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课堂情绪的调控与兴趣的培养

2023-01-09

情绪对于教学有很大影响, 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引导。教学工作是师生共同的活动, 两者的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双方情绪调控得当, 再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使教学在适宜的气氛中进行, 将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1 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解除紧张情绪与培养体育的兴趣是密切相关的, 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解除紧张情绪是第一步, 培养兴趣是第二步。解除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紧张情绪及厌恶心理, 不能采取批评、压制的方法, 紧张情绪是不由自主的, 不易控制的, 是需要教师以高度的热情及负责精神去感化他们, 通过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才会慢慢消除紧张情绪。

1.1 利用暗示

有的学生自尊心很强, 对事物的反应很敏感, 但由于自己体育基础较差, 掌握技术动作较慢, 加之又怕在同学面前丢脸, 以至于做动作时情绪紧张、产生不必要的多余动作。此时最需要的是教师用动作的或表情的方式给他们以心理暗示, 使其增强信心。

1.2 转移注意力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当学习某种新颖的、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时, 往往有一种新奇感.总想尽快学到手。于是想走捷径, 不愿做相关的辅助练习, 直接练习这项新技术, 造成失败。于是产生一种急躁或畏难情绪, 如果让学生继续练习下去更会增加紧张心理。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改做其他轻松、愉快的活动, 转移一下注意力, 调节紧张心理, 然后再以充沛的精力继续练习新动作, 这样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教。

1.3 增强自信心

学生对运动技术学习的恐惧感, 往往是由于成绩不佳受到批评或被别人耻笑等造成精神上的负担, 以致失去信心。因此首要的问题是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 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同时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采用表扬方式, 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 及时予以肯定。

2 对教师自身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教师的情绪对整个教学有直接的影响。教师高昂的情绪、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会直接感染学生, 使课堂气氛生气勃勃、充满朝气。反之, 教师情绪低沉, 无精打彩, 必然会使教学毫无生气, 学生精神焕散、懒于练习, 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以适宜的情绪状态进行教学,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培养自己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必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全心全意地工作, 以事业为重, 抛弃个人的一切杂念, 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

2.2 要善于转移自己的情绪

要使自己从一切不良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将精神全部贯注与整个教学过程, 使教学的整个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等做到胸有成竹。只有这样, 才能以良好的情绪状态投入教学中去。

2.3 要有预见性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热情等方面, 都会影响教师的情绪。教师必须学会预见上述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以便因势利导, 防微杜渐。

3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要上好体育课, 除了教师的积极性以外, 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的兴趣关系极为密切。体育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意见和看法, 研究其心理特征, 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珐, 从而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3.1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不应把课堂组织纪律和生动活泼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 即要有一定地组织纪律要求, 又要有热烈而活跃的课堂气氛, 该严时严, 该活时活, 严而不僵, 活而不乱, 力求张弛有度, 讲究实效, 使学生能以浓厚的兴趣, 持久的注意力, 稳定的情绪状态, 适宜的学习方法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体育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 从而促使学生体验到兴趣的满足、快乐的享受、个性的拓展这一现代体育运动所特有的乐趣。

3.2 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对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样化必须根据教学任务, 教材的技术结构特点, 在强化基本教材, 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基础上进行, 不能为单纯迁就学生兴趣而搞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对一堂课的教案进行精心设计, 在教法上刻意求新。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 尽量把教学活动安排得丰富新颖,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练习热情, 以满足学生求知、求新的心理需要, 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3.3 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 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准确精炼、逻辑性强, 就能够感染学生, 使之产生一种学习的强烈欲望。反之, 语言平铺直叙、缺乏风趣、条理不清、重点不明, 就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运用言简意赅、形象化的语言, 学生就会迅速领会动作, 记得牢,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练习的兴趣。

3.4 动作的形象美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直观性原则, 教师的技术动作示范则是最形象、最生动的。教师正确的示范动作, 可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 而错误的示范动作, 则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动作概念。教师动作示范正确、熟练、优美舒展、节奏明快, 就能展示出运动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要点、难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练习的表象,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练习的自觉积极性, 起到鼓舞动员的作用, 能使学生看完示范动作后, 就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体育教师正是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以干脆、利索、漂亮的动作形象来促使学生对某项运动、某一练习或某个动作产生兴趣。

3.5 充分利用信息反馈

利用信息反馈, 不仅使体育教师可以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还可以使学生看到和体会到参加体育锻炼的成绩和不足, 这是稳定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充分证明, 学生最感兴趣的、最感到满足的莫过于在练习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得到教师的良好评价。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态度、表情、行为、注意力、情绪以及完成动作的愿望等的观察, 获取足够的信息, 以此来发现问题, 采取有利措施, 及时调控教学、改进教学, 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6 创设情境, 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望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需要, 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良好的学习情境, 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学生的求知欲愈强烈学习兴趣就愈浓厚, 而浓厚的兴趣又刺激了学习提高的欲望。此外, 还要注意场地器械的布置要协调, 给人以美的感受, 使学生一进入场地, 便能以热情奔放的姿态投身到体育课中来。

3.7 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 青少年兴则民族兴。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事关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共同参与。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过, “教育, 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作为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 我始终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念, 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努力让学生感动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几年的科研教改实验中, 我始终坚持着努力让学生感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 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 来日必成凡夫俗子。”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纵使口吐莲花, 也未必能使青少年学生“顽石点头”, 为了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 我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 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现代学生接触事物很广泛, 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 他们已逐渐有自己的观点。因此, 在本轮的德育科研实验中, 我总是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 让青少年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 经历动机的冲突, 情感的激荡, 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 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 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 只轻轻“搅动”一下是绝对不行的, 要善于晚起和诱发青少年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在七年级上学期的时候, 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校园和新课程, 觉得很压抑, 有的人因此一撅不振。如何使学生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我就抓住时机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特有的——黄山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黄山松生命力无比顽强, 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 以“奇”闻名于世,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松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它不怕酷暑、暴风雨和冰霜, 四季常青, 郁郁葱葱, 生机勃勃。是磨难成就了它坚强的意志, 挫折成就了它的非凡和卓越。我组织学生到师范学院后山去游览, 观看各种野生动植物, 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河涌、垃圾处理场等等, 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物时, 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并自觉到保护环境的行列。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深化课程改革,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道德的养成、信念的确立仅仅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 没有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 思想道德教育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 我们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 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 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活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中, 我们让学生分小组仔细调查和勘察整个校园, 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然后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有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资料, 调查周围环境优美的社区和学校等, 吸取其中设计的优点作为参考。最后各个小组都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校园。通过活动学生认识环境需要绿化、地球需要绿化、我们的校园需要绿化, 只有在一个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 才能培养起青少年学生们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又如在活动“调查学校周围的生态系统”中, 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 了解到近年来学校附近的植被减少了, 动物的多样性减少了, 生态平衡受到一定的破坏。通过活动青少年学生领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认识到了参加植树造林, 保护每一片绿叶, 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

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关心爱护青少年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满腔热情地关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遇到的问题中进行教育和引导, 在耐心细致地解疑释惑中帮助学生辨别是非、美丑、善恶, 把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如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时, 根据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和黄金时期,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心理变化, 很多学生感到不知所措。为此我们开展了以“青春期卫生”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播放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教学光盘, 及时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方面的知识, 解释他们心中的困惑, 指导他们正确对待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变化, 正视自己的性别“身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让学生认识到在青春期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又如在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之际, 我们都组织学生观看预防艾滋病的专题片, 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 艾滋病毒主要存在于人的血液、精液和唾液等体液中, 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途径传播。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的思想品德。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 我深深的懂得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 才能给人以阳光, 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 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参考文献

[1]潘树波.谈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2]王策三.教学论稿.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初探

穆秀庚

(通化市十三中学分校吉林通化134000)

摘要:青少年强则国家强, 青少年兴则民族兴。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事关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共同参与。

关键词:德育渗透感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2009) 05 (b) -0203-01

育教师要有很好的自我修养和高度的责任心, 要有广泛求知兴趣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要有良好的个性倾向和高尚的情操, 要有较强的教育能力, 教育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拓展个性, 以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最大功能。

“快乐体育, 体育快乐”是现代体育所追求的。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 “在学中找乐, 在乐中提高”是最高境界, 因此,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师生双方的情感, 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性, 能尽可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 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

育大学出版社, 2003.

[3]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首都师范大

学出出版社, 2001.

[4]高玉莲, 周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

职业需求相结合.职业与教育, 2006.6.[5]孙雄华, 曾白琳, 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

革与创新初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2006.

[6]李元兵.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途径[J].成

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1 (17) :1.

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有效地调控师生的情绪,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体育教学有着很大影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研究教、学双方心理特征, 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修养, 使之以饱满的情绪对待教学, 不断改进教学方珐, 正确引导学生, 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从而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情绪,兴趣,调控,培养,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 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2]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3] 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首都师范大学出出版社, 2001.

[4] 高玉莲, 周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职业与教育, 2006.6.

[5] 孙雄华, 曾白琳, 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李元兵.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途径[J].成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1 (17) :1.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下一篇: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教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