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话教学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深刻意义,其应用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作为社会发展的记载,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新时代本土文化严重流失的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地位显著提高。因此,将对话教学应用于历史教学,对于亟待提高的历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对话教学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话教学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

构建高效高中历史对话课堂教学的策略

摘 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高中历史老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把更多新鲜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应用于实践当中。对话教学是近年来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成果,它越来越受到高中老师的重视,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本文探究了对话教学的概念、特点及意义,并提出了几条构建高效高中历史对话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对话课堂 有效策略

近年来,教育学者一直致力于教育改革,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对话教学的方式是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是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高中课堂教学中。

一、关于对话教学

(一)对话教学的概念

所谓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新式教学思维和理念。这种教学方式不是简单的对话,也不是对话越多越好,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而是在平等、尊重、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对话,实现自我观点的分享和教学资源的共享,达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与书本之间的思想碰撞。

(二)对话教学的特点

1.生成性。与普通“教师问、学生答”模式不同,对话问题的答案不是既定的,而是有一个生成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获取的知识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构建信息的目的。所以,生成性是对话教学的最大特点。

2.创造性。“为创造性而教”已经成为高中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对话教学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角色,教师不预先设定答案,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答案或者看法做出合理解释,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人文性。《辞海》认为:“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对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包括意识等都给予了充分尊重和保护,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可以得到理解、宽容与保护,所以说对话教学具有人文性。

(三)对话教学的意义

对话教学的真正意义是把学生转变为课堂主体,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在历史课堂中构建对话教学模式可以建构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使教学更趋于人性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对话教学课堂中,通过师生一系列的对话、反思及批判,可以相互斟酌历史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的批判意识;对话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这些对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构建高效高中历史对话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首先要善于创设对话情境

在对话课堂中,强调师生关系和地位的平等。历史教师要做一个“先行者”,首要任务是进行对话情境的创设。创设时要注意这种对话必须是真诚的,要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对话氛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引入历史殿堂,比如讲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可以以播放纪录片的方式,让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学生观看后,各自进行思考,并踊跃发言,逐一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激起学生的对话矛盾,制造相互间的对话冲突,让学生在激烈的氛围中互相反驳和批判。

(二)其次要善于优选对话方式与话题

教师在对话课堂中,要做到“有所不为”和“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对话,“有所为”就是要注意规范对话课堂的秩序,引导学生围绕对话主题展开对话。还要注意优化对话方式,对不同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对话方式,可供选择的有师生双向提问式对话、学生之间对话和自主反思式对话等。由于对话课堂是十分活跃和无拘束的,所以当学生的对话主题跑偏时,教师要及时更正。同时,教师在对话课堂中还要根据教学目标,拓宽知识面,紧扣主题内容进行提问,譬如在讲到“拿破仑帝国的建立”这一内容时,要拓展延伸拿破仑个人的功过是非,引导学生自发辩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另外,教师在选择话题时要注意选择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话题。

(三)最后要巧妙运用课堂启发与调控

历史课堂对话教学时,还要巧妙运用课堂话题启发学生,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情绪。这其实就是启发式教学和对话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要寻找合适的时机,旁敲侧击地进行深度启发,引导学生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看到事物的本質,举个例子来说,在讲到“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时,引导学生与历史文本对话,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历史内涵,教师可以启发他们思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演变和发展历程”等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适当调控,融入中西方的文化进程史来讲,让学生充分领悟历史事件,更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发问,激发他们的对话热情,从而保证对话质量。

历史学是一门整合型的社会科学,中国历史更是悠远古老、源远流长,知识面很广,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很多,任务相当艰巨。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过去、了解历史,还是与历史对话,让学生真正融入历史、领悟历史、掌握历史。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领悟课程实质,将历史对话教学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顾大东.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有序而高效的路径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2,29:49.

[2]蔡敦胜.如何构建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2,72:127-128.

[3]廖仁凡.如何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J].吉林教育,2013,13:63.

[4]葛红亚.基于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对话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作者:顾小波

对话教学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2:

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模式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话教学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深刻意义,其应用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作为社会发展的记载,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新时代本土文化严重流失的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地位显著提高。因此,将对话教学应用于历史教学,对于亟待提高的历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本文对如何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模式做出分析。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 对话教学

素质教育着重凸显“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话教学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对话的方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形式的平等对话。但要发挥对话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构建对话教学的环境基础。

一、对话情境与氛围的创设

在历史对话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当承担“领路人”的角色,在对话教学的起始阶段,由教师进行对话情境与氛围的创设。对话情境的基础是师生地位的平等,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以诚恳的心态,遵循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对话情境,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教师可以播放预先准备的纪录片、电影或其他试听资料,通过媒体技术渲染,感染学生情绪,将学生带入历史教学中。观看完毕后,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交流意见,老师在此过程中应当适当引导、点拨,在生生讨论、师生对话中学习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二、对话方式的选择

在对话情境创设以后,具体采用哪种对话形式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对话方式可供选择。

(一)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区别于传统教学中领导与被领导的师生关系,对话教学中,师生平等交流。对话教学中,老师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传授,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话方式,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师生对话的形式主要是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后与老师交流观点与看法。

(二)生生之间的互利对话

生生之间的互利对话是指面对一个问题,学生之间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合作,互相探讨的一种对话方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方法,新思想、新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能带给学生全新启迪。同时,可以使交流双方都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对话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优势,而且能体会到对话带来的知识与快乐。

(三)学生与教材的问题对话

教材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是学生看与写的工具,看教材,记笔记是教材的主要功能,显然,这种方式没有发挥教材的真正价值。教材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对话教材,首先学生应当正视教材的作用、其次,教师应当正确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对话教材,学生标记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课堂对话或自己搜集资料解决问题。

(四)学生的自我反思对话

学生的自我反思对话其实质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提问,自我解答,自我总结,自我深入研究开展自我反思对话。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都不是唯一确定的,学生的主动思考,不断提问,自我总结与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不断丰富思维方式与完善知识体系。

如上所述,对话方式多种多样,而教师则应该在课堂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优选对话方式。例如,对于学生不熟悉的西方历史教学,可以采用师生对话形式,而对于现代有关知识的学习则可以生生对话为主要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话教学。

三、对话教学的引导和调控

对话教学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对话空间,学生可以围绕课堂主题讨论。但活跃的课堂也可能使课堂主题偏离教学主题,此时便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引导与调控。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路,保证对话顺畅;在生生对话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状况,避免学习探讨转变为学生之间的相互指责与谩骂;在与教材和学生的自我反思对话中,教师要积极指导,旁敲侧击予以提示与监督。在多方面的对话之后,历史教师要及时总结,让对话回归教学。

四、结语

虽然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但对话教学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非凡。如何将对话教学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模式仍然需要多方面的尝试、探索与实践。目前的教育体制改革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希望与期待,同时,在广大历史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与完善下,相信对话教学将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实现其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廖仁凡.如何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J].吉林教育,2013(05):01.

[2]董作进.分析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J].吉林教育,2013(12):10.

作者:唐志刚

对话教学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3:

例谈乡土史教学的教学价值

[摘 要] 乡土资源是某地区内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用于教学可以拉近学习者与课程的距离。江苏省江阴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此为例开发乡土史教学,能拓展传统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历史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 乡土史教学;课程资源;江阴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1]历史学科贯通古今、包罗万象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乡土资源是一地区内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学生具有“天然”的亲切感,用于教学可以拉近学习者与课程的距离。[2]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挖掘乡土资源,进行乡土史教学业已受到广大历史教师的重视。可以说,乡土史教学在拓展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笔者所处的江阴市,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七千年的人文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二千五百年的文字史。[3]江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资于教学的乡土资源丰富。本文拟以江阴地方史为例,结合个人的乡土史教学实例,来谈谈乡土史教学的教学价值。

一、乡土史教学是传统课程资源的有益拓展

长期以来,历史课程资源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而课堂教学就是“教教材”。而现在我们普遍都接受了“用教材教”的新课改理念。也就是说教材本身只是一种课程资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差异极大,要求历史教科书将各时期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都完备无缺地包含进去是不现实的。正如刘克明老师所说,“历史的历程丰富而多彩,教材内容的筛选必然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取舍过程”[4]历史教科书只能反映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史实和规律,即刘老师所说的“历史的筋和骨”。“历史的血和肉”,包括许多历史的空白点,应根据实际需要,由历史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和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而乡土史资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史教学是对国家历史学科课程的有益拓展,许多地方的可贵的历史资源都应该紧密联系到历史教材“重整”过程中。例如在实施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的教学时,笔者组织了学生参观了江阴市博物馆,进行有准备、有目的的研究性学习。以博物馆展览的江阴历史上的石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织品等为实物原型,由小及大,以远及近,让学生在精彩绝伦的家乡艺术品享受中,了解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演变的历程并深刻感悟我国古代手工业的领先和辉煌。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涉及到的政治制度较多,而且制度史教学理论性强,对于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笔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充分挖掘了江阴的乡土史资源,以江阴的历史沿革为切入点。投影以下内容:商朝晚期江阴一带为古吴北境。周朝时属吴国的延陵。春秋战国之交,因越国灭掉吴国遂属越国,后楚灭越又归入楚国版图,楚相黄歇(春申君)受封于此,江阴故有“春申旧封”之说。秦时属会稽郡的延陵乡。汉高祖时改置为毗陵县,并划县境东部土地为暨阳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西晋时升格为暨阳县,南朝梁时废暨阳县,置暨阳郡,因郡治地濒长江以南,故名江阴(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后梁敬帝以江阴郡建江阴国,曾延续32年。自隋、唐迄元,江阴为县、为望、为军、为州、为郡、为路、沿革不常。明洪武时改州为县,自此以后,直至清末,江阴县的名称未变,隶属常州府。至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学生认真研读了这段江阴历史沿革的地方史材料后,初步知道了“暨阳”和“江阴”这两个常挂嘴边的名词的由来。在此基础上从中选取和本课教学有关的内容,来重点讲授从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并从中得出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一些认识。(如: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但制度的演变是复杂的,期间也会有很多反复;制度的创新是建立在前代的基础之上的;历史有其惯性,制度影响深远)正是有了这些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乡土史材料的铺垫和应用,本课重难点内容的处理才显示出一定的“从容不迫”,师生一起获得的课堂认识才体现出一定的“水到渠成”。

二、乡土史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助推动力

中学历史课讲的都是过去的大事情,这对于现在年龄不大、见识不多、阅历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总有一种难以逾越的“距离感”,不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5]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他学科知识那样可以被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悖,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较大影响。[6]

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讲授一些地方史知识,可以改變空间上的遥远,并由此缩短时间上的距离。因为人们对家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以至山水草木等,都怀有特殊而深厚的情感。这样,教师在讲授涉及学生家乡的史事时,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就会自然地激发出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

笔者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在新课教学中,适当调集和利用了学生“身边的历史”,充分发挥了乡土史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教学价值。如在讲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时,引用了地方史志中太平军在江阴华士周边地区和八百“洋枪队”激战的地方史,学生在一连串熟悉的地名中,感悟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所面临的困境和那个时代的印痕。在讲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中的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时,激情讲述了江阴要塞官兵起义和江阴船工完成渡江任务的英雄事迹。在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教学中,笔者适当介绍了在江阴近代纺织业发展历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民族实业家祝丹卿、吴汀鹭及他们筹建利用纱厂的艰难历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上的“实业救国”思潮。这些“身边的历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兴趣而产生动力,因动力而更加专注,因专注而更加主动。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自己家乡的历史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课堂上的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学生对于亲近的事物,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学习时的联想。学生由地方史学习中产生的浓厚兴趣,逐渐迁移到整个历史学科,从而大大提升了他们学习历史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这就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乡土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

社科院吴伟先生指出,所谓“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仍然是知识、能力、意识和价值观。[7]

吴先生认为,知识是基础,我们要关注知识的消化。知识和知识的“酶化”,是历史素养要求的知识观。[8]这也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主张的那样:“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不是把现成的知识认识成果放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教师要做学生头脑里火种的点燃者。这就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环境,促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乡土历史故事讲演、乡土历史遗存参观、乡土历史照片和实物收集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要求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9]例如,我们在处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这一课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宣王”,孔子像穿戴帝王服饰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参观考察江阴市区人民路的文庙。(亦称孔庙,江阴文庙有棂星门、三桥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可设计以下问题:①江阴文庙的棂星门有何含义?②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为何大成殿外栏杆上有龙的纹饰?③为何在文庙外墙上写有意为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轿下马的文字?④为何孔子会被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尊崇?他生前不是皇帝而逝后地位为何却等同于皇帝?)

通过实地考察、主动探究这种形式,学生感受体会到历史学习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重要性。乡土课程资源是学生身边的历史,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可使学习者主动将现实与历史进行“对话”,使现实情景与教材知识相互印证,了解其渊源,比较其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10]江阴历史上有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素材和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我们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并发挥其思想价值。

如在新学期第一堂课上可讲说江阴学生都略有知晓的江阴先贤徐霞客远游八方,攀山探源,勘校地理古籍,撰写游记随笔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千古奇人”徐霞客的“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高尚精神。在讲述必修三第二单元第4课“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介绍现存江阴中山公园铁佛寺内神奇的“心经碑”。又如在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可补充江阴历史文化名人、新文化运动闯将刘半农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和贡献。通过补充以上乡土史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家乡江阴在古代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留下了众多文化艺术瑰宝;在近代历史上也出现了一大批开时代风气之先河的伟大思想家,他们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人文精神财富。

爱乡才能爱国。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材料,切实搞好乡土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乡土历史生动具体真实,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素材。千百年来,英勇的江阴人民继承了抵御外侮、抗击强暴的光荣传统:从明朝江阴知县钱錞勇击倭寇到阎应元、陈明遇誓死守城81天再到朱松寿的抗日传奇。通过学习这些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学生会进一步感知到江阴人的“民性刚”,他们从家乡的光荣革命斗争中受到教育和鼓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培养,是空洞说教所无法替代的。

身边的历史是最好的历史。无需扬鞭自奋蹄,更将乡土育新人。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充分挖掘乡土课程資源,有效开展乡土历史教学,更好地组织好乡土史教学,更好地发挥乡土史教学的教学价值。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苗颖、刘晓兵.披沙拣金 物尽其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乡土资源的策略[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1(7).

[3]江阴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江阴历史文化精华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刘克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学探索[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1(21).

[5]朱煜、姚锦祥、熊守清等.历史教材学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6]周道贵.挖掘乡土资源 培养探究能力[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9).

[7]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2(11).

[8]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2(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李雪虹)

作者:张彪 薛权开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激趣策略分析论文下一篇:政府行为方式审计调整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