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观察

2022-09-12

造成肩锁关节脱位最常的原因是摔倒时肩外侧着地所致, 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4.4%[1], 不当处理可造成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与肩部的疼痛。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llman3度肩锁关节脱位18例, 临床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病例, 本组男16例, 女2例, 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42岁。其中右侧10例, 左侧8例。肩锁关节脱位按Allman分型均为3度损伤。

1.2 手术方法

手术麻醉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采取仰卧位, 患侧肩部垫薄枕以抬高患肩, 头转向健侧。切口自肩峰沿锁骨弧形入路, 充分显露肩锁关节, 清除破损的关节囊、软骨盘、关节软骨碎片, 复位肩锁关节, 将锁骨钩钢板钩端贴肩峰下缘置入肩锁关节后方的肩峰下, 钢板紧贴锁骨远端, 并用螺钉固定钢板体于锁骨上, 缝合肩关节囊, 修复斜方肌和三角肌止点及肩锁韧带, 喙锁韧带不作修补, 常规丝线缝合关闭手术切口。术后前臂悬吊保护患肢2~3周, 3d后开始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1年左右可取出钢板内固定物。

2 结果

本组18例手术切口均Ⅰ/甲愈合, 术后复查X线检查示显示肩锁关节完全复位。疗效采用ASES法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Evaluation Form) [2]评分标准, 进行评价: (1) 优秀:无痛, 有正常肌力, 肩关节能自由活动; (2) 良好:微痛, 肌力稍差, 肩关节活动范围稍受限; (3) 一般:疼痛, 肌力差, 肩关节各向活动明显受限, (4) 最差:疼痛明显, 肩关节功能完全丧失。本组18例病例, 优秀16例, 良好2例。

3 讨论

肩锁关节是由锁骨的外端与肩峰构成的平面关节, 肩锁关节的稳定性主要由关节囊及其加厚部分形成的肩锁韧带、斜方肌的腱性附着部和喙锁韧带维持。据Allman[2]分类, 肩锁关节脱位可分为三度:一度为单纯挫伤, 而并无韧带断裂或者关节脱位;二度为半脱位, 肩锁关节囊和肩锁韧带已破裂, 喙锁韧带中的斜方韧带部分断裂;三度为全脱位, 关节囊、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完全断裂;肩锁关节完全脱位, 锁骨外侧端向上后方隆起, 有浮动感, 所谓琴键征阳性 (piano sign) 。Allman三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目前倾向于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主要是恢复肩锁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 重建肩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 恢复其正常活动防止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等。而以往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方法常采用: (1) 克氏针交叉内固定肩锁关节:但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 损伤了关节软骨, 术后可能引起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导致肩锁关节僵硬和疼痛, 而且克氏针容易松动、脱出, 导致内固定失效, 治疗失败。 (2) 喙锁间加压螺钉内固定和喙锁韧带缝合术:手术操作较复杂, 同样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 有螺钉滑出而导致复发的报道, 而且喙突骨质疏松者不宜。 (3) 锁骨外侧端切除术:属破坏性手术, 导致异常解剖关系, 对外观及肌力均有影响。

对Allman三度肩锁关节脱位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固定进行治疗。手术中完成肩锁关节复位后, 将锁骨钩钢板钩端贴肩峰下缘置入肩锁关节后方的肩峰下, 钢板紧贴锁骨远端, 并用螺钉固定钢板体于锁骨上, 恢复并维持了锁骨外侧端和肩峰的固有解剖关系。锁骨钩钢板不干扰肩锁关节的活动功能并且能为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及周围软组织的愈合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并允许肩锁关节在肩外展和上举活动时保持其微动性, 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术后较少并发肩关节粘连、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内固定物牢固, 病人术后不再需要其他外固定, 3d后即可开始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有效地防止了肩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 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因此,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三度肩锁关节脱位, 手术操作简单, 临床疗效肯定, 适合于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3度肩锁关节脱位18例。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中肩锁关节脱位均达到解剖复位, 术后随访5~15个月, 平均12个月, 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 按ASES法疗效评价标准, 优秀16例, 良好2例。结论 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llman3度肩锁关节脱位, 手术操作简单, 疗效肯定。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33-538.

[2] 黄公怡, 刘长贵, 温建民.现代创伤骨科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48-56.

上一篇:浅谈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在地理教学中的培养下一篇:煤矿井下矿压综合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