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2022-12-10

山区农村初中, 尤其是“九年一贯制学校”, 办学条件差,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长期以来, 山区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更不能满足山区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为了提高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 改变山区教育落后面貌, 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胆地试行“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 收到显著的成效。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符合认知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认识, 总是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抽象到具体, 由简单到复杂。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知活动。教学班级中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 因而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人的认知规律,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教师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才能取得最大的收获。“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 就是为了根据的学生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差异, 根据人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认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完成适应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 符合教学原则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现状、兴趣爱好、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存在着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就有所不同, 所以教师因人而异, 因人施教, 发挥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程度上的基础之上学有所得, 逐步提高, 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承认人的差异性, 承认人发展的不平衡性, 并以此为依据采用分层教学, 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是更好地贯彻了“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三) 符合学科特点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自然学科, 教学时对班级学生而言, 用统一的要求, 有不少学生学习有困难, 会使一部分学生学不进去, 感到“生吞活塞, 枯燥无味”, 出现“欠帐”的现象, 负担过重, 心理压力大, 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甚至会导致他们辍学。难于巩固学额, 严重影响山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与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而对那些拔尖的学生又会受到限制, 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他们的发展, 而千方百计地择校外流。“分层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 实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合理发展的教育理想, 是解决“优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的有效方法。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 就应该先给学生讲清道理, 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 是承认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 而不是教师对学生人格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疏”的分层, 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 而是采取“因材施教”方法帮助每个人提高学习成绩, 以缩小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 达到共同进步, 班级整体优化的目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上个体要求有所不同, 学习到达的目标不同, 让学生心理平衡、建立互相帮助、健康发展, 形成一个学习你追我赶, 齐头并进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 “分层教学”应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

所谓“分”是根据学生的各种差异把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所谓“合”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 标准应一致。教师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优生不溺爱, 不迁就, 不能“一美遮百丑”, 原谅优生的缺点、错误。不歧视、嫌弃学困生。对学困生多关爱、多帮助、多鼓励, 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及微小的进步, 及时表扬,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发动优生帮助学困生, 建立“一帮一, 一帮几”帮助学困生学习。培养全班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总之, “分”是承认差别, “合”是统一教育目标, 二者并不矛盾。

(三) 教学环节凸显层次

1、教学对象层次化。

班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老师讲清分层的目的意义, 统一学生的认识。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对学科的兴趣爱好及已有的知识水平, 自己申报目标层次,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作调整。这样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确定的学生层次, 既保留了学生的“脸面”, 又不伤学生自尊心, 还能够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的原则,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 合理地制定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3、课堂教学层次化。

在教学中以B层学生为基准, 同时兼顾A、C两层, 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一些深、难的问题, 课堂上可以不讲或少讲, 留给课后跟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逐步上升的规律。保证A层“吃得了”, B层“吃得好”, C层“吃得饱”,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4、布置作业层次化。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A层做基础性作业, B层做基础性的题为主, 同时选做少量略有提高的作业题, C层做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作业题。

5、辅导层次化。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辅导, 分组辅导与个别辅导想结合。对A层学生耐心辅导, 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逐步提高;对B层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提高综合能力;给C层学生增加课外延伸题, 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 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

6、考核层次化。

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 提出不同的要求, 同一试卷可以由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 也可规定哪些层次的学生做哪些题, 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出不同的试题, 每次考试后, 可根据情况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调整。A层学生进步了, 就调到B层或C层, 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对高校图书馆的启示下一篇:配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