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2022-11-01

“探究性教学”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教学原则, 已经步入小学教学课堂, 然而, 笔者发现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的活动较多, 课堂教学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活动主体的体验性、活动内容的探究性、活动过程的开放性等, 使得探究活动材料被限制、探究活动步骤被教师包办, 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烈, 探究思维不活跃、个体体验不丰富, 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的展现、个体生命得不到充分焕发。那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应尽可能不包办代替, 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年龄特点, 让其多动, 多想, 多说, 多看, 多表现, 使每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 多动

所谓多动,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亲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多个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 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而小学受知识、经验的限制, 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有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有助于建立形和数之间的联系。因此, 要多安排学生动手, 让他们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数数, 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感性知识、升华理性知识, 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7的分与和”时, 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 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 分一分等操作活动, 能很快得到六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感性知识, 再经过师生的共同分析、综合, 不难有条理的概括出六种分解与合成。

2 多说

多说是指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 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才能逐步摆脱动作和表象的束缚, 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确定说的内容和说的形式, 如采用听后学模仿说、个别说、集体说、同桌说、分组小议等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人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交流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3 多想

多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让他们自主探究, 提高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应体现教服务于学的治学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规律, 研究问题,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必要的。一个好的提问要比一个好的答案更有价值。任何发明创造都从有价值的提问开始。

4 多看

让学生多看, 并不是让学生当观众, 看老师表演, 而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 在老师的引导下, 认真观察, 积极动脑, 自己得出结论, 主动地构建知识, 提高数学素质。在教学中多提供观察的机会, 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 让他们知道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让他们通过观察找出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以及规律性的东西, 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表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横着看, 竖着看, 你发现什么?”, 通过观察和思考, 学生不仅能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但学到了知识, 增加了知识积累, 而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了学习能力, 既优化了知识传授手段, 又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合作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顺应了二十一世纪我国新课改的主要方向, 透射出中华民族基础教育正在爆发的强劲的自我更生能力, 淋漓尽致地体现新课改的杰出成果。这种教学过程是教师硬灌的传统方法远远不能比拟的。

5 多表现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特别在乎来自于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他们活泼好动, 好胜心强, 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 适当的设计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 小售货员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唤起学习的自信性, 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成就感。如在教学14-8时, 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自己积极动脑, 认真思考, 千方百计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还用学生的姓名命名口算方法, 这样不仅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6 少包办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但这种主导并不是包办代替。新课程反对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合作交流、用现成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探索活动, 在上文提及的课例中, 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预期的提高。

总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时, 教师应力所能及地让学生多动, 多想, 多说, 多看, 多表现。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 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多给学上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在适当重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 更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应定位于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 让学生多动, 多想, 多说, 多看, 多表现, 尽可能不包办代替。

关键词:多动,多说,多看,多想,多表现,少包办代替

上一篇: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下一篇:合金元素对铸铁件硬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