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印章文化漫谈

2022-09-11

一、印章的渊源

关于印章的渊源,较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纬书《春秋合诚图》:“尧坐舟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后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这种说法把印章起源归于神灵赐予,今天看来显然缺乏根据,而且纬书多穿凿附会之言,绝大部分内容荒诞不经不足为信。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玺实物是1997年湖北长阳县商周遗址出土的两枚西周淘玺。这两枚陶玺呈黄褐色,印钮随泥捏就,呈不规则柱形,印面椭圆形。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古代印玺。

另外,1928年河南安阳商代殷墟发现的三方“安阳殷铜玺”,也引起印石界轩然大波,许多专家认为应当是商代玺印,仅以此算来,中国印章的渊源至少已回溯到三千多年以前了。

二、印章的历史演变与分类

1、印玺的产生

私有制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印章的诞生。《后汉书·祭祀志》有文曰:“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私有制出现以后,“诈伪渐兴”,货物交换过程中,用以表明物主身份的印章应运而生。

汉字中“玺“字,最早见于《周礼》,其《地官·司市》有云:“凡通货以玺节出入”,也就是说,周朝的百姓如果想到集市进行贸易,就需要持有就必须持有司市(周代管理市场的官员)所颁发的玺文。进入春秋时期,商业进一步发达,人们在运输商品的过程中,为防止货物丢失和他人私拆察看,便在捆扎货物的绳结处安上一个木框,以泥团赛之,最后用印章印于其上,这就是后来所说的“泥封”。可见,印章初始是作为货物交换中的凭信而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春秋战国期间,公私文书均书写在竹简木牍之上,为了保密也采用上述方法固封,称“玺书”。《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汴,使公治书,玺书追而与之。”此时,玺印作为一种凭证已经由经济活动渗透到了包括政治在内的其他生活领域。

2、官印——权利的象征

到了战国时期,周朝衰落,诸侯列国实力逐渐强大,各国统治者开始逐步走向独立,并行使各种行政权力。在任命自己的官吏的时候,向各级官吏颁发印玺作为其政治权力的象征,这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统一后的秦王朝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维护专制,其中也包括了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官印也由此在规模上得到了统一,在文字、质地、钮式、字数、款式、尺寸、名称、章法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确的限定。为了突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秦政府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可以称为“玺”,其它印章只能称为印或者章。秦始皇拥玺七枚,其中六枚用以处理日常事务,皆雕螭虎钮,史称“乘舆六玺”。秦始皇的另外一枚玺印,传为史上有名的“和式璧”改凿而成,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鸟纹篆印文,这就是史说中的“传国玺”。这是一枚带有吉语性质的玺印,既是天子身份的象征,又寓意长久昌盛、繁华富贵,因此,自汉高祖刘邦以后历朝历代皆传“传国玺”,凡12个世纪,至后唐时才被焚失踪。

汉代,官印制度已经相当完备,从印面上的官职名称或官印材质、大小甚至钮式、绶带色彩的不同就可以辨别官员品级。至此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以秦汉官印制度为基调的封建王权官印制度一直延袭下来。

3、私印的兴盛与篆刻艺术的繁荣

与官印相比,私印在材料、形制、印文、布局各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优越性。中国古代的私印制作以汉代为最多,除了沿袭先秦以来的姓名印、肖形印之外,汉代还流行吉语印、压胜印等,并且出现了书简印。在造型上,汉代还出现了两面印和多面印,并且出现了套印(字母印)。总之,汉代是印章发展史上空前繁荣的一个时期,为后世印章篆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因受篆刻材料和钤印留记色彩等物质条件的限制,私印一时无法找到新的突破口而渐趋萎靡。元代,随着优质油朱之泥的出现,私印发展才得以柳暗花明,并产生了象牙章、犀角章等新的印章种类。元代书画家王冕,将天台花雨石引入篆刻,大大改善了篆刻材料。

及至元末明初,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文人纷纷参与治印,绘画、书法、篆刻三种艺术逐渐融为一体,加上印材大大的改善,使得印章篆刻艺术迅速发展,并受书画流派的影响而形成了诸多篆刻艺术流派,中国印章发展迎来第二次高潮。

明清篆刻大家辈出,例如,明代国子监博士、吴门画派中人文彭,凭借其出众的天资和吴门画派的影响,进一步开拓印材,创新技法,是印章篆刻的面貌为之一新。清代,印章艺术更加异彩纷呈,先后出现歙派、浙派、邓派、赵派、黟山派和吴派等。晚清时期的吴派代表吴昌硕是中国篆刻艺术的集大成者,作品于苍茫古朴中流露出虚实相映的大写意风韵,篆刻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印章材质略谈

印章的材质众多,大致有金属(主要为金、银、铜、铁)印、玉石印、角牙印、陶瓷印、竹木印、瓜蒂果核印等,其中,玉石印种类最多。

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古人谓:“石之美者为玉”,它除了指老山玉、新山玉之外,还包括翡翠、水晶、玛瑙、绿松石、松耳石、孔雀石、芙蓉石、木变石、东陵石、密石,以及珊瑚、琥珀等。玉印艺术的兴衰是与整个玺印艺术的发展相联系的,魏晋时代,由于印章艺术风格的转变,玉印制作技术的全盛时期宣告结束。

元明之际,石章兴起。印石质地较玉类细腻温润易于受刀,且色彩变化多姿,遂成为最具魅力、运用最广的印材种类。印石类目甚多,最为著名的有福建寿山、浙江青田、昌化、内蒙巴林。

寿山一般分为田坑、山坑、水坑几大类。田坑随机出现于当地农田,故名。皆为偶然翻检所得,数量稀少,石质纯粹者尤甚。山坑石质差异较大,色彩甚艳丽。水坑石质莹润细腻,透明度好。目前寿山资源已近枯竭。

青田印产地而得名。石质均匀细密,极易受刀,无黏、涩之感。以“封门、灯光”为上品。色雅质温,可与田黄、鸡血并列。

昌化亦因产地而得名,石质略涩,偶有沙粒,不便运刀。以“鸡血”最为名贵。当下市场,仿“鸡血”者,甚众。不可贸然选购。

巴林产于内蒙,石质通透细腻,色彩斑斓,纹理奇异。惜少寿山之稳重,青田之率性。

四、印章的现代应用与未来

1、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印章现代应用的代表之一,将现代运动的线条特征融入中国古典的篆刻书法艺术。经过现代设计的变形,巧妙的将印文变化成为一个运动中的人形,同时这个造型又形似“京”字。极富中国文化韵味。。

经过设计界权威专家的反复修订,“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作为主体的中国印、“汉简体”“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以及比例关系方面特别是中国印部分,已近完美。与此同时,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依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中国印--这是13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诺。盖下这印记,就意味着用我们中国最庄重、最神圣的礼仪,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地承诺,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这是中国人民的诚信和尊严。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呈现开放姿态;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友人;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与世界共同起舞。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只是印章文化现代应用的一个较为成功的代表,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掘传统的精华,使古老优秀的文化在新时代重新焕发,枝繁叶茂。

2、印章文化的未来探索

当代社会,乃各国思想互相撞击、互相影响渗透的时代,亦个性解放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形势,为现代篆刻家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也给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人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相反却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缺乏兴趣,了解甚少。这样不仅导致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凋敝,还会因缺少继承和创新而造成部分传统文化出现断代,而一旦这种几千年的文脉出现断裂,将是极难弥补的。印章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中常开不败的一朵奇葩,在现代社会中也遇到同样严峻的挑战,如果不了解印章文化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不能从古老印章文化的发生发展历程中挖掘出印章文化的精髓,仅仅是生搬硬套古文古法或者以创新的名义肆意篡改和扭曲篆刻艺术,篆刻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之花就要枯萎了。

五、结语

印章文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集书法、诗词、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既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悠久的历史沉淀,更有古朴悠远的意境和情趣,可以看作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它是中国的,也应该是世界的。在新时代快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本土文化,继承传统精华而发扬光大之,然后虚心学习外来优秀文化,用他山之石擦亮中华文明这块古玉,使民族得以自强,文明得以播广,让煌煌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烙印钤盖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要: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它集书法、诗词、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既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悠久的历史沉淀,是中华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一个精致缩影。本文以历史为主线,从艺术性和功能性两个主要方面梳理了印章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以期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发扬光大之。

关键词:印章文化,历史,篆刻艺术

参考文献

[1] 《印章三千年》蔡国声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2] 《印章历史与文化——萧高洪印论文选》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下一篇: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军队财经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