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模式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本文介绍了语篇分析策略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并从学生接受情况出发,分析研究了该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模式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模式分析论文 篇1:

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目标,然后具体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化进程越来越快,英语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一门语言,教育部门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包括学生主动性不高、师生之间交流不够、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针对这种情况,将师生互动式教学引入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

一、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目标

1. 英语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听力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去听,教师则从旁指导学生的听力技巧,让学生学习抓关键词,获取关键信息。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 英语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英语师生互动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个主题和一些阅读材料,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查阅故事背景,并且通过阅读写出自己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概括问题,让学生进行略读,然后快速抓住关键字眼,回答问题,在布置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精读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帮助寻找重点词句与高频词汇,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3. 英语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在英语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关键。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定的写作对象,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直观印象,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确定写作中需要运用的词汇与短语,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完成写作。教师可以抽选一些优秀的作文,在课堂上朗读,让学生掌握大概的写作模板,并且通过集体评鉴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

1. 师生互动需要有策略

任何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完成知识的传递。但是,由于师生之间年龄、知识水平、教学中的位置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很难真正做到像朋友一样的随时互动,学生对教师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敬畏感。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强、敏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难度进一步提升。所以,想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互动策略。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互动教学中,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各种方式,类似问题引导、角色引导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教学当中。其次,英语在我国不具备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在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学会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单词,教师可以采取猜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单词和词组,当学生有了一定词汇积累量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做出相应的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能力。

2. 师生互动需要多场合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师生互动教学做出肯定。因此,教师开展互动教学不能仅仅尝试一次就放弃,而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场合实行。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在锻炼互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且积极锻炼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在不得不觉当中更为和谐。

例如:教师可以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在春节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How do you spend your Spring Festival?”由于贴近自身的生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将会极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英语应用也会更加灵活。

3. 师生互动应该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受体,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只有发展的空间,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多样化评价。这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興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均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有关节日和习俗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完成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针对国内外节日与习俗的不同,畅所欲言,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对学生发挥好的地方进行肯定,再委婉地纠正一些发音和语法方面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通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课堂上的互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 敏.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师生互动研究[J].校园英语(上旬),2016(9).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中学 325600)

作者:许媛媛

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模式分析论文 篇2:

语篇分析策略在新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 要: 本文介绍了语篇分析策略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并从学生接受情况出发,分析研究了该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语篇分析策略 新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语篇分析策略是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相对于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法知识和语言点的讲解,以及句型的解释。语篇分析策略更强调从语篇结构层面对语篇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的语篇分析主要包括对阅读语篇的布局,通过作者对语篇的布局结构分析作者的交际目的。从微观层面来说,对语篇的分析主要指的是对句子以上层次的分析,微观层面的分析主要包括段落和句子直接的衔接与连贯。语篇分析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语篇,了解语篇的表达交际内容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交际能力。

一、语篇分析策略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自上世纪80年代语篇分析理论介绍到中国以来,语篇分析策略研究在国内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胡壮麟(1996)、黄国文(1998)和马博森(1995),这些学者在对语篇分析理论进行介绍的同時,对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为随后中国学者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对于语篇分析策略的实证研究属于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学者通常以内地大学生、高中生作为教学对象进行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许多成绩,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包括吴玉敏(2009)、金敏(2013),前者以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对语篇分析策略进行研究,重点关注语篇衔接在教学中的应用,后者的研究理论与周静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其实验对象为高中生。

两者在教学策略上都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语篇进行分析。宏观层面的分析涉及语篇的背景知识、体裁结构等内容,其中背景知识指的是语篇的创作背景,涵盖语篇产生的时间、地理、文化及作者背景等内容。对语篇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在宏观上对语篇产生的背景有所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中减少错误理解。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是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方式。任何语篇都具有表意功能,作者根据语篇的表达意图组织语篇,而且所有语篇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教师可以通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入对语篇模式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所读语篇的整体框架,并根据功能分析作者是如何组织语篇的,从而分析读者的写作意图。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更好地掌握作者的写作动机。这些内容在以语言点与单词记忆为主要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并不多见。

对语篇微观层面分析,主要是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连接。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对连接词的分析,帮助学生寻找语篇中信息的逻辑关系,分析句子以上单元的衔接方式,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语篇,而不是孤立地通过一个个语言点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段落的构成方式,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推理,在整体上了解语篇所表达的信息的内涵及外延,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有效经验及考虑新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的前提下,进行了修订。由于新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入学水平较低,基础薄弱,在教学实践中,对单词和基本语法知识的讲解和复杂句型的分析依然占据一定比重。

二、语篇分析策略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检验语篇分析教学策略的效果,本研究根据新疆教育学院28个自然班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成绩挑选两个班分为实验班和对比班。两个班级人数相近,性别比例相同,英语平均成绩相近。实验组班级32人,入学英语成绩平均分为76.78,其中男生1人,女生31人,采用语篇分析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对比组班级36人,入学英语成绩为75.77,其中男生2人,女生34人,采用传统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在进行实验时,实验组平均年龄为19.4岁,对比组的平均年龄为19.8岁。实验组和对比组学员在进行实验时,均已学习英语6年。两个班级所使用的教材、任课教师、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均相同。

为实现研究目标,本次实验采取英语阅读能力前后测试、语篇分析策略接受情况调查两个部分。其中,英语阅读能力前后测试用于检验两个组学员实验前后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前后的变化;前后测试均采用国家高职高专英语B级考试的阅读部分作为测试内容,以尽可能保证两次测试的英语阅读难度在同一水平线上。其目的是通过英语语篇阅读,测试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信息推理能力、语篇大意的掌握,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及细节信息搜寻的寻找等能力进行测试。

英语阅读能力测试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班级相比,实验班级在信息推理、语篇大意掌握和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方面提升幅度较大。而在细节信息搜寻方面,两个班级得分差异不大,这些数据证明,相对传统的英语教学策略,语篇分析策略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推理、文章大意掌握和把握作者意图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语篇分析策略接受情况调查由问卷调查和访谈组成。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对语篇分析策略的总体评价、背景知识的讲解、语篇结构的分析、难句的解析、单词语法的讲解等方面进行学生接受情况的调查,其目的在于发现语篇分析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57.8%的学生对语篇分析策略表示欢迎,明确表示接受有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为23.7%。而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调查中,学生最为接受的环节是背景知识讲解和模式分析,其中明确表示背景知识讲解对阅读理解有很大帮助的学生达到了79%,对于语篇模式分析表示接受的学生达到了76.3%。对于语篇分析策略学生接受度最低的部分是难句分析,仅有34.2%的学生表示支持用语篇分析策略进行难句分析。表示说不清楚的学生达到了36.8%,表示反感的学生为28.2%。

这种情况说明,大多数学生表示对语篇分析策略中的背景知识分析和语篇模式分析内容表示接受。这一点在随后的访谈过程中得到佐证。在访谈过程中,10位学生中有9位表示背景知识分析对理解阅读文本有很大帮助,有7位学生表示语篇模式分析对理解阅读文本有很大帮助。访谈过程中,有学生表示进行语篇模式分析不仅对阅读有很大帮助,对写作也有很大帮助。在访谈过程中,仅有3位学生表示喜欢使用连接词分析的方式对困难句型进行分析。有7位学生表示,还是希望用语法对难句进行分析。因为“即使明白了连接词的意义,还是不明白整个句子的意思”,在访谈过程中,有4位学生表示,还是希望老师直接把难句通过翻译的方式进行讲解。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入校英语基础较差,在语法知识和单词量的储备上还有欠缺。另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初高中已经习惯英语教师在分析难句时采用翻译策略。这一切都说明,对英语起点较低的学生实施语篇分析策略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部分学生由于考试压力或者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倾向于将英语学习重点放在单词记忆和语法知识的储备与强化上。虽然他们意识到语篇分析策略的优点,但是由于自身条件所限,还是倾向于翻译加语言点讲解的传统教学策略。

三、应对策略

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语篇分析策略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更好的接受情况,但是对于英语起点较低的学员,语篇分析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有所调整,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语篇分析策略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应当接受系统的培训。虽然新疆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对语篇分析策略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将一部分内容,例如背景知识讲解加入教学实践之中,但是教师对语篇分析策略的认识还比较零碎。只有掌握语篇分析策略,教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通过背景知识了解语篇,学习不同层次地对语篇进行分析,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其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习如何根据学生情况确定传统教学策略和语篇分析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所有教学策略都有自身优势和不足。采取语篇分析解析策略并不意味着完全摈弃传统的教学策略。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当学习如何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实践中灵活使用两种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再次,语篇分析策略应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任何教学策略都是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采用语篇分析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语篇分析的技巧,并在阅读过程中灵活使用。因此语篇分析教学策略并非是单纯的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课堂讲授”类型的课堂教学。在实施语篇分析教學策略时,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知识传授,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生动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Cook G.Discours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Halliday,M.A.K.&Hansa,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don:Longman,1976.

[3]McCarthy,M.Discourse Analysis,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2001,(1):3-10.

[6]金敏.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吴玉玲.语篇分析阅读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与运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为新疆教育学院院级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语篇分析策略在新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效果研究》的成果之一。

作者:龙东林

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模式分析论文 篇3: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始终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传播教学相融合,并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传播;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教学概述

1.跨文化传播。学术界对跨文化传播定义的角度各有侧重,一般而言,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跨文化传播主要是从“交流”“交际”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传播的两个要素是“文化”与“传播”,其中,文化具有后天习得性、隐形性、动态特征、系统性等特点,而传播是动态的、连续的、不断变化的,同时也是系统的,因此两者协同工作,不可分离。

2.跨文化传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从跨文化传播的要素分析来看,语言是跨文化传播的一个要素,而且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因此,以语言为纽带,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传播之间建立了重要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写照,而文化又是语言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通过传播来实现的,也可以将语言看作传播的一种。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现象必然存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对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我国大学教育而言,英语属于第二语言,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巨大潜力。

二、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随着高校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在为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断变革与优化,并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绩。从现状分析来看,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比如,社会快速发展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多数学生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当前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书写能力水平尚可,但口语表达能力不高,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听力能力也不满意,综合来看,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欠缺。究其原因,一是高校过于注重书面考查,缺乏跨文化训练;二是教学中过于注重词汇、语法等基本操作,而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培养不足。

三、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目标及原则。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教学目标包含三个层面,即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指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音、语法以及词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场合,合理运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学生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语境等,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传播下,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原则,通过师生互动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来看,教学内容应包含三个方面,即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在整个大学阶段,英语语言教学属于基础部分,主要包括英语的基本知识和使用,如单词、发音、语法、句式等;文化教学是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文化知识与交流,如英语文化的发展、普遍规律、英语文化的构成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内容应结合母语文化,向学生讲授语言本身蕴含的文化内容,指导学生在英语文化语境中熟练地进行交流。

3.教学方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诸多语言教学方法,如直接教学法、语法—翻译法、认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同的成就。目前,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中,教师应本着“教而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避免“唯方法论”造成的教学“失灵”。比如,在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可采用直接法、语法—翻译法等;在英语文化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可采用模拟语境法、角色扮演法等。

4.教学评价。以跨文化传播为视角,大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可采用“真实评价”与“表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对其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学习态度和最终成就等做出综合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自我评价。此外,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还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吕炯.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刍议[J].新闻世界,2013(7).

[2]苏可.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6).

作者:胡静芳 安翠英

上一篇:完善纳税筹划增加最终利润论文下一篇:结合网络特点强化道德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