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互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2022-09-11

近年来, 互动教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教学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 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互动 (interaction) 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在1908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 互动及交互, 指人与人或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映的过程;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是教育工程的基本特征,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1]互动教学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理论依据有: (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是知识意义的建构,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是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 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信息论。信息论与教学理论的结合, 产生了教学信息论。教学信息论认为, 教学过程中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就是信息交换的联系。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教师与教学场境、学生与课本、学生与教学场境等彼此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换关系。教学信息的交换主要体现或集中在教与学的两个方面的活动之中, 具体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 (3) 教学交往论。教学交往论认为,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交往,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现实的相互作用。教学交往实践,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活动情境中, 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之间以共同客体 (主要是课程与教材) 为中介, 借助于言语或非言语符号系统而实现的一种以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为目标的主体际交往实践活动。也就是说, 教学交往实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全面的心灵对话过程, 是一种教学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2]

互动教学法是对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法的突破, 使英语教学的侧重点从读写转到听说上, 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 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能力, 改变“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状。互动教学就意味着在大学英语口语课上, 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将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本文拟就大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互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问题做如下探讨。

1 教师是文化语境的创设者和文化信息的输入者

口语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之外, 还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即跨文化交际能力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3]。在国际交流中, 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由于遵循不同文化的交际规则常常容易产生误解, 甚至发生文化上的冲突, 从而导致交际失败。文化教学, 主要目的在于教学生理解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 建立文化意识, 解决交际冲突, 促进国际理解。

那么, 怎么有效地进行文化语境的创设和文化信息的输入呢?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David P.Ausubel, 1963) 提出的“先行组织者 (advance organizers) ”这一具体的教学策略 (teaching strategy) 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教师在教授新知识前, 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 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 清晰地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 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4]。

教师在创设文化语境和输入文化信息之前, 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材料, 如通俗易懂的一段文字或直观的一段视频, 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对外国文化的知识与即将进行的口语练习任务联系起来, 加深印象, 有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例如, 笔者曾设计过一个叫做“闪电结婚”的口语活动, 在活动之前先给学生看一段婚礼录像, 并就西方婚俗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 讨论过后, 教师对西方婚俗做一些介绍和补充, 然后给出三个场景: (1) 朋友家的宴会上——相识。 (2) 电影院或公园或饭店——约会 (3) 教堂——婚礼。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前先要向学生介绍三个场景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 如到朋友家做客应遵守的礼仪、怎样认识新朋友、话题的选择、年轻人约会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等等, 然后由学生将这三个场景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 (可以课后准备) , 男女主人公在每个场景中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扮演, 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也可以增加趣味性, 最后一幕所需的“演员”众多, 除了新郎、新娘外, 必要的“演员”还包括牧师、新娘的父亲、伴郎、伴娘、花童和纱童, 所以场面蔚为壮观。当全场齐声唱出“婚礼进行曲”时, 新娘的“父亲”领着新娘缓缓走过长廊, 来到新郎身边, 牧师主持仪式, 新郎新娘起誓、互换戒指、接吻 (实为握手) , “剧情”和气氛都达到高潮。活动结束后, 教师可就闪电结婚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讨论, 就恋爱与婚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学生由于他们生理年龄的特点, 对这一话题是很感兴趣的。

2 教师是课堂口语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形式上的灵活多变可以说是口语课最突出的特点。口语课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最大自由度的发挥空间,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形式多变的课堂活动供学生练习, 以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参与活动为衡量标准。

总的来说, 口语课堂教学活动可分为两种 (Nunan, 1991) :一类是单向信息差活动 (one-way information gap tasks) , 即信息由信息的掌握方向信息的未知方单向传递, 信息交流完毕, 活动随即结束。口语课上安排学生发言、描写、复述、讲故事即属此类。这一类活动的优点是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和监控学生的表达, 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单向表达能力, 缺点是缺少和他人的交际, 互动少。单向信息差活动可分为静态活动 (static tasks) 、动态活动 (dynamic tasks) 、抽象活动 (abstract tasks) 。静态活动要求根据明确的指令来确定和区分静态物体的位置或表达静态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用语言描述一幅漫画。动态活动指描述人或物在活动中的变化关系, 如描述某一凶杀案发生的过程。抽象活动指用抽象思维来描述某种抽象关系, 如就某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三种活动中, 动态活动要比静态活动难度大, 而抽象活动难度最大。[5]

另一类为双向信息差活动 (t w o-w a y information gap tasks) 。这类活动的参与者由于掌握了其他人所不知道的信息, 必须与他人进行交流才能传递信息, 所以信息是双向传递的。这一类活动的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如情景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排演短剧等。可以视具体活动要求将学生分为二至五人不等的小组, 这样学生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下与同学进行交流, 更有利于口语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允许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自由活动, 进行找人或采访活动。例如找房东活动,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 一组为房东, 一组为房客, 给房东每人发一张卡片, 上面写明房东的规矩, 给房客每人发一张卡片, 上面写明房客的要求, 这样全班自由活动直到房客找到满意的房东为止。这一活动要求学生用到的功能表达是关于允许和义务的表达 (permission and obligations) 。活动中, 由于学生可以自由移动,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学生也感到轻松自如, 而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向学生询问是否找到了理想的房东并询问理由即可。

设计口语活动应当以双向信息差活动为主, 辅以单向信息差活动, 或两者结合, 则更有利于教学互动。例如, 比起叫学生单独描述一幅漫画, 教师可以安排两个学生一组, 一个学生描述, 另一个学生根据他的描述将所描述的漫画画下来, 这样画漫画的学生为求画得与原画尽可能相近, 必然要向描述者提问题, 这样就产生了生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互动, 活动结束后,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画与原画相对照, 请学生指出不同之处, 又产生了师生互动。再如, 若是单独叫学生描述某一凶杀案的发生过程, 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 但若是将学生分成小组, 分别扮演侦探、杀人凶手、目击证人 (可多位) , 准备一出侦探破案的短剧, 就有趣得多, 当然这一口语活动有一定难度, 可以布置为课后作业来完成。

3 教师是口语交际互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 表扬与鼓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而后者的作用恰恰相反。1925年, 心理学家赫洛克 (E.B.Hurlook) 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1 0 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四个等组, 控制组、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和静听组, 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结果, 从练习的平均成绩来看, 受表扬组的成绩优于其他组, 而且一直不断直线上升。这表明, 适当表扬效果优于批评, 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而非批评与指责。[6]

在口语教学中, 为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促使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话,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自信, 更积极地参与口语练习活动。表扬与鼓励可以是口头上的, 也可以是物质上的。例如, 在圣诞节临近的一次口语课上, 我组织了一次小组竞赛, 内容是与圣诞节相关的知识。我将全班分为三组进行比赛, 如果说出与圣诞节相关的一个单词得一分, 用一句话说出与圣诞节相关的习俗得二分, 若是讲一个与圣诞节相关的故事或唱一支圣诞歌曲得五分 (在前几节课我曾教过他们几首圣诞歌) 。我还准备了奖品, 所以学生在物质奖励和我的精神鼓励下, 迸发了积极的竞赛热情, 比赛结束后, 除了优胜组获得一等奖外, 其他两个小组也得到了奖品, 而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也大大地调动起来。

教师不仅是课堂口语交际互动的鼓励者, 还是课堂口语交际互动的合作者。合作, 就意味着师生地位平等, 教师不再居高临下, 处于领导地位, 而是作为朋友, 帮助学生克服口语表达的困难,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口语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 在一次拍卖会活动中, 我事先安排几名学生准备物品来拍卖, 有的同学拿来了凡·高的画作 (实为图片) , 有的同学拿来一个精致的玻璃花篮, 说是从清代奸臣和绅后花园的池子里挖出的古董, 有的什么也没拿, 站在讲台上拍卖所在教室的周末使用权, 总之, 拍卖物品五花八门, 拍卖会进行的有声有色, 当最后一名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拍卖时, 大家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 想知道他的卖品是什么, 只见他指着我放在讲台上的那个漂亮的红色手提包说:“今天我的拍卖品是这只漂亮的手提包…”全场大笑, 我也大吃一惊, 但我不动声色, 配合那位同学把拍卖进行下去, 同时也盼望着能卖个好价钱, 很快, 有买主喊出最高价, 我的包以十万元成交, 我也把包及时“送”到了买主手里。所以, 在课堂口语活动中, 由于学生参与和活动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这时教师应当发挥合作者的作用, 配合学生将活动顺利开展下去。

4 教师是学生课内外口语兴趣的激发者和课外活动的指导者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基本途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有利于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朗诵会、演讲比赛、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生活派对、英语歌曲比赛、话剧和小品、时装表演、经典电影片段模仿等等。教师在课外活动设计和指导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活动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2) 任务内容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3) 任务的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体差异。 (4) 任务设计要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要有启发性和创造性。 (5) 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实际上,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例如, 笔者曾设计过一次关于大学生饮食习惯的课外调查活动。在课堂上, 我先给学生发了一些关于科学健康饮食习惯的材料, 并提供了一份一日三餐的食谱给学生讨论, 使学生对什么是科学健康的饮食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将学生分为四至五人的小组, 要求每组设计出一份关于大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问卷, 并对学生予以指导;课外活动则要求学生进行个人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校内大学生, 调查结束后进行小组汇总、分析讨论, 由小组长根据调查和讨论结果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并安排组内成员在下堂课向全班做总结汇报。这项活动有2/3的时间都花在课外, 由此可见, 教师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可以把枯燥的语言知识的灌输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大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与互动中角色的重新认识与定位, 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口语教学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对教师教学产生一定的启示意义, 因为在操纵和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因其地位和知识优势而占据主动优势, 而教师的这一主动优势很容易使教学走向反面, 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怎样使教师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是互动教学的难点, 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助于教师重新思索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 备课时将重点放在教学的情境设计和活动组织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应和与学生的动态联系;同时, 由于互动教学的灵活性和学生反应的不确定性, 又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教师平时应扩大知识面, 广泛阅读, 丰富专业知识, 将自己的知识经验自然融入与学生的交流中, 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使口语教学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另外, 教师之间也应互通有无、互相借鉴, 开阔口语教学的思路, 共同努力, 提高口语教学的质量, 促进口语教学的发展。

摘要:互动教学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互动中的角色定位:文化语境的创设者和文化信息的输入者, 课堂口语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口语交际互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 学生课内外口语兴趣的激发者和课外活动的指导者;最后探讨了教师角色定位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互动,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  黄瑛瑛.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 .

[2]  裴娣娜, 杨小微, 熊川武.现代教学论第二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17~119.

[3]  姚君伟, 张向阳, 张伊娜.跨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2:76~77.

[4]  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6:37~38.

[5]  Nunan, Davi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1991:48~49.

[6]  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6:66.

上一篇:浅谈油菜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下一篇:变电运维运用于设备状态检修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