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2024-05-09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通用6篇)

篇1: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实施方案 七年级数学组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七年级数学组

活动背景:

习主席提出三新: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

【内容摘要】:中学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分层教学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似乎成为解决学生个别差异、实现最优发展的灵丹妙药。数学分层教学,它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已在全国多所中学实施。它是以发展学生智能、潜能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同层次

引言:

作为教师要想在45分钟的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就应承认并接受学生学习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针对每一类甚至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辅导和训练。这样一来,教师不再是从自身和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排其忧,解其难,学生肯定会树立信心,取得进步,喜欢上数学课。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在学生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他们越学越想学,久而久之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步骤

1、摸底调查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们在接手新上来的七年级新生的时候,对学生不了解,要想很好的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当靠六年级学生的毕业成绩分层是不行的,毕竟成绩只代表单个方面的评价,我们应该做到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不仅仅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个人兴趣等等因素,找准学生学习成绩相对滞后的真正原因。怎样进行摸底调查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家访,及时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这是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主要渠道,也是取得家长支持的重要方式,家访中我们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和所处的家庭环境,为准确分层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测试,教师自己出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测试不仅仅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对解题思路的掌握技巧,有的学习成绩滞后的原因,不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而是学习习惯的不准确导致考试中的马虎大意。通过摸底调查以后,综合种种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作出一个全面、公正、客观的复习和判断,既对他的优点进行肯定,又对他的缺点进行改正。

2、学生分层

我们按照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各班的学生分为加油A级、前进B级、奋斗C级三个学习级别,其中C级为成绩优秀组,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基础扎实,学习成绩好而稳定;B级为中等成绩组,智力因素较优,有一定的潜力,但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学习兴趣较淡薄,学习成绩不稳定。A级为最基础的小组,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较为吃力,成绩不理想。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级别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同时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级别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级,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3、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大纲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另一种是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发挥他们潜力的提高性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有理数加法这一节的时候,把教学目标分为两层: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提高性教学目标:

1、会用有理数加法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

要求A级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级学生达到“提高性教学目标”,B级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3、备课分层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把好教材重难点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在总体构思和设计上要辊具匠心,要备好各层次学生对知识接收情况,要给第a级学生提供一些课堂上解答问题的机会,注重备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 4

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

4、授课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讲解新课时,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设计。(1)创设好情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兴趣,然后通过老师引导、启发、讲解,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例如有理数加法教学中,我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先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1)什么是数轴?(2)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通过复习提问,可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教师接着还需要研究的问题,引出本节课题。教师以课本里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法,在以一个物体左右运动的问题指导学指导学生画出数轴,并列出式子,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参与数学研究的过程,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研究的乐趣。然后教师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既有深浅差别,又有联系,并能形成递进台阶的分层问题,让学生思考。

A层学生回答的问题: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哪几条? B层学生回答的问题:能正确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

C层学生回答的问题:能正确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先由A层学生回答低层问题,其他学生补充;再由B层学生回答中层问题,其他学生补充;最后由C层学生回答高层问题,然后由教师补充或纠正。

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2)课堂训练,课堂训练既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也是老师检验当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方法,所以教师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教师在讲解课堂练习中,先对a级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而且在辅导上要发挥学生的作用,毕竟学生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关系更亲密。我们要让优秀的学生辅导稍次一点的学生,稍次一点的 5

学生又辅导更差一点的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帮一责任辅导。我想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很好的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

5、布置作业分层

课外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数学课外作业的具体形式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课作业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和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布置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作业,使绝大多数学生都乐意去做,避免这一层的学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这样就减少抄作业的现象。对于优等生我们要布置一些较深的、思维要求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题。才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才能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只有作业分层,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只有这样做,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巩固,还有提高,都能给以满足。

结语: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合理的实施分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体现了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和尊重。

篇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摘要:同一个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与能力也是不同的,有的好一些,有的差一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分层教学是把学生按照数学学习情况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都有所收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合理分组,教学中合理调动小组成员,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分类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分层教学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地发展,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

同一班级学习的学生,却是个性差异明显的复杂的群体。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传统教学模式不能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发展,是每个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与接受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差异化教学,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介于班级统一教学和个体因材施教之间,是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的中间形式。它能吸收两种教学形式的优点,兼顾学生的集体与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一、按学生层次分学习小组

综合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合理分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与学习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和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教师要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分层分组,以便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我将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并选出各层次的组长,由各组的组长收作业。我经常鼓励他们,只要努力,都能学好数学,树立他们的信心。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有梯度。在同一班级内采用相同的大纲与教材实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设计梯度教学方案的评价层次,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减少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体验成功感和喜悦感。而且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够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把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分为A组、B组、C组。教学目标分层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A 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实际能力入手,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使 B、C 组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教学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开展适应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其基本要求是: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并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再上一个新台阶。

讲课分层次。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内容兴趣上的差异,将会造成学生在不同层面对知识的理解。鉴于此差别的存在,教学中可采取:

1、基础知识整体讲,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教学方式采用集体讲解;

2、特征知识个别讲,对 A组学生详细讲,并降低难度,C 组学生听教师讲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补充扩展新的内容,在给每个组讲解的时候,其他的组做相应的练习。

分类指导。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反应到教学中应体现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比如说在低层次的水平上,有的学生之所以处于此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动机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时只需要通过交流、讲解、鼓励等方法使其明确学习目标,一旦此方法奏效学生将很快提到高一层次;有的学生处在低层次可能是由于兴趣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指导时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之乐学、爱学;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是由于概念不明确、学习方法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不断总结尝试,从而达到教学艺术化的境界。

问题设计分层。课堂提问要结合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较简单的问题让A组学生来回答,使他们也有机会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如果是稍难一点的问题,就让B组的同学回答;C组同学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总之,有真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力所能及地回答问题,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必将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甚至可以让学生“情绪高涨”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

课堂练习分层。课堂练习分层就是在新授后的巩固练习时,把练习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以达到各自的目标。在教学实施中,我把练习题分成三个层次,学生每做对一层加一百分,多做多得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四、布置分层次作业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大都能通过回忆课堂学习、独立思考后,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师的教学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明确规定哪个学生必须完成哪一层习题,鼓励学有余力的低层次学生向高一层的习题挑战。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更关注A、B 组学生的作业,认真仔细的批改,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低层次学生不断进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渐走向成功。

篇3:探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 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 ∶ 5 ∶ 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C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 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 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C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A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 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 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名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 使课堂充满生机, 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 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 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 对A层学生以“放” 为主,“放”中有“扶”. 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四、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 分层次选编基础巩固性练习,拓展延伸性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 对低、中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低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基础巩固性练习,鼓励选做书中章节习题,中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基础巩固性练习,和书中章节习题,选做拓展延伸性练习,高层学生另外增加综合运用性练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配制练习,有利于低层学生巩固基础,中层学生略有提高,高层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五、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 因此, 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 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 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 综合性的题目. 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 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六、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名学生. 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七、评价分层

数学分层教学最大特点就在于面向全体,通过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让大量“中差生”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行”“我进步”了的感觉,让这样的心境内化为自信的个性心理品质.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 课堂分层教学在学生知识与能力差异越来越大的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各层次学生各方面得到最佳发展.

篇4: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21-02

学生由于受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如果教师忽视这些差异,在教学上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后果。要扭转这种局面,达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尝试分层教学,使学困生能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中等生能发挥自身潜力,激发学习兴趣;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获得更快的发展。下面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根据具体情况约按3∶5∶2的比例确定各层次的人数。A层学生要求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反思,树立创新意识;B层学生要求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C层学生要求能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方法,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学生分层可以通过成绩考核来进行,同时要遵循三个原则:自愿原则、公开原则、动态管理原则。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参加分层的成绩考核,可向学生传达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参加考核。在考核后,要将根据考试成绩确定的分层结果公开。如果教师暗箱操作,将自己主观的分层结果强加给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不满。被分为C层的学生会认为老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公开分层结果后,教师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原则,并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分层结果。分层之后,有的学生学习态度有所转变,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取得了学习的进步;也有的学生不思进取,骄傲自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此,要实行分层动态化管理,将进步的学生提升到较高的层次,将落后的学生下放到较低的层次。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各类学生的情况,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适合其目前状况的教学。

二、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是分层教学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在授课分层中,要处理好基本要求和个别要求的关系,即既要讲授基本的教学内容,又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这就要求在讲授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提问分层、课堂练习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层的学生进行探索性教学,引导他们自己去探求新知识,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做到能从容应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对B层学生进行提高性教学,使他们既要知道“怎么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逐步学会自我探索;对C层学生进行补偿性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他们能基本掌握知识要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能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

提问分层,即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对要提问的问题进行层次划分,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给C层学生多提供回答的机会。提问分层遵循的一条原则是“提供给中差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感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提问分层可以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首先向C层的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能通过观察看出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吗?然后向B层的学生提问:我们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这里要强调“且”字呢?“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句话正确吗?最后向A层的学生提问: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旋转1800之后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完全重合,由此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呢?通过这样的分层提问,使C层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B层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A层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练习分层,即在授课分层中,教师精心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对A层学生侧重设计提升其学习能力的习题,对B层学生通过练习侧重考查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对C层学生注重他们的基础训练,让他们多练习。

例如,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后,教师可设计几个习题,让学生进行分层练习。

层次C:如图1,已知AB=DC,AC=DB,证明△ABC≌△DCB。

层次B:如图2,已知AB与CD相交于O,∠A=∠D,CO=BO,证明△AOC≌△DOB。

层次A:如图3,已知AB=AC,BD=CE,证明△ABE≌△ACD。

三个层次的题目分别让相应的三个层次的学生做,从C层到B层到A层,难度逐渐加大。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让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同时,鼓励低层次的学生除完成本层次的练习外,尝试完成较高层次的练习。

三、辅导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因此辅导分层应包括对学生功课的辅导和与学生心灵的沟通。通过双管齐下,缩小学生的层次差距,让低层次的学生向较高层次迈进。在功课辅导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对A层学生的辅导注重让他们掌握知识点的联系和异同,通过具有较高难度的综合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对B层学生的辅导则侧重他们对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把握中等难度的基础性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难度不太高的综合性练习,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对C层学生则采取“多辅导、多练习、跟踪指导、查漏补缺”的方法,帮助他们基本掌握基础知识,适时指导他们适当尝试一些中等难度的基础题。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师生交流,教师多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对于A层学生,教师应多提醒学生不要骄傲自满,鼓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行;B层学生由于存在着多或少的缺点与不足,以至于成绩总是或徘徊于中等水平,教师应多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找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向A层靠拢;C层学生的情感因素是最复杂的,他们总是感到自卑,觉得老师和同学们看不起他们,这就需要教师要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并帮助其解决,多鼓励和支持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

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能较好地处理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如何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篇5: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长子五中

孔志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从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是,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加之部分班级人数过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制定目标上课,长期下来势必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等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们学校数学组打算摸索一套新的教学方式,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

(2)课题的现实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学生不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鉴于此,我校决定探索分层教学模式,由数学组牵头开始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为全面铺开分层教学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比较实施分层后的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具体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做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分从教学策略,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使之在农村初中教育这块亟待开发的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通过合理分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即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

2、形成的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法和步骤,即从组建小组、人员分工等方面研究分层教学的有效形式。

3、从分层内容研究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即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分层学习的内容;在课外学习中,选择适合学生分层学习的内容。

4、从分层时机的把握研究分层学习的有效策略。即研究分层学习安排在什么教学时段最有效;分层学习安排多少时间最有效;初中数学课堂是否都要安排分层学习才有效。

5、从过程评价中研究分层学习的有效策略。即在分层学习过程中实施教学评价,探求分层学习有效评价策略。

四、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我校数学分层课题组成员在收集和学习了国内外分层教学的方法后,“择其善者而从之”制定出我课题组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办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我校数学分层教学分为五个基本环节: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

1、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

学生分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是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①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学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②按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③提问分层,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④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⑤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4、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择性的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完成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估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①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②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③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④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⑤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五、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明确研究目标,责任到人。

实验阶段:设计具体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全面进行实验研究;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培训,参观学习、交流和观摩活动;随时对数学子课题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观察、调控;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

总结阶段:在总结试验情况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书面材料,进行实验中期评估研讨。对照研究方案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形成实验报告,进行课题总结;参加经验交流,展示研究成果,举行结题活动。

六、研究思路

本课题有目的、有计划的严格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定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

调查筛选:调查了解各个实验班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形成统计表格,给学生分层。

课题论证:学习国内外有关开展分层教学的成功经验,吸取有效的做法。

制定方案:开展宣传发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开展集体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实践研究:通过开展实验课、研讨会、反思、案例等进行分层教学探索。

交流总结:探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分层教学模式。

申请结题:在总结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分层教学模式,收集整理实验材料,形成实验报告,参加经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进行课题总结。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全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订改进计划,引导一线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文献研究法。通过电脑,借助有关书籍,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论文、著作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和优秀经验,这样有助于课题组成员丰富研究知识,开阔研究视野,启迪研究成员的思维。

3、经验总结法。总结我校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经验,为课题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

4、调查研究法。召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座谈讨论,听取他们的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

5、案例研究法:深入课堂,对案例中的分层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别是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6、比较研究法:比较实施分层教学前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适时总结和改进课堂教学分层方案。

八、研究预期成果

1、形成学生分层方案,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调查;

2.、分层教学研究论文汇编成册;

3.、通过课题研究,更有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深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主持人:苏敏

篇6: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因材施教”这一说法出自于《论语·为政》。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并且流传至今。的确,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来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针,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而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分层教学”其实和“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查阅,“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以及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把不同情况的学生分成若干组,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得这些学生在不同的小组中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使整体的实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我校是本市的一所民办中学,一个年级8个班,大约有300名学生。这些学生在刚入校时都参加了分班考试。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高低将其中最优秀的40名学生分入提高班,其余200多名学生被分入剩下的7个平行班。我负责其中两个平行班的教学。和提高班的学生相比,平行班的学生差距较为明显。此外,即使是在相同的一个平行班上,学生的差异也是相当显著的。可以说,学生原有的基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记忆能力,反应快慢抑或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自从他们入校时就已存在了。而上课时为了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再加上民办学校的学习进度较公办学校要快得多,我既要控制好自己教学的速度,又要兼顾教学内容的难度,因此我基本上按照中等偏上的程度来制定教学方案。但是这种面对中等层次的教学方案最大的弊端在于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首先,优等生总是觉得上课的内容过于简单,靠自学也能理解,有些成绩不错,但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甚至连上课都不愿意去听讲。而没有学习动力,自然也无法在整个年级里拔尖。其次,中等生学得就不那么轻松了,他们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必须要竭尽全力才能掌握并消化所有的教学内容。此外经常会有中等生在回答问题时对自己的答案不确定,对于曾经学过的部分知识点模棱两可,因此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不牢固的。学困生就更不言而喻了,他们连最基础的知识点也无法掌握,前学后忘,走进了学习的盲区。长此以往学生们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困境,使自己的教学更为行之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而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也希望通过分层教学开展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为理想的发展。除此之外,对分层教学方法以及途径的探究不仅仅只限于数学这一门学科,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它同样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曾在其提出过的“掌握学习理论”中强调“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可见分层教学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许多额外的学习条件和机会,至于学生是否能把握得住,与其自身努力也有着相当大的关联。

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也曾说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分层教学法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分层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班级、学校的和谐发展,教师的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并且与最新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从本质上说也是一致的。

本次研究的总目标是如何在原有的班级基础上,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练习和分层测评。并将参与到教学干预的班级和不参与的班级的学生前后的学习成绩、学习状态以及学习习惯等作比较。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本校相关教师形成合作小组,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2.文献研究法:借助网络查找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阅读《教育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书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

3.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问卷调查及相关学生的访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状况,在不断的实践、探究和总结中形成结论,并应用推广。

四、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关于分层教学的环节众说纷纭,版本较多。就我看来,分层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和分层评估。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智力和非智力以及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将学生分成高、中、低或者A、B、C三个水平层次。一般比例分别占20%、60%、20%。其中A层的学生个人能力突出、反应快、领悟力强、学习兴趣浓厚,是教师按照高标准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同时也是教师希望能够在年级里拔尖的学生,即通常所说的尖子生。B层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或者中等偏上,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情绪也不是特别稳定。教师一般按稍高于教学大纲上的基本要求来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典型的例子是学习刻苦但自身能力一般或者是有较好的天赋但却不够勤奋的学生,即通常所说的中等生。C层的学生基础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逊色于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反应迟钝,意志品质极其缺乏。教师只能按照(甚至略低于)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教这些学生,即通常所说的学困生。

学生分层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教师指令分层,这种分层方式主要由教师来掌控,教师负责编排学生座位,划分出相应的练习小组。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第二种是学生选择分层,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练习难度。此外,学生分层也有师生协商分层、动态分层等其他分层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学生分层是具有灵活性的,会随着学生学习的情况作出及时调整。简言之,学生分层具有升降级制度,本处于B层或者C层,且在原来的学习小组中有出色表现的学生可以上调至A层或者B层。反之,本处于A层或者B层,且在原来的学习小组中表现糟糕的学生会被下调至B层或者C层。这既是对学困生和中等生的一种激励,也是对尖子生的一种鞭策。但是在实施学生分层时,无论采取上述哪一种分层方式,都应对学生讲明升降级制度的标准,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各个层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学目标分层: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曾在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举些例子来说,某些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不强,但却拥有不错的身体运动智能。某些学生的空间智能一般,但其人际智能却很出色。因此,衡量学生不能只看某一个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在教学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加要注意到这一点,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标准。

所以,在完成学生分层之后,可根据课程的总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特点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初一下半学期学习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中,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制定教学目标。A层学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提高自身的几何推理能力,并能够综合运用“等角对等边”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几何证明题(三步或三步以上)。B层学生经历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后,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相关定理解决较简单的几何说理题(二步)。C层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区别“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的不同之处。

由于教学目标的分层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设定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体现出层次性,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与此同时,A层、B层、C层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结合自己的需要来对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当然,若出现一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对与其相应的教学目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后决定是否予以采纳。另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要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这是必须做到的。在兼顾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又要鼓励学生个体发展。对A层、B层的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B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层学生则应具备自主探索,钻研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这样做能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自己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帮助低层次学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从原先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3、分层备课: 前面提到,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而分层备课则是前提。前文提到的教学目标分层也可算是分层备课的一部分。只不过分层备课内容更加广泛,它包括了设计整个分层教学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必须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例如C层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解决,B层学生的潜力如何激发,A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发展等等。

4、分层授课:

在分层备课之后,就要正式授课了。可以说,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中心,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具难度的一个环节,对执行者——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些老师设计出了精彩的教案,却在具体实践中未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分层授课也是最具创造力的一个环节。如果教师方法得当,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预先设计的目标的话,课堂教学也会变得非常成功。因此,对于授课者而言,挑战和机遇共存,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以下介绍分层授课中几种常见的分层方式:

(1)按课型确定分层:此类分层方式一般以教学任务作为分类的标准,例如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实验课等等。以新授课为例,新授课顾名思义要将传授新知作为重点,因此在时间的安排方面,需要重点关注B层和C层学生,一节课将近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时间要放在他们身上。而对A层学生的关注时间则可大大减少,一般5到10分钟左右即可,给A层学生留有一定独立思考的空间,相信A层学生凭借天赋能够自己解决。至于复习课以及习题课的分层授课方式,由于是对新授课的知识巩固,不妨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A层学生做小老师,B层和C层学生做他们的学生。由A层学生提问,让B层和C层学生回答,然后A层学生予以点评。若有不当之处,A层学生给予及时辅导和改正。当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时,A层学生可适当板书,让B、C两层的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记忆。当A层学生需要了解B、C两层学生对知识点的反馈情况时,也可适当请部分学生板演。临近尾声时,A层学生对整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小结。可以说在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A层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和平日里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这样做既能使A层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也让拓宽了B、C两层学生的思路,彼此之间取长补短。整节课在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氛围中顺利地进行。

(2)按教学内容分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在授课过程中灵活地对教材教法进行整合。举例来说,每节新授课中都包含了一些新知识点,包括概念,定义,定理,判定方法,性质等等。教师在引出新知后讲解相应的例题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具体应用,还要腾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教师如何对这些概念、例题、练习进行合理地分层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相对次要的概念可少花一点力气,相似度较高的例题可做一定的筛选,某些例题课本上要求不高,教师可做一些相应的变式,或者做补充及引申。最后的课堂练习也可适当选择较为典型的习题或者习题组来考查各层次学生的反馈情况。(3)提问分层:相信提问分层是各位老师都比较熟悉的一种分层方式。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设计了三种不同层次的问题供学生回答。基础题优先考虑C层学生,如果他们能回答正确,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中等难度的题目留给B层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靠自己解决问题。拓展性较强,有思维难度的题目留给A层学生,A层学生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往往能给老师意外的惊喜。当然,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总遇到了困难,教师可适时予以引导、点拨。(4)作业分层:分层布置作业同样是分层授课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教师可运用阶梯原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必须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这两大要素精心设计作业。举例来说,如今在各大学校里颇为盛行的校本练习往往都分基础题、拓展题、综合题这三大类,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分层作业的例子。教师在编制校本练习时也是煞费苦心,期望达到最佳的检验作用。对于C层学生而言,与课本配套的练习册上的大部分习题以及校本练习中的基础题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只要自己稍稍努力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点,真可谓一举两得。对于B层学生,除了要完成C层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之外,教师可适当地在综合题和拓展题中选择部分题目让B层学生完成,或者B层学生也可以和教师协商有选择性地完成综合题和拓展题。当然,还是会有一些比较上进的B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者家长的辅导超额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些都是教师希望看到的好现象。简言之,对于B层学生,就要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拔高,使他们有机会提升至与A层学生一样的程度。对于A层学生来说,为了进一步夯实自己的原有基础,并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实力,练习册和校本练习上的所有练习都得尽可能地去完成。综合题和拓展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A层学生一般都是爱钻研,爱提问,肯动脑的好学生,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自然而然要高一些。相信他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下,会有质的飞跃的。

5、分层辅导:

相信如今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会和我有如下相同的感受:光靠一周6节正课的时间,既要完成新课的教授又要讲评前一天的作业,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考试、测验、或者练习卷、复习卷等都需要花时间去讲评。这点时间实在是不够用。除了一周6节正课之外,一般教师都会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辅导。需要指出的是,辅导也要讲究方法。分层辅导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所学旧知的进一步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个好机会解决各类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C层学生的辅导,除了指导他们学习之外,更要建立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只有他们喜欢这位老师,才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个人觉得面批学习作业,有错误及时改正,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一对一式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他们来说是最为有效的辅导方式。对B层学生适时加强综合性习题以及拓展性习题的辅导,希望他们能够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而辅导A层学生时,可适当增加一些变式题、或者补充一些竞赛类的练习,锻炼其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吃得饱”。

6、分层测试:

为了更好地检验之前所有分层教学环节的成果,需对各层次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教师在命题时必须对命题的难度,层次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一般一套比较合理的测试题中,70%左右均为基础题,20%左右为综合题或者变式题,10%为拓展型题目。教师可安排A层学生完成所有的试题;B层学生选做部分拓展题,尽可能完成所有综合题;而C层学生在必须完成所有基础题的前提之下,选做部分综合题,拓展题就不需要做了。相信这样的安排能对三个层次的学生有良好的激励作用。

7、分层评估:

每个学生都希望给教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也没有哪个学生会不在意教师对他(她)的评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对三个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估,检验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反映出这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分层评估作为分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有关分层评估的观点供读者参考:(1)首先教师对C层学生的评价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虽然他们受困于自身能力有限,但哪怕他们只有些许的进步,教师也应予以他们充分的肯定。若他们有较大程度的进步,教师可考虑提升他们的层次,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潜力,更是对其自信心的巨大鼓舞。

(2)其次教师对B层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既要为他们指出其缺陷,又要鼓励他们以A层学生为榜样,只有锲而不舍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3)再次教师对A层学生的评价可采取竞争性评价,让他们有危机感,要想巩固自身的地位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好比A层学生是卫冕者,而B层学生更像是挑战者,A层学生经常会受到B层学生或者其他A层学生的冲击。教师应坚持自己的准则,严格要求他们,督促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勇于面对各方面的挑战,更加努力拼搏。

(4)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课的表现以及分层测试的成绩,鼓励每个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A层学生要想办法一直保持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团体中。当然教师也完全有权利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调整。例如,在阶段考试及测评的基础上,成绩进步明显的可提升一个层次。反之有退步的,可予以提醒或者鼓励,但下次测试仍然没有起色或者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的话,只能降低一个层次。这样的动态分等定级制度,能更清楚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5)教师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动态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1、第一步(准备阶段2014年9月-10月)(1)、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准备有关资料,制定实验研究的总体方案,准备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3)、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每班5-6人分一组,并选举组长;

(4)、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对班内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协调管理。

2、第二步(探索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1)、按计划实施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2)、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和观摩活动(3)、随时对数学小课题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观察、调控;(4)、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

3、第三步(总结阶段2015年1月-2月)

(1)、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课题总结;(2)、参加经验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1.平时的教学等工作任务繁重,真正投入研究的时间有限。

2.学校多媒体设备不足、缺少适合分层教学的配套资料限制了分层教学活动的开展。

3.分层教学的实施有一定难度,主要的阻碍因素在于社会的不认同,传统思想认为分层教育就像是把人分为了几个等级,使得个人的自尊受到打击,影响个人的人格发展。

在上述因素制约下,既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又能不计得失潜心研究,需要持续的热情和相当的钻研精神。

(二)改进设想:

上一篇:就业科下一篇:介绍我的好朋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