnɡ为wèi什shén么me下xià雨yǔ?

我wǒ想xiǎnɡ知zhī道dào鸟niǎo儿ér怎zěn样yànɡ飞fēi回huí?

我wǒ想xiǎnɡ知zhī道dào花huā儿ér怎zěn样yànɡ生shēnɡ长zhǎnɡ,

才cái使shǐ世shì界jiè有yǒu这zhè么me多duō的de颜yán色sè。

(摘自《中外儿童诗精选》)

赏析:在zài作zuò者zhě的de头tóu脑nǎo中zhōnɡ,有yǒu那nà么me多duō奇qí思sī妙miào想xiǎnɡ。由yóu景jǐnɡ物wù说shuō到dào自zì然rán现xiàn象xiànɡ,由yóu自zì然rán现xiàn象xiànɡ说shuō到dào动dònɡ物wù,由yóu动dònɡ物wù说shuō到dào植zhí物wù。小xiǎo朋pénɡ友yǒu,在zài你nǐ的de头tóu脑nǎo中zhōnɡ,一yí定dìnɡ也yě有yǒu很hěn多duō有yǒu趣qù的de问wèn题tí吧bɑ?你nǐ也yě可kě以yǐ把bǎ它tā们men写xiě下xià来lái,哪nǎ怕pà只zhǐ是shì一yì些xiē零línɡ碎suì的de想xiǎnɡ法fǎ,凑còu在zài一yì起qǐ,就jiù是shì一yì首shǒu小xiǎo小xiǎo的de、充chōnɡ满mǎn童tónɡ趣qù的de诗shī。

(天津*王振刚/赏)

篇9:《盐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这样提问:“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五种材料,沙子、白糖、铁粉、食盐、锯末。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大家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着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猜想是合作探究结果的雏形,有了猜想,学生便会兴趣盎然的探究。学生们汇报出预测结果,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这一环节的教学,我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实验要求,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操作起来才会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让学生合作探究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因此,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深入各组,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组看到铁粉有浮的现象就不知道怎么记录了,我及时告诉他们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

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中心主题是盐到哪里去了,由此引出“溶解”的含义。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极小的微粒”;另一个是“均匀分散”。第一个关键点我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关键点主要通过高锰酸钾溶解过程的演示来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把溶解的定义具体化。学生们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充分准备了活动材料,设计了三个分离混合物的活动:分离沙子、水;分离铁粉、水;分离木屑、水的混合物。要求学生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们想出的办法能充分得以实施,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筛子是这几个实验中需要普遍使用的工具,为了使工具比较统一,我让学生准备好小筛网,在分组实验时使用。

在分离铁粉与水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积极进行三个分离混合物的活动,亲身经历了多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在每个分离活动时,每个学生都是那么认真仔细地去做,通过学生去做实验,不仅知道分离木屑与水的活动,纱布是最好的分离工具;分离铁粉与水的活动,磁铁是最好的分离工具;只有通过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要有选择性地使用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效果就会提高,合作精神也会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把科学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篇10: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重点做好唾液消化淀粉的实验,学会通过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材料准备:

烧杯(2、大)、试管(2、中)、烧水器、碘酒、吸管、漏斗、淀粉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各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设计

一、导课

1、检查前面的观察实验。

2、交流食谱,说明理由。

二、新授

(一)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1、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请你在身体相应的部位指出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直肠。

2、请你画出食物经过的各个器官,按照顺序在图上画出来。

(二)认识食物的消化过程

1、请你猜测我们吃的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可以举一种食物为例。

2、实验验证唾液可以消化淀粉。

A、你来想想怎样做实验证明?为什么? B、讨论完善实验 C、教师演示实验

D、学生观看实验、讨论研究、得出结论 E、教师总结:

通过实验大家发现唾液可以消化淀粉,各种消化液在食物消化中担负着重要的工作任务,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同时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破碎也是消化的第一步。

三、课后思考

篇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课件

这节课最值得肯定的是----试验教学。以前在教学本课时,由于嫌麻烦,只是说试验,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是稀里糊涂。这节。在做唾液消化淀粉的实验时,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仪器的组装以及实验的操作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相互配合,认真操作。仔细探究,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对唾液的作用弄得一清二楚。对于研究食物在身体里的运动变化过程,我是这样做的:

1、情境引入,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要探究的问题当中去,所以在课程的开始我便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旅游”来展开联想,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感受一次特殊的旅行。”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然后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题:旅游时需要导游,而我们今天的旅行会由谁来当导游最合适呢?食物导游会带我们去哪里呢?旅游路线又是什么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就油然而生了。当学生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够做出准确的回答,他们就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解释,所以这个活动的主要意义是调取学生对于食物

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初始想法,在这些初始想法的基础上由后续的活动构建新的认识。

2、通过将猜想、实验、思考、交流这些探究的科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经历,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学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之后,我们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呀,怎么办呢?让学生掀开老师早已准备好的各种食物,让每个人都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吃一口,然后感受一下食物在口中和食管中的运动状态并进行假设和猜想,食物旅行还会经过我们体内的哪些地方?为了更贴切的感受食物在食管中的运行,当下咽食物的时候学生可以主动摸一摸自己的脖子,对于食物在体内的其他地方的旅行学生可能感受得不是很明显,在此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研究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并绘制出一幅旅行图。

篇12:春天哪里去了

“春脖子短”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前几天还在春节的热闹里,这几天已经处于高温的燥热中,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达到25℃以上,让那些没有济南生活经验的漂亮MM措手不及,冬装尚未放进衣柜,夏装尚未搭配,又忍耐不得高温,只得应急上阵,裸露了小腿或腰身,叫不怀好意的男人大饱眼福,大流涎水。这样的光景看多了,难免怀疑雪莱的名句是否准确,于济南而言,不妨改作如此表述:冬天已经走了,夏天还会远吗?

夏天不远了,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春天哪里去了?

胡兰成先生写《今生今世》,对这个问题作了诗意的解释,“……却来讲究春天如何去了?王荆公说春是被雨打风摧去了,有词云云,但苏小妹说不是雨打风摧去,春是被燕子衔去了,有词云云,而这亦有人不以为然,说也不是雨打风摧去,也不是燕子衔去,春是与柳絮结伴,嫁给流水去了。”这些话当然不是针对济南的春天而言,却亲切,有人间情景。说起来,古人里的才女骚客们凑在一起打文字架,能够打出如此丰满悠长的趣味,应该教我们后人当然包括济南人大饱眼福,过瘾得很,也或者大流涎水,羡慕得紧。

现实却不如诗词浪漫,即使浪漫,也夹杂了太多苦痛与无奈。即如胡兰成先生和张爱玲女士的爱恋,一向被当作浪漫的写真,叫人心驰神往:“因我说起登在《天地》上的那张照相,翌日她便取出给我,背后还写有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可是到后来,仍然免不了劳燕分飞,胡先生逃命到了日本,张女士移民去了美国,竟是老死不相往来,偶尔在文字上提及,或者有中间人传话,也互不买帐,好像有了哀怨甚至仇恨的意思,叫我等局外人极为心痛,恨不得做回月下老人,重新将他们牵到一处,再次为人间演绎美丽的春天。而在理智上,我们是知道的,人问的情感包括爱情,都不能长久,仿佛济南的春天,极为短暂。

也许是长久的,只是因为我们太过贪婪,才感觉短暂,又因为留恋,才感觉心痛。春天如此,情感亦复如此。至于她究竟是雨打风摧去,还是燕子衔去,抑或与柳絮结伴、嫁给流水去了,怕是永远得不到答案。

答案也许在这首诗里,“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最好的诗句,于情于理,都极为饱满,耐人寻味。常人或许品尝了伤感,却不知其中暗含着豁达,或许体会到了美妙情感,却忽视了其中丰富的哲理……人生百味、世事万象,俱在其中矣,很难言以蔽之,勉强为之,大致如此;

篇13: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课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它们到哪里去了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杯温水,一把勺子

2.果珍,方糖每桌一份

三、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东西,你们知道要干什么吗?今天我们要来做个科学实验。

2.现在先请小朋友们尝一尝你们杯子里的水,然后告诉我水是什么味道的?(没有味道)。接着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白色的东西放进你们的杯子里,看看它有什么变化。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它变小了,没有了)请幼儿尝尝水变什么味道了。(甜)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放进水里的是方糖,它在水里慢慢地变小,最后没有了,我们说这种现象叫做溶解。溶解就是化了,没有了。(幼儿跟着说两遍:溶解)

4.现在请小朋友每人舀一勺黄色的粉末放进你们的杯子里,再来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幼儿操作,教师巡视。请幼儿观察后讲述发生的变化。(颜色变了,水变成黄色的了)

5.教师再次讲解溶解的含义。果珍溶解时会是水变颜色。

6.教师再用“高乐高”做试验,让幼儿观察讲述,“高乐高”溶解也会使水变颜色。

7.小结:今天我们动手做了实验,发现了方糖,果珍。高了高,放进水里会化掉,这叫做溶解。那么还有哪些东西放进水里也会溶解呢?请你们回家可以在试试,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

五、活动评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紧扣教学目标开展活动,设计结合动静交替的方式,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等多种方式展开创新思维活动,培养了幼儿主动参与想像、操作的能力。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添画,放手去玩,使幼儿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体验发散思维的乐趣。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它们到哪里去了》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378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变了变了》含反思》:小班教案《变了变了》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探索中发展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变了变了》含反思教案吧。

篇14:动物哪里去了

一、教学内容:“环境教育”第18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类的朋友——可爱的动物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心,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培养学生从全局看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

收集动物消失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人类和许多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这些动物种类繁多,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这么生机勃勃。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身边的朋友。

(二)、介绍我们可爱的朋友繁衍过程

同学们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动物的资料。

师小结:有人认为保护动物只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有用,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动物就不用保护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观看我们的朋友在减少

1、展示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物简介。

这些动物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设自己是这些动物种的一种,请以它的口吻说一句“遗言”,或发出一句呼吁。

3、站在动物的角度上,发表自己对生存处境的看法。

4、分成三组,扮演书上提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物。

5、以小组为单位,自己仿照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写出一组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动物,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6、有感情地朗读“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上的墓志铭。

讨论:没有了动物,人类将何去何从?

四、作业

篇15:你去了哪里诗歌

久未见面,

非常想念,

来到广场,

蜂蝶纷飞,

乐曲缠绵,

热闹非常,

锻炼身体的人啊,

熙熙攘攘。

只是,

又没看见你身影,

没看到你苗条身姿,

没看到你含笑的面庞。

天没有刮风,

我心却在飘荡。

草木依依,

游人如织,

心中仍然空旷失望。

远去的列车,

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

她,去哪啦?

问蓝天游动的白云,

白云缄默不语,

问茂密的森林,

树木傻乎乎只管摇晃!

问飞翔的小鸟,

鸟儿回答“不详!”

几经打听,

才知晓在一个日落黄昏,

酒驾汽车像脱缰的野马,

横冲直撞,

白杨树般的身躯不再挺拔,

只能到医院救治,

听说后我如梦方醒。

天不寒冷,

我心变得冰凉。

天没下雨,

我心早已潮湿,

太阳高悬,

心里却没有阳光。

你现在还好吗?

在心里呼唤着亲爱姑娘,

多么希望你渡过难关,

安然无恙!

人说鲜花美丽,

可是花儿没有思想。

人说水儿温柔,

可是流水无情,

我心里,

在我心底的深处藏着你,

你的美惊艳群芳。

人说大山庄严肃穆,

可是山并不灵动,

你的舞娴熟飘逸,

你的善良感动上苍!

风儿知道谁为你落泪,

大地知道我寻找您的.足迹,

你是我心中不落的太阳,

你是黑夜里我永远的月亮。

无论你在哪里,

即使历尽千难万险,

我也要把你寻找,

请你等着我!

我亲爱的姑娘。

如果有一天,

你伤病痊愈,

我们不期而遇,

您,面带微笑,

我会走上前向您问好,

等我们慢慢熟悉,

察言观色,

在您不厌恶的情况下,

和您说说知心话,

表达对您深深地眷恋,

众望所归,

人心所向,

这是一个陌生朋友真挚的梦想。

您太优秀,

我真的十分喜欢你,

那时,请不要惊讶,

请不要害怕,

我有能力让你拥有无限荣耀,

我有资本让你身披美丽婚纱,

做幸福的新娘!

神灵啊,上帝,

请赐我聪明智慧,

请给我伟大的戎装。

请给我们美妙的邂逅,

篇16:教育的“人味”哪里去了?

下午参加白下区教学工作会议,听得十分郁闷,回来忍不住牢骚。

会上一个内容是各个学校的校长介绍教学工作经验。

有一个校长介绍自己学校的老师“忠诚和责任”:“在我们学校,绝对看不见老师闲逛、串门、聊天,绝看 不见他们戏耍、看小说、无所事事。所以许多青年教师结婚的前一天还在课堂里,婚后第二天又站在讲台上,所以许多青年教师从住院的病床上偷跑回学校上课,有 的教师母亲病危在手术室开刀,自己还站在课堂里……”

他的话不禁让我疑惑――他管理的究竟是学校还是监狱?如果是监狱,置自己的母亲在医院病危而不顾,理 由是分身乏术,或者我们还可以说,监狱本来就是剥夺人的权利的地方,虽不合情,也算合理。但你管理的是学校,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我们姑且假设所说的“母 亲病危在手术室开刀,自己还站在课堂里”是这个老师的自愿行为,即便如此,你又怎么可以把弃重病母亲不理的行为视为“忠诚和责任”之举?这一天,仅仅这一 天在讲台上恶补学生的功课,即使能提高10分的考试分数,能重得过一个母亲一辈子的恩情吗?而一个为了所谓的事业能对母亲凉薄至此的人,又能教出怎样的学 生?得到再高的分数,如果交换的代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性的凉薄,那么教育还有什么意义?教育的“人味”哪里去了?

但是,我根本不相信他所说的“母亲病危在手术室开刀,自己还站在课堂里”会是一个正常人的自愿行为, 是人都知孝悌之道,乌鸦尚有反哺之情,何况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一个老师作出如此反常的行为,唯一的解释是无奈――因何而无奈?只有两 种可能:1,学校缺乏人性化管理,未能在这种非常情况下安排好老师的课务,从前面这个校长所吹嘘的“绝对看不见老师闲逛、串门、聊天,绝看不见他们戏耍、 看小说、无所事事。所以许多青年教师结婚的前一天还在课堂里,婚后第二天又站在讲台上”这些内容可见一斑,这个学校的管理是高度压抑人性的。禁止闲谈,剥 夺婚假都是毫无必要的反人性行为。2,由于巨大的应试压力,教师本身被奴化,所以自觉压抑正常需求以适应恶性竞争。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想吃人肉,被奴化的厨 师易牙为了满足主人的要求,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给齐桓公吃,博得齐桓公对他“忠诚”的赞美。当社会评价倾向于为忠君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于是杀子烹食也可以成 为美德;当社会评价倾向于为应试可以无所不用其极,那么为所谓的工作置病危的母亲于不顾也就可以成为美德。事实是,这确实成为“美德”了,这个校长不沾沾 自喜在全区的教学工作交流会上大肆宣传这种“美德”么?呜呼,悲哉!那在手术台上挣扎的命悬一线的母亲!那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成为奴才的教师!那被混乱了 最起码的人的信条的受教育者们――他们中将来会有多少人,在母亲和利益的冲突中,冷酷地作出类似的`选择?

记得以前在一本教育书籍上看过,国外一所著名的学校,校园里不像我们的国家的学校一样总是挂满标语牌,那里只有一句永恒的校训:孩子,爱你的母亲吧!

爱母亲,才懂得自爱与爱人,才懂得爱人民爱国家。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中国的一个中学校长竟然懵然不知。

也许世界上唯一能驱赶爱的,是急功近利的心灵。

一切要求他人牺牲的说辞都有貌似堂皇的理由,而这底下掩藏的往往是主角的私心。

那些以分数为唯一标尺的所谓的“教育质量”,就这样毁灭真正的人的质量。

我们其实所求不多,我们只希望能对自己尽心,对工作尽心,对亲人尽心,对一切所爱尽心。

上一篇:科级干部培训班学员代表发言下一篇:高速公路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