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沙丁胺醇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分析

2022-11-05

咳嗽是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 抵御微生物侵袭的机体保护性反射动作, 通过延髓咳嗽中枢支配的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内的异物[1]。感染后咳嗽是因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后所导致的亚急性咳嗽, 可持续数周, 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症状, 有资料表明, 感染后咳嗽占急慢性咳嗽病因的10%~15%[2]。而以往采用的抗感染、止咳、抗过敏等措施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在, 我们增加沙丁胺醇来辅助治疗感染后咳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部2007年1~12月感染后咳嗽患者200例, 年龄15~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 男56例, 女46例;对照组100例, 男52例, 女48例。2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性。

1.2 选择标准

(1) 咳嗽前或同时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史; (2) 年龄>14岁; (3) 咳嗽持续时间为3~8周; (4) 胸片无异常; (5) 排除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疾病及其他机械原因所致咳嗽; (6) 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

1.3 治疗方法

在常规休息、饮水、抗感染、抗过敏、止咳同时, 治疗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片2.4mg, 口服, 1d3次, 对照组不做特殊治疗。治疗周期为5d。

1.4 疗效判断标准

(1) 显效:咳嗽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 (2) 有效:咳嗽症状明显缓解; (3) 无效:咳嗽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组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 疗效有明显差异性。其中治疗组加服小剂量沙丁胺醇片后, 显效率53% (53/100) , 有效率39% (39/100) , 无效率8% (8/100) , 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41% (41/100) , 有效率35% (35/100) 无效率24% (24/100) , 总有效率76%。2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3 讨论

沙丁胺醇是一种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它可以激活靶细胞膜上的腺苷环化酶, 使细胞内环磷腺苷 (CAMP) 合成增加, 再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 产生多种药理效应: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 致支气管平滑肌松驰, 解除痉挛;兴奋肺组织中肥大细胞β2受体, 阻止组胺、白三稀等炎性介质的释放, 解除炎性介质所致气道痉挛;兴奋纤毛上皮细胞β2受体, 促使粘液分泌和纤毛运动, 增加粘液-纤毛系统的气道清除能力;兴奋肺泡Ⅱ型细胞β2受体, 促进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3]。

感染后咳嗽是由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所致, 它与气道内膜广泛炎症和上下呼吸道的上皮连接被破坏有关, 使气道反应性增高, 而咳嗽反射感受器的阈值降低, 故咳嗽明显。多以刺激性干咳为主, 呈阵发性, 夜间加重[4]。在这类患者中运用沙丁胺醇, 主要是利用其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原理:促使支气管平滑肌松驰, 降低气道反应性;并减少炎性介质和致敏性物质释放, 促进粘液和分泌物的排出, 减少对气道刺激增强咳嗽反射感受器的阈值[2]。选用硫酸沙丁胺醇片2.4mg口服, 相当于沙丁胺醇2mg, 为常规剂量 (2~4mg) 中较小量, 其目的是为了减少β受体激动剂对心肌和血压的负性作用, 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4岁以下儿童因其年龄特殊性, 未加入此次临床试验, 故沙丁胺醇在儿童感染后咳嗽中的疗效不能肯定。

所以, 我们认为, 在感染后咳嗽患者 (>14岁) 的治疗中给予小剂量沙丁胺醇片, 可以松驰气道平滑肌,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减少炎性介质刺激, 促痰液排出, 减少呼吸道中的刺激因子, 增加咳嗽反射感受器的阈值, 从而减少对延髓咳嗽中枢的刺激, 与其他药物协同作用, 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摘要:目的 分析小剂量沙丁胺醇在感染后咳嗽中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部2007年1~12月感染后咳嗽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 (100例) , 对照组 (100例) 。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 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片2.4mg, 口服, 1d3次;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结果 运用沙丁胺醇治疗组的咳嗽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 2组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用小剂量沙丁胺醇片可以有效地治疗感染后咳嗽症状。

关键词:小剂量沙丁胺醇,感染后咳嗽

参考文献

[1] 黄建明.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0~21.

[2] 张德平.难治性呼吸系统疾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77~80.

[3] 高见生.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5~166.

[4] 曹照龙.感染后咳嗽[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 35 (353) :13.

上一篇:心理护理对死胎引产患者情绪的影响下一篇:创建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