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近年来,滁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暴露。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论文 篇1:

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分析

摘  要: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并且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界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从本质而言是归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但是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相对重要性,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2021年,国家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也明确要求推出和着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并且发布有关本科层次学士学位的授权管理规定。本文围绕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核心,首先分析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剖析现阶段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所出现的问题,最后结合问题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及措施。

关键词:本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

引言:复合型、综合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受到职业教育发展层次的影响,职业教育面临发展瓶颈。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认识到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加大对本课层次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和改善,并以其解决我国技术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在现代化社会当中,产业层次、产业机构等逐渐分明,职业分工也逐渐细化,对不同职业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加大,社会经济市场中众多技术型岗位出现人才缺口等问题。在学历要求、技术能力要求和综合素质等要求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

一、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職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受到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的,所谓社会发展无疑会根据人们的价值观念、国家的政策支持等所左右。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结合《方案》中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和指导,教育界中众多教育研究者重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并且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着重强调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以此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以此保证提高学生在社会经济市场当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的产业结构、产业体系在不断更新、发展和重组,在经济全球化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大量技术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以此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若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则会加剧人才缺口的出现。为了保证技术型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实现良性发展,针对现行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做出调整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调整优化能够有效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平衡社会经济市场资源,缓解目前技术型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尚久,并且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形成较为全面、科学和系统的划分。在《方案》的指导下,我国众多城市推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实现了多种办学模式齐头并进的现象,保证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本科与高职合办同时进行,为输送高品质的技术型人才、综合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做出努力。但是,由于现阶段人才培养力度与社会缺口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导致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严重匮乏,职业教育作为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应该注重扛起人才培养的大旗,以此完成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符合国情的教育使命。

二、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分析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错误认知

受到老旧观念的影响,社会当中许多用人单位认为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文化程度不高、学习心态不佳、工作习惯不好的人才,并且认为职业教育相较于本科教育而言是低层次、低水平和低成本的教育,所以在用人方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出身的学生是次选。这种错误的观念存在已久,对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求职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然而实际上,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和扶持第三产业,从社会经济市场中的劳动力分工进行分析,技术型人才作为人才缺口的主要对象,由于劳动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原因促使技术型人才的薪资福利都较高,并且技术型产业的变革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基于此,为了培养高技能水平、高素质水平的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迫在眉睫。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力度不足

现行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力度不足,经过笔者对某市现行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些院校在早期均有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生源较少、生源质量较低、学校建设较为偏远、学校内部的教学设备较差等,在以上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一度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尽管在现阶段结合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职业教育已经出现了转型,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训,但是在前期理论教学中没有基础的支撑导致教学质量不高。除此之外,在部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的课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此类职业教育专业并未受到校方的重视,所以在课程建设、课程规划中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导致学生学无所求、求无所学等情况出现。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和扶持第三产业,社会经济市场中众多企业面临转型,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中“下重手”,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技术型人才的技能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起着关键性影响作用。如今在中美贸易不断摩擦的情况下,在技术受到制裁的形势下,我国认识到技术型人才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反观我国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教师技术能力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占比较轻,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本就技术底子薄弱的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重创”。

三、改善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及措施

(一)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切入:第一,职业教育工作者、本科层次院校领导者等相关人员应该注重转变教育观念,不以“职业”作为评判教育质量友谊与否的唯一依据,而是要以对社会贡献力量作为评判依据,从这一点进行分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所培育的人才对社会有着同样重要的贡献;第二,抓住国家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发展契机,加大发展力度,充分结合《方案》指示,调动社会力量、企业力量,让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及意义,鼓励家长将孩子输送到职业学校进行学习,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加职业教育。

(二)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力度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校方领导者结合国家指示制定出发展战略,并根据发展战略逐步施行。据了解,现阶段部分地區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出“双高计划”,并且将“双高计划”列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计划,以此引领者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双高计划”当中,不同本科层次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地域优势,重点开发当地的生源,在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培养技术型、复合型和综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计划当中融入专业和区域,能够实现本土化培养。除此之外,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金或者得到政府的支持,在学校建设方面进行教学设备的更新、场地设施的完善等,以此克服办学主体的不足和弊端。

(三)开拓本科层次学校职业教育渠道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高品质、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在课程建设和规划方面不是专注于科研的角度,而是注重根据社会经济市场的人才需求调整培育方案。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开拓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渠道,实行产教融合的培育方式,在学科中增设就业引导、职业介绍、职业规划等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产教融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训能够强化自身的技术能力,以此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总结:综上所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此目的的引导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基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应该及时剖析发展现状,从教育理念、学校建设力度和教育渠道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此保证高品质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何茜,黄蘋.中西部职业技术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06):108-114.

[2]赵婀娜. 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N]. 人民日报,2021-11-02(005).

[3]赵琳琳. 职业教育迎来强劲政策东风[N]. 中国产经新闻,2021-10-21(002).

[4]吴金娇. 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N]. 文汇报,2021-10-15(006).

[5]刘欣,马东岳,李梅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102-103.

[6]李巨银,林敏,朱善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行动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9):5-11.

★ 课题编号: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HBZJ2021104)

作者:梅冉

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论文 篇2: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近年来,滁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暴露。关注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策研究,既可以为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也可以为滁州市社会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关    键   词]  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对策

安徽省积极重视并鼓励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21世纪初。2003年至2009年,安徽省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这一系列文件都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2000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2010年,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成立,进一步充实了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力量。多年来,两所学校培养了大批技能应用型学生,为滁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2018年,滁州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01.7亿元,比上年增长9.1%,总量已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滁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增速好于预期、快于全省、位于前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1]。可以看出,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较快发展,滁州市对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进一步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滁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已经成为滁州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本地区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3月,安徽省政府又批准了原凤阳师范学校与滁州卫校组建成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直到目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是滁州市仅有的两所高等职业院校。

(一)滁州職业技术学院办学情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由原滁州技工学校、滁州建筑学校、滁州商业干校、滁州粮食成人中专学校、滁州市财税干校、供销干校6所中专中技学校联合组建而成”[2]。学校占地1140亩,现有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和体育教学部11个教学院部,共开设专业50个。截至2019年上半年,在校各类全日制学生共10967人,教职工518人。

(二)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办学情况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凤阳师范学校。2010年,安徽省政府批准滁州卫生学校与凤阳师范学校重组成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址搬至滁州市区。2014年,滁州艺术学校并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校规划占地1127亩,现有教育系、管理系、护理系、医学系、艺术系、基础部和思政部7个教学系部,共开设专业22个。截至2019年上半年,在校各类全日制学生共8550人,教职工413人。

目前,滁州市两所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效果上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甚至有衰退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短缺、招生难度加大、生源质量下降等,现有两所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型毕业生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一)起步较晚,学校数量较少

“国家教委在1983年批准成立了33所职业大学,1984年、1985年又分别批准建立了22所。职业大学规模的扩大,预示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第一个高潮的来临。”[3]而滁州市直到2000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才有了本地区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截至目前,全省已有高等职业院校共74所,其中民办性质的有16所,而滁州市仅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两所,且均为公办院校,办学形式单一。

(二)师资力量薄弱,“大师”短缺

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其中明确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生师比”指标,对高职院校,综合、师范、工科类、民族院校、农林院校合格线是18,医学院校合格线是16。“生师比,一般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与专任教师人数的比例,是用来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4]截至目前,滁州市内两所高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都达到了21左右,均达不到国家标准。另外,两所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共计900多人,具有副高职称人数仅有20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数更是仅有20多人。并且从近几年的职称评审来看,由于名额限制,教师的职称评审难度越来越大,上升通道越来越窄。可以看出,滁州市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力量短缺,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大师”比例很小。

(三)社会认同低,招生遇困境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上存在差异。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的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以培养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为目的的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应该仅仅是教育类型上的区别,而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目前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全面,还存在偏见,甚至是歧视的观念。社会认同度低给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工作带来困难,表现在一是生源数量减少,二是生源质量下降。这两方面近年来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表现较为明显,2019年学校普通高考招生计划录取3000人,实际录取仅720人,最终报到仅640人,最低录取分数线即为安徽省教育厅规定的最低分数线200分。

三、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社会的重视,有赖于政府的支持,也有赖于两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努力。

(一)社会要提高认识并正确对待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同度低,关键在于错误观念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在层次上低于学科型普通高等学校的这种偏见,导致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来、高素质的教师不愿意教、社会上好的工作岗位不愿意提供给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现状。

改变这种情况,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教师、社会的吸引力。(1)转变人才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会越来越符合社会的需求,“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落实就业门槛,为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前景”[5],以此來引导社会风向,使学生形成对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向往追求。(2)在人才培养上提高社会企业的参与度,加强校企合作能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培养更适应社会、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从而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适应职业要求。”[6]

(二)政府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

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滁州市在规划范围之内,并且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未来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滁州市的更好更快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滁州市政府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并加大支持力度。

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因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设备、实验实训设备等办学条件要求较高。政府要在“财”上给予支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投入。另一方面,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政府也要在“人”上给予支持。(1)通过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打通教师职称上升通道,来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并增强对高水平教师的吸引力;(2)提供充足的教师人员编制,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切实改变现有两所高等职业院校生师比较高的现状。

(三)学校要采用综合评价招生,拓宽生源渠道

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工作,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滁州市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出现了招生数量下降、质量降低的趋势,拓宽生源渠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滁州市两所高等职业院校的现有招生渠道主要是通过高考或自主招生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3+2”中等职业毕业生。2019年出现了另外一种招生形式,即社会招生,2020年开始的社会招生面向群体较广,是拓展生源渠道的重要方式。但是,社会招生的录取方式仍然是以考试的形式,这就限制了大量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操作实践能力较强的社会企业技术工人的入学。今后,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趋势必将是不局限于将文化知识水平作为唯一标准,应该尽快制订科学而又可操作的综合评价招生办法,来衡量潜在生源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拓宽生源渠道。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滁州市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00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截至目前,共有两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两所学校近年来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综合来看,滁州市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起步较晚、现有学校较少、师资力量短缺、招生遇到困境等问题。未来,滁州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仍需要社会、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继伟.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滁州:滁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019.

[2]滁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滁州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3:1193.

[3]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4]吴王平.浅析高校生师比失衡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21):195.

[5]崔杉杉.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6]黄维国.浅谈中国新经济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J].经济观察,2019(34):20.

编辑 原琳娜

作者简介:陈保中(1988—),男,安徽凤阳人,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作者:陈保中

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论文 篇3:

中西部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思考

一、影响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国家政策导向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国家把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人才需要、人口结构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招生、学费、升学等等政策支持,推动了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二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办学理念是对办学定位、办学方向、办学目标等理念的总结,指导以学制、专业设置、学生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办学模式。三是拓展生源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在没有招生区域限制的情况下,除去初中毕业人数、普职学生比率等外在因素,还需要学校优化专业设置、打造精品课程、树立特色品牌,吸引流动生源、挖掘潜在生源。四是提高就业质量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就业质量是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眉县职教中心自2002年起,建立并逐年完善毕业生人才信息库和用工单位信息库,构建了教务、学生、招生等科室和班主任、科任教师全员参与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对回流学生、不适应学生实行二次安置。同时,通过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调研论证,合理设置专业,成功打造了机械加工等就业品牌。五是高职单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压力。以陕西省为例,2016年开始陕西高职单招政策开始落实,全省中职进入大学本科的人数由之前的500人,增加到现在的2000人左右。政策使得大批中职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热情降低,将中职学校作为进入大学的便捷跳板。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是直接为社会培养高级技师型人才,当前将原本的技术型人才又转向了知识型,这对职业教育来说将是一个挑战。

二、加快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研究政策,争取项目支持。

“十三五”以来,国家和省市围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了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地区党委、政府应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县域实际进行细化,出台整合职教资源、支持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配套实施意见。同时,支持区域职业教育学校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衔接,抓好细化落实,争取更多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等内容纳入省市试点,为发展赢得主动权。

(二)灵活办学模式,挖掘潜在生源。

切实做好“校企合作”这篇大文章,围绕区域工业转型升级,立足为骨干企业培养充足的高技能新型产业工人为目标,企业出题、政府搭台、学校答卷,解决企业技工人员不足、技能欠缺问题,使县域骨干企业轻装上阵。眼睛向外,积极和大中型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定向培训高技能工人协作机制,形成“双赢”。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立足区域优势,围绕服务壮大农村产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精准扶贫,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农村电商培训、创业就业等针对性培训,在服务“三农”中有所作为。

(三)稳妥安置就业,增强招生吸引力。

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建立由校长负责,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引导学生建立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技能。依据岗位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手段,深化“订单教学”模式,探索“预就业”模式,使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需求。加大就业跟踪服务力度,派出专人开展毕业生跟踪服务及就业信息反馈,建立优秀毕业生人才库和优秀就业基地资料库,不断用优质就业增加招生吸引力。

(四)扩大对外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加强与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周边高职院校的交流,提升师资力量、专业课程等方面的水平。深化与周边县区的教研共同体建设,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现代职教群组。积极对接“陕西省航空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陕西省西咸新区现代工業与服务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快教学思维、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五)创新学校管理,激发内部活力。

健全完善基于课时、教学成果、职称等方面的教师激励淘汰机制、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教师培养、成长、提升工作机制,注重从行业领军企业生产一线高级技术人才中聘请专兼职教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加快推广现代学徒制,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构建适应学生成长规律和市场用工需求的管理制度。

(六)发动各方力量,树立良好对外形象。

深入挖掘职业教育文化,总结区域职业教育经验,成立校友会、家长会,定期开展教学现场参观、教学成果反馈、就业形势分析、成功经验分享会等活动,扩大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黄正轴, 徐谷, 熊秀芳, et al.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实证研究——以武汉市48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11).

[2]周凤华. 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四十年:在反复中前行[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7).

[3]武博, 罗秋兰. 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18(2).

[4]徐晔. 比较视域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定位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15).

[5]秦放. 商丘市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研究[D]. 2017.

作者简介:达西亚(1994-),女,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族:汉,职称:无,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达西亚

上一篇:小学管理体制改革论文下一篇:语文节奏艺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