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期刊建设

2024-05-03

杂志期刊建设(精选八篇)

杂志期刊建设 篇1

现今是数字化技术的时代, 杂志期刊同时也面临着新趋势, 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准确把握杂志期刊的新趋势, 并且同时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改进。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本校的学生和本校的教师, 他们具有文化知识水平高, 利用杂志期刊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读者可以同时利用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获取想得到的信息。电子期刊检索方便快捷, 同时可以进行传递和下载。纸质期刊可以方便阅读, 书写笔记, 记录重要信息, 日后可以方便复习回顾。电子期刊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类型的电子期刊, 主要指以光盘等有介质的媒体形式出版发行的期刊;二是网络类型的电子期刊, 主要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出版发行的期刊。

2. 杂志期刊资源的优势

纸质期刊的优势在于:纸质期刊便于读者阅读, 非常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纸质期刊方便于携带, 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读者交流, 同时纸质期刊也方便保存。纸质期刊不需要其他任何载体设备, 可以让读者舒适地阅读, 为读者带来踏踏实实地阅读体验。纸质期刊有固定的出版时间, 因此可以很及时地提供给读者, 供读者阅读, 这样可以很及时地传播各种消息。读者可以很直接地阅读纸质期刊, 获取信息。纸质期刊通常是采用集中管理的,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编目、登记、验收、装订、典藏、服务等环节来管理纸质期刊。

电子期刊的优势在于:电子期刊不需要占有很大的空间, 可以以载体形式保存在网络上, 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数据库可以进行期刊压缩, 减小电子期刊存储空间。电子期刊检索速度快,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检索, 同时电子期刊查找速度快, 准确率高, 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 可以供读者随时随地阅读获取信息。无论高校图书馆开放与否, 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电子期刊的阅读, 同一个电子期刊资源是可以供多个读者同时使用的, 这种共享性是很大的优势。

3. 杂志期刊资源的局限性

纸质期刊的局限性在于:纸质期刊比较沉重, 占用空间比较大。无法进行很便捷地检索, 同一本纸质期刊在同一时间只可以提供给同一个读者, 这种排他性的局限是不可避免的。高校图书馆是有正常工作时间的, 因此读者只可以在开放时间内阅读纸质期刊。纸质期刊的保存成本相对较高,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编目、登记、验收、装订、典藏、服务等环节来管理纸质期刊, 众多环节比较繁琐, 劳动强度比较大, 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

电子期刊的局限性在于:电子期刊具有虚拟性, 没有纸质期刊的时效性强。电子期刊必须运用到计算机技能, 需要相应的计算机技术, 设备条件, 因此如果一旦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等出现问题的话, 读者便不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电子期刊资源。电子网络有时候会出现网络速度慢的情况, 这样会影响到读者阅读电子期刊的速度以及体验。如果想具有电子杂志期刊资源, 高校图书馆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 投入技术人员管理, 这样才可以保证电子杂志期刊资源被读者稳定持续长期地运用。同时还需要注意到数据库更新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更新需要做到及时更新, 滞后性成为了比较大的局限性。

4. 建设杂志期刊资源

建设杂志期刊资源, 需要从期刊的质量、价格, 学科期刊的合理配置, 期刊收藏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加强纸质期刊的建设, 特别是加强那些不具有电子版的纸质期刊资源的建设, 因为纸质期刊的内容在期刊电子资源库是无法找到的。电子期刊资源则需要优先选择读者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综合性或多学科性中外文电子期刊。高校图书馆可以按照学科进行分类, 进而采购不同学科的杂志期刊。同时要注意采购不同资源, 研究型资源、教学型资源、外文资源以及中文资源。高校图书馆的杂志期刊资源管理员一定要随时更新所编制的期刊分类目录和刊名目录信息, 以及相关馆藏期刊专题索引等信息, 保证读者可以快速地查询到所需的期刊资源, 提高纸质期刊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应该合理分配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 因为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具有不同的优势, 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互相协调, 两者是不可以互相取代的, 应该同时被重视。

与此同时, 高校图书馆应该增加杂志期刊资源的外借服务。在开展杂志期刊资源外借服务时, 需要注意在期刊归还的时候保证杂志期刊资源是否损坏或者遗失, 如果发现有损坏, 需要提出一些经济赔偿的办法来监督读者爱护杂志期刊资源。图书馆期刊部门所开展的期刊短期外借服务对于提高纸质期刊的利用率, 提高期刊的服务水平, 提高高校科研与教学质量以及相关社会综合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培训同时是很重要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定期进行网上培训或者专题培训, 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自己的能力, 为杂志期刊资源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期刊信息个性化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信息需求为中心的主动。在充分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的整理和加工, 并将信息产品以印刷型和电子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结语

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导致学术研究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面对需求的变化, 了解究竟如何进行杂志期刊服务的新趋势, 并及时服务的有效措施是很值得考虑的。这需要中国科技期刊总是敏感地认识到沟通的关注和用户的理论分析在需求调研的变化以及国际同行学习基于数字全球化开发的经验, 以满足科研和学术交流的新用户的需求, 其中的思想运行国外科技期刊同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参考文献

[1]赵乃瑄.电子期刊管理——体系、方法与实践[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2]徐革.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数学杂志期刊 篇2

19世纪能够发表数学论文的杂志有950种,但专门的数学杂志术过几十种,真正重要的就更少.大多集中在欧洲,尤以英、德、法、意诸国的数学杂志较 为著名,一个国家也就是一两份.进入20世纪,职业数学家的人数大为增加,分工日益精细,除统一的数学杂志以外,还出版几何、代数、微分方程、逻辑、泛函分析、组合数学等许多专业性更强的杂志.

到20世纪末年,世界数学杂志的数目已经无法精确统计.美国《数学评论》 评论的数学杂志数目达到4000余种.日本的《岩波数学辞典》(中译名为《数学 百科辞典》,科学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数学辞典,其中收录的名家著 作,出自254种数学杂志和丛书.

数学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数学论文投寄一些国际上最著名的数学杂志.哪些 杂志是“著名”的,或者“高质量”的呢?这没有明确的界定.依通常的印象,也许以下几种有特殊的重要性:

《数学学报》(Acta Mathematica)(瑞典乌普萨拉),1882年创刊。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杂志》

(Journal fur die Reine und Angwandte Mathematik)(柏林),由克雷尔(August leopold Crelle,1780~1855)于1826年创办,俗称克雷尔杂志。

《数学年刊》(Mathematische Annalen)(柏林-格丁根-海得尔贝格)。

《伦敦数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Lu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伦敦),1865年创刊。

《剑桥哲学会进展》(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英国剑桥)。

《纯粹与应用数学杂志》(Journal de Mathematiques Pureset Appliques)

(巴黎),由法国数学家刘维尔(Joseph Liouville,1809~1882)于1836年创 办,俗称刘维尔杂志。

《法国数学会公报》(Bulletin de la Sociste Mathematiques de France)

(巴黎),1873年创刊。

《美国数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美国巴尔的摩市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数学会通报》(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由美国数学会于1891年创刊。

《数学纪事》(Annals of Mathematics)(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怀尔斯证明

费马定理的论文即刊与此。

《美国数学会刊》

(Transactions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美国数学会)。

《俄罗斯科学院报告》(Doklady Akademii Nauk SSSR)

(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

《数学科学的成就》(Uepehi Mathematical Sciences)(莫斯科-圣彼得堡)

《苏联科学院数学会刊》(Mathematics of USSR-Sbornik)(原苏联科学院)

以上这些杂志的论文质量一般都比较好,但是好的文章未必都在这些著名杂 志里面。特别是有些论文的价值在当时并不看好,而是后来才发觉其极端重要 性。另外,数学的交流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一些好的想法往往来自一些不出名 的青年人之手,他们的论文也许发表在很普通的杂志上.在信息爆炸年代,数 学家必须知道数学界发生的事情,了解世界各地出现的成果,便于寻找新的生 长点.特别是数学有胜者为王的传统,首先做出来的成果被承认,第二个重复 的工作简直就不能发表(如果方法基本相同的话).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文摘 杂志就应运而生了.

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文摘杂志有三种.原苏联的一种,用俄文出版,现在已 很少见到.目前流行的是以下两种:

德国的《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文摘杂志》(Zentralblatt fur Mathematik und

ihre Grenzgebiete),以下简称《数学文摘》(柏林-格丁根-海得尔贝格).

美国的《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美国数学会).

德国的一种可以用德、法、意等欧洲国家的文字摘评,美国的一份则全用英 文,流传的面更广.

德国和美国的这两份数学文摘杂志是由诺伊格鲍尔(Otto Eduard Neugebauer,1899~1990)创办的.1930年代初,世界数学中心在德国的格丁根大学.前已 提及,诺伊格鲍尔是格丁根大学的数学史教授,同时主持《数学文摘》的出版 事务 .1934年,诺伊格鲍尔拒绝在效忠纳粹的誓言书上签字,不得不离开德国 到了丹麦的哥本哈根,但继续《数学文摘》的编辑工作.四年之后,那时德国 的施普林格出版社要求杂志保证文摘评论员没有犹太人.诺伊格鲍尔随即辞职,移居美国,在布朗大学任教.1940年,美国数学会从卡内基基金氢洛克菲勒基

金会美国哲学会获得资助,决定出版美国的数学文摘杂志,这便是现在遍于世 界的《数学评论》,简称MR.在成立编辑部的时候,诺伊格鲍尔自然是合适人 选,另外,邀请塔马金(J.D.Tarmarkin)和费勒进行协助。

杂志期刊建设 篇3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 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它与传统出版最大的区别就是阅读载体的不同, 即数字出版是以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屏阅读”终端为载体的。与传统出版相比, 数字出版更加快捷方便、形象直观, 并且可以多向交互。

二、科技类期刊数字出版的实践

(一) 《水利建设与管理》杂志数字出版现状介绍

《水利建设与管理》是由中国水利工程协会 (以下简称“协会”) 主办的集实用性、技术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公开发行的科技月刊, 主要受众群为水利企事业单位领导以及从事水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科研、检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2010年6月, 《水利建设与管理》加入了知网数据库, 成为该数据库的来源和收录期刊;2012年4月, 杂志通过了万方数据库的审核, 成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的收录期刊;2013年2月, 杂志被维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收录。

杂志社自2011年底开始与技术公司合作自建网站, 将每期的最新目录在纸质期刊出版之前上传到网站上, 并且在目录页增加了万方和知网数据库的链接, 读者可以从这两个数据库中找到全文。2012年8月网站开始正式运行。作为协会会刊, 杂志的PDF电子版从2013年1月开始免费提供给协会会员下载。

协会从2014年4月开始, 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制作手机客户端。在这个客户端中, 有一个专门的“协会会刊”栏目, 每月发布刊物当期的目录、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并利用后台的站外链接功能, 在每期文章摘要的标题下都增加了万方和知网的链接。

(二) 已建成的数字平台对期刊经营的影响

1. 扩大了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网站是杂志社形象展示的平台, 网站上“杂志简介”“杂志栏目设置”“联系我们”栏目对杂志进行的简要介绍起到了让更多的作者和读者了解杂志社的作用。从网站2012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至2014年年底, 累计访问量达到21万多人次, 一定程度上对外宣传了杂志社, 扩大了杂志的影响力。网站上与数据库网站的链接, 间接提高了论文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指标。从万方数据库的统计资料来看, 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从2012年的177上升到2014年的404, 在水利工程类期刊 (共68种) 的排名中上升了23位。影响因子从2012年的0.12上升到了2014年的0.173, 在水利工程类期刊中的排名比2011年提高了11位。

2. 规范了来稿质量。

在网站的“投稿须知”栏目中, 列出了杂志的“征稿启事”“摘要及关键词编写要求”“严禁抄袭的通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量与单位用法的规定”“稿件格式模板”等, 向作者明确了稿件的各项格式要求及写作规范, 使来稿质量在规范化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3. 更好地服务读者和作者。

杂志网站的建设, 架起了杂志社与作者、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更全面优质的服务。网站的“最新目录”和“期刊订阅”栏目可以按年份展示期刊列表, 期刊列表可以进行年份选择、关键字查询、期别选择等操作。选择某一期的期刊, 可以显示该期期刊的目录, 与数据库的链接和期刊购物车的操作。通过“在线咨询”栏目, 作者和读者可以随时咨询自己关心的问题及稿件状态, 并得到及时的回复。

手机APP中提供的当期杂志的目录、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在当期杂志定稿后、印刷之前就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浏览到,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期刊更具时效性和便捷性, 满足了读者碎片化阅读的需求。

4. 带动了杂志发行。

通过“期刊订阅”栏目可以直接从网上填写订购信息, 包括购物车内容、单价、数量、总价、运费、接收人、单位、地址、发票抬头等。这一功能, 间接地带动了杂志的发行。目前杂志的月均发行量已从2011年的月均4000~5000册, 上升至2014年的月均8万~9万册, 成为水利系统发行量最大的学术期刊。

三、对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思考与展望

(一) 运用微信公众服务号, 增强互动, 扩大受众范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微信在广大智能手机用户中已经极大地普及, 作为一款最为常用的即时通讯服务免费应用程序, 它在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统计显示, 2014年第二季度, 微信和微信海外版的合并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达4.38亿。凭借着庞大的用户数量, 杂志社建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无疑会起到极好的宣传推广和内容推送作用。

目前杂志社正在和技术公司合作, 策划开发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 计划充分利用平台的各种功能, 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并设专人进行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具体建议如下:

(1) 定期向用户推送最新录用情况、最新目录和摘要以及行业的最新动态。

(2) 开发平台的菜单功能, 为用户提供其最期待的服务, 如审稿进度查询、优秀论文推荐、学术论文写作技巧、最新录用论文的题目、当期目录、往期目录、期刊介绍、最新活动等。同时以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作为有效补充, 增强期刊微信平台的互动性。

(3) 开发一个供读者和作者检索的信息数据库, 集成杂志社的所有刊物。作者、读者可以检索已出版的文章作者、标题、刊登年月、关键词等, 以及未出版的稿件审稿和编辑状态。

(4) 杂志的微信号除了面向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以外, 还可以面向关心水利事业的普通大众。定期向他们推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科学知识以及与水相关的民俗常识, 会拉近杂志社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吸引用户关注、丰富用户体验、培养用户黏性。总之, 始终让用户感觉有用, 才不会失去用户, 才能使受众面越来越广, 为后期的经营打下基础。

(二) 充分利用手机APP的各种功能, 并加强期刊推广力度

手机APP中协会会刊栏目发布的期刊最新目录、摘要及关键词, 虽然使期刊多了一条内容推送的渠道, 但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 影响力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受众面窄的问题, 建议进行如下改进:

(1)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 比如:音频、视频、图片等, 以弥补纸质期刊纯文本的局限。

(2) 利用手机的互动功能, 以奖励的形式 (如赠送样刊) 鼓励用户发表对期刊内容的评论和反馈。利用“问卷调查”的功能, 在用户中开展调查, 了解用户需求。

(3) 利用手机时效性的特点, 及时发布杂志社相关资讯、行业资讯及动态。

(4) 采用登录换积分的形式, 提高APP的黏性和吸引力。积分可以兑换过刊或手机话费。

(5) 为了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除在纸质刊上刊登APP二维码以外, 还可以在杂志社官网上提供APP二维码, 并在杂志社作者QQ群、微信群中发公告, 在给作者的电子邮件中附上APP二维码, 增加将文章分享到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功能等方式,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使用杂志APP。

(三) 进一步完善杂志官网的各项功能, 实现数字出版

目前杂志社所建官网只起到了服务的功能, 并没有完全意义上实现数字出版的功能。也就是说, 载体虽然变化了, 但还没有实现“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其中, “内容生产数字化”和“管理过程数字化”可以通过技术公司开发的期刊编审系统实现。“产品形态数字化”可以通过建期刊全文数据库实现。在传播渠道网络化方面, 可以完善网站原有的“期刊订阅”功能, 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 真正实现订单的在线支付和发票的开具。

(四) 数字出版经营模式初探

1. 内容经营。

目前, 《水利建设与管理》采取与国内几大中文全文数据库服务商合作的形式, 每年进行利润分成。如果在杂志社自己的官网上为读者提供全文下载, 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免费的, 随着用户群的扩大, 可以尝试适当地收取比在上述数据库中下载单篇文章相对较少的费用。此外, 建多媒体期刊,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但技术上的投入会比较大。再有, 在手机微信用户形成一定规模后, 可以利用微信公众账号里的移动支付功能, 实现单篇文章或整本期刊的线上交易, 或通过“购物车”菜单, 实现纸质期刊的线下交易。

2. 广告经营。

当电脑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上的用户达到一定数量之后, 可以在网站和手机客户端页面中嵌入一些软广告, 如水利企业产品介绍等。广告主可以按传统的方式购买版面, 也可以按照广告被读者打开的次数进行购买, 甚至可以将广告本身以多媒体期刊的形式通过平台进行发布。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 《水利建设与管理》杂志通过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种新媒体中的实践, 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和受众面, 更好地服务了读者和作者,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杂志的发行。今后在 (下转第81页) (上接第72页) 完善上述数字出版平台的同时, 必须注重期刊本身的内容质量, 因为对于科技期刊而言, 内容才是所有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以优质的内容做保障, 读者才会关注, 广告商才会被吸引, 期刊所提供的服务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出版, 2010 (11) (上) .

[2]舒文琼.从高朋微商户看微信营销:善用病毒式传播神器[EB/OL] (2014-10-23) [2015-01-15].http://www.cww.net.cn/.

[3]马勇, 赵文义, 孙守增.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J].数字无限, 2014 (9) .

[4]欧阳菁.借助新媒体扩大科技学术期刊受众的范围[J].编辑学报, 2013 (10) .

[5]杜秀杰, 等.数字出版时代学术论文的互动评价探索[J].编辑学报, 2014 (2) .

[6]谢文亮.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1) .

[7]王秋艳.我国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J].中国出版, 2010 (9) (下) .

杂志期刊建设 篇4

主要栏目:生产技术, 生产设备, 试验研究, 收尘环保, 标准介绍, 电气控制, 计量监测, 分析测试, 专题报道, 技改交流, 行业动态等。

本刊为国际大16开, 全部采用高档铜版纸印刷, 正文超过64页, 每月10日出版。订价:4元/期, 全年48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325。

一刊在手生产不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邮编:100024

电话 (传真) : (010) 65765526, 65767042, 51164621

E-mail:edit@c-m.com.cn

关于期刊杂志版式设计的研究 篇5

1 版式设计的概述

版式设计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 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 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也可理解为:将图形、文字在头脑中进行恰当的加工, 并在特定的版面上组合、排列成一定版式, 具有特殊的民族或个人艺术特色, 进而表达特定的意义。

表面上看, 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 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 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非常密切, 它倾向于平面性, 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的基础环节。

2 期刊杂志版式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期刊杂志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 方便读者阅读。通过不同的版式设计风格, 读者能够区分不同栏目的文章, 是健康知识还是生活随笔, 内容严肃还是轻松。杂志版式设计讲究美感, 字体运用是否得当;颜色深浅是否协调;插图搭配是否合理等, 都会影响读者的情绪和兴趣。好的版式让读者感到赏心悦目, 自然就愿意多看。所以, 期刊杂志版式设计要充分借助艺术语言来地修饰内容, 不仅给读者视觉上的美感, 最重要的是引发他们的阅读欲。

杂志版式设计在传达某个具体的信息时, 其视觉传达的各种元素 (如题目、文章、图形、插图等) 总是直观与具体的。但是不能把这种直观和具体解释为信息量在版面中的简单罗列。期刊杂志的版面应力求简单大方, 让读者一目了然, 瞬间捕捉到兴趣点。

然而, 版面仅仅让人阅读是不够的, 还必须设法打动读者的内在情感。期刊杂志版式设计就是为了使版式与所包含的信息一起进入到一种艺术的感人氛围中, 使读者在阅读时受到感染, 从而把享受变成一种内心体验, 把思绪自然地引入到文化或艺术的境界中去漫游、畅想。

3 关于期刊杂志版式设计的思考

《食品与健康》杂志本着权威、全面、高端、深入的原则, 以构筑食品安全领域技术、知识、信息的传播、交流平台为追求;以成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企业的安全顾问为己任;以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值得信赖的内容与服务提供者为目标, 力图为食品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技术解决方案。作为一本倡导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科普期刊, 其版式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用留白突出重点

文章内容需要通过版式设计来表现。精致、艺术的版面不仅为读者服务, 也是每个投稿者和编辑的心愿。

杂志文章内容的排列, 不要平铺直叙, 要有起伏, 有重点, 有高潮, 针对每篇文章主次的不同, 栏目的不同, 将重点的文章有计划地分散排开, 通过版面达到导读的目的, 让读者在阅读中循序渐进, 不断深入。

有些期刊杂志的版式将图片与文字排得满满的, 这样不仅使读者难分主次, 还会产生视觉疲劳, 真正想要传达的东西也没能很好地突显出来。因此, 要合理表现版面的特色,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包围内文所要传达的视觉语言, 也就是版面要有留白。一份研究资料表明, 读者在看一张照片时, 一般情况下只会用2秒的时间。如果我们把整个版面看作一张图片, 它包含了各种视觉图像, 如果要在2秒内把重点全部表达出来, 这需要设计者精心地编排设计。而留白有助于视线向主要对象集中, 此时所要传达的信息就落在空间中的点缀、空白里的视点上。所以, 留白的空间有助于读者很快找到阅读的重心。

3.2 注重创意的运用

创意是传统的叛逆, 是打破常规的哲学, 是破旧立新的创造, 是设计艺术的灵魂, 是自由版式设计的核心。创意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 在编排艺术中, 它不仅仅指主题思想的创意, 还包括版式艺术形式的创意。目前, 主题思想与编排艺术的完美结合已成为自由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在版式的创意表现中, 文字、图片、色彩和主题思想只有做到完美搭配, 才能生动、直观、富于艺术地传达内容, 共同表现主体思想及情感, 从而给版面注入了更深的内涵和情趣。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敢于打破前人设计传统, 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发掘出新意, 树立大胆想象和勇于开拓的观念。

3.3 强调情感的表达

艺术设计是一种人为活动, 它是建立在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艺术形式, 因此, 艺术设计的存在离不开“人”这个因素。我们知道, 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商品设计, 它只能算是一个标签符号, 而不能称之为艺术。在现代科技广泛普及设计领域的今天, 许多设计形式出现了冷漠和机械的弊端, 忽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而使其功能性极为低劣。然而好的设计必须从主题内在的精神出发, 体现一种内在与外在情感的传达, 从简单的美化装饰和

《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的起草诞生背景, 源自2009年玉林市改革开放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新阶段的时期。形势要求我们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宣传力度, 搭建起让农民交流学习的平台, 推动农村成为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生态协调、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玉林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周斌也缜密提出, 要本台在这方面做出建设性的努力。

面对新任务, 我们做了认真的思考和论证, 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和新形势下广电媒体系统的要点工作。经过一番推敲选择, 最终决定在我台原有节目《新闻视线》的基础上, 再推出“视线记者走乡村”栏目, 作为《新闻视线》的一个子节目, 一方面给农民交流学习和宣传提供平台。另一方面, 由于强调走乡村, 那就决定了节目的形式内容一定要来自农村基层, 预示着记者的采访方向必须是农村、基层和一线群众, 这也就要求记者具备独到的采写风格和扎实的业务技能。

为了保证节目办到实处, 我们先后两次制定了节目的内容方案。第一次方案, 主要从节目内容上明确宣传重点, 即是对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种养致富的典型成果, 农村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 农技生活中的科学发明, 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村容村貌大变化作出系列报道。第二次方案, 重点是在原有节目形式内容上, 拓宽基层宣传的视野, 加大力度宣传农村地道的风土人情、农村新生事物的专业合作, 倡导农村自然、和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 新技术的推广、致富奔小康的样板, 和从农村走出的各类科技人才典型等等。

节目内容的匡定, 奠定了节目的方向和基础。与此同时, 我们从组织和人员上做出整合与调整。委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采写和摄像技术过硬的资深记者挑梁, 辅以部分年轻、实习、见习的记者, 保证节目从内容选定到奔赴前线、基层采访、成稿制作、节目播出、群众反馈等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过一番运筹探索, 《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于2010年5月正式开播。该节目播出后, 受到各级领导、同行和本土观众的高度评价, 称这个节目办到了基层, 办到了百姓群众心中, 不仅包含了宽厚广博的形式内容, 还是一档管看、管用、切合民生实际的节目。

两年多来, 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共播出300多期。内容涵盖了农村基层的方方面面, 都是观众想看, 而未看过的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科学种养、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农村风土人情、发展中的农村教育事业、农家典型致富的学科带头人。农村的风俗文化, 农村的道德模范, 农村生态环境, 留守孤寡老幼等等, 深得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们的喜爱。一位观众在看了节目后评价说:“视线记者走乡村, 与您分享农村见闻”, 定位形象亲切, 内容丰富、精辟、易懂, 用这样的话语评价是最贴切不过了。

在制作整个节目过程中, 记者也深入到农村基层, 走到群众中, 力求把节

走基层是磨炼记者的最好课堂

——从“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得到的启迪

文丨黄承才童琪

摘要:2010年5月, 广西玉林电视台推出“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 (下均称节目) 。该节目加大了对农村基层的宣传力度, 收到了有力的社会效应和良好的媒介传播效果, 成为广西玉林电视台较有影响力的品牌节目之一, 为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统一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渐进深入, 树立了良好的实体标本。

关键词:走基层;记者;乡村

愉悦读者眼睛的功能转变为满足读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功能, 这种功能的转变不得不促使设计者重新思考版面“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使版式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为对人的精神关怀。目前, 追求独立、个性化的自由版式设计也改变了传统版式强硬说教的语气和死板严肃的版面氛围, 而变得更加注重视觉语言的亲和力、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 强调“以情动人”的设计原则, 加快了期刊杂志信息的有效传达与交流, 使人们能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从而有效地接受版面所要传达的内容。

摘要:版式设计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 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 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期刊杂志的版式设计主要体现杂志的内容、风格, 合理的版式设计不仅能突出杂志的特色, 还应方便读者阅读。笔者结合《食品与健康》杂志的需求分别从创意、情感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期刊杂志,版式设计,创意,情感

参考文献

[1]李长春.书籍与版式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9) .

[2]席跃良.平面版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0) .

[3]赵炜.浅谈版式设计中的留白.美术大观, 2007 (01) .

杂志期刊建设 篇6

2015年7月,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卫生资源》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预防医学、卫生学类的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评价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涉及期刊14 728种。来自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多所高校图书馆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等27个相关单位的3 700名研究学科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加了核心期刊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 983种核心期刊。

本刊的进步离不开广大读者、作者和专家的支持,在此向您表示诚挚的感谢!也期待您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卫生资源》的发展。

浅谈期刊杂志版式设计与定位 篇7

一、形式设计整体性

期刊杂志的版式设计是期刊整体策划的重要任务, 这与期刊的文化定位和读者定位有着重要关系, 需要与文章思想高度统一。不同内容的期刊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如《意林》、《红岩》等期刊的版式设计少有“浓重艳抹”, 显出平实质朴的文化内涵, 与期刊的内容相得益彰, 版式的设计更注重出版物内在个性的外在表现。而《VOGUE》、《摄影之友》、《人与自然》等无论从期刊设计的封面、导读、内文都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更注重形式的美。

正如期刊版式设计的几个新理念中提到:期刊设计总的原则是处理好版面各元素之间繁简、大小、疏密、曲直等关系, 在有限与无限、有序与无序、整齐与错落、热闹与宁静之间营造出不同期刊装帧设计的“气韵之美”, 合理地运用版面的语言技巧, 用具体的形象来完成意象的表达。如在设计中根据不同栏目的文章, 标题文字可变换色彩、字体、字号或垫色块、加细线等。正文文字在编排上应该在统一中求变化, 可单栏, 双栏、三栏或四栏安排。图片可跨栏、跨页处理等等。

在期刊版面上的诸多视觉元素, 如经过独特设计的正文字体, 期刊的主色调、各辅色的具体色彩、所选用图片的质量以及所用纸张的克数等, 这些细节都构成了期刊的整体形象, 它们已不再是单纯的视觉符号, 通过搭配、组合传递的是信息资讯的表情, 期刊性质及内容的个性和代码。

二、形式设计表述性

作为期刊杂志的美术编辑, 一定要懂得利用版面传情达意。期刊版式设计的一般原则, 如对比、平衡、统一、节奏等等都是可以为之所利用的。

如《人与自然》这一类期刊的阅读, 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一种审美活动。那我们要如何来展现读者。除了版面设计的有序性、平衡性、装饰性、和谐性、趣味性来体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外, 图形和色彩也是关键要素。往往图形在版式设计中占有很大比重, 并以文字辅助其表现。并且图形本身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以便于使得作品能够迅速有效地吸引读者, 使其对设计产生兴趣。通过版式、形式感、色彩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力, 运用尽可能少的视觉语言来表达更多的内涵, 使得阅读者根据设计所布置的局面来引起更多的思考, 以达到对内在含义有切身体会的共鸣。

而类似于《意林》、《红岩》这一类的期刊, 他们一直以内容为主, 图形、照片的位置、大小、都是为了烘托主题, 使文字内容更容易阅读和理解。在有限的版面里与读者沟通就要求传达的信息一定要准确, 这就强调版式设计需要单纯简洁的意识。版面里的信息高度精练、传达直接, 才能使读者一看就轻松理解, 准确接收到版面里的信息。阿恩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到“简化性”原则, 指出人的大脑领域中存在向最简单结构发展的趋势, 如何使设计吸引人, 就是使它看上去尽可能的简单。

三、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外衣和装饰, 内容才是根本。因此, 期刊杂志的版式设计不能不顾自身的定位和需要, 一味追求形式大于内容的表现方式, 不切实际地给刊物更换靓衣, 不惜血本地把追求视觉噱头来吸引和取悦读者, 造成形式与杂志的定位和内容脱节, 读者的新鲜感过去之后, 必然会厌倦而弃之。

杂志期刊建设 篇8

1992年,Stock在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这个概念,该报告称: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1]。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原先被忽视的逆向物流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和实践也越来越普遍。许多企业已把逆向物流作为提高供应链物流整体绩效、强化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的重要战略[2]。在期刊杂志的流通过程中,逆向物流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所涉及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期刊杂志发行企业(中盘企业)逆向物流的分析,研究逆向物流的价值,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对策。

1 期刊杂志逆向物流的现状

期刊杂志的逆向物流主要是指期刊杂志从客户、零售商等向供应链上游的中盘和出版社退回时所发生的实物物流及与之相伴的信息流[3]。对于期刊杂志供应链中不同的节点企业,它们的逆向物流活动存在很大的区别。期刊杂志发行企业联系着上游的出版商以及下游的客户,因此,它的逆向物流主要存在两种处理方式:仍存在销售价值的期刊杂志,经过分拣后,再次进入流通渠道进行销售;没有销售价值的期刊杂志,一般都是退回给各个出版商或者作为废纸进行处理,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对广东省最大的期刊杂志发行企业(广州如荼文化)的调查显示,该企业近五年来年均处理的退货总量达到250万册,总体退货率为5%左右,如图2。

数据表明,期刊杂志行业逆向物流规模庞大,并且涉及仓储、运输、配送以及拣选等众多工作环节,因此逆向物流对该行业的影响十分巨大。根据对该企业的实地研究以及对其他发行企业的问卷调查,期刊杂志逆向物流的现状及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期刊杂志逆向物流时效性强

期刊杂志通常是以周刊、半月刊或者月刊的形式推向市场,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同时,时尚、电子、体育、汽车以及家居等占据巨大市场份额的杂志类型不仅生命周期短并且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一旦在限定的时间内出现滞销,就必须被立刻退回上游,更换最新的产品。这个特点就决定了期刊杂志的逆向物流必须具备非常强的时效性。

1.2 期刊杂志逆向物流有周期性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期刊杂志滞销后往往不是被立刻退回上游,而是会在零售商的仓库暂存,等到积累到一定数量才统一发回给发行企业。因此,对于发行企业来说,客户的退货会在某几天形成高潮,例如企业与客户约定的月结期限之前,这种情况会给逆向物流的处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1.3 逆向物流返回的期刊杂志再利用价值比较低

根据如荼文化的实际情况,发行企业对退回期刊杂志的处理方式有三种:没有市场需求并且可以退回给上游出版社的产品约占80%;没有市场需求但又不能退回给上游出版社的产品约占15%,这部分产品需要发行企业自行进行处理;还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可以重新入库,并进行二次配送销售,约占5%。由以上分析可知,约95%的退货都无法继续为发行企业创造利润,并且还需要企业支出成本对逆向物流进行操作与管理。

1.4 期刊杂志逆向物流易存储难分拣

仓库只需要具备基本的防潮、防水、防火等功能就可以确保产品的存储。但是期刊杂志品种繁多,数量庞大,并且大部分的发行企业都是采取人工分拣的操作方式,分拣环节就会成为逆向物流的瓶颈,增加了逆向物流压力[4]。

2 期刊杂志逆向物流的影响因素

2.1 客户需求预测的准确度

期刊杂志发行企业的逆向物流主要是由于批发商、书店以及零售商不能及时完成产品的销售所造成。由于期刊杂志时效性强的特点,导致这些滞销品只能退回给发行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户对需求的预测水平决定着退货率的高低,从而最终影响发行企业逆向物流的规模。

2.2 期刊杂志发行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行业竞争激烈

通过对广东地区的期刊杂志发行企业进行调查显示,该地区的期刊杂志发行企业规模都不大,并且几家主要的企业规模与实力都相当。这样导致发行企业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同时不能决定对上游出版商的退货比率,并且为了维持与大客户的合作,不得不提高他们的退货率。这些方面的因素,会对发行企业逆向物流产生影响,增加企业逆向物流成本。

2.3 出版商的经营策略

很多出版商为了通过提高影响力而获得广告收入的增加,往往会增加每期产品的数量,并通过其在供应链中的统治地位把逆向物流的部分压力强行转嫁给发行企业。这样,发行企业不得不处理远远高于需求的期刊杂志,而超出需求的那部分产品最后必然要进入逆向物流的环节。

2.4 物流作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通过调查,期刊杂志发行企业逆向物流涉及多项物流活动,而合理的物流管理方法以及先进的物流设备能有效地提高逆向物流的效率,降低成本。期刊发行企业在管理方法及设备使用方面仍难以达到专业化的程度,这样必然会成为逆向物流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在被调查的企业之中中,分拣作业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这就使得分拣效率低下,严重限制逆向物流的效率。

3 期刊杂志逆向物流的对策

为了避免期刊杂志的逆向物流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障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逆向物流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有用的对策。必须明确,期刊杂志发行行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征,逆向物流作为整个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除它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我们的对策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把逆向物流缩减到一个适当的规模范围之内,另外一个就是要提高期刊杂志逆向物流的运作效率、降低其运作成本,增加利润。期刊杂志发行企业逆向物流的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发行企业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提高客户预测需求的准确度

发行企业通过加强销售数据管理,可以清楚知道客户在每个退货周期甚至每种产品的退货率,从而判断出这些客户预测需求的准确度。前文已经分析过,预测的准确度会对逆向物流的规模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发行企业应该与客户加强合作,双方共同努力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这样,不仅发行企业可以有效地缩小逆向物流的规模,同时,众多客户也可以减少逆向物流的支出,这样一举两得的合作必定能够得到客户的支持,是双方实现双赢。

3.2 发行企业与出版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责任

发行企业控制逆向物流规模不仅要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同时也必须与上游的出版商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由于期刊杂志的出版商依赖广告盈利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的发行量以及推广量比最终真实的销售量要重要很多。对于这一点,实力雄厚的出版商是不会妥协的,并且必定会把发行跟推广的压力转移给发行企业,这样也直接增加了发行企业逆向物流的压力。因此,针对出版商的这种目标,发行企业可以与出版商进行合作,利用自己的直营店以及销售渠道帮助出版商推广期刊杂志,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这样,既可以增加发行企业与出版商之间的信息透明度,加速信息流通,加强两者之间良性协作的稳定性,从而降低退货率,减少了逆向物流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合作,发行企业就可以从出版商获得推广费用及广告费用,这样不仅弥补了逆向物流的成本支出,同时也可以带来额外的利润。

3.3 缩短期刊杂志发行企业的逆向物流周期

缩短逆向物流周期是指要减少产品从进入逆向物流系统到对其处理完毕所用的时间。首先,通过提高发行企业与客户之间信息的透明度,使得发行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清楚各个客户的退货信息,从而可以针对最新的需求快速地制定出二次配送计划,避免期刊杂志错过最佳销售期。其次,通过与出版商协商缩短向上游退货的周期,减少退货产品在仓库中积压,这样,发行企业既可以减少仓库的运营及管理费用,同时也可以加快与出版商之间的结算速度,提高资金周转的效率。

3.4 发行企业加强管理以及增加投入提高物流操作水平

首先,发行企业必须优化逆向物流的具体流程,从退货回收,退货清点,退货储存,到退货运输,每个环节都必须加强管理,例如在回收退货的过程中设计好回收路线,降低运输成本;又例如在退货清点环节设定好优先级别,确保仍有销售价值的货物能够尽快进行二次配送等等。其次,适当增加投入,购买合适的物流设备,提高逆向物流处理的能力。例如使用条码扫描的方式提高退货清点效率,使用合适的货架进行合理储存以及其他设施设备提高退货的装卸搬运、包装等环节的作业速度。

4 总结

随着期刊杂志发行行业盈利幅度的不断下降,产品的逆向物流已经成为许多期刊杂志发行企业难以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发行企业的发展,甚至还可能威胁到企业供应链的稳定。因此,发行企业提高逆向物流效率刻不容缓。以上的对策和措施可以推动和促进出版商共享行业信息,共同决策发行量,降低库存量以及减少逆向物流成本。更进一步,有效管理逆向物流服务能够提高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的利润,增强期刊杂志供应链的流畅性,从而共同推动期刊杂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逆向物流是一种正常的商业活动,对许多企业供应链的完整性以及经营效率产生重大影响。文章研究了期刊杂志发行行业逆向物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为期刊杂志发行企业的逆向物流提供改进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期刊杂志,发行企业,逆向物流,对策

参考文献

[1]谢霞,王宾,温秉权,许爱芬,路学.我国逆向物流现状及实施[J].物流科技,2010(6):4-6.

[2]高举红,苏灿.逆向物流的路线优化问题的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85-88.

[3]张岩,贺超.基于闭环供应链的图书逆向物流研究[J].中国出版,2010,(10):56-58.

上一篇:对话教学情境创设下一篇:工作面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