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教学原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22-09-12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 情感教学被提到了一个新的实践高度。新课程改革把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目标。如何运用情感教学原理, 走进课堂教学, 成为很多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 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善和发展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需要, 从而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持正确的态度, 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感。从学科本身来看,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但同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 使其不可避免地具备各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摆脱不了老师上课满堂灌, 学生奋笔疾书作书记员的呆板状态。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四十五分钟, 而学生却昏昏欲睡, 事不关己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这样的语文教学, 如何能唤起学生心中沉睡的情感?秦砖汉瓦, 唐诗宋词, 触及不到学生的灵魂。最近网上流传起《汉服的浅斟低唱》这篇文章, 所用之辞虽称不上华美, 却也琅琅上口。很多学生对此情有独钟, 认为这样短小精悍的文章, 却充满了一种张力。由此可见, 学生不是抵触语文, 更不是抵触传统文化;只要这种宣扬文化的风格, 能够被他们所认同和接受, 就会激起他们心中层层涟漪。关键的是, 作为教师如何能将语文课本中许多甚至是具有强烈说理性质的文章, 讲述地生动起来。

我们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情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杜甫诗中所描绘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它是以情动人。教学活动绝不是单纯的认知活动, 而是认知结构与情感结合的联合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也看到, 在学生心境良好的状态下, 往往思路开阔, 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 情感沮丧时, 则思路狭窄, 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

运用情感教学原理于语文课堂之中, 笔者这里所指的包括三个方面。

1 教师的情感

教师的情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包括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教师自己的文化底蕴,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等等。身为一名教师, 如果对自己所教授科目都没有诚挚的感情, 怎么能够期望他在讲课时去感染学生?

另外教学语言要生动、丰富。语调适当, 语气适度, 幽默风趣, 是对教学内容的有力陪衬, 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力武器。如同旧时的说书艺人一人, 一桌, 一椅足矣, 却斗志昂扬, 铿锵有力。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干瘪无味, 象老和尚念经, 就只会把情感丰富的好文章教得七零八落。

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很抵触某一教师, 就不可能上好他的课。教师一个细小的动作有时候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相传古代塞浦路斯岛上有位年轻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 他精心雕刻一具象牙女像, 精诚所至, 后来少女竟活了, 与他结为夫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生在1968年做过一次震动教育界的试验:他们来到美国一所小学, 从1至6年级中各选3个班, 对这些学生“煞有介事”地作发展预测, 并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 嘱其保密。8个月后, 他们对18个班进行复试, 发现提供名单中的学生大有进步, 求知欲旺盛, 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教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试验班的老师相信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 关爱名单中的学生, 使他们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微笑的眼神, 一句鼓励的话语, 一次大度的宽容, 都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抱有强烈的好感, 爱屋及乌, 从而对这门课产生深厚的感情。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高超的教学艺术,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情感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学生的情感

这部分包括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等。从学生本身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欣赏的主体, 语文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才可能透过字里行间, 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 理解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引导, 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 自我发现,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 认识自我,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共同协作来解决问题。在平等的氛围里师生、生生对话, 以讨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 倾听别人的意见, 体验合作的乐趣, 这不仅学习认知的过程, 也是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 更应响应时代的呼唤, 培养他们的这种精神和意识。因此, 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这一环节的设置。例如, 在作文教学中, 选取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作文, 以小组为单位评、批、改, 再全班交流“评、批、改”的结果。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氛围里, 取长补短, 无意识中提升了作文水平, 更加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3 教材所蕴含的情感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情感传播载体, 读者在阅读教材时又会产生一种情感的互动。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 必然要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的教育, 因此要进行语文教学, 就必须要进行情感教学。

语文这一学科较其它学科而言, 更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教材本身具有很深的情感说理成分。情寓于字里行间, 有的直抒胸臆, 情动于中;有的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有的“道是无情却有情”;有的文章慷慨激昂, 让人读后热血沸腾;有的文章百转千回, 使人潸然泪下。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首先是教师在备课时受到感染, 然后教师在课堂上以各种方法把所产生的情感转移到学生的情感系统, 从而使学生爱老师之所爱, 恨老师之所恨, 教师的愉悦引起学生的愉悦, 所以只有师生的感情互通才能产生共鸣。

情感教学应该始终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 才能够激起学生内心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正如博大可以稀释忧郁, 深色可以覆盖浅色。

摘要:课堂教学, 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活动。有许多人认为, 语文学习就是上好语文课, 做好语文习题集, 多看几本作文选, 分析字词句和几个关键语段, 其实不然。本文试图通过对情感教学的运用, 帮助教师认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感教学,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教材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 燕国材.教育心理十题[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大学绿色教育问题初探下一篇:谈施工现场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