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2022-09-11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 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使我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 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音乐课教师, 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既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 还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1 要考虑不同学生在音乐感受能力上的差异,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做到因人而异

我们知道, 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一般来讲, 文化素质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欣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 对天文感兴趣的人, 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 对唐诗有研究的人, 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 熟悉外国文学的人, 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他们都能很轻松地从音乐中探究出许多人生的哲理。但对于一般人来说, 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 要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特别是对于文化素质、音乐基础较差的人, 不仅要掌握欣赏音乐的手段、步骤、方法, 还特别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对于这些人, 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所以说, 在音乐欣赏教学时, 必须区分不同的教学对象, 因人而异,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

2 要学生在了解曲目背景的前提下, 去反复听一首曲目, 学会听门道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 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要想正确欣赏音乐, 必须对音乐作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我们必须让学生对某一首曲子反复地听, 一方面使学生凭着直感去准确细致地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更广阔的方面, 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创作意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 最终准确把握乐曲感情的内涵。例如,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标题“命运”, 本身就有很强的哲理含义。但要真正理解领悟其内涵, 就要先行了解贝多芬生活的时代, 了解贝多芬坎坷人经历和他不屈不挠的个性, 了解当时正是欧洲封建势力复辟、先进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背景。只有这样, 才能理解作品中对命运的抗争、搏斗、胜利, 进而领悟出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哲理。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后, 通过反复听这首曲子,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曲家在乐曲中形象生动的塑造, 领略作品中和命运激烈搏斗的场面、英雄的沉思以及宏伟的欢庆胜利的场景的描绘。这样, 才能使学生慢慢从中听出门道, 学会欣赏音乐。

3 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视听结合

要利用鲜艳色彩、生动图象, 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 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 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排除干扰专心的听, 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 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 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 (lw.JuHeTang.com)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 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 收效会不错。因此, 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 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 最重要的是要学生积极参与。作为教师, 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留下足够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4 要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使学生在音乐想象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音乐形象只描绘大致的情绪和图景, 而不会做具体的细节描写。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 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 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曲《黄河船夫曲》, 学生会被其粗狂、雄浑的气质所感染, 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能使人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桥流水、青青草地, 牧童横坐牛背, 手拿短笛, 信口吹奏, 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 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 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使他们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5 要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 多方位创造音乐欣赏意境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 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 而美的语言更是运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美的语言,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领他们去感受音乐, 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所以, 老师首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 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 生动准确简练组织语言、运用语言。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 我们可用朗诵的语调, 平静、委婉地描绘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妙意境。让学生置身情、景、声交融的场面, 真正领会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带来的美感。课堂上, 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 以情带情, 创造音乐欣赏的意境, 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6 结语

音乐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 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工作。

摘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使学生把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听门道、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创设音乐欣赏意境等途径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音乐欣赏,欣赏能力,音乐教学,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 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

[2] 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民办高校校长办公室的服务文化建设路径探究下一篇:案例型课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