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发展职业道德论文

2022-04-21

【摘要】我国国企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品质要素等构成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而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受到国企支持和监督,构建了财务人员提高素质的环境,实现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素质发展职业道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素质发展职业道德论文 篇1:

工学结合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构成体系

摘 要:结合工学结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作用,从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创新素质三个层次分析了工学结合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构成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学生;职业素质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8年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项目《工学结合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桂教人才085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董绿英(1964-),女,河北唐山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要求的必然结果。在当前,研究和探索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助于高职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和就业需求,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发展,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学结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具有的优势与作用

(一)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态度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直接面向就业、服务经济建设的一类教育,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标准就是要看职业院校学生有无过硬的就业能力、能否顺利地高质量的就业,而就业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企业最需要的是“会做”的人才,需要的是熟练掌握职业技能,能够很好地顶岗生产。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在企业工作场所,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工作的职业氛围,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和接触到在各职业院校难以了解的,被各企业和公司视为内部机密的各种设备、技术、程序等,既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又使他们了解到本行业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

(二)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工学结合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岗位的传统教育模式,改单一基础教育为专业技能教育,变单一技能训练为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与企业员工共同参与产品生产,在这些过程中,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业务交往能力。另外,在参与一线的生产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了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这些将有利于职校学生形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善于合作和分享的团队精神,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了解社会和就业岗位的机会,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国情,全面了解行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难得的“工作经历”。学生通过上岗实习、参观访谈、跟师学艺、动手操作、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到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运营流程、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表现在:其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要求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由于企业全程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结构上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新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贴近就业岗位;其二,通过工学结合教育,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理解了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丰富了社会工作经验;其三,学生在工学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了企业并认同了企业,找准位置,得到锻炼,端正态度,明确目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就业需要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使毕业生更加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工学结合中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构成分析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职业工作、职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简单地说,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一)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同时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业人员的根本素质,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必备条件。这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优秀品质。有了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自己职业生涯成功的保证,而且也是保证产品质量、促使企业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工学结合中,高职学生应当具备必要的职业精神,比如干一行、爱一行的乐业精神;凭本领劳作、为企业争光的敬业精神;珍惜岗位、勤奋工作的爱岗精神;恪尽职守的实干精神;服务社会和他人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等。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从业人员最基础的素质。身体素质是从业人员体格和精力的统称。它是由人的自然生理结构、生理机能、人体运动状况构成的,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平衡、柔韧性等,还包括劳动后恢复活动的能力。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身体素质要求是不同的。如从事铸造、冶炼、建筑、搬运等劳动强度大的职业,对力量、耐力等要求较高,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对智力、思考集中等方面要求较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我们选择职业、从事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钱。心理素质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人的情感、意志、性格、兴趣、气质、情操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积极进取的拼搏心理和顽强的学习意志等,这些不仅是我们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利条件,而且有助于自己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助于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压力,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反之,心理素质差,取得成就,就自高自大,不思进取;遭受挫折,就自暴自弃,等等。

(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之一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从事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教学效果和专业实训的训练效果统一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敬业精神,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提高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专业知识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群)要求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知识。它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其中,专业理论是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以“必需、够用”为度,并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是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只有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才能更好地形成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知识是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中技巧性知识。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和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始发点。

专业技能,是运用知识或技能,完成一定生产或工作的能力。是从业人员重要的素质。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一定职业所必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精通某项(或多项)专业技术,有熟练的操作技巧。在高职教育中,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能促使受教育者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工作。

(三)职业能力和创新素质

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核心,由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各种行为、能力要求和与企业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素质教育内容组合而成。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是所有职业活动中都需要的基本能力,高职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岗位知识、工艺流程掌握程度、工艺熟练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检查维修技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

创新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学力、创新能力。据构成要素为:

1.创新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进取、求知、探索、创造都要具备强烈的欲望和激情,必须在教学全程至始至终用心启发和唤醒。

2.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和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其中,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可具体分解为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要素;创新想象在一定程度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其创造力更多地表现为想象,可具体分解为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丰富性等要素。

3.创新学力。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是创新的基础,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提出,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学习的“预期性”和“参与性”。预期性是思维态势超前的表现,要求学生为面向未来,有目的、有选择、独创性地学习;参与性是使个体学习与实践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责任感和社会性。创新学力最重要的表征是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新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他们未来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创新教育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仅结合课程教学活动,将评价指向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使用、表达和交流能力,知识再认再现的探索能力,知识重组和综合能力,以及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等要素。

三、结束语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它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教育能否适应教育改革和市场的变化要求,高职人才是否符合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是否高度重视和有效地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理解和掌握具体教育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和实施方向并在工作中从各个方面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郑义臣、黄秋华.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新探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3]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4]郭惠铃.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探讨[J].贵州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6(9).

[5]朱莉英、张芹.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

责任编辑:夏焕堂

作者:董绿英

素质发展职业道德论文 篇2:

浅谈国企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

【摘 要】我国国企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品质要素等构成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而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受到国企支持和监督,构建了财务人员提高素质的环境,实现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本文对我国国企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国企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企;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职业道德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企业,正朝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大量跨国企业的涌入,使我国市场竞争的形势十分严峻,而信息技术水平的更新,也对国有企业财务的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巨大的压力下,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财务管理工作,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国企财务管理的效率,使国企经营保持正常的发展。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财务人员只有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才能与时俱进,在创新和实践中不断学习,形成高素质的、复合型的人才。

一、我国国企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现状

1.缺少实事求是和客观的道德规范

保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持客观性是国企财务人员重要的道德规范,但是,国企中这一问题却存在很多问题,出现大量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的失真一般表现是:在会计的处理方法、科目使用、要素确认等方面弄虚作假,对问题掩盖隐瞒,对国企外部的信息使用人员进行欺骗。

2.不了解法律法规,缺少遵纪守法的意识

国企很多财务人员都不了解法律法规,不能做到依法办事,缺少遵纪守法的意识。这些财务人员没有职业理想,也缺少敬业精神,根本不学习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就做不到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还有些财务人员视职业道德规范为虚幻,认为只有信念中存在。对财务职业道德的规范根本不了解由何处规定,思想上也不具备职业道德规范概念,造成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在思想上的扭曲。

3.缺少钻研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精神

国企中很多财务人员都不具备基本业务素质,工作中大多应付了事,对业务知识的掌握十分贫乏,有些知识过于老化,根本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了解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岗位的胜任能力很差。在记账方面也表现出不合规范和账簿混乱的情况,账本和实际往往不相符,降低了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而且不符合职业道德的建设目标。

二、我国国企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觉悟不高

我国国企财务人员是由国家财政来供养,国企财务人员的思想上大多存在“铁饭碗”的观念,与企业的财务人员对比,国企财务人员缺少竞争的意识,也缺少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一天算一天,只做基本工作,根本不愿意主动提高自身素质。财务人员在参加完相应的考试后,基本不愿意继续学习,而且领导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大多不高,这就使财务人员工作质量无法提高,造成财务核算上、账目上存在很多问题。

2.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我国国企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已是国企急需解决的难题,基层财务人员的情况也存在很多问题,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1)低学历财务人员多,高学历财务人员少。

(2)非经济类财务人员多,财务专业工作人员少。

(3)半路出家后学财务工作人员多,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财务人员少。

(4)一般业务水平居多,复合型的财务人员较少。大多财务人员既没有专业的财务学习经历,也没有专业的财务培训经历。

有些财务人员缺少岗位资格证,虽然做一些常规的财务工作,很容易上手,却不具备专业财务理论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缺少财务知识的深度了解,这样是很难胜任财务工作的。有些资格老的财务人员,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由于年纪的原因,工作紧张的原因,并没有对财务知识继续学习,没有更新财务知识,对财务知识的储备比较落后。

3.财务人员需要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财务人员是接触国企现金和账目机会最多的岗位,掌握着国企的所有资金,如果因为工作便利,受到利益驱使,就会进行违法乱纪的活动。如果缺乏法制观念,价值观不正确,在面临诱惑时,就不会具备足够的自制力与职业道德。而且,国企内部的控制没有企业完善,国企领导对理财的观念不强,使国企的经济犯罪与利用职务犯罪率极高。

三、加强国企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1.建立起良好社会环境,建设法制社会

我国要加快法制建设,加强执法的力度。法治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来说有着保证和促进的作用。通过法律的约束,进一步加强执法的力度,保证有法可依。对财务人员的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和违纪的问题,一定要严格执法,进行行政处罚,对犯罪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按照检查结果,进行表彰与处罚。

建立财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创造社会良好道德风尚,使社会、国企形成一种约束力,约束财务人员严格守法,敬业。良好社会风气不是能通过一朝一夕来实现的,是财务人员和国企、国家等各个方面,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社会环境也是保证企业财务人员道德的根本,使所有财务人员自觉遵守法规,遵守社会道德。

2.加强财务人员的个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

要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大量从未有过的专业知识,在财务制度和法律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财务人员需要提高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的了解业务关系,做出合理的业务处理,坚持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使财务人员提高使命感,坚持道德底线,发挥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使财务人员能力越强,为国企做出的贡献越大。否则,如果不坚持职业道德,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越强,就会犯越大的错误,为企业和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3.加强国企与社会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从国企方面分析,要对国企内部的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为财务规范更好的在国企内部运行。国企按照岗位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授权、分工、控制和安全控制制度,尤其在货币资金和采购付款等业务上要加强管理,完善国企内部的控制工作,在源头上对国企出现的违法行为及时制止。而财务岗位可以采取轮换的制度,不断的健全岗位制度,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的学习与培训,使财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可以按照计划开展财务人员的岗位轮换,使国企所有财务人员保持学习的动力,了解多个岗位的职能,更好的发挥出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国企内部的岗位轮换制度还可以通过岗位的交接和清查,对国企内部定期开展检查,以互相制约的牵制机制,有效防止贪污和腐败的发生。对财务人员的选拔与激励机制也要进一步健全,使国企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和选拔机制,通过对财务人员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和考核,以物质或者精这刘的奖励,对专业素质高,职业道德良好的财务人员进行激励,对这一类财务人员可以任用更重要的岗位。而不遵守规章制度的、没有职业道德的、业务能力不强的财务人员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促使他们提高自我素质。

在社会层面分析,健全国企外部的监督管理体系包括社会上的监督、税务及审计等财政部门和政府监督部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监督,(例如:舆论的监督)在外部对国企进行监督管理,促使国企财务人员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质。政府监督也是强势的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在一起,可以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时候,社会监督也会发挥出其它监督机制无法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国企要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通过岗位交流,使财务人员更清楚的了解自己不足之处,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企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日益增高,既要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还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而财务人员也要在国企的培养下完成学习,积极的、主动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快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蓉.加快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升级转型[J].上海国资,2012(4)

[2]杨会贤,赵亚娣.当好财务主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J].治淮,2012(3)

[3]张晓琴.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问题的探讨[J]. 甘肃科技, 2010(02)

[4]刘晓坤.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

[5]周春英.浅谈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12)

[6]王丽娟.对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08):67-68

[7]彭陆军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搞好财务工作的根本[J]北方经贸,2013(1): 81-83

作者:王月

素质发展职业道德论文 篇3:

激励青年职工创新创效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全面依靠自主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的新阶段,企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大批高素质青年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如何提高新形势下企业青年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企业面临的首要课题。集团公司、烟台供电公司“两会”和党委工作会议作出了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主线,切实加强“三个建设”,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创先争优”的战略部署。在这种新形势下,深化企业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具有十分深远而现实的意义。多年来,招远供电公司不断探索企业青年成才规律,加强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激励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创新;创效;竞争

作者简介:张丽敏(1973-),女,山东蓬莱人,招远市供电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政工师。(山东 招远 265400)

一、影响企业青年职工创新创效的几个因素

企业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存在企业关注与否、领导重视与否、专业影响和青工自身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招远市供电公司注重营造青年职工创新创效的外部环境。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是开展青工创新创效的前提因素。青工创新创效活动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需求多方的协助和配合。组织环境是青年成才的决定因素和重要条件,招远市供电公司党政组织、人事部门高度重视,党政工团形成合力,资源共享,整体推进,形成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规模效应。

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团干部队伍是开展青工创新创效的基础因素。青工创新创效,团干部是实施者、管理者和推进者,团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作的实施。公司注重加强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定期组织团干部培训班,使整支团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极大的提高,促进创新创效深入企业。

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是推进青工创新创效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营造浓厚的创新创效氛围,才能激发青工的创新热情,拓宽青年的创新思维,从而寻求更大的创效作为。只有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青工参与到创新创效中来,使活动渗透到一线青工中,才能确保创新创效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青工创新创效持续开展的保证因素。发挥党、团员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年龄优势,采用多种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如利用宣传典型人物、奖励优秀项目、开展技术论文评比、为优秀论文出书、向组织部门推优等等方式,不断满足参与创新创效青工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多措并举,促进企业青年职工创新创效

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大力培养教育企业青工,正确评价企业青工,合理任用企业青工,促进企业青工适度流动,激励和保障企业青年人才健康成长,逐步建立起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青年职工队伍,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企业持续、科学、快速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提高创新创效的思想高度

从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青年创新创效的重要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必须紧跟世界进步潮流,把握时代脉搏,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就必须大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企业青年职工在推动企业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工创新创效顺应时代潮流,动员组织青年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是发挥青年创新优势,服务创新要求的切实举措。所以必须从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认识青年创新创效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活动的始终。

2.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为着力点,深化创新创效的内涵

青年职工是企业职工的主体,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潜力和活力所在,在青工创新创效活动中公司始终坚持和把握开发青工人力资源这一基本着力点。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爱岗敬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和引导青年职工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未来的迫切需要,准确把握自身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企业发展的远景和个人发展的潜在能力,自觉地把理想追求、自身命运与国家、企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学习修养,升华思想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操作新设备,运用新工艺,遵守新规章,使之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逐步健全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体系,对企业相关专业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规划、员工技术培训辅导等。坚持技术比武,以考促训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全体员工学专业、练技术的积极性,较好地提高员工的素质,为企业人才群的快速形成创造条件。

二是加强企业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紧紧围绕企业生存发展、生产经营、企业形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交流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体验和感悟,诠释和实现影响青年职工的有效方式,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调整心态,摆正位置,珍惜岗位,发挥特长,刻苦学习,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三是加强培训,快速提升青年职工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好的培训机制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根据我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突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专项培训计划,严格培训考核。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着力于强化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大力促进人才的成长,用有限的培训资源获得最大的培训效益。针对电业工作特点,找出员工队伍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两化”:即培训内容实用化和培训效果指标化。同时,要加大加快培训工作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建设步伐,为做好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搭建平台为抓手,引导青年职工投身创新创效

制定青年职工个性化培养计划。既根据青年职工成长需求、能力特点等量身定做培养计划,让每一名青年职工都获得成长、成才的机会,使其持续拥有向前发展的动力,跟上时代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从尊重青年职工发展需要出发,针对青年职工接受新知识快、渴望成才的特点,系统地运用技术和管理培训、工作轮换、职务提升等具体手段,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以“比学习、比技能、比创新、比奉献”为主题,组织青年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自学、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合理化建议、QC立项攻关、管理创新论文发布等活动,为青年职工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公司大力培养和选树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及时宣传和推广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等方式,大力营造青年职工讲创新、勇创新、学中干、干中学、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4.以全员参与为目标,合理引导,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

重视青年职工成长成才,关心青年职工学习进步,经常深入到他们之中去,与他们交朋友,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采取个别谈心、真诚帮教等方式,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新思路、新想法,了解他们对企业管理的反应和要求,引导他们认清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增加他们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珍惜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引导青年职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关注青年职工的日常行为表现,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使之成为企业的优秀人才。

5.以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推进创新创效的良好发展

建立科学的创新创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评价办法,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强化对科研立项、签定合同、组织攻关、成果评估和成果转化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控制。把对活动的奖励纳入企业创新创效奖励体制中,制定出具体的奖励办法。对取得成绩的个人、对创新的成果,大力宣传表彰。将创新创效活动与“三个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在晋级、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向青年创新人才倾斜,形成激励政策,推进活动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张丽敏

上一篇:艺术专业养成教育论文下一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