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发展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金融服务以其支付便捷、交易成本低、市场信息相对完全的优势,迅速抢占地区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向网络金融领域拓展。截至目前,黑龙江省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总体呈总体规模偏小、发展缓慢态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金融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金融发展论文 篇1:

农商银行网络金融创新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影响

摘要:概述发展普惠金融的研究背景,以及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描述并借鉴国外发展普惠金融的经验,以如何发展落实普惠金融为最终目的提出农商银行网络金融创新的相关策略,真正把普惠金融落实,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人民能够享受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网络金融创新;国内外普惠金融的现状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8.045

1 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经济日益发展,群众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所以国家对偏远地区的金融普惠十分重视。尽管对我国农村进行了各项改革,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在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过发展普惠金融这个观点,虽然普惠金融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但我们仍需在国外的发展经验中汲取适合我国发展的精华并加以借鉴,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国外相对比呈现出大量不足,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普惠金融体系。中和农信副总经理认为要想达到普惠金融必须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为基础,在社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偏远地区的人民对金融服务从单一业务需求逐渐转化为多元化的需求,所以发展普惠金融需要以IT技术为支撑,进行大数据风控,完善金融衍生服务。近日,央行在青海省进行普惠金融试点建设,根据青海省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对策,以精准扶贫和绿色发展两方面为中心,更好地为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人民提供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安徽合肥的相关专家认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小微融资这个难题,我国应该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门槛,放宽贷款限制,真正落实国家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贷款机制。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金融行业都有其弊端,在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金融行业必须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来进行产业创新才能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然而互联网交易的分散性使得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越发突显出来,信息不对称极有可能引发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从而造成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伤害。因此我国农商银行目前迫切需要进行网络金融创新来达到普惠金融的目的,研发出适合不同阶层群众的金融产品,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普惠金融体系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e system”,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时广泛应用的词汇。普惠金融这个理念在国外较早的得到关注,大多数国家政府一直在探索如何为广大人民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贫困人民提供金融服务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并促进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Leyshon和Thrift(1995)认为金融排斥是某些特定社会阶层人群获得正规渠道金融服务的行为和过程。Conroy(2005)认为金融排斥的对象主要是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该人群很难获得正规渠道金融服务的现象被称为金融排斥。

美国的社区银行在促进完善其普惠金融体系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美国的社区银行营业点一般都在社区,能够随时为社区人民提供服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手续费,降低群众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其次,社区银行对社区情况十分了解,可以有效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开发出多项迎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再次,美国政府对社区银行的政策扶持,依照《社区再投资法》定期对社区银行的各个部门进行检查和监督,对部门业绩进行考核,从而进一步了解社区银行的融资情况和发展动态;最后美国社区银行还成立了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印度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农村金融体系是发展较早并且比较完善的,印度政府的Planning Commission(2009)在2009年印度金融机构改革委员会报告中认为普惠金融包括信贷,以及其他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比如储蓄、保险和汇款等。印度政府先是建立信用合作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商业银行的介入,再通过扩大和完善银行分支机构网络体系,现在已经形成较完善的金融体系了。印度的农村合作金融主要包括中短期信贷合作系统和长期信贷合作系统,其中中短期信贷合作系统包括三个机构:初级农业信用社、中心合作银行和邦合作银行。印度政府为了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文化,经济、政治等三个方面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文化上,开启金融教育普及工程,提高人民的金融知识水平,让普惠金融和金融机构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对接,从而改善金融市场金融不对称的情况。在经济上,印度政府通过开展一些活动,降低金融需求者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低收入者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RBI还大力推广电子支付系统,完善偏远地区的银行电子网络金融体系,通过设立一些网点连接银行的网络终端,便利民众的生活服务。印度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持,从2000-2001年度的976亿卢比增加到2003-2004年度的1407卢比,约增加50%。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农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普及农村金融奠定基础。

2.2 国内研究现状

1951年,我国正式成立了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事业在新中国开启。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渐渐退出后,农信社占据了越发重要的地位,也成了农村地区贷款的一条主要渠道。农村信用社的网络覆盖了广大农村地区,而且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投放近年来出现了空前巨大的增长,农村的直接到户率高达80%以上,但农村的金融需求仍受到极大的限制,只有31.88%的农户能够得到正规贷款,同时在有金融需求的农户中仍有40%以上的农户不能获得正规信贷支持。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较低的资金能力,比重相对较高的不良贷款和完善程度缺乏的信贷管理手段。上述原因使获得农业贷款的信贷规模较小,在很大的程度上约束了农村的发展。

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近年来经历了以下事件:2007年开始,农业银行开始在全国8个省市进行服务“三农”试点。在银监会2006年发布90号文件和2008年发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之后,有许多大型的金融机构包括包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参股,或是注资到了各个村镇银行,以及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等。2009年5月下旬,农业银行正式发布了《农户小额贷款办法》,强调必须从农业真正需求出发,建立了合适于农户贷款的相关制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户贷款门槛,使农民可贷款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同年11月,银监会在第四次的金融形式通报会上做出如下强调:对于“三农”领域信贷的支持力度需继续加强,必须使涉农贷款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全部贷款的增长速度。扶持小微企业的金融贷款,继续推行绿色信贷,为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012年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中做出了以下强调:“三农”市场的定位必须被牢固坚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得到全面提升。会议明确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调整“三农”的业务结构,加强监管,化解风险,完善金融管理体制,坚持以股份制改革为方向,打造股东承诺制,把重点放在金融创新。2012年6月中旬,银监会提出:当前时期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相关余额在整体银行业中的占比是33%,而农户的贷款余额占了银行业的77%,县域等机构的网点则是占了银行业比重的60%。截至到2013年7月底,全国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共有16.5万亿元,占了全部贷款份额的22.5%之多,较之年初时候增加了有1.6万亿元,更是比去年同期多增加了3533.3亿元,比其他各项贷款的增长速度高了6.3个百分点。2014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对新型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进行大力支持,同时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构建一个农村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提高“三农”的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贷款难”和“贷款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2015年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地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必须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农业的特点,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持续不断地拓展农村地区的相关金融业务,使贷款程序、和农村的网点布局得到优化。金融机构更要加强对于普惠金融的意识,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让利给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广泛地设立ATM机、POS机、自助服务终端、和转账电话等金融电子器具,使农民方便地利用手机、电话、电脑等网络通信工具来办理所需求的金融服务。

银监会联合国务院扶贫办于2016年4月中旬召开了《全国银行业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以小额信贷为重点,努力做好精准扶贫,大大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水平。截至去年底,国开行发放扶贫贷款余额9623亿元,其中当年投放2122亿元;农发行审批易地搬迁项目贷款3200多亿元;农行在832个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5907亿元;邮政储蓄银行在重点县累计小额放贷410亿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承担了扶贫小额信贷投放量的一半以上,有力的支持了贫困地区各项事业发展。

3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某些金融机构因为自身的盈利性以及农业生产低收入性,不愿意将大额资金出贷给农民,进行农副产业投资。农村的金融市场相对城市的金融市场利润较低,所以导致以营利性为目的的商业银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偏远地区,导致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而得不到满足,最终也导致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无法被实现。

(2)由于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局限性,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指数低,这就使得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对金融概念模糊,金融基础知识了解少,金融意识和信用意识比较薄弱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执行的可行性以及对新型金融产品的接受性。

(3)偏远及农村地区的低收入者、贫困群体盲目跟风,没有科学地利用资金进行投资导致没有资金来偿还贷款,或者借款人不讲信用,以及恶意逃债等以上原因都会导致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

(4)从表1可以看出网络在我国农村的普及率并不高,但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较大,可见普惠金融要想通过网络金融创新在我国得到发展还需继续加大网络普及力度。

(5)自普惠金融在我国提出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速度较快,非金融机构也发展迅速,虽说这些使得我国的金融服务区域实现了广大覆盖。但是,“我国在2012年末还有1696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事实上,在我国每一个地区都实现有一个自身金融服务机构的目标,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4 农商银行互联网创新及对策

(1)推动农商银行建立健全自己的网上服务平台,创新其金融服务产品,顺应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农商银行应当顺应普惠金融的发展,积极推出创新性服务产品,并在可控风险的范围内,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以适应特定地区特定人群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2)地方政府和农商银行应当创新发展操作简便的小额支付工具,开发对金融知识普及率较低地区的大众更友好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农商银行应当创新推出小额的支付工具,简单化其操作流程,来满足金融知识缺乏但同样需要金融服务的上述特定人群。

(3)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这个问题,需要定期到基层去调查,了解借款人的人资产状况,分析贷款的风险度,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内部需强化考核,实行绩效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利用法律这个盾牌来保护自身利益。

(4)政府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真正落实政策实施,推动更多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全面健全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的服务和保障体系。

(5)提议政府早日推出普惠金融的诱导机制。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政策的手段,降低贷款风险,增加储户收益,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盈利水平与大中城市基本相当。政府应针对发展普惠金融的特定地区推出适宜的政策手段和长效机制,并于某些地区进行试点操作,一旦有所成效,就可以面相更广大地区范围进行推广,从而带动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得出普惠金融是带动偏远地区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有利于我广大偏远地区及农村的中低收入者也能够充分地享受到金融服务。农商银行通过网上银行服务平台,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发展创新小额支付工具、兴建基础金融服务机构以及推出普惠金融的诱导机制,使我国偏远及农村地区的金融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uvvurlsubbarao.Financial inclusio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Z].The Bankers’ Club,Kolkata,9 December,2009.

[2]Leyshon A and N Thrift Geographies of Financial Exclusion:Finnancial A bandonment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J].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1995:312.341.

[3]Conroy,J.APEC and Financial Exclusion: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Collective Action?[J].Asia Pacific Development Journal,2005,12(1):53.58.

[4]Planning Commission,Government of India.A Hundred Small Steps: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ctor Reforms[R].SAGE Publications,2009.

[5]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359.

[6]印度政府.2004年印度参考年鉴[Z].新德里,2004:576.

[7]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8]银监会以扶贫小额信贷为重点切实推进银行业精准扶贫小额[OL].2016.04.21.

[9]李晓璐.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保定:河北大学经济学院,2015,(8).

作者:李杰 秦诗梦 袁鑫 李小慧

网络金融发展论文 篇2:

黑龙江省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浅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金融服务以其支付便捷、交易成本低、市场信息相对完全的优势,迅速抢占地区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向网络金融领域拓展。截至目前,黑龙江省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总体呈总体规模偏小、发展缓慢态势。本文结合黑龙江省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对黑龙江省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进行SWOT分析,客观剖析当前省内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前景,为黑龙江省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 网络金融 银行业

一、引言

近年来黑龙江省网络金融发展迅猛,互联网金融企业方兴未艾,全省互联网金融平台数量持续上涨、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迅速扩大、众筹融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受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等因素制约,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总体呈相对缓慢的发展态势,但省内银行网络金融业务仍呈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蓬勃发展和网络金融弱监管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和金融行业壁垒逐渐消失,使得银行业在黑龙江省内金融服务的弱寡头地位进一步弱化。黑龙江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大省,在网络金融发展上不具备先天的发展优势,但其地域辽阔,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基数较大。同时,地区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认可度低,存在较多的金融业务盲点。综合以上因素,黑龙江省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呈现出独特的优劣势对比,未来发展威胁与机遇并存。

二、黑龙江省网络金融发展优势

(一)强化银行业规模、信用和专业优势

银行业网络金融融资模式将传统银行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服务相结合,更大程度的摒除信用违约风险,发展综合性银行网贷模式,以银行资金优势和信用优势拓展长尾市场,凭借银行信用平台大数据资源优势,有效筛选客户群体,细分市场领域,在信贷投放速度、便捷度、资金规模上创造差异化产品,带来高效便捷的客户体验。同时,银行业网络金融的发展开拓了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服务领域,有利于银行利用其资金、信用和专业优势不断开发出便捷、新颖的金融产品来满足更多的客户的需求,抢占市场份额。

(二)客群效率提升,服务长尾客户

银行业网络金融服务降低了客户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使银行业服务客群范围扩大,拓展长尾需求。网络金融服务凭借信息技术,实现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金融产品进行分析与界定,在确定其风险偏好与信用等级的前提下,运用客户大数据分析结果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匹配网络金融产品。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的同时提高了机构收益,有效解决了信息数据的获取和评定效率问题,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使得网络金融服务的预期收益和运作成本有效匹配,提升银行的创利水平。

三、黑龙江省网络金融发展劣势

(一)“数据孤岛”制约网络金融发展

银行业数据资源比较丰富,但是黑龙江省内各银行大量信息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征信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银行间大数据应用还处在自发、零散状态。黑龙江省商业银行数据信息仅在本行系统内流动,与互联网不相连,各银行把持本行已有信息壁垒,独立开展业务,增加信息利用成本,因此形成一个个“应用孤岛”“数据孤岛”。各家银行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开放和共享数据的动力不足。同时,各银行在数据采集和运维管理中仅考虑本部门职能需求,导致共享数据不完整、质量较差,无法满足网络金融服务的深层次需求。

(二)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环境压力

网络金融发达城市的快速兴起得益于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优势,地方经济主体类型多,且基数较大,进一步形成地方金融服务的需求拉动效应,推进了地区的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黑龙江省国营企业众多,以农业和工业为地方主要经济支柱产业,金融与服务行业相对较为薄弱,且受煤炭石油产能过剩利润逐步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工业生产效益及省内GDP增速都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同时,受制度和企业运营模式僵化影响,外部投资鲜有触及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网络金融的发展缺少强成长型企业客户需求基础。

(三)创新型专业人才匮乏的制约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量人才外流,使得省内创新型人才缺失。一是金融创新人才相对匮乏。网络金融服务模式需要线上金融产品设计和营销的创新型人才。二是网络金融管理人才缺位。网络金融是跨学科融合的产物,涉及管理学、互联网建设、金融营销等多个领域,需要复合型人才参与统筹管理工作。三是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人才缺乏。互联网技术是网络金融平台搭建与运行的基础,网络安全是银行业网络金融平台稳健运行的基本保障。这三方面基础人才相对缺乏,使黑龙江省网络金融发展的基础保障不足。

四、黑龙江省网络金融发展机会

(一)打破传统金融固化体系桎梏

网络金融的出现为黑龙江省银行业界重新洗牌赢得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银行业之间的格局已经基本进入一个稳定的状态,四大国有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市场开发中占据极大优势;股份制银行凭借灵活的机制积极抢滩有限金融市场;城市商业银行凭借地域优势占领地方金融市场。传统的银行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经营格局中。网络金融的的兴起给传统基本固化的金融体系带来新的发展方向,黑龙江省银行业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打破金融服务地域和时间限制

传统金融受地理空间和物理建设成本制约,其一般将服务网点铺设在经济发达和人口集中地区,以致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经济不发达或偏远的地区。黑龍江省地域辽阔,且各县市的分布较广,传统金融网点无法满足偏远地区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网络金融服务模式拓展了银行业金融服务的触角,打破了银行业金融服务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处于网络环境覆盖下的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银行金融服务,进一步使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服务覆盖区域不断拓展、覆盖客户群体不断扩大。

五、黑龙江省网络金融发展威胁

(一)互联网企业向网络金融领域拓展

互联网企业凭借在互联网领域的客户流量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为其向金融领域扩展提供优势资源。以腾讯、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涌入网络金融市场,瓜分客户资源。同时,互联网企业平台借助其大数据技术平台,利用其用户流量优势储备大量客户细分信息,为互联网企业定向开发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提供便利。当前移动互联网终端迅速普及,传统行业的支付渠道迅速向移动端转移,互联网电商企业向网络金融领域渗透,为客户账户管理、资金归集、投资理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压缩银行业网络金融业务领域。

(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较低

网络金融服务与大数据、云计算、数字货币及人工智能相结合,广泛应用于支付清算、银行信贷、资产管理、数字货币等金融领域,这对网络金融服务终端应用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金融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的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金融服务的质量。若黑客攻击银行业网络金融的数据库,可能导致客户信息的泄露、篡改甚至删除,这对网络金融客户的信息安全,乃至财产和人身安全都可能产生威胁,其面临的安全风险和信息泄露风险将更加突出。

六、结束语

黑龙江省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发展优势及所带来的回报,相对现存不利条件而言更加突出。网络金融业务也是未来银行业务拓展的必然选择。综上SWOT分析内容,黑龙江省网络金融发展进一步强化了银行业规模、信用和专业优势,极大的降低了银行业经营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使互联网普惠金融成为可能。面对黑龙江省内经济环境压力、信息“数据孤岛”及创新型专业人才匮乏三个问题制约,黑龙江省内银行要适时抓住机遇,使网络金融业务以合作开放、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推进,以政策扶持吸引相关人才进入,进一步借助网络金融带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同时,省内银行要全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保障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安全平稳运行,凭借互联网服务的系统性、便利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展客群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助力地区银行业网络金融服务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公民,熊坤,刘敏,王仰东.我国互联网金融成长上限机理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8):35-39.

[2]林莉芳.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风险形成机理及应对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8):42-48.

[3]王林萍,张丽金.农村地区网络金融服务使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福建省部分地区的调查数据[J].农村金融研究,2017(4):41-45.

张文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孙斯媞单位:兴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张文超 孙斯媞

网络金融发展论文 篇3:

网络金融发展趋势与银行业对策研究

摘要:“网络金融”即以互联网为媒介,开展诸如网络银行、网络证券与网络保险等和网络交易相关的金融业务服务活动。网络金融在支付、结算、融资及产品领域内都对银行业的传统经营管理带来了冲击。银行的业务被不断蚕食,金融替代效应日益显现,银行面临客户流失严重和资产业务竞争加剧等问题。银行业应提升自身业务发展能力,升级传统业务,创新多样化服务方式;加强与非银行的网络金融组织合作;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安全性建设,重视风险防控,以应对网络金融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金融;传统银行;发展对策

2014年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4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中,“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万亿元”成为最引人关注的数据之一。央行调查统计司将这一存款减少原因归结为季节性因素和春节的影响,但市场上热议的却是近期高年化利率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得许多活期存款趋利“搬家”。以互联网为媒介,开展诸如网络银行、网络证券与网络保险等和网络交易相关的金融业务服务活动统称为“网络金融”。网络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面临弱化,收入来源也受到蚕食。面对网络金融浪潮,银行业应研究制定应对策略,加快变革,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网络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网络金融的业务模式主要有网络支付、网络融资和网络投资理财等三种,分析三种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能够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研究背景支持。

1.网络支付业务模式

近年来,以网上支付为代表的商务类应用持续快速增长,并引领其他互联网应用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突出特点。截至2013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了2.60亿人,用户年增长3955万人,增长率为17.9%,使用率提升至421%。从未来发展的预期看,我国互联网渗透逐步加深的势头不可逆转,网络消费供需面持续积极向好,这些都将推动网上银行、网上支付应用人群在未来较长时间实现较为稳健的增长。首先是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突飞猛进。网上银行用户规模不断扩张。从2007年的4032万人增加到2012年6月末的19077万人。网上银行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交易笔数不断增加、替代率稳步上升。网上银行的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虽然现阶段网上银行并不能将线下的业务全部转移到线上,但网上银行业务将基于经济、政策、用户的需求而越来越丰富。其次是第三方支付呈快速发展势头。自从淘宝网成为B2C市场的龙头老大,依附其生存的支付宝也逐渐成为人们广为熟知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但直到2011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获准经营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公司名单,坊间应用火热的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商才算正式获得官方认可。截至2012年底,央行

共颁发了197个第三方支付牌照。而后,第三方支付业务呈快速发展势头,从2012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第三季度一年间,第三方支付企业互联网收单交易额规模逐年上升,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再次是手机在线支付快速发展。据2014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人,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5亿人,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网上终端的地位。2013年手机在线支付快速增长,用户规模达到1.25亿人,使用率为251%。

2.网络融资业务模式

网络融资是指建立在网络中介服务基础上的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活动。贷款人通过在网上填写贷款需求申请与企业信息等资料,借助第三方平台或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再经金融机构审核批准后发放贷款,是一种数字化的新型融资方式。其在融资领域主要有以下服务方式:一是供应链金融方式。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对一个产品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促进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协作,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发展。二是自建信息平台方式。自建信息平台方式主要以阿里巴巴公司的“阿里小贷”为典型代表,主要基于对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分析处理社交网络的用户信息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网络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计算模型,并据此向网络平台商户发放订单贷款或信用贷款。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显示,阿里金融在2012年7月就已经实现了日利息收入过百万元,从2010年至2014年初,阿里小贷已经累计发放超过1700亿元的贷款。三是众筹方式。即融资者借助于互联网上的众筹融资平台为其项目向广泛的投资者融资,每位投资者通过少量的投资金额从融资者那里获得实物(例如预计产出的产品)或股权回报。众筹融资方式按照募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捐赠模式”、“借贷模式”和“股权模式”。众筹方式的网络融资在我国方兴未艾。截至2012年底,全国活跃的网贷平台已超过300家,全行业成交量达200亿元。网络融资改变与丰富了传统的融资模式,正成为一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兴力量,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3.网络投资理财业务模式

网络投资理财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搭建网络平台,为金融机构发布理财产品、贷款、基金产品或保险产品的信息,承担信息中介的职能,或从事代销业务,代表企业有“天天基金”和“铜板街”等等。而另一种在当前发展火热,并被越来越多人认可,也就是直接将互联网特点与现有金融产品相结合研发而成的投资理财产品。该形式以支付宝的“余额宝”、腾讯的“现金宝”、百度理财以及微信理财等为代表。根据2013年12月26日,淘宝理财正式发布的《2013年淘宝基金互联网理财趋势报告》显示,互联网理财的热潮正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呈现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二、银行业应对策略研究

银行业应该把握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机遇,研究进一步发展策略,发挥自身优势、规避劣势,通过战略转型实现持续发展。

1.升级传统业务,创新多样化服务方式

一是继续完善网上银行业务功能,提高安全性,做好传统业务的网络化和移动化。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产品内容均包含传统查询业务、转账汇款及缴费充值等结算服务,这些功能仅仅是传统柜台业务的网络服务方式的延伸,并无本质区别,导致了各家银行的电子银行功能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商业银行应该在技术、产品及服务等方面打造自己的鲜明个性,加大技术投入,以创新为驱动,挖掘潜在的网络化金融需求,创新电子银行产品,如网络贷款、现金管理、电子商业票据、网络金融社区等,将电子银行从“交易主渠道”上升到专业化、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二是加快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自身金融业务服务。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是指银行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全流程平台,如建设银行旗下的“善融商务”和交通银行旗下的“交博会”,还有民生银行与其股东出资组建的独立法人的电子商务公司—“民生电商”等。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帮助银行挖掘优质客户,并通过后续的金融服务增加客户对银行的黏性。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交易在自建平台上进行、资金在自建平台上流转、信贷在自建平台上产生,一笔交易带动了资金流转,撬动了信贷产生,从而使银行找到了新的收益点。而与此同时,交易产生的资金沉淀,对于拉动银行负债业务的效应也很明显,此类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对于银行保持净息差的稳定也至关重要。为适应客户金融行为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特性,保持银行在对客户资金、信息和需求掌握上的主动权,银行以电商平台建设为契机主攻互联网金融成为大势所趋。三是建设直销银行,开辟银行业务的新模式。直销银行是指通过非实体业务网点的媒介工具,如邮件、电话、传真、互联网、移动终端及互动电视等,实现银行业务中心与终端客户直接进行业务往来的经营机构。直销银行往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实现业务中心与终端客户直接的业务往来,在经营成本、费用支出方面较传统银行更具优势,从而能够提供比传统银行更具吸引力的、费用更加低廉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2.与非银行的网络金融组织开展合作,突破瓶颈限制,实现“共赢”

网络金融和传统银行并不是互相孤立的,网络金融更不是摧毁传统商业银行的杀手,其关系是竞争又是互补的。二者展开合作,商业银行可以依托其数据积累和挖掘方面的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客户,促使产业升级,而非银行网络金融组织则可以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从网络融资业务方面来看,随着贷款企业的成长,资金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单纯的网络小贷服务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更需要网络小贷与商业银行合作,享受商业银行完善的内控机制和充足的信贷资源。传统银行应积极探索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借助其积累的海量信用交易数据库,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联合打造在线融资平台,提供中小企业在线融资服务,有效发掘新客户群,提升经营收益。因此,传统银行与非银行的网络金融组织进行合作、博弈和创新,能够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圈,也有利于双方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共赢”。

3.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网络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在银行核心竞争力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人民银行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明确了近10年金融人才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金融人才素质”,提出了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9项重点工程和若干政策措施,说明从政策层面上对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视。传统银行更应该认识到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素质,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目前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偏单一,纯经济专业或者纯计算机专业的人员较多,而既具有管理能力,又熟悉银行业务,还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很少。银行应该从招聘和培训两方面入手,招聘时偏重于对复合型人才的选聘,培训时要积极转变思路,从课程设计、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向培养复合人才方面倾斜,处理好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

4.加强安全性建设,重视风险防控

随着支付服务在网民生活中的加速渗透,方便安全已经成为决定用户选择支付工具的核心因素。而与之对应的是网上银行因其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特点,而使得其与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有明显不同,因而加强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传统银行应该对网上金融业务的技术性风险管理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针对网上金融业务的特点,制订全面、综合、重点突出的系统及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在网络数据通信环节中,要有效地防范任何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对通信数据的非法截取、篡改和窥视。通过采用严格的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和防火墙及合适的加密技术,在保证网上金融业务平稳运行的基础土,确保数据传输的真实性和保密性。在人员管理环节,要建立内部人员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既要确立安全防护意识又要通过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减少操作失误,有效地保障金融网络系统安全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3]郭友.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发展策略.中国金融,2013,(22).

[4]夏强.商业银行应对网络金融挑战的对策研究.新经济,2013,(11).

[5]孙莉,陈爱华.第三方网络融资服务: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时代金融.2014,(2).

责任编辑:伊人

作者:刘玮

上一篇:化工工程技术论文下一篇:汽车营销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