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4-04-18

关于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篇1:关于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文就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对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看法,并以此促进金融企业文化的发展。

关键字: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优秀的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金融企业既面临历史难逢的良好发展机遇,又将面临国内外金融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充分发挥金融企业文化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风险案件防范长效机制、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稳健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当前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共同点是:企业文化中的无形部分,即精神层面上的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二者又有内在的区别:企业文化建设既有精神层面的还有物质层面的部分,企业文件建设的范畴比思想政治工作要广。

(二)将金融企业文化中精神层面的作用与物质层面的作用相分离。

物质层面的企业文化也即是文化建设的有形部分,如办公环境、职工之家配备的各种建设、娱乐设施等。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则主要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品质等一系列综合素质。二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离开物质谈精神与离开精神谈物质都是不切实际的。而在目前一些金融企业中往往忽略了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的道理。很多时候,企业领导者只看到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的作用,而忽略了物质层面的,如果仅要求员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奉献精神,但忽略员工赖以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建设,忽略他们的物质需求,就会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也会影响金融企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如果反之,则会养成员工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不良心态,同样不利于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形式化。

目前,很多金融企业存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形式上简单模仿、实施上缺乏深度的现象。以为开展了一些文娱活动,组织了一些政治学习就是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而没有因地制宜的突出本行业的特点,没有在深层次上丰富和提升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四)缺乏营造优秀金融企业文化的氛围,没有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金融企业往往在意识上将各项工作分为业务工作和非业务工作,将工会组织作为发展金融企业文化的主要部门。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多数业务部门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办公室等部门的事,造成工会组织孤军奋战的局面,缺少应有的合力。

二、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塑造企业形象的导向作用。金融企业文化集中反映的是广大员工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具有对企业和员工共同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的功能。培育金融企业文化,准确的总结提炼出金融机构的核心价值理念,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金融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形成团队精神的凝聚作用。金融企业文化的形成使金融机构与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协调企业与员工的目标达成一致,实现集体与个人双赢的战略格局,产生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内部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形成巨大的合力优势。

(三)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作用。金融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是一种集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广大员工自觉树立依法办事、按章办事、合规经营的意识,在观念上确立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实现由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与升华,实现外部约束与自我约束的统一。

三、对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为金融企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

虽然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比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要大,但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金融企业文化能够通过各种活动为载体,陶冶员工的情操,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则能通过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成就,挖掘员工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广大员工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事业心,形成群体意识,对各项金融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则应该避免将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简单做法;二则运用二者的共同之处,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心理,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二)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注重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全面发展。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不断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员工的心智和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以员工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品质等一系列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工作状态、心理状态、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只有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步发展,才能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建设在履行企业职责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调动所有力量,形成营造金融企业文化氛围的合力。一是增强领导班子的魅力。领导群体是企业团队精神的化身,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员工的主心骨。富有才干的、高效廉洁的、团结创新的领导群体,才能赢得广大员工的信任,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充满希望与信心,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企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增强领导班子的领导魅力。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发挥集体能量。每位员工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和受教育程度也就不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在个人素养、性格性情上的差异,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有形和无形的企业文化载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管理机制使全体员工能有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使员工在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规范、精神追求等方面趋于统一,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更好地发挥集体的能量,共同为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形成党、政、工等职能部门牵头,所有部门合力参与的局面。应该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摒弃那种重业务工作,轻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包含了金融工作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民主科学化管理水平、文明建设水平和业务发展水平,反映了干部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而应是所有部门每个员工合理而为之的事业。

(四)培养具有亲和力的企业文化氛围,发挥企业文化的协调功能。

一种协调而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吸引、保留人才,而且能在工作中更为有效地发挥人的潜能,激发员工为金融企业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断进取。以人为本的核心和特有的运作原则、价值取向,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和发展,鼓励员工发挥团队精神并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整体创新能力。从而使员工将自己的命运与金融事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本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看到希望和未来。至此,企业文化就成为了推动各项业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于静游.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黑龙江金融2009.(2)刘文双.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投资经济(3)李权,孙英涛.对创新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理论观察

篇2:关于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 要: 廉政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通过知识体系、制度安排、言论评价、视听传播等宣传教育方式发挥舆论和意识的导向作用,也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建设企业廉政文化只有抓实宣传教育载体,找准建设着力点,才能真正形成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企业廉政文化。

关键词:企业廉政文化建设途径思考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对于预防犯罪,弘扬正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程中,应以建设廉政文化为重点,通过思想教育强信念、环境建设固阵地、活动引导见真知,营造“以廉为荣”的文化氛围,以其教育、示范、熏陶和导向作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1、廉政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自身个

性的一种经营准则、企业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是一种管理文化、经营者文化,支撑着企业发展。而企业廉政文化本质虽属于思想道德建设,但是它通过企业文化作为载体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通过知识体系、制度安排、言论评价、视听传播等方式发挥舆论和意识的导向作用,营造崇尚廉洁、以廉为荣的党风、政风、行风,从而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廉洁从政从业。它与精神文明建设、员工队伍建设相互渗透,是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廉政工作上的支持力和渗透力的结合。

2、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内涵和作用

2.1企业廉政文化内涵。该文化是以廉洁从政为主题,围绕企业生产、管理昨发展开展一系列廉政教育活动。其内

涵包括崇尚法纪、公正乐善的社会文化;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职业文化;团结向上、诚实守信的组织文化;清正廉洁、昌明有序的政治文化等等。

2.2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其作用有以下四点:其一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廉政文化对企业工作人员意识发挥着导向作用,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基础性舆论导向作用;其二具有凝聚作用,它能使企业职工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以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聚集起来,使职工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的凝聚力量;其三具有实践作用,可以产生辐射效应。廉政文化在于激浊扬清、去恶扬善,内化为廉洁奉公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净化企业风气,唤起人们监督意识,有效监督企业管理反腐倡廉工作;其四具有约束作用,可以促进行为自律。企业管理中廉政文化可通过一系列为职工所接受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意识上形成一种“软约束”,无形中产生纠偏作用,警醒职工廉洁自律。

3、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的特色。

3.1注重廉政文化的思想性。思想性是廉政文化的灵魂,建设中必须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突出廉政的主题,以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

公、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把廉政思想扎根在企业,扎根在党员干部的灵魂深处,从而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

3.2提升廉政文化的艺术性。廉政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应是一种温馨式、充满人情味、体现人性化的软性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品位,才能吸引人、感染人、鼓励人,才能扎根于思想灵魂深处,才能发挥廉政文化的教化功能。

3.3体现廉政文化的时代性。廉政文化的发展必须适应时代,服务时代,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腐倡廉形势以及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体现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社会群众对于反腐败的迫切愿望,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企业服务。

3.4追求廉政文化大众性。廉政文化是一种大众性文化,要根据企业不同群体、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廉政文化产品和服务,集警示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寓教于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5坚持廉政文化的创新性。廉政文化要在继承忠君、爱国、廉洁、民本思想基础上,要在创新中求发展。首先要创新廉政文化载体,利用载体和设施,经常性地举办多种形式廉政活动,提高廉政文化活动的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其次要不断创新廉政文化的内容,赋予廉政文化新的时代内

涵,倡导公平、诚信、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使廉政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3.6突出廉政文化的特色性。廉政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各地如出一辙,各行各业如出一模,要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应时而生,注重把廉政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企业特色,使廉政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

4、建立廉政文化要做到四个到位。

4.1宣传舆论要到位,为廉政文化建设铺平道路。一要大力宣传廉政文化建设齐抓共管的格局和责任体系。使企业员工都明白企业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各个层面、各个部室的职责范围,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单位、部门、人头。二要动用一切舆论工具占领宣传阵地。编写宣传提纲,编练文艺节目,制作文化宣传牌板图片,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板报等多种途径,宣传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廉政文化的氛围无处不在,无人不晓,唤起全体员工特别

是领导层、管理层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三要在重点时段做好重点宣传。在逢年过节、重大庆典、重大活动、重点项目决定等易发生腐败的时段,集中宣传廉政文化的基本要求,防患于未然。

4.2思想教育要到位,为廉政文化建设排除阻力。要在思想教育中把全员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把中央、地方以及企业有关廉政从业的各种规定、要求编写成册,利用各种学习会进行宣讲,让廉政文化的理念、标准、规范深入人心。特别要对领导层、管理层人员进行重点教育,让他们深刻理解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要把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采取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人性化说教,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为人之道、为官之德一点一滴地浇灌在全体员工的心田,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在思想上逐步认同廉政文化的价值观,巩固思想道德防线。同时,不失时机地把一些典型的腐败案例刻成碟盘、编成教材现身说法进行警示教育,挽救干部在涉足泥潭之边。

4.3制度的约束要到位,为廉政文化建设守卫成果。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巩固效果的根本。要配合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完善经营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管理制度不漏项,不给腐败行为留下可钻的空子,特别是涉及人财物的管理制度要有闭环式功能,对每件事、每项工作的运作从开始到结束都有全程控制作用,全面防范不良行

为;要用制度规范权力的运作。权力失控会导致腐败横行,权力约束会铲除腐败的温床。特别是一把手的审批权要透明,阳光操作,重大事项要集体决策,避免公共权力异化为私有权力,造成失误和腐败;要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从思想上防微杜渐,使其不想腐败;从行为上规范运作,使其不能腐败;从生活上朴实节俭,使其不易腐败。

篇3:关于对企业档案建设的若干思考

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活动、质量活动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而企业档案与图书、情报、资料的内在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它们的本质都是文献信息, 同属于社会知识系统范畴, 它们原本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此外, 它们的职能、作用、加工方法等基本相同。我们回溯历史, 可以发现它们同于一源, 不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分流, 经过各自独立的发展阶段, 已形成各自的特点, 也存在着某些差异。但是它们的工作人员, 无论是档案馆工作者, 文献资料工作者, 他们全部在执行同一社会职能, 发挥同一社会作用, 那就是为需要信息的人提供相关信息。钱学森先生则从系统信息工程的角度出发, 称他们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他们既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 也是使用该信息系统的向导和顾问。因此, 在企业档案建设中, 我们要改变考虑问题, 计划做事时的某种坐标参照系, 对过去的观念和作法加以反思, 这就不能不呼唤一些新的政策和新的运行机制。

二、思考之二, 企业档案建设要加快信息化进程

1. 我们说起企业档案建设, 总离不开信息化这个话题。

所谓信息化, 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 利用和普遍共享, 以有效地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 最终加快工业社会和工业经济向信息社会和信息经济的演进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 就宏观而言, 国民经济信息化就是逐步将开发好的信息资源运用于生产实践, 应用于政府管理, 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服务之中,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据美国专家预测,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 (这是指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通俗称呼。它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通讯为基础张、卫星等传输文字、声音、图像的信息网络。) 的建成, 将会使美国生产率提高20%-40%, 带来了35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使现有的交通流量减少30%-40%同时极大地缓解能源、交通、保健、医疗、全民教育和环境方面的社会问题。对一个企业来讲, 能使存货平均减少20%, 银行票据使用平均下降20%, 企业管理费用和行政开支费用下降120%, 可见,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以极大地提高物质流, 能量流的效率, 节省大量资源, 用信息流动来代替部分物质能量流动。信息化可以给人们带来如此重大的利好消息, 无怪乎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化建设和进程。

三、思考之三, 企业档案建设尤要关注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要把企业档案建设的目标内化为工作者个人的目标, 从而激发起个人的工作热情。调动个人的主观积极性, 通常是要顾及到这样一些心理因素的。

1. 领导者或领导部门的威信。

威信并不是想持有威信的人的个人主观愿望的反映。而是在他的群体中, 人们意识的集中反映。一个人的政治品质诚实, 专业知识渊博、主持公道、为人廉洁公正, 他就具有较高的威信。善于体谅下属, 就能让下属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

2. 个人的心理。

由于人们生理已基本得到了满足, 因而个人的心理就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个人对工作的满足感。这就需要领导者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技能和兴趣, 尽可能地安排适当的工作, 还要适时地、因人而宜地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并且在决策和工作过程中, 给予个人一定的自主权, 只有满足个人合理、正当的心理需要, 才能卓有成效地调动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推动工作的进展。

3. 个人对企业档案建设组织目标的态度。

领导者在满足个人合理正当的心理需要时, 还要制定可操作的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及给每个人提供参与管理与决策的机会, 给人以尊重与信任。如发动群众献计献策, 采纳合理化建议。引导每个员工都来关心企业档案的建设。这样才能做到企业档案建设组织的目标内化为个人为之努力的目标, 成为个人自觉工作的驱动力。例如:我是一个企业单位的档案员, 在一个企业单位, 档案工作是一个辅助性的工作, 领导不可能将其摆在突出位置, 这是客观事实, 但档案工作一些必须的条件还是要争取的, 以往档案工作侧重于保管、保存, 但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利用, 只有开展好服务利用工作, 才能体现档案工作和档案员的价值。而检索工具落后, 利用服务不到位, 导致许多不理解、不支持, 与其自怨自艾, 不如完善自身, 了解单位工作重点、围绕单位中心工作, 发挥档案的作用。思想决定行动, 理清思路开始工作。

4. 干群关系。

关键在于领导者的工作作风, 在于领导对员工的认知和态度。领导者不应对员工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诸如:“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晕轮效应” (即拿固定的框框套人) 等。

5. 员工队伍的团结。

员工之间有理解、合作的和谐氛围, 很少有矛盾冲突和对立的现象, 避免内耗, 这将对完成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合理的经济报酬。

如果经济报酬不合理, 就会影响到个人的工作热情, 也谈不上调动和发挥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显而易见, 这是勿庸赘言的`。所以, 合理的经济报酬是稳定档案员工所必须重视与关注的。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档案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 它几乎无处不在。这就提醒我们的企业领导者万万不可忽视具有本源性, 回溯性, 真实性等特点的档案型信息资源, 一定要脚踏实地切实抓好企业档案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实企业档案工作要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山西档案1994 (5) .

[2]黄宗忠主编文献信息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篇4:关于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先形成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说我国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大笔勾勒出的一幅幅草图,那么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的逐渐确立,国有企业的原有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员工的思想就需要一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文化,及国有企业文化来更新和替代。

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着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使命认同、行为习惯和目标企盼,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凝聚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息息相关。这体现在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本身就是达致企业和谐、形成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所传承的企业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个人有了精气神,才能焕发生机活力,才能充满奋斗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需要不断的凝聚员工的思想,从而形成巨大的合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各项工作,提升企业的战斗力和竞争力。而企业文化就是无形的纽带,通过思想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统一员工的行动,形成强大的动力。在新形势下,挑战和机遇并存,更需要国有企业换发强大的生命力,提升战斗力,在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奋勇拼搏,因此企业文化的作用也就更加凸显。

全面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坚持以促进和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企业经营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律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以铸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凝聚团队力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最终要获得的成果是要达致企业和谐,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和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创新、超越和追求卓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和谐。只有把企业内部和外部都达致和谐,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企业,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树立对知识价值的新认识,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迫切性,旨在建立一种学习型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知识图强作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国有企业一方面应强调全员学习、全面学习、不断学习的观念,注重群体智力的开发,着重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环境的敏锐洞察力、系统和辩证思维等,以促进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要把学习变为企业创新的的源泉和动力,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秀东西并创造性地应用于自身领域,形成国有企业的新特色。

积极探索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

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存在简单化的问题。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全面的深入的认识,把企业文化简单等同于文化娱乐活动,或者看成是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结合实际不够,缺乏自己的特点。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脱节。

解决这些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实践。当前我们要重视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增强企业的自我认知。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的企业管理形式,是管理科学与现代文化的融和与创新。今天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无法在全球的舞台上竞争。一个企业的文化如何,有没有企业文化,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企业的自我认知,也就是企业对于其使命、优势、定位、愿景、环境等方面的清晰的认识,企业文化不是面对企业生产、技术、市场、人才、资本等具体实际问题,而是要回答“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和“怎样成为这样一个企业”的问题,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存在”和“我们靠什么存在”的问题。如果企业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就不可能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核心价值观和管理理念,也不可能形成特有的企业精神。因此企业文化是基于战略的哲学思考,可以说是战略的战略。

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的魂,集中地反映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对自身使命和未来的认识。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价值观,经历风雨300多年,至今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些企业的成功都首先源于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这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基础。从我国国有企业的情况看,现在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就总体而言,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相互雷同,缺乏个性,仍然是个突出问题。

凝聚企业的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要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属于企业自己的精神动力,而这种精神动力作为一个永动系统是可以带动企业走向未来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关键是要把各种积极因素凝聚成为文化力这样一种能够驱动企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就是要以培育企业精神为核心,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氛围,激发员工创业报国和建功立业的热情,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形成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塑造企业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体现,是社会对企业的认知系统。每一个企业在社会的形象,包括它的知名度、可信度、美誉度,包括它的亲和力、公信力、感召力,都是企业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在这方面,我们的一些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搭建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些同志把企业文化单纯看成是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标语广告,这当然是片面的。但是,企业文化建设也离不开这些必要的载体。只有把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寓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企业文化才能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心里,体现到实际工作上。在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二是要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家肩负治理企业的责任,企业文化的内涵更需要企业家带领团队去实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另外一面,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其规律性,要根据企业客观实际的需要。

国有企业文化创新要把握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使国有企业核心理念适应时代的要求,将企业个性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国有企业文化体现较强时代感,反映出社会发展的理想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国有企业文化创新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开放的环境,使企业文化理念成为国有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促使企业每个员工的个性得到全面、有益的发展,使员工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由此提高整个国有企业的团体创新能力,最终带动全社会营造一种全民学习、全民创新的新景象。

篇5: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打造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盘活企业无形资产,把企业真正做精、做优、做强的需要。建设企业文化,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神实质,结合企业实际,全面建设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具体来讲,要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抓好价值观念的导入,用价值观念塑造员工队伍。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的基本思想和信念,是企业最高的内在追求。企业的价值观念来源于员工队伍,来源于企业的客观环境。不同的企业,其价值观念往往不同。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观念一旦确立,就应当为全体员工所共同奉行。

二是要抓好企业精神的提炼,用企业精神激励员工队伍。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念的灵魂。企业精神的内涵应该丰富而深刻,意义重大而深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同的企业因为不同的历史传统、产品结构、管理风格、员工状况,再加上受社会潮流、民族精神的影响,必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

三是要抓好企业理念的培育,用企业理念凝聚员工队伍。企业理念,或称为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指针,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应该确立企业经营理念,并为之努力。企业的经营理念,就是企业的哲学观念,亦即经营之道。任何企业经营者都会“按照某种哲学观念来经营自己的企业”,而无论自己是否意识到,也无论这一哲学观念正确与否。经营之道并无定规,它是经营管理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火花,其真正的精华,都存在于活生生的企业实践中。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经营理念。有远见的企业经营者应自觉地运用正确的哲学观念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是要抓好企业战略的研究,用企业战略鼓舞员工队伍。企业战略是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全局性筹划与安排,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强调了战略思考的重要性。企业经营更是如此。企业要想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提前考虑未来的长远性、总体性问题,及时进行企业战略研究。首先要确立企业的总体战略,企业总体战略大致有五种:单一经营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集团化战略、外向化战略。企业确立总体战略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也可以选择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战略并使之结合起来。

五是要抓好管理思想的宣传贯彻,用管理思想武装员工 队伍。管理思想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是解放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思想,并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要确立并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企业中逐步形成“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使用人”的良好氛围;二是要通过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员工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岗位成才与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员工的价值,调动员工积极性;三是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培养“四有”员工队伍,在不断强化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努力深化员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风范,以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甚至社会变革的需要;四是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创造就业机会,扩大有效就业,切实提高员工收入水平,改善员工生活质量。

六是要抓好行为规范的实施,用行为规范约束员工队伍。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起点,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容,一般是对员工的不文明行为作一些禁止性约定,如果员工因主观过错违反了这些约定中的一条或几条,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约定一旦成立,就应该积极推行,并在推行中不断完善。

篇6: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梅河口市考生 李春平

关键词:企业个性社会责任以人为本人文关怀长效机制企业发展员工成长价值体现

摘要: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作用越来越明显。不少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经营成果显著。所以,企业家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不断发展、创新新型企业文化,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

一个民族能不能长存,一个国家能否长久保持独立,完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基于文化之上的人民。两者缺一不可。企业也如此,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长久保持生机和竞争力,也完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企业文化。一个是传承企业文化的员工。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逐步营造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也不断创新、沉淀和发展,推动企业向更高的目标和层次迈进。一个优秀的企业以文化的方式存在,企业的发展首先是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现实中,企业在经历了最初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战略管理后,正日益认识到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资金、技术、人员、策略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谁塑造了优秀的文化,谁拥有了最优秀的经营理念并且转化为企业行为,谁就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诠释是企业个性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国内外成功的企业表明,优秀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互为因果,并行存在于一个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品质、才华、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没有人能代替企业家进行企业文化的设计。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企业家特质。因此,企业家必须承担起企业文化创新的使命。

企业家对企业决定性作用无可否定,因此,企业家特质、个人魅力、工作风格和经营哲学等方面均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一个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塑造,是目前企业管理层最重要的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它是关系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系统工程。管理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的问题,关键在于那些管理“管理者”的人。因此,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文化中,管理者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是新观念的开拓者,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总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

同时企业家本身也应该正确地看待建立或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完善新的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企业文化的消费才能得以实施。但在现实中,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追求最大的工资、福利的回报。有的企业虽然给某些高层管理人员以极其丰厚的工资待遇,但是他们并不满意,反而愿意到工资、福利相对低的单位去,这就是因为后者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思想有魅力的企业老板。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文化。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真正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以对人的价值关怀为目的,确立员工在农行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把企业的经营理念付诸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行为,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企业员工为主体以客户为中心的以人为本。

建立企业文化,必须使每一位与企业相关的人满意,他们包括顾客、员工、股东、社会与环境,以及竞争对手。要真正地让员工消费好企业给予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确立企业的价值体系或薪酬体系,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首先,企业的决策者要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实施、人员的结构、效益的好坏。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应重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提高人,要从企业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过渡,要从个人享受向共同快乐转变;再次,是要使员工深切地领会到有形的待遇,比如工资、福利、权利、股份、期权是待遇的一方面,是对以前的终结。无形的文化待遇是对促进员工自身的增值,是面向未来的资本,也就是说价值体系至少包括来自对企业的贡献得到的相对合理的工资福利、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企业员工及社会给予的尊重、荣誉、职务的消费、企业所烘托的个人身份,等等。

如果说优秀的企业文化确实能使员工消费到的话,那么,是否能考虑进行合理地量化分配呢?比如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首先,应鼓励广大的员工感受和体会企业文化给大家带来的益处,树立企业文化是一种待遇的观念;其次,有意识地设立企业文化奖,包括优秀标兵、技术能手、劳模、企业功勋等奖项;再次是明确长短期的学习培训、晋级、度假旅游是一种奖赏;另外,设立奖励某种特别“概念”的机制,等等。诚然,要真正地量化分配无形的价值财富也许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就像把文化要当成是待遇一样,但是,我们一定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企业。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满足既是人的行为的出发点,又是人的行为的最终归宿。激励是强化需要动机的手段,通过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企业领导者还应当重视激励的作用,努力运用各种激励的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工的智慧、创造力和主人翁精神,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文化的重要保证是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形成非短时之功,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和渗透到心灵深处,才能成为企业员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共同意志。即使这个过程有时令人失望地像朝一个在许多人看来很不现实的目标缓慢地、昂贵地前进着。但是,要使一个信念成为现实而不是虔诚的希望,就必须把这个过程看成像释放原子能的过程一样去实现。因此,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成为塑造建设企业企业文化的必然。

企业要经常地将经营观念和使命观灌输、渗透给员工,假如经营观念只是写在纸上的文章,那是一文不值的,它要成为每个人的灵魂,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借助一切机会反反复复地把企业的经营观念和使命观灌输给员工。这并不意味着单纯地讲解观念,而是在实际日常工作中去说那些该说的话,纠正那些应该纠正的事情。所有这些工作的过程可能是繁琐、重复的,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应是波浪式前进的,螺旋式上升的,不能指望短暂的一时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应是在长时期的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这种长效机制扮演过滤器和蓄水池的作用,沉淀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理念、精神、方法、创新等,最终形成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标准,并不断完善。

四、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目的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氛围,全体员工能够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体现企业的特色、塑造企业的形象,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基业长青。

企业的发展决定于人的因素,包括企业内部的员工和外部的客户。员工认同企业的理念和愿景,客户认同企业的文化和产品。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文化的纽带得以实现。

(一)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确立开拓创新的精神。

国家、企业和个人都需要一种精神,精神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只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是不怕变革的。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是:如果你停步不前,你就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无论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开拓创新是不断前进的发动机。

(二)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树立行业典范的自信。

企业品牌是企业整体素质的表现,是企业文化的代言人,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提升企业竞争力就要树立企业品牌意识,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名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企业创立名牌要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是企业成为行业典范的左膀右臂,二者一刚一柔,刚柔相济。中国品牌的内涵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把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发挥全体员工集体智慧的系统工程。

(三)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具有危机风险的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许最好地说明了企业及员工具有危机意识的重要性。比尔·盖茨说:“微软永远离破产倒闭只有18个月。”正是在这种危机意识中微软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微软帝国。龟兔赛跑的故事更是富含管理的哲学。如果把兔子的失误比作企业的风险事件的话,风险的发生对企业是致命的打击。

(四)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形成和谐竞争的状态。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竞争的标志是有序的和谐的竞争。对内体现为员工的公平竞争上岗,对外体现为客户的差异化服务市场。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企业文化观念、价值观、企业精神、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创新。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行为准则和文化氛围,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对外保持企业竞争力,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因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不竭之源。

(五)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铸造个性特色的产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以这句话诠释了企业文化之重要性。深厚的文化内涵成就产品的高价位。企业通过产品展示实力、开拓市场、树立品牌、赢得客户、创建形象;客户通过产品了解企业、传递需求、融通思想、认同文化、建立忠诚。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产品是市场的主角,而这个主角供有思想有文化的客户选择。产品和客户永远是市场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甚至是主要手段。文化手段重要性的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优秀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也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得到了初步体现。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着重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其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塑造的几点感悟》企业文化2007年第7期

2、《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姜瑞云 刘志华 2008年第11期

3、《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商场现代化李恒秋 王奎江2008年第11期。

篇7:关于工会建设企业文化的思考

编辑:studa

2【摘要】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本文从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文“化”人之重点,打造企业文化纲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工会建设企业文化要在履行四项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中提升文化含量。

【关键词】工会建设 企业文化 思考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一、找准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坐标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企业文化建设,无论是从整治企业环境入手,还是以共渡难关为突破口,或是以制订企业战略为切入点,都既关系到职工眼前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企业和职工长远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因此作为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的工会组织,责无旁贷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卓有建树。一是甘当绿叶作配角,积极主动协助党政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二是发挥特长抓主项,重点抓好职工岗位练兵、技术创新、献计献策、星级职工评选,进行企业精神、共同愿景、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全民健身、群众文化活动。

二、抓住以人为本的根本

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坚持打造先进企业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是要坚持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集中群众正确意见,带领群众一道前进。三是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既要用人,更要育人,不断开发人的智力,发掘人的潜力。

三、突出以文“化”人的重点

企业管理,由原始的师傅带徒弟的经验管理阶段经过科学管理阶段,进入到人本管理又叫文化管理阶段,其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知识、以文化来武装人、教化人。工会要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智商”;运用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市场观、质量观、道德观教育等方式,不断激发职工“人人都是环境”、“人人连着市场”的“情商”;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全员、全过程学习作为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四、打造企业文化纲领

企业文化纲领,是企业管理理念的升华,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它既是对外的旗帜和形象、承诺和宣言,又是对内的导向和规范、凝聚力和向心力。其宗旨是使企业上下形成共识,行动趋于一致,切实发掘企业内在的文化潜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理念:如中国航空工作第一集团提出的“航空报国,追求第一”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创新永远、活力永恒”就是我们催化剂分公司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如黎明公司提出的“为世界发展提供动力”的企业宗旨;企业愿景:如青岛港务局提出了“开着小车进港口”的企业愿景。此外,还包括企业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市场观、员工行为观、领导作为观、企业用人观、企业管理理念、企业道德等等。

五、高擎团队企业文化的大旗

一要强化团队意识。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整个企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个大团队。既然是团队,就要统一指挥,协调动作;严格操守,尽心尽责;团结战斗,和衷共济。二要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层出不穷,瞬息万变。企业在竞争中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抓机遇而胜算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学习、实践、创新。学习,倡导终身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同行学习、向顾客学习,提倡从知识传播中学习,从有价值的失败中学习,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三要实施人本管理。企业文化从管理角度说,是一种尊重人、爱护人、造就人,一切为人、一切靠人,实现人与企业共兴共荣的管理思想。企业人本管理要求我们:管理的中心由管物转向管人;管理的重点由管理行为转向管理思想;管理的性质由纯理性转向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激励的方式由靠物质刺激为主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领导类型则由指挥型转向育人型;努力使整个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六、着力提高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是权力智慧化、理念政策化、行为规范化的过程。工会建设企业文化要在履行四项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中提升文化含量。

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真正做到党委领导和支持、行政尊重和保证、工会维护和组织职工当家作主。维权要依法维权、合理维权、用心维权,防止名不符实,愚弄群众;维权要全面维权,既要维护职工的政治权益,又要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还要维护职工学习、发展的文化权益。工会履行建设职能,要努力在促进企业和职工同步发展上下功夫,确保科技进步和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工会要在实施创新工程、素质工程、打造学习型班组工作中开展竞赛,引导和激励职工好学上进;要广泛开展岗位练兵、读书自学活动,促进职工岗位成才;要倡导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劣者出,为职工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夯实平台。

工会履行参与职能,要在建立平等协商机制、推行厂务公开、履行集体合同上下功夫,行政工作讲命令,思想工作讲方法,技术工作讲权威,工会工作讲民主。工会主席是首席职工代表,担负着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神圣职责,必须真正有职、有权、有才、有能参与企业的高层决策;协商机制实质在平等,厂务公开要害在公开,集体合同关键在履行;工会要力图达到民主参与有思路,民主管理有章法,民主评议有依据,民主监督有权威。工会履行教育职能,要在理论教育入脑入耳,形象教育打动人心上下功夫,读书是职工起家之本,教育是企业振兴之源。工会要善于深入班组、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职工呼声,集中正确意见,进行换位思考,开展沟通交流;要以健康为中心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经常组

织开展小型多样、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在全面普及、根深叶茂的基础上,工会还要努力培养造就各门类的职工艺术家,繁荣文化创作,塑造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充分发挥企业文化愉悦、教化、陶冶、凝聚、塑型、约束、辐射的独特功能。

工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要在锐意进取、严格自律、不断创新上下功天,思路决定出路,作为决定地位,活动决定活力。工会要在企业深化改革中,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自励、自强,以人格的魅力感召职工。

参考文献:

篇8:关于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8年5月22日, 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15日, 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 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 在此基础上, 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2012年5月7日, 国资委联合财政部发文《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资发评价[2012]68号) , 要求各中央企业应当自2013年起, 于每年5月31日前向国资委报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重大举措。配套指引的发布, 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 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至此, 我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建设进入了全面风险控制阶段。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义

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 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 其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应从实际出发, 按照企业管理系统要求, 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体系, 并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这既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 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以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重要保证。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 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经纪律及法规, 都要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进行自我约束, 达到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目的。

(二) 有助于企业管理层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经营方针、决策贯彻执行, 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 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资产流失。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有着各种各样的控制手段, 能有效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 尽可能地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四) 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 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 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 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发生, 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五) 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 促使企业各部门以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 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

国有企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积累了深厚的内部管理经验, 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内部控制制度, 应该说基本业务内部管理都有章可循, 管理制度相对较为健全。且随着我国政府有关内部控制的政策陆续出台, 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关注其自身内部控制的建设, 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在内部控制建设中普遍存在观念落后、认识不足、企业组织架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等问题, 亟待完善和解决。

(二) 存在的问题

1.控制环境较为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当前, 我国国有企业控制环境相对薄弱, 主要表现为:

(1)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股权结构不合理, 除上市国有企业外, 很多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 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2) 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 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制订成体系的内控制度, 甚至有些企业仍然缺乏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有些企业缺乏系统全面的奖惩制度和统一的岗位回避制度;社会责任方面, 有些企业缺少环境保护相关管理制度;职工社会保险方面, 有些企业缺少统一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方面, 多数企业未能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采购业务方面, 有些企业未能制定完整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资产管理方面, 有些企业没有制定统一的《存货管理办法》;销售业务方面, 有些企业没有统一的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合同管理方面, 有些企业没有制定招投标管理制度。

(3) 责任不够明确。部分国有企业相关业务和事项的管理制度已制定, 但没有明确部分业务和事项管理的责任部门。比如, 社会责任方面, 有些企业对产品质量管理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存货管理方面, 部分企业未明确由何部门统一负责和指导存货管理工作;工程项目方面, 有些企业没有专门、统一的管理制度等。

(4) 管理有空白。目前, 大部分国有企业在一些非常规业务和事项的管理方面尚未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且未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比如, 关于无形资产的管理还在有些企业是个空白点;多数企业未制定与研究开发相关的制度、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内部信息传递制度等。

(5) 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国有企业部分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对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不甚了解, 尚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 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重视, 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不到位等。

2.风险意识不强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 如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市场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等。然而, 从现状来看, 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尚没有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 对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企业风险评估及预测的手段缺乏, 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2008年以前, 航运市场异常火爆, 国内几大航运企业大量举债投资造船, 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 航运市场持续低迷, 国内航运企业均出现亏损, 部分企业甚至产生了较大的债务危机。笔者以为产生上述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风险意识不强, 投资规模过大, 财务风险控制不到位。

3.人力资源状况及管理水平不容乐观。

“国以才治, 业以才兴”,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也是某些风险的制造者和内部控制的实施者。因此,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重要, 但是部分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管理水平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结构性不合理, 高端人才短缺而普通员工冗员, 员工平均年龄偏大;人才进出机制不畅, 人浮于事现象较多, 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人才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 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 缺乏长期激励措施和工具, 薪酬激励难以发挥作用;缺乏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人心不稳与消极工作的现象并存, 人才流失较严重。

4.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

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由于与被监督者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关系上的复杂性普遍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人手紧张, 甚至有些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实际上由财务部门兼顾;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 配备了人员, 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业务不规范, 人员素质低, 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致使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另外, 在内审的职能上, 很多企业的内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 而在内部稽查,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 却很少涉及。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建议措施

针对国有企业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因此, 国有企业应按照基本规范对国有独资企业的要求,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相应成立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 并由国资委提名推荐外部董事, 同时在董事会下设发展战略、全面预算、内部审计及风险控制等专业委员会, 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包含职工代表;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5人, 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 以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从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此外还应建立、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外部监督机制, 引入外界有关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进行评价、监督, 从而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 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国有企业要结合基本规范对所有的业务和事项进行重新梳理,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不健全的要尽快建立健全, 操作性不强、制定时间较长或不符合公司经营发展实际的要进行适当修订。

2.堵塞管理漏洞, 填补管理空白。对于在一些业务和事项管理方面存在的盲区, 国有企业要尽快落实具体管理部门, 以堵塞管理漏洞, 填补管理空白, 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管理、内部信息传递管理、业务外包管理等。

3.明确相关管理职能和要求。针对责任不明的问题, 国有企业要明确相关职能和管理要求, 主要包括:产品质量管理、存货和工程项目管理、购销业务管理等。

(三)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

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 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理念最鲜明、最重要的标志。因此,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要强调以人为本, 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作用, 调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

2.提高管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

一是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业务培训以及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管理人员的纪律性和组织性, 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 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

二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持证上岗等管理,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同时, 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控制知识, 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促进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容忽视, 只有使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 掌握了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 才能真正起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四)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制定阶段, 内部控制服务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战略实施阶段, 风险管理体现于内部控制的过程。无论二者关系如何, 对风险的积极管理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大势所趋。因此, 国有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 应强化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 督促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 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通过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分析、报告等措施, 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五) 强化内部监督检查

1.进行内控自我评估。所谓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是指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共同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 考察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 以期更好地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2.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 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针对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薄弱环节, 国有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 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拓宽内部审计范围, 在做好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 广泛开展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 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 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报告, 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六) 严格进行考核奖惩

多年来, 国有企业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有些制度得到了认真的执行并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但也有些制度未能执行或未全部执行, 成为了摆设。因此, 为了维护内控制度的严肃性, 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达成“令行禁止”的目标, 笔者认为, 国有企业应强化对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的检查, 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根据检查结果, 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 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 坚决按制度给予处罚, 并与其职务晋升挂钩, 做到动力与压力相结合, 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七) 构建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的信息系统由会计系统及其他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构成, 其中会计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国有企业应通过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沟通系统, 使员工清楚地理解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使企业及时收集到相关的外部和内部信息, 并通过分类、整理, 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及人员, 促进信息的有效传递与沟通, 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五、结束语

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优化渐进的过程, 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环境, 并建立起独立权威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审计机制, 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并不是“一管就成、一控就灵”的, 而是一个曲折、艰辛, 饱尝失败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完善, 才能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要: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 (以下简称“五部委”) 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以下简称“基本规范”) , 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本文结合基本规范相关要求以及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现状谈谈关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夏文清, 满惠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与完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2]宋彩虹.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财会研究, 2008 (01) .

上一篇:古诗词赏析校本课程下一篇:给博导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