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2024-05-13

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共11篇)

篇1: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本文就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进行了肤浅的讨论。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景创设

小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情境描述或对其环境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氛围和状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从而可以在具体教学中使孩子们更快地进入音乐情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结合乐曲意境、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生活展示情境“教师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以故事导入情境

导入是新课的开端,也是新授课的定调所在。如果运用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则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谈话、猜谜语,也可以是游戏、讲故事等。如新课之前,我这样导入:“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春天来了,它们要举办一场田径运动会,还邀请同学们去参加,大家高兴吗?”(高兴)“它们也很高兴。听!有些什么动物来欢迎我们呢?”于是孩子们迅速安静下来,静静聆听乐曲,仔细辨别不同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动物形象,并随音乐模仿它们的形态和叫声。接着我说:“今天兔子和乌龟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大家想看吗?”(想)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迫不及待地想听故事《龟兔赛跑》。以动画进入情境

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渗透各学科领域。音乐教育更不例外。教学中,老师们充分运用音响、文字、投影、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生动活泼地展示教学内容,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及审美能力,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龟兔赛跑》这课,当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时,我迅速点击鼠标,播放音乐故事,让学生欣赏音乐动画。于是他们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欣赏了整个音乐故事;并能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熟悉故事内容后,我创设了《找气球》的动画游戏:让学生听辨乌龟、兔子的主题音乐,想想哪些气球是兔子的、哪些是乌龟的?学生都能快速准确地选择。因而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也就是把音乐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老师适时指点、启发、描述,能主导学生认知方向,让他们充分感受形象,巩固学习内容。如完整欣赏《龟兔赛跑》之后,我把五幅表现音乐童话内容的画面同时展出即:森林的早晨---比赛开始(发令)---兔跑、龟追(比赛中)---兔睡、龟赶(比赛中)---比赛结束(欢庆胜利),让学生分段赏析,并思考每段音乐分别表现的是哪一幅图?同时引导学生讲解每一幅画的大意;这样,学生在看、听、说等训练中深刻理解了音乐童话所表现的内容,并很好地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各种能力。以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以探索创建情境

音乐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音乐课堂则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场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创设一个个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不停地思考,在想象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有的同学表现的不太完美,但他们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在这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天地。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音乐则是表现形象的艺术,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就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如果说:“情境是只船”,教师不止是让学生坐在“船上”,而是引导他们动脑筋,动手学习划“船”,并与老师“同舟共济”,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到达希望的彼岸,这才是情境教学的追求所在。

篇2: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在中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的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例3、在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首先,复习提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及图形(如图1),此时,则有AB∶BC=1∶1=DE∶EF;接着,将直线CF向下平移,得到若AB∶BC=1∶2时,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结论;然后继续平移BE和CF,使AB∶BC=m∶n时(m,n为实数),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启发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形式,归纳结论。

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4、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一只苍蝇粘在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我引入本节正题。

篇3: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一、数学源于生活, 以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应取材于学生的生活, 它应该是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 同时隐含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 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 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有利于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中, 从而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

例如讲授苏科版七年级上的《有理数》时, 我是用相对的两个情境引入的.情境一:高照的太阳下, 几个小朋友在玩耍, 脸上流着汗珠, 手中拿着冷饮, 好热的天气!情境二:路上的行人穿着厚厚的棉衣, 带着帽子围巾手套, 小河河面上结着厚厚的冰, 好冷的天气!同学们, 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 请问:两个情境中的温度大概是多少度?学生纷纷抢着回答:第一个情境是35度, 第二个情境是零下5度;第一个情境是零上36度, 第二个情境是零度以下8度……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 但在同学们的模仿中, 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 这样既说到了正数, 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 在零上和零下的对比下学生很容易明白正负数的区别.

二、数学贵在探疑, 以悬念情境激发疑问思考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 使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 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 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讲授苏科版七年级下《科学计数法》时, 以这样的情境导入:太阳的半径约为700000000m,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 而氢原子的半径大约只有0.00000000005m, 你听说过纳米吗 1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 像这些很大或者很小的数据我们表示的时候很麻烦, 那我们数学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方法呢?接着告诉学生可以借助“幂”来表示.此时学生不免产生好奇, 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不断提问.这样学生参与到其中, 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

三、课堂需要氛围, 以趣味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富有趣味的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 使机械的知识变活, 深奥的数学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能给学生留下生动鲜活的印象.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二课时, 本课讲的是中心投影, 是继平行投影后的一课, 可以用以下情境导入:一高一矮两个同学在路灯下行走, 甲同学 (较高同学) 对乙同学 (较矮同学) 说:“我比你高, 我的影子一定比你长, 因为物高和影长成比例.”乙同学不服气:“我虽然没你高, 我的影长也可以比你的长. ”上述引课方式, 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情境中, 不仅增加了趣味性, 满足了好奇心, 而且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探究中感受到学习新知的必要, 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促发联想, 活跃思维.

四、思维需要缜密, 以纠错情境锻炼学生思维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 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 在不断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践也告诉我们, 人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失败和教训印象是极其深刻的, 甚至是终生难忘的.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 常常在学生易错的节骨眼上设置“陷阱”, 有的放矢地编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问题使部分学生陷入歧途, 然后欲擒故纵, 有意让学生沿着这条错误思路得出错误结论, 再诱导其在自查自悟中挣扎出来, 从而达到让学生“落陷受难, 吃堑长智”的目的.

例如, 在复习二次根式时, 让学生做这道试题: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x2+7x+1=0的两实根为m、n, 不解方程求mn+nm的值.不少学生都得出-722, 然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错误根源, 让他们在失败中接受教训, 这样往往比单纯地正面讲解更有效, 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为教师提供展示调控能力的同时, 也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数学情境, 才能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使刻板知识的传承呈现出灵动鲜活, 高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构建,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使数学课堂变成趣味无穷、师生互动、彰显个性、活动开放的课堂.

我们期待着数学教学将会有更多的、真实有效的情境出现.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N].中国教育报, 2007-1-5 (6) .

篇4: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方法探索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情绪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针对这些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不能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因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心理活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意志磨练、个性心理形成的过程。何谓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有效”应该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乐”中发展语言能力。针对本次主题式对话话题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前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现行的数学教材又作了一定的修正:形式上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降低了难度;教材不仅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且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材的修正体现了教改精神,那么,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线教师就更应应承课改思想,脱离“依纲依本”的思想,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或取或舍,或增或删,或提前或延后,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备课时,对于语言点的重组、训练方式的改进都需做到“心中要有一杆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创设有效情境的前提。

二、适时、恰当提问是良策

情境这个词所涉及的面很宽泛,从广义上看,开展一个游戏,组织一次活动,评讲一个故事……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对于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而言,我则更钟情于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学贵有思”。提问是课堂教学启动的点火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催化剂和润滑剂。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要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教师必须提炼最有价值的问题且能做到适时提问。(一)问在导入时,导入新课时我们往往可采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二)问在过渡处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三)问在重难点处,设计的课堂提问抓住了重难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应找出重难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

三、精选互动话题是关键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关键看学生的技能是否得到训练,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因此,我认为精心选择互动话题是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关键一环。话题的选择宜整忌散,宜精忌滥。设置情境进行教学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得让大部分或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当然,由于禀赋,教育影响和兴趣爱好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自然也会呈现出差异,因此在设境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有自己的位置,有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另外,由于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尽量减少组织教学环节及重复的训练环节,赢得时间让学生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话题的选择宜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忌生搬硬套。帮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中要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于真实的场景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5:如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新田一中

何军雄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在问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价值的生动,我个人认为最适合学生口味的,联系生活,结合课本知识,课堂实用的教学情境就是有价值而生动,就是我们平常教学中所需要的。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而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性的意向活动,是力求认识周围事物的倾向,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由于学生对知识真理有强烈的追求,就必然是学习活动中强有力的内心动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来创设教学情境。下面列举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情境。

1、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地理的毅力和恒心,因而教学内容要不断启示“人地关系”这一条主线以及对知识的探索。例如,在讲述《大气的热力状况》时,提出:“为什么在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而不是正午?”“为什么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引入新课,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课后总结时又提出:“晚秋时,许多农民制造烟幕意在何处?”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又如在讲授《新兴工业区》时,说到为什么意大利新兴工业能迅速发展的原因及特点时,启发学生思考“在哪些方面是值得我国温州发展乡镇企业中需要学习、借鉴的?”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始终处在对知识的执着追求的态势中。

2、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如对于《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节的教学,我安排学生先自学,然后进行老师答疑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的。又如在进行《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一节教学时,我采用的是讨论法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发言,把身边所熟悉的、新颖的、有特色的文化事物表叙出来,供大家讨论、分享。

3、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学需要的情境之中,容易诱发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可通过向学生提出:“若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地球上五带将如何变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又将怎样变化?” “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或只自转不公转),全球的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这种情境的创设,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进入对地理知识的探索中去,致使爱好地理,想学好地理。

篇6: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等视频资料。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促进改革进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一)积极导入、激发求知的催化剂

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是语文老师首要考虑的。例如:我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首先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并滚动播放草原美景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氛围、渲染情感的添加剂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种让我们教师十分尴尬的场面: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教师早已入情入境了,可是学生大多十分冷漠,无动于衷,对情感的体验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而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往往会产生“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例如:我在教学《七律长征》时,开始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有声有色,激情朗读的强化剂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像《桂林山水》这样充满色彩美的课文,在文字的显示条件下,课文美感的展现绝对受到约束。但是,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桂林山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倒印水中,如诗如画。画面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回到课文中,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促生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篇7:小学英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庆城县玄马学区贾桥小学

张霞霞

情景教学能是能使单调、抽象、枯燥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熟悉的情景中讲解和操练英语知识,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进学生感知、理解、记忆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趣味化、形象化。而学生也往往能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中演好每一个角色。

一般地,创设情景教学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创设直观情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和运用英语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接触英语时间不长,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模型、简笔画或者视频、幻灯片等手段来设置直观情景进行英语教学,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What can you smell?时,可让学生从家带来自己喜欢的水果和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就有血有肉。简笔画形象生动,直观性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简洁传神。如让学生学会用bird、tiger、elephant和flying、running、walking这些单词进行说话训练活动,教师就可以通过简笔画,将飞翔的小鸟、奔跑的老虎和散步的大象有机结合在一起,由简到繁构成一幅情景画,学生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掌握语言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把制作好的幻灯片投影在屏幕上,直观有效地再现教材内容;或者运用电影、电视和录像进行教学,再现教材中的场景和意境;也可以从不同渠道剪辑、下载并制作生动活泼、声像结合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情境。各种实物、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英语教学有声有色、有情有景,使抽象的单词或句子转化为直观形象或鲜活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获得一种真实的感受,让其觉得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英语。

(2)创设活动情色,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边动边学,可以使枯燥的单词和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应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到这种活动情景中,在各种活动和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常见的活动情景主要有竞赛活动情景和游戏活动情景。以竞赛活动情景为例,英语教学中的常见的竞赛形式主要有:比记忆、比反应、比速度、比观察、比想象等等。比如,在字母、单词、音标教学中,可在不同几何图形的吹塑纸上贴字母、单词、音标,让学生观察完毕后把其中的部分字母、单词、音标摘掉,然后问学生“What’s missing?”,让学生凭借记忆说出“遗失”的内容。在巩固“What colour is/are…?”“Where is/are…?”“What’s in/on…? ”“Is/Are there..?”“How many…are there…?”等句型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事物,记住有关细节,然后遮盖住图片或实物,结合具体句型,以小组对抗的形式,检查对方的记忆情况。竞赛或游戏活动情景的活力在于它具有极大的竞争性和乐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3)创设对话情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习惯和能力

许多学生学英语时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义及内容,导致在说英语时精神紧张,容易用错。只有增加“说”的经验的积累、说话环境的适应和开口习惯的养成,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基于这点认识,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出发,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设计各种真实的用英语交际的情景。

篇8:政治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呢?结合几年的教学经历, 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语言与情感等营造氛围

在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上, 教师既是“导演”, 又是“演员”, 与学生 (演员) 共演一台戏。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学艺术, 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我针对学生易受情绪和情感感染的心理特征, 从教学需要出发, 努力表现和蔼可亲的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等,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探究的情感, 取得知情并举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要严谨、简洁、生动、形象、前后连贯、合乎逻辑, 只有学会运用言语的快慢高低, 轻重缓急, 语调的抑扬顿挫, 转换起承, 在讲课时或清脆有力, 或深沉浑厚, 形成独特的魅力, 声声入耳, 扣人心弦, 才能吸引动学的注意力。

教学中, 教师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以真挚、饱满的情感, 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 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 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 等等。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吸引了学生, 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 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催化剂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与积极性, 常常取决于对老师的情感。由此可见, 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交融的通道, 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 在教学中, 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 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在学习上帮助他们, 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 经常走到他们中间, 找他们谈心, 参加他们的活动, 为他们服务, 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 多找出其闪光点,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只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 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三、优化课堂教学

1. 精心设计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 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思维以疑问为起点, 有疑问才有思维, 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因此, 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 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 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教师及时解惑, 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 穿插趣味故事。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力。

3. 充分利用漫画。

政治教材内容抽象、枯燥, 恰当地利用漫画, 可以化抽象为直观, 变枯燥为生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如在讲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时, 可选用漫画《小鸟的悲哀》。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也可选用漫画《渴望》。此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山岭田野, 杂草丛生, 一人心驰神往, 渴望这里高楼林立;第二部分, 林立的高楼取代了空旷的原野, 此时人被挤向楼顶, 他的心又飞向了广袤的原野。看后启发学生认识到“如果以牺牲大片的土地等资源环境为代价, 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必然会落空”的道理, 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4. 运用微机、录音、录像等再现情境。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 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动用于教学中, 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 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音、录像、微机的演示, 扩大和改变了视觉和听觉途径, 提高了视听效率。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 在情境的氛围中, 感知历史, 陶冶性情, 激发情趣, 活跃思维。比如, 我在讲“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 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一幅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然后结合歌词内容, 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深圳那空前的改革举措,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感性上体会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 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5. 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 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并体现知行一致的原则。这就变单纯的说教为精心的指导, 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 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6. 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

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迅速, 存在许多热点、焦点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学生所关心和容易困惑的。因此, 政治课教师应了解时事, 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结合起来, 并给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到政治课也是有活力的。如我在教学实践中, 把学生关心的友谊、择业、反腐倡廉及国际形势等问题作为教学内容, 深受学生欢迎。

篇9: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关键词:创设情境;误区;思考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教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究竟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情境创设的常见误区

1.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有些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有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其应有的“磁场效应”。

2.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学生却不这樣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的,用一笔画画出了一匹马的图案,然后问:“你能画出来吗?试一试。”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出问题:“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一笔画”的含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两点思考

1.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以上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笔者认为不是,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3)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4)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而不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从以上分析看出,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就要坚决摒弃。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2.创设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理清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明确以下几点:(1)要有真实性。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2)要有“数学味”。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要区分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如前例教学“元角分”,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

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结合二个方面要求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

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创设知识,才能创设出便于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参考文献:

[1]姜家风.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永胜县星湖中学 子 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获得新知识和情感体验。

篇11: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富强中心校教导处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呢?下面,谈谈对“数学情境”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中为什么要创设情景? 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成人看来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对于儿童来说情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认同,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常常是昙花一现,往往只是在知识引入时创设一个情境,一旦导入教学内容就弃之不用。这样的情境只是作为课堂教学引入的一个“情景”,局限于引发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已,随着“情景”的结束,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消退,对整个课堂教学无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学情境的创设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要有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以至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二: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其三: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思考。

二、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况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

1、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

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2、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教学“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小明从大连给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贺卡。”。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8角钱。”“8角钱怎么拿呢?”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我们看到,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3、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的,用一笔画画出了一匹马的图案,然后问:“你能画出来吗?试一试。”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出问题: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一笔画”的含义,能吸引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事实上,我们去买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5、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但我想,如果这里,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三、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谈一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八种。

1、图像情境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都非常感兴趣,思维很容易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由此可见,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所有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学8的加减法时,可以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小鸡吃食”的故事情境: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左盘3只,右盘5只的画面。根据所供画面要求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再根据画面提问“可以怎样列式?”由此引出新课内容。由于动画新颖有趣,贴进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六年级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幅画面导入新课:小企鹅与小花猫赛跑。小企鹅嘎嘎的叫:“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线比小花猫长!“到底谁跑的路线长呢?我们大家帮它们计算一下好吗?”孩子们嚷:“我们只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不会计算圆的周长。”教师及时导出:“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孩子们顿时作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一年级教学《6的认识》,教师先出示一幅情景图或电视课件。并向同学们说: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今天是金龟子的生日,你们看有几位花仙子前来向他表示祝贺,金龟子搬来了几把椅子?倒了几杯茶?端来了几只盘子?每只盘子里放1块蛋糕,共有几块蛋糕?利用多媒体逐一展示问题情景,你们数出的客人、桌、椅、盘子、蛋糕都是几?(6)。从而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6的认识”。

2、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如:三年级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设计了一道趣题,让学生质疑安琪今年9岁了,她高兴地告诉爸爸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已经过了9个生日,爸爸“唉”地叹了口气,我今年36岁了,也只过了9个生日。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显然学生对爸爸只过了9个生日,产生了疑问。要解决这个疑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会找到答案。

如在讲授《对称》一课时,老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看,在数学乐园里,飞机、蝴蝶、树叶它们都说:“我们是一家子”。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能说它们是一家子呢?

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问题情境不仅新课导入时需要创设,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创设,这样才能不断地诱发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加法的实际运用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画有不同颜色、不同只数的兔子图,然后问学生:“图上关于兔

子你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它吗?”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拓展、活跃起来:有的观察,有的动手分白兔、黑兔,有的合作……最后通过四人小组上台汇报研究结果,找到了不同的方法:(1)数出兔子的总只数,有一个一个地数,也有两个两个地数的方式;(2)按群计数(左边9只,右边6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8只,黑兔7只)后,算出总只数。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旨在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3、活动情境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

如:二年级教学《角的认识》。教师将学生4——6人分一组,每组桌面上有学具、折扇、钟面、半圆的纸片,小方巾、三角板、红领巾、小棒、吸管……教师让学生动手分类,(分两类。物体表面有角的分一类,没有角的分一类)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情况,在黑板上或平台上展示出来。对于一些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把它摆在一边,打上“?”每个人将物体表面有角的拿着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孩子们议论开了,尖尖的,手顶着有点痛,教师指出这叫顶点(课件出示红点)。还有两边直直的滑滑的,教师指出这叫两条边。那么这两条边都是从哪儿引出的呢?(课件演示,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课件接着出示,从顶点起将所夹的部分向后涂上颜色)再让学生用手指一指学具中的角。学生通过摸,看,指,初步认识了角。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有的教师曾经进行过尝试。课始,便以创设“小商店购物”为基本活动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在讨论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并用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者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这

样,整堂课都融入到活动之中———自编并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填写发票的思考中。这不仅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4、操作情境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在一些抽象的知识上,要抓住关键,巧妙设计操作情境,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如《克与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有关物体质量的单位,但他们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1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仅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用秤称一称1克和1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的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感知。然后教学“1000克=1千克”时更应巧妙设计,让学生把2袋500克的砂糖与1袋1千克的砂糖分别放到天平的两端,发现指针正好指着刻度0,天平平衡了,由此再得出“1000克就等于1千克”,学生就很自然地接受了,通过这种实验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了真实的经验和感触,同时也使问题更生动、直观。

5、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拓展教学情境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如:四年级教学《循环小数》是,教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过马路时常出现的红灯、黄灯、绿灯的情境,公园里、娱乐场所、广告牌常常出现的霓虹灯的情境(也可将这些情境先摄像,再放出来)然后提问:它们是怎样出现的?孩子们结结巴巴说先出什么,再出现什么,后出现什么。而且总是不停地重复出现。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依次、重复、不断出现”八个大字,并提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你见到过这种现象吗?学生议论后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依次、重复、不断出现,还有学生说:每周按周一、二、三、四、五、六、日依次重复不断出现。那么数学王国中有这种现象吗?那我们来试做两道题,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再如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先让学生先猜猜100粒米有多大的一堆,煮出的饭又有多少,是否够一个人吃?接着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可到底谁说对了呢?孩子们都积极地回家去试验,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情境自然就把学

生的学习带入了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又如:六年级教学《比例尺》时,教师拿出一张在长城脚下的照片,放在平台山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边说边用手比划:长城就这么长吗?我就这么高吗?学生说:不是的!是把实际距离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从而导出。

6、故事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教学《0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二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本来数的认识教学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如在开始分数教学时,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夏天中午时,大家都很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叫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到分数比较大小时又继续这个故事:一个西瓜师徒四人,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应该一人四分之一。”结果八戒以自己胃口大为由说:“我要多吃些,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吃五分之一。”悟空听了切了六分之一给了八戒,连说:“傻瓜!傻瓜!”这是为什么?

一段生动的故事,创设最佳数学情境,使得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形象的认识。

7、知识情境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这是老师的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旧知识是儿童学习的重要资源,旧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必要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不要千篇一律。

如五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就必须先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接下来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只是将“万级”迁移到“亿级”就行了,以此让学生感到新课不新。

8、课前情境

为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创设的情境。课前对学生的煽情活动。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创设良好的情境开展教学为途径,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数学教育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的具体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双基,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上一篇:面试销售自我介绍怎么说下一篇:二手房过户抵押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