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研究

2024-05-12

混合学习研究(精选十篇)

混合学习研究 篇1

1. 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学习是计算机网络学习和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来讲, 混合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或学习理念, 它是结合传统学习手段和计算机网络学习手段的学习方式, 取两者的优势进行学习。它的目标是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 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2.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 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 通过对教学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 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二、混合学习促进小班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多元智能理论

《零点项目》现任执行主席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 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因此, 提倡针对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因材施教”, 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境, 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 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2. 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混合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 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即提倡通过选择“恰当媒体”, 寻找既能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获得最高效率, 同时又投入最低的学习方式。调节各种学习方式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 从而利于促进学生接受知识、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 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 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社会建构主义也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过程, 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一面, 它特别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作用, 认为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情境性, 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不仅是因为真实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 而且是因为客观活动是个体建构知识的源泉。

三、混合学习促进小班化教学的策略探索

混合学习是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学习的有机融合。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仍然适用于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 混合学习的教学策略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是组织需求与网络学习的基本特质。运用恰当的混合策略合理地选择及设计教学活动序列、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 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结合学习课堂谈谈混合学习促进小班化教学的两种主要策略。

1. 混合学习促进小班化兴趣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师有责任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创设生活中真实的生活情景或利用网络创设虚拟的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以兴趣促进课堂教学。

英语:音乐引入, 激发兴趣。歌曲从苹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营养、多方面的感觉引出:what do you like?

语文:情景体验, 朗读课文。小鸡啄洞, 从洞里看外面的世界 (对比画) ———蓝湛湛的天空, 绿茵茵的树木, 碧澄澄的小河, 欣赏图片, 感受外面世界的美。

2. 网络环境下小班化学习过程的控制策略

通过现场的观看, 教师可运用以下四种网络课堂小班化学习控制策略:情感激励策略、浏览监控策略、及时引导策略、评价统计策略。

参考文献

云计算辅助教学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 篇2

编者按: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推进,云计算平台的发展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云计算在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云计算辅助教学的视角探讨了混合式学习实践的开展过程,对如何把云计算的开放性优势和混合式学习中教育要素的优化与对教育主体的关注结合起来进行了探究。

● 云计算辅助教学与混合式学习概述

云计算辅助教学是在云计算环境中,利用云计算平台构建个性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以辅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鹏给出的判断云计算的标准之一是:用户使用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在网络中。云计算辅助教学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因此,只有当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切教育教学资源都在云端,具体的教学任务均通过网络完成时,才是真正的云计算辅助教学。

混合学习从表面特征来看是把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网络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但这种观点没有抓住混合学习的本质与内涵。Singh&Reed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技能,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黎加厚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按照教学的需要娴熟地运用,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综合美国中心软件的HarviSingh和ChrisReed定义的五个“适当”和黎教授的各种要素的组合说,可以确定混合式学习中混合的内涵是把与教学有关的教学理论、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评价等所有要素进行有机的结合与优化,以实现取得优化的学习效果的最终目标。

从学习形式上可以把“混合”分为以下5个维度:在线形式与离线形式的混合;自定步调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混合;结构化学习与非结构化学习的混合;特定的学习材料与灵活的学习材料的混合;“工作”与“学习”的混合。

云计算将原本需要通过安装在终端的软件处理的事情通过网络完成,把需要存放在终端的资料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中。运用云计算辅助教学,能让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体现了混合式学习中“适当”的要求。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情况介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与教育技术研究密切相关的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严谨、规范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为毕业论文的开题与写作奠定专业基础。

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学习的学生,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教学设计、三维动画和网络管理三个方向的27名学生。课代表以导师为分配的原则(即每个导师带领的学生在一组),把参加本课程学习的27名学生分为5个学习小组,其中有3个小组每组5个人,另外2个小组每组6个人,每个小组都取了小组名,分别是创E小组、六人行、螺丝钉、3D&ID和Keep Moving。

由于担任这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孟老师远赴美国进修学习,因此,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利用云计算平台进行,每周四晚21点由孟老师在美国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远程教学。云计算平台包括YY团队语音工具和Moodle课程学习的平台。此外,黎教授还担任这门课程面对面的教学辅导工作,作为对云计算辅助教学的补充。

利用云计算平台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对习惯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我们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

● 云计算辅助教学下的混合式学习的实践

利用云计算开展混合式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同步在线课堂

同步在线课堂是完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同步在线课堂的构建是通过团队语音工具YY和Moodle平台实现的。

(1)课堂语音通讯工具

课堂语音通讯工具使用了团队语音工具YY,团队语音工具YY是针对中文用户设计的多人语音群聊工具。团队语音工具YY具有语音流畅,音质清晰;服务器稳定,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稳定的公共语音服务;界面符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永久免费等特点。

◊YY登录

登录界面与QQ的登录界面相似,用在YY官方网站注册的邮箱或账号即可登录。登录后的界面分为频道、排行和Y友三个栏目。其中Y友和频道的功能分别跟QQ中的好友、QQ群/讨论组/社区类似。在频道的“输入数字ID进频道”文本框中输入申请好的频道ID就能够进行语音的群聊。

◊YY界面设置

界面设置比较简单,在登录后可以对系统、热键、通话、好友验证、屏蔽信息及个人信息进行设置。其中的通话设置选项中可以对说话模式进行设置,分为按F2说话(系统默认为F2,可以对此键进行设置)、按鼠标键说话和自由发言三种模式。

(2)课程学习的平台

课程学习的平台使用了Moodle课程管理平台,为方便教师的教学管理,要求学生以实名的方式进行注册和登录。Moodle课程学习的平台承担着为课程学习存储多媒体教学课件、拓展阅读的资料,在每个教学单元里建立学习交流区以方便师生间讨论交流,为小组建立作业提交与反馈区等功能。学习交流区是小组成员及各个小组对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遇到的难题进行发布、讨论交流的空间(如图1)。小组作业提交与反馈区是每次学习完本次课程内容后,小组提交作业的空间,提交的作业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学习交流区和小组作业提交反馈交流区是一种非即时的反馈交流。

(3)同步在线课堂教学

同步在线课堂是通过综合使用团队语音工具YY和Moodle课程平台来实现的。YY语音交流工具具有完善的即时语音通讯功能,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远程语音教授。在同步学习时间里,教师通过语音通讯跟学生一起学习Moodle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并对学生实施远程教学指导,解答学生学习疑问。若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或者遇到困难,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布到YY的文字聊天框中,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并解决(如图2)。

2.物理课堂教学

担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任务的是黎教授,其出发点是对孟老师的远程教学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以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物理课堂作为在线课堂的补充和完善,并不讲解该课程具体的知识内容,其教学组织方式是先由黎教授抛出与该课程学习有关的话题,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查找和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由小组推选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阐述分享。物理课堂的另一个亮点是穿插了很多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体现了黎教授一贯推崇的在活动中进行学习的开放式课堂的思想和理念。

3.异步在线课堂

异步在线课堂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差异,也是师生异步讨论交流的空间。在该课堂里,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发布到Moodle平台上的学习交流区,孟老师根据每个人所提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和学习辅导。同时,其他同学也可以对发布在交流区的学习问题以回帖的形式进行讨论,利用群体智慧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如图3)。

4.小组自定步调的学习

小组自定步调的学习是小组成员可以在孟老师规定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时间内,完成孟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在学习任务布置后,完全由小组成员商量制订学习计划,将计划付诸实施,并将在学习计划完成后所产生的学习作品提交到作业上交区。小组自定步调学习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中以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了混合式学习中要素优化的思想。

5.教学评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依据个人在同步在线课堂上的出勤情况、发言情况和回答教师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第二部分是依据个人在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在小组中承担的责任和完成的具体任务。总结性评价依据的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上交的课程论文的质量。

● 结束语

国内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 篇3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正逐渐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新热点。为了把握2006-2015年近10年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本文用内容分析法对混合学习近十年的127篇期刊论文,从期刊数量、期刊来源、关键词共现网络、研究主题(教育技术AECT 94定义中的5大主题)、论文作者所在区域几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混合学习十年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论文主要来源于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两类期刊;关键词共现网络发现紧密度强的词有学习模式、课程设计、信息技术等;研究主题分析了解到我国关于混合学习的研究集中在理论基础、课程设计和实际应用类研究上;作者所在地区研究发现,该研究集中在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可见,混合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学习方式,也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混合学习;内容分析;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7-0075-04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形态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一股全球性的E-learning学习模式开始盛行,人们期盼用E-learning来改革或替代传统课堂教学。然而,到20世纪末,人们发现风靡于全球的E-learning并非想象的那样卓有成效,由此开始反思学习理论与技术应用方式,试图用“混合学习”来实现“回归”。

“混合学习”又称“O2O学习法”,是线上的网络学习方式与线下的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新概念,并把混合学习定义为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两者优势的结合。传统的课程教学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其也有着网络课程教学环境下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基于混合学习的理念能把两者的优势有效整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混合学习将逐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

那么,近十年来,国内混合学习的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现状如何?混合学习是否依然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中国知网(CNKI)“社会科学Ⅱ辑”学科领域2006~2015年的127篇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1.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内容分析为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检索到的学术期刊论文为研究来源。选择 “社会科学Ⅱ辑”学科领域,期刊类型设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两大期刊,以“混合学习”或“混合式学习”作为检索词在“篇名”处进行检索,查阅2006~2015年的相关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章127篇。笔者以这127篇期刊论文作为分析对象。

2.类目与分析单元

通过对相关期刊的研读和借鉴类似领域的类目分析方法,本研究根据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将文章分析类目设置: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5大主题。鉴于有的期刊论文难以判别属于哪个主题,故增加一个“其他”主题类目。

3.统计工具

本研究数据分析和图表生成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Microsoft Word 2013软件。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混合学习2006~2015年期刊数量分析

通过对CNKI的检索,统计了2006~2015年关于混合学习研究期刊数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统计显示,2006年到2009年四年时间的期刊论文数量较少,年均没有突破10篇,这与我国混合学习的发展轨迹相吻合——当时网络的普及还不全面,网络学习者还不是很多。2010年发文数量达到第一波峰值18篇。2011~2012年处于平缓状态。2013年达到第二波峰值22篇。2014年迅速回跌至12篇,这一年,国内“微课热”和“慕课热”盛袭,吸引了教育领域专家及学者的高度关注。2015年,达到第三波峰值26篇。总体而言,2006到2015十年间混合学习的发文量呈现平缓上升趋势。

2.论文期刊来源分析

127篇期刊论文发表在28种不同期刊。在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中:《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发文量最多,分别是16篇、16篇、13篇和18篇,占到所有期刊发文量的49.6%。这几类期刊是教育技术学领域的重要期刊,所发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对混合学习研究的关注度也比较高。除此以外,《教育与职业》和《中国成人教育》发文7篇,各占总研究的5.5%。可见,混合学习在职业与成人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关注度。混合学习学术期刊分布如表1所示。

3.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本研究采用中国知网(CNKI)新版KNS6.6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对研究混合学习的127篇期刊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直观地的看到127篇混合学习期刊论文的关键词分布情况。混合学习作为关键词中心点,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共现强度。围绕在这一中心点周围的有学习理论、学习模式、课程设计、网络培训、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学习效果等共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词与词之间联系也较为紧密,反映出此类研究已趋于稳定和成熟阶段。散布在边缘的有资源平台、研究现状、知识建构、课程质量以及关于评价效果等共现强度不太高的关键词,反映出混合学习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还尚未稳定。

4.研究主题分析

根据图2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以及对相关论文的研读和借鉴,本研究将教育技术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5大范畴作为类目分析的主题方向,5大主题又包括多个相关的子主题。设计方向研究包括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开发方向研究包括混合学习的平台设计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方向研究包括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应用策略、应用效果;管理方向研究包括混合学习的教学管理;评价方向研究包括混合学习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综合评价3方面。类目将主题和子主题进行了期刊数和所占比例方面的统计如表2所示。

(1)设计主题研究

任何一项实施体系的成功都离不开最初的设计,设计可以说是完整活动的灵魂。混合学习作为网络时代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也不例外,混合学习的设计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能力,所以类目表将设计主题分为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两个子主题。

表2统计显示,设计方向的研究期刊占到论文总数的26%,其中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占11.8%,期刊数为15篇;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占14.2%,期刊数为18篇。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对混合学习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的研究是比较重视的,无论是技术的应用还是平台的开发,任一阶段都需要理论的支撑,理论研究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研究的水平。同时需要有高质量且可实现的教学设计方案供研究把握方向。

(2)开发主题研究

开发的目的是将设计的蓝图结合具体的平台和课程资源,有效地促进O2O模式的融合。表2统计显示,开发方向的期刊数量占到总数的11%,其中,混合学习平台设计开发占3.1%,期刊论文为4篇,课程资源开发占7.9%,期刊论文发文量为10篇。从数据上可以窥探出我国关于混合学习的开发领域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关于平台的设计和开发,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成果较少。

(3)应用主题研究

应用范畴的研究是使开发的成果投入教学以及相关领域,得到推广传播,而混合学习在学习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正好可以体现目前混合学习的实际应用现状。表2从三个维度分析了混合学习的应用现状,统计显示,混合学习的应用研究范畴在整个研究的比例高达50.4%,超过二分之一,是混合学习研究关注的重点。其中实际应用占33.1%(期刊数为42篇),包括混合学习应用于学校的具体课程、教师职业培训、企业培训等方向;应用策略占7.9%(期刊数为10篇),包括和精品课程以及和各大平台有效结合的研究;应用效果占9.4%(期刊数为12篇),包括学生应用混合学习方式的成绩情况调查,以及其他方面的效果检验。

(4)管理主题研究

管理的目的是使上述设计、开发、应用和之后的评价的各项工作有效的展开。管理范畴的关键是系统概念,研究如何使各范畴的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使教育技术产生整体效应。表2统计显示,管理范畴的研究占到总数的1.6%,是研究关注度很低的一个主题。10年期间仅仅发表了2篇关于混合学习教学管理的期刊论文,可见,此类研究目前比较缺乏。

(5)评价主题研究

把评价置于最后,并不是因为评价的重要性不及其他几项,实则评价的作用是为了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整错误的教学,全面评估整个教学过程。表2统计显示,混合学习的评价研究范畴占总数的8.6%,其中包括评价体系的3.1%(期刊数为4篇)、评价方法的0.8%(期刊数为1篇)、综合评价的4.7%(期刊数为6篇)。总体而言,目前混合学习评价范畴的研究数量较少,没有设计、开发、应用3类研究的重视度高。

5.论文作者地区分布

依据127篇期刊论文的第一作者所在地区,进行统计,发现论文作者分布于全国26个省/直辖市,如图3所示,但是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江苏、浙江、湖北等较发达地区,发文72篇期刊论文,占56.7%,是混合学习研究的核心地区。云南、山西、广西、新疆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研究较为分散和薄弱。具体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2006年到2015年,中国知网(CNKI)的混合学习相关期刊论文发文量为127篇,研究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整体呈上升趋势。混合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正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通过期刊来源分析发现,混合式学习研究论文集中在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类期刊,这两类期刊是教育研究者探讨混合学习的重要平台。除了这两大类期刊之外,《教育与职业》和《中国成人教育》发文量也比较多,内容多数是关于教师职业培训和企业培训等方面。可见,职业培训与成人教育是混合学习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理论基础、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以及基于计算机网络资源学习是混合学习的主要研究热点。通过研究内容的类目分析发现,混合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和应用范畴,其中,探讨最为活跃的有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和实际应用。关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类研究发文量较少,造成了混合式学习研究分布不均衡的现状。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字化学习平台,加强了网络学习和传统教学的结合。微课平台、MOOC平台、翻转课堂、BYOD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等逐渐受到关注,成为混合学习重要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探讨最多的为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从平台及资源研究现状来看,学校基于各种网络平台的实际应用情况是混合学习研究的发展动向。

通过对混合学习的研究作者所在地区分析得出,混合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繁荣地区。混合学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校教育。

总之,混合学习像是沉睡中的巨人,正在逐渐醒来,它将成为未来教育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64-70.

[2]肖金芳,施教芳.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3(5):64-67.

[3]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7):14-18.

[4]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4):36-42,62,80.

[5]约翰·丹尼尔,刘黛琳,邵慧平.理解混合学习:珍惜古老的传统还是寻求更好的未来?[J].中国远程教育,2015(11):5-17,29.

混合学习研究 篇4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科学合理地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被认为是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中,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的拓展,使两者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意义

1.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已经进入“云”时代,信息量以几何速度增加,知识更新周期变得更短。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优质且最新的学习资源,并且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弥补了物理实验教材更新缓慢、实验仪器陈旧,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对最新知识的需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物理实验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兴趣度等都不相同,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很难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如果实施混合学习,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化学习,学生首先在课前预习上课内容,在课上针对自己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有重点地进行提问,及时解决自己的困惑,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可行性分析

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顺利实施,必须解决两个问题:(1)内部条件:教师和学生必须具备开展混合学习模式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与要求;(2)外部条件:学校具备开展混合学习模式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设备。而这些条件,不管是教师、学习者还是学校都达到了可以开展混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师生的可行性分析。在教师方面,目前教授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师大多毕业于理工科学校的物理专业,并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受到专业系统的训练。作为一名物理实验教师,除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外都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每一个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的分析等都非常熟悉,配合目前开发的多媒体教学平台使用。就学生而言,目前上课的学生都是大一或大二的,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物理理论、实验及操作知识,具有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其作为“90后”的学生,多配有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乐于接受新潮事物,对网络的依赖性强,熟悉网络操作流程,因此,改变传统单一的面授模式,实施面授+网络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中是很容易开展的,也符合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方式选择的期待。

2.配套设施的可行性分析。就我校而言,经过几年的建设,校园网早已经覆盖全校并开通了无线网络,教师和学生拥有独立的账号可以连接到校园网,很好地解决了师生上网的流量问题。多媒体教学平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学生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入到多媒体的教学平台,例如Black Board平台、尔雅网络教学平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这些教学资源的建设,将极大地丰富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校配备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中心,专门用来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多媒体设施的正常使用。因此目前多媒体教室、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开发的教学平台等已经能够满足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混合学习的条件。

三、大学物理实验中混合学习模式的模型的构建

混合学习是将跨时空的网络学习方式和传统面授学习方式相结合,并以在线课程和纸质教材两种资源载体支持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进入物理实验室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将进行在线学习,内容主要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以及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课堂将主要讲解重点难点问题和开展师生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图1所示。

1.面授前在线学习。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在线预习、虚拟操作、网上答疑等自主学习环节。课前学习主要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物理实验的教学视频,并在大学物理教学管理系统中完成预习测试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完成预习后,学生通过教学系统将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反馈给教师。教师在面授中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同时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通过课前的在线学习将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师生的互动,从而极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面对面教学。面对面教学主要由教师对重难点解析,实验阶段,答疑解惑,归纳总结4部分构成。重难点解析仍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实验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自行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难点,学生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登录相关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答疑解惑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开展互动的过程,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者与实验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进行现场解答或课后解答,也可以留给学生进行课下思考。另一面学生也可以就面授结束前,教师在实验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面授教学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面授后在线学习。面授后在线学习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并不强制要求。根据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自行登录教学网站进行学习,或者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进行补充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混合教学法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应用研究

在物理学史上,迈克尔逊用自己命名的干涉仪器进行实验,精确地测量微小长度,否定了“以太”的存在,这个著名的实验为近代物理学的诞生和兴起开辟了道路,1907年获诺贝尔奖。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简明,构思巧妙,堪称精密光学仪器的典范。《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使用》实验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干涉花样的形成原理,而且要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才可以调节出清晰干涉图样,同时在实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否则容易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这是能考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实验,因此本研究选取《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使用》实验作为研究课程。

本课程的时间是从2015年10月12号至12月28号,总共是11周,30次课,每次课为135分钟,总共是20个班。为了比较教学效果,随机选择了10个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混合教学模式,另外10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混合学习教学模式中,我们主要是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学校的教学条件,把《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使用》实验课程的视频材料上传至教学网,让学生选择时间自行登录教学网站学习课程的相关内容并完成预习测试。在课堂上,老师重点讲解迈克尔逊干涉调节中的注意事项和仪器调整的关键环节,不再演示整个实验。学生可以自己研究实验书上的实验步骤或者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整个实验,学生可以就实验中遇到的或者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和老师讨论。学生需要自主完成实验数据的测试,同时老师在课堂结束前15分钟对实验进行随机的提问,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课程结束后,利用教学网站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实验课程内容关系密切的网络资源,例如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空气和液体的折射率以及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钠灯的波长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搜索并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

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学生不但能够较好地掌握迈克尔逊干涉的物理原理,而且会利用资源扩展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能够运用知识顺利地解决问题,例如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杨氏模量。改变了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习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对实验满意度明显提高。

总结:目前,混合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的大学物理实验中得到了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笔者相信随着进一步的探索,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07):14-18.

混合式学习 篇5

原作者:Ian Quillen 发表时间:2013-07-26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正在逐步被混合式学习方式所取代,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的使用,可以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

几个月以来,斯坦顿小学的老师和管理员们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各种各样的的图书、在线研讨会、座谈会和新闻,他们想通过这些东西来尽可能的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融入到课堂当中。

他们所做的这些,其实就是那个有点神秘色彩的概念:混合式学习。

“除了计算机,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混合式学习到底是什么。”卡罗琳·约翰校长说。

一年后,这座位于华盛顿东南部,能容乃400名学生,有绿色走廊和粉刷了柔和色彩的教室的公立学校,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个概念。

在斯坦顿小学,3至5年级的学生每天会花45分钟的时间在iPad或戴尔笔记本电脑上使用ST Math。这是一个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制作的一个线上数学程序。例如,有的学生只能背乘法表,而有的学生却已经能做两位数的乘法了。有的学生通过键盘和触摸屏来解决问题,寻求方法,而有的学生却在擦洗屏幕,在废纸上乱涂乱画。老师们会在教室里巡视,及时帮助那些被问题困扰的学生。

时间一到,所有学习设备将会被送到另一个教室,在之后的这一天时间里,学生们将不会再接触到电脑。但是,斯坦顿小学的混合式学习计划中的这一系列安排,只反映了混合式学习里有紧有松的一面,重要的是,这还需要经过更多的个人实践。

“就在过去的几年里,学区主管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认为这件事情没办法坚持下去,也不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K-12在线学习国际委员会(即iNACOL)主席苏珊·帕特里克说。“我们一直在观望混合式学习的发展趋势。”

因为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合式学习的起止时间还没有明确的划分,所以很难确定全美有多少家学校正在实施这个计划。一个报告中指出,一切“正在按计划进行”。这个报告主要关注在线教育和混合式学习。报告中估计,2012年,全美将近14000个学区中的三分之二已经在进行某种混合式学习的尝试了。报告也指出,根据实施学校和参与学生的数量来看,这个比重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帕特里克说,混合式学习越来越受欢迎的一大原因在于,尽管教育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比起完全的在线学习,大多数学生和老师仍然更喜欢完全真实的、充满现场互动的传统学习方式。

此外,为了弄明白混合式学习,有必要了解清楚哪些不是混合式学习:在网上做作业,阅读电子读物或其他与技术相关的活动等等这些都不能算是混合式学习,除非这些活动能够提供给学生自主控制节奏和自主选择授课内容。

“我希望人们考虑的是,学生在一天中应该有一部分时间是在线学习,同时对于实体学校来说,这也应该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研究所混合教育专家麦克·霍恩如是说。

在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研究所(前身为应诺赛研究所),从那些只提倡混合式学习的人,到那些通过混合式学习的趋势和共性进行分类的人身上,霍恩和他的团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2年5月,该组织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将混合式学习划分为四类:轮换型、灵活型、自主选择型以及虚拟型。

斯坦顿和其他小学的混合式学习属于轮换型。在这种类型下,在线上学习和传统教室学习中,学生们学习相同的课程并相互轮换,他们的课程通常是数学或英语(或其他语言类课程)。各所高中的混合式学习则可能是自主选择型的。学生们会选择一到两门在线课程(通常是高级实习课或者一些补充学分的课程)来作为他们教室课程的补充。

其他两种类型就更加专业一点了。纽约的“你的学校”数学计划就是较早的一个灵活型学习模式的例子。这个计划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了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包括在线课程,集中学习和传统教室的演讲。虚拟型学习模式就是学生们在学校里主要是在网上听课,但是会定期的和老师或老师的助理见面。

在这四种类型中还会有更细的划分,但是霍恩相信,随着混合式学习越来越受到欢迎,教育工作者们将会使用其中其中的一到两种最熟悉的模式,可能会是轮换式和自主选择式。

其实,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做得十分成功的例子了,比如飞船教育机构。在硅谷,公益性教育管理组织目前正管理着7家轮换型模式下的小学,并打算将此延伸到密尔沃基直至全美的其他城市。一些有名的慈善活动也对此产生了兴趣。比如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已经捐出上百万美元,一部分通过旗下的“下一代学习挑战”的比赛,将款项用于结合了不同学习模式的再教育中。

支持者同时也指出,混合学习模式可以使那些班级规模过大,或者班级中学生发展差异性大的学校受益。

“老师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课的同时,可以兼顾到四年级的学生,这是让我们十分兴奋的一点。”城市桥基金会常务理事米卡·威克说。这个基金会曾为斯坦顿小学的混合式学习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还为华盛顿的其他好几所学校构建混合式学习作出过特别的贡献。

即便如此,就连混合式学习最积极的支持者们也提醒说,这个领域是新兴领域,很多事情都还是未知数。城市桥基金会在华盛顿一系列支持混合式学习的举动,其原因之一就是要收集更多的信息,这包括一个在哈特中学实施的,名为“你的教学”的基于如何解决问题的计划。这个计划由“你的学校”创办人乔·罗斯和克里斯托弗·拉什建立,并由一个混合式学习团队给12位老师进行培训,并在他们所在的学校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试点。

但是,最能得到一致意见的一个途径最终还是行不通:注重硬件还是软件。“在我们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没有讨论关于产品的问题,我们谈论的是我们将会得到什么。”“教育元素”机构创始人安东尼·金说。该机构是一家咨询公司,帮助学校、学区和学校网络来建立混合式学习计划。

“这对于这些人来说都很困惑,”金补充说,“我想这些人一开始都很清楚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我需要一个iPad’——但是他们却不清楚他们即将行使怎样的一种职责。就好像一个病人一进门就胡乱拿药,却没有注意药的副作用。”

这将耗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使在斯坦顿的受训团队看出他们的计划是否具备长久的效果。但是,这个曾经在2010年因教学情况不达标而濒临关闭的学校,却因在过去三年中,该校善于阅读的学生比例增长了一倍,精通数学的学生比例是原来的三倍而再一次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校长卡罗琳·约翰说,明年的混合计划增加的内容都是些小的变化,比如可能会设立学校的第一个计算机实验室,或者增加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软件。她同时还说,正逐步尝试混合式教学的老师们,不应该为自己的教学计划比不上像飞船教育机构那样的庞大计划而害怕。

混合学习研究 篇6

摘 要:小组是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基本单位,是联接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的纽带。文章对混合式学习下的小组学习进行了设计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小组结构设计、小组任务设计、小组活动设计和小组评价设计等,并以《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式学习为载体,进行了小组学习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小组学习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34-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重点谈到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

混合式学习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较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具有明显优势。[7]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前提是学习集体的组成,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小组是重要的学习集体,无论是课上汇报还是课下讨论都与小组分不开。

二、混合式学习下的小组学习

1.混合式学习

所谓blending 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综合起来, [2] 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采用合适的学习技术为不同学习风格的人提供支撑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3]混合式学习利用现有的学校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

2.混合式学习中的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将传统的大班教学通过分组转变为小班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一对多关系转换为助教团队和学生的多对多关系。[4]学生首先利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解决,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反馈到平台上,再由教师进行解答。线下包括课上和课下,课上小组汇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小组协作学习;课下由每个小组的助教带领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小组学习的功能有: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促进自主学习和网络学习;培养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8]

三、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学习设计

1.学习小组成员结构设计

学习小组成员结构对小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小组成员结构设计包括:组长的选拔更换,小组成员的组合,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

组长的选拔:组长作为小组的活动组织者,将直接影响小组的表现,[5]可根据教师制定的组长标准进行竞选。组员能力相当的小组可采用组长轮流制。

组员的划分:在分组时充分考虑性别、专业、知识水平、学习风格、综合能力各因素差异,[9] 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到一组,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影响。在学生自由分组之后教师可根据情况微调整。

组员的任务分工:组员的任务分工不仅要结合组员特点,还要结合具体情景和学生特点。为使学生全面发展,每次小组活动角色应根据需要尽量变换,组员角色主要为:组织者、主持者、记录者、汇报者、补充者和参与者。

下面以实践时第二组同学为例,具体见表1。

2.小组学习任务设计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学习以任务为驱动,整个课程学习中,每周会布置相应的小组任务,注重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任务是小组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小组的一项重要指标。小组任务的完成质量客观反映出小组课下花费的时间精力、小组成员整体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相互间的协作能力。小组任务是根据课程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设定的,通常是综合性的任务,任务要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

下面我们以学习office软件时的小组任务为例,见表2。

3.小组学习活动设计

根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知识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和能力型,学习活动依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也不同。针对知识型内容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针对技能型知识,小组学生会被“放置”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学习;针对能力型的知识一般是在课下小组学习中完成,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活动设计示例如表3所示。

4.小组学习评价设计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通常采用过程性评价、[6]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其评价对象不仅是个人还有小组,小组评价更注重小组的成长,其评价工具采用电子档案袋、问卷、自测量表和观察量表。评价方式依据评价主体分为三类: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

四、实践应用与效果研究

1.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践应用

根据以上设计,对云南师范大学本科一年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实践研究,实践时间为一学期,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分为课上(课堂、机房)。以下为一个以小组学习为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如表4)。

2.效果分析

在实践应用的一个学期中,我们使用过程性评价、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学习效果:

(1)小组学习课下花费时间:从图1中可以看出初期调查时小组学习时间大多集中在1个小时内,但是后期中大部分花费时间为1-3小时,可见小组从初期的被动学习转变到后期的主动学习。

(2)小组学习态度:从图2中可以看出初期调查时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小组学习,但是后期调查时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小组学习的方式。

(3)小组作品展示:图3是小组成员简历;图4是主题电子小报制作;图5是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4)小组成员心得体会

ZXX:每次小组学习都会学到很多,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讨论学习,收获了一批好朋友。

LW:小组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共同解决不会的疑惑,老师在课堂上直接与大家进行问题的解决,讲授与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很好,能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ZQL:我觉得这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特别好,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根据实践效果可以看出小组学习的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经过设计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同样有明显效果。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和集中学习搭建了小组学习平台,在个性化的今天团队合作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2]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3]黄荣怀,周跃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13.

[4]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5]郭宁.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2010.

[6]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7]彭邵东.混合式协作学习社群网络特征分析的指标界定及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12(2):92-98.

[8]柳力文.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为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0).

[9]武希迎.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育电声系统》课程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3).

[10]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

混合学习研究 篇7

一、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 如果采取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 虽然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和知识的建构, 但是,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容易形成“一言堂”, 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养成。在中职化学教学中, 如果采取单一的网络学习 (E-Learning) ,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网上资源丰富, 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由于网络学习是完全的在线学习, 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性, 一些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学习效果就较差, 造成辍学率较高。

混合式学习整合了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数字化学习的优势, 既能发挥中职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实行混合式教学很有必要。中职化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由于条件限制, 教师也无法真正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每一节内容总是有些同学能跟得上,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听懂老师所讲授的化学专业知识, 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打开电脑, 对不太明白的地方进行二次学习。混合式学习既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同学之间的协同作用, 又倡导中职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 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来看, 是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媒体、学习环境及网络技术的混合。当然混合式学习并不是这些元素的随意混合体, 而是各种学习资源的最优化整合, 达到“1+1>2”的效果。

二、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 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模块中的应用

中职化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由许多知识模块构成, 每一个知识模块有各自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应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化学教材中的一些理论性的内容, 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等知识需要采取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学习框架, 系统地进行学习。而对于一些实验性的课题, 如“硫、氮和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 如果只通过传统课堂教学则无法使学生充分理解课题, 这时就可利用网络学习, 设计有关情境问题,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氨的合成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混合式学习方式。

例如我对《硫酸》一节的授课, 采用的是先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导入, 师生共同探究酸雨和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 然后结合多媒体观看酸雨和臭氧空洞对人类环境造成破坏的录像视频, 再抓住人们对当今环境质量下降的焦虑和不安, 及时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 投身于有关人类前途的环境保护之中, 阐明人类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协调统一的。人类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才能屹立与地球之上。课后学生再通过网络学习, 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有关硫酸的化学知识。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

(1) 做一件有利于环保的小事。

(2) 通过电视电脑看看哪些污染最严重, 调查我们周围的污染源, 并提出治理改进的建议。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同学们自发组织了环保小组, 定时举行环保活动, 在学校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我在讲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节时, 针对学生刚入校, 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比较薄弱的特点, 我首先采取学生网上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用十分钟的时间, 上网查阅教材相关实验操作视频, 然后让学生按小组轮流到讲台前演示一些小实验, 如:“量取2毫升的水倒入试管中, 震荡试管并加热”等, 下面的同学边观察边讨论, 指出演示同学的操作错误, 最后教师适时的做出总结, 并将规范的操作再演示一遍。学生积极参与, 一节课下来, 所学的内容基本掌握, 也为以后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混合学习有效地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学习效果。

3. 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的评价策略

混合式学习相对于单一的传统课堂学习来说学习环境更加复杂, 学习资源也更加丰富, 因此对于混合式学习效果的评价策略也必然更加复杂。我在中职化学教学中, 从化学学习过程和化学学习效果这两个方面对混合式学习进行评价。对化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主要是通过中职学生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及表现进行评价;在对化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 则主要通过活动后的作品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来进行评价。

4. 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要做到知行合一

现行的中职化学教材, 有些知识在编排上存在一些简约、笼统、脱离生产实际的毛病。我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外, 还带领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到生产第一线, 结合生产、生活去学习化学, 一方面可以填补教材的不足, 开拓同学们的视野, 另一方面, 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知道哪些知识重要, 那些知识不重要, 进而带动中职学生学习化学乃至其他学科的全面学习。

例如, 在学习《电镀》一节时, 我带领学生首先观看“电镀原理”的视频, 然后再到电镀车间参观。同学们不仅明白了电镀原理, 而且领略工厂化工生产的气势, 更可贵的是对教材上一带而过的除油、酸洗、碱洗等生产工艺有了详细的了解。在参观后的座谈会上, 同学们向车间主任居然还提出了诸如酸洗时产生的酸雾, 除油、酸洗、碱洗产生废水的解决办法和建议。通过参观, 同学们不仅对中职化学知识有了较大的收获, 而且在社会上塑造了一个良好形象。

5. 混合式学习有助于激发中职学生化学学习的动机

混合式学习教学目标的完成, 无论课内课外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学习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这就需要中职化学教师多注意中职学生的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 带领学生讨论网络上的、生活中的热门话题。

例如:在中职化学教学中, 给学生补充室内装修甲醛, 墨西哥湾漏油等事件, 来激发学生对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关心, 并将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巧妙联系起来。另外, 课堂上老师要尊重中职学生的各种想法, 让学生积极发言并给与适时的表扬与鼓励。师生之间这种积极的情感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结束后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分析, 进而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对教学方式进一步反思与完善。混合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我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混合式学习模式, 发现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 混合式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差别较大, 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 有些家长也持怀疑态度, 因此影响了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推进和效果。

2. 在设施方面, 混合式学习要求学生每人一台电脑, 这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要求较高, 而且现在还没有完美的混合式学习软件与完善的系统。

3. 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这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推进也有一定阻碍, 而学生在人手一台电脑后, 如何使其用在学习上而不是从事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和解决。

总之,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采取混合式学习模式, 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 但是, 由于混合式学习模式刚从理论阶段过渡到实践阶段, 还在摸索中, 因此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要拿捏好分寸, 做到因材施教, 注意避免混合式学习的一些误区, 真正提升混合式学习的成效, 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构建适合于中职特点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提高混合式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

摘要:本文从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入手, 论述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具体分析了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并指出了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混合式学习集聚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 根据中职化学学习内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 构建适合中职特点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以实现中职化学教学“1+1>2”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职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甘忠伟.Blended Learning: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新趋势[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7 (01) .

[2]陈卫东, 刘欣红, 王海燕.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0 (05) .

混合学习研究 篇8

我们都知道,语音命令的训练样本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譬如,男女声发音之间、不同发音人之间、甚至于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段发音之间,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在差异性较大的训练样本集上,训练的模型很难对所有样本都有好的建模效果。我们将ANN/HMM混合模型应用于语音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但从实验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差异造成的识别率并不理想的情况。

由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重ANN/HMM混合模型,为每个待识别命令建立一个多重(多链)的结构,以期能够改善由于样本差异降低识别率的情况。在多重混合模型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将多重模型整合到一起,及其竞争学习机制。

二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

在多重ANN/HMM混合模型中,每个待识别命令都由多个ANN/HMM来一起为它建模。[1]假设每个模式对应M个ANN/HMM,我们称该模型是M重的,则每个待识别模式的多重ANN/HMM模型结构如下:

如图1所示的M重ANN/HMM混合模型,AHi (1≤i≤M) 表示M重模型中的第i重,每一重都为ANN/HMM识别模式,在这里我们称它为子识别模式。[1]若待识别模式有K个,可计算得整个识别系统共需要M×K个子识别模式,即M×K个ANN/HMM混合模型。由于每个子识别模式都是一个通过预测网络 (PNN) 来预测观测概率矩阵的隐马尔可夫链,所以我们也可简称多重混合模型为多链模型。

模型建立好之后,在识别的时候,数据特征输入给每一个链,每个链都将得出一个平均误差Ei (i=1, 2,?,M) ,各个链通过竞争,将平均误差最小的那个Ei作为该模型的最终结果。

即,其中,E为模式最终的平均误差。

三 竞争学习机制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采用多重ANN/HMM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开差异样本,提高模型的建模精度。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以及多重ANN/HMM混合模型的训练算法。

我们期待建立的多重模型的各个链的作用是互补的。例如,对于待识别命令“放大”,它的第一个链能够对样本中某些发音相近的部分很好的建模,而第二个链则能够对发音相近的另一部分进行很好的建模,以此类推。这样,进来的某一个样本,总可以找到多重模型中的一个链对它的建模效果比较好。这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道理。下面给出了一个示例图:

如上图所示,整个圆代表全部训练样本,假设我们的重数M=5,则训练的过程是将全部样本按相近性分成五个部分,分别作为5个链的训练样本集,例如图中红色的代号为4的部分代表第4个链的训练样本集。

问题是:如果人为来进行分割的话,则缺乏通用性和方便性,同时也可能是不客观的。那么,如何让训练算法自身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于是,我们提出了一种竞争学习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每次将训练样本数送给各个链,经计算各自得出一个平均误差,误差最小的那个链我们认为它在所有链中能够最好地表示该样本,因此,它在竞争中胜出,如图1所示,我们将这个竞争结果反馈回来,最终将这个样本划归给该链。

四竞争学习算法

整个多重ANN/HMM混合模型的训练算法如下:

1. 初始化i=1;集合S (k) =NULL (k=1, 2,?,M) ;初始化5个链的权值矩阵,循环控制变量loop与样本总量F_NUM;

2. 如果i>loop,退出算法;否则,j=1,转步骤3) ;

3. 如果j>F_NUM,转步骤7) ;否则,转步骤4) ;

4. 第j个样本Fj经过AHk (k=1, 2,?, M) ,计算出各链的平均误差

5. 求出平均误差最小的,将Fj加入S (k) ;

6. j加1,转步骤3) ;

7. 用S (k) 中的数据采用第二章中的训练算法训练第k个链,其中k从1到M;

8. i加1,转步骤2)

在该算法中,各个链通过自己适应的竞争机制,得到与自己相适应的训练样本子集,而从样本的角度出发,它们也总能找到对自己建模精度最高的那个链,继续训练该链,使其获得更精确的建模效果。

五 实验

我们定义了5个待识别语音命令:放大、缩小、全屏、上移、下移。五个女性参与发音,每人为每个命令发音60次,其中,40次作为训练样本,20次作为识别样本。实验所用数据的采样率是16KHz,帧长为25ms,帧移为12.5ms,这里的一帧是指一段语音数据。我们采用的是Mel频率到普系数(Mel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简称MFCC)。

方便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同ANN/HMM时序模型的比较,我们选取了同参考文献[1][2]相同的实验数据。只是我们只取MFCC自身的12维特征加上1个短时能量共13维特征,而不再使用一阶、二阶差分,这是由于我们使用的ANN实际上是一种预测网络PNN,这里实现用前两帧数据预测当前帧数据,可以近似的代替一阶、二阶差分。

采用上面的实验数据,重数M从1取到5的实验结果见表1和图3。

在图3中,当M=2时,识别率有些微下降,这是由于采用两个链并不能很好地区分开所有样本,而对每个链而言,训练样本数却少了几乎1/2,识别率也就不会太高。系统在M从3到5的识别率是逐步升高的,在M=5时达到了93.2%。M>5的实验我们没有做,但可以看见:如果M过大,完全超出样本差异性范畴,也就是样本之间的差异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子模型去区分,这样M的增加不但无法更好地对待识别对象进行建模,还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模效果。

总体上同参考文献[2]中的实验结果的平均识别率85.8%相比较,竞争学习机制下的多重ANN/HMM混合模型的平均识别率可达到96.4%,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明宇.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9 (6) .

混合学习研究 篇9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微时代”的到来悄然改变着高职校园的教学模式。由于其快捷方便、不受时空限制及趣味性强等特点, 学生借助网络和各种软件、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的方式日渐盛行, 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学习虽具诸多优势, 却无法完全替代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实地教学, 它不仅在课堂教学与课余自主学习时教师的指导与参与作用存在不小的差别,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存在不少差异。于是, 混合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1]。近年来, 混合学习在国内外的企业界和教育界受到瞩目, 有统计数据表明, 2003年之前, 国际上有关混合学习的研究相对较少, 2007年开始有大幅度的增长, 2012年处于研究顶峰[2]。在我国, 2003年, 何克抗教授把混合学习的概念引入了我国, 祝智庭教授的论文《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也首次在国内对混合学习进行系统研究, 且近两年在我国成为学习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混合学习与课程教学创新设计、开发和实施也成为了研究的前沿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 “创新”将是未来十年中国发展和建设的新常态。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在高职教学理论指导下, 借助网络和教师, 灵活运用混合式学习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二、现状与问题

1. 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

创意表达是我院《高职实用语文》课程的一大教学模块, 教学要求在“读赏练悟用”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但课堂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如:教师教法传统单一, 创新少;学生课堂关注度不高, 成效低;学生表达缺乏个性, 无创意;通识 (基础) 课程教学局限多, 资源少;学生课后缺乏相关指导, 拓展小等, 这些现状不利于课堂教学, 不利于教学改革与实施, 不利于课程建设与网络学习, 也不利于学生课后延伸性地学习。

2. 混合学习研究现状与问题。

首先, 混合学习能有效改善与增进学习成效, 但近年来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群体虽然75%来自于高等院校, 职业教育却只占13%[3], 关注度明显不够;其次, 混合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结合研究的关注点较多, 与高职语文结合研究力度较小;再次, 混合学习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多于高职语文教学的研究。这些现状凸显了混合学习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空缺。

三、方法与设想

创意表达下分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两个项目。根据模块教学内容及特点, 拟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1. 泛在学习理论下, 通过手机终端与学习、展示相结合, 实现泛在学习和探究学习。

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任何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 其本质是一种自主、自发的学习行为。据腾讯公司公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中显示:学生占微信使用者的19.7%的比例, 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 55.2%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10次[4]。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和利用, 可实现泛在学习。如:在“真诚赞美”项目学习和练习中, 学生可课前了解教学重点和要求, 课堂上分组进行拍摄, 相互录制并上传最佳小组作品, 各小组相互观摩学习, 最终通过点赞的方式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教师再带领同学一起分析作品的优劣之处, 并上传相关教学视频让大家观摩、讨论和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线学习等方式, 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2. 自主学习理论下, 通过自主学习云平台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实现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

借助网络多元化的特点, 建设涵盖较广、角度多样的教学资源库,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习者了解新知识的欲望, 主动学习。如在“总结”这一事务文书的项目学习和训练中, 教师可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任务书, 上传相关的参考资料, 学生按要求进行分工协作, 做好的作业上传平台, 课堂上利用设备进行演示并讲解, 由学生、教师组成评委进行评分, 教师最终做出点评。结果表明, 混合学习方式及翻转课堂能较好地提高课程模块的教学成效。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 通过真实 (仿真) 的情境和任务设置, 实现情境认知学习和互动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 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这个情境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并让其产生能动性。在“自我介绍”项目的学习中, 教师上传真实的招聘信息, 学生进行展示, 当半数以上面试官举手通过则表示自我介绍任务圆满完成。如未获半数通过则为失败, 教师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并加以总结。这种真实 (仿真) 的情境和任务, 体现课程职业性的特色, 达到课程内容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相连的应用性目的。

4. 体验式学习理论下, 通过拓展学习和学生社团相结合, 实现协同合作学习和互动学习。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体验”为核心, 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促使学生亲历其中, 并互动交流, 在此过程中产生认知、触发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形式。如:依据创意表达模块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针对学生课后的拓展学习加以关注, 成立学生社团对学生的拓展学习进行辅导, 并通过走进博物馆, 带领学生做义务解说志愿者。也可以走进企业, 为企业撰写调查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方式, 学以致用, 提升学生的实用技能, 体现教学模块工具性的特点。

四、创新体现

混合学习模式运用在创意表达模块教学中的创新研究体现了以下创新点。

1. 前沿性。

将混合学习与《高职实用语文》创意表达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网络平台开发及教学实施相结合, 体现了对混合学习研究前沿问题的关注。

2. 创新性。

用混合教学模式转变课程单一教学和学习的现状。

3. 时代性。

微课、慕课、自主学习云平台和微信等微时代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

4. 针对性。

契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为学生提供自主、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和网络资源,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5. 职业性。

为学生提供和设置具有专业特点的情境和任务, 有针对性地建立丰富、真实而有特色教学资源库。

6. 成效性。

各种学习理论和创新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实施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三创能力”及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培养出适宜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具有良好素质的高职毕业生。

五、保障与实施

堪称全球历时最长、探索新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应用的报告,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 (2015年) 高等教育版中提到, 未来五年极有可能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趋势就是创设灵活且富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混合学习模式顺应了时代及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与习惯。诚然, 创新改革的实施必须充分考虑经费支持、教师观念、技术协助、学生配合、课程自身特点及人才培养趋势变化等因素。创意表达模块的创新教学研究意在以此为出发点, 将创新研究延伸到整门课程及其他高职课程教学中, 从而培养出适宜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具有良好素质与能力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等.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DB/OL].http://www.etc.edu.cn/academist/ysq/gaodengxuexiao.htm.

[2]李燕.基于E-Learning的高校实践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02-20.

[3]余胜泉.网上教学、学习与课程设计[DB/OL].http://www.etc.edu.cn/academist/ysq/net-learn.htm.2005-7-9.

混合学习研究 篇10

自从国家的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一般院校的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特别是移动电子产品大量的使用,据调查,高校中大学基础课的出勤率为75%以下,专业课为80%以下,还有些公共课甚至不到50%[1]。青岛理工大学大学生在大一时出勤率还能保持在90%左右,大二学习专业课出勤率在80%左右,大三、大四的课程出勤率更低。有些学生即使出勤,在课堂上也是昏昏欲睡,或者玩手机,或者玩平板。这样的上课气氛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大学生本身及学校的发展。

自主学习是古今中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起源比较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他教育学生主要是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步深入问题,自己去感悟真理,其本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的获得知识。20世纪以后,人们开始关注实验和实用主义思想,自主学习便由此进入了初步实验阶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强调经验本身就是学习,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去获取知识,达到知、思、行三者合一。

1 理论基础

1.1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心理活动。它关注的是学习者本人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它强调的是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审查和思考。提高元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当学习行为不利于学习时学习者可以自主的进行调节。

1.2 在线学习理论

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中,主体有教师、学生、同伴等。其主要的特征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的目的要有极大地认可,同时要具有特殊的心理归属感。这种认可和归属感可以使得共同体中各组成部分能够形成相互帮助的关系,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之间及教师能够通过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学习和进步。

1.3 合作式学习理论

合作式教学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学习,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与学生合作,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环境下的相互影响、合作,比个体的相互竞争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研究还发现,同伴帮助比教师帮助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和成绩更为有效。作为教师,也是合作学习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这将有助于学生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激励能力。

2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索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工程项目融资》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学生对这门课的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需求与教师需求,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重点研讨课堂教学的形式,学生的对课程的需求及相应方案实施的难点。通过混合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帮助解决和减轻多元化学生给大学课堂带来的问题,同时通过此研究证明混合学习的有效性。

2.2 本研究设计流程

本研究基于混合学习的理念,采用以分组式的课堂教学为主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小组辅导、互动讨论等的方式进行,在线学习主要是使用网络讨论、讲解。本研究设计的流程如图1。

2.3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次教材选择叶苏东编著的项目融资-理论、实务与案例。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每个知识点会有相应的案例分析,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也是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对于教学内容要进行精心的筛选,本课程分为三个篇章:理论篇;实务篇;案例篇。讲课的过程中先进行理论篇和案例篇的对应讲解,最后进行实务篇的分析讲解。

2.4 教学环境的分析

此次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以课堂学习为主,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主要在学校现有教室进行。在线学习主要依靠QQ群、微信和网易公开课平台展开。

2.5 课堂教学设计

本次混合学习以以课堂教学为主,基于混合学习的理念,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1)本课程共32学时,2学分,每周一次课,每次课两小节,每节50分钟,本研究设计:每次课由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讲述的总时间不超过50分钟,其余时间由学生分组讨论或者由学生展示小组案例成果。

(2)本课程共16周的课程安排,安排选取8-10个比较好的案例视频进行播放,可用外部资源支持学校教育,对于视频资源的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10-15人,可有由任课老师参考班主任的意见根据学生的自然分布情况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组,以便开展小组的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学习成绩好并能热心帮助别人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形成帮学氛围。学习开始前由教师介绍此次课程学习的目的,目标,上课流程和考核方式及等级。其中最终的考核主要有各种评价组成,包括学生在课程教与学设计的参与程度,学习小组的平时表现,课程作业和最终的考试。

2.6 在线学习设计

在线学习主要以QQ群、微信群和网易公开课进行,每次课程结束,都会安排学生进行网易公开课的相关章节学习,在下节课课前讨论。QQ群、微信群主要用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为方便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课前及时把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周历、PPT上传到QQ群,供大家查阅学习。

2.7 教学评价设计

由于校区现有条件的限制,最终的教学评价还只能有课堂成绩、实践成绩和实验成绩组成,每项成绩又都是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组成,本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拟选定以课堂成绩和实践成绩作为第一层次评价。具体解释如表1。

本次混合学习学生对教师及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务系统的期末评教和课后的调查问卷及访谈进行。

2.8 学习效果分析

本课程期末评教分数为96.778分,这是对教学评教的相当高的评价,通过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还是比较认可的,对教学的吸引力做了肯定,本学期出勤率95.446%以上。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92.135%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新颖,有吸引力,能够让他们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内容丰富,课堂讨论环节参与度比较高,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感到比较愉快和轻松。对于在线学习中老师提供的资料,他们感觉比较切合实际。但是他们由于电脑的限制或者学习时间的限制,对于网易公开课的学习参与度不高。

3 结论

从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分析来看,本次研究首次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混合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效果还是很好的。这样的学习模式需要教师花心思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得到提高。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由于对于在线学习没有进行统一的检测,主要通过课前的讨论或者成果展示进行。因此有部分学生在线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参与度比较低。本研究中在线学习主要是用来辅助课堂教学,便于学生参与课堂话题讨论,教师没有对此作出硬性要求,最终的结果也是符合常理的。

限于笔者的研究水平,还有很多问题未能圆满解决,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如何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谈论中,以及如何能在繁忙的教学活动中坚持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摘要:本研究试图以青岛理工大学课程和学生为对象,探索在一般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如何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实施混合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提高高校课程教与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在线学习,混合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明.大学生角色冲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3-5.

[2]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206):5.

[3]Schools Aspire Public.Blended Learning101:Handbook[M].College for Certain,2011:2-3.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135):1-6.

[5]邵珠贵,邵珠富.基于网络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31):21-23.

上一篇:推求设计下一篇: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