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人格的塑造完善

2022-09-10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 而其最重要的应该在于塑造人的健全人格。健全人格的定义广泛, 西南大学黄希庭教授曾经将其归纳为:“健全人格的标准包括对世界抱开放态度, 乐于学习, 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 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现在和未来, 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挫折, 能调控情绪, 心境良好。总之, 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现在和未来、以及困难与挫折, 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1]健全人格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它能够培养有责任、有精神的现代公民, 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趋向和谐化、健康化。思想道德教育, 是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直接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途径, 因此, 思想道德教育的得失, 也直接关系着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人格健全与否。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 且处于青春叛逆期, 极易接受外来事物的影响而促成人格的某一方面。处在物质技术都飞速发展、思想意识剧烈变迁的当今时代, 获取信息的渠道应有尽有, 五花八门的文化思潮众多甚至泛滥, 我们的教育必须使中学生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影响中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才能实现塑造完整人格的目标。然而, 由于年龄与社会阅历的限制, 中学生自我的取舍选择能力是极其有限且容易不理智的, 这就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正确的引导。“人格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掌握一定的政治观点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 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式, 形成着自己的人格特征。”[2]而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来看, 中学生接受的最多、最便捷的方式仍然是学校教育, 这一义不容辞的责任自然落到了广大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肩上。

目前, 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由过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转变而来。这一转变无疑可以说是具有长远目光的教育决策。“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要途径, 担负着重要的德育任务, 因而在其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实现着德育的各项基本功能。”[3]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由于涉及的多为与中学生日常生活有着一定距离的政治性内容, 老师讲授容易枯燥乏味, 学生接受也普遍出现抵制抗拒情绪;而思想道德教育以道德为出发点, 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而努力, 具有更深远的社会目的,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因此得到巨大的解放。但同时, 这一转变也对一线任教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要在短时间内适应并跟上变化的教育形势, 就必须对已从教习惯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旧有教育模式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重新构建各种教育途径和教育因素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教学机制, 形成知行统一而不是脱离实际的,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灌输的, 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有利于实现德育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新格局。”[4]结合当今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状况考察, 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应当能够收获良好效果。

1 以历史智慧升华学生的精神

思想道德课并不等同于历史课, 但是思想道德教育则完全可以将历史知识吸纳进来。历史是人类文明与经验的总结, 尤其是经过了时间挑选过能够流传至今的一些事迹或言论, 是实实在在接受了历史考验、而为最大多数人所认可及肯定的真理。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观照, 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并了解到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追求正义与真理的精神, 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为自己建立起历史的眼光, 以沉淀的智慧看待身边的人或事, 对于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思想道德课上, 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教材, 而适量地向学生讲述历史上进步积极、促人奋进的小故事, 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故事的内在价值;同时, 授课方式应更生动活泼,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例如放映电影、网络群聊、学生自选故事进行演讲等方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精神的洗礼。

2 以时代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

责任意识是健全人格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只有一个具备强烈责任感的人, 才能以积极的态度融入社会, 对待人生。当代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 享受着父母唯一的宠爱, 往往容易冷漠自私, 思想呈现个人主义倾向, 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正确引导他们建立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广泛接触我们正在生活的时代, 了解时代需求, 自觉投身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中, 是建立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应该是知行合一的整体, 实践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责任的意义。教师在教育中, 就需要有时机地创造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教师应当经常开展读书读报会,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国内新闻,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 鼓励学生亲自体验各种生活状态, 不局限在自己狭隘的私人生活圈子中, 在与时代社会的充分接触中, 启发学生自我思考, 使其拥有宽容与博爱的胸襟, 从而具备起时代需要的责任意识。

3 以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境界

当今社会的文化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 中学生身在其中, 极易被不良文化所毒害侵蚀。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文化对于人格的塑造、精神状态的形成, 有着极强大的正反作用, 只有尽可能地使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发挥, 整个社会才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 由于市场经济的原因, 很多宣传暴力、迷信、淫秽的文化作品已经进入了中学生的生活视野, 强行限制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因此, 以优秀的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自觉接受先进文化教育, 从而从思想上自觉抵制和拒绝那些劣质作品, 才是最佳途径。

教师需要自己主动阅读作品, 选择出适合学生接受、学生易于接受的优秀作品进行推荐, 同时, 对于学生已经迷恋上的某些作品, 也不可全盘否定, 而应该主动去深入了解, 甚至发掘出其中的优秀意义, 借此与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文化作品对于人格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内在感化与塑造, 使用得当, 其功用甚至远远胜过教师长年累月苦口婆心的说教。

“没有健全的人格, 就没有完美的素质教育;只有重视人格教育, 才能全面提升素质教育。”[5]教师不应当被应试教育的现行制度所束缚, 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第一要务,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是永恒的、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人。

摘要:学生人格塑造是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 教学方式也应当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历史智慧升华学生的精神、以时代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以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境界, 教师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学生人格,教学尝试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6, 8.

[2] 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 17.

[3] 曹颖.思想政治课中的人格培养功能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2, 129.

[4] 贺乾金.对中学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37.

[5] 南举成.重视人格教育, 提升完美素质[J].甘肃教育, 2006, 3, 10.

上一篇: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溶解转移法判定朱墨交叉时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