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个人简介

2024-04-11

大学生就业个人简介(共8篇)

篇1:大学生就业个人简介

就业推荐表自我简介-医学生就业推荐表自我简介

就业推荐表自我简介【1】

回顾大学三年生活,酸甜苦辣,在这一年中感觉自己成熟了,也渐渐更能像一个即将面对实习与毕业的大学生了。

在这一年中,我的思想上,我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地政治方向,我努力学习党章知识,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关心国内外新闻,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一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并被推选为预备党员。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考研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通过我的刻苦努力,在上期荣获校奖学金。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曾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获奖,并被评为“先进个人”。

我也了解到我的不足,如做事没有耐心,易浮躁,这都将影响我今后的发展,作为一个医学上,严谨更是必然的要求,我将努力改正并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学生,一个好医生。

就业推荐表自我简介【2】

在思想政治方面。

但由于最近忙于各项专业考试,放在学习党的最新动态,国内外大事上的时间久很不够,这一点我将在以后的时间内努力改变,我将定期浏览中国共产党网等网站,多关注我党内以及国内外的大事。

生活上我性格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

我爱好结交不同的朋友,待人真诚,注意团结同学。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能真诚地与同学们交流,并尽自己可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在同学们中取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因为我深刻的了解到党员应该从群众中来,应尽力为身边的人服务。

同时我在努力的改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比如:总是会丢三落四的,胡乱摆放自己的物品。

经过这一段时间,我的坏习惯已有所好转。

我来自农村家庭,知道“一丝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一直以来我都遵守着我党勤俭节约的作风,不剩饭,不铺张浪费。

作为家里的长女,我知道孝敬父母,定期给父母打电话,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暑假在家的时候,我会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干农活,帮他们减轻负担)。

作为姐姐,我会监督妹妹学习。

在学习方面。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每一门医学基础课都至关重要。

所以我一直学习很刻苦,态度认真端正,并善于与同学老师交流,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向老师、同学们请教并寻求解决方法。

我参加了三月份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成功通过。

在考试周期间,我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

考场上,我带头遵守考试准则。

在这样一个国际化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所以我比较注重自己的英语学习,我已通过了国家四六级考试。

学习到更多的本领,这样将来才能做一个对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我在这一年来我学习的平均学分绩点为3.42,没有补考、重修现象,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并全力以赴。

在工作方面。

我曾担任院系学生会生活部干事和副部长。

现在担任班级团支书。

在工作中,我始终以广大同学的共同利益和需要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严格要求自己为同学们服务。

这一段时间来,我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学习。

在班里其他同学的配合下,我能够较好地完成老师交办的工作,并荣获系年度“优秀团干”称号。

在今后的时间里,只要班里同学信任我,我会一直努力,将我们班级创建成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班集体。

医学生自我鉴定虽然我在思想、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还要在今后加以克服。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我们的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党,正在不断完善和成熟,政治理论在不断更新,我虽然初步学习了一些,但还要跟随党前进的脚步不断刻苦学习,与时俱进,加强党性锻炼。

二是要培养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

今后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认真学习,争取达到一名合格的党员标准。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熟的一年。

虽然在各方面还存在缺点与不足,但我会以预备党员的身份提醒自己,以党员的标准条件要求自己。

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认真向其他同学学习,戒骄戒躁,勤勉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会更用心,更努力朝党员的方向前进,争取早日符合党员要求,进而在组织上入党。

篇2:大学生就业个人简介

一、组织名称:重庆三峡学院大学生就业协会

二、协会宗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我认知、自我展示的平台、帮助大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拓展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创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协会性质:重庆三峡学院大学生就业协会是由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领导,招生就业处指导,校学生团体联合会监督、管理下的学生团体组织。

四、本协会拥护中国共产党,遵守国家宪法、法律。严格遵守《重庆三峡学院学生社团管理规定》。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第二章

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一)会员大会:协会每年召开两次会员大会,其基本职能: 1.审议通过和修改协会章程。2.选举产生协会会长。

3.审议通过工作计划和总结。4.决定协会的其他重大事项。5.做就业协会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6.公布会费收支状况。

(二)会长团

协会分新老两个校区。新校区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老校区设常务副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

1、会长、常务副会长:统筹规划协会发展方向,协同各副会长对各部门的议案进行最终审核和决策,主持各种会议,活动。与其他社团,社联,学校进行沟通合作,商讨合作事宜和社团发展之道。

2、副会长:协助会长开展协会各项工作,负责协会活动执行指挥,协调各部门工作,分配具体工作。

3、会长助理:协助会长进行一系列的传达事项,没有决策权。

(三)协会部门

秘书处、组织策划部、外联部、宣传联络部。各部门设正部长一名,副部长两名。正、副部长的任命由协会全体会员选举产生,竞争上岗,任期一年。各部门职能如下:

1、秘书处

(1)管理协会日常事务;

(2)整理保存协会各种文书、档案、活动所有材料、照片等;

(3)审议会员入会、退会,会员资料、就业信息、协会物品的保管;

(4)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5)负责协会经费管理,现金收据分别由不同的人管理。(6)管理修改执行例会制度。

(7)负责每年干部干事会员的聘书,工作证的制作。

(8)负责全校各个院系会员日常工作的管理。(9)负责团联对协会的总体考评和对分会的总体考核。(10)管理协会的官方QQ和QQ群。在管理的时候,相册中干部干事名称要注明以及届别。上传各种活动的策划书、总结、活动细则等材料。

负责管理每班的就业委员。(就业委员的选取方法大致有两中方案:第一种,广招会员,有干部牵头组织宣传,在全校范围内招收,最好达到每个班级一个就业委员。这样即可增加会费,又可顺利招聘。我们以提供兼职岗位为利益诱饵。第二种,带新生稳定后,由干部干事一起到各班宣传沟通,邀请班干部(最好是班长)出任就业委员。另外可以向老师领导申请,对参加这一职务给予参加学生会职务同样的鼓励和奖励如:加分。)

2、组织策划部

(1)提出各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可行性分析报告,并组织写出活动的策划书

(2)负责对协会的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筹备工作。(3)组织开展实践活动。(4)负责活动的总结。(5)负责考评分会活动。

3、宣传联络部

(1)管理联络会员,负责将协会组织各项活动的信息及时、准确传达给会员。开展一些会员就业培训活动。

(2)负责对协会各部门活动进行宣传,以体现活动的意义,制作协会活动的条幅、海报、传单及宣传板,以及联系校内校外媒体,加大对协会的宣传力度,扩大协会影响力。

(3)管理就业信息栏, 编辑《就业导报》, 发布毕业生就业有关信息的各类海报以及采写校内就业活动、协会内部活动的新闻稿。

(4)考评各分会的宣传联络工作,考评时主要以分会的宣传联络效果为主,不主要考评海报展板等。

4、外联部

(1)为协会举办各项活动筹集资金,拉赞助。

(2)寻找各方面的兼职,为会员、在校学生提供兼职信息。(3)寻找商机,为有兴趣创业的会员或干部干事,提供较好的建议、及指导。

(4)联系企业,为会员提供参观大型企业的机会,联系企业经理人员为会员做讲座等。(5)发布兼职信息。(6)帮助分会拉赞助。

(四)分会

1、分会名称即为自己就业协会+院系名称+分会(如:外国语学院就业协会分会)。

2、分会性质:

分会日常挂靠在自己院系,服从于指导老师,从属于大学生就业协会总会,属于校大学生就业协会下属机构,受大学生就业协会监督、管理。

3、分会宗旨:

为院系大学生提供自我认知、自我展示的平台、帮助大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拓展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择

业、创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

4、分会组织机构:

各分会设会长1名,副会长3——4名,干事人数各分会根据自己院系分会具体情况决定,但分会总人数必须控制在十五人以内(包括会长团及干事),各院系分会严禁下设部门,违者根据就业协会分会管理细则进行严肃处理。以上所有干部干事均需通过就业协会总会同意任命,颁发聘书方为有效。凡超出就业协会总会规定编制外的人员一律不予以承认。

5、分会职能:

(1)及时宣传提供各种招聘信息,为广大同学提供兼职岗位,为大四毕业生及时准确的提供招就处的招聘信息。

(2)组织宣传各种就业协会活动。如:演讲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会、挑战职场等活动。

(3)组织会员学生进行各种职业讲座。如:企业家等成功人士的讲座和电子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求职面试指南、简历制作、职场必修礼仪、创业导航等)。

(4)协助自己院系开展各种活动。

(5)结合自己院系特色,开展就业协会分会特色主题活动。(6)在自己院系招收管理就业协会会员。

6、会日常管理方案

(1)分会日常服从于院系指导老师,协助院系指导老师开展日常工作,为自己院系的学生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彰显就业协会特色。

(2)分会从属于校大学生就业协会总会,属于其下属机构,受其监督管理,服从总会的方针决策。现对分会具体日常工作概括如下:

第一、参加每周日21点整在B2-224例会。

第二、举行活动须报总会考评,参加年终评比。评比包括优秀分会、优秀分会会长。

第三、积极配合总会举行各种活动。

第四、每个分会应在确定一个特色活动或至少两个常规活动。(待定)

7、招收会员及会费

(1)招收会员时,由总会统一开出收据并加盖会章,提供各种招收会员所必备材料,具体价格视具体情况而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招收就业协会会员和开具收据以收取会费。由总会统一制作会员证。

(2)第一批总会统一招收会员,第二批分会自行在本院系招收会员。第二批所收会费一半交由总会统一管理,另一半留由分会作为日常开支所用(原则是交由院系指导老师管理,需用时凭发票报账),每学期总会负责监督审查会费使用和开支状况。如分会举行重大特色活动,可向总会申报一定的活动经费,总会审核之后作出相应的回复。(3)凡具有就业协会会员证的会员都同等享有就业协会任何会员权利。

8、日常活动经费

(1)会费一半交由院系指导老师管理,可在自己院系申报一定资

金支持。日常活动经费在自己院系内部,凭发票报销。(2)有赞助商报销。

9、分会干部干事安排

(1)分会会长由自己院系自行选拔后,报由总会任用并备案。换届时间定于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前换届完毕。

(2)干事由各分会会长根据自己院系实际情况而自行择优选拔任用。时间随自己院系一起,招收时须对广大同学告知总会的招新干事的时间、地点。

10、拉赞助

(1)拉赞助签订合同时,由总会统一制定合同基本内容,加盖协会会章后自行签订。

(2)如遇到拉赞助困难问题,可申请总会外联部帮助。

11、考核制度

(1)考核内容包括:活动内容质量、活动效果、活动次数、海报、展板、书面材料(各活动策划书和总结以及分会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等)和总会例会考勤。

(2)考核方法。

由总会统一制定考评表,分会每次需要考评时需提前向总会申报,并上交纸质档和电子档各一份。

(3)总会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负责制定建立好自己部门的考核制度。

12、分会完成注册成立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取消。目前

篇3:大学生就业个人简介

一、职业规划理念概述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 还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估, 即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的了解, 其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从而对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生涯目标作出合理的抉择;二是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主要是评估周边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三是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合理、可行的职业目标的确立决定了职业发展中的行为和结果, 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四是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 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五是制定职业生涯行动计划与措施, 主要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轮岗等方面的落实措施;六是评估与回馈, 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其目的是及时根据各种难以预测的变化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基本认识

l.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处于探索阶段

一是从年龄特征角度进行判断, 即试探阶段 (25岁以前) 、创立阶段 (25—45岁) 、维持阶段 (46—64岁) 和衰退阶段 (65岁以上) 。维持阶段又可分为成长与停滞两种状态, 有人在此时期继续成长, 有人在此时期停滞不前。按照这种判断方法,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应处于第一阶段即试探阶段。但是, 由于第一阶段年龄跨度较大, 涵盖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年龄段的群体, 而实际上这三个年龄群体的职业发展特点是有显著差别的, 按此来判断高校毕业生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不太合适。

二是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并结合具体的年龄以及职业需求特点, 分析判断某一群体属于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阶段。从年龄上看, 高校毕业生大都处于18—25岁;从职业需求上看, 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还没有确立自己的第一份职业, 对职业有较强的需求, 对于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解, 希望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期望从事合适的职业。因此, 从整体来看, 可以大致判断高校毕业生处于职业的探索阶段。

2. 大学生职业发展探索阶段的特征

一是在探索中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和喜欢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了解, 希望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期望从事不同的工作, 进行试探性的职业选择, 在探索中逐步选定合适的职业。二是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职业决策任务。探索阶段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尝试期、过渡期、实验和初步承诺期。不同的个体由于职业经验和个体成熟度不同, 在职业需求和职业决策任务上会表现出差异化的特征。

尝试期职业决策任务:个人对需要、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等因素都有所考虑, 并通过幻想、讨论、课外工作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性选择, 鉴定出可能的合适工作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职业偏好。

过渡期职业决策任务:个人已经进入人才市场或专门的培训机构, 能够考虑现实问题并试图补充对自我认知的看法。这一时期的职业发展决策任务是明确一种职业取向。

实验和初步承诺期职业决策任务:这一时期个人已经发现了一个大体上合适的职业, 开始从事第一份工作并试图把它作为可能的终身职业, 在这个时期承诺仍是暂时的, 如果第一份工作不合适, 个人可以重新选择。这一时期的任务包括:实现一种职业倾向, 发展一种现实的自我认知, 了解更多的机会。

尽管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在选择职业时处于探索阶段的不同时期, 但在确定职业之后, 基本上会达到或超越第三个时期。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

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是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时期的大学生, 他们对职业显示出较强的偏好, 却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规划。目前, 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匮乏, 给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以及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 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 直接影响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 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非常盲目, 对以后的发展道路更是感到迷茫。

2.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普及

目前, 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但真正普及的面还不够广, 尤其是内地一些专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一些调查资料也表明,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工作还比较滞后, 一部分高校没有就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重要性向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普及。

3.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也不是就业和成才的灵丹妙药, 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只给学生举办讲座或者在毕业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犹如把职业生涯规划当做学生就业的“急救药”。同时, 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使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 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4. 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

目前, 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 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辅导员来指导, 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实践性。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较大, 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 使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力度不够。

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基本要求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 属于人本管理的范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差异, 发挥人的潜能, 提高人的内在素质。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 所以要为学生创造不断发展个性的条件, 创设能够展示个性的舞台。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人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潜能的充分发挥。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大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估, 即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奋斗目标。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性格类型、文化资本构成、价值观、职业生涯目标、对成功的评价标准等不尽相同, 所以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相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 也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因此,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很好地体现尊重个性差异、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 在国外被称为现代企业之导航。目标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提出, 他认为目标管理有两个层次:一是把目的和任务转化为目标, 二是每个成员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自我控制。目标管理包括四大要素:明确目标、参与策划、目标期限和绩效反馈。一般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目标管理: (1) 确定使命和战略; (2) 制订计划, 大目标细化 (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 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完成计划付出努力) ; (3) 工作考察与考评; (4) 开始新的循环。

从本质上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职业生涯目标通常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细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学生确定大学毕业后的总体目标, 并把总体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期。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校管理思想

2001年以来, 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 待业人数逐年上升, 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求的局面依然存在, 这与大学毕业生择业盲目、缺乏职业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料显示, 有40%的毕业生在走出校园后对就业前景感到一片茫然;另有一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 什么挣钱就做什么;还有的人随遇而安, 找着什么干什么, 最终丢掉了专业知识或迷失了发展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做一个清晰的定位, 并在大学期间按照一定的目标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并为该计划的实施制定具体措施, 增强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为理性地选择职业做必要的准备, 而不是盲目地“守株待兔”。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

人本心理学认为, 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 这种潜能是积极的、合理的和现实的。发挥人的潜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科学的学生管理应以学生的全面、内在发展为核心, 为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创造相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不仅要关心学生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还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科学的学生管理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 不单纯把学生看做教育管理的客体, 以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个性化发展的条件, 也是个性化发展的结果。

五、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设了一个能让人全面发展的机制, 间接引导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潜能, 因此, 它是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 教师应由命令者变成建议者、引导者, 协调大学生的行为, 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和协作, 最终有效地完成个体规划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更加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动机, 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会明显增强。在这种管理方式中, 学生本身既是被管理者, 又是管理者, 在这种角色转换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从而引导他们走上自我管理之路, 大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郝颖, 丁广龙.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论坛) , 2005, (4) .

[2]马乐章.吴建卫.职业生涯管理初探[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30) .

[3]曾玉芳.职业生涯没计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障碍分析[J].图书馆学刊, 2006, (1) .

[4]李文静.员工职业生涯的心理契约的动态管理[J].经济与管理, 2004, (10) .

[5]林泽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篇4:就业困难,结构问题还是个人问题

专业学习带来了什么?

从知识体系结构的角度看,专业设置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根据1998年国家制定的标准,知识体系大体分为12个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又分为若干二级学科,具体到大学生具体所学的专业则又到了更为“基层”的分类。较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迅猛速度,这样细致的知识分类和专业领域划分总是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出现了所谓“专业冷热不均”的现象。社会发展亟需的紧缺的新职业和新岗位招不到精专的人才,发展较早、待遇较好的职业则人力资源富足。于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都面临专业不对口的就业选择。这种现象客观上突出了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现实。专业分化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看起来纯粹是个经济社会结构的问题。因为社会发展不能创造足够多与能力相匹配的职位。在高校培养了大量的有知识的劳动者、高级管理人才的同时,社会需求的结构和水平没有相应的变化和增长。所以,教育结构与整个社会结构发展的不匹配或许是这种解释的最简要形式的总结。

是不是社会结构的问题?

记得在我校工作的一个外教提了一个颇有启发的问题:“大学生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我了解的中国西部那么多地区亟缺教师,为什么毕业了不去呢?”西部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的确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我们国家的政策也正在通过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人才战略来进行积极应对。事实上,就业难不是因为社会需求不够,不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够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而是因为社会不能创造出足够多“理想的”职业和岗位。这个“理想”也不能仅仅理解成专业对口的问题。工作难找决不是专业不对口、社会需求水平不均衡那么简单。毕业生们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已。如果仍要从经济社会结构中寻找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那只能说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不能创造足够多的令大学生认为理想的工作。当然非要沿着这个逻辑分析下去的话,理想的工作岗位数量不够,或许也可以最终归结到经济社会结构上去。

个人意愿扮演了什么角色?

如果仅是个产业结构、教育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问题,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展和调整这些结构,来解决人才培养和特定岗位数量匹配的问题。毕业生们寻求“理想的”职业归根结底还是个价值观问题,是个人理想和意愿的问题。事实上,当前就业问题上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相互碰壁的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一致比较坚韧的传统就业观念。为了应对社会分工的当代形式,高等教育已经开始了大众化进程,其定位已经由精英阶层的培养过渡到了普通劳动者的培养。与此对应的是,大学生们似乎仍不愿放弃过去的理想。

今年我指导毕业生做了几百份在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公务员考试问题上,除了部分同学把它仅看作为一个机会之外,大部分打算参加考试的同学都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官本位思想。看来公务员这个职业是大家比较“理想的”或“令人满意的”。研究进一步对公务员考试动机的因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保守求稳和官本位思想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因子。这个结果让我非常惊讶,它让我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市场经济发展必然提高人才流动率和社会变迁的速度。面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化,个人求职观念不变化的结果必然就是失落、失意乃至失败。

我们能够做什么?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众多的大学生宁可面对不可回避的变化仍然坚持保守求稳的心态呢?我想这种观念层面的问题,一定是可以从我们的价值观教育中寻找到深层原因的。经济和社会在发展和变化,劳动分工在持续变化中日益多元,但是我们在就业理念、人生价值、成功观念等领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广义的社会化过程,仍在顽固地坚守传统思想的阵营。这是个更为根本的深层原因。因为,从个人意愿的角度看,每个求职者都打算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大学生要获得更高的职业荣耀和社会认可自然也就无可厚非。但如若一直徜徉在“天之骄子”的云端,跌落到现实上受伤也就是必然的了。更要命的问题是,我们大量的毕业生都会如此地受伤。为了减轻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既不能把罪责简单的归结到社会经济结构上,也不能简单地把责任甩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上。当务之急,似乎更应该从职业生涯理念和就业价值观念方面进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篇5:大学生就业个人简历

大学生就业个人简历模板

。2012年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在粤有120万,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引起了各届的高度重视,我们求职指南网一直致力与毕业生的简历就业辅导,免费、原创、贴心的简历资源为求职者提供大量的求职协助,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我们将一如继往的女努力,为我国的就业事业做一份自己的努力。

姓 名性 别男学历本科专业出生年月贯籍实习时间毕业时间就读学校联系电话家庭地址邮箱实习意向政治面貌预备党员知识技能大学课程:在校期间

奖惩情况2010年5月 被评为学院优秀班干部;

2009年5月 被评为学院优秀团员

在2011届校级“挑战杯”乒乓球邀请赛中荣获“最佳裁判员”称号

在校荣获“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获团体歌唱比赛一等奖、2010年优秀三好学生、2009年优秀团干部在校期间

担任职务班级团支部书记

校篮球协会会长

系文娱部部长爱好、特长非常喜欢运动,擅长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等

喜欢写作;擅长演讲自我评述本人工作认真,能吃苦耐劳,乐观向上、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认真负责、抗压力强、勇于迎接新挑战,在文职方面,我有过一年的工作经验,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我是一个有很强责任心并且积极进取的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敬业尽职。在校期间,因为表现突出而率先成为中共党员。求学阶段,我系统地学习了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也意识到经验不足是大学生的软肋,所以我利用暑假时间积极参加工作实践。经过之前的工作实践,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综合素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协调管理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在工作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也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亮。

毕业生“被就业”的现状

相信任何一个上过大学的人都见过类似上边这样的《就业证明》,也相信不少学生毕业时为在这张表上盖一个章煞费苦心。

最近有一些毕业生找关系,托朋友找到我,为了在这张表格上盖上一个正规的公司章。记得毕业时每人领到这样一张表格,被告知盖不上章就领不到毕业证,虽然当时我已经在单位实习,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可很多同学都没有找到工作单位,但又无可奈何。

为了更好地缓解新就业人员的经济压力,鼓励新就业人员成长,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新就业人员收入、降低负担、增强保障,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有生力量。

“新就业人员包括高校毕业和农村新进城就业不到5年的人员,他们刚刚进入工作岗位,劳动技能不成熟,无法立即为企业创造很高价值,工薪收入相对较低。”宗庆后说,这种现状使他们无法安心在本职岗位上积累经验、学习技能,缓慢的成长速度又影响他们收入的快速提高,并造成人员流动频繁。

篇6:大学生个人就业计划书

2、兴趣 本人兴趣较为广泛,尤其喜欢动手方面的,喜欢实践。

3、特长 本人在英语方面有较深的了解,四级之内的听说读写都能应用。

4、学识 一直以来本人都注意收集各种知识信息,努力充实自己,希望可以学有所用。

5、技能 我在大学期间获得了计算机一级证,英语二级证,普通话二甲,高级营销员证。我还取得了学校党校结业证书,并评为入党积极分子,随时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

6、智商 我的智商属于普通型,但在个别方面还是优于他人。

7、情商 我的情商较为突出,不但会团结成员,还会较好的处理成员之间的关系。

篇7:大学生个人就业自荐信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今天,我期待着向你推荐我自己。我愿意为贵公司工作,奉献我的青春和才华。

我叫__,是__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学习,勤奋学习。学校对我进行了德、智、体、美全面的教育,使我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综合成绩优异,业余时间考了__资格证。

作为一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我牢记着校训。作为当代大学生,我很清楚当代人才的竞争有多激烈。一个有竞争力的人才不仅需要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各种能力,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除了学习课本知识,我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我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加强。在三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勤奋精神、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方面正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锻炼和发展的。我知道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在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渴望有实践的机会,让学到的东西变得有用。希望贵公司能为那些渴望施展才华的新人提供一个机会,真诚希望能为贵公司工作。我相信以我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和对公司负责的态度,我是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的,我会尽我所能珍惜这个机会,做好每一件事。

今天,我期待着向你推荐我自己。我愿意为贵公司工作,奉献我的青春和才华。如果我有幸被贵公司录用,我会用热爱工作、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来证明自己,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贵公司认识我的善意。热爱自己的专业,期待实际工作的考验。

自荐人:__

篇8:大学生就业个人简介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面临当前严重的城市就业压力, 农村就业成为了另一条蹊径。从短期来看, 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从长远来看, 大学生农村就业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于国家而言, 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既可以缓解城市严峻的就业形势, 又可以满足农村的人才需求, 为新农村的建设积累必要的人才资源;于大学生而言, 到农村工作一方面可以暂时让他们避开竞争异常激烈的城市就业市场,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然而, 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2009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 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条件下, 大多数毕业生依旧以“经济发达, 机会多, 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域的第一标准, 沿海大城市依然是他们的首选就业地点。鉴于此, 应该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行为。而一个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行为, 则要受制于其到农村工作的意愿。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研究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1、分析视角

大学生流向农村属于人口流动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 不难发现对人口流动的研究以“推—拉”理论最具有解释力。推拉理论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人口流动的原因, 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向发达地区, 同样也正是该结构性因素阻碍了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向欠发达地区。但是不论是推力因素还是拉力因素, 都只是从外部因素去分析人口流动的原因, 却忽视了人这个具有理性的和主观意识的能动的社会主体和政治主体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主要从大学生自身的视角着眼, 运用logistic模型从多方面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2、研究假设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 社会活动中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行为都受其社会知觉、价值观、所处的角色、社会舆论及风俗等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国内相关研究表明, 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社会偏见压力、农村发展认知程度、个人成长发展所受影响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农村就业行为。因此, 本文基于上述分析视角和对相关文献研究及现实情况的思考, 对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意愿研究提出如下假说。

(1) 受个人特征的影响。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包括性别、户口类型和党员身份等。从理论上说, 由于婚假年龄及自身发展等因素, 男性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应高于女性大学生。而关于户口方面, 农村籍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会高于非农村籍大学生, 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第一,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们更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第二, 农村籍大学生对农村更加熟悉, 也拥有比非农村籍大学生更多的社会资源;第三, 农村籍大学生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所处的劣势地位, 会促使他们更愿意回到农村。至于是否是党员的问题, 笔者认为党员比非党员的意愿要高, 因为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国家意识相对较强, 在国家的政策背景下, 党员更愿意到农村就业以响应国家政策。因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男性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高于女性大学生;假设2:农村籍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高于非农村籍大学生;假设3:入党的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高于没入党的大学生。

(2) 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本文将个人价值分为个人的社会价值观和就业价值观两个部分。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 笔者以“您认为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如何?”来考察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从理论上说, 到农村工作的地位越高, 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也越高。另外, 笔者以“您毕业后首选的就业地点是?”来考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 而从理论上讲, 首选地点是农村的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必然高于首选地点是城市的大学生。因此笔者提出以下两个假设:假设4: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与其农村就业意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大学生认为的社会地位越高, 其意愿也越强;假设5: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与其农村就业意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首选地点是农村的大学生的意愿高于首选地点是城市的大学生。

(3) 受个人认知情况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大学生对农村的认知情况, 其中包括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对农村福利事业发展情况和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情况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并从理论上来说, 大学生对农村的了解越多, 其农村就业意愿也会越高。因为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越来越重视, 农村的经济已得到较快的发展, 大学生到农村就业能够一展所长。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假设6:大学生对农村的认知情况与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存在相关性, 而且两者成正比, 即大学生对农村的认知度越高, 其农村就业意愿也会越强。

3、数据与样本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笔者于2009年所领导的“农村大学生生源地就业意愿”项目课题组对武汉市近十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以武汉市一本到三本及高职高专的各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问卷中涉及了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农村就业意愿、对农村发展情况的认知以及其对各种影响其农村就业意愿因素的认识等方面的问题。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 即先按照一本、二本、三本及高职高专的等级分层并确定问卷数, 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 问卷调查结束后, 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并剔除重要信息缺失及奇异数据, 最后共获得有效问卷910份。其中男性331人, 占36.5%;女性577人, 占63.5%。从户口情况来分, 农村户口的占51.4%, 非农村户口的占48.6%;按大学生是否为党员来分, 党员数为74人, 占总数的8.1%。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三、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1、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总体状况描述: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状况不容乐观

据调查显示:仅有23.5%的大学生表示有意愿到农村就业, 而超过3/4的大学生则明确表示不愿意到农村就业。结合2009年的社会环境因素, 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部分大学生在面临经济危机和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情况下仍选择留在城市, 而不愿意到农村去。

2、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分析 (见表2)

首先, 通过模型1可以看出, 大学生的性别因素和户口因素显著影响着其农村就业意愿。具体说来, 就性别而言, 男性的农村就业意愿高于女性。户口的作用也较为明显, 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意愿明显高于非农村户口的大学生, 由此可以验证本文的假设1和假设2。但是, 大学生的党员身份因素对其意愿却没有显著作用, 也就是说, 党员身份因素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程度很小, 假设3未得到证实。

(注:因变量为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 其中以不愿意为参照类;在各自变量中, 性别的参照类为女性;党员的参照类为非党员身份, 户口的参照类为非农村户口, 毕业首选按工作地点的参照类为农村或小城镇;农村认知度:为了解大学生对农村的认知情况对其就业意愿的影响, 笔者用1到5依次对“很了解”到“不了解”进行了赋值, 最后将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及农村福利事业建设的了解三个项目合并计算求平均值即为农村认知度, 该值为定距变量, 值越大, 说明认知度越高;*表示显著性P<0.05, **表示显著性P<0.01, ***表示显著性P<0.001。)

其次, 由模型2可以发现在控制了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因素后, 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因素显著影响着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模型2显示, 就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来说, 与毕业首选地点在农村的大学生相比, 首选地点在城市的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要高得多。而就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来说, 认为农村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越低的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也越低, 即两者呈反比关系, 假设4与假设5得到证实。

最后, 在模型3中, 笔者在控制了前两组因素的情况下新加入农村认知度变量, 其整体作用显著。由模型4可以发现, 农村认知因素作用显著, 且与意愿呈正相关, 即随着大学生农村认知度的增加, 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也会增加, 反之则反。因此假设6也得到证明。

四、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论

本文通过相关的计量分析, 对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在大学生是否有意愿到农村就业方面, 其总体现状不容乐观。近3/4的大学生即使是在面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 也不愿意到农村去就业。第二, 在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影响因素方面, 大学生的个人特征、个人价值观以及个人的农村认知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通过分析, 笔者发现在大学生的性别、户口类型、社会价值观和就业价值观, 以及个人对农村的认知情况即对农村经济发展、福利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的了解情况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具体而言, 在个人特征方面, 男性的意愿高于女性大学生, 农村籍大学生的意愿高于非农村籍大学生。在个人价值观方面, 大学生认为的农村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越高, 其意愿越强;首选地点是农村的大学生的意愿高于首选地点是城市的大学生。在农村认知因素方面, 对农村认知度与农村就业意愿正相关, 对农村认知度与农村就业意愿正相关越高, 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也高, 反之则反。

2、建议

(1) 不管是解决我国的就业压力问题还是吸引高校人才到农村就业, 都依赖着经济的发展。因此, 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国家要加强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城市应该加大对农村的帮扶力度, 从各方面引导农村的改革, 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村则要充分抓住各项优惠政策和机遇, 结合自身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 不断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 切实促进自身的发展。

(2) 国家和社会在引导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过程中, 要着重强化引导农村籍大学生回家乡就业的力度, 通过多种措施鼓励农村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与非农村籍大学生群体相比, 农村籍大学生生长于农村, 对农村环境更熟悉, 人际交往更多, 适应能力更强。引导他们回乡就业, 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 也可以减少就不了业给农民家庭带来的长期贫困, 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稳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教育, 号召广大青年到基层去, 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结合起来;同时让大学生走出校门亲身体验基层工作感觉, 了解农村现阶段真实情况, 加深其对农民和基层的感情, 增强对农村和农村工作者的认同。

(4)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 广泛宣传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对到农村就业大学生的各项优惠措施, 以及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大众对农村和农村工作大学生的认同, 改变他们对农村落后和地位低下的偏见。

摘要: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是缓解城市严峻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面临经济危机和国家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的情况下, 大学生的农村就业积极性仍不高。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调查数据的分析, 从个人的视角出发, 使用logistic模型对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发现, 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受其性别、户口类型、社会价值观、就业价值观以及个人对农村的认知情况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个人视角,logistic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建辉: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J].中国经济报告, 2009 (4) .

[2]黄颖黔:行为科学导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雁塔区教育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2022年思想品德中考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