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应注重学生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

2022-09-10

众所周知, 音乐本体最基本的性质与特征是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而所有的音乐活动主要依赖人的听觉。聆听, 是音乐学习最基本的过程, 无论是唱歌、音乐鉴赏还是器乐学习, 学生敏锐的听觉能力是获取高质量的音乐信息和提高音乐综合能力的基本条件。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与不同的作用方式, 听觉可分为内心听觉 (主动听觉) 与外部听觉 (被动听觉) 。在器乐的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是教学基本环节和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 也是学生器乐学习和提高器乐演奏能力、表现能力极其重要的学习方法。

1 音乐内心听觉的一般含义

音乐的内心听觉是指“在内心 (实际是头脑) 所进行的音乐活动, 尤其是内心的听觉活动, 它所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听觉意象。”[1]音乐听觉意象是音乐心理学的专用名词, 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音乐表象, 也就是说当人们的听觉器官感受到音乐刺激时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迹, 当客观刺激物 (音响、音乐) 消失后, 人们通过记忆与回忆在大脑中再现的音乐形象, 就是音乐的表象。音乐内心听觉又是一种音乐能力, 是一种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 也就是感受音乐的主体在音乐活动过程中, 根据其音乐的感性经验的积累, 将客观音乐在大脑中迅速构成个性的、主观的音乐意象的能力, 它对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都具有先导性与创造性。

音乐的内心听觉与外部听觉主要的区别在于内心听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音乐心理活动, 是人们在内心对某种听过或未听过的音乐的回忆或想象。而音乐外部听觉则是指一种普通意义上的音乐听觉, 是一种被动接受音响信息的过程, 它多表现为听觉器官对音乐无意识的、一般的感知与记忆, 而且多是孤立地对某种声音产生听觉意象。内心听觉是以外部听觉为基础的, 它更加强调声音在心理上的自如运用, 它是审美主体对音乐整体产生的听觉意象。音乐内心听觉正如普凯元指出的那样“它不是外部听觉在内心的纯粹复制, 在摆脱了外部听觉束缚的同时, 音乐内心听觉具备了先导与创造的能力。”[2]如演奏家在演奏音乐时也总是在内心听觉上, 对那些即将演奏出的音响, 在音高、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和所要表现的音乐情绪、情感做出判断, 以便调整自己的演奏动作以求得自己满意的音响效果;音乐欣赏也并不单纯是听觉器官的活动, 它也是一种内、外音乐听觉结合的音乐审美鉴赏活动。当音乐审美鉴赏主体用耳朵聆听音乐的时候, 内心听觉也总是在不断地协助审美主体对外部感官听觉所有的音乐信息做出审美判断。正是由于内心听觉具有先导与创造能力, 因而, 学生在器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何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

2.1 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教学基本环节

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可以说是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内涵的理解, 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 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3]因此, 学生在不断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自己已有音乐感性的经验和音乐潜能, 你才能获取更多的、高质量的音乐信息和更丰富的音响美感。理所当然, 正是由于审美主体感知的主动参与, 所进行的音乐聆听不只是孤立的音高、音强、音质等音乐共同性因素的听辨, 而是强调音乐知觉对音乐整体的感受能力, 即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要素的能力。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地让学生多听、聆听大量古今中外不同体裁、题材优秀的音乐作品, 并深入了解中外音乐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不同的音乐创作特点的各类音乐作品, 才能丰富学生音乐的内心听觉能力、音乐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提高器乐演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例如学习器乐的学生, 需要对一首新的音乐作品整体的把握时, 首先可运用其音乐内心听觉, 去感受、理解, 甚至可以通过对不同版本、不同乐队、不同指挥家对该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表现风格与诠释。总之, 多听是获得丰富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 而聆听是培养器乐学习者内心听觉能力的有效途径。

2.2 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是构成听觉意象的先决条件

如何提高器乐学习者内心听觉中的音乐听觉表象能力, 音乐记忆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器乐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良好的音乐记忆力也是内心听觉得以充分发挥极其重要的音乐基本素质之一。那些具有良好内心听觉能力的音乐家、器乐演奏家们往往都具备有惊人的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表象能力。在器乐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背谱演奏乐曲是增强音乐记忆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学生背谱演奏器乐曲可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表现音乐中去, 演奏者可以全力以赴地去运用内心听觉, 回忆音乐的旋律、节奏音型、和声色彩、织体、音色、速度、力度和节拍等音乐要素, 回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音乐思想内容, 这样才能激发和唤起演奏者的听觉表象, 并引导和控制自身的器乐演奏和音乐表现, 并通过演奏者的心、眼、耳、手、身体这些所有参与音乐表演的运动器官能达到迅速的交流并完美地配合, 使音乐的本能反应与演奏技能的控制、音乐的思维与情感表现、想象与意志之间的内在联系都达到最理想的协调。

器乐表演的背谱演奏是视觉、听觉、身体运动神经和大脑快速交流共同配合的综合运动的过程, 因此应该注重发挥大脑、视觉、听觉和身体运动神经的积极作用。在器乐教学初级阶段, 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乐谱视奏能力, 要使学生极其熟悉连音、非连音、跳音、顿音、装饰音以及各种音乐表情术语、速度记号、反复记号等等音乐的记谱方法, 这样才能使视谱、视奏从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在器乐教学的高级阶段就应该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重要部分都能够详细地记忆乐谱, 另外, 还可以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 采取分段乐谱记忆的方法, 对于那些基本上相同, 只是稍微有些变化的乐段更要注意其差异之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J.R.安德森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具有的最好的记忆是对有意义的信息的记忆。”[4]一个器乐演奏家或音乐指挥家要想真正在内心深处领会音乐作品所表现的音乐思想情感的内涵, 就要将音乐作品完美地牢牢记在内心深处, 加深对乐曲清晰的记忆和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背谱演奏的方式, 并运用学生内心听觉和音乐的表象能力, 全身心地去演奏乐器和表现音乐。因此说, 背谱演奏的过程是音乐表现力全面提高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和构成听觉意象能力的过程。

2.3 想象与联想是提高音乐内心听觉的理想方式

听觉意象是音乐想象和联想的基础。德国诗人海涅说过:“音乐是个神奇的东西, 我说它是个奇迹, 因为它处在思维和想象之间, 精神和物质之间, 是一种朦胧的介质, 既像又不像它所传递的东西——需要时间表现的精神和无需空间表现的物质……我们不知道音乐是什么。”音乐源本于人们的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一个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应该在生活善于聆听、发现和探究来自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音响, 将自己的身心融于音乐音响之中, 并从特定的音乐音响出发去感知和体验音乐。另外, 要不断扩大和丰富学生音乐生活体验和自身音乐文化修养, 从而增加音乐想象和联想的广度和深度。在主动参与音乐鉴赏、表现的实践过程中应学会创造性地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 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内心音乐听觉和音乐意象能力, 并借以丰富和提高音乐内心听觉能力和音乐的想象、联想能力, 音乐的想象的实质是音乐表象的改造, 因此学习器乐的学生感知音乐的材料越多, 音乐的表象越鲜明、越丰富, 音乐的想象就越准确、越新颖、越丰富。总之, 在器乐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音乐想象和联想能力是器乐学习和演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与能力, 也是提高学习器乐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理想方式。

2.4音乐表现是提高内心听觉能力有效途径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 具有极强艺术实践性, 要想真正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 光靠聆听、记忆、想象和联想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学习器乐的学生或演奏者最终都需要通过音乐的表现 (实践活动) 去提高音乐综合能力, 尤其是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学习器乐的学生应该在自己所学专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上, 更为广泛地去感受各种器乐及其音乐作品, 接触和尝试不同种类的乐器和乐种所带来的不同音乐的听觉感受。在器乐教学过程中, 学生要以音乐的听赏者、表演者和创作者不同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尽可能多地参加演奏 (演唱) 、器乐合奏、合唱训练等实践活动, 在不同的音乐活动中去感受不同的乐器、人声、不同的声部的音色特征、不同的演唱、演奏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以及不同的合唱队、乐队的和声音响效果, 以及不同音乐种类的民族音乐特征和地域风格, 借此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与音乐的想象、联想能力与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学习器乐的学生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 学会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和创作器乐作品, 并在主动参与器乐演奏的过程中, 去聆听其音响效果、体会音乐的表现手法以及音乐创作的技巧, 那么, 学习器乐的学生会因此在提高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乐趣的同时, 音乐的内心听觉能力、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都一定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过程。

总之, 培养和发展学习器乐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 是全面提高器乐演奏者的音乐才能和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器乐教学的基本环节, 而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是构成听觉意象的先决条件, 通过想象与联想的理想方式去提高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 那么, 最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多让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的音乐表现活动的有效途径, 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的综合能力。

摘要:音乐本体最基本的特征是作为听觉的艺术。本文试从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的习惯、提高音乐记忆能力、想象、联想能力, 主动参与音乐表现等几个方面, 探讨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的内心听觉能力。

关键词:音乐内心听觉,音乐意象,想象,音乐表现

参考文献

[1] 普凯元.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交响, 2000 (6) .

[2] 普凯元.音乐内心听觉原理初论.交响, 2002 (1) .

[3] (美) 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4] (美) 安德森著.认知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

[5] 赵宋光, 《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6] 曹理, 何工,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上海音乐出版社.

[7] 张前, 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 人民音乐出版社.

[8] 普凯元, 《音乐心理学基础》,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新时期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下一篇: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