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

2022-04-16

摘要:作为为社会输送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而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逐渐萎缩的社会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如何突破重围取得发展,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 篇1:

遵义市9+3教育模式对职业教育发展途径研究

【摘要】贵州省是“欠开发,欠发展”的大省,虽然近年来全省的教育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义务教育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不稳固、易反复阶段,集中表现在一些地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大幅反弹。随着遵义市工业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凸显。因此,全面稳步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发展职业教育力度显得十分紧迫。为此,本文在9+3教育模式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9+3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 途径

一、遵义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学校定位不明确

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不同,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应该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可是,职业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明确,存在着办学定位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这种不明确的定位直接导致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进展缓慢,屡遭“滑铁卢”。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遵义市总共有中等职业院校 26 所, 其中 6 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院校, 8 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是否长久稳定的发展依仗于是否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否社会做出贡献。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学生的素质,可是,经过调查发现,在遵义市的中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存在着冷门专业更新换代不及时,专业课程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设特色专业,反而是盲目跟风,开展了大批例如计算机专业以及幼师专业等早已饱和性的专业课程。

3.缺乏校企合作模式

遵义市的职业院校大多数是政府集资办学,社会企业参与度较低。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脱节、院校发展缓慢等问题。职业院校办学应该采取依据市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促进该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除了学校不断进行改革外,更加需要社会企业的参与办学。让企业提供就业导向,职业院校依此开展特色化办学,为企业培养定向化人才。

二、 9+3计划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途径

1.开设特设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要通过以市场为宗旨,以就业导向,按照“中职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学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毕业就近找工作”的思路,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2]。因此,遵义市重点对特色轻工、能源、化工、材料战略性新兴以及装备制造等6大支柱产业进行建设;同时在遵义特色的农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植,其中包括茶叶、辣椒、商品蔬菜、干鲜果等产业;另外遵义市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和管理等产业也不断得到发展。为此,围绕“名烟名酒名茶”基地,遵义市职业院校开设的专科课程体系应该颇具当地特色,例如可以开设茶专业、茶艺文化、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种植养殖专业、白酒酿造专业、旅游管理与开发等专业课程体系。学生除了在教学内接受理论学习外,还可以深入当地的相关专业企业中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这些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

2.多渠道招聘教师,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质量,关系到人才质量的好坏。为此,遵义市开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以及“骨干教师计划”等活动,大规模的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素质,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各类经验丰富的工人进入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者技术指导,多渠道的拓宽教师的双师型队伍。

3.增强校企合作机制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社会范围内资源共享。需要改进办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地点从校园教室转移到工厂企业基地,让企业工厂中经验丰富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性教学,其次,学校要不断联系企业,根据市场导向,了解企业所需类型人才,从而改进专业课程设置,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将学校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做到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遵义市中等职业院校以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为重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3],深入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4.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遵义市加强“百校大战”项目建设,实现校合作,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园区。以红花岗区为主体,整合中心城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主要是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遵义职教园区,打造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4],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统一化集团化培养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遵义市“9+3”教育模式在2013年得到大力实施推广,但是少数民族以及偏远贫困和封建落后等观念的牵制,使得9+3教育模式未能推广全市,为此政府需要加大9+3教育模式的宣传力度以及财政支持力度,争取早日实现9+3教育模式辐射全市适龄人口。此外,还应该加大对9+3教育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支持力度,实现9+3教育模式的外延,从而为本土化的经济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逐.遵义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6:46— 54.

[2]石影.我市“9+3”计划稳步推进.[J].遵义日报.2014.11.

[3]http://www.zyiedu.cn/Item.aspx?id=1148(2014年遵义市教育工作要点)

[4]http://www.gz.xinhuanet.com/2013-12/31/c_118786561.htm(遵义市2015年将建成职业 教育体系)

作者:梁亚鸿 刘莲 梁亚鸿

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 篇2:

信息化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

摘 要:作为为社会输送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而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逐渐萎缩的社会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如何突破重围取得发展,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 竞争; 发展途径

一、引言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就业矛盾、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健环节,探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对优化我国教育结构,解决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1.社会认同度低,生源不足且质量差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学入学门槛越来越低,而职业教育却逐渐萎缩,甚至有的人认为职业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认为职业教育是“另类”,教学水平、办学水平低,职业教育文凭的用处不大,社会的认同度比较低,造成了职业教育的生源短缺,招到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职业教育学校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这些都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给职业教育毕业生带来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职业教育成了社会的负担和教育界的“鸡肋”。

2.政府重视不够,办学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

2010年7月,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职业教育部分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虽然国家提出要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的竞争发展水平不一样,职业教育的投入也不同。在总体上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仍然有限,在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捉襟见肘,有的教学设备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购置的,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使得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招教师难,留教师更难。职教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这也使得有能力的教师选择了跳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另外,职业教育缺乏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缺少“双师型”教师,也是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环节。

3.办学理念不明确,缺乏专业特色,专业性不强

面对职业技术学校生存难的困境,有些职业技术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和改变自身生存状况,在办学条件还未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开设一些热门专业来吸引学生就读,在招生宣传中也夸大其词,学生进校后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宣传中的那样,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反差,也给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得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理念的错位,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这种盲目开设新专业的做法偏离了职业技术学校原有的办学宗旨,不仅使得新设置的专业专业性不强,同时也使得原有的特色专业地位削弱。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1.加强校企合作,创建企业、学校、学员共赢的办学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在推行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体制和管理机制、优势互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加强校企合作关键是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使得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办学更贴近市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校企互动,既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输送优秀人才,又可促进学生的就业,推动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实现。

2.强化职业教育服务意识,以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

传统观念认为服务是第三产业的专利,但是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激烈竞争和调整优化过程中,优胜劣汰的规律永远不会改变,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当前的职业教育完全是买方占主导地位,面对职业教育日益减少的生源,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出色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是难以在市场中生存的。如果职业教育学校仍然保守传统观念,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坐在办公室等学生来,只能坐以待毙,更加不会有发展的生命力。职业教育市场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必须转变办学思想和学校经营发展的方式,确立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只有使学生在学校里真正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在社会和将来的就业岗位上就能够不断进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职业技术学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市场,才会得以发展。所以,职业教育学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职业教育调整优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那就要坚定不移地站在学生一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学生着想,学生的满意就是最好的回报。揭示“站在学生一边、为学生着想、求得学生满意”的本质,那就是为学生服务——服务好了来,服务不好只有被淘汰的命运。生源的问题不是学校的权力,而是学校必须要尽的服务之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但离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任重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职业教育只有避免“眼高手低”,转变办学思路,踏踏实实地努力,大胆创新,才能找到职业教育公平、质量和吸引力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叶婉秋.职业教育面临的困惑[J].科技导报,2003,(11)

[2]林金良.“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8)

[3]鲍加农.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4]余祖光.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5]王旭新.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教育优秀论文集

作者:曾双歆

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 篇3:

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途径

摘要:职业教育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技工学校教学中,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信息化时代,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培养拥有多样化技能的人才,有效传承技术技能,促进技工学院的良好发展。本文以智能化时代为背景,分析了技工学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及发展途径,期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途径

职业教育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科技突飞猛进,职业教育的质量如何,也会影响到国家今后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在智能化时代,技工院校要遵循集团化平台路线,实现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衔接,使技工院校职业教育得到高质量发展。

1 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

我国实施职业教育已有40余年的时间,当前,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也在不断革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了诸多人才。而在智能化的新时代,技工院校构建了各种线上线下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加快了与国际交流的步伐,促进技工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培养了一些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弥补了高技术企业缺乏技能型人才的缺口。这样的发展为技工学校高质量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提升了技工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2 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途径

2.1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中长期目标

技工院校要加强内涵建设,这样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因此,要及时转变思路,目前,技工院校已经进入了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优化内涵建设,准确定位,发展优势学科。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构建中长期目标,做好顶层设计,依据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强化新型特色专业建设,打造优质平台。同时,要做好技工院校师生的保障工作,更加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2遵循智慧校园理念,引进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面对新时代、新时期,技工院校的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战时期。首先,需要加强职业规划,从多方面进行目标创新、模式创新、理念创新。在智能化时代,要构建智慧校园,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应用智慧管理,而在技工学校教育中,也要遵循智慧校园理念,加强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引进智能监控管理系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智能化环境,也可以更好地对接具体工作。其次,技工院校职业教育也要不断创新,以时代发展为基点,不断调整发展路径,关注终身制学习教育理念,培养具备综合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再次,技工院校中可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创业、就业有具体的规划,培养高层次人才。技工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其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2.3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其抗压能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这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各方面都需要面临挑战与机遇。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层次也会影响我国技术领域发展的质量和高度,鉴于此,要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体现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专业、精湛的技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优势。不论在技工院校的短期发展或学生的长期发展中,专业技能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另外,学生是否具备综合素养,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综合素养包括处理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这些能力也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一项工作。因此,要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工作环境,具备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拥有创新、专注、敬业等职业品质,精益求精,永不松懈。

2.4遵循国际化发展理念,实现国际接轨与人才输出

随着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技工院校也要遵循国际化发展理念,更好地实现国际接轨与人才输出。首先,要构建有效的沟通体制,加强合作能力。由于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同,我国技工院校与国际的交流还比较少。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规划与宏观调控,不断完善交流制度体系,促进高职院校技工院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其次,要强化师资建设,教师应当具备国际视野、政治敏感性与良好的外语水平。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够促进技工院校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提升国际交流效果。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可以开展远程培训,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培养教师队伍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2.5探索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实训经费投入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要根据产教融合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探索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当前,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存在一些限制,比如,在专业设置方面缺乏自主权。要不断深化改革,使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更加灵活,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设置具有时代性的专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向技工学校的学生传递一些实践中的基本技能,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最新动态。而互联网平台的灵活性为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让学生可以在碎片化时间对企业所提供的专业技能教学进行积极的研究,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同时,要加大实训方面的经费投入,建设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引入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装备、教具,建设具有整体性的实训基地,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要强化与智能化时代的接轨,构建院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中长期目标,遵循智慧校园理念,引进智能监控管理系统。遵循国际化发展理念,实现国际接轨与人才输出,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参考文献

[1]胡伏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表征与创新驱动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0(11):6-7.

[2]彭凡.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智能化转型[J].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2019(06):31-39.

(韶关市技师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25)

作者:刘福优

上一篇:民主和谐教研管理论文下一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