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校本课程

2024-04-18

古诗词赏析校本课程(精选6篇)

篇1:古诗词赏析校本课程

古诗词校本课程开发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改编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具体内容

一、需求评估: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博大精深,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智慧。因而,以古诗词为校本课程,让师生通过“认识古诗词,背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美”来丰富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效果显著。近年来,随着我校古诗词校本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对学校原校本教材《古诗词选集》作了优化改编,形成了“一起来”系列校本教材,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校本课程实施对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对我校古诗词校本课程实施推广的情况展开分析,分别从以“诗”研教。以“诗”促学,教学相长三方面阐述校本课程实践的收效。

二、课程目标:、以“诗”研教,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课程研讨,提升古诗聚焦课堂有效性。我校提出“继传统,吟诗书画,教学相长;创特色,巧思善言,师生共进。”已经有好些年了。古诗词教学的过程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每周一节的古诗课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树立人生观的主题教育实践。那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开展古诗词教学实践”成为了教师们教学研讨的焦点。教师们通过对自己教法的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注重积累,分层提高,活动补充”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1)注重积累

课堂内,教师根据诗歌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品词、品句,背诵古诗词等活动,并指导学生对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对古诗词学习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所有这些,都是在积累,是让学生在课内对古诗词细细嚼一嚼,咂摸出其中的滋味,感觉到它的“美味”。(2)分层提高

学生能力有高低,情感体验也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古诗词的教学也要有分层。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多种形式让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爱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理解,并试图做到自己觉得最好。比如,有的学生会读诗歌即可,有的能够流利背诵,有的能够通过个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学。这样,“总有一种或几种最适合的方式”好让学生有所收获。

三、课程内容:

(1)在诵读中,体会情感

古诗富有音乐感和节奏,听起来琅琅上口,是很适合朗诵的。要想教学生朗诵好中国古典诗词,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朗诵表达出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意”。指导学生朗诵好古诗是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独特风格、理解作品主题体会诗歌情感的有效方法。

比如,朗诵于谦的《石灰吟》,应用缓慢而深沉坚定的语气读,以表现坚贞不屈,刚正清廉的高尚精神。(2)在吟唱中,亲近诗文

时常有遗憾,现在的孩子只会读古诗了,从前那韵味十足的吟哦已无从寻找。在诗歌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往往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跟着磁带一起听别人“唱诗”、自己“唱诗”。(3)在绘画中,收获美好

为古诗配画,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给了让学生一个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它更是让学生将所学的古诗内化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为古诗配画时,应该要求学生所画内容符合古诗描绘的情节或景物,也要鼓励学生作大胆的合理的想象。

(4)在表演中,丰富感受

“演一演。”老师、学生一定得明白为“什么演”、“怎么演”这两个问题,否则,“演”就只能沦为“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罪魁祸首”,浪费大量时间、精力,错过理解古诗的极佳时机。演,是“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诗人或是诗中提到的某一人物,深入人物内心去体验,去感同身受。(5)在创作中,提升能力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有时也要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在改写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锻炼,而学生也收获到做一个“诗人”的乐趣。(1)改写

在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改写时,学生写道:“初夏,我在恬静的田园散步,看见了金黄的梅子,还看见树上的杏子又大又肥,令人直流口水。”虽然“直流口水”一词有些碍观瞻,但我认为正是这个词写出了诗人恬静、悠闲的心情。因为只有一个了无牵挂的人才有足够的兴趣对杏子“馋涎欲滴”,否则,只是茶饭不思而已。或许是无意,或许是有心,学生准确地捕捉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把他们的笔触到了诗的深处。(2)创作

在学习了有关月亮的诗、词,在了解了月亮是诗人的思乡情结所在之后,老师请学生对月亮说几句心里话,作一首小诗。

学生当场在课堂内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作品,充满想象。创作诗时,气氛热烈,无一人旁观,都积极参与;无一分钟浪费,皆在积极思索。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实施建议:

(1)师生共同学习,这个共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教师以学促教的过程。师生们共同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吸取、体验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共同分享,体会诗歌学习的乐趣。(2)师生共同活动 “古诗游园会”、“读千古诗,写中国字”这些校本课程活动不仅是学生们的最爱,教师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3)师生共同收获

在古诗词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教法的研讨推动学法的发展,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使教师和学生各自发展了能力。全校师生也在诗词的不断滋养中取得收获。

五、评估建议:

评价应以鼓励,肯定为主,期中、期末举行两次全年级朗诵,默写比赛,对于成绩突出的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张榜公布。

篇2:古诗词赏析校本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王口镇中学 2016年7月

2015—2016学七年级本校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宋词诵读是我校的一项特色。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连绵千里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学期我们开展每周一词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尝试运用的教学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有道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根据教材扩充学习法。在教一新课后,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到相应的宋词,课外补充让学生回家好好诵读,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兴趣。

(三)是诵读想象法。就是在诵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去。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再现画面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经典诵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

(二)学生在经典的浸润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不足的地方

(一)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二)检测反馈需要改进。背诵检测的方式单一,都是组长检查组员,对于会背的没有采用奖励措施,会背的学生也没有采取任何帮助手段。致使部分学生不会背的内容越积越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以后检测、激励措施要跟上。

(三)讲解方式需要改进。虽然我改进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讲解太灌输,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耗时费力,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后的方法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边读原文边看后面的注释,学生读不懂的,提出来再让老师帮助解决。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从升初中开始让学生直面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

2015—2016学八年级本校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积极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绿色校园。我们八年级继续开展了宋词诵读校本课程,现将本学期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标

(一)本学期分小组活动课小组,每组由六人组成。主要学习了20篇名篇佳作。

(二)利用每周校本课时间进行学习,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诗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二、采取的措施

(一)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经典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词人,解词题——抓字眼,明词意——想词境,悟词情——吟词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二)关注方法,加强经典诗文诵读指导.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熟读成诵法。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不求甚解”地诵读,多读自然成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联系扩充法。将所学的某一首诗文,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诗文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这样做,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诗文的极大兴趣。

3、想象入境法。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三)收到的效果

学生能够诵读所学的古诗词,拓展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古诗词诵读可以浇灌学生的心灵,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以爱促发展,以爱促行动,只要有爱,学生便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品学皆优的学生。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之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古诗词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学生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随着古诗词诵读课程开发的深入,相信古诗中的智慧、风骨、操守、意境,将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2015—2016学九年级本校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我校古诗文吟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从多种途径让学生在诵读诗文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经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思想情操、文学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加强文化积累,增进了学生人文素养

(一)是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我国的古典诗文中有很多佳作,像屈原的《离骚》、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等,这些古诗文无不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滋养、激励和启示。学生在诵读中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性情的陶冶。

(二)是为学生启悟人生奠定早期积累。古诗文既押韵又富于节奏感,很容易背诵,但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需要一辈子来学习和体会。虽然学生并不是完全能理解,但这些不理解的词句会在心灵中慢慢沉淀下来,等到年纪渐长,慢慢就会明白。一旦经历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学过的东西会豁然贯通,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早已拥有”的感觉。

二、构建书香校园,完善了学校校园文化

古诗文诵读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每天的诗文诵读与欣赏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形成古诗文诵读课程特色,也形成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学校的小广播站、校报、橱窗、走廊、班级板报上的古诗文欣赏专栏,独特而浓郁的传统文化,让走进校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书香班级”评比,古诗文“诵读之星”评比等活动,也活跃校园文化,促进了文明校风的形成。

三、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自宋词诵读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人人学会吟咏古诗,培养了孩子们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平有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句流畅,古诗文的引用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我国的古典诗文中有很多佳作,这些诗无不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滋养、激励、慰藉和启示。在那“争占坐位、互推课桌”时,弟-子们的一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你三尺又何妨”,把千年古诗化成了“宽容、礼让、共处、和-谐”之绚丽,让我们看到了诗的春天,看到了美好的未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在这些强调全员参与,不设门槛的活动中,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展示自我的风采。一个平时考试不及格的孩子手捧着诗配画比赛的奖状,连连地说:“没想到我还能行,我真的能行!”从那一刻起,他又重新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四、塑造高尚人格,进行了学生思想教育

篇3:古诗词赏析校本课程

每天早晨,这朗朗的诵读声都会回荡在我们学校的上空。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至今的经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扬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让古诗词学习更接近学生的心理特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我校研发编写了校本课程晨诵课本《古诗词300首》。

为了营造浓浓的诗香氛围,学校每条走廊的上方都镶嵌着一首首图文并茂的古诗词。漫步在走廊中,一抬头、一回首,那飘着墨香的经典诗文便会萦绕心头,而真正能让孩子们浸润在诗香中的莫过于每天10分钟的古诗词晨诵了。《古诗词300首》引领学生日日诵读,月月温故。每个清晨,听着窗外鸟儿的欢唱,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每个班便开始了自己的古诗词诵读之旅。

古诗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很适合小学生诵读,但如果每天用单一的形式进行诵读,孩子们就容易厌倦。为了让孩子们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们的晨诵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努力做到独具创新、丰富多彩。

一、品诗中韵

我国的古典诗词,素有讲究音韵美的优良传统。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学习古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吟诵。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每天吟诵的形式各不相同。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领读、或齐读、或接龙、或引读……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但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而是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

除了诵读,我们还经常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以此来调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如著名词曲作家谷建芬老师给《春晓》《锄禾》《登鹳雀楼》等古诗谱了曲,于是我们利用播放校园晨曲的时间让学生学唱这些古诗。学生非常喜欢唱,甚至超过了所学的其他歌曲。有时我们还用现成的曲子改唱,如用《中华民谣》曲调改唱《题临安邸》。

就在这一遍遍形式多样的诵读吟唱中,学生感悟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着诗歌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从而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就在这一天天不间断的诵读吟唱中,学生品味着经典古诗词的韵味,悠久的传统文化就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了他们的内心深处,播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二、赏诗中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古诗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或雄壮或柔美,或明丽或悲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北方边塞的冰天雪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勾勒出一幅线条简明、气势雄浑的北国风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人感受到黄河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象。在诵读这些诗词时,我们注重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又可以加深他们对诗意的理解,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校园里花草树木特别多,因此,我们经常带着学生们在校园里游赏。春天看到柳树发芽了,我们就与孩子们一起背诵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只过了几天,黄绿的柳芽就长成了柳叶,整棵柳树变得翠绿翠绿的,于是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又过了几天,校园里娇艳欲滴的海棠花、洁白如雪的白玉兰、灿若云霞的桃花陆续开放,我们就与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兴致勃勃地背诵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盛夏,小池里的荷花亭亭玉立,荷叶挨挨挤挤,我们又不由得吟诵起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冬天,学校梅园里的梅花开了,我们就诵读一组有关梅花的古诗,在诗中欣赏王安石笔下那凌寒独放的《梅花》、王冕笔下那一身清气的《墨梅》,感悟陆游《梅花绝句》中痴迷的爱梅之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的乐观豪迈之情,从中感受梅花的超凡脱俗,歌颂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

一年四季,校园里的一景一物都能勾起孩子们的诗兴。他们根据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古诗词300首》中的诗句,便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我们相信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经历会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成为他们记忆深处最美丽的画面。

三、寻诗中趣

儿童的世界烂漫可爱,儿童的言行天真活泼,充满趣味。在古代诗歌中,描写童趣的作品俯拾皆是。每每读来,总能让人忍俊不禁、兴味盎然,别有一番情味。

恬静的乡村生活是儿童的乐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以清新朴实的笔调描绘了农家的劳动场面。在家人劳作的熏陶下,即使未解“耕织”的儿童,也在桑阴下模仿种瓜,读来妙趣横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和中儿都在忙活着,唯有淘气的小儿横卧溪边无拘无束地剥吃莲蓬。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每首诗都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牧童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乐趣。

贪玩好耍乃儿童天性。春放风筝夏捕蝉,捉蝶斗蛐钓鱼虾,都是儿童的最爱。他们在玩耍中表现出的顽皮、勇敢、机灵、聪明,在成人眼里自然是趣味十足。“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这些诗以儿童日常生活的瞬间为切入点,描绘出了儿童玩耍时的乐趣。

在《古诗词300首》中,以童真童趣为题的可以说屡见不鲜。在这些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藏在诗中鲜活的童真、童趣、童心。虽事隔多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诵读这些诗词犹如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寻找童年的乐趣。学生在诵读这些诗时也兴趣盎然,他们仿佛在和诗中的孩子一起嬉戏、一起玩耍,享受着和诗中孩子一样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童年时光。

四、悟诗中情

古人常在诗词的创作、吟诵中,寄托着实现安邦定国的伟业———“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叹着世事变化的无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着高洁清远的志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诠释着朋友间的真挚情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着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多种多样的情,汇聚成一行行美丽的诗句,精炼深刻,令人赞赏。

由于古诗词写作的年代离现在久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建构形象生动的画面。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把背景音乐、图像再现、影视视频等巧妙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个富有情感共鸣的空间,缩短学生和诗歌之间的距离,以便感悟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友的离愁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教学时,我选用了与该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曲《送别》,再配上和诗文内容契合的画面,制成了一张张幻灯片。舒缓、轻悠的旋律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场景,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此时,无需教师过多地指导,学生的诵读便可入情入境,真挚感人。

五、明诗中理

诗中若是只有情,未免单调。理,也是诗词中的一个亮点。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滋味诗人多有感触。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那月亮一样,会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语道破人生哲理,易于理解。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意蕴丰富,给人颇多启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深刻地说明了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巧妙地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为了使学生能从这些哲理诗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我们注重联系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领悟。比如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填写诗句:

1.弟弟不爱吃饭,每次吃饭都把饭粒洒在桌子下面。爸爸看见了,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这道难题用一种方法怎么也算不出来,换一种方法很快就算出来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用诗中的道理来启迪学生。当学生不喜欢阅读、写不好作文时,我们会告诉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学生学习懒散,不思进取时,我们会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勉励他;当学生遇到挫折,丧失信心时,我们会鼓励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学生一味地贪玩,不珍惜时间时,我们会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诫他。古诗中的哲理如此丰富,所以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不仅丰厚了文学的积淀,而且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随着学生古诗词积累数量的增多,他们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诵读周冠军”“诵读月冠军”“诵读年冠军”便相继诞生。除了个人评比之外,每个学期末,学校还要进行诵读抽测,评选出每个年级的诗香班级。另外为配合学校的各种活动,我们还把诵读活动拓展开来,如:制作古诗诵读卡、古诗文手抄报比赛、诗文书法比赛、诗文诵读表演比赛等。这些评比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热情,使每天的晨诵活动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开展。

坚持每日十分钟的古诗词晨诵,是十年来我校大力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一个缩影。它就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滋养着孩子们茁壮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吟咏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篇4:古诗词歌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

【关键词】校本课程 ; 古诗词歌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36-01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逐步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负责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而不仅仅是实施课程,因而必然有助于教师课程能力的全面提高。一般而言,教师通过对学生需求、学校环境、自身能力等3个方面的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

古诗词歌曲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1.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的唱诗是要学生在音乐中去感受古诗的意境,体验其中的美感。体验是现代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力求让古诗词自身的美感和音乐的美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唱诗课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感受。在这个美的历程中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培养美的心灵。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唱熟歌曲后,可激励他们上台表演。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很多歌曲都可以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演唱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

(1)提高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和演唱能力。如果我们老师对古诗教学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的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鉴赏能力都会有提高。由于古诗积淀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教学一个主题的古诗后,对古诗进行分类比较:哪些是绝句?哪些是律诗?哪些用我们现有的旋律能直接吟唱,哪些不能吟唱,还可以做哪些修改?这样可激励学生进行古诗改作,举一反三,进行归类吟诵、吟唱,记得有一次临近期末,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小组竞赛:每组每次派一名代表上台演唱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结果,同学们就跟赛诗会一样,一个比一个踊跃,争先恐后地与大家分享着背诵古诗词的乐趣然后我再利用同学们已有知识帮助同学们分析这些古诗词并进行归类之后,再回到音乐上来,想一想:用我们刚学过的歌曲的旋律,能不能把这些古诗词唱出来?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音乐的兴趣也大增。

(2)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中,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而一些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就可以很好的勾画出诗情画意,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春夜喜雨》一诗时,动画展示了一段诗中描写的情景,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诗中的一些词语,还能通过动画给学生带来一种诗情画意般美的享受,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更形象的理解诗的意境。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的优美诗、词、曲,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每每徜徉其中,都会有各自种种的感受,而其与音乐的内涵与外延的结合,又显得相得益彰。也正是这种诗情画意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感知与创造音乐美和表现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轻松地领悟古诗的魅力,更能让中国古诗这非物质遗产更好的传承。

2.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涵养。乘着音乐的翅膀飞进古诗词的国度,当今儿童音乐教育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是形形色色的流行歌曲对儿童身心健康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如何有效抵御快餐文化对儿童的侵蚀,为其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流行音乐充斥着各种场合,学生或主动或被动接触的都是通俗歌曲。“快餐文化”影响着学生。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古诗词歌曲,更没有时间去体会古诗词歌曲的美感和意境。

因此,笔者在音乐课堂中有意识地向孩子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把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精华的、古风古韵的经典古诗词歌曲,带到音乐课堂,在对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的同时,又于微风细雨中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文化奠基。儿童古诗词歌曲的普及既可以涵养性情,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价值观的教育,这其实是美育和德育的完美结合。

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当古诗词经过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相结合不断回响在孩子的耳边时,孩子就会在聆听之中随着音乐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走进古诗词的国度,慢慢地认识了一首又一首渐远的古诗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熊梅.校本课程课开发的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篇5:古诗词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经典诗词散文选》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为落实新课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将《经典诗词散文选》确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于改进我们的语文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具有深远意义。

二、课程目标:

学校领导在研究了社会要求、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历史传统后,确定“诵读千古美文,弘扬中华文化,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为课程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进语文教学。

三、课程内容: 一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49首。(2)推荐背诵篇目11首。

(3)《三字经》《笠翁对韵》《小儿语》节选(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二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37首。(2)推荐背诵篇目13首。

(4)《弟子规》和《增广贤文》《治家格言》节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三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36首。(2)推荐背诵篇目14首。

(4)《千字文》《百家姓》和《名贤集》节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知作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理解诗意。

四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36首。(2)推荐背诵篇目14首。

(4)《孟子》选读和名言名句、《大学》选读和名句。(3)逐步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知作者,能理解诗意。五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47首。(2)推荐背诵篇目9首。

(3)《道德经》选读和名句、《庄子》、《劝学》选读和名句。

(4)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知作者,能理解诗意,体会诗风。六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51首。(2)推荐背诵篇目18首。(3)《诗经》、《论语》选读

(4)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知作者,能理解诗意,体会诗风。

四、课程评价:

(一)检测:

1.根据各年级的规定背诵篇目进行检测。2.低年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中年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知作者,能理解诗意。

高年级: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能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二)管理:

1.每月进行一次古诗词背诵的验收工作,完成指定篇目的背诵,并达到检测的要求。

2.每学期可举行古诗词诵读的活动,树立背诵典型,激励学生自觉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

篇6:古诗新唱校本课程

认真全面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发展。由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指导性强,保证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1、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2、关注方法,加强古诗新唱指导。

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本学期中心小学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词学习三步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

(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内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诵读诵唱热情。

开展古诗词诵唱竞赛活动。根据各年级所学内容,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班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通过配乐朗诵,背诵,表演等活动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这些活动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一篇:学习先进教师心得下一篇:关于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