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2022-09-11

作为教师, 让素质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出生命的意义”, 教师就必须看到课堂教学质量对人生命的意义。每上一堂课, 教师就要让课堂“活”起来, 就要让课堂充满“灵气”, 就要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生命型的课堂教学必然与传统教学不相一致, 而不单纯是为“传授知识”而存在, 其课堂效率将伴随生命价值的提高而提高。应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出生命的意义”, 我认为应从三方面来做。

一、人文主义关怀的实施

“师者, 传道, 授业, 解惑也。”自古以来, 教育活动中就以教师为中心, 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莎士比亚说:“上天生我们, 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 不是照亮自己, 而是普照世界。”火炬精神, 便是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老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而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 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使生命更加充实;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而探索有效的方法, 从而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展, 使课堂有真正的生命。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长大了成为普通的劳动者基居多。因此, 教师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学生怎么发展, 而必须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 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 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栋梁之才。在这个前提下, 才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创造, 从而在困难的磨砺下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师要让自己课堂富有生命, 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 使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作用

学习的内涵在今天已有了极大的扩展和深化, 学习已不单纯是学习知识和技能, 而是扩展到“学会学习”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要使语文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 教师就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上。俗话说:“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愿意学习”是学习的强大内动力, 教师要善于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热爱学习, “热爱学习”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要以人为本, 根据人的发展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教师要以语文教材的自身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因此, 教师要用新的教学方法去伴以有趣的形式来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从而使学生愿意学。

有了“愿意学”的意愿, 还必须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欲摆不能”, 主动深入地学习。“教师应把优化教学结构的重点放在科学的呈现教材方面, 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如果教师没有过程的有序性, 课堂教学的状态是混乱的, 教学效率是底下的;没有状态的波动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单调的、沉闷的、教学就没有生气和活力。

课堂生态是课堂能使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只有和谐相融, 生命才有不竭之源。语文是人文主义学科, 要入知识海洋之舟, 教师与学生就要同舟共济。一是老师不能视课本可有可无, 备课时要深入细致, 与作者哀乐与共;教学时要深入浅出, 用儿童化口语化的语言表达课文的意思, 使学生易于接受。二是培养学生热爱课本, 不会视课本为畏途,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本。语文课文的特殊性, 在于它无非是个例子, 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要通过一个个例子来体现。要引导学生重视“导读”、读懂“导读”, 从整体上把握一组课文的要求;要指导学生重视课后“思考?练习”题, 懂得利用“思考?练习”题明确学习要求, 按其所提示的方法进行自学, 在自学中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 以便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思考, 有的放矢地学好重点、解决难点, 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让自己课堂富有生命, 多给学生提供变专制型或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评价者, 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和风细雨式的, 而不是君临城下式的。课堂上, 一切顺其自然, 老师顺势而教, 学生顺心而学, 老师与学生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小学校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图形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