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8例临床疗效分析

2023-03-05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常由是临常常见病, 易与咳嗽混淆而被忽视或误诊。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了96例CVA患儿, 临床疗效显著, 现将结果报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8例, 男27例, 女21例;年龄最小1岁, 最大12岁, 平均 (7.1±1.6) 岁;病程最短6个月, 最长2年, 平均 (1.2±0.5) 年;白细胞轻度升高15例, 余正常;胸部X线肺纹理增多者16例, 余未见异常。对照组48例, 男29例, 女19例;年龄最小1岁, 最大12岁, 平均 (7.2±1.5) 岁;病程最短7个月, 最长2年, 平均 (1.3±0.8) 年;白细胞轻度升高14例, 余正常;胸部X线肺纹理增多者17例, 余未见异常。2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病程、白细胞计数、胸部X线检查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1]中相关内容;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者;排除年龄<1岁或>12岁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给予美普清和必可酮喷雾剂治疗。美普清, 1.25mg/kg (体质量) , 每日2次, 口服。必可酮喷雾剂, 50μg/次, 雾化吸入, 每日2次。治疗组同时给予酮替酚片, lmg/次, 2次/d, 口服;对照组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 5mg/次, 2次/d, 口服。2组均以治疗7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

1.4 疗效标准

参照《儿童哮喘防治常规》[1]拟定, 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等级。总有效率= (临床控制+显效+好转) /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数值以 (x-±s) 表示,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FEV1及FEV1%比较

FEV1及FEV1%治疗前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前后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 2组治疗后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 5) , 见表2。

3 讨论

小儿CV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成清楚, 其病理改变都以持续的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2]。大多学者认为其发病与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有关, 气道炎症可引起气道高反应, 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3]。CVA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和消除气道炎症[6], 一般认为治疗哮喘的治疗方案治疗CVA是有效的, 目前主要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4]。酮替芬是H1受体阻断剂, 可拮抗H1受体, 减少组胺释放, 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同时还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有效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注:*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方法。方法 对符合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8例。2组患儿均给予美普清和必可酮喷雾剂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酮替酚片, lmg/次, 2次/d, 口服;对照组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 5mg/次, 2次/d, 口服。2组均以治疗7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FEV1及FEV1%治疗前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前后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 2组治疗后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较好。

关键词:哮喘,咳嗽变异性,酮替芬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S].中华儿科杂志, 1998, 12 (22) :747.

[2] 宋玉萍.112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8) :745.

[3] 姜红, 罗钢, 姜红砷, 等.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6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 :636~637.

[4] 李莉群.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7例临床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9 (4) :102~103.

上一篇:现阶段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