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的调控与放活

2022-09-12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实现美育重要手段的音乐教育,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师资队伍扩大、教学水平提高, 而且教育科研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充满着丰收的喜悦。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认为中学音乐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转轨

我国音乐教育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 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音乐教育的发展还是受其制约, 音乐教育并不能显示出巨大威力, 并不能在自由的蓝天下茁壮成长。

有的学校为了在比赛中拿第一, 夺名次, 不惜以各种代价来保证自己。比赛前他们花高薪请专家来排练, 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班加点的练。这不仅影响的正常的教学秩序, 也使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的理解走入了一个误区, 更使“素质教育”成为了一句空话。我们不是不要练, 而是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逐步的练。像这样不仅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而且学校辛苦学生更辛苦!拿了第一又怎么样?难道说明素质教育提高了?如果把这些资金投资在教学设备的更新上, 那么, 教育质量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要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和影响, 真正的做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我们必须做好以下2项工作。

(1)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员性”, 把实施的对象对准全体学生, 把“应试教育”重提高, 轻普及, 重比赛, 轻教学的现象彻底清除。

(2)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音乐的课外活动, 如合唱队、舞蹈队、乐队, 卡拉O K比赛。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 从而使音乐成为学生真正喜爱又乐于接受的一门课程。

2 音乐教育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审美及情感

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教育家, 它首先是培养人,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一代新人。为此, 我们首先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感情体验, 使他们能够喜欢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条基本理念, 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 做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 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捕捉那些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比如贴近学生生活, 表达学生的内心情感,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另外, 在唱歌教学中, 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也是审美的一个重要前提。一首再好听的歌曲, 如果教师在范唱的时候没有处理好, 就不会吸引学生, 就不会使他们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只有优美的曲调, 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 使学生听了还想听, 唱了还想唱, 百听不厌, 百唱不烦。久而久之, 就自然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 有的教师在还没有欣赏歌曲之前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首乐曲是什么拍子?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节奏有什么特点?它属于什么调?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 学生还没来得及欣赏音乐中的美, 就被教师这一系列的问题搞得神经高度紧张, 使学生产生了恐惧感。试问, 他还有什么心思去欣赏音乐?还能捕捉音乐的美吗?有的教师则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时的插上几句话, 也许是好心, 是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 但是, 他不知道这样做却违背了欣赏教学审美体验的原则。学生在欣赏的时候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需要的是全神贯注, 而教师在学生听音乐时讲解就干扰了学生的聆听,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审美体验。所以在欣赏教学过程中, 教师尽量的避免在欣赏过程中不解释、分析, 把欣赏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

在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同时, 也要注意学生的情感训练。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要把握和处理好每首乐曲、歌曲的情感基调, 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情感上的陶冶。在唱歌教学《渴望春天》这一课时, 我首先深情并茂的范唱了一遍歌曲。我尽量唱得轻快、活波, 把那种盼望春天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这样就给学生们展现了一幅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景象, 自然而然, 他们的感情也就融入了歌曲之中。

3 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面向全体学生

音乐教学过程中, 不能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是要树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从设计教案到实际执教, 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 都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面向全体学生。要千方百计的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自己, 让他们在音乐艺术的殿堂中自由自在的遨游。

上欣赏课时, 教师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讲解给学生听, 要让学生在音乐中自己感受, 要让他们自己理解音乐的意思, 写的是什么内容, 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立即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 那么他们还会去思考吗?他们的思维已经随着教师的答案终止了,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难以发挥。要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则是主导作用。欣赏《苗岭的早晨》这首作品时, 在欣赏之前我什么都没有告诉学生, 只是要他们对着课本中的三幅插图边看边欣赏,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跟着音乐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在欣赏之后, 我叫学生自由发言, 要他们说说音乐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的说:“好像鸟儿在山林中歌唱。”有的说:“好像是早晨太阳出来, 大家都起床了, 然后开始做饭。”有的说:“好像有人在跳舞。”还有的说:“好像在劳动。”一首相同的曲子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 虽然他们只说到了一部分, 但是他们的思维已经展开, 已经产生了想象, 这比教师在欣赏的一开始就告诉要好, 这不仅作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除了要以学生为主体外, 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是说哪一个同学成绩好就特别的偏向于他, 音乐科也不例外。我们要特别关心、帮助那些天生音准较差、音乐感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演唱歌曲, 不时的表扬他们有进步, 给他们多一点自信, 这样, 音乐课将成为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些看法, 在此, 愿与所有的音乐教育同仁一起探讨音乐教学的最佳方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音乐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共同努力, 紧跟时代的步伐, 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 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带新人而不懈努力。

摘要:音乐教育的改革使得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由于旧的教育体制的束缚, 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步入轨道。音乐教育还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体验。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利进.素质教育与音乐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郁文武.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刍议[M].北京: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

[3]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对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的探讨下一篇:浅谈企业管理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