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0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常态活动是对话。对于思维对话,首先需要理解的是“对话”,这里的“对话”是在教师与教材充分对话的前提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展开的对话。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对话教学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话教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1:

独白到对话:高中历史教学转型

高中历史教学应当是一种对话性教学。对话教学,是一种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教学,也是体现主体间性思想的一种教学。长期以来,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缺乏发言权,学习处于被动、服从的“失语”状态。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激情?如何唤醒学生历史学习的潜质?如何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催生学生的历史想象?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运用对话,重建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范式。从“独白”到“对话”,是高中历史教学的转型。对话教学,让高中历史教学有序而高效。

创设对话情境,构筑对话平台

情境是高中历史对话教学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师生、生生高效互动的关键,是链接高中历史知识的重要纽带。对话不是独白,独白是教师的专制,是一种教学灌输,是一种说教填鸭;而对话是师生的一种探寻,对历史史实的探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史证,从而获得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知。这种认知,是奠定学生历史史识、形成学生史观的根基。

对话是一种多向度、开放性的历史交流、研讨,不仅能实现师生的思维活动,而且能形成师生的情感互动。如教学必修二的《罗斯福新政》,笔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掉书袋”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是创设了一个平台,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知识等进行对话。笔者让学生模拟“罗斯福智囊团”来思考:如果你是罗斯福智囊团的金融委员会的成员,你将采用怎样的措施恢复银行信用,让金融业稳健发展?如果你是智囊团农业委员会的成员,你将采用怎样的措施恢复农业生产,调整农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如果你是智囊团的成员,你将采用怎样的措施,恢复生产,或降低生产过剩?这样的对话平台,能促进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历史学习潜质。学生一个个犹如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纷纷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献计献策,力图将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从危机中拯救出来。

对话教学,让学生对历史素材进行零距离思考、探究,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借助于对话,那些历史长河中已经发生的事件就不再陌生,而是变得触手可及。教学中,师生还可以借助网络、微信群、QQ群等,努力构筑对话平台。借助于对话,学生就会努力去研究历史,探究历史。

加強对话引导,构成对话机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要加强对话引导,构筑对话机制。平等的对话机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规约” “控制”走向“引导”“交流”。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辩。只有构建了对话机制,才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真正走向自主。否则,学生的史识、史观还是容易为教师、教材所绑架。教师通过对话,才能真正将话语权、思考权、探究权交给学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力。

如教学《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中的《文学的繁荣》,许多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就只是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论讲解,而不是激发学生的历史思考、探究。从浪漫主义文学到现实主义文学,从20世纪的世界文学到后现代的比如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的演进、发展与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等是分不开的,是相互交织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史实。但这样的历史史实却不应由教师进行机械讲解,否则会让学生生厌。

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部分典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探究,如《巴黎圣母院》《人间喜剧》《等待戈多》等。借助于网络,学生认识到典型文学的诞生不纯粹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展开自主交流、对话。如有学生认为,了解一个作家,了解一部文学作品,关键是了解它所属的时代精神;有学生认为,还与作家所在地的风俗有关;等等。这样的探究、对话为后续的《美术的辉煌》和《音乐与影视艺术》等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丰富对话内容,完善对话形式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对话应当真诚、真实、真正。对话的落脚点是“对”,对话的载体是“话”。只有基于“三真”基础上的对话,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历史思维,催生学生的历史想象。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对话史料,对学生的对话策略和对话形式进行引导。比如,可以采用沙龙的形式,可以采用剧场的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等。在对话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给学生提供对话平台。在这里,正如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却坚决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力。”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观点、视角看待。如在《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中,如何理解德意志日益强烈的统一呼声?笔者在教学中选取了电视片《大国崛起》中的“帝国春秋(德国)”中相关片段让学生观看。电视片的介入,给学生创造了可能性的对话内容,开拓了学生的对话空间。有学生认为,德国哲学家用“绝对理念”激发至高无上的国家崇拜;有学生认为,德国诗人们用诗句探寻国家统一的未来;还有学生认为,德国音乐家用他们的音符激发人们的意志等。所有这些,都为铁血宰相俾斯麦领导下的普鲁士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成为德意志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样的对话,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历史知识,更让学生培育了解读历史的能力。

对话教学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样态。作为教师,要俯下身子,努力站到学生立场上来,去倾听学生的见解,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深刻分析、发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作者:倪娟

对话教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2:

思维对话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常态活动是对话。

对于思维对话,首先需要理解的是“对话”,这里的“对话”是在教师与教材充分对话的前提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展开的对话。对话价值的存在应当是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以某个有思考价值的话题为基点,引领学生一步步进入思维的更深层次;反过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思维能力的成分”,那么就意味着对话的失败,所谓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无从谈起。由此说来,思维对话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针对思维对话的基本原理,笔者提出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即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应用迁移。

一、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的目标是引出课题。具体做法: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并通过实验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时,笔者请学生欣赏歌曲《凤阳花鼓》。

师:同学们,有谁会唱《凤阳花鼓》这首歌?

有一位学生演唱《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师:同学们知道朱皇帝是谁吗?

生: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师:“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史实是这样的吗?教材上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工匠身份等政策,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发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联系已有经验,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两难情境”或者看似与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相矛盾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方法、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兴趣。”

以“皇權高度膨胀”一课为例,具体做法: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图片“官员上朝礼仪的演变”。

第二,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特别强调思维互动。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栏目:假如我班是皇帝的智囊团,你来为皇帝出谋划策。回忆秦汉帝王的集权措施,作为一国之主,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和权利,防止大臣分权乱政?

设计意图: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又可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第三,加强方法教育,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关于明朝和清朝的相关问题。例如:1.宰相制度到明朝时已经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五百多年,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这一制度?2.皇帝为何能细知宋濂生活琐事?作为宋濂自己会怎么想?3.吴晗所描绘的这种刑罚在历史上称为什么制度,它反映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四,注重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能力。

组织讨论:明代加强皇权的措施造成了哪些影响?

课堂对话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环节,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对话的主体来讲,有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从课堂对话的内容来讲,有思维对话、情感对话和行为对话。课堂讨论利于激发全体师生的集体思维。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目标是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方法,反思经验教训,形成认知结构。

教学设计:据书列纲。

设计意图:通过“明清讲坛”,学生对明清专制措施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再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和简述的能力。

具体做法:第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第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方法等。第三,要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认知的结构。第四,注意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思维对话理论强调在教学实施环节中要监控整个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难度、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特别是要设计教学反思环节,即在每一次课堂活动将近结束时,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过程、思维方式、所学知识和方法等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自己的认知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自我监控能力。

四、应用迁移

应用迁移的目标是掌握知识的应用,并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教学设计: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认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民主、自由、开放、创新的重要性,并培养初步的民主意识。

思维对话教学重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和迁移,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瑞宁

对话教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对话式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 教学方式中起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没有对话的教学,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历史是一门认识过去指导未来的学科,更需要师生通过对话交流来拓展对历史认知的多元性,本文从话题的选择、思维的培养、形式的多样等方面论述了对话式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 历史;对话教学;创造情境;培养思维

一、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活动,离不开对话。德国的克林伯格说:“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泛的对话。教学方式中起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没有对话的教学,教师作为机械传授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成了被动接纳的容器,师生双方缺乏情感的交流及思维火花的碰撞,无法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在精神层面共享知识与经验、智慧和情感,才是一堂课上“活”的表现。

二、如何有效地应用对话式教学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对话式教学来呈现。但需要创建必要的情境,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氛围。作为教师必须抛弃高高在上的心态,构建平等和谐的師生关系,以教学的参与者,引领对话。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思维容易被激发出来,对话才有可能进行下去。

(一)话题的审慎选择

第一,对话话题应该确保准确性。设计的问题要准确无误,语言表述精炼,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有方向性,应该和教学目标相吻合,突出重难点。脱离了教学目标的对话显然会使教学内容偏离主题,无的放矢。

第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兼顾全体。既要有提升深度广度的问题,又要有浅显的基础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注意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比如同样是明北京城的问题,如果增加“故宫红墙黄瓦的寓意是什么?”“数字九与故宫的关系?”不仅让问题生活化,而且显得生动有趣。

第五,问题的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应结合生活实际,并与时政联系在一起。如世界历史“欧盟”学习过程中,设计问题:英国为什么要脱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关注现实。

第六,要体现开放性。“以史为鉴”,“知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开放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如“大唐时的繁荣昌盛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通过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谈谈今天我国改革的必要性?”

(二)思维的培养

思维从哪里来?从认知中来。学生首先要对思考辨别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这需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材料,包括课本。养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联系法,将同类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比如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比较。

三、有效提升“对话”的能力

1. 拓展对话的方式:不能局限于一问一答。允许有不同声音,不一定要共鸣,但要有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2. 打破师生对话,注重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虽然是最基本的方式,但思想的交流与分享,更重要的是生生对话。在对教材或材料的研读中,每个人都交换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相互对话,超越自己的理解,更多地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参考文献】

[1] 毛晓娥. 如何创造性在上好中师历史教学课[J].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2010(6).

作者:曹小莉

上一篇:光谱检测水产养殖论文下一篇:液压传动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