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诗歌教学中的情感互动

2022-09-10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它强调了乐学, 究其实质而言是强调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情感亦称感情, 是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的表现, 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发自内心, 能引起, 维持行动, 排除前进障碍, 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因而人们的学习活动, 不仅依靠理性思维, 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我国的诗歌历史悠久, 成就斐然。中学课本选了不少古诗、新诗。如何进行诗歌教学, 体现创新精神, 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感情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为丰富的, 它只有饱含诗情, 才能真切感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优秀的诗篇能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 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 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净化人们的灵魂。”我认为, 课堂教学中, 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诗歌, 运用感情互动的方式尤其重要。

一、情感互动的创新特征

“互动”是指共同参与的形式及状态。情感互动就是双方在特定的情境下, 双方情感有特定的情景下, 产生、酝酿、升华、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过程。情感互动是一种参与式学习, 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情感教育, 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 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形式上看, 它是“目标学习、选择学习、整合学习、实践学习、反馈学习”的综合, 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 体现了创新学习的特征。从内容上看, 课堂教学中, 师生情感的互动, 因诗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 品读诗歌的语言, 体味诗歌的意境, 领悟诗歌的主旨…。这同样也体现了创新学习的特征。

二、诗歌教学中情感互动的必要性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形式, 与小说、散文、戏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相比, 要含蓄、抽象得多。诗歌难懂,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新诗, 字面上虽无生僻词语, 读了以后有时却让人不知所云, 就是教师也会有“如坠五里云雾”之感。诗歌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加上语言的凝炼性、跳跃性、模糊性, 诗歌难以理解也就是自然的事了。再加上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体验不够丰富, 对诗歌的欣赏也是停留在浅表的层次上, 因而无法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入手, 这样, 师生情感互动、交流就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方式了。

三、诗歌教学中情感互动的形式

1、以情造情, 营造情感的氛围。

众所周知, 中学生是有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 他们在学习时, 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的叙述上, 却不能完全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摆脱具体情节去理解诗歌的含义和主题。因而, 创造一个与诗歌表现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如可以进行相关教室布置、课前播放相关的音乐, 教师的体态语言、服饰装饰等都可以起到营造情感的氛围的作用。如:我在讲授女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 你在哪里?》时, 身穿黑色的套装, 胸戴小白花, 黑板上悬挂一幅周总理的遗像, 再配以哀婉的音乐, 加上教师深沉肃穆的表情, 就为学习本诗营造一种伤感、悲痛的氛围, 学生便很快进入了角色。再如: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时, 选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留学剑桥时的一些生活片段, 尤其是徐志摩面对康河吟颂此诗时的画面, 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 继而融入到诗歌营造的氛围中去, 达到鉴赏此诗的最佳效果。

2、以情激情, 碰撞情感的火花。

情感是可以交流的, 教师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推文入情, 进入角色, 动心动情, 定能引起学生情感的触发。罗曼·罗兰说过:“要散播阳光在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因此要以情激情。教师必须对诗文有很真切的理解和领悟, 把握思想脉络, 体会感情波涛。如在讲授冰心《纸船——寄母亲》一诗时, 就结合自己年少时离开故乡母亲出外求学的经历, 引入课文。同时, 准备了一篇文章《舍弃》 (写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面对亲生和领养儿子之间的大义的取舍) 进行比较阅读。自己对母亲、对故土、对祖国的深切的热爱之情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 学生能不深受感染吗?在教舒婷《致橡树》这首爱情诗时, 课堂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爱情观。学生非常感兴趣, 但却又羞于言语。于是我就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老师的爱情观呢?当然学生就非常好奇, 我告诉他们:有一种果子, 非常特别, 也非常诱人, 未长成熟时摘下它, 它的味道就特别苦涩, 成熟时摘下它, 它的味道就特别香甜, 这种果子的名字就叫做“爱情”。在老师的启发下, 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畅谈自己的感想。这同时也对学生的爱情观作了正确而有益的引导。这些方式极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 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

3、以情燃情, 升华情感的体验。

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入课文情境, 升华情感体验。要利用课文的语言因素, 采取多种富于形象性、情感性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 再现课文描绘的生活画面、感情形象, 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有时还特别创设同诗歌相类似的意境,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之中, 从而获得亲切的体验。如在讲授席幕蓉的《乡愁》一诗时, 教师将自己写作的“游子/独在他乡/异客/饱经沧桑/随俗的是声音/是衣装/不变的是心房/——《不变的, 是心房》”这首诗跟学生分享,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再如讲授艾青《黎明的通知》一诗时, 正值伊拉克战事, 就组织学生看新闻, 读相关报道, 让学生去体会伊拉克人民渴望和平的心声以及过上平凡安宁的生活的愿望, 自然而然学生就理解了中国人民对“黎明——胜利”的渴望, 对光明的热爱, 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师生的情感就在作者含情的画笔中得到了升华, 也获得了一次美的艺术享受。

四、情感互动的作用

“课堂教学活动一旦流入了强烈的情感, 教师传达着情感, 学生产生着情感共鸣, 师生情感相互激荡, 也就为课堂教学赋予了丰富的情味和明快、激越、感人的氛围。”从而起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的目的。最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艾青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摇撼人们的心”。而我们教师却能以情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神圣的殿堂。

上一篇:沉井下沉过程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浅谈下一篇:UWB系统同步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