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互动策略,促进教学发展

2022-11-15

教育创新已经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旋律。创新活动是师生全身心投入、知情意交融、集体意识与个体精神世界相互助推的活动, 极富生活的新鲜与活力, 不仅可以高效实现认知目标, 而且可以积极促进学生优良个性的形成, 提升生活质量。情感是创新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是教育活动的动力源和调控器。有效地开展创新性教育, 教师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 探寻有效的情感互动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

1 创设激情饱满、奋发昂扬的课堂心理环境

教师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 教师用自身充沛的感情, 飞扬的激情, 感染学生, 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从而使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验已证明, 教师的情感,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容易引起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动的进程, 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

2 表达积极、正向的心理期待

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意识、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在教师的有效影响下形成的。教师对学生积极、正向的发展期待,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的积极期待激发学生的情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必然会积极投入教学, 在教学中显示出崇高的精神境界, 并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期待效应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提示给我们, 教师的积极期待作为一种心理能量,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及自我调控的能力, 并深入角色, 全身心投入以极大的热情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鼓励学生充分挖潜, 努力探求, 创造。

3 理性活动情感化

在学科教学中, 有许多教学内容毫无情感色彩, 既枯燥又抽象, 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欲把学生从以往单调、沉闷的课堂情境中解脱出来, 把学生被压抑的创造性解放出来, 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 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 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认知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一方面, 要刻意创设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道德心理氛围, 营造对话式、互动式教学的情感基础。另一方面,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智感:教师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呈现问题, 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恰设目标, 点燃起其跃跃欲试的激情, 促其产生成就欲、胜任感;引导探索, 使其产生欲罢不能的痴迷感;创造条件,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使其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理智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内部动力, 支持着学生探求真知、学做真人的巨大热情。

4 教学活动审美化

教学审美化是教学生存的一种境界, 在这种存在方式里, 教学不仅仅以美的事物为手段、工具, 更重要的是整个教学活动都呈现出美的样态, 师、生双方在教学中都能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学习所带给他们的美感与乐趣。他们全身心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 感受着教学活动的勃勃生机和生命韵律, 体验着知识所蕴涵的生命情态。在审美化的教学中, 知识甚至是“活”的, 整个教学活动也焕发着生命活力, 展现出“生命姿态”, 这种“生命姿态”与人的生命发生同构, 人与教学、与知识中的人物、事件、情景“同声”、“共振”, 用自己的生命去“碰撞”知识的“生命”, 以自己的生命去“经历”对象的“生命历程”, 将自己投入到对象之中, 也将对象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此时, 教学活动已经变成了人的自身需要, 成为人的生命自由创造的需求, 师生就是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体验着自由创造的精神愉悦, 获得生命的享受。

从审美的角度设计教学, 易于生成情理交融的教学情境。雅致的教室布置, 优美的背景音乐, 形象生动的语言, 清新别致的板书, 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 明快流畅的教学节奏, 恰到好处的师生互动, 都能引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尽享学习、创造和谐、统一, 饱含理性而又充满感情的教学意境, 力促立美与审美的统一, 使认知在审美中完善, 情感在创造中升华。

5 教学设计个性化

学生个性丰富而多彩。学生个体的丰富性、差异性、主动性和社会性因人而异。正如多元智能理论表述的那样, 学生存在八种不同的智能, 而且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 “人各有智”, “智各有异”。基于此, 教师必须树立多元学生观, 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 能与学生深度交谈, 以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态度关注不同的学生个体需求,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发展。

大班课堂教学“齐步走”式的教学设计无法满足所有同学的需要, 因而也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与潜能。个别化教学设计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目标、内容、方式选择等方面因“学”设“教”, 使学生走出迷惘, 克服掉自卑, 尽力探求, 获取发展。个别化教学设计不仅是利于认知的, 也是富有情感的, 它易于使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激励, 体会自身智慧的力量, 感受到胜任复杂脑力劳动的自豪, 体验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得到满足后的由衷欢悦。

6 拓宽情感互动的天地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 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课外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课外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

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 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 都是拓展情感互动的有效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 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 以情感为动力, 解决问题, 完成课题。

7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实际上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是有思想、有情落, 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每一个感受, 每一份体验, 都是伴着情感的。当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体悟时, 即使他们的理解是幼稚的、肤浅的甚至片面的, 也需要小心呵护。因为面对极富张力的文字世界, 我们没有理由让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与教师完全一致, 这是教材情感化和形象化所允许的, 也是学生个性发展所必需的。此时教师要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教育对象, 用心灵与学生进行交流, 将学生的感受、收获、发展放在首位。唯有如此, 课堂教学才能聚人气、激情志, 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被开发, 主体地位才真正得以实现。

摘要:情感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必然选择, 探寻、运用情感互动的有效方略, 是促进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情感互动,教学策略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使作文教学成为乐事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