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规划论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职业发展规划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福建省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队伍,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人才队伍的摇篮,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以福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为基础,提出加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建议。

第一篇:职业发展规划论文

基于职业发展视角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的发展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进步,高校人才培养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分析了职业发展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和职业规划相结合的具体发展思路,希望对高校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 职业发展;职业创业教育;大学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进步,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和企业对高校人才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只有基于职业发展视角,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相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结合自身所长、性格、目标,明确创新创业目标,进而在个人职业发展中逐渐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就业环境。

一、职业发展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职业发展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其已有百年历史,而我国职业发展教育仅仅历经几十年。不过,虽然我国起步时间较晚,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尤其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职业发展教育已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一)在大学生终身职业创业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他认为:人们一生当中的需求会不断成长,其中最高级的需求即实现自我,而人类想要实现自我必须在有限时间内从特定职业中进行谋求[1]。基于社会学角度,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人必须有目标,只有清楚自己想要的,并制定计划进行实现,才能实现目标。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认知,明确自身特长、性格以及喜好等再进行职业规划,并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职业创业实践,这样才能在职场中实现自我[2]。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直接反映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朝着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职业发展教育过渡。虽然这种教育体系还没有彻底形成,但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创业能力[3]。基于职业发展教育展开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能够满足以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为前提,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的发展,促使大学生在未来职场生涯中以更大的优势脱颖而出,这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言十分关键[4]。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虽然我国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在我国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以后,我国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并且成果初现。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我国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一)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普及率较高

根据我国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近82%的全国各地高校已经完成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而大学生参与职业创业活动数量超过300万[5]。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普及率较高,并且大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尤其随着很多高校将职业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参与职业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数量有了明显增加。

(二)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不过,就现阶段而言,多数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时没有制定完善的综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这使职业创业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衔接、联系不够。在师资方面,高校职业创业教育师资大部分集中在经管类专业教师,由于职业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参与不够,这使职业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无法和学生专业相融合[6]。此外,在职业创业教育中,高校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创业理论和技能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创业心理素质、领导力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培养。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系统、连续

职业生涯规划具备明显的长期性、规划性和复杂性,其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只有高校和大学生身体力行,才能切实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水平。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集中于毕业生年级,大学生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加上对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抱有过高期望,并存在明显的好高骛远、盲目就业的特点,一旦就业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在后期就业中很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心理,进而错过后续职业发展中的许多机遇[7]。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创业教育整合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科学规划创业的意識,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结合自己性格、特长以及喜好等定位职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创业计划,进而降低职业创业风险。不过,当前大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创业教育彼此独立,这并不利于大学生持续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很难促使学生科学认知职业创业。

三、基于职业发展视角的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联系紧密、相互协调。职业创业教育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竞争力以及持续创业能力。因此,基于职业发展视角展开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职业创业教育水平,进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目标。

(一)在职业创业教育中纳入职业发展课程

职业发展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并在大学生终生就业创业过程中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职业创业教育中纳入职业发展课程,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创业技能进行培训,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职业规划意识,这对大学生终身就业创业尤为关键。此外,职业发展课程可以提高学生高瞻远瞩的能力,这是大学生职业创业成功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职业发展视角创新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生创业的过程充满了复杂性、综合性、风险性,为了确保大学生职业创业成功实践,大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创业能力。基于职业发展视角创新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定位,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更应重视创业者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职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应包含风险管理、情绪管理等提高创业者综合素养的训练课程,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职业创业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

(三)在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中增加心理咨询和辅导

职业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即使对综合素养很高的创业者而言,职业创业实践也不会一帆风顺。从很多创业者的实践经验来看,创业过程充满各种未知风险,创业者在实践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压力和问题,例如行业竞争、资金短缺、难以融资、创业失败等,尤其在创业瓶颈期,创业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8]。在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中增加心理咨询和辅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未来创业实践中其可以更加镇定、理性、乐观地面对各种创业瓶颈和困难。

(四)将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

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切不可脱离专业教育,而是应该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使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更高的潜力和综合素养。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和职业创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制定完善的职业创业教育制度,进而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五)通过科研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发展

为了促进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的更好发展,高校必须同时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进而为大学生职业创业实践提供有效平台。在科研体制改革中,高校可以从科研不够集中、集成创新差等方面入手对当前科研体制进行改革,通过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系。另外,只有科学研究和社会企业生产需求科学对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才能充分激发师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进而推动职业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职业创业教育必须进行创新改革,通过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不断提高大学生职业创业精神和能力,进而促进高校大学生就業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芬.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1):99-100.

[2]刘丹.职业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4):77-80.

[3]张丽楠.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248-249.

[4]龙云霞.基于发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18(S1):11-13.

[5]许青娟,周秀珍.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教育分类指导模式[J].唯实(现代管理),2018(1):41-43.

[6]巫英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8):103,105.

[7]崔国庆.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4):129-130.

[8]张成联.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视界,2017(22):51-52.

编辑 王 敏

作者:彭景

第二篇: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摘要] 福建省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队伍,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人才队伍的摇篮,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以福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为基础,提出加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职业教育 建议

1 福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0.6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167.54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6632.06亿元,增长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972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1%[1]。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的66.37亿元增长了262倍[2],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与全国经济状况相似的问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为此在2011年11月15日召开的中共福建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孙春兰在报告中提出:切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三群”联动,继续打好“五大战役”,拓展战役的领域和内涵,壮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3]。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以上诸多转变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人才,特别需要一大批技术工人、高级技术人才队伍来支撑,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工人队伍的摇篮,在福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大有可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2 加强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2.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三化”并举、“三群”联动的重要举措

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造提升主导产业和传统主业、加快推进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形成若干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打造东南沿海新兴钢铁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着力把物流、文化、旅游等培育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创新中的源头作用,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公共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就必须实施“三化”并举、“三群”联动的发展战略,而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工人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例如打造钢铁和不锈钢生产基地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新型的高技能人才;要构建现代服务体系,需要具备高质量服务意识的实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摇篮,在福建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福建省劳动力结构不合理,不时出现“用工荒”,企业一方面找不到所需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社会就业压力大。要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必须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应该看到福建省经济要腾飞,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应用性、操作性的实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是完善人力资源结构、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解决产业用工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对职业教育来说,应该多渠道培养人才,为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再就业和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大量劳动者下岗、转岗、带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不断提高这些人员从业能力、竞争能力、生活能力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中开设的涉农专业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阳光工程”培训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保证。因此,推进就业与再就业,让更多的在岗工人掌握一门乃至数门劳动技能,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让更多的下岗职工通过培训重新获得再就业技能,职业教育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福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建议

3.1 深化专业结构调整,对接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福建各类职业学校规模、质量、投入渠道、办学效益差别很大,存在专业重复建设现象,只有对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调动政府、行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结构优化,采取合并、重组、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调整。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漳州市要打造海西重要的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基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就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按照“一校一特色”的要求,结合各校师资、设备、招生规模和市场需求情况,对各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比如,漳州漳浦职业技术学校以石油化工类为主,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电子技术类为主,平和职业技术学校以农业机械类为主,漳州灿坤职业技术学校以家用电器类为主。又如,福州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处于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意在利用沿海港口优势引导产业聚集,发展能源、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港口航运、生态养殖等产业,从福州“以港兴市”经济发展需要出发,深化福州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建议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突出调整,改造、完善职教育结构,参照国家所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标准重点结合福州市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以及科技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由政府牵头,吸收各行业部门、产业界以及职教机构,进行科学的研究和细致深入分析,合理审慎地调整、改造、加强现有专业,增加建设新专业,形成一套有利于适应福州地区产业发展布局的专业体系。

3.2 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办学新路子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注重学生就业的能力与对社会职业的适应。校企合作首先是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它适应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学生,为各类人群提供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如初次工作的人员、找工作的失业人员、为了一份新工作而接受培训或再培训的人员、提升技能的人员、为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人员。其次,要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实施产学合作教育是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能直接进入工作轨道。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把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到工作实践中,把工作实践中的东西反馈到学校课堂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再次,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它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员工。职业教育该由职业学校和企业一起完成,“双元制”强调的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初、高中学生毕业后,应先到企业进行应聘,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培训合同后,才能到职业学校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职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使学校的招生计划、教育计划和企业的需要紧密联系。

3.3 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适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职业教育存在专业设置未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实训设备未能与市场完全匹配,专业老师未能与市场有机融合等弊端,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建立“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每个学年分为学习阶段和实践阶段,两种阶段交替进行。实践阶段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三个月后回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多次循环方式,使学生的技能更贴近市场,有利于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需要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建立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学校可以利用空闲的地块与企业合作办厂,企业把设备、技术专家、资金和生产任务投放到学校,共建教学工厂。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工厂,使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训设备更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在教学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是学生的专业老师,工厂是学生的实习车间,按照分段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与实训。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校就能接受企业文化教育,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难题,同时解决了企业的招工问题。

最后,建立“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目前,职业教育学校中存在着专业老师不能适应新专业的需要,导致新专业的老师严重缺乏,专业老师的技能无法做到及时更新,不能及时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技术、新知识整合到课程中去。为了改变这个状况,采用把车间移到教室、教室移到车间的教学形式,请企业的技术员、车间管理主任、品质检验员与学校老师一起实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室与车间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实践与创收合一的“六个一”一体化模式,使专业老师在学校里就能实现“下基层、进企业、学技能”的目标,提升老师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企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实现校企人员理论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3.4 加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服务国家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总体战略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国有高职院校1200多所,招生300万多人,中职学校14000多所,招生800多万人,高、中职教育每年招生1100多万人,在校生有3000多万人,我国已经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中职学校明确自己所培养的学生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工人。新型工业化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21世纪真正的新型工业是在信息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智能工业,一种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为基本要素的新型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这不仅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基层劳动者,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能比较系统地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伟大转型的支撑, 是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支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职教体系的高端,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能教育被赋予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能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添砖加瓦。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下连中等职业教育,上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为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具体应从培养目标、专业设备、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完成“十个衔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 结语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作为保障,职业教育能为福建省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培养创新意识,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 2011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fujian. gov.cn/zwgk/tjxx/tjgb/201202/t20120224_452117.htm

[2] 福建省情简介[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5-06-15/ 16226951293. shtml

[3] 孙春兰在福建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local/2011-11/21/c_122312980.htm

[4] 刘启娴. 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模式与原则初探[J]. 职业技术教育, 2001(3): 9-13.

作者:王家团

第三篇: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发展之路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人社部积极进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在新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背景下,逐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职称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促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创新。在职业资格证书相关概念界定基础上,从个人和企业、国家的角度详细分析和阐述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完善职业资格证书法律体系、建立和统一职业资格证书资格框架、创新职业资格证书运行机制等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发展的思路。

[关 键 词] 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发展;创新

近年来,我国积极进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在新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背景下,逐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职称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促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创新。职业资格证书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外部环境保障,如制度规范、顺应各利益主体和制度组成要素调整需求以及在法规制度、市场经济框架下的劳动者本身、高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角色及行为调整等,以使职业证书得到规范、健康发展,起到激活市场活力、促进职业发展、提升人才技能水平的作用,增强劳动者和企业的获得感。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的概念

1.职业资格证书的概念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创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2.职业资格的概念

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

(二)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指的是掌握较为高超的生产技能的群体,国家劳动保障资深专家陈宇认为高技能人才由三部分组成:(1)在工业化发展中形成的掌握了科技含量更高、技术形式更复杂的技术型技能人群;(2)被称之为知识性人群,指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进行技能工作的人;(3)复合型技能人才,掌握多种时代前沿技能的人群。

(三)专业技术职称

职称,在理论上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其专业技术水平、成就和能力的等级称号。

专业技术职称是指经国务院人事主管部门授权的部门、行业或中央企业、省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机构评审的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范围领域基本涵盖国民经济生活的各行各业,如科研、教育、医学、工程、会计等。

二、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发展的作用

(一)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作用

1.职业资格证书发挥就业通行证、提高就业能力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理论知识积累和实践技能学习的动态过程,最终通过国家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验明和考核才能获取,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求职的敲门砖,发挥积极的就业通行证作用,可提升已从事工作的劳动者职业能力、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而彰显理论学识、工作能力和技术标准的职业资格证书所发挥的就业通行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发挥着“评价人才职业能力”的作用,成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双向选择、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

2.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岗位职责胜任的标志

资格证书是一种参加并能够胜任某种工作或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或身份的证明。各行业都有其从业资格的特有资格证书,如会计师资格证书、律师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例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获取教师资格证书,这是一个基本条件,也是一个法定凭证,是国家对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公民依法授予。

3.职业资格证书是增强劳动者职业竞争能力的手段

首先,从就业的角度考虑,现在很多较为专业性的职业从事期望较高的岗位都设置了较高的就业准入机制,需要具备专业的就业资格证书,获得符合要求的职业证书就相当于提升了自己的就业资格,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其次,从就业发展考虑,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也不断提高,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在企业中得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获取某一岗位或某一些岗位的资格证书,使自己变成受企业重用、受社会青睐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当前社会,获取多方面的就业资格证书可以拓展自己的就业面,使自己具备一定的转岗能力,以获取价值更高的岗位。

如“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共设五个等级,最高等级是“高级技师”,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其次是“技师”,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再次是“高级”,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紧接着是“中级”,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最后是“初级”,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而其中宝玉石、钻石检验员不设初级职业资格。每一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劳动者拥有“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驗员”资格证书是其业务水平的象征和工作能力的证明,更是升职、从事相应职业(工种)工作和对外劳务合作、境外就业的有效证件。此外,具备此资格证书的优势和作用还表现在:拥有国家二级、一级职业证书,可优先落户大中型城市,部分城市可申请经济保障适用房(廉租房等)或高技能人才政府补贴等。

(二)对国家和企业的价值和作用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机制,有利于促进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企事业单位择优录用、市场自行调节劳动力资源流向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同时,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使政府能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求变化来调整劳动力和后备劳动力的结构,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劳动法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可以促进职业安全和保护工作;在标准化的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机制下,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和地位,通过国家合理的政策引导,使劳动者注重学习和培训、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在全社会建立崇尚职业技能的社会新风尚,培养劳动者热爱职业劳动的敬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对企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的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机制,通过培训、鉴定,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可以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为技能人才培养开辟了广阔道路,克服教育培训工作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偏向,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等问题。

三、以职业资格证书促进职业发展的思路

(一)完善职业资格证书法律制度体系

推行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是职业资格证书健康发展的必然,其前提是进行相关法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配套法规层次较低,虽然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中得到了深化调整,但与发达国家严谨的法律体系保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制度本身和相关利益主体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要促进职业证书机制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形成完整的层级结构,对其资格设置、资格框架、资格培训、职业标准等加以明确,使其具有明确的责、权、利约定。我国当前缺乏职业资格专项立法机制,可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同时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2000年)和《就业促进法》,制定《就业准入机制》,规范、更新、调整和监督就业准入职业范围,同时对各级政府和就业相关部门的责、权、利起到规范作用。

在“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方面,2018年1月由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NGTC(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个科研单位和企业代表共同参加的“贵金属首饰与宝石检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修订启动会在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召开,探讨新时代下“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修订之路。从该职业发展现状、工种划分、职业名称、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关注点展开讨论,并进行“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结构和内容、开发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修订,形成了该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化标准体系。

为响应此项举措,2018年7月厦门海沧实验室玛瑙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与原先的金中维(厦门)珠宝玉石检测有限公司/金中维厦门珠宝玉石鉴定中心本着维众、中维、众维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精神,成立全国第一家银行式服务的鉴定中心,同时拥有沉香制品、红木授权收件鉴定资格,且目前进一步拥有了国家司法鉴定和珠宝玉石司法评估资质。2018年在厦门举办了国家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海峡班九个学期培训考试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的高度赞扬和海峡班学生的高度认可和赞赏。2019年,自贸委片区管委会鼓励产业园区及青创基地运营企业、片区重点企业等,牵头举办对台人才交流活动;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在台设立分支机构、联络点,开展台青及台生实习生实训联络对接、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台青来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于厦门古玩城隆重举办国家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培训考试海峡班第五期职业资格证书统一发证仪式,同时举行第七期台湾香港“贵金属首饰与宝石检测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认证专班开班典礼活动。对珠宝玉石行业两岸文化艺术技术交流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建立和统一职业资格证书资格框架

职业资格证书资格框架的基础是清晰而明确的职业内涵边界,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统一的资格框架是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践的基础,同时与劳动者的学历资格框架形成对应。在技术方面,要建立不同类的职业资格证书沟通桥梁,形成依托职业分类框架的、反映资格技术层次、代表资格技术技能的资格框架体系。

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8年为拓宽人才发展空间,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和地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出台《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在坚持遵循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坚持科学评价机制和坚持以用为本的原则下,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职称评价,依据国家《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设定首次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参加晋级评价的标准,并提出在评价中要注重技能考核、轻化甚至某些符合标准的可免除理论知识考核。《意见》的提出与澳大利亚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教育资历证书相互衔接和融通的模式相近,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历与技能并行的、具有一定阶梯结构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在“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验员”资格证书评价考核方面,作为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正式授权的中国轻工珠宝首饰行业技能培训基地、全球宝石鉴定研习中心(台湾)WGIC的大陆认证授权单位,金中维珠宝教育培训中心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心设有中国轻工工艺品雕刻师CIC、中国轻工珠宝设计师CIC、珠宝拍卖师、中国轻工珠宝评估师等专业技能培训项目。仅2018年一年,就为闽南珠宝玉石行业培养了200余名具有相關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包含CIC中国轻工珠宝玉石鉴定师、国家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职业资格证书、NFTC珠宝玉石鉴定师执照和CIC中国轻工珠宝玉石鉴定师等。2019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山东泰安学院等高等院校组织珠宝玉石鉴定师执照、国家宝玉石检测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评。2019年12月在江苏旅院工艺美术学院组织玉雕大师高研班、中国轻工珠宝玉石雕刻师资格认证培训为教育部实施“1﹢X”项目,为国家发扬工匠精神、建立诚信社会、实现质量强国目标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为提高珠宝玉石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增强其工作能力等做出积极贡献。

(三)创新职业资格证书运行机制

在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和执行、实施过程中,与其相关的各种功能、结构性因素会对其有效运行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使其运行状况受到影响。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保障体系是职业资格证书有效运行的基础,而完善的运行机制如配套制度和实施措施是其健康有效发展的根本保证。如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综合管理制度、多元化认证制度、竞争性教育培训制度、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规范的证书管理制度等。随着境内外人才交流的发展,境外人才职业资格证书运行体制也应列入当前的职业资格证书运行机制中。

福建省自2018年9月起,积极尝试职业资格证书与台湾地区认证和衔接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汽车维修工、中式烹调师、美容师、西式烹调师、美发师等5个职业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试点工作。2019年10月在平潭举行“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福建省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先行先试活动”,在台湾和大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衔接方面,增加了铣床、车床和眼镜镜片制作等20多个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福建省人社部门直接采认体制,极大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四、结语

总之,职业资格证书在促进职业发展方面,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从高校、各企事业单位、国家角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业资格证书需适应社会需要进行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和运行,以顺应各利益主体和组成要素需求,調整劳动者、企业和行业及政府的行为,促进职业资格证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兴伟.规范证书管理 激发市场活力[J].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9).

[2]谭彩敏.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取向之思考:基于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比较[J].档案管理,2015(4):15-18.

[3]朱永亮,童华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中“减与加”的协调发展思考[J].中国培训,2019(6):49-50.

[4]邵名果,李传伟.1+X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6):68-72.

[5]袁良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创新发展路径[J].职业,2014(28):32-33.

编辑 冯永霞

作者:王玉峰

上一篇:日本动漫发展论文下一篇:副高经济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