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2024-04-29

网络金融风险管理(共8篇)

篇1: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摘要】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迅速的发展,网络犯罪迭起,电子商务下的网络金融风险管理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电子商务下进行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引言: 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经营和消费理念使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经营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推动了网络金融的发展,随之也带来了网络金融风险。网络金融是金融与网络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络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随着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金融风险暴露出来,而网络犯罪的兴起进一步引起人们警觉,使网络金融风险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形式及其原因

网络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特殊形式: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网络金融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由于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因此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

成为网络金融运行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既包括计算机发生故障等不确定因素,也包括来自网络外部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由于计算机故障造成的对金融业的损失相当大;另一方面,我们也深受黑客行为侵害,通过电脑病毒的传播,黑客们在网络中进行大规模钓鱼,盗取个人资料,银行密码,给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普华永道公司27日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对金融服务业不断增长的威胁,在该行业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犯罪中排名第二。

网络金融技术选择风险则是指在开展网络金融业务时,由于存在技术选择失误的问题而产生的风险。网络金融依赖于成熟的网络技术,然而现有的技术并非完美的,往往存在其特有的缺陷,因此,在技术选择上的失误将对整个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产生较大风险。技术选择风险的产生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由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较差而导致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其二是由于选择了较为落后的技术方案,使得由于技术过时而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

网络金融业务风险与传统金融业务风险在本质上相似,最主要就是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首先,网络信用风险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能或不愿完全履行其义务而产生的风险。由于网络本身是具

有虚拟性的,因此网络金融业务和服务机构也都具有显著的虚拟性。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其中一切业务的活动(包括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虚拟性大大增加了在网络金融业务中对交易对手所给信息的认证与识别的难度,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相当不对称的环境,从而对对方的信用评价,以及对风险的评估都收到了很大限制。正因如此,网络金融业务中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往往比传统金融业务中更大。而对我国而言,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又进一步加深了网络金融中的信用风险。因此,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状况正是大多数个体、企业客户对网络银行、电子商务采取观望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网络流动性风险是指网络金融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兑现电子货币需求所产生的风险。由于目前的电子货币是电子化、信息化了的交易媒介,尚不是一种独立的货币,交易者收取电子货币后实际上并未最终完成支付,还需从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收取实际货币,因此电子货币发行者就必须满足这种流动性的要求。如果发行者实际货币储备不足那么其流动性风险也就暴露出来。事实上,流动性风险还可能由于网络系统发生故障,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等原因引发,而这又与网络技术安全风险息息相关,因此可

以看到,网络金融风险是一个更加复杂,联系性更加紧密的系统,其范围更广,危害也更大。

二、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

正因为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性以及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我们对于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性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对网络系统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并及时进行技术更新,以将系统发生故障 以及受到黑客袭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要培养网络在职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可以通过演习训练,技术讲座等方式进行,并且要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降低犯罪率。第二,要健全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在建立和完善个人和企业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将网络与现实的信用信息相互结合,使个人和企业信用能够充分暴露于整个网络系统之中,从而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还可以以居民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通过这样一个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金融业务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减少网络信用风险。

第三,要积极完善与落实监管法规。我国应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健全网络金融业务发展和管理的法规框架。一是要加快电子商务立法进程,明确数字签名、电子凭证的有效性,明确电子商务中银行和客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要完善

网络金融业的监管规章。由于网络金融业和传统金融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对传统金融业的审慎监管规章基本上适用于网络金融业。当然,我们应针对网络金融业的特点,补充完善现有的监管规章体系。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业务由于其存在于网络这个虚拟环境的特殊性质,拥有其特殊的网络金融风险,这些风险比传统金融风险在范围上影响更大,并且更具有突发性、传染性,因此其危害也更大。因此,重视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对于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淑英.谈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王元月,马蒙蒙,彭妍.网络金融的兴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3]宇璇.网络金融的风险与监控.金融经济(理论版).[4]中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风险管理,2013

[5] 余晖.电子商务与风险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篇2: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网络金融是金融与网络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包含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络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咱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网络金融风险发生的缘由以及特色,对于于健全以及完美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以及管理机制,施展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良性增进作用是10分必要的。

(1)网络金融前提下的金融风险

网络金融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致使的技术风险以及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致使的业务风险。

一.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一)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节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以及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以及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首要的技术风险。这类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损坏等不肯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袭击,和计算机病毒损坏等因素。依据对于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系统停机对于金融业酿成的损失最大。网上*客的袭击流动能量正以每一年一0倍的速度增长,其可应用网上的任何漏洞以及缺点非法进入主机、盗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等。计算机网络病毒可通过网络进行分散与传染,传布速度是单机的几10倍,1旦某个程序被沾染,则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快被沾染,损坏力极大。在传统金融中,安全风险可能只带来局部损失,但在网络金融中,安全风险会致使整个网络的瘫痪,是1种系统性风险。

(二)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展开必需选择1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持。在技术选择上存在着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类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致使的信息传输中止或者速度降低的可能,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于后进、网络过时的状态,致使巨大的技术以及商业机会的损失。对于于传统金融而言,技术选择失误,只是致使业务流程趋缓,业务处理本钱上升,但对于网络金融机构而言,则可能失去全体的市场,乃至失去生存的基础。

二.业务风险

(一)信誉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整实行其义务的风险。网络金融服务方式拥有虚拟性的特色,即网络金融业务以及服务机构都拥有显着的虚拟性。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利用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网络金融机构,如美国安全第1网络银行就是1个典型的网络银行。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应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者营业网点,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网络金融中的1切业务流动,如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形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机构的物理结构以及建筑的首要性大大降低。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使交易、支付的`双方互不见面,只是通过网络产生联络,这使对于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誉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于称,从而增大了信誉风险。对于我国而言,网络金融中的信誉风险不但来自服务方式的虚拟性,还有社会信誉体系的不完美而致使的背约可能性。因而,在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的信誉风险不但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轨制层面的因素。我国目前的社会信誉状态是大多数个人、企业客户对于网络银行、电子商务采用观望态度的1个首要缘由。

(二)活动性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知足客户兑现电子货泉的风险。风险的大小与电子货泉的发行范围以及余额有关。发行的范围越大,用于结算的余额越大,发行者不能等值赎回其发行的电子货泉或者清理资金不足的可能性越大。由于目前的电子货泉是发行者以既有货泉(现行纸币等信誉货泉)所代表的现有价值为条件发行出去的,是电子化、信息化了的交易媒介,尚不是1种独立的货泉。交易者收取电子货泉后,并未终究完成支付,还需从发行电子货泉的机构收取实际货泉,相应地,电子货泉发行者就需要知足这类活动性请求。当发行者实际货泉贮备不足时,就会引起活动性危机。活动性风险也可由网络系统的安全因素引发。当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通讯产生故障,或者病毒损坏造成支付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必然会影响正常的支付行动,降低货泉的活动性。

(三)支付以及结算风险。因为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流动可突破时空局限,打破传统金融的分支机构及业务网点的地域限制;只需开通网络金融业务就可能吸引至关大的客户群体,并且能够向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服务,因而,网络金融有三A金融(即能在任什么时候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提供服务)之称。网络金融的经营者或者客户通过各自的电脑终端就能随时与世界任何1家客户或者金融机构办理证券投资、保险、信贷、期货交易等金融业务。这使网络金融业务环境拥有很大的地域开放性,并致使网络金融中支付、结算系统的国际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结算风险。基于电子化支付系统的跨国跨地区的各 类金融交易数量巨大。这样,1个地区金融网络的故障会影响全国甚至全世界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以及支付结算,并会造成经济损失。二0世纪八0年代美国财政证券交易系统曾经产生只能买入、不能卖出的情况,1夜就构成二00多亿美元的债务。我国也曾经产生相似情况。

(四)法律风险。这是针对于目前网络金融立法相对于后进以及隐约而致使的交易风险。目前的金融立法框架主要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如银行法、证券法、财务表露轨制等,缺乏有关网络金融的配套法规,这是良多发展网络金融的国家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国亦然。网络金融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相应的法规还至关缺少,如在网络金融市场准人、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还没有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因而,应用网络提供或者接受金融服务,签定经济合同就会见临在有关权力与义务等方面的至关大的法律风险,容易堕入不应有的纠纷当中,结果是使交易者面对于着关于交易行动及其结果的更大的不肯定性,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乃至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五)其他风险。如市场风险,即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的变动对于网络金融交易者的资产、负债项目损益变化的影响,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风险等,在网络金融中一样存在。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的各种业务风险与传统金融并没有本色区分,但因为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患上网络金融在持续、融会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更新、扩充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以及表现情势。首先,网络金融的技术支撑系统的安全风险成为网络金融最为基础性的风险,亦即它不但瓜葛到网络运行的安全问题,还关乎其它风险,如信誉风险、活动风险、结算风险的状态;其次,网络金融拥有传统金融所没有或者远不首要的特殊风险情势,如技术选择风险;第3,因为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网络金融合使传统金融风险在产生程度以及作用规模上发生放大效应,如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国际金融风险产生的骤然性、传染性都增强了,危害也更大。因而,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以及节制也就拥有不同于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的手腕以及方式。

(2)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与节制

一.鼎力发展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

目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使用的计算机、路由器等软、硬件系统大部份由国外引进,而且信息技术相对于后进,因而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险以及技术选择风险。因而,应鼎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症结技术水平,在硬件装备方面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症结装备的安全防御能力。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后进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请求,因而应鼎力开发网络加密技术,开发并具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这是防范以及减少安全风险以及技术选择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机能的根本性措施。

二.健全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从金融系统内部组织机构以及规章轨制建设上防范以及解除网络金融安全风险,要弄好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工作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并树立专职管理以及专门从事防范计算机犯法的技术队伍,落实相应的专职组织机构。对于现有的计算机安全轨制进行全面清算,树立健全各项计算机安全管理以及防范轨制;完美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健全内部制约机制。

三.加强防范以及节制网络金融风险的轨制建设

(一)法律轨制建设。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制订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的请求。应鉴戒外国经验,在网络金融发展的早期及时制订以及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如在电子交易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制止应用计算机犯法等方面抓紧立法,修改《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条文中不合适网络金融发展的部份。虽然这可能会在必定程度上按捺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金融立异,但为网络金融的规范、健康发展是必要以及值患上的。否则,在有关法律规范长时间不健全的情况下发展网络金融合蕴蓄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增大调剂的本钱。

(二)社会信誉轨制建设。完美的社会信誉轨制是减少金融风险,增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轨制保障。没有完美的社会信誉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动的肯定性预期,网络金融业务的虚拟性会使这类不肯定性预期患上到强化,无益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展,也会增大法律调理的障碍以及本钱。网络银行业务在美国患上以较快发展的1个主要缘由就是美国拥有完美的社会信誉机制。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总额的0.二五%~0.五%,而我国却在五%以上。个人信誉体系在我国也基本属于空白。因而,应在我国鼎力培养社会的信誉意识,树立客观公正的企业、个人信誉评估体系以及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体系,使“诚信”成为我国社会的道德基础,以减小信誉风险。

(三)金融轨制建设。为有效节制活动性风险,应该有效节制电子货泉的发行数量,对于电子货泉的发行主体以及电子货泉的种类进行必要的限制。我国在肯定电子货泉发行者时,应该首先斟酌电子货泉发行机构的信誉等级,并依据其信誉等级抉择获取电子货泉发行资历、发行电子货泉的数量、种类以及业务规模。电子货泉发行机构的信誉等级应该每一年进行考查,考查的指标可以选择资本金、已经发行电子货泉的数量及其余额、流通速度、外汇交易额、筹备金以及存款保险等内容。另外,要对于发行电子货泉的机构,尤其是发行电子货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其发行的电子货泉余额请求在中央银行存有相应范围的筹备金,以实现活动性管理的目标。如果能够将电子货泉以及传统货泉区别开来,分别制订各自的筹备金率,会更有益于活动性风险的节制。

四.树立发展网络金融的整体计划以及统1的技术标准

我国的金融电子化是在没有统1计划以及标准的情况下起步的。应鉴戒发达国家的做法,依照系统工程的理论以及法子,依据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在整体计划指点下,按必定的标准以及规范,分阶段逐渐开发建设网络金融系统。这既有益于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也有益于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以及防范。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存在计划不统1、商业银行技术标准不统1、技术规范不统1、商业银行之间使用的安全协定各不相同的问题。应制订金融业统1的技术标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成立为此奠定了基础。确立统1的发展计划以及技术标准,才有益于统1监管,增强网络金融系统内的调和性,减少支付结算风险,并有益于其它风险的监测。

五.加强网络金融风险节制的国际调和与合作

篇3:网络金融风险特征及风险研究

关键词:网络金融,投资,风险,规避

2013年6月13日, 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 一上线就在业内掀起一阵热潮, 基金在渠道创新上又向前走了一大步。余额宝刚面世就以6%的高年利率和随存随取无需手续费的诱人优惠吸引了大批网民。表面看来, 余额宝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 通过余额宝, 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 还能随时进行消费支付和转出, 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 获得相对于定活期存款而言较高的收益, 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但在线下, 余额宝实质上是天弘基金公司的一款指定货币基金。余额宝只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浪潮中备受关注的一个个体, 还有财付通、支付宝等理财平台和各大银行的网上服务都是网络金融的表现体。在金融服务创新环境中, 大量的投资者或者参与者只看到了省时、省力甚至有利可图, 但却忽略了其背后巨大的金融风险。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投资者首先要了解风险来源, 才可能从源头规避风险。

1 网络金融的风险及来源

1.1 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及运营模式

1.1.1 覆盖行业广

网络金融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 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

(1) 网上银行的普及。目前, 发达国家的银行都已开设了网络业务, 拥有自己成熟的网络服务部门。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如交行、民生和招行等, 也均有网上银行, 提供基金理财产品买卖、资料修改和账单查询等业务。

(2) 网上保险业的发展。美国国民第一证券银行首创通过互联网销售保单业务, 现美国已有60%的网络用户, 英国于2000年建立“屏幕交易”网站, 用户数量以7%速度递增。我国的网上保险业务的发展还未完全普及, 各大知名的保险公司有自己的门户网站, 但是具体的营运还是线下为主。

(3) 网上证券业的兴起。境外的很多证券交易所已经通过联网, 实现上市股票的相互交易, 香港、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一些交易所通过网络实现了一天24小时的证券交易。

(4) 电子支付产品的应用。英国西斯敏银行和米银行1995年开发了智能卡为基础的MODEEX电子货币系统, 并在伦敦建立国际总部, 并向美国、加拿大推广了这一系统, 大大推动了货币应用。

1.1.2 涉及人群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14年1月16日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3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 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综合近年来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据数据统计,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渐饱和, 互联网发展主题已经开始从“数量”向“质量”转换, 在此期间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与传统经济结合紧密、各类互联网应用对网民生活形态影响力度加深等特点。作为网络金融的市场供给方, 其队伍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了第七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 (下称“支付牌照”) 共27张。至此, 央行已累计发放250张支付机构牌照。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在2013陆家嘴论坛上称, 预计到2014年内, 获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达到260家左右, 而除了一些互联网和银行卡收单有规模的机构有盈利外, 大多数支付机构还在微利或亏损状态, 能量还没有释放出来, 监管部门对支付公司的态度总体上鼓励创新, 支持鼓励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壮大。

1.1.3 现有运营模式多样

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其实是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的, 一类是现有的金融体系利用互联网来增加销售渠道, 提高运营效率;另外一类则是互联网独占的金融模式。各大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属于第一类的运营模式, 而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余额宝则属于第二类经营模式, 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未来趋势。具体细分下来有近十种不尽相同的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众筹融资模式;虚拟电子货币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P2B模式互联网银行模式 (Internetbankor E-bank) ;互联网保险模式;互联网金融门户模式;节约开支方案模式。本文主要探讨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和互联网金融门户模式。

1.2 网络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来源

1.2.1 技术风险

由于网络金融的承载体为互联网, 所以网络平台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系统风险, 这种风险既来自于客户终端软件与技术系统的兼容性差导致的停机或者磁盘破坏, 也可来自网络外部的恶意攻击病毒破坏等。调查表明, 系统停机对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大。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缺陷必然形成其安全隐患, 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技术上的漏洞目前很难被完全攻破, 网络风险无处不在。网络银行选择的客户端的革新程度, 支付平台的便利操作程度都是技术的体系, 一成不变、缺少升级换代的客户端在市场的大潮中极其容易被淘汰。无论是招商银行的无驱动“U盾”, 还是民生银行的两层密码网络支付的技术, 都是在适应这个急速发展的网络世界。

1.2.2 业务风险

由于网络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的问题, 从而产生道德风险。网络金融服务的交易支付双方只通过网络发生联系而互不碰面, 使得交易身份和真实性的验证难度增大, 信用风险也增大。我国的信用风险不仅局限于此, 还包括由于制度的漏洞而造成的信用风险。有些网络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兑现电子货币的风险, 发行的规模越大用于结算的余额越大, 发行者等值赎回其发行的电子货币或清算资金不足的可能性就越大。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上理财产品则运用其表面获利而掩盖了其作为货币基金的事实。从2013年6月刚刚走入大众视野时的6%的年收益率到今天已经跌破了5%的年收益率, 不难看出, 余额宝作为基金产品其不是固定高收益率, 更不会是零风险的, 其拥有网络业务风险的同时还具有基金业务的风险性。

1.2.3 法律风险

目前网络金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金融立法缺乏相关配套法规, 因此, 利用网络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务, 签定经济合同在有关权利与义务等方面面临相当大的法律风险, 容易陷入纠纷之中, 这增加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 还影响了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2 网络金融风险现存的缓解手段

2.1 技术性缓解风险

现在我国网上支付的安全技术已经比较完善, 诸如控件、UKey、动态口令 (OTP) 和证书、钓鱼网站的实时拦截等等。例如:工行推出的工银电子密码器, 不仅防止了交易信息被劫持、交易要素被修改等风险, 而且还对客户使用电子银行的保护更加全面。除了各大银行和支付后台不断提升其软硬件水平外, 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在安全性下降的同时也缓解了流动风险。首先, 利用云计算的理论和大量的数据挖掘进行行为分析, 人的投资行为可以得到安全性信贷数据, 以建立风险控制的数学模型, 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增强网上银行系统, 以控制风险防范水平。其次,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使网上交易顺利进行, 具有更多的安全信息更容易获得支付交易。互联网技术, 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金融交易的风险, 扩大外展和金融服务的边界的快速发展。

2.2 政策性缓解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中, 政府也在不断采取措施从而缓解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简称“二号令”) 确立了非金融支付行业地位及业务属性, 设立了行业准入门槛, 并从“备付金安全、实名制规范、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支付风险管理、客户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二号令出台后, 整个行业得到的“制度红利”迅速显现出来。近200家机构拿到牌照, 从而对混乱的市场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在央行的政策监管下提供的服务逐步由单纯地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向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及产业链支付方向发展, 渗透包括钢铁、物流、基金、保险等诸多领域, 整个行业进入了正向反馈的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 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速发展, 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当中。准备出台的政策包括:《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及《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其中7个管理办法已经构成了对整个第三方支付业务监管的政策基础框架, 并且央行已经搭建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系统、信息报送系统, 从而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传达。

3 应加强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3.1 强化运营商的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金融电子计算机业务的系统大多从国外进口, 这就增加了金融安全风险和网络技术的选择风险。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 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 缩小在硬件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显得尤为重要。密钥管理技术、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都是网络金融的核心技术, 大力发展这些核心技术, 可以防止和减少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 除了政府的监管外, 运营商也应该自行提高这些技术, 由于大量的运营商是建立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之上, 互联网金融对其的改变只有技术上的革新而非本质的改变, 所以, 监管机构对其风险管理更多也应体现在技术上。

3.2 加强政府的监管措施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金融电子化没有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因此, 首先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按照规范逐步发展金融网络的建设。其次, 建立多层次动态联合监管体系:一是中央行要整合内部力量, 在鼓励创新和行业自律的同时, 调整第三方支付监管策略, 加强监管及时识别隐含的关联风险, 对创新活动进行规划引导, 避免因监管缺位、市场失灵形成的倒逼机制;二是各部委之间建立有效的动态联合监管机制, 明确各部委的监管定位, 认清网络金融对原有监管体系的挑战, 加快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引入网络金融服务产品报备和消费者互动监督机制, 弥补由于监管力量不到位带来的监管失察。最后, 为了控制流动性风险, 应有效控制电子货币发行主体、品种和数量, 由电子货币发行人的信用评级来决定电子货币的发行数量、类型和业务范围。电子货币发行人信用评级应每年评估, 考核指标可以选择资本, 发行电子货币的数量和平衡流量, 外汇储备和存款保险的金额等。

3.3 强调投资者的防范措施

作为投资者应加强防范意识, 在认识到网络其固有风险外更应该认识到网络理财等产品的实质及其风险。不应一味看到便利与收益, 无视其风险。以余额宝为例, 其实质为天弘基金, 年收益额不断下降, 这个越滚越大的雪球一旦冲出来其应有范围, 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理财产品有盈有亏, 应提前防范其风险。

3.4 建立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

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能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政府应及时制定网络金融的有关法律法规, 如电子交易的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等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这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金融创新网络的发展, 但是, 为了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也是值得的。

4 结论

网络金融时代在带给人们方便生活的同时, 也产生了与之伴生的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网络时代的金融安全日益重要, 只有掌握了高超的网络金融驾驭技能, 才能使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更稳、更快地向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伟, 唐丽丽.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J].黑龙江对外贸易, 2008 (12) .

[2]王博.浅谈基于风险价值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 2013 (01) .

篇4:银行网络金融风险与管理分析

【关键词】银行;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一、银行网络金融的风险

(一)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1.技术甄别风险

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之间发生冲突,会直接导致信息无法及时进行传输,从而对银行的效率造成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这种风险缺乏时宜性。而且,网络技术的更新缓慢会直接导致银行错失更好的交易机会,并且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以此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

2.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其主要来源于银行端、用户端和第三方平台。银行内部系统的风险管理不健全,存在安全漏洞,缺乏相应的处理机制。再加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注重防范意识的提高,不及时安装和更新防毒软件,导致敏感信息被窃取。最后是第三方平台在网络传送动态密码时,黑客能通过服务器信息通道截获信息,假冒用户登陆网银,开展犯罪活动,导致用户承受损失。

(二)网络金融业务风险

1.法律风险

银行网络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首先是法律的缺失,在我国网络金融尚且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依旧缺乏配套的法律体系,无法切实约束网络金融活动。而且一些电子交易方面的合同缺乏规范性,全国网络银行还未实现统一化。其次是法制模糊不定,缺乏确定性。在网络金融交易中出现利益损失,不能明确银行和用户的责任。不仅如此,判定罪责使用的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犯罪率的上升,并阻碍了网络银行的良好发展。

2.操作风险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金融服务,这样一来,只要客户端有电脑和网络就能够办理各种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和客户的网络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操作风险。在银行的内部人员,凭借自身的经验,熟悉系统并掌握信息技术,为了谋取私利通过网络进行金融犯罪,故意删除一些金融数据,最后窃取数据,形成操作风险安全隐患。

3.信用风险

利用网络金融的虚拟性交易的信用度,导致客户资金损失,是一种常见的金融风险。在网络虚拟平台交易下,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所以很难确保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很容易导致信用风险出现。

二、银行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分析

(一)健全法律体系

我国最早的网银法律是《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防范网络金融风险,所以我国应该切实结合网络金融的外部环境制定相应的法律。首先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法律规定,发现国内外网络金融的共性,学习其健全的防范措施,通过具体分析,制定与我国网络金融环境相符的法律。其次,要明确区分传统银行和网上银行的违法事实,切忌交叉使用法律,明确规定法律的最高效力,突出犯罪行为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以此有效防范网络金融法律风险。

(二)完善网络信用体系

在我国,各银行基本都开通了网银业务,因此,想要完善信用体系,必须建立规范统一的个人信用体系,明确规定个人信用评价标准。网络金融是以虚拟平台为基础的,而双方的交易以信用为基础,这就使得信用成为了决定交易的关键因素。据此,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落实实名制,并切实将个人信用情况反映在信用体系中,实现各银行数据共享,加强人们的信用意识,全面提高整体信用水平。建立个人信用体系能够实现跨行合作,提高安全交易的门槛,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降低网络金融交易风险。

(三)构建风险监督管理体制

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监督制度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使用内部信用评级的方法,在银行逐渐国际化的形式下,内部信用评级已经成为了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监督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建设内部信用评级,完善风险监督管理体制。与此同时,银行行还应加强对基础数据的搜集,确保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所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借助先进的技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构建完善的评级模型。现阶段我国银行采用的主要是贷款五级分类形式,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按照级别,详细呈现客户的信息情况,提高银行的风险监督管理水平。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有效监管银行风险管理,实现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四)健全网络金融的安全系统

网络安全是影响网络金融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但是其中依旧存在网络金融风险。对此,银行应该从根源上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银行要加强网银管理机制,对于巨大金额交易或异常交易行为要提高重视,并采取多元化形式及时与客户联系。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要以保护个人信息为前提,小心谨慎,浏览安全的银行网站。而客户端要安装安全控件,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不随意下载安装来历不明的控件,并及时检查漏洞,更新防范技术。金融监督部门应该切实做到实时监控,严厉打击违法网络活动,与银行相结合,共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营造安全的服务网站体系。

(五)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能力

1.注重人才培养

网络金融和现代化技术密切相关,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其不但需要熟练掌握金融业务,同时还要精通网络技术,只有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才能够满足网络银行的发展需求。所以,银行在招聘人才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两方面。首先是银行要定期对老员工进行实时培训,全面促进其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其次是在引进人才方面,筛选高水平的金融管理人才,着重选择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的高校人才,并适当吸收一些外国人才,以此为国内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供更多机会。

2.制定适合的风险管理制度

就网络金融业务,银行内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标明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并严格规定超出限制所要承受的处理措施。风险和收益是相反的关系,因此,银行应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银行的收益。完善的、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并且确保银行能够获取收益。银行应该切实结合资金的流动性和管理系统的技术操作性等现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系统,并伴随银行的发展不断更新管理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有效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关键。为了鼓励银行进行网络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我国银行一直在努力完善网络金融相关制度和政策,并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网络金融市场。这样一来,才能够为客户提供和创造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从而有效规避网络金融风险,加强机构内部控制,确保金融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登源.浅议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16).

[2]郑晓琳.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探究[J].现代商业.2015(06).

[3]李婷婷.浅谈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J].中国市场.2012(02).

篇5: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一、网络金融风险分析

网络金融主要经营电子货币和电子结算等虚拟金融业务,因而除了具有传统金融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外,从技术、业务和法律角度分析,还存在以下特定风险:

1技术风险。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制于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难以适应金融业网络化需求的迅速膨胀,网络金融的运行无法达到预想的高效率,发生运转困难、数据丢失甚至非法获取等问题,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安全隐患。第二,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选择失误风险,该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不兼容,这将会降低信息传输效率;二是所选择的技术方案很快被技术革新所淘汰,技术落后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业务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风险主要包括:(1)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来源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客户的疏忽,也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安全系统和其产品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2)市场信号风险。市场信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非对称导致网络金融机构面临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引发的业务风险。(3)信誉风险。信誉风险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无法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不能树立自身的良好信誉,从而无法从事金融业务。3.法律风险。网络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违反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规定,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没有遵守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二是网络金融法律的缺乏。我国网络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规还相当缺乏,如在网络金融市场准入、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

二、目前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现状

1.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2.行业协调及风险监管不理想3.现行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网络金融的发展。4.监管人才缺乏。

三、完善对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控

1、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一方面在硬件设备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在软件技术上着力开发网络加密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这是防范技术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能的根本性措施。

2、健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从金融系统内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专职管理和专门从事防范计算机犯罪的技术队伍,落实相应的专职组织机构;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重点要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强化要害岗位管理以及内部制约机制。

3、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分阶段逐步开发建设网络金融系统。确立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不但有利于增强网络金融系统内的协调性,减少支付结算风险,而且有利于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监测与监管。

4.金融体制革新。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要求金融业务向综合化、全能化方向发展。尽管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网络金融业务、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仍有必要在金融体制变革方面有所准备,特别是要做好研究、设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全能型金融机构的模式,在保持金融系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改革专业化的金融体制。

5.法律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已制定了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如在电子交易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以及禁止利用计算机犯罪等方面应加紧立法,同时应尽快修改《合同法》、《商业银行法》以及《票据法》等有关法律条文中不适合网络金融发展的部分。

篇6:网络金融

什么叫网络金融: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从狭义上讲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劵,网络保险,网络信托等金融服务和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是对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金融活动和相关问题的总称。一.网络金融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1.网络金融服务更全面直接广泛,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进行交易,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套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快速的软硬件设施,如Web站点,POS机,ATM机,网上银行以及客户终端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满足他们随时随地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了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2.网络金融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网络金融机构无需构建庞大的办公场所,雇佣众多的营业员工,在各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根据美国的金融业务运行数据显示,网络银行的开办费只有传统银行的1/20,业务成本的1/10。联系到我国的实际情况,金融业务的开展受到的限制相对于国外较多,能够进行网络金融业务的也只是原有的大中型银行,但这样也就更加方便的开展新网络金融业务,整合原有的优势,如资金优势、人力优势、技术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3.网络金融服务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地域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科技软件的应用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这就为网上银行拓展跨国业务提供了条件,使得其服务能够接触的客户群更大,打破传统金融业的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信息技术的充分投资,就能够以相当低的成本、大批量地迅速处理金融业务,从而降低运营的成本,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

4.网络金融将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金融中介化加剧

篇7:网络金融博士论文

网络金融的发展和操作的便捷建议是分不开的,也是大环境下信息技术空前普及的结果。

而网络金融发展了普遍了也同样会产生更多的觊觎,从而导致更多的风险发生。

在之前的发展期内并非没有问题,而是发展掩盖了问题的存在。

现在的网络金融已经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挑战,从各个角度威胁着其健康的发展。

如果没有比较合理的防控机制,那么必然是很难完全做到卓有成效的应用的。

1.网络金融安全分析

网络金融一般而言包括网络银行、证券、期货以及支付结算等业务,总体而言因为借助互联网作为平台进行金融业务,因而被称为网络金融。

网络金融的进行都是依靠互联网上的电子数据进行传输,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和快捷方便的优点,而依靠电子信息传输这个特点,也成为了风险高发的原因之一。

金融业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行业,由于本身的变幻不定以及需要足够的信用作为保证,再加上一般各个方面之间的资金网络互相连通,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往往牵扯到整个资金链,从而导致风险爆发的严重后果。

而网络金融除了上述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其通道和联系都是建立在电子数据方面的,这方面相对于一般的资金融通,更容易出现信用危机(因为不容易追责),而更加快速的资金流动和不稳定的网络状况,也进一步给了破坏者可乘之机。

高技术条件下的网络金融一方面提高了技术门槛,另一方面也给了更有技术的人进行投机行为的空间。

而金融活动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债务风险,一旦连续出现断裂和坏账的情况(网络金融环境下更容易出现,由于违法成本更低),也必然的会给操作者难以承受的后果[1]。

2.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别

2.1计算机硬件方面的风险。

硬件方面是指一般性的计算机硬件性能,现阶段由于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非常的频繁,往往为了能够运转新开发的软件导致不过几年前的硬件淘汰过时。

而现在进行网络金融操作的计算机理论上基本合理运转的比较多,但是比较陈旧的也不少,硬件的不过关可能导致金融软件的运行不畅,从而增加危险。

而且当计算机一旦发生故障,就可以导致正在进行的网络金融活动瞬间中断,乃至于出现可能被他人利用的可乘之机,而且突然地中断对于业务而言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了,因此也是不可能不谨慎对待的问题。

2.2计算机软件方面的风险。

网络金融也是需要依靠一定的金融软件进行操作的,而软件本身就是存在可能被利用的漏洞的(这个是天然缺陷,不可能完全避免,只不过或多或少而已)。

对于金融软件而言,一方面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有了一定的限定,另一方面,对于信息技术的高手来说,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也总能找到相应的方法。

而其所依托的计算机系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系统一旦受到攻击,那么就非常容易导致所有的软件的损坏[2]。

更何况运行过程之中本身就处于一个不断的克服软件风险的过程中,一旦运行中发生数据错误,那么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对于网络金融而言,软件方面可能的风险,还要更大。

2.3网络情况方面的风险。

网络金融需要依靠互联网,而互联网本身是全球联通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数据即使经过加密,也完全可能被有心人搞得到,更何况全球性也注定了危险可能来自四面八方,是注定的防不胜防。

在交易和结算方面,因为完全依靠电子数据传输,其覆盖面和风险比较大,而正因为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安全脆弱性,也容易由于范围过于广泛而受到损害,而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大片区域的问题。

对于网络风险而言,传染性的网络病毒和特定的网络攻击都是很难完全抵挡得住的,对于这些东西而言,网络安全措施往往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动得难以完全抗衡。

因此,在网络金融风险方面,网络风险为其中最容易出现状况的一环。

2.4交易操作的风险。

由于网络金融的交易和操作都在网上进行,因而其本身的存在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拟性。

虚拟下的操作不容易进行更好的追责,从而降低了信用违法的成本。

在网络金融中的许多风险案例中,信用危机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金融业而言,信用环节一旦有问题就是全面的崩盘。

网络虚拟环境下双方身份不够透明,信息交换程度更不对称,因此优势方一旦出现信用问题,对方往往根本没有反应和追究的机会,即使能够做到,也一般只能承受更大的损失(敢于信用违约,自然是看到了违约的损失小于其收益而已)。

3.针对网络金融安全进行风险控制

3.1完善立法,加强政策调控。

网络金融风险之所以屡屡出现人为因素,主要还是钻法律的空子,针对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地方有部分规定又不能统一的状况。

所以必须要完善法律对于网络金融安全的规定,制定健全和统一的法律规范,来完善网络金融参与者们明确的权力和义务,保证对于责任的判定能够切实的执行。

同时应当适当的引入政策的调控,固然政策多变,而且政治调控多了也影响正常运行。

但是在规范化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阶段下,适当的进行政策调控,对于网络金融秩序的保障,也未必没有好处。

3.2改进技术,防控信息技术漏洞。

同样针对网络和软件方面的风险,则是需要进行比较完善的技术改造,来避免过于频繁的遭受侵害。

而硬件方面,则是需要尽快的进行更新换代,保证技术的及时更新,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避免网络风险的发生,但是对于风险的控制和抵御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对于技术漏洞的填补一般而言都是亡羊补牢,但是补上总比不补强,完善已经出现问题防御,自然就是为了避免在已有的风险上再次出错,能够有这样的弥补,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远离大部分问题了[3]。

3.3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增强自身责任意识。

很多企业出现网络金融风险问题都是由于自身的内部风险管理方式不稳定,也没有很好的防控措施。

因此在进行针对建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操作者自身的问题,只有自己用心去避免,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

而在企业内部显然需要有针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和监控,需要自身专门的针对,然后配合外部的监控防治体系,才能够在其中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对于操作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来避免问题,也需要培养和强化他们的专业水平,落实责任问题,进而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才是从自身做起的最好方式。

4.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网络金融安全具有全方位立体化的特征,因此在风险控制方面也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防控。

篇8: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探析

(一)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

传统金融,主要是指只具备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金融活动;网络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运行机制,可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和信息中介等业务需求的电子金融模式。网络金融拥有大数据后台处理系统,可以从中挖掘商机并据此定制个人推送信息,缓解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传统金融企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竞相利用大数据为其服务,如开通网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推介,为传统金融企业起推动作用,但是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比客户信息搜集和处理上还不够。网络金融基本依靠线上的电子空间开展业务,依托互联网进行快速交易,以此提供更快捷的服务,属于直接交易的运营模式,基于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壮大推动经济发展。传统金融企业主要是通过营业网点向客户提供线下、可触摸服务,运营平台以实体网点为主。网络金融企业的交易在线上进行,如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应用,它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输,依靠海量用户信息,大幅减少用户需求分析成本,进而缩减了交易成本,而传统金融由于以实体网点为主要运营平台,没有互联网企业完全依托的网络、海量数据,使其成本比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大得多。

(二)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联系

从网络金融和传统金融存在的差异看,网络金融存在的特征:Internet高速传输使金融信息传播成本极低;大数据平台下处理信息成本低;简单直接的客户界面易于操作;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的共生发展主要体现在传统金融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实现由“以产品为导向”向“以客户为导向”的转变;并把传统销售方式和网络销售方式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经营方式;还有完善服务方式,实时创新,丰富服务品种,开发“网上金融超市”的服务;改变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关系,力争成为网络经济的金融门户,最终实现和网络金融的共生发展。

二、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交易风险

网络金融因其虚拟的服务方式,突破了交易双方的时空限制,打破原有实体网点束缚,大部分业务只需要在网络环境完成,因此收获了大量的客户群,也产生庞大的交易量。交易风险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为投机者通过汇率、利率变动进行关联交易,给经营者和客户带来不利影响。在网络金融的无国界性和国际间存在的交易风险结合后,世界各地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的支付结算很可能会出现类似内幕交易行为,产生交易风险。

(二)管理风险

我国缺乏自主安全的网络信息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所需的配套系统和硬件设备都是来自科技发达的国家,我们自身对所用设备性能及信息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使国外不安全技术应用者的侵入很容易。网络安全也是我国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可能遭受本国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等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威胁。此外我国开始自主研发的原生系统由于技术不成熟还存在较大的系统漏洞和不安全因素。因此,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除了依靠外部市场的技术服务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业务必须选择一种技术解决方案,防止业务出错带来损失,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企业技术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广,如果选择错误,就会出现技术选择风险,有可能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因为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操作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依据专业判定正确的技术选择,才能形成完整的技术选择方案。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由于技术选择失误,可能使其失去企业生存的基础。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随着网络金融发展产生的,目前国内金融立法的不完善,相应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则及试行条例也没有发布,而传统立法主要是针对传统的金融业务,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法律保障不够,如客户开户的身份认证、合同有效性的确认甚至在金融市场的准入均无明确的法律条文颁布。由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和客户很容易产生纠纷,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网络金融依靠计算机和因特网而生,日常交易资料、用户数据的流失是网络平台常有的事,各种重要的网上信息是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他们会利用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漏洞破坏网上数据,甚至组织进行计算机网络犯罪,对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四)黑客攻击风险

黑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新华社2005年6月中旬出过一份报道,万事达、美国运通和维萨等国际主要信息卡数据处理服务中心因为信息系统出现安全漏洞,遭受外来的黑客恶意入侵,窃取约4000万信用卡账户和有效期信息,而此次窃取后仅在万事达1390万个信用卡账户中,卡被盗刷消费的就有超过6.8万名用户,此次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网络金融依靠计算机和因特网而生,日常交易资料、用户数据的流失是网络平台常有的事,各种重要的网上信息是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他们会利用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漏洞破坏网上数据,甚至组织进行计算机网络犯罪,对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三、加强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交易风险防范措施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国际间交易结算用人民币作为合同货币,对外出口产品采用在外汇市场上汇率呈上涨趋势的货币,正确选用货币签订合同,在国际交易合同中,添加货币保值的附属条款,保证自己的交易资金在遇到汇率变动时可以有底数的价值变动,这样可以减少汇率风险较高的货币所带来的巨额损失;此外,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合理要求调整价格或利率来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货币,可以将收付外汇的结算日或偿还日根据计价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提前几日或延后几日来防范汇率变动的交易风险,可以针对自己正在进行的交易另外进行一笔和现交易路径相反的交易来抵消两种交易由于汇率变动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投保保险公司以求在汇率变动中弥补所蒙受的损失。

(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庞大的网上银行交易量产生海量的交易数据,加上系统功能、产品设计方面将是网络金融中操作风险防范的关键点。操作员在业务办理时要本着认真审慎的态度,杜绝操作失误;作为企业方则要加强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监控,维护电脑信息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而网络金融产品设计缺陷则需要产品开发人员细化产品开发步骤,从严控制产品质量;此外,可以开发真假电子货币识别系统,增进客户和网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构建多功能的风险管理系统。与此同时,要健全计算机防火墙技术,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计算机的专人管理制度。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软件开发,拥有独立自主的安全软件,加大科技研发,培养专业反病毒计算机人员,争取从源头上控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保障网络金融安全。

(三)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法律风险是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强硬措施,网络金融的监管要根据国家立法的基本情况,加快我国网络金融的立法工作,要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制度流程、服务标准等,借鉴境外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可操作、符合实际的网络金融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建立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体系。首先,要对客户的准入加强监管,网络虚拟性是网络金融的特征,为保证交易安全性,鉴别优质客户,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录入客户信息时,必须严格进行认证,做好准入第一步;其次,对已经准入客户的隐私做好保护工作,客户的个人数据是办理业务留存下来的重要信息,关系到客户个人的社会活动行为记录,此外还与公司内部交易记录相联系,因此采取保密措施对客户数据加强保护,免遭非法盗取或恶意破坏;最后,要明确划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其他服务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网络交易产生的诸多数据在网络环境下很容易被修改或更新,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更有利于责权分立,互相监督,防范法律风险。

(四)黑客攻击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将系统安全级别设置层级加高,通过编写防火墙程序监控系统信息的进出,实时监控黑客攻击的位置,然后运行防御程序,防止黑客的攻击;其次,在日常交易处理之后,第一时间备份重要数据,这样在黑客侵入系统进行破坏之后,也能通过备份数据修复,进而减轻经济损失;然后,开发或购买防止网络黑客攻击的安全软件,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尤其要多重加密客户密码之后再进行传输,这样防止黑客拦截、监控到所传输的数据,在客户端和系统服务器之间形成安全传送;最后,尽量采用客户端软件进行交易操作,减少使用网页(URL)操作系统,防止因网络连接带来的黑客攻击行为。

摘要:随着全球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我国网络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众多不安全因素,导致我国许多互联网企业经营混乱和经济效益偏低,严重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因此,加强对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是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防范,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网络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金融,网络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崔玮.网络金融的特点及风险浅析[J].经济纵横,2010(7):30-31.

[2]王倩,刘桂清.我国网络金融监管的现状及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006(3):22-24.

上一篇:售房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大队委竞选演讲稿(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