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2022-08-13

第一篇: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2013年8月,我们课题组成立。经过分工,我在杨庄镇一中主持进行美术欣赏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工作。我以课题为中心,加强教育实践、总结等各方面的工作,探索美术欣赏课互动式学习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模式”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采用互相提高,共同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实践以来,我越来越体会到了其中的好处,也更习惯于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努力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竞争气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更自主的创造氛围。

“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步骤是: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分析范品,了解方法,引导感受作品的艺术之美;

3、自主探究,质疑解疑;

4、师生互动,自主表现;

5、拓展思维,鼓励创新。

实践以来,我惊喜地发现在这种模式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浅显的谈谈自己对“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比较的研究。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是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指导者,又是点拨者、激发者、欣赏者、调控者、评价者。教师更用心地去做导演,让每个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更用心地设计好课堂,让整个环境都能为教学服务。

传统模式的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被教师主宰,问题由教师提出;只要有学生回答了,就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我们曾经围绕课堂问题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大约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优秀生厌烦教师的说教,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因基础差而听不懂或似懂非懂。“大一统”教学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难以解决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问题,也就造成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处于消极应付的状态。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现状。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美术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学生缺乏学习美术活动的外在诱因,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使学生在内心对美术学习抱有极大兴趣,才能使美术学习卓见成效。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动机、鼓励尝试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愈好。教师可以对学生自学中的进步进行表扬,对美术学习成功作努力和能力方面的归因反馈来激发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表达:“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很强的美术自学能力。通过努力自学,许多学生掌握了老师本来要讲的一些内容。即使是过去美术成效较差的学生,这节课通过自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希望学生们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当然,教师除了言语上的激励外,还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激发学生情趣。教师可以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做活动或游戏来激活学习热情,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

自学之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阅读美术课本时重点看什么,感兴趣的是哪部分,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把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用符号在书上标出,或用笔记的方式记下来,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这样,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自学方法,初步形成自学习惯后,有些内容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老师在学生美术自学教材过程中,所需要做的就是及时给予指导,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强化,对那些应付学习的学生加以督促。

传统模式的美术课偏重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普遍存在着单纯重视美术技法传授的现象,忽视美术文化,忽视学生对美术学习过程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术教育注重开发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促进情感发展、审美发展的本质,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挫伤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多媒体技术兴起于80年代末期,是近年来计算机领域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它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通信等多项技术于一体,采用计算机的数字记录和传输传送方式,对各种媒体进行处理,具有广泛的用途。

教师在实施教学之时,若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美术的“愉悦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那么他们的创作灵感将很容易被激发。学生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利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好奇心。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的思维和情绪在期间纵横千里,乐此不疲。

我以七年级上册《在美术世界里遨游》为例做一下说明:讲到欣赏罗中立的作品《父亲》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创设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情景,同时为学生展示与《父亲》相配套的画面,创设了一种真实情境,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效果。其次,教师在课件中切换成《父亲》并提问第一环节中的问题如何解答。学生感受情景,进行思考;大部分同学都给这幅画取了画名(多数都取名为《老农》,但不知是否确切,很想知道原画的名称。这时,教师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进一步欣赏,认真感受作品内涵,积极探索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教师引导画面并作适当解析,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道道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过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

由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并加以整理,然后教师启发性地回答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锻炼了学生在大集体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获得灵感的机会,同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保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课堂气氛异常高涨,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

1 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训练学生质疑、猜想的能力。让学生沿着提出问题的思路去寻找、去探索,得出各问题的结论。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心智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内显的行为,不易检测,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创新意识为前提的。通过实践中和实践后的调查,观察发现,学生对提出问题的频率,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的提升,对问题探究的欲望更加的明显。学生面对一幅幅陌生的作品,从以前被问到感受如何时经常表现出哑然无语到现在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视觉感受,并大胆说出自己对一些作品的评价与判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美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认为“活动延伸,外化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这样可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宽度与深度,提高学生大综合素质,更好的运用美的规律创造美。“活动延伸,外化创新”可采取多种方式,或由学生做或教师做或师生共同做,或由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调查报告等来完成。

在这种格局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团结,发挥团队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传统的美术课程忽视美术文化教育意识,忽视学生对美术学习过程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术教育注重开发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促进情感发展,审美发展的本质,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己成为目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篇:互动式教学模式 百科

互动式教学模式产生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于“苦读+考试”、“计算+逻辑”的教学思路,课堂上满堂灌,实质上是灌输式,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课改的要求,社会对人才需求,而“互动式”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强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终极教育目标。

互动式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1、 合作教育论。 提倡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互相合作,完全排除对学习的强制手段,培养民主个性,教师在愉快的环境中紧张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快乐地学习。

2、罗杰斯教学观。 主张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潜能,并能够自动地发展自身的潜能,教学成败的关键不是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而是人际关系,是情感态度。

3、素质教育创新观。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的创新教育中,应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非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自发完成自我建构。

互动式教学模式基本结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启动阶段

教师首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2、引导学生探索、自发交流提问、联动阶段

在引导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铺设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操作时要注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对探索过程的不同风解、疑难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能各抒已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进而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难点,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

3、教师答疑点拨、适是强化拓展,能动阶段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通过教师当场答疑,将解决问题中失败的思路暴露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成功之路,看到思维的全过程,并启发他们对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加以引伸、变化。

4、展开变式探讨、自我体验归纳,创新阶段

教师应精选例题和习题,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展开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答新情境下的问题,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无认知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识,通过归纳总结,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讲究教师要服从学生,教案要服从课堂,进度要服从效果。

2、过程性原则。 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能达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概念、公理、公式、定理、法则),解题思路(方法、规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

3、交流性原则。 模式中创设学生探索交流提问这一环节,是提供学生小范围内交流互动,完全摆脱教师的说教和书本的权威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的广阔空间,在变式探讨、体验归纳这一环节中,先是各自尝试活动,再是教师点拨。接着师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的交流,不仅优化解题过程,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散性思维能力。

4、创造性原则。 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教师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意识、要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索、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反馈性原则。 这是任何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原则,但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操作中,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绵情况,做到及反馈、及时纠正,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评价

实践证明,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既注重“双基”的落实,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三篇:“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

呼兰区顺迈小学位于利民开发区内,始建于1999年,是伴随着开发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所学校。学校秉承“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让教育充满阳光,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成长过程”的办学宗旨,以培养“阳光学生”、培育“阳光教师”、打造“阳光课堂”为目标。学校从2009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课改意识、认真学习课改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主动推动课改进程。几年来,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课改主阵地,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探索教师梯级团队培养模式,开发校本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初步显现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形象。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先后经历了“三段五步”教学法、“生本课堂”“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三个阶段。课堂也逐步走向了开放、自由。现阶段我校试行的是“学导互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其本质特征是: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学生自主地、直接地、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课堂上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动进行的个人、小组或班级的自主学习。个体和群体相结合,变“讲堂”为“学堂”这是对传统习惯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同步教学和学生被动依赖的注入式“满堂灌”的彻底否定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启发而“不启不发”乃至“启而不发”的课堂现状的重大突破 。

在“学导互动式”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的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在这种体系下,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和感染学生,以一种符合人性的态度去解决学生自主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师生关系也从传统的从属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创造与提升的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平等关系”。

一、转变思想认识,增强课堂教学改革意识。

课改之初,我们就确立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善学、乐学“的目标,几年的“三段五步教学法”的实施,使我们收获了很多富贵的经验。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逐步意识到该方法的不足,禁锢了教师和孩子的思维,过分模式化,孩子自学压力过大等。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呢?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我们决定从钻研理论入手。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把学习、理解、贯彻和实施这一理念作为课改的重中之重。在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植入这一理念,为课改实验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改伊始,我校从领导到教师,深入学习了课改新理念,形成了上下统一的认识,做到了:人心思进、人心思改、人心思创。

二、加强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课程执行能力。

我校以“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1.建立“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名师化发展。为使教师在专业化方面有更高的追求,打造名教师队伍。我校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改革能力。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一是制定了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定位、工作目标、条件标准、职责任务、组织保障、考核评定等内容;二是成立了学校名师工作室的组织机构,确定了名师工作室总领衔人及专家顾问团队,为学校名师工作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理论支撑;三是在学校名师工作室的总领下,组建学科名师工作室,目前我校组建了语文阅读、写作、写字、读书、数学、英语共6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开展学科团队建设工作;四是根据名师工作室成员标准,在教师队伍中遴选出名师工作室学科领衔人、带教成员,制定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规划,完善名师工作室基础条件;五是根据名师工作室职责任务开展名师工作室培训学习活动,课例研究、技能训练、自我研修、教材开发、集体备课等一系列课程改革活动;六是依托网络载体,建设学科工作室博客,搭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宣传、展示平台,增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透明度,形成教师队伍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良性竞争,有效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促进教师名师化发展。我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校内优质教师资源,在培养优秀教师的同时,成长优秀教师团队,确保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

2.组建“心灵花园工作坊”,为青年教师找家。组建“心灵花园工作坊”,是学校继成立“名师工作室”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团队拓展、心理咨询、亲子教育、业务研讨、关爱社会、亲近自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爱生活、爱工作、爱家人、爱自然的积极情感,老师们可以在这里谈体会、倒苦水、发牢骚、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在相互倾诉中获得释放,从而激励青年教师把握学校发展的良好机遇,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将自己的成长同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借助学校宽广的平台,更好的、快速的成长。

3.实施“结对子工程”。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欠缺,教育思想有待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实际,在校领导的努力下,我校成为了“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小学教研基点校”,借助这一优势,一部分青年教师与市教研院的教研员们结成了帮扶对子,如我校孙立勇老师多次得到了市教研院数学教研员杨瑞松老师的指导,王美英老师则在英语教研员马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参与全国、省、市及赛课;语文教研员于志强老师则与我校五年级语文老师组建了网络教研团队。在他们的帮扶下,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也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4.抓教师梯级团队建设。通过几年课改的实践,我校教师的执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形成了“校教坛新秀、校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省骨干教师”五个教师梯级团队。每个团队有相应的准入条件、完成的任务目标、具体推进策略和量化的考核标准,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推动教师自我研修、专业发展、主动提高。

三、抓实校本教研,优化师生教学行为方式。

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伴着新课程一路走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意味着生存与竞争,持续发展意味着创造和动力,科学发展意味着生命和活力。强化校本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开展校外学习、组织团队合作,让教师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培训中,通过创设特色情景,引导教师在活动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

1.完善“八个一”研究制度:每天进行一小时阅读,每周听一节同伴随堂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写一份教育科研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每学期命一套高质量的测试题,每年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

2.坚持校内外听课学习“三四要求”:校内听课“三个一”,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点不足,提出一条建议;校外培训“四个一”,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照一张带有会标的照片,做一次交流汇报,把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有一点变化。

3.备课与教研一体制,推行“四五三九”制度。

精通教材,熟悉教法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开展“我与课改共成长,我与学生同进步”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交流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交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我们以六个团队为教研组,每学期由组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并在学初即做出详细的分工及时间、内容安排表,由本组负责人带领按时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听评课、问题研讨、在线学习等。是一次新的提升,每一次撰写都是一次教学的积累,每一次参与交流都是一次精彩的汇报。通过交流、讨论、切磋、协调、合作,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在研讨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研究的素材,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每一次精心的设计都

二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有效性。为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成立了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每周落实了半天时间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每周由主备人初备,备课组研究讨论联系领导参与检查、考核、评价的方式,如今我校在备课上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个人初备,生成预案──集体研讨,博采众长──个人复备,彰显个性──教后反思,逐步提升”。

同时坚持备课、说课、议课、上课并进,使集体备课真正受到实效。

4.创设研究的平台和机会。 多给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多给教师锻炼的机会,多给教师研讨的机会,多给教师展示的机会。“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不断接受新思想、新方法。学校先后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学者20余人次到校讲座,先后派出40余人次参加省级及以上的培训学习。

5.示范引领,“教、研、修”一体

一是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充当校本培训的培训者。在课改前期,由各学科骨干教师上示范引领课,全体教师观课、议课,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联系实际课堂,使自己对“学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进而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二是组织“一人一优课”活动,对青年教师的示范课进行诊断。在充分理解了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由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上示范诊断课,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

四、 抓好教育科研,提升教师新课程研究力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要有理论支撑,又要有实践平台,大力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新课研究力的重要途径,

1、从小问题研究入手。学校倡导教师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课题,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目的。学校成立了教研室,由教研室牵头,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构建了“问题—计划—行动—反思—再行动”的研究模式,课题研究工作提高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在反思中总结,在建构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并把自己的感悟、经验、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积累分析,总结提炼,从而建构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模式。

五、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差异发展。

“学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倡导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我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一是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突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学导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本着“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工作思路,努力创造条件,开发和丰富校本课程,让学生“动”起来,学习“活”起来。学校打破行政班级制,实行“走班制”,将校本课程的选课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课程设置大变革。 学校在完成课标基础课程外,利用和开发资源,开设校本课程,特别是音、体、美、科学等实验教学课程拓展变化最大。

活动内容大拓展。我校依托师资和设备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了“读书节、学科节、艺术节、体育节”及主题月活动,每个学月的主题活动,已成为学生的期待和向往。结合阳光体育锻炼1小时活动,学校还充分利用每天的大课间、下午课前等时间,按年级开展不同类别的体育锻炼,如一年级的踢毽子、二年级的短绳、三年级的乒乓球、四年级的羽毛球、五年级长绳,六年级体能素质训练,七年级武术操,

八、九年级素质练习等项目的活动。

教师能力大提升。选修课程的设置,挑战了学校管理者的胆识和气魄,锻炼了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选编教材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拓展了教师的知识视野,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教师们编写校本教材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学国学经典诵读6册,小学数学思维训练6册,盐都文化等,校本课程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

回顾课改十年,我们也有失败和教训。新的教学行为方式还没有完全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个体发展参差不齐,名优教师层级、级别和数量不够,薄弱教师依然存在;校本教材开发不够系统,还没有投入普遍的应用;学生的学习习惯、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教师的课程资源能力和第二课堂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展望未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继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形成我校特色,促进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切实践行学校“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理念,实现“省内一流,川南知名”的办学目标

第四篇:浅谈互动式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从教育实习的教学实际出发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英语教学双边活动运用的成功与否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对比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了教育实习时过程中发现的课堂问题和用互动式教学所收到的成效,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和谐教学情境等手段实现双边互动式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式英语教学的意义在于:1.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能够有力地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3.可以使教师迅速适应社会的要求。

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是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在: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在教育实习的听课中,我发现高中教师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机械式的知识讲解。例如,在讲语言点时,直接在黑板上写下单词,汉语意思,例句,再词组,让学生抄下了,回去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英语教学成了“单边活动”,成了教师的表演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独立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高中毕业后,除了掌握一点语法、有限的单词外,其他技能没有掌握,可见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性。

三、教育实习时过程中发现的课堂问题和用互动式教学所收到的成效

上课之前听过许多老师的课,发现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在上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5 First AidPre-reading and Reading这节课时,颜老师采取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安全和急救的重要性,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但是由于教学内容过多,时间比较赶,没能使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高中英语教学面对着许多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按照新课标的规定进行教学,又要考虑到高考的需要,是培养应试型人才,还是培养综合型发展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面对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很多教师往往会选择前者,这是教学的误区,也是社会的误区。

对于课堂教学,我是一个新手,有很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上课之前,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程序的设计尤为重要。我要进行教学的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的Unit4 Making the News 这一单元。怎么安排与设计成为了一个难题。反复的研究了其他老师的上课过程,为这个单元安排了6节正课和一节练习课。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分,我与指导老师商量了许久,也反复修改了教案,最终只能确定出初步的教学计划。随着教学的不断进行,我的教案也不断地变化着,我只能说英语教学永远没有定稿,只有不断地改进,才能与学生一起进步。下面,我将抽第3节课 Language Points 进行进一步分析互

动式英语教学的运用得失。语言点的课相对比较难也比较枯燥,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比较容易了解?词语要不要拓展,拓展到什么范围?这些问题在备课时一定要安排好。因此,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十分重要,只要目标明确了,才能决定教学内容。我结合了学生的学习程度,参考了教材教辅的要求和指导老师的意见,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Knowledge Aims

1. Ss 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 in this part.

2. Ss know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piece of news through reading

Ability Aims

Ss get the useful information by reading the passage.

Ss learn how to us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Emotional Aims

S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irit of teamwork and cooperation.

2.Ss have interest in newspapers and learn to be honest.

围绕这些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并设计了教学流程。

经过一个月的相处,我了解到高二学生,相对于初中生,有个明显的问题在于,课堂上不爱发言、回答问题。经过课后的谈心聊天,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提问较难,没有提示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这无疑是给互动式教学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参与互动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教师的态度和教学内容和程序出发,进行改变:

首先,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互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动态的。首选应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提问时,鼓励学生回答,并适时地对其进行引导。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上产生变化,对学生要尊重、赞赏,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其次,教学要注重过程,强调体验。引导学生发展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过学习的实践得到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体验各种创造过程,产生交流的欲望,有了交流内容,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互动起来,学生才能体验创造所带来的快乐。

在第4节的Grammar 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从已经学过的课文中找出4个倒装句, 一一列出后再与正常语序进行对比,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正常语序,把这倒装句子改成正常语序的句子。再让学生观察找出正常语序句子与倒装句的不同从而归纳出倒装句的定义。之后让学生对比分析前三个和最后一个倒装句的区别,发现前面三个句子都是只把谓语的一部分提到主语之前,而最后一个句子则是谓语部分都在主语之前,归纳出倒装句的分类。之后让学生再看这些句子,思考什么时候句子要用倒装语序,引导他们从句子的引导词、连接词出发进行思考。这样就可以归纳出倒装语序的一些基本用法。之后提出问题“什么时候使用全倒装,什么时候使用半倒装?”对倒装语序进行系统的讲解。最后在进行联系巩固。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难,从而解决问题,归纳出语法点。学生容易接受,课堂气氛也比较好。

四、互动式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策略

对比了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同时结合了教育实习时过程中发现的课堂问题和用互动式教学所收到的成效,总结出了一下几点可行的互动式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1.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中介作用是借助语言环境。通过创设语言环境,寻找贴近学生生活或者熟悉的例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他们不断的构建新的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习得。例如,在讲解语言点时,可以先通过已经学习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根据这些熟悉的例句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教师再加以适

当的提示和补充。

2.教师进行实时适当的启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指导是做到互动教学的合理运用的前提。教师的启发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监控者,可以起到反馈性指导的作用,教师应随时查看学生的进度和方向,使之朝着共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变化,例如,是否在记笔记,有没有思考问题,还可以停顿一下,问学生有没有听懂了,能不能接受等等。坚持激励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少批评多表扬,少下结论多帮助,少抱怨多鼓励。鼓励学生发言,并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都能畅所欲言。课后还可以问学生意见,问他们“上课内容会不会太多,能不能听懂,语速会不会太快”等等问题,通过沟通来了解学生的需要,进而改进课堂教学。

3.引导学生自学。互动式英语教学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材料,然后去思考问题、 探求知识。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大多数的高中生对教师仍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不懂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解决问题,最后总结经验。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学英语的乐趣,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去从事获取知识信息的这些活动。这是一种相互尊重、 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是英语教学互动模式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生活常识、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4.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高中英语互动教学强调的是互动性。首先是让学生 “动” 起来。首先,要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去讨论,例如,在Making the News这单元,要求学生学会make an appointment,因此,我给学生的话题和情景是:

A:assistant of Kobe

B:the photographer

Kobe wants to have his photos taken in the afternoon because he must have his hair cut in the morning.

B wants to take photos for Kobe in the morning because he/ she won’t be free in the afternoon.

对于科比,基本上学生都认识,也比较喜欢,因此,这个对话,学生都有兴趣参与其中。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学生才能够参与课堂互动,进行 “有意义” 的学习。

总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过程,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式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机械操练变成了灵活应用的过程,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课后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动力,从而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全面提高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互动式英语教学不仅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也符合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第五篇:小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

大柳乡西社小学 王生宏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近些年来,虽然英语教学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学用脱节等现象仍然困扰着英语教学。为了让广大学生进一步掌握英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课堂教学应将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前提 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信息交流过程,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交融互动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营造互动课堂的前提。

1.转变角色,双向互动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互动的课堂,乐于平等对话。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认知体”“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而互动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师生间互教互学。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分享快乐,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互动教学过程要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要形成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与学生greeting、free talk、say a chant、play a game、sing a song等活动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信任并尊重学生。教学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互动课堂里,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的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在一种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互动的课堂要做到“三尊重”“三鼓励”。即尊重学业不良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3.帮助学困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成功

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鲜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可以尝试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还可以经常作出一些简单的激励性评价。例如:“You’re so clever, use your head and you’ll find the answer.”“OK!I will give you a star.”“Let’s clap hands!”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英语老师,也喜欢上英语课。

4.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学习。在互动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可以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practice in pairs/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you can ask your friend等等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二、给学生搭建互动平台,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基础

首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极为重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真实情景法。利用真实的环境或设计模拟的情境进行语言教学,使之更趋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 多媒体演示法。同样,在学习两种分词的区别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图中上方一位老人正在看窗外树上徐徐飘落的树叶(The old man is looking at the falling leaves.);下方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打扫落在地上的叶子(The man is collecting the fallen leaves.)。多媒体课件中优美的画面,逼真的情景,巧妙的构思,为学生发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了条件,使知识渗透更为形象、直观。

其次,预设开放的、动态的教学空间在互动的课堂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教学设计时,我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备注。

再次,敢于追求真实的课堂以往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精品化,如同无瑕的碧玉,不希望看到有任何的偏差,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的瑕疵,但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实际的,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己。互动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僵化、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使教学设计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牢笼”,成为牵制教师、学生的无形的绳子。

上一篇:活动宣传单设计模板下一篇: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