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论文范文

2022-05-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高职教师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影响着本专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及事业单位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篇:高职教师论文范文

刍议项目教学中高职教师的工作任务特征及其对高职教师的素质要求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备受关注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本文将简述基于新教法下的高职教师的工作任务特征,并简要总结在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对高职教师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工作任务特征;高职教师;素质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兼顾、精英教育与专业人才教育兼顾、知识智能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兼顾、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与健全人格心智造就兼顾、学习钻研能力培养与竞争生存能力训练兼顾,在此教育目的之下,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项目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角色,才能充分理解项目课程,保证项目课程的有效实施。

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

总体来说,教师按照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对整个的工作过程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采用项目教学法按“项目—模块—任务—问题—能力点”的思路实施教学,最终实现由“能力点—问题—任务—模块—项目”整个过程的完整学习。这一互逆过程既能让学生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学习关联知识,又能领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相关能力,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达到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真正提升。项目教学中高职教师的工作任务特征如下:

一、分析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及实训项目模块

依据企业需求划分岗位技能,围绕岗位技能提炼出相应的职业能力,以作为教学案例项目选取的依据,使得项目教学目标直接与企业需求、岗位技能需求相一致。

二、分解项目案例,关联知识点及能力点

项目模块通常是综合性强的实践案例,其中贯穿着整个教材甚至超出教材内容。因此教学中应分解案例,形成具体任务。案例的分解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该阶段重点是需要对每个模块下的具体任务、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详细的分解,并对知识点所属章节的内容做详细分析,以进行关联知识和扩展知识的学习。

三、选用优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有效的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分解的模块和知识结构,可能与教材按知识体系编排的顺序不一致。某个模块可能需要前后几个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因此,需要教师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遵循“够用”原则,及时地调用相关知识,实现学生非线性的知识学习及最大限度的应用。

四、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进度及教法

项目教学过程中,模块化教学使得教学进度与知识体系教学不一致,甚至会出现整体教学进度较慢的情况,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课程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咨询者和指导者,甚至会遇到新的未曾解决过的问题。因此,项目教学过程增加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负担,周密详细的课前备课已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充分关注课堂动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时对教学进行动态调整。

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项目教学法首先向学生呈现一个大的案例,学生起初处于比较盲目、无从下手的状态,所以若按传统评价方式看,初期的教学效果很难表现或者表面看没有进展。因此,项目教学应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观,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整个学习过程进行适当评价。

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非常高的积极性。

如上所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项目教学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项目教学要求教师熟悉职业实践,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

教师要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同时,由于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只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不熟悉职业实践已经很难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

2.项目教学要求教师进行跨学科学习并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这一方面要求就是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这对教师来讲,是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同事建立联系,关注其他专业领域的发展。

3.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根据实际教学、实训情况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创设详细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就是最主要的工作,这要求教师课前熟悉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注意与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协调;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

4.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项目教学课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与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在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的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独立探究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精神,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项目教学主张师生的互动,认为整个教学过程需要解释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及投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工作任务有了全新的变化,未来理想的高职教师应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并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各种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文件.

[2]张海峰,王丽娟.高等职业教育学前言性问题探析[J].职教通讯,2004.10.

[3]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主体及角色[J].职教论坛,2007.8(12):34-35.

作者:王琪

第二篇: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影响着本专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及事业单位实践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到底有什么作用,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改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职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宏观经济,还是其自身原因所致?苏州一家人力资源机构采取在线问卷方式,对苏州、南京等华东城市万名201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调研,报告指出,在大学生眼里,所学无法满足实际工作所需,以及眼高手低,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把就业难更多地归结到学校教育与工作需要不接轨,以及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上。本文根据笔者于2013年暑期到苏州韵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实践活动的经历,浅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企业简介

苏州韵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嵌入式信息产品。公司业务涉及政府办公、石油钻探、纺织工业、医疗器械等。经过辛勤耕耘,已拥有研发、销售、服务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在业内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人才市场自助求职设备、现场招聘智能信息发布设备、智能求职登记录入设备是该公司专为人力资源市场研发的产品,产品已经取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技术和市场上均属超前,产品已经在很多人才市场投入使用,并将信息化连通到乡镇。公司以“用心服务 共创价值”为核心理念,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使客户有信心和能力专注于他们的核心业务,让客户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魅力。

二、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收获

(一)开阔眼界、锻炼能力、拓宽思维

大多数专业教师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只在学校教书,活动范围较为狭窄。虽然有时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活动,但是,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专业性质不强。所以,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多也只是书上的“死知识”,学生体会不深。现在,按照国家政策,很多专业教师有幸参与到IT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通过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交流研讨等形式,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实际应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增进对企业生产和行业发展的了解,并结合企业实践改进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如此才能改变传授书本“死知识”的状况,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流”源源不断。

(二)增强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的紧迫感,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在实习单位,基于所见所闻,产生强烈的感觉:学校相关专业定位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落后于时代,与市场衔接不上。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可能仍需从头学习新知识以适应企业的要求。这种现状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同时也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在学校学不到有用知识”的想法,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不利,甚至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我校的《电子CAD技术》课程,所用的教材还是Protel 99 se,《生产组织管理》课程用的教材是1985年出版的。我们教育者如果不及时地更新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到头来导致教育成了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平时的教学中,我有发现:每当我补充最新的、前沿的、尖端的科技时,学生的头就抬高了,眼睛发亮。电子技术的更新升级非常快,面对随时更新着的社会、时刻变幻着的市场,我们需要保持一颗饥渴的心,渴求着去汲取新知、提升自我。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事实上,专业教师在参加工作之后一定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学习,与行业同步。然后才能向学生传授與市场衔接的、适应企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三)切身感受企业文化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除了学习必要的技术以外,还能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多样化要求。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企业精神。教师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才能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交际能力,领会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团体精神、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1)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虽然学校有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但只是照本宣科,空谈理论,很多道理只能在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之后才能真正体会,真正理解。企业要求员工时时、处处以企业利益为重,以创造企业价值为先。例如,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在设备安装与维护岗位上,就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检验、安装、与客户做好

沟通,减少判断错误,让客户满意,将满意度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效益。只有践行“敬岗爱业、认真负责、顾客至上”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完成岗位任务,得到认可。

(2)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团队协作方面的要求。企业是一个团队,企业文化往往也表现为团队文化。该如何在团队内立足?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团队中每个成员只有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产生1+1+……+1≥N的效果。如,在研发岗位工作期间,有员工因故未能及时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其他员工甚至主管会积极主动地帮忙,以及时完成工作,减少损失,彰显了宝贵的团队精神。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我也深感交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的重要性。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必须沟通畅顺,业务才可能畅顺;同时个人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本领,不懂就问,并勤于总结归纳,才能进步,个人增值也就意味着团队的增值。

(3)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方面的要求。工作是无止境的,无论其如何有技术含量,如何吸引人,当你一直都做同样的工作,时间久了,也难免麻木、倦怠;但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公司有位刚来的大学生,觉得编程工作枯燥乏味,不愿加班,牢骚满腹,不光自己的工作进度缓慢,还影响其他员工,没过试用期就被辞退了。反过来,如何为员工提供工作、生活中的润滑剂,使员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饱满昂扬的情绪,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也是每个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专业教师除了教授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之外,还要在课堂上生动地把自己在企业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企业文化告诉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这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

三、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改进措施

(一)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方向和定位

电子专业教师应当多与IT企业接触,了解行业实际需求,做好专业定位。从笔者在IT企业的实践内容来看,本专业的定位应当更趋向于专门化、精细化,综合化。实践中,我的第一个岗位职务是项目驻场工程师,被派遣到某市人才市场的技术部门,主要负责自助求职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工作内容包括:系统安装和升级、桌面维护、硬件更换、信息收集和管理等。第二个岗位职务是维修工程师,工作内容是学习及实践自助求职设备的检验、现场、维修。第三、四个岗位分别是后勤管理和对新员工的培训。可见,IT企业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组织,其工作内容和用人需求处在快速变化之中,已经趋向于专门化、精细化和综合化。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电子专业,在定位上应当根据企业在工作内容和用人需求上的发展趋向,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只有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工作,提高应变能力,才能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要之间的差距。

(二)做好企业合作、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企业实践工作

做好校企合作,能形成双赢的局面。如果校企合作实现了市场化、科学化、制度化,那么,这对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对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作为企业,欢迎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岗前培训,因为学生表现优秀,毕业后可以直接为企业服务。笔者的一位学生因为各方面素质较好,被推荐到韵语科技公司就职,受到公司主管的好评。此外,一些专业课教师在实践中,把自己平时对有关问题的积累、思考提供给企业,为企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也得到企业的重视。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该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使学校的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学校的直接客户是学生,间接客户是家长,最终客户是企业,专业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观念、更新技能。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面对市场对新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专业教师必须本着教育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时俱进,争取更多去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吸收新的知识,学会新的技能,并将新的知识技能教给我们的学生。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增强竞争力

学习、工作之中讲究做人、做事的方式,即个人的综合素质。举例来说,在企业的实践中,我的第一个岗位职务是项目驻场工程师。在别人的地盘上开展自己的工作,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成为工作的畔脚石,需要有礼有节,尊重对方,必须讲究做人、做事的方式,必须注意与人交际、沟通的技巧。一次,公司派两名新员工跟随主管参加某行政部门的投标会,因为他们的仪容仪表过于个性化而被拒之门外。目前来看,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礼仪修养、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仍然不够。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力度。笔者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学校学习的始终。

参考文献:

[1]邓人芬.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如何实现校企双赢[J].知识经济,2011(05).

[2]刘红委.高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3]张琰,马必学.高職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方式及特点[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11(02):117-119.

作者:苏双琴

第三篇:从教师的角度看高职教育的教师发展问题

摘要: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基本上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行政管理命令的方式,广大教师缺乏主动性。要结合高职教育改革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教师与专业教学团队的关系、教师个人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及教师个人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师发展;专业教学团队

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要实现“三结合”,即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高职院校要为市场提供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与适应能力较强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教师通教学、懂生产、会管理,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还要有管理经营能力和市场科技信息意识。简单地说,就是要求高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一方面,高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高,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境。解决高职教育教师发展的种种问题,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思路,有些高职高专院校成功地探索了一些结合本校实际的做法和手段,如深圳技师学院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推出了“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培训与测评”。从现状来看,在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当中,教师通常是被动的,个人积极性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只有真正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师的实际考虑教师的个人发展问题,才能得到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发挥效果,落到实处。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教师发展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教师与专业教学团体的关系、教师个人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及教师个人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教师与专业教学团队的关系

专业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主体,改变了以往以系部、教研室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然而,据普遍反映,广大教师对专业教学团队的认识尚属一知半解,加之目前专业教学团队的运作管理流于形式,还难以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柳国辉认为,教师团队是由若干个具有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与独立个性的教师个体组成,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育教学行为上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规范的一种组织形态,是一个介于学校与教师个人之间的群体。教师团队管理就是要对教师团队这个群体进行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既具有团队管理的一般属性,又兼备教师职业的特性。具体而言,教学团队是指以课程、课程群组的建设为任务,整合教师力量形成的教学实施、研究与改革的教学业务组合。教学团队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组织(如院、系、教研室),实行跨专业或跨院系组合。专业教学团队的特点是:管理目标具有“双赢性”,团队定位具有“双向性”,管理计划具有“双层性”。

高职教育的开放性与职业性要求教学单位与教师摒弃以往“单兵作战”的教学、研究方法,要像企业一样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一切工作的思路都要从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出发。通过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合作,不仅可以完成学校的各项管理目标,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专业教学团队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方面,专业教学团队的定位要密切结合学校发展的定位,积极调整专业发展方向,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学校要协调、组织专业教学团队的合作,使专业之间的交流、渗透、合作更加顺畅,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学校的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声誉更高。

专业教学团队在管理上处于学校、系、教研室(专业)、专业教学团队层级的第四级,是专业具体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执行者。一方面,专业教学团队要有局部发展的眼光,要负责团队内部成员的数量、分工、教师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等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专业教学团队还要有全局发展的眼光,要负责专业内部与专业之间的课程合作、教学目标合作、人才培养合作等宏观工作,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要符合学校的总体目标。

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是依靠专业带头人带动、扶持一批骨干教师,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围绕这个目标,要通过民主选举与领导推荐任命专业带头人,开展各项工作,专业带头人在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上应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在具体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应考虑到教师的年龄、性别、知识结构背景、教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与教学风格等因素,既要保证团队的和谐团结,又要使教师个性彰显、百花齐放。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围绕专业带头人共同推动专业的教学科研发展,在教学团队中统一各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依靠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企事业单位聘请能工巧匠和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教育教学绩效的评估方面,不仅要评估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成效,还要评估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工作成效,审视教师之间的协作与合作成效。

在专业教学团队中,教师应主动适应专业教学团队在发展中的调整与定位,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重新定位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个人发展是主动的。与此同时,专业教学团队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资源,合理配置人员,根据需要确定教师的专业定位,为调整后的冗余教师创造条件,促使其不断进步或重新定位,以适应专业不断发展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个人发展又是被动的。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专业发展只能依靠专业教学团队,而专业教学团队的发展归根到底又要依靠每个教师的发展。

教师个人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关系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很多新的专业,其中很多是因应“订单培养”和市场需求出现的,但也有不少专业的设立是缺乏科学调研的,专业的发展缺乏持续性。目前各专业的发展状况是虽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搭建,却无专业教学的分工,使得整个专业教学彼此脱离,不成系统。有些高职院校有很好的专业教师,但是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力与社会市场的需求相距甚远,创不出名牌专业。这主要是因为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缺乏凝聚力,教师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目标,没有一致行动。在专业教学团队的管理中,教师既是执行者,也是决策者,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计划都应集体讨论决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应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力量进行调研,提交方案,然后由专业带头人统筹决定最后的方案;教学计划要认真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再确定专业课程的开设;教师之间要充分交流,对课程进行整合,服务于“双证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之间要开展听课、说课,互相学习,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估中,教师应各有分工,落实责任,切实推进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出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要依靠现有教师力量,二是对高专教育的教师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和具体建议,就是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大部分是由缺乏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普通高校教师、中等师范教育教师及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高校毕业生组成的,他们缺乏必要的职业水平①,反映在教学中,就是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与职业性,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

结合上述两个文件的精神与我院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帮助教师确定专业方向,二是创造条件让教师轮流进行顶岗实践。

在帮助教师确定专业方向方面,我院的具体做法是,在专业教学团队中帮助每个教师确定其专业的教学、研究方向,尽量按照其专业方向实行一门基础课﹢一门专业课的授课安排,如英语语法﹢四六级考试辅导、商务英语阅读﹢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谈判等,通过合理调配专业教学团队资源,使教师学有专攻,教有所长,工作顺利,团队和谐,凝聚力增强。

在创造条件让教师轮流进行顶岗实践方面,我院的专业教学团队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之下,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边在公司企业顶岗实践,一边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联络教师或巡视教师,通过网络通讯与实地考察,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又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联系企业公司与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教师个人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实现“三结合”,即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目前,高职教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遵循以往普通学历教育的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少,理论与实践脱节。而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职业岗位教育,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模拟工作环境与生产过程,通过引导与示范完成任务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岗位生产劳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遵循“课堂训练能力,课外拓展素质”的方针,依靠教师全方位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依靠专业教学团队对每门课程的每节课进行能力目标分解,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突出某一能力,其他能力的培养齐头并进。譬如商务英语阅读,授课教师应将“读”的能力作为课程的重点培养目标,把阅读分为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两部分,再利用课堂阅读培养学生不同的英语技能:“写”——听写单词或短文;“说”——进行商务话题课堂报告;“译”——翻译商务英语单词短语、长句难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布置任务,指导过程,依靠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各项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学习模式是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工学结合要求学生除了校内学习之外,还要到企事业单位见习、顶岗实习。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采取“2﹢1”或“2.5﹢0.5”的学习模式,学生至少有半个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这就给学校带来了很多管理难题,如果学校管理跟不上,顶岗实习就会变成放任自流的提前毕业就业,因此,加强对顶岗实习的领导与管理十分重要。对顶岗实习的领导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分期集中,进行学习总结,学校派出指导教师,每个月抽时间分地点将周围的实习学生集中起来开展教育教学;二是指派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的顶岗实习,负责指导一定数量的实习学生,布置实习任务,利用各种现代通讯技术,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教育。教师不仅可以直接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跟踪,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社会资源与信息渠道为实习学生、毕业生提供职业信息,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学生的职业指导师。

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依靠良好的学风校风,还需要有平时的严格管理。学生管理主要是依赖辅导员和班主任,因此,非班主任教师有时会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想法,课堂教学只是传授知识,缺乏对学生生活、情感方面的关心,甚至某些教师在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方面与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加之辅导员和班主任有时候力不从心,专业教师的教育作用就显得更有影响力。因此,应提倡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的项目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观念。

注释:

①职业水平指“要了解市场,了解专业市场和人才市场;要了解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宝歌,正视问题,打造高职“双师型”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2006,(8)。

[2]彭移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困境与出路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柳国辉,论大学教师团队建设[EB/OL],2007-09,http://est.fjnu.edu.cn/uploadfiles/柳国辉.doc。

[5]湖南大学教务处,湖南大学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EB/OL],2007-04-30,http://english.hnu.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category§ionid=24&id=100&Itemid=168。

[6]聂莉琼,深圳高等职业院校系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7]李国辉,运用网络指导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习的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

作者简介:

周佳球(1973—),男,广东高要人,硕士,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作者:周佳球

上一篇:全球贸易论文范文下一篇:工业烤箱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