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2-08-13

第一篇: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三位互动 学案导学 五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郧县第一中学 李先有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是否满意的根本标准。教学时间有限,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更新观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以老师的指导为辅。精心备课,师生互动,激活课堂气氛,加强实验,重视探究,激发兴趣,精心编制导学案。每节课分散难点,精选重点,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辨性、创新性、连贯性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从而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关键词:高效课堂 引导 自主 互动 合作 探究 实验 导学案

我们新的课堂理念是:课堂不是师生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探究问题的平台,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平台。我们的改革目标是:构建学生主动乐学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乐学善思,快乐学习;构建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服务的课堂,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攻方向;构建适应高考的课堂,以训练为主线,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我们的具体目标是:第一年,高

一、高二“三位互动、学案导学”五环教学模式;高三实施“先考后教少讲精练”的复习课模式和“先思后评寻规变练”讲评课模式;第二年,进一步巩固课改成果,优化导学案,理顺导学流程;第三年,总结前期经验教训形成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和育人机制。

作为教师我们的主阵地是课堂。课改的核心是建立高效课堂,使教学具有高效率,包括教师指导的高效率和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它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以指导为辅,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但是,要想高效学习,就需要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得法。老师要像导演一样导的高效,像抓痒一样抓在点子上。要想如此,就必须精心备课,精讲精练。一句话:少则得,多则惑。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教学理念,精心备课

如果说良好的理念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那么分析学情、把握教材,设计能够激活课堂的教学方法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化学教学不能只拘泥于教科书,应努力挖掘和开发教学资源。我们首先必须对教材、资料进行消化吸收整理,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突出重难点,突出理解应用型问题。一节课通过学习、探究 1

弄清两三个问题,应该说收获很大。这就是少则得,多则惑。少而精、少而透,跟面面俱到、不深不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就是说,教师备课不只是备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生能够想到的、比较难懂的、容易出错的、容易忘记的问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

二、注重双边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可适时利用化学谜语、化学故事、顺口溜、化学模板等来与学生互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由学生协助实验、参与实验,共同经历成功和失败、感受兴奋和沮丧,体会科学探索的酸甜苦辣。如在探究苯酚与溴水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溴水和苯酚溶液,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会感到惊喜和刺激。成功了,很开心;失败了,有叹息、更有思索。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苯酚的有关性质,在交流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和思考。上课时,教师要使学生保持轻松的心态、良好的状态,要善于辨别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善于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类问题,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让课堂永远保持积极高效的学习氛围,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牢记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操作顺序不同,实验现象常常大相径庭。实验步骤中包含了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仪器等多项信息。因此弄清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至关重要。

为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学习化学知识的动力。高中化学实验,有很多现象不明显,但实验的精度要求高,误差分析又要求有很好的数学分析能力。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酸碱中和滴定》等,面对这样的实验,我们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准备实验,对实验原理和实验中涉及的知识点提前渗透,使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重视每一 2

步实验操作,并准备好有针对性的问题,甚至发现学生操作有失误随机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辨析,提高认识,从而掌握知识的核心和本质。

总之,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化学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们将感到学化学有趣味有快乐,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有了保证,更重要的是这种兴趣像种子一样,一旦扎下了根,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四、实施学案导学,激活课堂气氛

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还是山东昌乐二中创建的“271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模式,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一)汇集集体智慧,认真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汇集集体备课智慧,才能体现出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有主要负责人,先后至少经过三人修改(这些工作至少要在新课前两周完成),然后经集体备课讨论补充完善。可以说每一份导学案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是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同时,每节课后都要根据学生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不断修改完善,然后存档,待期末复习时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作针对性的加工修改成为复习学案,使宝贵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通过探究突破疑点、难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依据是教材,这就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 、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有坡度,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提高,所探、所研要充分体现本课时的重难点和主干知识。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导学案中的问题要有坡度、有深度,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这种良性的情绪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预习和学习过程中去。导学案的内容不应是简单的填空,应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问题探究中升华、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 3

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习题通常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预习体验型问题,这属于知识技能层面的问题,主要用于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这就是预习检测题;第二个层次是过程、方法类问题,是经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要完成,即课堂检测题;第三个层次是挑战性问题,主要用于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提高之用;最后再配备课后拓展巩固性练习,作为课后学生作业,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和针对性。

(三)导学案使用注意事项:

一是要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写批注,提问题,鼓励学生经常梳理知识、勤写总结,把导学案上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周期表的结构等等);二是及时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地方需要认真批改,对那些不需要批改的地方,老师要检查学生的填写情况,并且利用课间时间经常和不同层次的同学多交流沟通,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时就会有的放矢、查漏补缺。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小测,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或一学就会的就要做“淡化处理”,一带而过,或只写下标题以示提醒;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当“主角”,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各学习小组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各小组可以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知识卡片,可以交流、探讨,也可以质疑辩论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用心倾听,重视学生的想法,但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也就是说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要少说话、多倾听。新授课,教师课后只板书知识提纲,再用五到十分钟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内容,然后交流、质疑、补充、完善,以此来代替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时间完成几道课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教学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作重点讲解,但现在我们可以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使学力中等以上的学生通过探究找到答案,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于课外作业,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办法或问题,利于上课集中点拨。

总之,对于重难点知识,老师要经过梳理,分成类,化成块,设计成系列化、有梯度的问题,逐级攀升,使目标教学落在实处。另外,我们强调探究性教学,也要重视规范和落实,会说不会写、不会算的现象,亟需要克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时间和氛围也需要充分保证。

五、编制导学案实施高效课堂的体会

一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 4

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同时,我们也会惊喜的看到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关系,增强了团队协作的精神。新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互助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它使教师由原来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倾听者、帮助者。由原来的教师督促学生学习,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这一模式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导学案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加强。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都能够找到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常言道: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导学案的编制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高。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从分析教材到三维目标确定,从编制到预习效果的反馈,从课堂设计到实施,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制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进步,从而极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环教学模式,环环相扣,导学案是先行,有了导学案这个抓手,随之而来的课前预习、预习检测、课堂探究、课堂检测、课后巩固拓展就能有序展开。说实话,课改有收获,也有思想的痛苦挣扎拷量。但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面对课堂教学的无奈现状,能不反思、能不积极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吗?我们愿意改革,我们也必须正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坚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我们就一定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教育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有发展和突破;只有改革,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全社会对我们的热切期望!

2014年10月25日10:18:28 5

第二篇:商业包装设计互动式结构探索论文

所谓趣味性的包装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和巧妙的构思,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愉悦感,以此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一般而言,趣味性的纸型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仿造自然界的仿生设计、卡通动物形象设计或是利用视错觉的图片和文字结合纸型设计达到趣味性包装设计的效果。仿造自然界的仿生设计是现代包装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法,而在日本当代商业包装中更为常见。利用古来有之的大自然元素或是仿效大自然植物或生物的原有形态把其纳入到新纸型结构中去再创造,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图三所示:日本品牌的清酒设计在设计外包装造型中为仿古的竹子造型,在包装的内涵和外部设计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再如图四所示:是“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本设计是一套端午佳节的粽子字[盒纸型包装设计,而该设计

现代包装纸型结构与消费者互动式感官新体验

感官新体验设计是指通过激发消费者除视觉之外的其余感官来获得新鲜体验的包装设计新潮流。这一新兴理念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息息相关。当代的消费群体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丰裕,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在求新求趣,于是这一趋势的出现使当代设计师们开始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拓宽自己的设计眼界,从人类感官—味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出发,体现当代设计给予消费者的新体验和人文关怀。如图五所示:国外品牌的开心果包装设计,在纸型的特异结构中使用与开心果造型一致的纸型构造,且分为内盒和外盒两件成组装,在保持食品包装安全‘}生和密封防潮性的同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此外,该包装在味觉和触觉的感受上,用瓦楞纸和与开心果实物同色系的环保纸张,使消费者在选购时就能在脑海中联想到开心果的美味,通过实现食品包装设计味觉设计的基本原理“通感”,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如图六所示:外国纺织品的包装设计,采用了新感官体验设计中的触觉感受,以毛线类纺织品的触感与人类头发的触感相似的通感,配以幽默的人物脸部图形,达到了用趣味性的视觉语言来刺激消费的作用,使消费者在莞尔一笑的同时,欣然买单。

创意互动式包装纸型结构中平面设计元案新运用

现代包装纸型结构平面设计元素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图形、文字和色彩。从某种程度而言,产品包装的平面设计元素可以非常直观地向消费者传递出商品的价值。在图形和文字方面,图文设计传达了简单明了的商品信息。以便让消费者识读和选择,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意境气氛,决定着消费者对产品的观感。而色彩知觉是视觉审美的核心,其直接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对商品的平面设计用色有不同的选择。在创意互动式包装设计纸型结构中,“独创”与“新颖”的图形设计,容易在纷扰的社会氛围中脱颖而出,强烈吸引公众的眼球,感染公众的心灵和沟起某种欲望,进而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而“独创”与“新颖”的图形设计,源于我们认识事物时的全新发现。只有找到全新的视点,对事物有了全新的理解方式,我们才会有新颖的表现切入角度,才能创造独特的表现方式。如图七所示:外国饮品的包装设计,采用插话效果的人物图形与包装设计开口处相衔接,营造了吸引消费者关注的良好销售效果,成功地创造了商品的广告传播效应,准确的抓住了当今消费群体求新和求异的心理,把握了商品的真正价值。再如图八:外国创意文具系列包装设计采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创意图形和鲜亮明快的色彩,营造了与众不同的独特纸型结构互动式体验效果。创意图形能改变当今包装设计界缺乏个性的问题,能激发真正的包装创意产业战略。而鲜亮的色彩设计,能抓住消费着的眼球,强化产品的内涵加深受众印象,成功使消费者产生亲切感而能缩短购买产品的时间,导致快速消费行为。此外,相信此设计在导入市场后,必然会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兴趣,制造出冲突和矛盾的平面设计效果,获求引人深思的新异形式。任何事物,只要逆于恒常,背离其现价值,制造异于事物本身属性特征的形式,就可以获得创造性的结果。而视觉平面设计的新运用将赋予创意互动式纸型结构强大力量,赢得市场的青睐。

结语

包装设计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门独立的行业,其作为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在社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同时纸型包装设计作为现代包装设计中作为常用的一个门类,其具有包装商品和体现商品艺术价值和审美的双重功效。富有创意和优良互动功效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商品进入市场的一件华美外衣,同时也是实现商品经济和人文价值的有效手段。因此,成功的现代纸型包装设计需要从趣味商业纸型结构方面、从消费者的感官互动式体验方面和现代商业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创新元素这三个方面给予其全新的认知感受,以达到包装设计者对时代思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关注,重视自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现代包装市场持续稳定繁荣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互动式教学模式 百科

互动式教学模式产生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于“苦读+考试”、“计算+逻辑”的教学思路,课堂上满堂灌,实质上是灌输式,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课改的要求,社会对人才需求,而“互动式”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强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终极教育目标。

互动式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1、 合作教育论。 提倡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互相合作,完全排除对学习的强制手段,培养民主个性,教师在愉快的环境中紧张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快乐地学习。

2、罗杰斯教学观。 主张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潜能,并能够自动地发展自身的潜能,教学成败的关键不是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而是人际关系,是情感态度。

3、素质教育创新观。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的创新教育中,应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非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自发完成自我建构。

互动式教学模式基本结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启动阶段

教师首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2、引导学生探索、自发交流提问、联动阶段

在引导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铺设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操作时要注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对探索过程的不同风解、疑难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能各抒已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进而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难点,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

3、教师答疑点拨、适是强化拓展,能动阶段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通过教师当场答疑,将解决问题中失败的思路暴露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成功之路,看到思维的全过程,并启发他们对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加以引伸、变化。

4、展开变式探讨、自我体验归纳,创新阶段

教师应精选例题和习题,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展开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答新情境下的问题,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无认知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识,通过归纳总结,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讲究教师要服从学生,教案要服从课堂,进度要服从效果。

2、过程性原则。 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能达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概念、公理、公式、定理、法则),解题思路(方法、规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

3、交流性原则。 模式中创设学生探索交流提问这一环节,是提供学生小范围内交流互动,完全摆脱教师的说教和书本的权威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的广阔空间,在变式探讨、体验归纳这一环节中,先是各自尝试活动,再是教师点拨。接着师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的交流,不仅优化解题过程,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散性思维能力。

4、创造性原则。 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教师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意识、要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索、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反馈性原则。 这是任何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原则,但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操作中,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绵情况,做到及反馈、及时纠正,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评价

实践证明,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既注重“双基”的落实,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四篇:“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

呼兰区顺迈小学位于利民开发区内,始建于1999年,是伴随着开发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所学校。学校秉承“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让教育充满阳光,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成长过程”的办学宗旨,以培养“阳光学生”、培育“阳光教师”、打造“阳光课堂”为目标。学校从2009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课改意识、认真学习课改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主动推动课改进程。几年来,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课改主阵地,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探索教师梯级团队培养模式,开发校本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初步显现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形象。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先后经历了“三段五步”教学法、“生本课堂”“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三个阶段。课堂也逐步走向了开放、自由。现阶段我校试行的是“学导互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其本质特征是: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学生自主地、直接地、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课堂上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动进行的个人、小组或班级的自主学习。个体和群体相结合,变“讲堂”为“学堂”这是对传统习惯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同步教学和学生被动依赖的注入式“满堂灌”的彻底否定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启发而“不启不发”乃至“启而不发”的课堂现状的重大突破 。

在“学导互动式”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的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在这种体系下,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和感染学生,以一种符合人性的态度去解决学生自主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师生关系也从传统的从属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创造与提升的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平等关系”。

一、转变思想认识,增强课堂教学改革意识。

课改之初,我们就确立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善学、乐学“的目标,几年的“三段五步教学法”的实施,使我们收获了很多富贵的经验。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逐步意识到该方法的不足,禁锢了教师和孩子的思维,过分模式化,孩子自学压力过大等。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呢?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我们决定从钻研理论入手。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把学习、理解、贯彻和实施这一理念作为课改的重中之重。在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植入这一理念,为课改实验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改伊始,我校从领导到教师,深入学习了课改新理念,形成了上下统一的认识,做到了:人心思进、人心思改、人心思创。

二、加强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课程执行能力。

我校以“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1.建立“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名师化发展。为使教师在专业化方面有更高的追求,打造名教师队伍。我校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改革能力。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一是制定了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定位、工作目标、条件标准、职责任务、组织保障、考核评定等内容;二是成立了学校名师工作室的组织机构,确定了名师工作室总领衔人及专家顾问团队,为学校名师工作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理论支撑;三是在学校名师工作室的总领下,组建学科名师工作室,目前我校组建了语文阅读、写作、写字、读书、数学、英语共6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开展学科团队建设工作;四是根据名师工作室成员标准,在教师队伍中遴选出名师工作室学科领衔人、带教成员,制定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规划,完善名师工作室基础条件;五是根据名师工作室职责任务开展名师工作室培训学习活动,课例研究、技能训练、自我研修、教材开发、集体备课等一系列课程改革活动;六是依托网络载体,建设学科工作室博客,搭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宣传、展示平台,增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透明度,形成教师队伍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良性竞争,有效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促进教师名师化发展。我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校内优质教师资源,在培养优秀教师的同时,成长优秀教师团队,确保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

2.组建“心灵花园工作坊”,为青年教师找家。组建“心灵花园工作坊”,是学校继成立“名师工作室”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团队拓展、心理咨询、亲子教育、业务研讨、关爱社会、亲近自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爱生活、爱工作、爱家人、爱自然的积极情感,老师们可以在这里谈体会、倒苦水、发牢骚、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在相互倾诉中获得释放,从而激励青年教师把握学校发展的良好机遇,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将自己的成长同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借助学校宽广的平台,更好的、快速的成长。

3.实施“结对子工程”。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欠缺,教育思想有待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实际,在校领导的努力下,我校成为了“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小学教研基点校”,借助这一优势,一部分青年教师与市教研院的教研员们结成了帮扶对子,如我校孙立勇老师多次得到了市教研院数学教研员杨瑞松老师的指导,王美英老师则在英语教研员马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参与全国、省、市及赛课;语文教研员于志强老师则与我校五年级语文老师组建了网络教研团队。在他们的帮扶下,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也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4.抓教师梯级团队建设。通过几年课改的实践,我校教师的执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形成了“校教坛新秀、校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省骨干教师”五个教师梯级团队。每个团队有相应的准入条件、完成的任务目标、具体推进策略和量化的考核标准,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推动教师自我研修、专业发展、主动提高。

三、抓实校本教研,优化师生教学行为方式。

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伴着新课程一路走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意味着生存与竞争,持续发展意味着创造和动力,科学发展意味着生命和活力。强化校本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开展校外学习、组织团队合作,让教师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培训中,通过创设特色情景,引导教师在活动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

1.完善“八个一”研究制度:每天进行一小时阅读,每周听一节同伴随堂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写一份教育科研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每学期命一套高质量的测试题,每年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

2.坚持校内外听课学习“三四要求”:校内听课“三个一”,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点不足,提出一条建议;校外培训“四个一”,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照一张带有会标的照片,做一次交流汇报,把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有一点变化。

3.备课与教研一体制,推行“四五三九”制度。

精通教材,熟悉教法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开展“我与课改共成长,我与学生同进步”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交流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交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我们以六个团队为教研组,每学期由组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并在学初即做出详细的分工及时间、内容安排表,由本组负责人带领按时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听评课、问题研讨、在线学习等。是一次新的提升,每一次撰写都是一次教学的积累,每一次参与交流都是一次精彩的汇报。通过交流、讨论、切磋、协调、合作,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在研讨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研究的素材,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每一次精心的设计都

二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有效性。为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成立了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每周落实了半天时间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每周由主备人初备,备课组研究讨论联系领导参与检查、考核、评价的方式,如今我校在备课上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个人初备,生成预案──集体研讨,博采众长──个人复备,彰显个性──教后反思,逐步提升”。

同时坚持备课、说课、议课、上课并进,使集体备课真正受到实效。

4.创设研究的平台和机会。 多给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多给教师锻炼的机会,多给教师研讨的机会,多给教师展示的机会。“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不断接受新思想、新方法。学校先后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学者20余人次到校讲座,先后派出40余人次参加省级及以上的培训学习。

5.示范引领,“教、研、修”一体

一是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充当校本培训的培训者。在课改前期,由各学科骨干教师上示范引领课,全体教师观课、议课,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联系实际课堂,使自己对“学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进而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二是组织“一人一优课”活动,对青年教师的示范课进行诊断。在充分理解了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由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上示范诊断课,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

四、 抓好教育科研,提升教师新课程研究力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要有理论支撑,又要有实践平台,大力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新课研究力的重要途径,

1、从小问题研究入手。学校倡导教师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课题,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目的。学校成立了教研室,由教研室牵头,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构建了“问题—计划—行动—反思—再行动”的研究模式,课题研究工作提高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在反思中总结,在建构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并把自己的感悟、经验、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积累分析,总结提炼,从而建构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模式。

五、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差异发展。

“学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倡导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我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一是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突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学导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本着“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工作思路,努力创造条件,开发和丰富校本课程,让学生“动”起来,学习“活”起来。学校打破行政班级制,实行“走班制”,将校本课程的选课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课程设置大变革。 学校在完成课标基础课程外,利用和开发资源,开设校本课程,特别是音、体、美、科学等实验教学课程拓展变化最大。

活动内容大拓展。我校依托师资和设备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了“读书节、学科节、艺术节、体育节”及主题月活动,每个学月的主题活动,已成为学生的期待和向往。结合阳光体育锻炼1小时活动,学校还充分利用每天的大课间、下午课前等时间,按年级开展不同类别的体育锻炼,如一年级的踢毽子、二年级的短绳、三年级的乒乓球、四年级的羽毛球、五年级长绳,六年级体能素质训练,七年级武术操,

八、九年级素质练习等项目的活动。

教师能力大提升。选修课程的设置,挑战了学校管理者的胆识和气魄,锻炼了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选编教材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拓展了教师的知识视野,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教师们编写校本教材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学国学经典诵读6册,小学数学思维训练6册,盐都文化等,校本课程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

回顾课改十年,我们也有失败和教训。新的教学行为方式还没有完全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个体发展参差不齐,名优教师层级、级别和数量不够,薄弱教师依然存在;校本教材开发不够系统,还没有投入普遍的应用;学生的学习习惯、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教师的课程资源能力和第二课堂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展望未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继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形成我校特色,促进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切实践行学校“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理念,实现“省内一流,川南知名”的办学目标

第五篇:“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已逐步由传统的“教”向“学”转变,互动式英语教学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关键词】互动课堂 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5-02

在知识型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下,不应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而应注重全面发展学生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90后的中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广,但由于年纪小,对于生活、学习中问题的认识常处于萌芽状态,思维潜力尚待开发。另外,由于就业、升学压力较大,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自学能力、自主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较差,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发散性问题不会回答,在复习时,学生需要老师的复习题片,不知如何复习。如何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针对上述情况,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其目的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能在课堂上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互动式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源自交往教学论思想的启发。互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成为自主、交流和探究等形式,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往与沟通,让教学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形成整体、多维、动态的交互教学活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的模式转化,重新定位了师生关系,抛弃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代之以平等、共同提高的态度,实施民主化课堂教学,以互动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2.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手段

2.1多媒体教学设备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教学,它使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媒体设备不仅减少了教师课堂书写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由于课堂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使课堂讨论便于进行。教师只要预先编辑好有关材料,课堂上需要时即可显示。

2.2教具

普通教具如挂图、照片、板画、标本、模型、实物等,这些传统的教具仍然具有其方便、经济、直观的优越性,同样能起到调动学生兴趣之作用。

3.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形式

3.1教师的启动――互动的前提

在互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新课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和语言交际的机会。教师的启动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

学生在互动中不断使用英语,从而发展了英语交际的能力,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3.2学生感悟――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让学生在自学中去感悟新课,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互动讨论做好准备。

以Plant a Plant一课为例,笔者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

(1)Why do plants need sunlight?

(2)Why do plants need water?

(3)Why do plants need glass?

(4)确地完成听、说、读、写等各项任务。

3.3小组活动――互动的主体

该环节是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互动式讨论。小组由四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在课堂上,学生先通过听小组成员朗读课文,并给予评价,然后针对课文内容采用组内成员轮流提问的形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处理。

小组长把各组成员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在组际交流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给他“标准答案”,而是要设法引导,让他自己做出正确或基本的答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相互讨论,团结协作。

3.4组际交流――互动的关键

通过前面的小组讨论,基础性的问题一般已经解决。这时,教师可给学生一些较难的题目,这些题目也可以在小组互动中产生。经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可先让讨论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其对该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论。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间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整,不失时机地引导,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中心话题,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4.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成效

实践证明,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既注重“双基”的落实,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学双向作用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主动的学、快乐的学,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实效。

5.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充满活力的师生及生生互动课堂体系将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突出教学方法手段的变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创新、合作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应创建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懈地努力、再努力,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徐龙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章兼中.中学英语实用教学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上一篇:好的学习方法有哪些下一篇:活动策划企业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