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2024-04-28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共9篇)

篇1: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20032~20048月初诊为异常子宫出血并进行B超及宫腔镜检查,同时宫腔镜下取病理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7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报告宫腔内异常为22例,宫腔镜发现宫腔内异常为53例,与B超符合率为415%;经活检、诊刮病理报告异常的55例,与宫腔镜的符合率为887%。结论: 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宫腔镜检查只有结合B超并与定位组织活检、诊刮相结合,才能提高宫腔内疾病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宫腔镜; 超声检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yste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abnomal uterine bleeding.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76 cases who were preliminarily diagnose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from Feb 2003 to Oct 2004.Results: 22 cases were reported abnomal by B ultrasonic.53 cases were diagnosed abnomal by hysteroscopy.55 cases were reported abnomal by pathological report and endometrial curettage.Conclusion: The hysteroscopy must combined with B Ultrasonic, tissu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localizational endometrial curettage to improve the value of 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disease.【KEY WORDS】 Uterine hemorrhage;Hysteroscopy;Ulrasonography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异常子宫出血成为最早也是最常见的宫腔镜检查适应症。我们对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76例行宫腔镜检查并取子宫内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异常子宫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32~20048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频发或子宫不规则出血等,年龄在24~71岁,平均479岁,其中绝经后23例,非绝经53例,全部病例均无急性生殖道感染及严重内科疾病等检查禁忌证。

B超检查

术前常规B超检查。

宫腔镜检查

应用日本OLYMPUS公司持续灌流式宫腔镜,检查镜(45mm硬镜)、冷光源、液体膨宫机、电脑成像系统。术日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d,不规则出血者可选任何时间。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碘伏消毒宫颈,2%利多卡因宫颈管浸润麻醉2min。5%葡萄糖作膨宫介质,宫腔压力设为100~150mmHg。宫腔镜缓慢进入观察宫颈管有无异常,由远及近观察宫腔整体形态,依次检查子宫后壁、宫底、左宫角、右宫角、前壁,如有异常需进一步观察。手术时间5~20min,平均13min。

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依据夏恩兰主编的妇科内镜学[1]。

病理检查

对宫腔异常部位进行活检、诊刮,刮出物送病理。

结果

B超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发现宫内占位病变8例,子宫内膜增厚10例,粘膜下肌瘤4例。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与宫腔镜的符合率为415%。

宫腔镜与B超检查结果,见表1。

宫腔镜与病理检查结果,见表2。表1 宫腔镜与B超检查结果比较表2 宫腔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讨论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的优点

异常子宫出血依据病史、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常不能确诊。超声影像学检查有无创、方便、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可提示宫腔内病变。但是较小的病变却很难发现。我院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共31例,与宫腔镜的符合率仅415%。宫腔镜检查可直视宫腔内的情况,了解宫腔内病变的大小、部位、形态和范围,能够发现B超检查无法提示的宫腔内微小病变,提高了诊断率。文献报道[2],B超能提示粘膜下肌瘤、较大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和宫内节育器,但对小于08~10cm的宫腔内病变漏诊率较高。但是宫腔镜检查不能发现子宫肌层受累的情况,可见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可减少宫内病变的漏诊率,并可了解宫内病变侵入肌层的大小、深度,更加准确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分析

宫腔镜检查为形态学检查,尽管组织被放大多倍,也不能代替组织病理学诊断,单纯宫腔镜也存在漏诊。Caruti[3] 等通过研究1500例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分析宫腔镜诊断的准确性,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内膜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888%、963%和831%。诊断子宫膜息肉准确率最高,诊断内膜增生结果最差,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在宫腔镜下表现为内膜肥厚、水肿、腺体开口明显,甚至成蜂窝状排列;另一个特征是局部增生过长,呈单个或多发性息肉样改变,但轻症者难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区别。宫腔镜检查不能区分增生的性质,因此对局部肥厚的内膜,有时很难和高分化腺癌相区别。本研究提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组织病理的符合率100%,子宫内膜增生的符合率625%。宫腔镜诊断对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和胎物残留有很高的诊断率。对于子宫内膜癌,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内及颈管内病灶的形态、位置、范围及大小,对可疑病灶定位活检,提高确诊率。Marchetti[4]等回顾分析18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宫腔镜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99%、9996%、9818%。本研究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833%,病理报告6例内膜癌中有1例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绝经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是内膜萎缩,但单纯诊刮常刮不到内膜,难以明确诊断,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到内膜菲薄、平坦、色泽黄白光亮,可见点状或片状出血斑等的典型表现。本研究中有2例诊刮未刮出组织,凭借宫腔镜检查提高了诊断率。

宫腔镜检查可以发现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对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难以确诊,因此宫腔镜检查后行定位诊刮并送病理检查对于诊断异常子宫出血非常重要。因此B超联合宫腔镜及病理组织检查可以提高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73

冯利民,夏恩兰,段惠兰,等.应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诊断子宫疾病[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6):334

Garuti SI, Colonnell M.Accuracy of hysteroscopy in predicting his topathology of endometrium in 1500 women[J].J Am Assoc Gynecol, 2001,8(2):207213

Marchetti M,Litta P.The role of hysteroscopy in early diagnosis endometrium cancer[J].Eur J Gynecol Oncol, 2002,23(2):151153

篇2: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8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AUB)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8例AUB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宫腔镜对88例AUB患者进行检查与诊断,将AUB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依据,分析宫腔镜诊断AUB发生原因的符合率情况。结果 宫腔镜诊断AUB病因的符合率达到了92.05%,其中内膜萎缩、内膜癌、腺肌病等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100%,其余AUB病因诊断的符合率也达到了85%以上。结论 宫腔镜在AUB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以及较高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子宫出血;异常;诊断;宫腔镜;临床分析

异常子宫出血(AUB)具有病因复杂的特点,子宫滋养细胞恶变、内膜增生、内膜癌、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AUB。AUB为妇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在没有及时诊断与就医治疗的情况下,可因流血时间较长而引起生殖系统感染以及贫血等症状,并由此对AUB患者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为了对症治疗AUB,需要及早就诊与查明出血原因。在诊断AUB的过程中,不但需要依据妇科检查结果、患者的病史情况,同时应注意运用具有操作便捷、经济安全与诊断准确等优势的宫腔镜技术。本文分析了宫腔镜在AUB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13.2~2015.9治疗的88例AUB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年龄为18岁~72岁,平均(44.1±5.4)岁。入选的88例均存在性生活史,且在行宫腔镜检查前均询问病史情况,进行体格检查,根据病情实施梅毒、肝炎八项、血常规、白带及心电图检查,在必要的情况下检测性激素、尿HCG与血HCG。临床症状包括停经后阴道异常出血、经量过多、月经频多、非月经期异常出血等为主。88例均在接受B超检查后确认宫腔内部存在病变,确认宫腔内部存在病变后均采用宫腔镜进行检查;检查后行分段诊刮或诊刮术,将88例的宫腔刮出物送检,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AUB发生原因与宫腔病变诊断的金标准;入选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经TCT检测与妇科检查明确诊断因宫颈病变或阴道病变引起阴道异常出血的患者,患有妊娠并发症的患者,因其他内科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子宫出血的患者,脑部、肺部及心脏合并严重病变的患者,合并宫腔穿孔史、恶性肿瘤与生殖系统急性炎症的患者,宫内节育器残留或异位的患者。

[1] 1.2方法

采用宫腔镜对88例AUB患者进行检查与诊断,检查器械与设备如下: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硬性电子宫腔镜进行检查,镜头外鞘直径为5.5mm及4.5mm;同时采用了与宫腔镜相配套的电视监视系统、电视摄像系统、冷光源、连续灌注型膨宫机、电切镜等;检查过程中将浓度为5%的生理盐水作为膨宫介质。在检查时需要准确记录宫腔内膜颜色及厚度、宫腔形态、输卵管口、腺管开口情况,先观察宫腔各壁、宫颈管,后观察双侧宫角及子宫底,如在观察的过程中发下可疑区域,则刮取病理组织并送检。宫腔镜检查的具体方法如下:(1)对于未绝经的AUB患者,在月经干净后的3d~7d内检查;如子宫出血不规则或已经停经,则在出血量较少或出血停止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如在出血期对AUB患者进行检查,则在检查前需要给予抗生素。在检查前6h告知AUB患者禁食,同时于术前30min将1mg卡孕栓置于阴道的后穹窿部位,并让患者口服25mg凯扶兰。(2)检查时让患者保持截石位,采用复合麻醉法,对外阴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完成消毒铺巾工作后,先在阴道中置入窥阴器,以便使子宫颈充分暴露,随后对子宫颈及阴道进行消毒。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宫颈钳将子宫颈的前唇部位钳夹好,并利用探针探查AUB患者的子宫方向与深度情况,随后选用适合的扩宫器对子宫颈进行适当扩张,可扩张至7号~9.5号。(3)扩宫后在宫颈旁注射垂体素,并将膨宫机接通,将膨宫压力控制在70mmHg~150mmHg之间,在B超的监护下将成像系统、灌流系统置入宫腔中,并利用B超视野逐渐在宫腔中推进宫腔镜的镜体。将灌流系统的流速控制在280ml/min至360ml/min之间,同时利用生理盐水对宫腔进行冲洗,冲洗的过程中可适当调整流速,确保宫腔压力能够满足镜头探查要求。

2.结果

对88例AUB患者的宫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宫腔镜诊断AUB病因的符合率达到了92.05%。本组88例的宫腔镜及病理诊断结果、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见表1。

表1.88例AUB患者的病理诊断、宫腔镜诊断情况[n(%)]

内膜脱落不规则

病理诊断

宫腔镜诊断

符合率 88.89% 内膜分泌功能失衡

内膜萎缩 内膜增生 内膜癌 内膜炎 腺肌病 宫腔粘连 子宫肌瘤 残留胚胎物质 内膜息肉 总计

3.讨论 2 13 11 5 8 7 10 2 14 88 2 12 11 4 8 6 10 2 12 80

85.71% 100.00% 92.31% 100.00% 80.00% 100.00% 85.71% 100.10% 100.00% 85.71% 92.05% 明确AUB的病因是治疗AUB的关键,为了能够明确AUB的病因,要在临床中应用合理的辅助检查措施,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诊刮检查与病理检查。B超与宫腔镜是诊断AUB病因时常用的方法,在利用宫腔镜检查患者的子宫情况时充分借助腹部B超所具有的监护作用、引导作用,能够直接观察以及准确描述宫腔病变情况,包括子宫肌层情况、子宫内膜情况、病变部位质地、病变形态、病变数量及病变部位等。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了解子宫病变,从而明确诊断AUB出现的原因,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确切依据。有研究证实,利用宫腔镜直视检查子宫病变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直径<2cm的病变

[4-5]

[3]

[2]

。因此宫腔镜检查具有敏感度高的特点,可以有效排除微小病变,提高子宫疾病诊断的符合率,还能够有效降低子宫疾病的漏诊率。本研究采用了宫腔镜对88例AUB患者进行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达到了92.05%,提示宫腔镜在AUB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用宫腔镜对88例AUB患者进行诊断后,发现引起AUB的常见原因包括内膜息肉、腺肌病、内膜增生、内膜癌及子宫肌瘤等,可见AUB的病因多样化、复杂化,为了提高宫腔镜诊断AUB的符合率,应做好相应的鉴别诊断工作。(1)腺肌病。腺肌病是引起AUB的常见原因,本研究中的腺肌病患者为8例,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利用宫腔镜检查AUB患者的宫腔时,可见腺肌病患者的宫腔内膜通常处于充血状态,且内膜中可见大量出血点,在部分情况下可伴有内膜血管增生症状,且腺体开口数量通常可达到三个以上

[6-7]

。如腺肌病患者的病情严重,在利用宫腔镜进行检查时可见宫腔形态已经发生异常变化,形态多处于不规则状态,内膜高低不平,形状类似于钟乳石,高低不平的内膜之间通常伴有多个腺体开口以及粘连带。(2)内膜息肉。本研究中的内膜息肉患者为14例,宫腔镜诊断12例,符合率为85.71%。内膜息肉通常由结缔组织、平滑肌、腺体、变异血管及异常增生的上皮构成,在内膜息肉的临床症状较轻时,通常无典型症状,如出现AUB症状,应检查是否出现恶变问题。利用宫腔镜检查内膜息肉患者时,可见宫腔内膜表面明显突出,突出部位的赘生物质地柔软,可呈卵圆形或圆锥形,赘生物呈粉红色、表面光滑,可见其中存在大量微血管。如内膜息肉出血坏死,则赘生物通常可转化成暗红色。有研究指出,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表现与内膜癌、内膜增生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均表现为息肉样,因此在临床诊断中要注意对内膜息肉、内膜癌及内膜增生进行鉴别,减少误诊或漏诊的发生率。(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与腺肌病、内膜息肉相类似,部分子宫肌瘤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子宫肌瘤具有生长变异性大的特点,极容易发展为恶性病变,因此需要及时诊断与治疗。在临床中通常将肌瘤的生长部位作为分类依据,将子宫肌瘤分为0型肌瘤、I型肌瘤以及II型肌瘤。0型肌瘤通常无延伸的子宫肌层,可悬挂于宫腔中,I型肌瘤延伸至肌层的部分<50%,且通常无蒂。II型肌瘤延伸至肌层的部分>50%。患有子宫肌瘤的AUB患者通常会出现月经量过多及痛经等症状,在利用宫腔镜诊断子宫肌瘤患者时需要注意进行多角度观察,明确肌瘤是否有蒂,以便为肌瘤的切割治疗提供有效依据。(4)内膜增生。内膜增生是引起AUB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中被确诊为内膜增生的患者为13例,宫腔镜确诊12例,宫腔镜诊断内膜增生的符合率达到了92.31%。内膜增生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在利用宫腔镜进行检查与诊断的过程中可见内膜增生病灶具有以下特点。内膜中的腺体开口较为明显,且内膜多伴有水肿或肥厚症状,部分患者的腺体开口可呈现出蜂窝状形式;内膜表面的血管多排列成分支状,且血管分支形态可发生多种变化,包括直行排列状态与软木塞排列状态等,如进行阴道镜检查,则通常可见内膜增生部位表现为微浸润状态。如AUB的病因为单纯性内膜增生,在利用宫腔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通常可见腺体的开口明显增大,在部分情况下可形成直径为0.1cm左右的囊性腺体;在内膜不断增生以及增厚的情况下,内膜腺体之间的间质通常会变得较为柔软,在部分情况下可出现泥潭样表现[10][9]

[8]。(5)内膜癌。内膜癌也可引起AUB,本组88例中被确诊为内膜癌的患者有11例,宫腔镜诊断11例,诊断符合率达到了100%。内膜癌在宫腔镜下具有典型性表现的特点,具体如下:如内膜癌病变为菜花样,检查时可见宫底部位与子宫前壁、后壁存在肿物,且肿物多处于出血坏死状态,血管排列成螺旋状或团状,颜色可呈灰褐色或褐色。如病变为弥漫型,则通常可见宫腔中大部分区域出现内膜增厚症状,部分内膜癌患者可出现异常血管或内膜出现乳头状病理变化。如病变为息肉状,则通常可见局部病灶存在异型血管,且血管大小粗细不等。(6)其他引起AUB的子宫疾病。除了上述分析的子宫疾病之外,本研究还通过宫腔镜检查证实了残留胚胎物质、宫腔粘连、内膜炎、内膜萎缩、内膜脱落不规则以及内膜分泌功能失衡均可引起AUB。针对上述原因,在临床中应注意仔细辨别子宫病变形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此外,在应用宫腔镜对AUB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病理报告情况,准确鉴别内膜癌或内膜增生,根据AUB患者的年龄特点、是否有生育要求等合理选用治疗方案。综上所述,宫腔镜在AUB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参考价值,可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篇3: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68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 年龄28~57岁, 平均年齡35.5岁, 异常子宫出血时问为15~35d, 平均天数22.5d, 事先均经过B超与妇科常规检査, 排除生殖道炎症, 使用宫腔镜进行诊断, 回顾性分析其诊断资料, 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检査方法

(1) 患者于月经干净一周后, 可行宫腔镜检査, 采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 铺设无菌布, 使用阴道窥探器将宫颈充分暴露; (2) 外阴及阴道再次消毒后, 使用宫颈钳夹持宫颈, 经探针测虽宫腔内深度及方向, 将宫颈扩张至大于镜体外鞘的直径半号; (3) 连接膨宫泵与通液体, 将压力调至100mmHg并排尽灌流管内空气, 随后往宫内注人5%的葡萄糖溶液, 同时把宫腔镜缓缓插入宫腔内; (4) 对宫腔内的血液及液体冲洗干净为止, 将液体流量调整, 使宫腔内压满足所需的压力, 让宫腔充分扩展后能淸晰检视宫颈管及宫腔内情况[2]。

1.3 治疗方法

宫腔镜直视下的明显病灶可同步采取硬膜外麻醉下的宫腔镜电切术, 若病灶较大、黏膜边界不淸或不好剔除, 可行诊断性宫腔镜刮宫术, 检査同时定位进行组织活检, 针对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等恶性病变可行子宫切除术。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使用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 结果为黏膜下子宫肌瘤11例, 子宫内膜癌3例, 子宫内膜息肉22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 1宫内膜单纯性增生3例, 子宫内膜复合性增生6例, 节育环嵌顿6例, 检査阳性率为80.9%, 55例被检出的患者中37例行诊断性宫腔镜刮宫术, 检査同时定位进行组织活检, 11例经检査后采取硬膜外麻醉下的宫腔镜电切术, 7例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行子宫切除术, 随访一年, 无复发案例。见表1。

由表1可见, 黏膜下子宫肌瘤与节育环嵌顿的检出率为100%, 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子宮内膜息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合性增生 (依次为χ2=50.00, 16.68, 54.61, 28.57, 39.95, P<0.01, 其中检出率最低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 临床上一般认为是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及子宫感染等因索有关, 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传统的诊断方式一般是采取8超检査及诊断性的刮宫, 因此, 通常难以明确其病因, 容易造成漏、误诊。近年来, 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宫腔镜方法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宫腔镜可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及子宫异物等进行诊断.但患有急性盆腔炎或心、肝、肾功能衰竭的急性发作期等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禁止进行宫腔镜诊治[3]。

本研究中发现, 使用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 检査阳性率为80.9%, 黏膜下子宫肌瘤与节育环嵌顿的检出率为100%, 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合性增生, 其中检出率最低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于子宫宫腔内难以被发现的较小病变, 使用超声检査也未发现的宫内异常或无法排除其是否存在宫腔内小的占位病变等, 皆可通过宫腔镜检査直视下淸楚了解宫腔内的情况, 准确判断宫腔内的占位病变大小、范围、部位及形态等, 检出率高, 诊断准确性强, 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査手段, 能有效地减少作诊断性的刮宫检査, 减少患者的痛苦, 并有效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4], 另外, 宫腔镜的一大优势是诊断的同时可同步治疗, 将宫腔镜联合B超检査, 可充分了解宫腔内的占位性病变的具体情况。如其侵人子宫肌层的范围、大小、深度, 以指导临床合理对症治疗, 并且宫腔镜检査在B超的监护下, 能有效避免检査的操作导致子宫穿孔, 还可对于可疑的病变取其子宫内膜组织送检, 进一步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査确诊, 因为经腔镜下所获取的病变位置的内膜组织, 才符合病理学检杏的病理标本要求[5]。宫腔镜通过直视宫腔内的生理、病理的变化, 明显病灶可同步采取硬膜外麻醉下的宫腔镜电切术, 若病灶较大、黏膜边界不淸或不好剁除, 可行诊断性宫腔镜刮宫术, 检査同时定位进行组织活检, 针对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等恶性病变可行子宫切除术, 诊疗同步完成, 能及时处理病变。

综上所述, 应用宫腔镜检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可对宫腔内的病理与生理变化作直接检视, 发现有宫腔内病变, 可进行同步定位切除及进行组织活检, 其诊断准确率较高, 微创, 能早期发现宫颈管及子宫内膜的病变, 联合病理检査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具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68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使用宫腔镜进行诊断, 回顾性分析其诊断资料,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 结果为黏膜下子宫肌痛11例, 子宫内膜癌3例, 子宫内膜息肉22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 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3例, 子官内膜复合性增生6例, 节育环嵌頓6例.检查阳性率为80.9%, 55例被检出的患者中37例行诊断性宫腔镜刮宫术, 检查同时定位进行组织活检, 11例经检查后采取硬膜外麻醉下的宫腔镜电切术, 7例 (子宫内视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増生) 行子宫切除术, 随访一年, 无复发案例。结论 应用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可对宫腔内的病理与生理变化作直接检视, 发现有宫腔内病变, 可进行巧步定位切除及进行组织活检, 其诊断准确率较高, 微创, 能早期发现宫颈管及子宫内膜的病变, 联合病理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具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

关键词: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特点

参考文献

[1]司守娜.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7) :94-95.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44.

[3]张春华.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5) :45-46.

[4]方颖.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5) :79-80.

篇4: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29例,子宫内膜息肉3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例,稽留流产4例。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无宫腔镜电切术绝对禁忌证。年龄18~69岁,平均31岁,无生育史8例,其中月经过多46例,月经期延长伴不规则出血34例,合并贫血53例,其中轻度贫血33例,中度贫血12例,重度贫血8例。

术前准备:如患者贫血应输血使血红蛋白>80g/L,并注意无血糖升高,行子宫B超了解子宫大小、形态、位置,术前禁食灌肠,术前48小时予米非司酮50mg,每12小时1次×3次口服或术前2小时肛门塞米索前列醇600μg以软化扩张宫颈。

手术时间及麻醉方法:尽量选择在月经干净3~7天之内手术,采用静脉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方法:手术器械采用直管型检查用宫腔镜和手术用宫腔镜(外鞘直径9mm,为持续灌洗或宫腔电切镜),配备电视显微系统,以5%葡萄糖溶液持续灌洗,膨宫压力100~150mmHg,膨宫液流量100~120ml/分,电切功率80~100W,电凝功率60~70W,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宫颈扩张至10号,置入检查镜,首先观察宫腔情况,确定病变部位,对于功血患者,宫腔未见内膜息肉及肌瘤,只表现为内膜增厚者,取出宫腔镜,先行吸宫,将内膜尽可能吸出,以保证手术彻底性。对子宫内膜息肉用电切环自其根部切除,本组有3例息肉位于宫角处,只好在宫腔镜直视下以微型活检钳夹持取出。对于子宫黏膜下肌瘤,首先观察宫腔内肌瘤的大小,部位与肌层的关系,对有蒂肌瘤,可先切除部分肌瘤蒂部,再用有齿卵圆钳钳夹持瘤体,不断拧转,直至将瘤体取出;对无蒂肌瘤,埋藏在肌层部分接近50%或>50%的,在B超监视下同腹式肌瘤剥除一样,切开肌瘤及肌层之间的分界层,利用镜体可剥离肌层,电切部分瘤体,其余卵圆钳钳夹,不断拧转,边操作边用缩宫素将肌瘤挤入宫腔,以便切除。

结 果

本组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20~200ml,手术时间10~100分钟,有3例手术中出现恶心、呕吐、球结膜水肿,出现低钠综合征,予速尿静脉推注,补充高渗盐水,尽快结束手术,症状逐渐缓解。术后4例一过性发热,无大出血、子宫穿孔、电损伤、空气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住院1~3天后出院,术后有少量阴道出血或血水样排液,最迟2周左右消失。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35例,黏膜下肌瘤29例,功血12例,退化绒毛组织4例,与术前诊断相符合。经随诊效果满意,月经正常。

讨 论

宫腔镜电切术是近几年来开展的妇科领域新技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疗效高,住院时间短,不影响排卵功能,保留子宫,保留生育能力等优点,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最佳方法。宫腔镜电切术的疗效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手术者的熟练程度及患者的选择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术前对患者全面评估,行B超检查了解肌瘤及子宫浆膜面的距离,≥5mm方可考虑手术,有条件者术中常在B超或腹腔镜监护下进行,以防子宫穿孔。对于肌瘤较大,肌瘤与浆膜面的距离<5mm,不强求完全切除,可再次手术,手术时间>1小时者应注意液体灌流及回收,灌流液的差值达1000~2000ml时,可能有轻度低钠血症发生,应尽快结束手术,>2000ml时可有严重低钠血症及酸中毒,因此应尽量将手术控制在1小时之内,低压灌洗,防止水中毒、低钠血症、左心衰竭等[1]。

手术时间尽可能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此时间内膜处于增生初期,薄,手术视野好,利于辨别切割的组织。如术中宫口过松,膨宫液外溢,放入电切镜后,用宫颈钳在镜鞘两侧对宫颈上下唇进行夹闭,以减少或阻止膨宫液溢出。对较大的肌瘤先将瘤体对半切开,再配合使用卵圆钳钳夹扭转瘤体后取出,既减少电切割次数,又缩短手术时间,而且较安全。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电切时尽量不伤及正常子宫内膜,以防术后阴道流液较多,发生宫腔粘连而不孕,出血多者术后可用宫缩剂、止血药及雌激素。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5-129.

线的长度有所了解就可以选定适合测定腹部切口的径线作为参照值。比如左拳第五掌指关节尺侧缘至左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缘的距离,拟称其为左拳的后径;左掌第五掌指关节尺侧缘至第二掌指关节桡侧缘的距离,拟称其为左掌的后线(如图)也可以作为测量腹部切口的径线。

采用“一拳两掌”法测定腹部切口的长度是一个非常简便的动作,却可以为迎接新生命的诞生铺平道路,增加腹部切口的准确性和对称性,有利于母婴健康,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医生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

篇5: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于该院行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25例, 平均年龄46.6岁 (23~74岁) , <30岁5例、30~40岁17例、41~50岁80例、51~60岁19例、60岁以上4例。术前常规采集病史, 测血压、体温, 行妇科检查、超声、心电图、白带常规、血常规及凝血等检查, 排除生殖系统急性炎症及血液系统疾病。

1.2 检查时间

不规则出血者就诊时随时做宫腔镜检查, 月经量多或时间异常者选择月经干净3~7 d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

1.3 仪器设备

采用德国STORZ牌宫腔镜 (6 mm, 硬镜) , 有手术操作孔, 配有冷光源, 日本松下电视摄像系统, 液体膨宫装置, 采用5%葡萄糖膨宫液, 宫腔压力设置在12~14 kpa。

1.4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静脉麻醉71例, 笑气吸入麻醉54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 铺巾, 置入窥阴器, 宫颈钳钳夹宫颈, 探宫腔深度, 4~7号扩张棒依次扩宫颈, 顺宫腔走向缓慢将宫腔镜置入宫腔。 (膨宫液为5%葡萄糖液, 膨宫压为12~14 kpa) , 膨宫成功后, 观察整个子宫腔形态, 内膜是否均匀, 有无异常增生或异常突起。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常规刮取活组织送检;有子宫内膜息肉者行宫腔镜下微创抓钳抓取后再轻轻搔刮, 粘膜下子宫肌瘤者刮宫后住院行宫腔镜下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取出组织常规送病理检查。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2.1 所有125例患者均获病理结果, 其中增值期子宫内膜8例, 分泌期内膜1例, 子宫内膜简单增生64例, 息肉样简单增生11例, 复杂性增生5例, 非典型增生3例, 内膜癌5例, 子宫内膜息肉14例, 粘膜下肌瘤14例。

2.2 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4例均住院行宫腔镜电切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5例住院手术治疗, 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给予相应治疗。子宫内膜异常增生者依据病理结果分别给予内分泌治疗, 并定期随访。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并发症发生。

2.3 宫腔镜诊断及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情况

见表1。

注:子宫内膜增生病例中包括3例非典型增生

3 讨论

3.1 子宫异常出血是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 鉴别发病原因并有针对性定性治疗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本研究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依次是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传统的诊断性刮宫具有盲目性, 漏诊率约25%~30%, 而B超在诊断宫腔内息肉及小的肌瘤 (直径<1cm) 缺乏特异性, 尤其是<0.5cm的内膜病变及息肉超声检查时难以发现异常[2]。本研究宫腔镜检查与病理符合率与B超与病理的符合率在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子宫肌瘤两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3.2 宫腔镜可在直视下发现子宫内病变部位, 并同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等优点。

宫腔镜下切除子宫内良性病变微创、保留子宫, 甚至保留生育能力, 真正达到微创、快速的手术功效[3]。研究在宫腔镜检查的指导下对大部分的病例实施同时较彻底的治疗:刮取增生的子宫内膜;用抓钳抓取内膜息肉并对进行定位搔刮[4];粘膜下肌瘤明确诊断;子宫内膜癌根据镜下表现进行针对性搔刮减少了漏诊。根据病理结果对病人规范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3 宫腔镜检查加子宫内膜活检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金标准[5]。

宫腔镜操作相对简单, 容易掌握, 安全性高, 在门诊就可完成, 痛苦小, 费用低, 即诊即治, 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耐受手术, 再加上镇痛技术的应用如笑气吸入阵痛, 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使病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寻找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及时诊断并治疗, 宫腔镜是一种安全不可替代的检查及治疗方法[6], 宫腔镜使妇科手术有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杨莉, 卢会青.电视宫腔镜手术的配合[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1 (2) :78.

[2]白丽萍, 张艳升.宫腔镜、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 (2) :119-120.

[3]王艳均, 宋涛, 周兰英.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06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7 (13) :76-77.

[4]商敏, 蔺莉.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1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0:903-905.

[5]夏恩兰.宫腔镜在子宫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1 (26) :25-26.

篇6: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宫腔镜检查;子宫不规则出血;诊断;治疗

【中国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40-01

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据相关资料记载该病的发病率约占妇科疾病的21.3%[1]。发病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给临床的确诊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历年来常规行抗炎、止血治疗或诊断性刮宫、取环术等,但这些方法盲目性大,漏诊、误诊率较高。宫腔镜是近代妇科新兴的微创内镜技术之一。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宫腔镜诊断已成为检查宫腔最准确可信的方法,被誉为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我院门诊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2 月6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使用宫腔镜检查术诊断的6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33.5岁;20~30岁20例,31~40岁16例,41~50岁14例,51~60岁10例。患者个体情况:绝经后出血8例、流产后出血5例、产后异常子宫出血19例、节育环异常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22例。

1.2操作方法:(1)检查标准及治疗方法: 以《妇科内镜学》中所叙述的异常子宫出血的宫腔症状为标准[2]。可视下定位取标本或有目的地取材、诊断性刮宮,并送病理。(2)检查操作 检查前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进行双合诊确定患者子宫的位置及大小,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美国史塞克直型硬性宫腔镜诊断系统,外鞘直径4.5~6.5 mm,持续加压膨宫装置及冷光、监视、取像系统。以5%葡萄糖作为膨宫液,设定膨宫压力为13~15 kPa,缓慢置入宫腔镜,直至子宫底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宫颈管、子宫前壁、左宫角、左输卵管口、后壁、右宫角、右输卵管口、子宫底以及整个子宫的形态进行观察。检查结束后,缓慢退出宫腔镜,同时按照进入的相反顺序对患者进行观察,以防漏诊。一般检查在5~15min,平均10min内完成。检查结束后均给予患者3~5d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内膜定位刮取检测组织进行组织学诊断检查。

2结果

通过组织学诊断得出:6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炎19例,宫腔息肉8例,黏膜下肌瘤11例,胚胎残留5例,单纯性增生15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诊断准确的57例,符合率高达95%。

3讨论

宫腔镜检查术是近年来临床上推出的新的诊断技术,该方法直观、准确、痛苦小、对机体影响小,受到了医患的欢迎。一跃成为异常子宫出血诊断的首选方法。此法可以对患者子宫内的病变进行视检,对于部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同时还可以对部分不能直接判断的疑似病例进行组织学活检,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1]。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女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宫腔镜检查的常见指征,本文异常子宫出血60例通过镜检,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子宫腔形态及子宫内膜的情况,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能更准确地诊断子宫内病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分段诊刮术。诊刮术受到医师的经验影响较大,不能直视进行检查,对于宫腔、宫颈管以及子宫角处的微小病灶容易遗漏,因此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低。相关资料显示,诊刮的漏诊和误诊率高达34.8%;B超检查具有无痛苦等优点,但对于子宫腔内的诊断具有局限性[3]。尤其是观察微小的子宫内膜息肉以及直径<1. 0 cm的粘膜下肌瘤时。当子宫内膜厚度< 5 mm或宫腔内病变范围<(0. 8~1. 0) cm时,声像图上有时仅显示回声增厚、增强或异常,缺乏特异性,超声检查则难以发现异常[4]。

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及内膜增生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可引起月经量多、子宫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绝经后出血等,也是导致不孕症的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诊刮术和子宫切除术,前者盲目性大,漏刮率及复发率高,后者往往难以接受。作为寻找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诊断宫腔内各种病变,宫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的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Marchetti等[5]回顾分析18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宫腔镜诊断的敏感度为93. 10%,并认为宫腔镜在发现早期子宫内膜癌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癌仅限于粘膜表面时。

总之,宫腔镜是安全、容易和有效的评价宫腔内病变的方法,宫腔镜的准确诊断有赖于对怀疑子宫内膜增生者的定位活检,以凭借病理确定或除外严重的宫腔内病变。不仅用来诊断妇科疾病,亦可同时进行手术,极大地减少了开腹之苦,使一些手术日趋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永利. 宫腔镜检查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意义.临床医学杂志,2011,07:93

[2] 施莉英,刘爱民,陈跃.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6):46~48.

[3] 文晓荣,郭云霞.宫腔镜检查对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新疆医学,2008(11):95~96.

[4] 夏恩兰,李自新,主编 妇科内镜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6.

[5] Marchern M,Litta P, eta.l The role of hysteroscopy in early diagnonsis of endometrial cancer Eurj Gynaecol Onco,l 2002: 23(2): 151.

篇7: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09~2011年妇科门诊就诊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 年龄24~68 (平均45.3) 岁, 病程4~21 (平均12.3) 个月。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异常、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流血、绝经后出血等。其中63例患者行B超检查, 63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 检前均经血常规及白带常规检查。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1) 阴道B超检查:使用美国通用GE730型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21Hz, 行阴道超声探查盆腔, 观察宫腔内是否有异常声像图改变或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 (2) 宫腔镜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宫颈管及周围用碘伏消毒, 宫颈管内口应用2%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 膨宫介质为5%葡萄糖溶液, 膨宫压力维持在10~14kPa。仪器为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持续灌流式宫腔镜, 用宫腔镜探查宫腔, 观察宫颈管有无异常, 宫腔内的可疑区和宫腔整体形态。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宫腔形态正常36例, 子宫内膜炎11例, 子宫肌瘤7例, 萎缩性子宫内膜6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宫腔镜检查组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3.7%, 显著高于B超检查组的82.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 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炎以及萎缩性子宫内膜的诊断符合率最高, 均达到了100%。见附表。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若不能及时诊断并进行治疗, 长期出血会引起患者贫血、感染, 对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妇女绝经后出血, 应高度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 需及早诊断[2]。临床常规的诊断手段主要有诊断性刮宫、宫腔细胞学检查、阴道B超检查等, 但这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诊断正确率不理想。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宫腔镜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注:诊断总符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通过对比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情况发现, 宫腔镜检查组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7%, 显著高于B超检查组的82.5% (P<0.05) , 对子宫内膜炎以及萎缩性子宫内膜的诊断符合率可达100%。张锐等[3]研究表明, 宫腔镜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萎缩性子宫内膜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均达95.0%以上。闫大晶等[4]研究表明:阴道B超对异常子宫出血诊断符合率为61%, B超难以发现子宫腔内小病变, 且对于子宫内膜局部增厚的病变不如宫腔镜检敏感。

宫腔镜可在直视下观察宫腔内病变、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 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且宫腔镜检查经济、安全、操作简单[5]。因此, 宫腔镜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手段, 并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12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63例患者行B超检查, 63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 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 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宫腔镜检查组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3.7%, 显著高于B超检查组的82.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 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炎以及萎缩性子宫内膜的诊断符合率最高, 均达到了100%。宫腔镜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手段, 并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诊断

参考文献

[1]薄玉萍.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诊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 (8) :636-637.

[2]张瑞娟.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1 (2) :279-280.

[3]张锐, 王小婕.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486例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 (7) :603.

[4]闫大晶, 吴倩, 王宏宾.宫腔镜和B超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2) :4084-4085.

篇8: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原因 病理诊断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门诊妇科就诊1044例异常子宫出血者,年龄25~75岁,出血时间15天~26个月。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过止血、抗炎等治疗,但疗效不明显,有的因出血时间长、量多而导致重度贫血。

方法:详细询问病人的发病时间、发病前的月经情况及发病以来的治疗情况,常规妇科及B超检查,了解患者阴道、宫颈有无病变、子宫有无异常、双侧卵巢有无增大等妇科情况。排除以上器质性病变后,对所有的病人进行诊断性刮宫,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结 果

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1044例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28例(88.9%),其中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分泌期内膜242例(23.2%),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670例(64.2%),复杂型增生16例,不典型增生12例,子宫内膜其他良性病变如内膜炎、内膜息肉、及内膜萎缩共54例,子宫内膜癌50例。

不同年龄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异常子宫出血多发生在41~50岁年龄组,内膜病检结果以良性病变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内膜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大,发病率亦增高。

子宫内膜癌占异常子宫出血总人数情况:1044例异常子宫出血病检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共50例,占异常子宫出血总人数4.8%,其中30~50岁14例,51~60岁以上36例。

讨 论

本组异常子宫出血内膜病检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增生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这些变化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使雌二醇分泌过多,导致雌激素水平增高。此时常为无排卵性出血,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是子宫内膜癌和内膜癌前病变发生的潜在因素。子宫内膜炎也是临床上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因素,长期反复发病,导致上行性内生殖器感染及抵抗力下降,以及凝血因子减少,均可加重出血。萎缩型子宫出血的机理可能为高度萎缩内膜破裂引起。

不同年龄组宫内膜病检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越高,年龄是宫内膜增生发生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以卵巢功能衰退变化最为突出,雌激素水平虽低落,但有资料报道,55岁以上妇女卵巢的间质细胞不萎缩反而呈增生,这些细胞活性良好,卵巢门细胞亦有增生。在绝经后,仍可分泌雌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内膜增生而无孕激素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后,子宫内膜就会不完全脱落,引起不规则的出血。另外,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98%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稀二酮在脂肪、肌肉组织等处转化而来,当其水平波动时即发生出血。其次,绝经后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亦可以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因子宫内膜癌引起阴道出血时不一定有明显的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因此,对绝经后妇女,即使出血发生在就诊前数月,亦需认真对待,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子宫内膜病检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由于宫内膜是对卵巢激素最敏感的靶器官,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受卵巢雌、孕激素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可间接反映患者体内卵巢激素的功能状态。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做诊断性刮宫送病理学检查,不但可以了解有无子宫内膜病变如内膜息肉、炎症或恶性病变等,而且还可以了解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的反应性,有无排卵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发育程度,从而较准确地判断功血的类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对异常子宫出血,目前仍需要做诊刮送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0-368.

2 邱立平,孔为民.围绝经期子宫出血315例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

我国“营养盲”多于文盲

7月24日,由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持的“你是营养盲吗”公众营养调查统计报告公布。结果显示,公众对叶酸缺乏将导致残疾儿出生的认知度不高,仅为26.87%,31.15%的人认为与缺钙有关;对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婴幼儿时期营养缺乏的关系认知度仅为33.10%。

调查表明,对“摄入充足的营养是指包括宏量营养与微量营养在内的多种营养物质”,公众的认知率最高,达到了64.37%。对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将造成婴幼儿智力和体格发育永久受损,公众的认知率较高。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营养知识严重缺乏的占40%,具备一定营养知识的占59%,仅有1%属于营养知识较高的人群。

篇9: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76例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因异常阴道出血就诊于本院妇科门诊, 进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162例, 其中绝经后患者19例。年龄23~71岁, 平均年龄43.19岁。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 经期延长, 月经频发, 不规则出血, 绝经后出血。

1.2 纳入标准

(1) 临床资料完整,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 术前检查白带常规、血常规、凝血四项、空腹血糖、尿或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心电图。 (2) 无急性生殖道炎症, 无明显阴道出血, 近期无子宫穿孔病史, 无严重心肺脑疾病。 (3) 排除妊娠相关疾病、宫颈息肉引起出血的患者。 (4) 检查时间为月经干净3~7 d或血止后。

1.3 检查方法

使用诊断性硬性宫腔镜, 膨宫介质为5%葡萄糖注射液, 膨宫压力为80~100 mm Hg。患者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 消毒外阴阴道后, 置窥器暴露宫颈, 再次消毒宫颈阴道。宫颈钳钳夹宫颈, 从宫颈外口置入宫腔镜, 按顺序探查宫颈管、子宫底、输卵管开口、宫腔前后左右壁, 退出检查镜时再次检查宫颈管。记录观察结果, 留取镜下图片。宫腔镜检查后行诊刮术或宫腔镜电切术, 离体标本行病理检查。

1.4 诊断标准

对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内膜增生, 内膜癌镜下诊断参考夏恩兰主编的《宫腔镜学及图谱》[1]。

2 结果

2.1 宫腔镜检查结果

162例患者中, 子宫内膜增生55例, 占33.95%, 子宫内膜息肉51例, 占31.48%, 子宫黏膜下肌瘤7例, 占4.32%, 宫内节育器原因46例, 占28.40%。

2.2 宫腔镜与病理结果符合情况

宫腔镜下结果为子宫内膜增生55例, 病理结果为增殖期子宫内膜32例, 单纯型增生9例, 复杂型增生1例, 不典型增生3例, 分泌期子宫内膜3例, 子宫内膜炎2例, 子宫内膜癌1例, 子宫内膜息肉2例, 萎缩型子宫内膜2例, 符合率为81.82%。宫腔镜下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51例, 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43例, 复杂型增生伴不典型增生1例, 复杂型增生2例, 增殖期子宫内膜3例, 单纯型增生2例, 符合率为84.31%;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7例, 病理结果为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 (其中宫颈肌瘤2例) , 子宫内膜息肉1例, 宫颈中肾管增生1例, 符合率为71.43%;怀疑子宫内膜癌3例, 子宫内膜腺癌2例, 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伴不典型增生1例, 符合率为66.67%;宫腔镜下诊断宫内节育器移位3例、嵌顿7例, 未行病理检查。见表1。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依据传统的询问病史、妇科检查以及B超检查, 常常不能明确病因。B超虽具有无创、方便、经济、简单易行等优点, 但为间接检查, 且对于子宫腔内小于1 cm的病变难以发现。临床工作中对于B超提示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者, 仍不能完全排除子宫腔内存在占位性病变[2]。宫腔镜检查可以直接对子宫腔内病变进行确认、评估、定位、活检, 为临床开辟了一条经济、实用、简便的检查宫腔内病变的有效途径, 正逐渐替代盲视的诊断性刮宫术, 日益普及, 门诊检查对大多数患者可行, 查出子宫腔内病变率高。本研究中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总符合率为81.90%。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内膜癌。另外因节育器引起出血者有46例, 其中节育器移位3例, 节育器嵌顿7例。

本研究显示, 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宫腔镜下诊断子宫内膜增生55例, 占33.95%, 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1.82%。子宫内膜增生在镜下表现为内膜增厚、水肿、腺管开口明显, 息肉状或苔状隆起, 呈局限性或弥漫性。镜下容易将子宫内膜息肉、分泌期子宫内膜、早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相混淆, 影响其诊断的准确性。宫腔镜诊断为形态学诊断, 确诊还有赖于病理结果。出现漏诊、误诊不排除与检查者的诊断水平有关。宫腔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51例, 占31.48%, 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31%。子宫内膜息肉可生长在宫腔任何部位, 外观呈细长的圆锥形或卵圆形, 表面光滑, 质地柔软, 可单发或多发, 有大有小, 常规诊刮术不易刮出[3]。宫腔镜直视下观察其形态、定位活检, 使其诊断率明显提高。有些子宫内膜增生形态呈息肉状, 难以肉眼鉴别, 仍需病理诊断来进一步确诊。本研究中8例子宫内膜增生镜下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7例, 占4.32%。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43%。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呈白色、平滑, 有血管网, 镜下诊断率高。但表面内膜厚或体积小时, 常难以与子宫内膜息肉相鉴别, 两者容易混淆。本研究中镜下诊断黏膜下肌瘤, 病理检查诊断为中肾管增生。内膜癌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 镜下所见呈乳头状、结节状、息肉状隆起。表面凹凸不平, 伴有坏死、溃疡。早期子宫内膜癌镜下不容易与子宫内膜增生相鉴别, 尤其是不典型增生。宫内节育器也是本研究中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之一。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宫内节育器的形态、位置, 直视下将宫内节育器取出, 可以避免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 是诊断、治疗宫内节育器异位所导致的异常阴道出血的最好诊疗方法。

综上所述, 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视子宫腔全貌, 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 进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4]。宫腔镜检查减少了以往盲视诊刮造成的漏诊、误诊, 容易发现细小病变, 大大提高了诊断率。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因异常阴道出血就诊于妇科门诊162例患者, 进行宫腔镜检查, 通过分析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宫腔镜下诊断子宫内膜增生55例, 占33.95%, 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1.82%。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为84.31%;子宫黏膜下肌瘤符合率为71.43%;怀疑内膜癌符合率为66.67%。结论 宫腔镜是诊断、治疗宫内节育器异位所导致的异常阴道出血的最好诊疗方法。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诊断

参考文献

[1]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2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84, 100-115.

[2]孙长冬, 韩永贵.宫腔镜在异常阴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0, 50 (7) :8.

[3]商敏, 蔺莉.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1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 11 (10) :903-905.

上一篇:空调行业的市场调研下一篇:人大社会保障硕士生专业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