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互动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022-09-12

世界在瞬息万变之中进入了2 1世纪, 2 1世纪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 充满了全新概念的时代。科学的信息化、技术的数字化、经济的一体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无不显示出信息化社会的知识经济特点。如果说农业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和劳动力, 工业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是机器和原料, 那么信息社会赖以发展的标志就是知识、智慧以及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经济的主导因素是知识, 它的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资本。

尽管社会的发展已显露了知识经济特点, 但我们的教育并没有为步入经济社会做好准备, 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仍在延续, 一刀切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严重抑制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 许多有各种潜能的学生被湮没,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陆哥所说的那样:“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 连年的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 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活着, 然后死去, 却从未认识到存在于他们自身的人类未开发的潜能。”这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当前, 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和关注越来越大, 怎样正确评价学生, 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 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已成为教育的必然视角。

1 课题的背景和依据

1.1 时代背景

1999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 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相互配合, 全面推进。2 0 0 1年6月,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确定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要求改变课程评价的过分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形成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多元互动的教育评价格局, 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1.2 理论背景

随着教育的发展, 课程研究也日新月异, 缤纷多姿, 人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课程研究, 拓展了课程研究的领域。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彰显学生个性, 使拥有不同天资和强项的学生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 是教育领域中备受注目的核心命题,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迎合了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学生的多元视角, 给人以坲云翳而见青天之感, 引领我们重新审视我国以往的教育思维、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 还有其他七种智力, 它们是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 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 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原先有多么聪明, 而在于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 在那些方面变得聪明, 因此, 这九种智力代表了学生的潜能。加德纳认为, 如果一定要评价学生的学习, 那么应当侧重于学生解决问题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评价的重点应由知识性的内容转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或结果上, 这才是真正评价的核心思想。

2 构建学生互动评价的理论体系

吸取行为主义的合理因素, 运用斯金纳程序教学思想,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创设互动环境, 强化刺激条件, 让学生的行为由内隐走向外显, 从而发现其可能形成某种特长的潜质;运用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创建适合特长生发展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模式, 把关注人的成长作为贯穿始终的基本精神诉求和价值取向, 高扬对人的终极关怀, 教育的真意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和互动性学习, 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促进其塑造学习个性, 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 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

运用“因材施教”和“长善救失”这一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不同的成长环境正确施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同, 心理、生理、兴趣、爱好各异, 所以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学生, 学生有着在各自不同领域的潜质和特长, 尊重、张扬学生个性有其教育规律的内在必然性。新课程倡导的互动评价, 要求把人从依赖者、盲从和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把人从习俗、传统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以对人的价值、尊严、自由的守护、呼唤为思想基点, 用感性、诗意的文字和奔放开阔的视野、对教育人生与精神发展给予独到的洞察和认识。充盈着对教育、对人类的深切关注, 具体而言, 要重视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 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 从单向走向多向, 增强评价主体的互动,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互动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同时关注发展过程, 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极性平价的有机结合, 学生互动评价的宗旨在于制定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方案, 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3 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策略方法

要提高学校、家庭的信息意识, 增强现代技术的运用。当今时代, 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 教室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交融整合, 让学生灵活运用环境、人力、工具等多种资源进行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让信息素养高、又学有所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是教育功能的辩证统一关系, 素质教育摒弃教育上的平均主义, 它不是以消除差别为目的, 因为社会的发展既需要科学巨匠, 也需要能工巧匠, 既需要物资财富, 也需要精神食粮。个性化教育要走发现与培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之路, 在普遍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特长生。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建构多级互动式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 逐步建立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互动交流的机制, 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 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外在的教育要求、文化熏陶都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实施师生互动的评价机制, 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 全方位地发现和培养特长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 及时发现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形成学生独特的个性, 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师生互动的评价机制, 为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开发搭建平台。

关键词:互动评价,个性化培养,特长潜质

参考文献

[1] 现代中小学生互动评价和个性化培养研究[M].山东现代教育文化研究中心.

[2] 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 朱慕菊, 等.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现代工业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创新下一篇:股权转让过程中所得税税务筹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