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2024-05-03

对话教学情境创设(精选十篇)

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篇1

一、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语境

对话教学模式是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敢说、会说英语的能力。但是, 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对话教学时, 往往将对话独立于生活实际, 这样不但会导致英语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 还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大大降低了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效率, 降低了初中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在进行对话教学时, 应当多联系生活实际去创设情境语境, 以提高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有效性。以Unit 3《Welcome to our school》的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贴近生活实际设计如下情境:A是一个转校生, 刚刚步入某学校, B在这个学校已经两年了, 由B学生向A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让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 分别扮演A和B, 并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句型以及词汇进行对话。

二、采取角色扮演模式创设情境语境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 因而为了使教材中的对话情境以及知识点更为真切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如同演戏那样去扮演课本中的角色, 让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去体会课本中的对话,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课本的具体语境以及教材中的知识点。采取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语境可以活化课堂教学的氛围, 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堂教学变得富有活力, 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教师在采取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语境时, 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以Unit 4《TV programmes》的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模拟“TV programme”的情境, 让学生分别饰演“TV programme”中的主持人以及嘉宾角色, 去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开展对话,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对“TV programme”的理解。

三、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创设情境语境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按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为依据去设计的, 其中一部分内容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在家庭中, 或者是在学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内容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事情, 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喜欢讨论的问题。由于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方面的这一特点, 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对话教学时,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去创设相应的情境语境, 这样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 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话题讨论过程中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对话教学中有话可聊、有话可说,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提高学生中英文的转换能力, 真正意义上做到对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 提高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质量。以Unit 2《Travelling》的教学为例,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旅游的经历, 以小组为单位, 以旅游为话题, 以对话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 让学生充分发挥。

四、借助多媒体等技术创设情境语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推广, 多媒体等一些先进技术已经在我国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课堂教学的工具往往是黑板与粉笔, 受到硬件的限制许多知识点无法以图像或者是视频的方式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的互动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然而,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 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 利用一些图片或者是视频创设较好的情境语境, 从而进行英语对话教学。以Unit 5《Films》的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几部电影的预告片, 从而创设情境语境, 让学生以“My favorite film”为话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

总之, 情境语境的合理创设以及灵活运用是进行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关键环节。如何贴近英语教材, 合理创设相应的环境语境以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是英语教师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要想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还需要教师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反复改善教学方式, 逐步提高对话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摘要:情境语境是英语对话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好的情境语境能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激发起对初中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对话教学,情境语境,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孙璟.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英语对话教学[J].校园英语, 2012 (9) .

[2]杨勇科.初中英语对话课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J].教育改革, 2010 (8) .

浅谈对话教学情境创设的论文 篇2

叙事性的文本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是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特定背景之下人物的特定言行与学生的经验认知有较大的差距,往往成为学生与文本形成有效对话障碍,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一特点,巧设对话的情境。

1.语言描绘情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是课堂中各种形式灵活的对话过程,主要由教师的语言进行引导调动。教师绘声绘色而充满情感色彩的生动语言所营造出的愉悦、逼真的对话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为学习文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导入《窃读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对话情境:同学们,如果把自己比作某种动物,你会把自己比作什么动物,请说明理由。学生马上就被这个奇特而带有童趣的问题给吸引住了,产生了强烈的“对话”欲望,畅所欲言,纷纷介绍自己的特点。之后我顺势导入:“有一个和大家同龄的美丽小姑娘却把自己比作了一匹贪婪的恶狼,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在《窃读记》寻找答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兴奋地阅读课文,自觉与文本“对话”,从而很快从字里行间品悟出林海音的这份贪婪源于对读书的渴望,她这份求知若渴的情怀深深感动了每个学生。最后,在学完这一课,让学生谈感悟时,引导学生“跨越时空”对林海音说几句心里话。学生放开思维,说得淋漓畅快。有的说:林海音,我佩服你的坚强,为了读书,要受那么大的委屈;有的说:海音同学,你真好学,我跟你比起来太渺小了,爸爸妈妈为我买了很多书,但是我却经常随便翻翻就不看了,真是不应该;甚至有的真诚地说:海音,如果可以,我要作你最要好的朋友,欢迎你随时到我家看书……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总结:是啊,‘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海音充实快乐,哪怕阅读要面对种种歧视和责难。阅读让我们成长而收获智慧,只要我们愿意投入的阅读;所以让我们和小海音一样和书籍做朋友吧……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因此,在教学这种叙事性强的文本,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恰当的对话情境,构建一个发散性的对话情境,就能激发起学生的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教师应当积极地从学生的认知实际以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切入,建立具有共情效果的话题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文本的对话、学习,那么这样构建的课堂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语言情境的创设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完全沉浸在文本说描述的故事情节之中,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悲欢,学习无尽思索的同时,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人生阅历。

2.音乐渲染情境

让学生走进叙事性的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文本,实现与文本零距离“情感对话”,是语文对话教学的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选择适当的音乐渲染文本情境,能够加快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的步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所有人为之惋惜、愤怒。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小女孩的凄凉,我从一些影视作品剪辑合成了一段反差巨大的音乐,乐曲的前半段是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背景音乐中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后半段则是忧郁低沉的《G弦上的咏叹调》夹杂着寒风的呼啸,中间教师辅以深情的解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大家都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而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无力地徘徊在这寒冷的街头,她就是……”音乐渲染和教师的描述让有的学生泪眼盈盈,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文本。

音乐是灵魂的颤栗,文字是情感的结晶。音乐与文学都是人类情感世界的表达,两者通过不同形式的语汇各自塑造出令人感慨深思的意境。音乐的语言含蓄婉约,耐人寻味。文学的表达更贴近现实,显得更直接。两者相通相连,具有同样美好的意蕴。

因此,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候,选择气质吻合的音乐作为情境对话的背景,渲染出一种相得益彰的情感意境──一种由饱含深情的音乐和美丽的文字构成的艺术文化氛围,使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情感世界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那些饱含作者或喜爱同情褒扬、或憎恶批判等真挚强烈的情感的叙事性文章,选择恰当的音乐渲染对话教学的情境,往往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音乐与文本的意境形象有较大的差距,那么不仅无法实现用音乐渲染情境的目的,还起到反作用,妨碍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感世界。这要求施教者自身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够为不同的文本度身设计音乐情境,起到积极的教学作用。

3.情境演说异构对话情境

情境演说,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定情境,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在既定情境下的言行。这是一种表演式地说话练习。通常是作为文本对话情境的拓展与延伸,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课例1《草船借箭》

在上《草船借箭》最后一课时,我把当时中央电视台很火爆《实话实说》栏目引进课堂,打造一个别开生面的对话平台。

投影出示幻灯片:

“实话实说”之

《草船借箭》篇

现场直播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对话情境,教师扮演实话实说主持人,现场的学生自由选择扮演文中的诸葛亮、曹操、周瑜等角色接受采访,现场访谈人物的角色可以转变,同时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并及时作出补充性发言。甚至主持人和嘉宾的角色也可以互相转换。例如采访诸葛亮的问题包括:

(1)您是否知道周瑜让您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枝箭,是故意刁难您?

(2)您既然知道其居心险恶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

(3)您借箭为什么一定要在第三天,而且要在这一天的四更天呢?

(4)为什么要铁索连船,并一字摆开呢?为什么要调转船头让船的另一面也受箭呢?

……

对周瑜提出的问题,包括:

(1)您为何要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枝箭?

(2)您叫工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齐全,用意何在?

(3)诸葛亮如期交箭,您终于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此刻,您觉得在哪些方面比不上诸葛先生?……

创设一个较为逼真的故事情境,从而让学生通过对角色的把握,内化文中人物的言行,让师生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中,完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愉快”的对话过程。学生参与的讨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活动持续到了课后,班级里掀起了一股“三国热”。

课例2《矛与盾》

《矛与盾》是一则古代寓言,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寓意,我设计了最后的拓展环节:同学们,如果有一位军需处处长,因为战势的需要,要买大量的矛与盾,作为矛与盾的推销者,你应该怎样才能够成功地推销这些矛与盾,并建立良好的供需要求的呢?

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学生纷纷讨论。孩子们积极而热烈的回答,提炼出以下几种答案:

1)打价格战,打五折,以不低于成本价的最优惠价格销售;

2)提高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买二送一,买一对矛盾就送一盒创可帖(这是一条颇有远见的销售策略,如果孩子的阅历更丰富些,可以有更好的搭配促销内容);

4)我吕布做产品形象代言人,对进行产品进行包装(用这种现代广告方式树立品牌效应);

……

孩子们纷纷面红耳赤地介绍自己推销方案,并积极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产生激烈争辩,包括三鹿奶粉、周正龙拍华南虎等事件都成了学生论点的佐证。一阵热烈的讨论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终于达成了共识──产品的质量是竞争的根本,自我吹嘘是没有市场的……课程终于圆满结束。学生的辨析替代了教师的讲解,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对话是深入而广泛的,《矛与盾》的课堂成了学生对现实生活反思与提炼大平台,不同的生活阅历与人生见解在这里交流碰撞,这种情境对话实现了对文本的跨越。

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篇3

關键词:教学情境;高效构建对话;情因境生

何谓教学情境的创设?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情境中,激发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情感去认识、领会、掌握、感悟,进而去运用、去创造、去创新。创设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因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别时,如何让学生推己及人,感同身受,情境创设,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构建了一座桥梁。如何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做到:课前“回溯”,跨越时空,基于实际;课堂“穿梭”,境为情设,情因境生。

下面,撷取自己在两个班级进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堂教学案例加以剖析说明。

【案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里有这么一段:“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简单的一句话,却点出了挖井的原因,也从侧面表明了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井的功劳之大。但乡亲们挑水这件事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乡亲们挑水的艰难呢?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挑水的情境。

师: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学生在此处强调了很远,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师:同学们只是走就很累了,那我们的乡亲们肩上还挑着水呢?想一想乡亲们挑水的样子。

生:肯定很累,很辛苦。

其实到这,学生推己及人,已经能感受到乡亲们吃水的辛苦了,但为了让学生对乡亲们吃水难、挑水苦有更深刻的印象。我又出示了几幅图片,就是这几幅图片,反映了我在课前备课时没有“回溯”到当时的生活中,创设的情境自相矛盾,不符合实际。

师:是啊,同学们都感受到了乡亲们吃水的辛苦,瞧,每一天,乡亲们都挑着桶,走很远的路,(出示老人挑水图)扁担压弯了他们的肩膀,汗水模糊了他们的眼睛,晴天还好,要是雨天(出示下雨小路图),要是雪天(出示下雪图),要是烈日当头的夏天(出示大太阳),乡亲们会怎么样呢?

我的语言还没有描述完,下面就一阵骚动了,我还不明白为什么,等到我把图片出示完,许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我心里还暗自得意,这么多人举手,看样子都体会到了乡亲们挑水的辛苦,那么这个设计的效果也就达到了,可当我提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瞬间被学生的回答给惊呆了。

生:如果遇到下雨天或者下雪天,乡亲们就不用去挑水了,在家就可以接水,也不用那么辛苦。

瞧,学生说得多有道理,下雨下雪至少不缺水,可我却希望用这个情境让学生感受乡亲们挑水时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那么这个情境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这个情境的创设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将学生带离了既定的轨道。再纠缠在这上面已毫无意义,只得草草了事,进行下一个环节。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学情境的不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不同。这也让我认识到,创设教学情境,要做到以下两点:

(1)课前“回溯”:跨越时空,基于实际。《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同时,因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回溯”到文本创设的环境中,根据当时的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针对案例中创设的下雨下雪情境,我又特地查找了有关沙洲坝的资料,当年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甚至当地俗语说嫁女儿都不愿嫁到沙洲坝。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让学生想象“下雪”“下雨”这些场景,也不符合沙洲坝的实情。

(2)课堂“穿梭”:境为情设,情因境生。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感情。要创设高效的情境,首先要基于当时所处的现实;此外,还要根据现实情况,选取适当的材料,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真正做到境为情设,情因境生。在案例中,借助视频资料,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乡亲们挑水的辛苦,同时,作为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情境创设,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

无论是课前“回溯”,还是课堂“穿梭”,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缩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间的跨时空对话搭建桥梁。

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篇4

关键词:教学情境,高效构建对话,情因境生

何谓教学情境的创设?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情境中,激发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情感去认识、领会、掌握、感悟,进而去运用、去创造、去创新。创设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因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别时,如何让学生推己及人,感同身受,情境创设,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构建了一座桥梁。如何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做到:课前“回溯”,跨越时空,基于实际;课堂“穿梭”,境为情设,情因境生。

下面,撷取自己在两个班级进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堂教学案例加以剖析说明。

【案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里有这么一段:“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简单的一句话,却点出了挖井的原因,也从侧面表明了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井的功劳之大。但乡亲们挑水这件事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乡亲们挑水的艰难呢?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挑水的情境。

师: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学生在此处强调了很远,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师:同学们只是走就很累了,那我们的乡亲们肩上还挑着水呢?想一想乡亲们挑水的样子。

生:肯定很累,很辛苦。

其实到这,学生推己及人,已经能感受到乡亲们吃水的辛苦了,但为了让学生对乡亲们吃水难、挑水苦有更深刻的印象。我又出示了几幅图片,就是这几幅图片,反映了我在课前备课时没有“回溯”到当时的生活中,创设的情境自相矛盾,不符合实际。

师:是啊,同学们都感受到了乡亲们吃水的辛苦,瞧,每一天,乡亲们都挑着桶,走很远的路,(出示老人挑水图)扁担压弯了他们的肩膀,汗水模糊了他们的眼睛,晴天还好,要是雨天(出示下雨小路图),要是雪天(出示下雪图),要是烈日当头的夏天(出示大太阳),乡亲们会怎么样呢?

我的语言还没有描述完,下面就一阵骚动了,我还不明白为什么,等到我把图片出示完,许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我心里还暗自得意,这么多人举手,看样子都体会到了乡亲们挑水的辛苦,那么这个设计的效果也就达到了,可当我提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瞬间被学生的回答给惊呆了。

生:如果遇到下雨天或者下雪天,乡亲们就不用去挑水了,在家就可以接水,也不用那么辛苦。

瞧,学生说得多有道理,下雨下雪至少不缺水,可我却希望用这个情境让学生感受乡亲们挑水时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那么这个情境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这个情境的创设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将学生带离了既定的轨道。再纠缠在这上面已毫无意义,只得草草了事,进行下一个环节。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学情境的不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不同。这也让我认识到,创设教学情境,要做到以下两点:

(1)课前“回溯”:跨越时空,基于实际。《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同时,因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回溯”到文本创设的环境中,根据当时的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针对案例中创设的下雨下雪情境,我又特地查找了有关沙洲坝的资料,当年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甚至当地俗语说嫁女儿都不愿嫁到沙洲坝。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让学生想象“下雪”“下雨”这些场景,也不符合沙洲坝的实情。

(2)课堂“穿梭”:境为情设,情因境生。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感情。要创设高效的情境,首先要基于当时所处的现实;此外,还要根据现实情况,选取适当的材料,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真正做到境为情设,情因境生。在案例中,借助视频资料,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乡亲们挑水的辛苦,同时,作为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情境创设,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

创设教学情境 篇5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篇6

一、创情境于热身环节,激活已有知识储备

热身环节的情境创设,重在呈现与本课话题或知识点相关的素材,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后续的真实交际提供语言素材。通常来说,情境的创设可以是一幅图画、一段音乐、一个简单的教学道具,也可以是一句话或一段语篇。在本课热身环节的情境创设中,笔者通过The Four Seasons电子书的呈现和板书的布置来实现的。通过这两个呈现方式,在课堂的开始就积极营造一个关于四个季节的整体情境。

T: Boys and girls, first let’s enjoy an e-book.

学生伴随音乐欣赏电子书。

T: What’s the e-book about?

Ss: The four seasons.

T: Right. And what’s the music about?

学生摇头表示不知。

T: It’s still about the four seasons. It’s from a great Italian musician Vivaldi.(课件呈现Vivaldi的相关介绍。)

T: Now, please look at the board. What are all these pictures about?(图1)

Ss: The four seasons.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T: Yes, they are the four seasons, too. And,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s: I like ...

通过The Four Seasons电子书的配乐欣赏,激起学生对于四季的前期想象,并激活一定的情感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因电子书中大量的有关四季图片的呈现,和一些如“Spring is a ... season./ We can see/ eat/ ...”等言简意赅的句型表述,再配以音乐家Vivaldi的《四季》,在有声、有景、有意的情境中展开本堂课教学的第一步。而板书对于本课的情境创设同样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如图1)。板书外围一圈是关于季节的一组图片,分别从景色、食物、人物活动等方面予以呈现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而对于图片可进行的描述也是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表达法,其表达句型与电子书所提供的句型相对统一,易于让学生看图言说。

二、创情境于导入环节,渐入虚拟情境

对话教学旨在把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和词汇融入一个有一定意义的对话语篇中,让学生整体体验词汇和句型的语用情境,并作为文本范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形成语言语用能力。但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对学生来说,还只是一种虚拟的交际情境。因为课文中文本情境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场景很多时候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基于此点考虑,教师应学会顺“势”造“势”,让学生成为虚拟情境中的一员。比如让学生对对话文本所发生的情境进行适当预测。学生在预测和表达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积极建构自己对于本话题已有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让自己进入了文本即将要学习的情境中。所以在本课文本导入环节,笔者由“画”引“话”,让学生有话可说,为“说”学话。

T: Now we know Zhang Peng’s picture is about spring.What about this one?(图2)

S1: I think the picture is about autumn. Because the mountain is yellow.

S2: I think the picture is about autumn, too. Be-cause the trees are red and yellow.

T: I think so. But whose picture is it?

S3: It’s Amy’s.

T: How do you know?

S4: Because it has “By Amy”.

T: Right. “By Amy” means the picture is ...

Ss: Amy’s.

为了使学生更自然、更快、更好地进入话题语境,在本课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是一个读图活动。顺延本课“引子”环节Let’s try部分的听力活动,由Zhang Peng的图片引出另一幅图片。首先运用句型“I think the picture is about … Because … ”来对图片进行第一次的读图。然后通过猜测图片归属者“Whose picture is this?”引出本课对话人物之一Amy。最后细化读图第三步,通过回答“How do you know it is Amy’s?”这个问题,理解图片左下角的“By Amy”意义所在。通过这三个环节的依次呈现,使学生在一种主动思考并表达的过程中进入文本的学习。这些环节都是将学生逐步由现实生活拉进文本虚拟交际的情境创设。学生在说一说、猜一猜、议一议的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步融入课文中的对话情境。为课文核心句型的学“说”创设相对真实的交际情境。

三、创情境于提升环节,扩充对话话轮

分析本课文本,后半部分有关Miss White最喜欢的季节,虽然文本只有简单四句话,却又是本课核心句型所在。文本如下:

Amy: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Miss White?

Miss White: Summer.

Amy: Why?

Miss White: Because I like summer vacation!

如何更好地操练文中的对话,使文本的学习不至机械、枯燥,同时又能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操练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够避免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操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中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再次分析文本并解读对话发生的语境,Amy和Miss White的对话应该还可以再做进一步延伸,即针对Miss White最喜欢的summer和summer vacation展开进一步的问答。所延伸的对话内容既符合真实交际所能发生的情境,又可以操练核心语言。所以笔者在此处创设了创编对话的环节。

T: Amy likes autumn best. Because the weather is good and the colours are pretty. And which season does Miss White like best?

S1: Summer.

T: Why?

S2: Because Miss White likes summer vacation.

T: What is “summer vacation”?

S3:暑假。

T: How do you know?

S4: Because in the picture I see July and August. Summer vacation is in July and August.

T: Good guessing. And about summer vacation, maybe Amy has some questions to ask. So, let’s think about it again. What will Miss White and Amy talk about Miss White’s favourite season?

学生讨论文本后半部分的对话内容可能会延续的对话,并尝试分角色表演对话。

这是本对话文本的第二段语篇,顺延Amy最喜欢的季节,再到Miss White最喜欢的季节。通过对话所提供的暑假日历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summer vacation”。然后让学生再次展开想象,设想Amy会对Miss White最喜欢的夏天和暑假提出哪些问题,而Miss White又会如何回答。依据对话背景,顺着对话发生的情节,让学生往下想象,两位人物可能会接着说一些什么。教师以“想一想,编一编,说一说”的形式,进一步挖掘对话交际背景下的更有真实交流意义的情境。从而做到既落实文本核心句型的学习,又能在新任务的完成中实现语言的活学活用,同时该环节的操练还为最后拓展环节的展开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四、创情境于拓展环节,学用并举

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如何基于课文文本这个虚拟情境,进行较自然的情境顺延,使学生可以在相似但又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实现语言的操练,并使语言的学习得以内化和产出,逐步实现学生语用能力的生成,是每一堂英语课堂要思考的出发点,也是每一堂英语课的归宿点。

T: From the dialogue, we know Amy likes autumn best. And Miss White likes summer best. Then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1: I like spring best.

S2: I like winter best.

T: Why?

S1: Because I can fly kites in spring.

S2: Because I can make a snowman in winter.

T: Now,it’s time to show your pictures. And let’s talk about our favourite seasons.

本环节是整堂课的最后生成,随着对话文本的逐步推进,学生了解了故事中两位人物所喜欢的季节,并能模仿课文的语音语调进行对话文本的朗读和表演。而在此拓展环节中,情境创设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生拿着画有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美术作品,和周围朋友们相互交流。这幅画是教师课前让学生自己创作准备的,依据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可以画出这个季节他们的所见所闻、所吃所穿,以及一些可以参与的活动等内容。而当学生在交流彼此的画时,除了运用核心句型实现语言交际外,更因彼此之间产生信息差,更好地体现了语言交流的真实性。实现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最后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

对话的学习绝不仅仅只是“跟教师念、跟录音读,集体、小组、个人读”,而是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在课堂的不同环节中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语言操练活动。

情境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7

一、巧设思维障碍,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欲,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做法有:

(一) 采用生动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时, 教材只从理论上研究, 学生难以捉摸, 常感觉枯燥乏味, 其教学效果不明显, 因而可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乒乓球放入剪成漏斗形状的可乐瓶内把瓶口堵住, 问向瓶中倒水, 乒乓球会怎样?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乒乓球会浮起来。实验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乒乓球并未上浮!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冲突,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 创设新旧知识冲突的情境

例如:布置“电动势和全电路欧姆定律”的预习任务, 可暂时不说预习, 只出示一硬盒, 盒子里事先装一节干电池, 两极各引一根导线伸出盒外, 问学生盒子里是什么却不打开。然后把盒子与变阻器连接成闭合电路, 用演示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盒子外的电压和电流。在这里先用盒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多测量几组电流、电压数据之后, 画出图线, 发现电流随电压升高反而减小与已学欧姆定律结论截然相反, 打开盒子提出电流与电池电压为什么不成正比呢?趁机把新课中心问题明确提出来, 却打住不说, 告诉学生, 想知道就要预习。

(三) 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发现问题是优秀的物理思维品质。为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民主气氛,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大胆提问, 敢于思考、善于思考, 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 哪怕是表面的、片面的问题, 都不要不屑一顾。如在研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后, 我问学生, 你对这个实验还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至少一个问题。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有的问:既然拉力等于摩擦力, 拉力大了, 摩擦力也会增大, 为什么不说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大小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没有关系?与速度有没有关系?对学生的问题, 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思维, 又要筛选出有意义的问题和学生讨论, 必要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索, 如对学生提出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没有关系的问题,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时, 大部分学生能想到应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因而选用一个长方体木块平放和侧放做实验来验证。这样让学生能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能力, 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发现自己的长处, 找到成功。也能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加强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 让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发现, 乐于探究。

(四) 创设符合认知结构的情境

创设情境要有层次, 要符合认知的逻辑性。如在“透镜”一节中, 第一次创设情境, 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 (凸、凹) 透镜方向怎样?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情境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透镜后又会怎样?又经实验得出答案;然后再创设第三次情境, 非平行光线射入透镜后又怎样?再次实验证明, 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较为明确。这样, 通过问题层层深入, 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既可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落到实处, 又能启发学生不断地从自己的学习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多种手段, 创设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在物理学中主要体现在对实验情境的模拟, 物理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情境的模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绪论课时, 利用多媒体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 将腾飞的火箭、神秘的宇宙、变化多端的大自然、绚丽的激光、原子弹爆炸蘑菇云等,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生活中最简单物理现象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 告诉学生, 古代的“千里眼, 顺风耳”“嫦娥奔月”之类的神话、幻想, 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短短的一节课使学生置身于变化无穷的美丽大千世界中, 生动自然地了解了什么是物理学, 以及它研究的对象, 同时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教材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情境问题的创设要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 使问题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 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或过易, 让学生能“跳一跳, 摘桃子”,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

摘要: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随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 越来越受到重视。方法主要是:1.巧设思维障碍, 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多种手段, 创设模拟情境。

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篇8

一、好食材:形式与内容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 不能片面地固执于某一种形式, 而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交替选用。教师可创设多种情境,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各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 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在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及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 教师应合理选择和使用适合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问答、演示、自学辅导、角色扮演、练习, 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等方法。要博采众长,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加强学法指导, 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好营养:“耳餐”与“口餐”

在教学浙教版八年级《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 许多教师喜欢使用电影《甲午风云》作为情境材料再现“历史情境”, 通过生动再现, 邓世昌、林永升等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行为与李鸿章卖国求荣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使学生真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认识到设置教学情境可使课堂气氛热烈, 但教学效果平平, 甚至会有“喧宾夺主”的结果。于是我在教授此课时, 对情境材料作了重新的调整和组合。我在新课导入环节, 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现存于日本长崎的格拉巴公园“定远”舰的舵轮;悬挂在神奈川的小田原高中的钟亭铁架里“镇远”舰的船钟;在日本福冈由“定远”舰残骸被肢解后建成的别墅等。我一边向学生讲述这些物品的来历, 一边讲述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实力情况, 在强烈的对比中, 学生的情绪开始由好奇转向悲痛, 并继而产生疑惑: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我们为何败得如此不堪?这时在背景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矛盾中, 课堂的教学准备自然水到渠成。

三、好做法:“高大上”与“接地气”

我在观摩部分教师的公开课时, 经常发现由于有些教师没有仔细研读、理解《课程标准》, 没有深入分析教材、读懂文本, 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抓不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使得在创设情境时只注重了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兴趣和课堂氛围的热闹, 忽略了应该让学生通过情境活动愉快主动地获取学科知识, 并在活动中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的目的。结果出现了课堂上学生热闹有余、严肃不够, 学习情境的创设开放有余、回归不足, 甚至出现了为了情境而情境的问题。

例如, 在教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等高线地形图”时, 有位教师首先请学生阅读教材, 三分钟后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体的素描, 请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绘制这座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 根据这个情境, 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 适时地点拨学生认识山顶、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单位。整堂课学生小组合作积极, 交流也很热烈, 然而, 在课堂检测环节, 却令人匪夷所思, 原本认为比较简单的练习, 学生是错误百出, 一直在纠正的问题, 回答依然是我行我素, 给人感觉热闹的合作交流原来是个假象, 其实真正的教学重难点学生依然没有掌握。原因在于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个形式化的情境, 而学生在对基础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下, 表面上热闹, 回归总结不足, 其结果必然是教学资源的浪费。

由此, 我认为, 要创设真正有价值的情境不在于“高大上”的仰视, 而在于“接地气”地与学生、与学科有效融入。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例如, 教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等高线地形图”, 一位教师就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进行教学:教师事先布置每两个学生从家里带一个土豆, 上课时, 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等高线的绘制过程, 给学生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布置课堂的第一项任务, 各小组用土豆自制“山体模型” (其实就是把一个土豆一分为二, 一人半个) , 接着按照教师的示范把“山体模型” (半个土豆) 水平切割成四块, 依次从山脚到山顶把每块底截面线绘在白纸上, 实现从立体图到平面图的转换。在任务分配好之后, 教师在教室里实时检查、指导并纠正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基本完成绘制后, 教师布置第二项任务, 让学生对照已完成的“山体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 在图上用字母、图例和注记标明地表形态的具体部位, 实现从平面图到立体图的感知。在完成第二个任务的过程中, 有许多学生发现并提出了不少问题:如果没有对照“山体模型”, 如何把山脊、山谷位置标正确?只有“等高线地形图”时, 如何区分山脊和山谷?这时教师适时回归总结, 并结合课堂练习进行讲解, 教学效果显著。

2.从学科特点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我们要“给孩子们上一堂好听、有用的历史课”, 好听, 就是有生动的历史情节、有逻辑的历史叙事、有意味的历史思考;有用, 就是能够应付考试、能够传递民族精神、能够提高国民素养。这简单、朴实的话是对教学情境学科性的最好说明。

例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课《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一课, 教师对教材作了这样的处理:教师把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浓缩在英国的四座著名建筑——温莎古堡、议会大厦、白厅宫和威斯敏斯特教堂, 以建筑物为主线串联起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 结合严谨的历史叙事和生动的历史情节, 激发学生的历史思考,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历史味”浓厚, 学科性突出, 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面理解。教师对“光荣革命”的教授完全有别于以往教师依据教材的平铺直叙, 他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以杀王—王朝复辟—逐王—拥立新王为线索, 引发学生思考, 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场革命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复辟王朝, 拥立了一位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新国王。它无须内战、屠杀或报复, 往日国王及议会间的竞争改为两者之间的合作。这就是英国人眼中的“光荣革命”。这个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光荣革命”的理解。

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篇9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 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 让数学“活”起来。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 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 (课前预设情境, 课内生成情境) , 作为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源泉, 是实现课程目标, 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好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 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性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材为主线。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 教师不可以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 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要优化课堂情境,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 充分感受数学, 主动探究数学, 主动运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 学生已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我们就从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起点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点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有三种关系:圆内、圆上、圆外。

问题2:怎样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可以用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当d>r时, 点在圆外;当d=r时, 点在圆上;当d<r时, 点在圆内。

教师小结: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我们可以用圆心到点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来判定。

问题3:如果把一个点换成一条直线 (用米尺表示一直线, 与黑板上已画好的圆组合进行演示位置关系) ,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在同一平面内, 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启发下, 通过教具的演示, 很快就能得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并得出其判定定理。以同样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的探究成功的体验将会更充分。

在这里, 通过复习与新授知识相似的旧知识引入课题, 既是情境的创设, 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有一个共同点的起点, 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通过探索, 解决问题, 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 只有感受真切, 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 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具有启发性, 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 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 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

例如, 我在进行《多边形的外角和》这一课教学时, 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小敏在一个五边形广场周围的小路上按逆时针方向跑步, 他每跑完一圈, 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接着, 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推广到一般情形。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 还可以创设新颖、幽默等各种教学情境, 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的需要之中去, 从而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情境教学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 又提倡“学以致用”, 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 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 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 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例如, 在进行《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课时, 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 进行了真实的户外实际测量, 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 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等等, 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我不忘经常创设教学情境,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发展, 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角色, 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成绩也稳步提高。至此我似乎感觉在情境教学的领域中找到了如何将素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 融入学校的各个层面的有效途径, 并且可以继续满怀信心地走下去。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尊重、赞赏、信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和学生互相展示案例, 改变了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 真正形成了师生是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四、初步成效

1. 课堂气氛活跃, 提高了师生的思维量。

由于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其中所含的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使得学生对数学认识发生改变, 进而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精神”。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 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量。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灵活的教学机智, 引导好学生, 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思维量。

2. 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 问题的设计逐步科学, 教学板块清晰, 情境设计能力逐步明显提高。

通过研究, 我们的教师不再“以本为本”, 不再拘于课本上的情境, 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教内容创设出合理的、有效的情境, 能借助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的问题更具有层次性、针对性, 使得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强, 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断地多元化。

由于教师的情境创设, 使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有意义的”, 课后我们教师布置的一系列的实习作业使学生既把数学应用于生活, 又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五、主要成果

通过前期的研究, 我们课题组开设了20多堂研究课, 课题组教学撰写了大量的论文,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重点研究的问题

通过前阶段的研究, 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我们下阶段着重要解决的是:

1. 教师对情境设计的科学性判断与评析、情境创设

的原则掌握不准确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情境的研究与把握。

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个性化设置情境;

如何针对学生原知进行情境设计。

七、几点想法

1. 学校课题的研究, 只要立足于课堂主阵地, 研究就一定有生命力。

2. 学校课题研究的目标, 应立足于师生两个方面———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

我们是年轻的, 因此我们的做法和想法还比较肤浅;课题研究是年轻的, 因此我们的失败和挫折都可能存在。但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相信最终成功属于我们!

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 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 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篇10

一、案例及案例分析

案例:

在《认识倒数》一课中, 师生首先玩“倒着说”的游戏。

师:l、3、5、7、9,

生:9、7、5、3、1,

师:我们爱祖国,

生:祖国爱我们。

接着教师又说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师:九分之七

生:七分之九

师:三分之一

生:一分之三

然后让学生之间做“分数倒说”的游戏, 并借此理解倒数的意义, 探讨求倒数的方法。

案例分析:

初看这位教师设计“倒着说”的游戏, 借助情境迅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求倒数的一般方法。如果仔细推敲, 就会发现这个情境创设是不够严谨和科学的。执教者对教材理解、分析不到位, 没有抓住倒数意义的本质 (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 而只是抓住了表面 (两个数正好都是分数的特殊情形) , 不仅使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倒数的概念, 而且还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偏差, 形成诸如3.2的倒数就是2.3的错误认识。这不能不说是情境创设的失误所产生的后果。

二、情境创设为哪般

面对上述情境创设中的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是为了什么?它的价值何在?

1. 情境创设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 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认知规律,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 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 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热情, 调动起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 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2.情境创设的价值

(1) 情境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

(2) 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缺失教学情境的教学活动, 学生因缺乏对知识应有的兴趣而事倍功半。可以说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3) 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数学情境一般是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 拉近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饶有兴致地逐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意义建构。

三、情境创设路在何方

情境创设的出路到底在哪?

1. 情境创设要目的明确, 突出主题

因为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制定的教学目标, 并且要力求做到具体、明确, 不能片面地追求热闹, 要紧扣教学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

2. 情境创设要尽量简约, 注重“数学味”

一节课只有40分钟, 教学中, 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情境创设是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要尽量简约, 注重“数学味”, 能通过三言两语的情境描述或提问、或猜谜语、或从生活原型导入, 就不需要复杂的多媒体课件, 从而能把更多时间用在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上来。

3. 情境创设要切合实际, 具有时代性和新颖性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创设情境时要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二是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情境创设要形式多样, 富于变化

上一篇:重庆洋人街下一篇:杂志期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