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2024-05-02

漫谈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精选8篇)

篇1:漫谈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漫谈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是指对集团公司的资金实行统一管理,通过母公司审批制度、资金集中运营和人员统一委派等方法,达到控制和减少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支持主业发展、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财务费用等目的。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打破了集团公司内部各独立法人财务分块管理的旧模式,形成了统一的现金流、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及适合集团公司特点的现金运营思想和财务管理模式。

实现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标准是:现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要达到非受控(除公积金、保证金、质保金等)现金流的90%以上;集中统一授信和信贷应占总额的70%以上;对外投资和担保全部集中审批;逐级委派财务主管:资金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统一的财务和资金管理制度。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才能真正做到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但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并不是集权管理,集中统一管理的根本宗旨是通过对财务运作过程的管理,提高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效率,而不是子公司财务最终决策权力的转移和消失;其目的是提高集团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协调能力,而不是取消子公司风险决策和承担后果的权力,最终还是要由子公司代表集团的股东行使决策权,来体现和执行集团的决策。因此,资金所有权不变、子公司资金存取自由和存款有利贷款付息是资金集中管理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同时,统一授信和信贷也应遵守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授信和信贷的主体是最终使用者(子公司),即授信由集团统一运作,但申办和使用的最终决策权在使用者手中。二是授信和信贷的合法使用和归还责任由使用者(子公司)承担,其法律责任不得免除。

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最终实现集中统一管理,要经过很艰难的过程,绝不是集团领导讲几次话、集团公司发几个文件推行就能解决的。因此,在具体实施中要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1、选择和确定资金集中管理的平台。集团公司可选择建立资金中心或结算中心,不须经其他政府部门审批,但在资金运作上不能吸收存款,支付利息与税法也有一定抵触;也可选择组建财务公司这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资金运作受法律保护,但与子公司同级很难行使行政权力,且获得政府审批很难。企业应权衡利弊,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平台。

2、明确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并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流程和制度应根据建立的不同平台来定,主要应包括资金集中管理办法、内部结算办法、授信管理办法、信贷管理办法、资金预算管理办法、风险管理办法、网络结算办法、会计核算办法、稽核和审计办法等。

3、建立先进、安全的资金结算管理网络。集团公司一般下属单位较多、分布较广、业务量大,资金运行速度快,没有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支持根本无法完成资金集中管理的任务。

4、具有财务预算和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能力。可以说没有准确的预算,就没有资金的准确运营和管理,就无法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高效率。

5、配备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集团公司应配备一批忠诚、敬业、熟悉业务并具有创新能力的财会人才,这是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具体可采取

集团内选拔和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篇2:漫谈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实施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目前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含六家生产单位)和矿山、机械制造、动力、运输、工程检修等十几个辅助生产单位及后勤福利部门,以前每个单位均设财务机构,会计人员由所在单位管理。

近年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整顿内部会计工作秩序,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文件,财务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尽管如此,但无视公司规章制度,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现象仍时有发生。我们感到,这类问题依然存在,症结在于财务管理过于分散、监督薄弱。随着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和公司整体改制的不断推进,我们决心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即改变原财务分散管理体制,分为机关分流单位、驻外公司、主体单位财务统管三个步骤,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起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体制。通过半年多来的紧张工作,这项改革基本就绪,会计监督也得到了加强。

一、在全公司建立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体制

(一)首先我们确定了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即:1、加强对公司各单位的财务监督和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维护公司整体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实现会计人员的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3、对会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二)分三步走,积极稳妥地推进财务体制改革

1、成立“机关分流单位会计代理中心”。近几年来,公司减员增效首先从机关人手,机关人员由原来的2

000余人精简为286人,分流了17个规模较小、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单位,并撤销这些单位的会计机构。通过严格的专业招聘考试,从40名原有会计人员中录取了21名,成立了“机关分流单位会计代理中心”。该中心为科级单位,直接隶属于公司财务部,选择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组长,实行组长稽核、科长抽查审核制。通过考试上岗的会计人员非常珍惜竞争得来的工作岗位,学专业、考职称、互相探讨业务的气氛日渐浓厚,工作态度和质量都上了一个台阶。更重要的是代理中心与原单位彻底脱钩,严格执行国家财税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原单位账外资产全部并人账内,不合法或不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得以制止,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证。

2、成立“驻外公司会计管理科”。由于驻外公司分散在全国各地,其人员流动性强、经营性质灵活,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多年来积累了许多棘手的矛盾。公司决定参照机关分流单位的改革模式,对驻外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撤销各驻外公司原设的会计机构,通过招聘考试从原有会计人员中录用了16名会计人员,成立“驻外公司会计管理科”,直接隶属于公司财务部。通过清理账务、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加强管理,驻外机构财务和经营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种种复杂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成立“财务部”或“股份公司财务部派驻单位财务科”。在以上两步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将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扩大到生产主体单位。撤销各单位原设的会计机构,分别将其划归公司财务部和股份公司财务部,成立财务部或股份公司财务部派驻单位财务科,对财务部或股份公司财务部负责,

《实施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严格规定:各单位一律不准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不准账外设账,各项经济业务收支必须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和公司财务监控之内,审计和财务加强检查,违者追究单位一把手责任。

通过财务统管改革,共上划会计机构24个,会计人员180名,其工资奖金、职称聘任、职务晋升等均划归财务部或股份公司财务部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私设账户和小金库、潜亏挂账等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确保了会计人员依法核算,严格管理,维护国家和公司整体利益。

二、落实管理措施,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体制的改革是第一位的,但要保证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必须紧紧跟上。

(一)调整充实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负有组织管理本单位所有会计工作的责任,其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其任用是否得当,非常重要。根据新《会计法》的规定,结合我公司会计队伍现状,公司明确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需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选拔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政策水平、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据此原则重新聘任了各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其中调整充实6人,为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有效执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事情,它涉及到公司的整体管理环境和程序,更与供销、物资、机动、企划、审计等部门密切相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公司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与财务统管体制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财务科长例会制度,以加强沟通与配合。建立了各单位对派驻会计人员的月反馈制度,并将反馈结果与会计人员的奖惩挂钩。内控制度具有明确的范围、程序和责任,和公司正在推行的岗位专责制和责任永久追溯制有效地结合起来,纳入正常的责任制考核,保证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三)充实稽核力量,进行定期稽核,形成制度约束。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会计稽核一直是我们公司会计核算中的薄弱环节。实行财务统管后,会计责任明确落在公司财务部。为加强稽核管理,财务部正式成立了稽核科,充实了稽核力量。稽核科定期到各单位进行会计稽核,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使基层会计人员明辨是非,从制度上、观念上形成制约。

(四)建立会计人员流动制度,达到合理配置。长期以来,财会人员隶属于各单位,岗位流动范围狭窄,人员由各单位自行安排,素质参差不齐,会计队伍整体配置不尽合理。实行财务统管后,为会计人员的岗位流动与合理配置创造了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将逐步实行末位淘汰制和定期轮岗制。在总编制不变或压缩的情况下,根据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淘汰不称职的人员,并把新分配的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及时补充上来,使会计队伍处于学习、竞争的气氛之中。轮岗期原则上为1-2年。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便于工作上互相理解和配合;二是通过正规的工作交接防止舞弊行为。

篇3:漫谈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然而,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企业都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保证企业集团整体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这也是笔者此次论文想重点阐述的论题所在。

一、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

所谓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它将会计职能进行有效结合,在保证母子公司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彰显了现代企业集团的内控管理优势。

(一)完善组织机构,进行财务集中控制

笔者认为,针对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可行的办法即是由集团总部下设财务管理机构,机构内部包括战略发展、风险控制、成本预算、审计管理等多个部门。改变企业集团总部会计与子公司会计联络沟通的传统模式,由集团总部指定部门负责人或直接由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担任总部门主管,由子公司负责人或子公司授权的代表担任分支部门负责人,采取兼职或专职制度。企业集团总部将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下放到各个部门,由各部门之间的评估以及反馈意见决定投资或资金利用项目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此,企业集团在保证总部权威的同时,又能够很好保证了各部门以及子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确保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财务总监委派制

纵观当前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大型集团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各大企业集团实行财务集权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基于企业集团的特殊性质,因此无论集团总部所委派的财务总监是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者是由集团总部委派的授权人,其所持立场都需以企业集团整体利益为前提。这时,集团总部的意见或建议将决定着子公司的发展前景。在原则性问题上,财务总监要能够使子公司法人代表抛却眼前利益,驻足展望长远目标,使其认识到企业集团的后盾力量,从而放弃影响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短暂性发展策略。具体而言,由集团总部所委派的财务总监职责包括对于子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预算管理、风险评估、以及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等多项内容。同时,财务总监还需帮助子公司分析以及决策重要经济业务活动,并及时向集团总部反馈工作信息。为了保证集团体系中的公平公正,集团内部还需要专项制度针对财务总监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资格确认、业绩考核、奖罚以及报告、述职制度等,并且授权子公司负责人对于公司内部重大决策直接上报集团总部的权力,使财务总监委派制能够切实发挥职务功效,为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起到督促与推进作用。

(三)全面预算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当前,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包括对企业集团总部日常工作的管理,还包括对集团发展前景评估、子公司详细信息储存、企业集团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其中,预算管理是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财务预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了企业集团总负责人的整体素质、战略眼光、及其管理策略能否得到有效应用。企业集团总部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子公司档案,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将各个子公司的成本投资、经营策略、发展目标等录入数据库,从子公司的季度预算、年度预算等各个方位考察其预定目标是否合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此外,企业集团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应当综合多方面的数据,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既要让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活动科学合理,又要有事后补救措施,最终以不损害整个企业集团利益为前提,保证整体的正常运作。

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企业集团整体上下的正常运作,笔者认为,在财务集中统一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整体发展

在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集团决策者应当借鉴国际国内大型集团公司的成功经验,要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对于一个企业集团而言,在财务管理中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要有所借鉴,而不是照搬套路。要制定适应企业集团整体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在更加倾向于“集权”的基础上保证“分权”策略也能够有所应用,要做到“原则性”权力统一,“适应性”权力下放,将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策略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

(二)建立统一制度

对于企业集团总部而言,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本就无法实施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策略,更谈不上保证资金能够有效利用。没有发展目标的协调统一,也就没有企业集团体系的存在,因此,在企业集团的形成过程中制度就应当建立起来,然而受条件限制,如果不能,而“后补”也并非不可。“后补”的前提是保障集团总部的权威性,是保证企业集团总部能够为子公司提供保障,并以此为基础,迅速建立起完整的、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实现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财务集中控制。

(三)关注人为因素

总体来说,所谓“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不能仅靠一纸规章制度的建立,其中最为关键的即是人员管理。所有的业务流程、财务活动都是由相关人员控制并实施,因此企业集团采用怎样的管理方式与人为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抛却老生常谈式的人员培训以及高素质人才引进等策略,对于一名合格的企业集团决策者来说,能够有效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人员管理措施,是每个企业集团总负责人的基本素质。

三、结论

当前,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立足于新的起点展望未来,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是为我国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要切实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集团内部的和谐统一,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企业健康稳健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统一管理颠覆了原有的集团公司内部独立法人财务分散的管理方式, 在全新的管理模式中, 集团总部财务部门脱离了层层管理、层层制约的呈“金字塔”式的传统企业管理机制, 形成了独立的集成本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统一管理,资金利用

参考文献

[1]陈茹.试谈如何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行质量[J].中国经贸, 2012 (18) :165.

[2]袁爱清.加强水利财务管理, 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浅谈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J].商情, 2012 (27) :55.

[3]孙莹.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J].现代金融, 2012 (6) :45-46.

篇4:试析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

关键词: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04-01

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财务的运营与管理是其管理工作的一大要点。对此,企业必须改变财务管理的理念,加强财务管理的创新,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的模式上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调整。因此,我们就要有效的寻求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财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在明确这些问题的情况下,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趋势。而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就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

一、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相对于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来说,实现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它对企业的管理进行了改进,使得其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和科学,这样一来,也就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的一些优势:

(一)在进行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之后,企业可以更好的实现资金的流动,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我们知道,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优化了财务管理的系统,对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这样,在企业资金的流动上也就可以按照科学化的系统设置开展进行,保证了资金流向的准确性。尤其是它可以很好的减少各个部门间的纠纷,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实现精简高效的财务集中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运营保障。

(二)可以有效的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出现。在实现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之后,一般都会在企业中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化的管理。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财务管理权的分散和弱化,而在权力的集中化之后,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就实施统一化的管理、统一化的核算和统一的分配,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违规操作,保证了财务资金的安全和完整。有益于遏制腐败问题。

(三)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并有益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更加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在这种统一化的管理之后,财务管理人员之间也就会产生一定的对比,这对于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十分有效的。与此同时,进行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也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的效率更高,执行和监督的力度更大,在进行财务的核算和调配上减少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这样必然的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措施分析

在当前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这样一来,财务管理就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寻求有效措施来加以改进。针对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来说,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企业以往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形成较为科学和系统化的管理思路。尤其是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不够明确,同时没有加强对当前经济形势变化的分析,缺乏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通常只是较为单纯的完成采取会计方面的相关工作,对于财务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而我们要在企业中实现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在新的要求和标准下实现改革和突破。要求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掌握集中统一管理的要点,并拥有相关财务管理技术(电脑操作方面、制图绘图等)的能力。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区别于以往的财务管理,对此,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并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构,进而使得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顺利开展起来。

(二)加强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情况下的财务制度建设。对于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来说,良好的制度和科学的规范是其重要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企业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分析和探讨,按照新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在这方面,以往的财务管理制度往往缺乏系统性,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往往出现责任不明、无据可依的情况。对此,加强企业财务集中统一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就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对于相关的管理环节作出详细的说明,使得其有法可依,并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产生约束力。账务集中统一管理之后,财务管理人员就要转变以往的财务管理观念,在思想和制度上实现协调和统一,从而保证财务制度的贯彻和实施。

(三)在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下,我们需要强化管理人员的权、责、利统一管理。我们知道,实现财务管理的集体和统一之后,财务管理就形成了一个整体和有效的系统,每个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都要进行很好的配合,只有在协调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这样一来就必然的要求我们明确各部门和各个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从而避免部门和人员间的责任推诿,降低管理的效率。针对这一问题,强化责任管理是重要的举措,在财务制度上要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作为企业来说也要加强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更好的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最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效益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矿务局机电管理处财务科

参考文献:

[1]郑新成.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21.

[2]解广宾.浅谈财务集中统一管理[J].经济管理,2011,11.

[3]林劲松,王晓慧.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优越性[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7.

篇5:论企业内控的财务集中管理

当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理由

(一)传统管理模式的发展目前状况

现阶段我国处于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的发展较快,但是,受到传统经济因素的制约,不少企业在发展中,财务管理方面还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发展阶段之中。国内的财务内控管理理论大部分都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内控制约理论,而自身的创新研究则还不够充分,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财务内控管理理论较弱的适应性。另外,不少企业的管理者把精力都集中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去了,而忽略了对财务内控管理理论的强化。因此导致财务管理还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中。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经济方面总体发展较快,在繁荣我国国家经济的同时地方经济发展状态出现不平衡发展。具体来说,有些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较为保守,对财务内控工作的管理流于形式,对财务内制约度的落实和执行力度远远不够,而且很多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相对比较片面,其管理效率也不高。因为不少企业在财务内控工作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所以造成了内控管理缺乏整体的覆盖性,同时不利于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结合,不便于财务内控工作的统一进行,也不便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调控,这将严重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财务方面的风险危机

篇6:漫谈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一、通信企业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背景

财务集中管理对现代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但是对企业宗旨的遵循,也是企业控制风险和危机的重要手段。随着通信企业的快速发展,通信企业运营体制出现了飞跃式的进步,当前我国出现了三家大型的通信企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这三家企业都是我国合法的大型集团化管理模式的公司。为了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特别是资产资源和财务资源,各大通信企业都渐渐实施财务集中化管理的模式,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大的利益。其中,最明显的代表要数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在进行了全面预算和精细化的管理之后,在就开始至上而下地实施财务集中化管理模式,为公司财务的转型莫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早在7月份的时候,著名的美国杂志《财富》在公布出来的世界前500强企业里,我国的中国电信就榜上有名,位居263名。在激励的通信行业的竞争环境下,中国电信却始终在之后一直都保持增长的趋势,公司的利润总额已经达到1000亿元之多!中国电信一直积极地走线行业发展的前列,大胆进行创新和探索,不断开发新技术新项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以惊人的速度向中国移动公司追赶,目前更加是和中国移动公司持不相上下的水平。以中国电信目前的发展趋势,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几年超越中国移动。

目前,我国的通信企业主要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三大公司,其中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占据了中国通信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下,通信企业不得不实行有计划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这不但是我国国资委政策和主业公司的要求,也是省通信服务的要求。

二、通信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定位和目标

所谓财务集中管理,不仅仅是把每一个分公司的财务业务简单地上传给总公司,而是在对整个公司所面对的内外竞争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的管理水平下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在了解的情况下对公司的所有管理资源再进行重整的一种操作,从而为公司构建起一个完美的工作辅助平台。把每一个分公司从简单的财务事物中拯救出来,使公司能够集中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去进行人才的开拓和市场的营销。具体来说,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应该要实现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1、提高总公司的整体管理职能、转变公司的横向架构

总公司是整个企业一切工作和活动的原指挥官,总公司的一举一动、政策和制度都牵引着子公司的活动。唯有在总公司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职能,整合整个公司的资源,努力在公司形成一个扁平化的集中管理架构,让公司的员工和工作都可以在规范的形式下经营,从而达到节省公司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2、增强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督

在统一核算的严格要求下,对会计数据进行真实准确的核算,需要在获取原始凭证的时候开始认真审核和核对其合法性和真实情况,从而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除此之外,因为财务集中管理有着自身独特的数据优势,总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对子公司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对子公司的财务运作情况作合理的管控。

3、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尝试一步一步地把子公司所拥有的银行账户逐步取消,把所有分公司的营业资金全部都集中到总公司的账户里,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子公司的备用金存量,让资金沉淀的情况大大得到减少,使多余的资金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能够及时为企业工作,减少资金出现风险的情况。

4、提高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管理水平

分公司的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果不够高,将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整体销售情况。为此,我们需要提高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让他们对公司的整体情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管理水平。

三、财务集中化管理对通信企业的思考和建议

财务集中化管理对通信企业的思考和建议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节省企业资源和资金,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首先,在企业里,需要做好一系列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组织体系,才可以更好地实施企业的各项管理资源,使得企业的财务问题变得有条理,让财务转变为战略管理模式。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和信息,为企业的软件开发提供更完善的人力和财务支持,同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库。

其次,战略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吸收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最基础的会计知识,同时需要对通信行业有一个深切的了解,用明智的眼光、精细的观察力、灵活的思路以及长远的目光来展开财务集中管理工作。

最后,市场环境的影响也是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所谓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文化、法制以及经济三个方面。唯有在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才能够更加顺利更加稳定地发展和进步,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快地实现经营机制转变的速度,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现代化通信企业。除此之外,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关乎企业是否能够处在一个稳定的法制制度环境里,是否能够更好的经营。

2、树立起一个完善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观念

企业要想在这个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一个完善的战略管理会计。要做好这点,企业一定要与时俱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融入新的文化,这样才能够让战略管理会计的意识得到更好的强化。

首先,企业需要树立起最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针对的发展目标是长期的,它会严格地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在这个知识经济竞争的企业环境下,企业唯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学创新能力,才能够不断增强企业的实力和地位。

其次,企业一定要注重外向型经济和整体观念的培养。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企业除了要面对内部环境带来的种种烦恼,也要迎接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所以,企业一定要顾全大局,坚持整体的发展观念,不可以忽视任何一种环境带来的压力,单独地做决策。

最后,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没有人的企业不可能存在,不可能实现发展,无论何时何地,企业一定都不可以忽视人对企业的重要性。人是一个公司的资源之本。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员工才会有更大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纪官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通信企业财务管理浅析[J].管理观察,25期.

张长福.试论电信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J].当代通信,20第12期.

篇7: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一、什么是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首先是指国家规模的集中统一管理,即国家的全部档案归国家所有,任何个人和集团都不能够占为私有,全部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需要服务。如何才能构成国家规模的集中统一管理呢?笔者认为构成国家规模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细胞,必然是各个专业系统的基层单位。也就是说,基层单位的集中统一管理是构成国家规模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国家规模的集中统一管理就是空中楼阁。什么是“基层单位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呢?基层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应该是;在具有公章对外,财务独立,有任免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里,对全部档案工作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保管、统一分类编号、统一著录标引、统一编目。在这里集中统一管理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必须具有公章对外,财务独立,有任免权等三个条件,才能构成一个全宗单位。如一个设计院、一个研究院、一个发电厂等;二是在这个全宗单位里必须达到六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保管、统一分类编号、统一著录标引、统一编目等六项内容。

二、为什么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1、集中统一管理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档案工作的客观要求。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的档案管理体制起着决定的作用。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资本家各自为政,尔虞我诈,互相保守,互相侵夺,他们把大批的档案材料据为私有,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专利工具。因此,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里,档案不可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我们的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它决定了档案只能属于党和国家所有。

2、集中统一管理是达到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保证。一个企业的全部档案是一个整体,如果该企业档案采取了集中统一管理原则,那么,其档案相对而言则应更系统、更完整、更安全。反之,如果其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就谈不上系统、完整、安全了。企业档案的系统、完整、安全可以说是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必然结果。维护企业档案的系统、完整、安全的原则也要求企业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保存档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应该说利用才是档案工作的灵魂所在。如果我们所保管的档案不齐全、不准确,不系统,就不能达到对档案的有效利用。而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就能从机构体制、领导到制度管理等,保证所形成的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建厂初期,我厂一直处于边生产边基建状态,建设工期长达10余年,一度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资料不完整,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实践中的教训和随着《档案法》的实施,使全厂各级人员对档案工作及档案资源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1987年,我们将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了《厂长任期目标》和企业升级达标规划之中,建立档案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健全管理制度,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1991年档案升级活动停止后,厂领导明确指出“档案升级停止了,但档案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档案工作正常开展。一是领导重视。厂领导一直重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工作,始终把档案管理纳入企业发展整体目标,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工作落实到创一流规划中,亲自过问并切实帮助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次安排档案人员到兄弟单位收资、学习、调研。二是充实档案管理队伍,完善档案管理体系。在我厂多次体制改革中,我厂在管理机构和人员大幅度精简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档案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不但强化了档案工作的领导,而且调整充实了档案人员,同时还健全了全厂档案管理网络,明确了各单位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兼职档案员,使档案工作进一步加强。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档案管理硬件建设。我厂每年列有档案资料专项费用,用于档案资料的收集和补充。1990年以来,又先后投资统一了档案装具,配备了微机、除湿机、吸尘器、灭虫杀菌机等专用设备。

我公司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从四个方面着手强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力量。我公司明确总工程师具体分管档案工作,综合档案室共有专职档案人员6人,各单位配备兼职档案员。二是重视提高群体档案意识。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一支过硬的档案管理队伍,而且需要全厂广大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都具有强烈的档案意识。我们确立了“普及档案知识,增强全员意识,健全考核机制,发挥档案作用”的档案管理工作思路,把学习宣传《档案法》作为“三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对全公司职工进行《档案法》的学习和培训,使广大职工普遍增强了档案管理的法制观念。《档案法》修改后,又把新《档案法》发到公司领导和中层干部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手中,适时开展了《档案法》宣传周活动,并利用广播、厂报、闭路电视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全公司档案知识竞赛。我厂还将档案管理进行指标分解,纳入经济责任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增强了各级领导档案管理的责任感。同时,我们从档案利用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明确了“档案兴企”的工作思路,使大家能够理解和支持档案工作,提高了群体档案意识。三是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我公司先后拨专款用于档案库房的装修和档案设施、设备的完善与配套,为档案的保管、保密及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四是重视档案骨于队伍建设。要严把档案人员的选配关和人员培训关,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越来越成为比资产更重要的资源。企业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企业要壮大竞争实力,振兴发展,就要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从企业档案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例如:我公司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主动为企业、为生产、为一线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开发利用档案,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我公司从1994年开始探讨对4台125MW和4台200MW机组全面改造方案,我公司综合档案科提供了汽轮机、发电机、锅炉及其辅助设备总图等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科技档案,利用科技档案卷次共800余卷,从1997年至2001年,先后对8台机组进行了现代化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机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型机组的先进水平。通过技术改造,不仅延长了机组的寿命,使老机组焕发了青春,而且大大提高了机组安全可靠性、可控性、可调性和自动化水平,增强了企业实力,对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迎接新世纪挑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改造中,以汽机通流部分改造为重点,对发电机部分、锅炉部分以及相应辅机进行了全方位配套改造,热控部分改DCS、调速系统改DEH纯电调,使机组综合技术装备和安全健康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并取得明显的综合经济效益。

2、发挥档案的依据凭证作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例如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电公司)为了贯彻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华电力发展规划,决定关停拆除徐州电厂1—6号老机组,并利用1—4号机组场地建设2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目前,关停1—6号机组的申请已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机组拆除出售工作也已于2008年3月开始。在1—6号机组拆除与出售过程中,档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徐电公司“上大压小”项目筹建处拆迁部门在机组拆除前和参与机组拆除出售工作的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山东金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王军、闻陈军、吴永利、张开东、张鑫、李光忠等同志一同到公司档案室查阅了1—6号机组基建期的竣工档案和主机的设备档案,并以档案为重要依据,编制机组拆除方案,使机组拆除工作顺利进行。在1—6号机组设备拆除后的出售工作中,作为购买方的山东金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把档案视作机组出售的一个基础条件。当他们在徐电公司档案室看到保存完整、齐全、系统的档案,表示满意。正是由于1—6号机组设备档案保存的完整齐全,并可以与1—6号机组整体发电设备出售同时移交,能为购买企业今后设备的安装、运行和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山东金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愿意出2亿元买下1—6号机组设备。由此可见,完整齐全并管理良好的档案,在徐电公司1—6号机组拆除与出售工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否则,1—6号机组设备只能作为废铁或报废设备处理。档案价值的发挥,使机组设备变废为宝,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再如为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保护大气环境,完成江苏省政府和省环境保护厅下达的“十五”期末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防治计划,我公司在 #7、#8机组配套安装烟气脱硫设备。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和我公司生运部、锅炉公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到综合档案科查阅 了0308-8266-1、0308-8835-1、0307-8022-17、03-839-01、03-836-00等有价值的科技档案,为改造工作的前期初步设计、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7、#8机组安装脱硫装置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145吨,脱硫洗涤塔具有50%的除尘效率,烟尘排放浓度可进一步降低,改善当地大气环境质量,因此项目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又如2000年10月,山西省某煤矿二位同志来我公司要求查阅1995年和1996年两笔煤款未收到,要求徐州发电厂支付此款。我公司财务部同志来到综合档案科查1995年度(431—1、8、9、17)、1996年度(431—6、7)燃料明细帐及1995年度(433—199、200)、1996年度(433—3、4、5、6、37、99、149)会计凭证档案,我公司分别于1995、1996年度向对方已付过款,使对方承认了此款已汇出这一事实。为我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再又如2011年9月30日,我公司与当地农民为公司大门口处一块三十亩土地归属问题发生争执,为证实此地为电厂所征用我公司经营管理部查阅了0300-8030-004案卷(铜山县政府、茅村乡、徐州电厂等单位关于徐州电厂第二批征地问题的批复、通知、协议等文字材料),手续齐全,完全证实此地已为我公司征过,避免了纠纷,赢得了效益。再再又如2011年10月17日,我公司与某施工单位由于深井泵房看护及灰场灰坝运行维护承包问题发生争执,我公司纪检监察 部查阅了0300-905-188、0300-905-033、0300-905-112案卷(深井泵房看护及灰场灰坝运行维护承包协议、合同审核意见单等),证实我公司确实履行了合同协议,避免了纠纷。再再再又如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电公司)为了贯彻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华电力发展规划,决定关停拆除徐州电厂1—6号老机组,并利用1—4号机组场地建设2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2×1000MW机组(上大压小)建设工程2台机组已于2012年12月4日高水平通过达标投产和工程质量评价工作。为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金奖,我公司邀请中电建协专家组对我公司百万机组进行两次创优咨询检查,专家们分为锅炉、土建、电热、汽机、综合指标、档案六个专业组分别进行检查。按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评选办法(2013版)最新标准,对现场实际和档案资料进行抽查和现场检查,相关参建单位给予密切配合。2013年7月27-28日,中国施工协会专家组来我公司进行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现场复查。国优现场复查按“两会三查”方式对工程实体、重要部位、关键工序、主要试验、检验项目文件及工程档案进行核查。通过检查,专家们高度肯定了我公司2×1000MW机组(上大压小)建设工程创优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一致认为我公司2×1000MW机组(上大压小)建设工程符合国家优质工程审定办法2013年版及现场复查重点部位的要求,通过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现场复查。在两次创优咨询检查及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现场复查中,我公司筹建处、生技部等各部门及江苏省电力建设三公司、天津电力建设公司等参建单位在档案室借阅了大量基建期的竣工档案和主机的设备档案,档案在为我公司顺利通过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现场复查工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提供档案为企业经营决策、查处经济案件 、惯标认定、编史修志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2002年12月我厂朱厂长借阅徐州发电厂征地实况及红线图以及 #1、#2灰场等处征地问题的批准通知书及协议书等(0300-8030-1、8、9),为领导关于我公司机组扩建提供了参考。再如1997年我公司编写《徐州发电厂志》,厂编委先后调阅了综合档案科大量档案资料(89-073-45、92-601-01、02等)编写厂志共查阅各种档案案卷202卷次,复印资料近5000张,为厂志的顺利完成立下汗马功劳。

4、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做好资料汇编

我们坚持调查研究,确立实用、可行的编研课题,做好经常性的资料汇编工作,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各项管理需要。几年来,我公司档案管理人员自己编研或与有关部门合作完成了《生产经济统计指标分析》、《历年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汇编》、《科研成果汇编》、《安全经济指标分析》等22种165万字的编研材料,其中,通用性编研资料17种,深层次编研资料5种,同时还编制了检索工具28种161册,对生产经营等管理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如《电气设备铭牌手册》、《征地文件汇编》等,都成为了管理人员日常办公离不开的工具,深受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近年来,我厂累计利用档案材料7000多卷次,创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而且还以翔实的资料性和权威的原始凭证性,解决了多起经济纠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集中统一管理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现代化的工业企业,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规模,复杂的结构,而且目标多样,功能综合,互相依赖、互相制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反映这个整体系统的档案,如果不相应地形成自己的体系,就很难适应企业建设的需要。我们要搞档案本身的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应用信息系统工程,例如信息的储存,信息的检索、信息的提取、信息的传输、信息的显示以及用通讯线路联成档案信息系统工程的网络。实现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如果我们不搞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那也是沙滩上盖楼没有基础的。因此,集中统一管理是档案工作实行本身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自身建设的需要。1992年开始,我厂就着手实施采用以光盘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我厂已经实行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单轨运行,制定了建设多媒体技术数据库信息管理、全文级图象管理和视频音像管理融为一体的档案管理网络的规划,并逐步加以实施。目前,我厂已经建成了包括打字、文书、档案为一体的办公网络,开发应用了包括人事档案、经营档案、生产实时信息档案等全方位的综合档案信息查询功能,使授权用户可以上网查询所需信息,全厂各类文件的管理形成了完整的微机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1983年以来的文书档案已全部著录进微机网络,自建厂以来的科技档案也已著录进计算机,档案立卷、统计、检索、打印均实行了微机管理,科技图书资料实现了微机管理和目录检索。现在,我厂档案室配备有6台IBM液晶显示屏幕微机,激光打印机5台。档案微机管理已与厂MIS系统联网,厂领导以及有关职能部室均可按照管理权限,在各自的工作站或档案信息站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

我公司新近投资购置了清华紫光工程图档管理系统,包括绘图仪、激光打印机、扫描仪、浏览器、软件等设备,它能与电力系统现行的基于LOTUS NOTES的档案管理系统有无缝的连接。该系统以光电扫描为主要输入手段,将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通过光电扫描仪转换成电子图象,经过净化处理压缩后存入光盘,充分利用我公司现在使用的“OA”办公自动化NOTES档案管理子系统数据库中已输入的数据,与此电子图像自动对应,网络用户在WINDOWS环境下,应用浏览器方便灵活的实现档案的全息查询和检索。我公司在公司内部网页上挂接了清华紫光电子档案检索系统,公司员工只要输入自己的姓名和密码就可方便的利用电子档案检索系统进行档案的全息查询和检索。

2014年1月24日,我公司图形信息系统已上线运行,包括设备图纸、技术手册、参数报表、设备维保等信息,并集成了其他生产和设备管理系统数据,方便了设备资料查阅和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基础管理水平。综合档案室2台1000MW发电机组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已全部扫描成电子文件并挂接到图形信息系统里,公司员工可方便地登录图形信息系统查阅综合档案室2台1000MW发电机组档案的电子文件。

三、集中统一管理的具体要求

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将企业档案工作在一些环节上的具体做法或具体措施统一起来,即形成企业档案工作的几项标准,它既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具体落实和贯彻执行,也给档案工作带来方便和高效。

1、统一领导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规定:企业应确定档案工作的分管领导,确定各职能或承办部门、各项目档案工作的负责人,确定档案部门的负责人。企业应根据规模和管理模式设置专门的档案机构,或指定负责档案工作的机构。大型企业应设立档案馆。规范中的规定,切中了我们档案工作的要害。要想把档案工作搞上去,如果不首先解决领导机构问题,那只能是竹篮打水,什么也捞不住,如果领导机构得到了合理的解决,那就能够做到:“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因此,在我国各个企、事业单位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机构,统一机构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支柱。

2、统一制度

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得以健康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档案工作各项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在一个企业范围内,其内部规章制度是否统一,对于档案工作的正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主要的档案工作制度有:归档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图纸的修改、补充制度;保密制度;借阅制度等。统一制度的具体要求是:某项企业档案工作制度经某部门起草后应送交本企业负责档案事务的最高权力机关审核,然后下发到本企业各部门贯彻执行。从制度上将企业档案工作统一起来的好处是,有利于企业档案人员管理档案,易于熟悉情况。

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工作。近年来,我们着眼于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狠抓制度建设。首先,我们将档案管理进行指标分解,纳入我厂各级人员和岗位经济责任制,按月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增强了各级领导档案管理的责任感。其次,我们根据企业档案管理的专业特性,制定了企业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明确了在档案管理的各个节点上,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档案员的工作职责。对各项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厂本部均专门行文发布,使其具有了权威的约束效力,从而实现了档案资料的超前管理、有序控制,取得了显著效果。

近年来,我们制定并实施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主要有:第一,档案资料催交制度。对各部门应交资料由档案室发催交催办通知书,限期上交,愈期进行考核。第二,机组大修和技术改造资料归档制度。把机组大修资料归档纳入机组检修质量的考核内容,并规定设备异动后,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及时到档案室对原图进行修改。第三,设备技术资料归档制度。规定新设备到厂后,必须有专职档案人员到场才能开箱,设备技术资料须由档案人员现场验收后立即归档。对于外出进行技术收资人员,必须将技术资料交档案室验收归档,没有档案室负责人签字不能报销差旅费。第四,工程项目资料管理。规定工程竣工必须有档案人员对工程资料进行验收,没有档案管理人员验收签字,财务部门不得进行工程决算付款。

目前,我厂已建立了14种1.3万字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从资料的收集、登记、保管、借阅、利用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这些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归档资料的及时、完整。我厂档案的归档率、准确率、查全率、查准率均为100%,资料完整率达99%。

3、统一保管

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必须强调集中保管。如果只是领导机构统一了,制度统一了,而档案还分散在各个地方,单门独户,各自为政,那是算不上集中统一管理的。当然,这个集中保管是以构成档案全宗单位的三个条件为基础的。比如神华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算一个集中统一保管的单位,它就得把各个生产部门、各个公司、各个专业的各种档案聚集到这里,形成一个档案资源中心。公司员工在遇到问题时,他们迈开双脚,能够有所去处,有了落脚的地方。他们到智慧的宝库里,可以进行综合查找。所谓综合查找,就是公司员工在利用档案解决一个问题时,往往需要综合查找多方面的档案资料才能解决问题。当然,要集中保管一个单位的全部档案,就相应地需要解决有关的库房装备问题。目前,我公司综合档案室装修面积达450平方米,配有档案密集架柜及中央空调,性能优良的计算机、扫描仪及档案专用软件、自动消防报警系统等,这些装具是集中保管档案的物质基础,对档案的安全保管起着保证的作用。

4、统一分类编号

现在企业档案大多数采取“十大类”分类法。国家推行企业档案的“十大类”分类法,其本质目的就是要在档案整理这一关键环节上将档案工作统一起来。不管是否采用“十大类”分类法,都应在本企业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分类方法。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易于交流、便于检索,不会因为由于档案人员的调动而给检索和利用工作带来太大的麻烦。

目前,尽管有很多企业采用了“十大类”分类法,但是各企业在给每一个类别编制代号时却又各自为政。有的用数字代码,有的用英文字母,有的用汉语拼音。而且类与类之间的标识符号、标签格式及其填写方法均各不相同,造成了档案人员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各人只能识别自己的一套方法。笔者认为,不仅在一个企业范围内要实行统一编号,而且在一个系统内也应实行统一的编号方法。我们电力企业一般都使用原国家电力公司《火电企业档案分类表(6-9大类)》。

5、统一著录标引

著录和标引是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的二个主要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将其统一起来,对于检索工具的标准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档案著录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档案著录规则》的要求进行,力求在著录项目、著录标识符号、著录格式、著录方法等方面取得一致。企业档案标引应力求在标引的要求、分类表与主题词表的选择、选词原则、组配规则等方面取得一致。

6、统一编目

企业档案目录是掌握企业全部档案的“钥匙”。企业档案离开了目录,就无法检索利用。档案目录的种类很多:有各种目录、索引、指南。把同一种档案检索工具从形式到内容加以规范化,使之成为所有人一见皆知的大众化目录,无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还是对于利用者来说,都会受益匪浅。

记得周恩来同志曾向档案人员指出:“到档案馆工作不仅要整理和保管好文件,更重要的是熟悉业务,多做些索引、目录,使利用者查找方便,别找一个文件花半天工夫啊!”周总理的话,深刻阐明了档案检索工具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提供档案信息,更好地为企业、为社会服务。要实现这一任务,档案人员必须在做好丰富馆藏、熟悉馆藏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检索工具。一般来讲,利用者前来查找所需材料,首先想到的是利用检索工具,即我们现有的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等。能否迅速、全面、准确地查到所需信息,毫无疑问取决于检索工具的编制质量。但有的档案馆(室)编制的检索工具单一,甚至只靠一种案卷目录管理档案,造成检索效率很低,漏检误检严重,无法满足利用者的多种需要。为此,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对本馆(室)有价值的档案材料都尽可能存贮进去,而且要以存贮档案的不同特点为依据,树立整体观念,统观全局,协调好各部分档案材料的关系,把编制工作与利用者的需要科学地结合起来。既不要盲目编制,又不能把检索工具看成彼此绝对分立,互不联系,使保管和利用都不方便。只有综观全局,考虑周到,实现互补,便于利用,这样建立的检索工具,才能使利用者对自己所需的档案资料,到档案馆(室)一查就能查到,并及时提供出来,如没有,也能明确答复,把漏检与误检降到最低限度,这样,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检索效率。

篇8:漫谈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一、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必要性

关于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优越性,很多著述已经充分说明和论证。笔者根据学界的经典观点并结合工作实际,对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必要性仅作以下简要的归纳性阐述。

1、档案集中管理有利于确保档案安全。企业档案来自于企业

各项工作实践活动,档案的形成特点决定了其来源分散性。于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企业档案的前身——企业各类文件材料却广泛分布于企业各个部门,分散在各项管理、生产、技术、建设等工作活动的现场和组织主体手中。如果没有严格管理制度和措施干预,任由这些材料由形成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地管理,则势必造成文件材料的流散。因此,只有对文件集中归档管理,实现对档案材料的整合,依托档案部门的软硬件条件加以严格和规范的管理,才能确保档案的安全。

2、档案集中管理有利于强化企业基础工作,维护企业权利

档案的前身是文件材料,他们产生于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等各项活动,高度分散于各形成部门。这些内容丰富的文件不仅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历史记录,而且也是企业工作发展的条件和依据。加强文件归档,使之成为档案并集中管理,是企业维护历史和促进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加强基础管理的自身需要。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件材料蕴涵着大量生产、技术知识和经营信息,很多内容涉及知识产权,加强集中管理,对防止泄密、失密,维护企业权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3、档案集中管理有利于信息共享,提高档案利用效能

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是各部门在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中既高度分工,又紧密协作。档案形成于各部门,但其作用和利用范围远不止于形成部门,很多档案信息为企业诸多部门、诸多工作所共同需要,因此,档案具有极大的共享价值。档案由档案机构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实现“一家管理,百家受益”,企业各部门需要时,可以便捷地在档案库藏中检索利用各类档案,这样,既显著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也免除了为了利用档案而遭受四处奔波劳顿之苦。

二、现状分析

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十分多样,档案管理情况也纷繁多样。但是,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现状,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档案高度集中统一管理。这些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是:普遍建立了档案机构,档案机构基本都不是独立的职能部门,隶属于企业不同的职能机构,较多的隶属于企业行政办公室;明确了分管档案工作的企业领导,并由档案机构所属的部门领导直接负责档案工作的日常事务;普遍建立了企业各类文件材料归档和档案管理制度;企业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各类管理、技术文件由职能部门按规定向档案机构归档,企业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党群工作档案、产品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和会计档案由档案机构集中保管。

2、档案相对集中管理。主要特点是,企业按照不同门类的档案建立有相应的档案机构,这些档案机构归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文书档案机构一般归属企业办公室,科技档案机构一般归属技术综合部门或产品研发部门,会计档案机构归属财务部门;企业不同门类的档案由各档案机构分别管理,如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档案(文书档案)由文书档案机构保管,产品、科研、基建、设备等科技档案由科技档案机构保管,会计档案由会计档案机构保管。属于这种类型的企业虽未能由企业统一的档案机构对档案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但是,各类档案仍分别由各档案机构集中保管,企业档案处于相对集中统一的管理之中。

3、档案分散管理。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在综合部门如办公室建立有档案机构,但只对管理类的文书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其他档案如科技、会计等档案不仅未与文书档案统一管理,而且没有专门的档案机构保管,处于由各形成部门甚至个人分散管理的状态。二是企业尚未建立档案机构,各类档案材料由各部门或个人分散管理,或者仅仅部分文书档案由办公室内勤人员集中保管,文书档案的很多内容及其他门类档案材料处于分散中。这类企业还未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库房设施极不完善。

三、如何实现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应当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要求。在宏观层面,包括国家对我国企业档案工作加强统一领导,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指导,企业档案依法向有关国家档案馆移交,等等。在此,笔者主要从微观层面即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提出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在企业单位内部,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统一领导。企业应当明确一位分管领导,统一领导档案工作,负责档案事务的各项决策。在很多企业,档案工作按照档案门类由多位相关的领导分管,如管理类的文书档案工作由党委书记分管,科技档案工作由技术领导分管,会计档案工作由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分管。多头分管的体制使档案工作发生问题时,有关分管的领导必须集体研究讨论,显然不利于领导对档案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高效决策。只有统一领导,才有利于为档案工作提供协调统一的领导保障机制。

第二、统一管理职能。企业档案形成于企业各部门、各项工作,但却是一个整体,要保证企业档案的完整性,必须建立覆盖全企业的统一的档案工作的管理职能,并且落实适应承担履行这一职能的相应的组织条件。以往,通常要求企业建立独立的档案部门。随着企业的改革转制,适应精简机构的需要,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取消了档案机构独立的建制。强求企业建立独立而统一的管理机构,是对企业的一种干预,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是否建立独立的档案机构应由企业自主决定。根据企业实际,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企业建立独立的档案机构,负责企业的全部档案事务。二是企业虽然未建独立的档案机构,但必须指定和落实企业相应的职能机构承担档案工作的管理职责,具体要求是:承担档案工作的机构应当是适于统筹组织档案工作的部门,一般是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如办公室;应当指定由一个部门而不是由多个部门承担档案工作职责,防止档案工作的分散、多头管理,确保落实统一管理的职能。

第三、统一管理制度和业务方法。只有管理制度和业务方法的统一,才能确保企业档案管理的整体性和规范化,所以统一制度和方法是保障企业档案统一管理、整体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必须由统一的档案机构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其他部门不得擅自制定档案管理制度,通过统一制度,防止档案工作政出多门,避免各部门在档案管理上各行其是、各自为政。

第四、对档案实体采取集中保管为主的管理方式。档案实体管理是档案工作的重点,也是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问题研究的核心。档案实体管理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回答,更不能根据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望文生义地机械地加以回答。档案实体管理在总体上应把握两点:(1)强调并坚持档案集中保管的原则。档案实体集中保管是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核心要求。“集中保管为主”的含义是: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方式是集中保管档案;企业档案中主要的或特别重要的材料应当集中保管,能够集中的档案材料应当集中保管,大部分的档案材料应当集中保管。(2)在强调档案集中保管的同时,允许部分档案材料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如前所述,企业的情况纷繁复杂,面对极为多样的企业特点和需求,机械地采取千篇一律的绝对集中的档案管理方式显然是不科学的,客观实际决定了一些企业必须采取集中与分级相结合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企业,研究建立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不同模式。

企业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是一项基本原则。以上只是笔者对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问题的一些拙见,敬望同仁指正。

上一篇:访人才市场心得下一篇:中山大学博雅班互助小组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