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

2022-09-12

1 中学音乐教育及特征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 中学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特征大致为: (1) 教育性。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人的素质教育。 (2) 审美性与创造性。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及创造活动,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鉴赏和表现, 发展他们审美创美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音乐中的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驰、节奏的强弱、音色的变化, 都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塑造美的形象, 以美感人, 以情动人。 (3) 实践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教学必须通过音乐操作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 提高学生在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曲式等方面的技能操作、为更好地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打基础, 使学生在歌唱、奏乐、欣赏、创作活动中去表现音乐、抒发其情感, 发展其个性, 并从中接受教育。 (4) 愉悦性。在音乐实践活动中, 必然会产生愉悦的心情, 健康、高雅的艺术会使生理愉悦升华为审美愉悦, 在精神上获得享受。

2 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2.1 观念陈旧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尊重每一个儿童,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而我们有很多教师习惯夸大自己的“主导”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在音乐课上, 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 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 上欣赏课, 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 还没听到音乐, 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 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 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

2.2 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 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 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 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2.3 音乐课缺乏创新内容

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 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 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 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

2.4 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

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 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 提倡学生自主评价, 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中学音乐成绩考核, 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 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 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 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 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 学生缺乏创新的自信, 缺乏竞争意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于形式, 没有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去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当, 影响师生情感交流, 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3 改革和发展

音乐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必然带动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音乐教师应该强化科研意识,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以科研促使创新, 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具体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3.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而且表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奥尔夫教育中最突出、重要的一向原则是即兴原则。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 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中小学生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中小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 以及想象力、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 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奥尔夫教学明确提出, 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 而不仅是结果。

3.2 要恢复音乐教育的本来面貌

在一定程度上, 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国外的操作模式, 以便得到预想中的效果。有学者认为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 而音乐则是出现最早的艺术。音乐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存、生产与情感交流的需要, 人类借助情感的力量形成共同的意识和意志。原始人对音乐有一种神秘的体验和超自然的力量幻想, 这使得原始音乐成为人类最早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 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宗教仪式与活动中, 音乐会使自己获得战胜自然的力量等。

3.3 要加强音乐教育的实用目的性

从适应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来看, 只有当人们对学习的对象产生兴趣, 爱好, 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从音乐能力心理结构分析, 音乐感受能力是其核心, 音乐能力又称音乐的情感体验, 音乐感, 即对音乐发生情绪反应的能力是音乐感的核心, 无论是基本学力论还是音乐能力接受论其核心都是强调情感, 情绪, 这一点对初学音乐的中小学更为重要。借以说明艺术教育是终身受益的教育, 从小加强艺术教育是何等重要。另外, 从音乐学科教学规律实质来看, 更应该重视艺术教育。所以, 审美教育是核心, 培育人才是目标, 不能本末倒置。

4 结语

在音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 中学的音乐教育更被给予更多的希望, 它不仅是培养中学生音乐素质的一种方式, 也是培养学生整个综合素养的一个翘板。虽然在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前提下, 中学音乐教育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但是, 回首历史和西方一些国家比较, 中国的中学音乐教育任重道远, 因此, 要不断改变固有的陈旧的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活跃的思想, 在保持中国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特点外, 还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学习, 把原来死板的学音乐变为会音乐。

当然, 中国的音乐教育, 特别是中学音乐教育单凭老师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音乐科研水平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多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和学习, 建立一套完备的音乐教育体系, 形成我们独有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 以不断发展中国的音乐教育。

摘要:在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首要的目的和任务。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得以产生实效的关键性因素, 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对中学音乐教育发展与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2] 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3] 郁文武.上海教学研究 (节选) [M].上海市教委研究室.

[4]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5]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R].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2.

上一篇:口服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下一篇: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