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网络金融论文

2022-04-17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强调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最有效的一种办法是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学中教师提供完整的项目,然后让学生参与到全过程中,自主完成项目探究任务,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直接获取历史经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历史思维,提升历史学习成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改网络金融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改网络金融论文 篇1: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能与时俱进地提出适应学生、适应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完成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新课改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教师讲授、传播知识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在真正的教学交流中,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便是问答式的教学模式,因为其能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全神贯注地集中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而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大优势便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设立目标,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集中性。同时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又能很好地锻炼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使自身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思维逻辑不断细化,从而逐步树立一种严谨、踏实的治学思想和习惯,更好地获取和运用历史知识。

尤其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思维处于成长发育的过渡阶段,问题情境就更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带入方式了,运用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七年级《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提出问题: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如何?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维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实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创设影音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进入新世纪,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早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和预期。网络资源成了知识的海洋和宝库,在其中,我们能够搜索到很多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文本、图像、影音资料,而这些新鲜元素的注入能使我们的课堂氛围显现出现代化的气息,使得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中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影音资料作为一种形象、直观的呈现方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形象性思维,便于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记忆,使其在好奇的探索和轻松的观赏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并减轻学习负担。如此一来,就顺应了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

如在八年级《红军长征》一课的教学中,就可运用以“红军长征”为主题拍摄的许多优秀的影片辅助教学。这些影片虽然有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或夸张的成分,但是能大体上展现红军长征的悲壮史实,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长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改倡导中小学教育要加强对“生活实用性”的注重,具体到初中历史教学则表现为“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取情感认知,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简而言之,初中历史新课改要摒弃过去历史学习只是对历史事件的知识性、机械性记忆的做法,而注重相关知识能否给学生的生活及今后的工作带来帮助和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生活化情境能给予学生较强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一定的熟悉感,找到历史与自己生活中相契合的地方,促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习效果。

在七年级《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中,有对宋代社会繁荣景象的介绍。此时,教师一方面可通过介绍《清明上河图》,展现东京汴梁的繁荣昌盛;另一方面可结合交子介绍宋代金融发展的情况,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纸币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由此培养学生对于中华灿烂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水平。

课堂是由许许多多的情境片段组成的,而历史本身也是由许许多多的历史情境组成的,所以借助一定形象、生动的方式在课堂上重现历史情境,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强化记忆,理解和掌握基本史实,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史学认识。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在逐渐深入基层,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学习变得轻松、简单了。长此以往,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为学生的社会生活积累大量实用的经验和启迪,在培养学生“成才”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成人”,从而实现新课改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作者:张美丽

新课改网络金融论文 篇2: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践策略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强调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最有效的一种办法是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学中教师提供完整的项目,然后让学生参与到全过程中,自主完成项目探究任务,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直接获取历史经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历史思维,提升历史学习成效。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对象,围绕项目式学习法应用进行讨论,在介绍这种学习法好处的基础上,总结历史课运用项目式学习法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项目式学习法;实践策略

传统历史课堂中,教师多采用讲授的办法,学生学习被动和消极,影响其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初中历史教学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应放手让其进行探究,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并提升分析、思辨、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方法的应用,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主要方法和路径,所以要加强应用研究。

一、历史课应用项目学习法的好处

传统历史课堂中探究空间非常小,而且过于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管理和能力培养。这样的历史学习浮于表面,学生对历史认知不够深入,势必会影响到历史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历史教学无法达成新课改目标。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师在很多方面代替学生的做法,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其创造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通过设置具体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自主搜集资料,分析和探究,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互动中,获取历史知识,并促进内化,形成科学历史观。另外,项目式学习以学生实践为主,不仅能在参与中获得知识经验,还能自主搭建知识框架,同时促进解决问题和思辨能力的提升,精神品质也会提高,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就能全面发展,符合新课改要求。

二、历史课应用项目式学习法的策略

(一)做好准备工作

初中历史课中项目式学习法应用,第一要务是确定好项目。这个可以由教师自主确定,然后将项目探究任务直接布置下去,由学生探究和完成,教师提供必要帮助。除此之外,教师可让学生拉入项目设定中,这样可激发其参与项目式学习的积极性。在项目式学习准备阶段,教师要布置学习任务,使全体学生了解项目,明确学习目标,知道在学习中要完成哪些任务。这里要注意,历史教学中确定项目应把握原则,就是必须结合学情,坚持任务适中原则[1]。项目学习任务既要有一定挑战性,又要保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可解决。

(二)项目式学习法实施

在布置任务后,教师将事先准备的资料发放给学生,让其根据参考资料,结合项目任务,主动去搜集相关的信息。学生可通过网络或者是在图书馆中搜集史料,并进行评估,去伪存真,以确保所掌握的史料能够真正帮助自己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式学习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所有成员围绕项目任务,说出對任务的看法,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在组内展开头脑风暴,积极进行探讨,最终在商讨中共同制订最优项目学习方案和计划[2]。整个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是主体,组内成员按照计划进行探究,结合经验以及搜集到的资料,积极展开讨论和探究。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创造性学习,进行思维碰撞,从而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在学生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时进行指导或者进行启发。这样就能在生生、师生合作下,使学生在自觉参与项目学习全过程中,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促进信息搜集能力、辨别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提高。最后,每个小组在项目式学习完成后,需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既要对结果评价,又要做好补充。

(三)项目式学习评价

历史课堂中项目式学习后,除了要让学生展示成果,还要做好评价。这个过程既要做好结果评价,又要做好过程评价。另外,项目式学习评价要落实多主体,改变过去历史课堂中教师独有评价权的做法,让小组之间评价、成员之间相互评价。项目式学习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从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学习、史料搜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价。这样的评价所反馈出来的信息,才会更为准确和全面[3]。教师也能明确学生的普遍性问题以及哪些能力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辅导,有针对性教学,历史教学成效会更好。

总之,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地设计项目,促使学生加入项目实践探究中,深层次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确保能力提升,历史教学综合成效更高。

参考文献:

[1]李在华.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5):55.

[2]田红彩.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以“北洋金融街的变迁”项目式学习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72(2):40-45.

[3]王丹容.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历史核心素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2):21-22.

作者:柴云

新课改网络金融论文 篇3: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心得体会

摘要:在新课改推动和新教材运用的形势下,我们历史教师无论是在知识的储备,还是在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上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改进。只有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进学识,陶冶情操,服务社会。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改;知识时代性;启发式教学

一、新课改下的困惑

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让教惯了旧教材的老师有许多的不适应和困惑。首先是新的教材体系不适应,同时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比较陌生,另外,教材容量过大,这都让老教师有点措手不及,总体感受是不会教、教不会。

二、新课改下教学困惑的原因

(一)教材的变化

旧教材总体来说信息量小,分析深刻,而体系编排无论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都是以时代为线索,而在某一时间段内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新教材则容量大、信息广,分析比较浅显,其体系则是分别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为线索,再以时间为纽带去阐述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和世界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变化,有专题史的思想。和旧教材相比,大相径庭,故教师会有很大的不适应。

(二)学生的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现在的学生与上世纪的学生已有很大的差别。现在一个学生每天获取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教师,同时,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遇到问题总是刨根问底。因此,我们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面对学生的这一变化。

(三)时代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你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精准的掌握,还要求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不但要求掌握好汉语,而且要求掌握好最基本的英语。现在出现了许多边缘性的学科,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总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新课改下解决困惑的措施

首先,处理好教材。

新教材的容量比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教材就显得至关重要。我觉得在处理新教材的内容时要有取有舍,纯记忆的东西可点到为止,而对较难理解的内容要进行重点突破。如在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节教材时,我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目录可以让学生自学,而把精力放在第二个目录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上。这一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在处理时我们可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讲到十五大,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把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讲清楚。就如有的老师所说的:现在主要是如何使用好新教材而不是如何教好新教材。

另外,新教材的體系没有旧教材的体系那么容易把握,似乎每一个专题与前一个专题和后一个专题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孤立、分散的。其实不然,只要你认真钻研,善于把握,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必修三的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专题的四节课讲的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正统地位的确立、新发展及受到批判;而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节课即讲的是向西方学习技术、制度、思想一个过程也是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动摇的一个过程。这样,两个貌似无关的专题却清晰地叙述了整个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如果教师在讲课前心中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不会游刃有余。简言之,需要我们教师能有效地把握处理教材。

其次,提高自身的素质。

新课改下,我们教师首先要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要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按新时期教育规律办事,以最经济的时间、最合理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新教材除容量大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对有些知识,我们可能比较陌生,比较像绘画艺术里的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立体派,还有古代哲学、物理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充电,大量获取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提高自己的素质,许多地方要和教材、学生产生共鸣,只有“熟”才能生“巧”,连教师自己都搞不清的问题而去给学生讲解,学生是不会喜欢去听的。

另外,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入浅出。优秀的教师要尽力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必修三讲的是思想文化史,讲到每个阶段的思想文化出现的背景时,我们都会分析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阶级、社会状况,也就是说: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就更简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增加历史知识的储备,同时要注重文史哲的有机结合。

最后,注重启发式教学。

旧教材下,我们教师喜欢表演式的上课,一节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感觉把教材分析得入木三分,很有成就感。或许旧教材下,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但在新课改下,我们应更多地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充实教学资料,注重情景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设置最好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如在讲罗斯福新政时,我们可以把它和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如在讲到网络的双重作用时,我们可设置假如你是牛郎、包拯、比尔•盖茨、学生、黑客、本•拉登,你会用网络做什么,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跨越时空,可激发学生分组合作从而去自主探究。

总之,新教材、新课改下,我们教师无论是在知识的储备,还是在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上都需要不断地去探索、改进。

作者简介:

陆进义,男,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

作者:陆进义

上一篇:服务型政府评析论文下一篇:建筑科技英语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