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贸易术语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笔者前些年曾经从事过航空货运代理工作,就空运贸易术语这个问题和业内人士广泛交流过,实际业务的执行情况与《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Incoterms2010)的有关规定差异很大。在我国的空运业务中,使用空运运输方式的大多为价值高、体积重量相对较小的高科技类货物,如华为、中兴通讯为代表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就常采用空运。

第一篇: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国际贸易术语在国内贸易中适用问题研究

摘 要:国际贸易术语的运用,相较于国际贸易,其在我国国内贸易的运用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国际贸易术语对于只进行国内贸易的主体而言显得陌生又不必要,但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交易与国内交易的交叉重合使得国际贸易术语在国内贸易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因此,本文从其概念、特征及在我国国内贸易的实际应运出发,对国际贸易术语进行解读,对其在我国国内贸易中的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国内贸易;法律适用;区域经济

1前言

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被理解为适用于存在跨境运输的国际销售合同中,进行跨越国境运输是国际贸易的标志,但目前,类似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之间或其内部的贸易无需过关手续,并且随着贸易领域的不断发展,跨国企业进行决策、加工以及销售一系列都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完成,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贴牌加工、轻工业生产等贸易形式。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趋向于按国际统一化标准进行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版本均可适用于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由此可见国际贸易术语规则体系渐己形成,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版本增加国内与国外贸易均可适用条款的情况下,国内法律规范与国际贸易规范接轨,贸易术语的适用范畴不断扩大,合理选择贸易术语对国内贸易发展的影响更为深远。《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版本亮点在于突破了国际贸易这一界定词,国内贸易也可适用,这将是在贸易发展史上颇为浓重的一笔。因当事人国际国内均使用贸易术语,本质上就有了国际标准,国内贸易也将自由地呈现在世界贸易之林。

2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和特征

2.1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

国际贸易术语又称对外贸易价格条件,由三个英文字母缩写而成,其可以表达价格构成、权利义务内容以及风险划分界限等内容,促使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更为便捷,贸易双方能迅速理解贸易磋商条件,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贸易纠纷的产生。将三个大写英文字母组合置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法律意义,这一专业术语理论上常被称作国际贸易术语。此惯例因长期贸易实践逐渐形成,故又被称为国际贸易术语惯例。由于各种国际贸易惯例的形成无规律性、区域性存在的可能,并且国家之间存在必然的文化差异,贸易方之间亦存在利益冲突,导致不同国家甚至不同港口对同一贸易术语的权利义务解释存在差异,为避免此类贸易纠纷的发生,国际商会制订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这一国际通行贸易标准。

2.2国际贸易术语的特征

国际贸易术语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国际通用性,其因长期反复使用而形成,但国际贸易术语规则的出现绝非偶然,从典型的三类版本即《1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以及《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中七个不同版本已逐渐构造出国际贸易术语规则体系的框架,贸易术语的国际通用性正是其存在的核心价值,更是其规则体系未来发展的趋势;第二、国际贸易术语具有高度概括性,其包含的法律意义较为丰富,高度概括价格条件、运费、保险、报关、进出口手续、风险划分等内容;第三、国际贸易术语具有术语规范性,法律具有规范性,惯例同样如此,此处的术语规范性又称术语确定性,由于本身具有确定的内容,可以对国际贸易起到间接的规定作用;第四、国际贸易术语具有高效性,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贸易双方的磋商时间,削减了贸易双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贸易条件理解的障碍;第五、国际贸易术语具有开放性,除贸易术语自身包含的法律意义以外,当事人可以在贸易术语后约定特别条款且进行标注,这一行为符合了意思自治的原则。

3国际贸易术语在国内适用的情形

《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适用范围修订的原因在其前言中进行明确:“在世界许多地区,商业集团如欧盟使得不同国家间的过关手续不再重要。所以《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正式认可所有的贸易规则既可以适用于国内交易也可以适用于国际交易”。可见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作出以“关境”作为划分界限的理解。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和扩展,大多数国家都成为一个或多个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成员,这些成员之间的贸易由于互相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形式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欧盟、东盟等区域性贸易集团,集团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边境手续的办理不再是必要的,内部成员国之间的货物买卖,其实与国内贸易并无差别。这与国内贸易中适用贸易术语存在着共通性,因此根据《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其成员国之间对已经这样“国内化”的买卖合同便可使用国际贸易术语。

在国内贸易中使用国际贸易术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这源于美国《统一商法典》在2003年修订之前的版本对贸易术语所做的规定,包括FOB术语、FAS术语、CIF术语、CAF术语和ex-ship术语。针对这些术语的内容与现代商业实践活动存在差异、不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统一商法典》(2004) 进行了修订,与国际商会制定的贸易规则保持一致,商人在美国境内的纯国内买卖合同中便直接采用国际贸易术语。

与美国不同,國际贸易术语是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开展而引入到我国的国际商业惯例之一,因而我国国内贸易没有运用国际贸易术语的习惯,其推广需要商业运作的不断成熟及人们对惯例形成统一的认识才能够实现的。《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在我国国内贸易中的运用主要是具有国际贸易经验的一些企业,或者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子公司之间,他们对国际贸易术语有一定的认识,并为了贸易的便利化及义务的明确而在我国的国内贸易中进行使用,EXW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使用便是最好的说明。

除此之外,作为国际贸易术语在我国国内贸易的使用还有一些特殊的操作,下面以辽宁的某服装加工企业和南京的某服装进出口公司使用FOB上海交易为例进行说明。该贸易公司与英国某外商达成FOB上海交货条款,同时找到了国内的辽宁某生产工厂进行加工。这时就形成国际、国内两个贸易合同。为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并且和南京的贸易公司与外商所订立的FOB上海合同相统一,此时在与辽宁的公司的合同的也选择使用FOB上海,然后让工厂把货直接交到外商指定的港口仓库。我们可以看到当该外贸公司将两个合同进行一致性绑定时,对其承担的义务就直接进行了转嫁,即按照FOB的风险划分,虽然与外商约定,货物交到港口仓库前的风险由出口公司承担货物损失,但因其与工厂的合同也是FOB上海,后随地点为指定的相同的港口,这样在货物交到港口仓库前由工厂直接承担货物损失。

4国际贸易术语在我国国内贸易中适用的注意事项

国际贸易术语要对国内贸易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惯例纳入合同,由于该惯例经过多次修订,一定注意在援引时在合同中明确列入版本,同时由于其惯例的性质,在使用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与国内法律的适应、贸易合同的相关条件适用、国内贸易的运输方式。

4.1与国内法律的适应

在国内贸易中当事人所订立的买卖合同首先应符合该国国内相关法律的规定,现在应运国际贸易术语,因其性质术语国际贸易惯例,故在法律适用方面不能与法律规定相冲突,发生冲突时则只能适用国内法的强制性规定。

其次国际贸易惯例是无法单独适用的,必须与国内法结合使用,才能做出更为公平的解释,使争议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在合同应运中只对与交货有关的事项进行规定,从事贸易所涉及的其他商业问题也就必须由法律来进行解释。例如《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中每个术语都确定了卖方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和交货两项重要义务,至于在何地、何时提供货物,提供多少货物等只能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而且国内法也为当事人在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提供解释依据。

4.2与贸易合同的相关条件相一致

《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作为国际贸易惯例不仅不能单独适用,而且其使用还不能与合同明示条款相抵触,因为惯例只有在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不全面时才对合同具有解释或补充的作用。例如某一合同当事人采用CIF术语,而合同条款明确约定“运输合同由买方负责订立并承担相关费用”,显然CIF与合同明示条款相冲突。如果因这一合同条款产生争议,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借《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对该明示条款作任何改变,而只能按合同条款办理。

另外,国内贸易根据交易的特点和习惯与《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所做的规定相比会给交易的一方增加某些义务和费用。最典型的是贸易合同采用EXW术语。该术语交货地点为卖方所在地,买方上门提货,此時可能需要卖方协助完成装载,这就使得卖方的费用及风险发生改变,按照《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的解释卖方可以拒绝买方的这一要求。因此正确理解国际贸易术语所做出的解释是十分重要的。

4.3考虑国内贸易的运输方式

《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包含的贸易术语有十几种,在国内贸易中进行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运输方式的适用性。《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相比《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 2000新的特点还在于其分组方式的变化,按照运输方式进行划分为贸易双方进行术语选择提供了便利。我国传统上进行术语使用以FOB、CFR、CIF等术语为主,这在《国际贸易术语释通则2010》明确指出为只适合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这与国际贸易以海运为主具有一定的联系[[]]。但目前国内贸易运输方式主要为陆上运输,这也就意味着在术语的选择上更应突破传统而选择适合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

5结语

对国际贸易术语规则的研究使得国内贸易双方能够对国际贸易术语的背景、适用条件以及内容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权衡贸易得失以及风险防范,在贸易双方进行合同谈判的博弈时,合理选择国际贸易术语是促使贸易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环节,对国际贸易术语作细致总结与分析工作也是预防风险发生以及发生风险后责任界定方面的关键手段之一。综上所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为了让国内的贸易行业能够与世界接轨并获得更大的进步,我们一定要把国际贸易术语有效的运用到国内的贸易过程当中。这样,我国的贸易行业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新超.国际贸易术语惯例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策略[J].国际商务,2011(11).

[2]张俊勇.国际商会对国际贸易术语修订解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1(02).

[3]张颖.谈2010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09).

[4]陈玲俐.浅谈贸易术语在国内贸易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6(12).

[5]郭景坤.国际贸易惯例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

[6]马旭.国际贸易术语与规则比较研究[D].烟台大学,2013.

[7]陆剑.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探析[J].经济论坛,2012(03).

作者简介

程雨锞(1996.12—),女,四川省巴中人,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法律(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207

作者:程雨锞

第二篇:空运贸易术语“误用”问题解析

笔者前些年曾经从事过航空货运代理工作,就空运贸易术语这个问题和业内人士广泛交流过,实际业务的执行情况与《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Incoterms2010)的有关规定差异很大。在我国的空运业务中,使用空运运输方式的大多为价值高、体积重量相对较小的高科技类货物,如华为、中兴通讯为代表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就常采用空运。但很多企业在选择空运贸易术语时,却很少规范地使用国际商会以及学术界所提倡的FCA、CPT、CIP等,居于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老三样:FOB、CFR、CIF。

一、 空运贸易术语错误使用的现状及原因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不使用新贸易术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习惯问题

FOB、CFR、CIF等贸易术语历史悠久,进出口企业都习惯于此,感觉比较放心,对于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也很清楚,不容易出错。FCA、CPT、CIP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更适用于当前集装箱运输、空运、多式联运等新兴运输方式的需要,但是一直以来宣传、推广工作不够有力,致使外贸企业对于使用这些术语心存疑虑,不清楚自己的权利义务,担心用错而造成风险。笔者就经常遇到客户询问FCA等贸易术语如何使用的问题。

(二) 错误理解

尽管国际商会已明确规定FOB、CFR、CIF等只适用于海运以及内河航运,但是在实际业务环节中,往往有企业根据实际交易情形发生的变化,由海运改走空运。在最初发生这种情况时,相关的承运人、银行、海关等相关部门在审查单据时没有根据国际商会的有关规定去严格要求贸易商修改贸易术语,这就传递出一个错误的信号,使商人们认为虽然国际惯例有规定,但是在实际业务中将FOB、CFR、CIF用于空运没有关系,长此以往,即使没有发生海运改空运的情形,也有越来越多的贸易商在采用航空运输时直接默认采用FOB、CFR、CIF术语,这也是FCA、CPT、CIP等贸易术语推行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错误使用海运贸易术语在当前不少地方的航空货运领域反倒成了通行做法,不少毕业的大学生刚走上外贸、运输工作岗位,学校中所学到的正确理论知识也迅速被现实错误习惯做法所取代,甚至认为教科书上的理论已经过时;更有甚者,一些外贸企业、航空货代比照海运贸易术语的模式,自己发明创造一些术语的变形,常见的如FOB BEIJING ARIPORT,CFR WUHAN等。当前在空运进出口业务中能够使用FCA、CPT、CIP贸易术语的,多发生在采用陆空、海空、海陆等多式联运的情况下,单独空运的情形,使用FOB、CFR、CIF贸易术语具有普遍性。

(三)买方阻力

FOB、CFR、CIF等海运贸易术语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界限是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到船上,而FCA、CPT、CIP虽然适用于包括海运在内的多种运输方式,但在买卖双方约定的风险划分界限是海运方式中的“货过船舷”的时候,通常都会习惯性地使用前者。实际业务中后者使用较多的情形,其一是诸如武汉、郑州这样的中西部内陆城市安排出口运输,考虑到多式联运方式较为安全、便捷;其二是双方都同意在出口海港或空港的某内陆地点交货。

那么在航空货物运输中,为什么进口方不愿接受FCA、CPT、CIP呢?笔者也和客户交流过,不少客户也表示知道这些术语的含义,但是他们希望风险和费用都能以越过船舷那样划分,实质就是不想支付货物的装机费、仓储费等运输相关费用。因为按照《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Incoterms2010)的有关规定,采用FCA、CPT、CIP等贸易术语,卖方按照买卖合同规定将货物交给承运人后,买方必须支付自卖方交货之时起与货物有关的一切费用。在空运条件下,一旦卖方将货物交给航空承运人之后,运输相关的风险、费用即转至买方,在装机前发生的仓储、装货相关费用很可能将由进口方承担。风险早早地转移到进口方,这对出口方自然是有利的;但是反过来对于进口方而言,则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是他们所不愿意面对的。

例如,郑州高新区某出口企业要空运一批货物到美国纽约,需要从国内的航空基本港北京出去,那作为美国进口商来说,他是愿意接受FCA ZHENG ZHOU 还是 FOB BEIJING?通常是后者,因为如果选择前者,一旦上飞机之前出了意外,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国面对陌生的运输企业和法律环境,风险是很大的;如果选择FOB贸易术语,只承担飞机起飞到落地这一段风险,对于事故率远远低于彩票中奖率的航空运输来说,又有几个进口商会担心呢?所以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大多数的进口商明明知道FOB贸易术语用于空运不合适,但是基于FOB带给自身的种种好处,在国际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强势要求出口商必须使用FOB等海运贸易术语,而大多数出口商通常也接受这样不规范的做法。

二、空运贸易术语错误使用的危害

众所周知,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虽然不具有强制适用性,但是在国际货物买卖领域享有崇高的权威性,买卖双方通常在签订货物买卖合同时,都约定使用国际商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一旦双方发生争议,提交仲裁或者司法诉讼时,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都将据此做出裁决。而在空运中如果错误地使用FOB等海运贸易术语,此惯例将不能有效维护有关当事方的正当利益,尤其是对出口方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有这样一个案例,中国出口商与印度进口商是长期合作的客户。空运贸易走货一直用CFR贸易术语,从未出过差错。2009年12月10日,空运货物走北京-新加坡-孟买,12月20日,印度进口商仍未收到货物。经出口商向航空公司查询,该批货物未装上飞机,经过多次查找,仍未寻获。航空公司声称货物已经丢失,并愿意按照航空运输赔付标准USD20/KG赔偿,但实际货物出口价格是USD120/KG,如果按照这一赔偿标准,中方将损失巨大。为挽回损失,卖方与买方进行了协商。卖方认为,按照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Incoterms2010)的有关规定以及当前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习惯做法,卖方通常只要将货物交给航空公司或其代理人即完成了交货任务,风险即转移给买方,无须保证货物安全装上飞机。货物在装机前的仓储期间以及装机过程中如发生货物损坏或灭失等情况,应由买方向航空公司或保险公司交涉。本案货物丢失前卖方已将货物正常交付航空公司,风险也已随之转移至买方,应由买方与有关各方交涉赔偿事宜,买方仍应该按照合同约定正常支付货款;不料进口方断然拒绝这一要求,认为出口方没有按合同约定交付货物,应按合同规定支付违约金并赔偿进口商利润损失。法院认为,CFR与CPT是完全不同的贸易术语,无法套用CPT关于空运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鉴于卖方不正确地使用了只适用于海运方式的CFR贸易术语,且买方确实未收到货物,因此无充分证据能够证明本案中卖方正确履行了交货义务。最终卖方只得承担大部分的货损,孟买进口方考虑到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不再就卖方违约提出赔偿要求。

本案例所述是航空货物运输中常见的风险情形,空运并没有类似海运那样以“货过机舷”作为风险转移界限的习惯,通常出口商按照约定的日期将货物运至机场指定地点交给航空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即可。在没有发生意外的情况下,错误使用FOB、CFR、CIF或者正确使用FCA、CPT、CIP术语都没有关系,这也使得很多贸易商觉得FOB等老三样用起来也并无不妥,因而麻痹大意。一旦发生上例情形,出口商往往要吃大亏。

另外,航空运输的特点是飞机起飞时受天气影响大,例如出口商货物在规定交货期限前一天将交给了航空公司,但还没有装上飞机,此时航班因天气原因停飞三天,货物仍然在机场仓库里。若市场行情此时下跌,进口商欲拒收货物,在“海运术语空运”的条件下,将有一个很好的借口,进口商可套用FOB等有关“货过船舷”的规定并推导至“货进机舱”来把责任推给出口商。如上所述,卖方没有在规定时间将货物装进机舱,违反合同约定,买方以此拒绝付款。一旦诉诸司法或仲裁,卖方将很难提出有力的抗辩。

除上述风险之外,也并非所有国家都允许随意适用海运贸易术语,比如在巴西等拉美国家,如果空运出口使用FOB等海运贸易术语,将有可能被认定为单据错误,海关会对贸易商处于数百美元到数千美元不等的处罚,在经济危机时这还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的手段。

三、 几点建议

(一)修改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

针对当前空运贸易术语广泛被错用的情况,有人认为可行的办法是加大宣传、推广FCA、CPT、CIP等新贸易术语的力度,必要时请相关国家银行、运输、海关部门予以配合,把使用正确的贸易术语作为单据正确与否的衡量因素。但是,客观地说在当今如此复杂、自由的国际商务环境下,实际操作起来很有难度,不同国家、地区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很难统一。

笔者认为,既然FOB在空运领域的广泛“误用”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与其费力去纠正它,不如完善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使之成为一个在各种运输方式下都适用的国际贸易术语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中国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修订委员会委员席平先生提出的近似“广义港口”的概念提法值得借鉴,即“港口”泛指海港(含河港)、陆港和空港;“航线”泛指海运、陆运(含铁路和公路)、空运在内的航线;“船、船只”泛指船舶、火车、汽车、飞机运输工具;与之相对应的有关运输工具的“船舷”也泛指船舶的船舷、火车的车帮、汽车的车帮、飞机舱门的门槛。如果这一建议被国际商会采纳的话,按照现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10)的规定,采用FOB、CFR、CIF等贸易术语,则可使用海运、空运、陆运以及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

笔者认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海运贸易术语空运化”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完全置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10)的约束和保护之下,有利于减少纠纷,促进国际贸易业务的规范进行;另一方面如果买卖双方确实仍然愿意选择使用FCA等货交承运人的贸易术语,也丝毫不受此修订的影响。

(二) 在“误用”贸易术语情况下的保障策略

更改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过程,短期内来说,依靠修订通则解决问题不现实。如何在现有通则规定的基础上,在错误使用贸易术语的情况下,保障空运方式下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才是有的放矢之举。以下提出几点保障之策:

1.合同保障。买卖双方使用何种贸易术语,通常会在合同中加以明确。对于海上运输方式来讲,只需明确诸如FOB、CFR等贸易术语即可,通常不易产生争议。但此类术语如被用于空运,则有关交货地点等涉及双方风险划分界限的问题必须加以明确。如在双方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可比照海运方式规定“货物风险转移的界限为飞机舱门,卖方负责货物装上飞机前的一切与运输相关的风险及费用,货物自装上飞机后风险转移至买方”。这样做出明确规定后,一旦发生争议,司法或仲裁机构易于做出准确裁决。

2.保险保障。合同保障有时未必为买卖双方所共同接受,有些贸易商长期使用海运贸易术语没出什么问题,认为以合同文句明确风险划分界限没有必要,或者对于增加的约束条款不熟悉,不愿接受;还有的贸易商缺乏商业信用,有意不在合同文句中规定清楚,以便能借助贸易术语错误使用造成的法律漏洞来逃避责任,此时卖方可投保国内运输险来规避前期风险。当然,如果每笔货物都投保,也是不小的成本,这需要出口商根据不同航空公司的服务、信誉水平以及不同国家、地区客户的资信情况做出灵活选择。

3.审单保障。之所以出现“海运贸易术语空用”的情形,还在于有关部门审单不够严格。如当前银行审查单据遵循“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的原则,但通常不大关注贸易术语使用正确与否的问题。海关部门涉及到报关单据时,仍然习惯使用FOB、CFR、CIF描述成交方式,这些都阻碍了FCA、CPT、CIP等新贸易术语的推广和使用。笔者认为,如果银行、海关、运输等审单部门能够将“海运贸易术语空用”视为单据填写错误的一种情形,必要时处以不符点罚款并在客户修改正确之前拒绝通过,相信广大贸易商能够很快地从只会使用老三样(FOB、CFR、CIF)的习惯中转变过来。

作者:李晓龙

第三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术语教学的创新实践

[摘 要]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零碎繁琐。怎样把握贸易术语项下进出口双方的责任义务问题,是学生常感困惑之处,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了一些比较生动的讲解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贸易术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 贸易术语 教学方法 创新实践

一、国际贸易术语教学难点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院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零碎繁琐。《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13种贸易术语做出了解释,每一种贸易术语对卖方义务和买方义务各做出了10项规定,依此推算,一共有260条之多。而每种贸易术语项下买卖双方的义务的规定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如果要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这部分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怎样把握贸易术语项下进出口双方的责任义务问题,是学生常感困惑之处,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分开讲授13个贸易术语,抑或对于每个贸易术语下双方义务进行逐项介绍,不仅教师费时费力,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困难,他们甚至会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使教学受挫。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了一些比较生动的讲解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贸易术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解析贸易术语定义和作用中的应用

1.弄清贸易术语的定义

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具体而繁杂,对于从未在外贸一线实践过的学生而言,很难从书本上抽象的文字感受到真实的外贸实务情况,自然对于贸易术语的理解会有困难。很多同学反映学习贸易术语时就像听天书,学完之后还像在梦里,根本找不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采用情境教学法,即通过设定的外贸人物角色进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的案例情景,把学生引入外贸实务情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真实的“体验感”,这样就可以将教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那些过去被认为枯燥繁杂、难记易忘的内容,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讲解贸易术语定义时就设计了以下的模拟情境:

小张是北京某出口公司新手业务员,有一天收到一份从美国纽约发来的询盘传真,但是小张一看到这份传真就傻了眼,为什么?因为他发现传真中的价格如下:“USD110 Per M/T,FOB Tianjin”即“每公吨110美元,FOB天津”(课堂上PPT展示传真样本),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FOB天津”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价格里,因为通常在国内贸易的报价中是没有这个的……这时学生们也跟小张的思路一起产生了疑问。这种做法的好处: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临其境。面对困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求知的渴望;二是教师即可以此为“切入口”,趁机讲解这是国际贸易中商品单价的表示方法区别于国内贸易之处,即多出了一部分内容“FOB天津”,由此引出本章节要讲的内容——贸易术语。那么究竟什么是贸易术语呢?紧接着介绍贸易术语的定义:贸易术语是指用简短的概念或三个英文缩写字母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及说明货物在交接过程中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的划分问题。从定义中不难看出,贸易术语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划分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责任、风险与费用问题;说明商品的价格构成。可是,如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呢?

2.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

在讲授中,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在国际贸易中,为什么会产生贸易术语?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为生动形象地讲解贸易术语的作用,我们继续上述业务情境。不难看出,这批货物是从中国的北京出口到美国的纽约。假设是国内销售,报价“每公吨110元”足够了,而在该笔对外贸易中仍用该方法表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线长、面广、环节多(海关、商检、进口许可证)、风险大,买卖双方分处中美两国,相距遥远,如果要谈判达成这笔交易,从业务流程来看(结合货物交接图示),必然遇到以下问题:(1)卖方在什么地方(出口地本地、外地、进口地)办理交货;(2)货物交接过程中风险何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3)由谁负责办理货物的运输(买/卖方全权负责,还是分别负责某一部分);(4)货物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有遭受损坏灭失的风险,需要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由谁负责办理并支付相关费用;(5)出口与进口通关过境手续的办理及相关费用。

图示

以上5个问题简言之即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统称为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责任、风险与费用划分问题。

将以上业务情境推而广之,如果每笔交易都要求买卖双方对上述责任、风险和费用,逐项反复洽商,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并影响交易的达成。为此,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贸易术语。在一笔进出口交易中,通过使用贸易术语即简短的概念甚至三个英文缩写字母,买卖双方即可对货物交接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一目了然,以促进交易高效快速达成;而责任及费用的划分又与价格息息相关,所以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术语是构成价格的一部分。如此讲述,学生会很自然就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

三、系统教学法在《2000年通则》贸易术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1.整体把握六大问题,准确掌握每个术语

系统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即把要学的概念或知识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通过对这些概念或知识的共性归类后做整体把握。分析后我们发现,所有贸易术语都涉及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等5个问题,《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又特别强调了13种贸易术语各自适用的运输方式。因此,对于贸易术语的学习应从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等6个方面去把握。这6个方面对每个贸易术语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术语的讲解都从这6个方面入手。反之,如果学生对于每个术语项下的6个问题都能搞清楚,那么对于所有的术语也就基本掌握了。

2.13个贸易术语分组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系统教学法的又一大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层次性。整体性主要是把握知识的共性,而结构性和层次性是把知识的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共有13种贸易术语,我的做法是把这13种术语分为三组,对于每一组术语,在总结其共性的基础上,同时细分其差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要点讲述如下:

第1组 FOB、CFR、CIF

该组贸易术语统称为“装运港交货”。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使用最多。它们的共同点:三者在所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通关过境,即六大问题当中的这四个都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运输和保险办理这两个问题上。那么如何讲授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呢?为方便教学,在讲解一开始,就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每个术语的英文全称。比如CFR的英文全称是“Cost & Freight”,字面意思是“成本+运费” ,这里的“Cost” 代表的是FOB价格,“Freight”指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水上运输的运费。所以CFR可以理解为“FOB价格+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那段水上运输的运费(结合上页图示)”。因为所有这13种贸易术语都是从卖方的角度进行命名的,所以与FOB相比,CFR术语下的卖方多出了一项办理水上运输的责任与费用。这恰恰就是两个术语之间的主要区别之处。再比如CIF,它的英文全称是“Cost,Insurance & Freight”。显然,与CFR相比,卖方又多出一项办理水上运输“保险”的责任与费用。所以以上三者之中卖方承担的责任和费用是依次递增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简单公式表示为:CFR =FOB+水上运费;CIF=CFR+水上运输保险费= FOB+水上运费+水上运输保险费。综合三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三项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的划分就非常清楚明了了。

第2组 FCA、CPT、CIP

这组贸易术语统称为“货交承运人”。为适应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而产生。它们的共同点:三者在所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通关过境,即六大问题当中的这四个也都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差别也同样主要在于运输和保险办理这两个问题上。讲授所采用的方法同上一组。比如,FCA的英文全称“Free Carrier”,字面意思“(指定地点)货交承运人”,从交货地点到目的地的运输责任和费用由买方承担;CPT的英文全称是“Carriage Paid To”,其中“Carriage”有别于CFR与CIF中的“Freight”,它代表各种运输方式下的运费,所以,CPT的字面意思是“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显然,与FCA相比,CPT下的卖方多出一项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运输的责任与费用。这正是两者的区别所在。而CIP的英文全称“Carriage,Insurance Paid To”,字面意思“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顾名思义,与CPT相比,CIP下的卖方又多了一项办理运输“保险”的责任与费用(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所以,本组三个术语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与上一组术语非常相似。这种教法为学生对6大常用术语的准确把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3组 EXW、FAS、DAF等其他贸易术语

这组术语包括EXW、FAS、DAF、DES、DEQ、DDU、DDP等7项。这7项都属于实质性交货。并没有统一的交货地点或相同的风险分界线,但经研究发现,这组术语的交货地点与风险分界线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参照下表)。

按照上表的顺序排列,清楚地展现了这组贸易术语的交货地点与风险分界线的变化趋势,即由卖方工厂逐渐向买方所在地推进。如果把EXW称为买方“上门取货”,而DDP则为卖方的“送货上门”,显然,卖方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费用是递增的,而买方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费用是递减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在理解术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用整体运动的观点把握交货地点或风险分界线移动的规律,那么就会轻松自如地掌握这7项贸易术语。

参考文献:

[1] 殷磊夫.讲授开放教育“国际贸易术语”的教学方法初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9.29(8):14-15

[2] 蔡环宇,饶华.“全程情境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广场,2007(8):161-162

[3] 凤燕.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中贸易术语的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0(3) :131-132

[4] 张俐.国际贸易术语整体教学法的初步探索[J].魅力中国,2010(20):287

作者:乔伟丽

上一篇:美学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医哲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