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2022-05-15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该文先提出了学习质量控制的含义,给出了混合式学习的质量控制模型,并围绕该模型分别从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者自我调节和控制、教师的调节与控制以及混合式学习的评价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混合式学习中进行学习质量的控制。

第一篇: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学习策略体系构建

摘 要: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将传统课堂中的面对面学习与学习者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大大改善应用型院校英语学习的环境。本研究通过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使学习者掌握有效英语学习策略,构建大学英语学习策略体系。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英语学习策略;体系构建

一、概述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E-Learning(数字或网络化学习)过于依赖网络,使学生难以获得与教师面对面的信息反馈,难以得到激励和认同感。因此,研究者开始反思学习理论与技术应用方式,试图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E-Learning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在这种形势下,国外教育技术界提出用“混合式学习”来辅助和改造传统的网络教学。基于多种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风格等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势必使英语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理念发生变革,同样也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方式等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学习成功必须具备的一个技能就是懂得如何学,即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提出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学习策略体系的构建。

二、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现状

国外二语学习策略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Rubin(1975)和Stern(1975)等人较早通过观察和直觉的现状,依据认知学习理论,归纳出第二语言学习成功者必备的一系列学习策略。从80年代初开始,研究的重点转向考察策略使用与第二语言成绩的关系,试图找出某些与成绩相关的策略。此类研究报告不断出现,但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研究表明只有非传统的策略与二语成绩相关(Bialystok,1981),有的研究没有发现策略与二语成绩有关系(Politzer 和 McGroarty,1985)。到了90年代,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又发展为策略培训方式和成效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O'Malley和Chamot,Oxford以及Wenden,他们的研究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对二语学习者的策略培训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进入21世纪,学习策略的研究又有了更新的进展。Oxford(2002)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各种分类进行了比较,并以517名外语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补偿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六种是比较恰当的。

国内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过去的30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4-1999年为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数极少,研究对象单一,研究范围有限,成果零星;2000-2014为全面启动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队伍迅速成长,研究方法逐步多樣,研究范围明显拓宽,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中影响较大的专著有程晓棠,郑敏2002①、文秋芳2003等②,主要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因素;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英语语法学习策略;英语学习中听的策略等。论文方面,不仅有从宏观视角研究英语学习观念和策略的偏爱和变化的,如潘慧娟《关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性别偏向》③;张庆宗《外语学习观念对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④等;也有从微观视角探讨听、说、读、写等分项技能或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刘津开《英语词汇学习研究报告——猜词策略与素质能力培养》⑤、朱翠萍《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综合途径》等⑥。这些研究表明: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中都在使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对英语学习有显著的影响。

目前,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对新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研究也相继开展,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是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较集中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比较突出的如张蕴博士在2009年12月撰写的博士论文《混合式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混合式学习互动模式和混合式学习支持系统模式,将网络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升学习者的成绩和个人发展。张岚(2012)的硕士论文《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北理工学院非英语专业76名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旨在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三、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就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而言,大部分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手段,不会合理、系统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针对这种情况,混合式学习模式使得学习的方式、重点、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也要随着学习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而随时进行调整,要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变化。同时,不同学习者具有不同的策略系统,学习者通过不停地获取新观念、新策略而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

本研究主要依据O'Malley和Chamot(1990)的分类方法(见图1),根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不同,集中研究学生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等方面的使用情况。

通过对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差异。如表1所示,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认知策略的平均值为2.97;元认知策略的平均值为2.69;情感策略的平均值为2.74。这说明,学习者在各项学习策略的运用上表现不太好,各学习策略的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在认知策略的使用上,虽然学生能够借助数字化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通过类比、关联、加工等手段搜集并整理信息,但是离开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数字网络化学习过程中,学生诸如预习、复习等基本的学习习惯却却做的很不到位,较依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安排和督促。

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一方面,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几乎都制定有或近期或长期的英语学习计划,但在数字化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调节能力较弱。面对网络平台上丰富的资源,学生对自身的学习需求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客观层面上,各种各样的资源为学生开阔视野,知识越来越丰富。在主观层面上,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信息和学习资源,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不能做到较好的自我监控,这势必造成学习的泛化,流于表面。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由于不能及时与教师面对面的沟通并获得帮助,学生不能较好的进行自我调节。

在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上,学生整体水平不高。虽然在混合式学习环模式下,教师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但是学生既往所形成的英语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学习观念依然停留在“教师教,学生背”的层面上。认为英语学习是个体活动。当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不能通过有效的合作式学习和社会资源利用策略解决问题。

四、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学习策略体系构建

首先,提出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2+3”模式。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以“课堂面对面学习+网络在线学习”为基本教学方式,以“自主式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体验式学习模式”为主要学习方式,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二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面对面学习中,教师以文本、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增加自主学习内容;学生主要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在网络在线学习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建立网络课程论坛,供学生讨论及在线答疑;开发网络自主测试系统和题库,供学生自测;开设电子作业云盘,供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式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

其次,探索学习策略训练和指导的基本方法,重点探究了以下方式:1. 专题讨论。开设“学习策略专题讨论”,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专题讲解各种学习策略,并让学生了解使用价值和使用范围。2. 知识渗透。把英语知识的学习与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运用有机结合,融学习策略教学于教学任务中,对学生进行认知、元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等训练,并根据具体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让学生提问,引导策略的运用,促进策略的巩固和内化。在问题解决或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以强化策略的运用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向学生示范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3. 自我训练。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自我提问,以训练策略使用意识;通过写学习日记和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引导学生对当天或某一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评价、反思和总结;自我检查与校正,检查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性。4. 动力调节。激发英语知识学习和学习策略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策略训练的积极性,鼓励、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增强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引导正确归因,提高学习策略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再次,形成“三步法”学习策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第一步:展示学习策略。向学生讲述即将教授的学习策略的名称,并简明扼要地说明策略的实质是什么,并向学生介绍怎样做,讲清什么条件下这样做,展示策略的具体实施步骤。选择的实例应利于学生接受,学习策略的讲解要结合具体的知识。比如在认知策略的展示上,只要集中在预习、认真听课、记笔记、做总结等方面;在元认知策略展示上,重点介绍学习计划制定、自我监控及调节等方面;在社会/情感策略的展示上,则主要说明如何建立学习动机、培养自信、缓减焦虑、自我鼓励和调整学习情绪、与同伴合作学习、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等。第二步:运用学习策略。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所学习的策略,必须提供练习这些策略的机会,使其深刻体验到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从而真正学会运用策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精心选择和设计运用该策略的典型材料,呈现的学习资源应丰富化,多样化,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能切实掌握并用于日常的学习中。第三步:反思学习策略。策略反思是策略教学的必不可少阶段。它包括策略运用过程的回顾,策略的迁移以及让学生表达他们对某些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评价,反思能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系统模型。紧密结合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构建了以“英语学习策略”为机体,以“基础策略系统+支持策略系统”为两翼,以“展示学习策略+运用学习策略+反思学习策略”为三步的“一机两翼三步走”模型,实现了“线上+线下”、“讲授+实践”的有机融合。其中,基础策略系统主要有“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支持策略系统主要有“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合作策略、焦虑控制策略、激励策略”。“三步走”由“基础选修课建设、专题讨论、知识渗透、动力调节、自我训练、个别辅导、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混合式评估”等组成。要求学生在进行网络化学习时主動进行课前预习,阅读相关材料等好习惯,并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及时通过网络在线测试复习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合作学习平台,开设各种小组合作式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式、互助式学习,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鼓励、降低焦虑感等手段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和态度。

五、结束语

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将传统课堂中的面对面学习与学习者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在线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大大改善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本研究通过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能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策略意识;能使他们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能帮助学习者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构建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

注释:

①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②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③潘慧娟.关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性别偏向[J].职教论坛,2009(32):75-76.

④张庆宗.外语学习观念对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8(2):43-45.

⑤刘津开.英语词汇学习研究报告——猜词策略与素质能力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21-24.

⑥朱翠萍.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综合途径[J].教育界,2013(12):121.

参考文献:

[1]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等.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7:57-60.

[2]沈翠萍.国内外二语学习策略培训研究述评(1990-2012)[J].外语界,2012(6):10-17.

[3]王利娜,吴勇毅.学习策略在学习动机与英语自主学习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J].外语教学,2017(5):74-78.

[4]王小根,范水娣.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生成模式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1):61-67.

作者:王臻

第二篇:混合式学习的质量控制

【摘要】该文先提出了学习质量控制的含义,给出了混合式学习的质量控制模型,并围绕该模型分别从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者自我调节和控制、教师的调节与控制以及混合式学习的评价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混合式学习中进行学习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学习质量;质量控制

所谓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总体特征和特性,基于此能力来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而学习质量就是指学习的产品或学习后的总体特征。在工业中的质量控制是指产品形成过程中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学习质量控制则就是指促使学习行为有较高的效率和优质特征而采用的各种措施。

为了促使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混合式学习质量控制模型。围绕着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并提供主题与扩展资源,通过资源和学习活动把以课堂讲授、面对面交流为主的课堂学习和以网络社区讨论、远程交互为主的网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内外结合的质量控制方法(外:主要是教师的参与控制、社区环境平台以及学习资源的支持;内:主要是促进学生自我调节与控制),并实施以过程性为主的混合式学习评价方法,从而全面促进学习,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一 混合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质量控制

混合式学习活动包含两个大部分,一是网上学习活动,二是课堂学习活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网上学习活动可包括讨论区、测验、作业、WIKI等;二课堂学习活动包括听课、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

本文就三个典型的学习活动作以论述和探讨,分别是讨论区、作业、WIKI。

1 讨论区

设置讨论区主要目的是就给定的话题引导发表自己的观点。毫无疑问,有效使用讨论区的关键是话题的设置。这个话题(或者说讨论的主题)必须具有两个特征:

(1)话题必须是开放性的结构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现成的答案。如果是结构良好的问题,学生很难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内容就是课程内容的不断重复,讨论失去应有的意义。[1]

在《学科教学法》课程[2]学习中,针对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对教育实习的一个总结,就设置了这样一个话题:“分享:课堂教学的细节”。以下是话题导言:课堂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相信各位同学在教育实习和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好多经验,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反思。“电源插头掉了”这种类似的情况如何处理?在课堂中会不会出现“闭不上眼睛的学生”?请大家以这些文章为启迪,将自己的印象深刻的课堂教学细节以及教学反思以帖子的形式发到这里,以方便大家共享和激荡。每个同学要求至少写一个细节,包含有细节的描述、细节的处理以及反思。你必须发一主贴说明至少一个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细节(500-1000字),并至少回复两人的帖子,对该同学所描述的细节以及处理方式做出简要的评价。

这样的话题学生有体会有话说,观点百花齐放,几乎每个帖子都很精彩很真实有情感,讨论很有气氛,回帖的质量和数量都很高。

(2)必须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基于课程内容而不限于课程内容。一般来说可以就相应的课程内容给出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再结合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设置讨论的话题。[3]

在《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4]中,就以“学生上课时爱玩游戏”这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来设置了讨论话题“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在讨论区中给出了正反两个典型的案例(正例:模范教师鼓励学生玩网游,曾受胡书记接见;反例:迷恋网络沉迷游戏,大学生无法自拔沦落为流浪汉),并给出专题视频片段,引导并提示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学生发贴讨论非常积极,基本上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发表观点,精彩观点纷呈。这样的讨论收到了非常好的学习与教育效果。

针对每个学生发表的帖子,教师都要尽快回复,这对于构建和维护课程中的讨论与协作气氛至关重要,同时也给出恰当的评语评价和等级成绩。评语评价要有针对性,应包括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

2 作业

在这里的作业是指有很强综合性和分析性的任务,并不是简单的练习性的措施。因此作业的设计要和资源配合起来,要能够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能够促进对给定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

如《教育传播学》课程[5]第三章学习完之后,设计了一个作业:请认真阅读下面几篇文章(《符号的魅力-世界著名Logo的文化解读》、《符号的魅力-漫说红楼梦之对额》、《对武林外传的传播符号学解读》、《读图时代》、《从奥运吉祥物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从QQ非语言符号演变路径看人际传播的回归》,)并浏览网站“从眼睛到心灵”。 以我们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以上述文章和资源为启迪,以“符号的魅力”为主题和主标题(副标题自己定义),写一篇小论文。

这样的作业具有综合和分析的特征,因此在整个课程学习中不宜太多,一般两到三个已经足够。作业的评价中同样要有针对性和恰当的评语以及等级成绩。

在作业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需要特别处理:一是优秀的作业:优秀的作业要公开展示,同时要把评语和成绩也要公开。二是抄袭粘贴的作业:抄袭粘贴组合的作业一定要能够指出,并给出警告,提示重新提交作业。

3 WIKI

WIKI允许人们使用简单的标记语言集体创作文档,而这完全可以在浏览器中完成。WIKI技术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用非常快的速度创建并更新文档。WIKI模块允许参与者共同创建、扩充或修改页面内容。旧的内容永远都不会被删除,而是存储起来。[6] WIKI比较适合于网上小组任务驱动的学习,并以探索为导向,此过程充满交互、开放、建构。

例如:“桂林地方史”课程中其中一个WIKI模块的设计:“在国庆期间,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围绕主题进行了调查和学习。这个WIKI模块(小组协作学习模块)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这里提交,并且做好编辑工作,使之成为小组成果。依据这个成果,各小组再做进一步的讨论,最后选派若干成员,在全班进行宣讲。注:这个模块中的内容是可以反复修改的,每个小组只能看到和修改本小组的内容。”[7]

二 混合式学习资源的设计与质量控制

学习资源主要是指提供给学生的与课程有关的教学材料,在混合式学习中,学习资源大致有网络课程、课程讲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等等。资源提供了可以扩展视野的丰富材料,资源的建设与提供并不是难题,而对于资源的学习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利用资源,做好学习的引导,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混合式学习来说,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以课程章节为主线

在魔灯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课程《教育传播学》中就采用了以课程章节为主线的学习资源设计与组织方式。这种情况在混合式的学习中可以很好地配合课堂讲授和课程进度,并以章节来组织学习资源。可清楚地标明章节,以供学生按图索骥。这种方法直观明了,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在实践中可适当地给予扩展,并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配合起来(如讨论、单元测验等),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以课程专题为主线

在魔灯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中就采用了以课程章节为主线的学习资源设计与组织方式。这种学习资源的设计和组织方法主要是打破课程内容章节的限制,融会贯通课程内容,重新以课程专题来设计和组织学习资源。重要的是这些主题必须体现课程内容,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以学习重点和难点为导向。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配合课堂的讲授和讨论,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和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同时,这种方法对老师的挑战更大,老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来设计主题和配置资源。

3 以资源库为主线

这种方式就是以资源库来设计和组织课程资源,主要是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形式,并有分类、检索等功能。

三 学习者自我调节与控制

形成建构的、高质量的学习活动的最有效方式可能应该是系统地从教师控制的学习过程向学生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转变。[8]因此,要形成有效率高质量的混合式学习,必须促使学生在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处于良好的水平。

1 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在每个单元环节中,必须给出学生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以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以及形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这是自我调节与控制学习的首要任务。

2 及时的监控

教师必须给予每个学生持续的关注,通过课堂和网络平台的监控,深入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检测学生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必要的信息反馈,同时促使学生能够依据任务和目标自我监控和激励。

3 促进自我评价和反思

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不仅可以深入到学习中的多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发现符合自身的一些学习特征和各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9]

当然,良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需要长期的指导和训练,这值得我们进行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四 教师的调节与控制

混合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资源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评价的实施中教师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精细组织,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每一个教学单元,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好精心的设计与细致的组织,特别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细节。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讲授、小组活动的组织以及对于每个学习者的提问,还是在网上学习活动的作业、测验、讨论区以及WIKI都应该做到精细组织、注重细节。

2 注重任何环节的信息反馈

从控制论的观点看,网络学习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反馈。[8]在教学和学习中,每个环节的信息反馈都对我们课程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有较大的启示,促使我们调整特定的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的整个策略,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借助于反馈信息去调节自己的行为。在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包括学生的态度、表情,对提问问题的回答、讨论时的发言、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总结性测验中的成绩。在网络学习社区的信息反馈包括学生活动的记录、站内信息、答疑区的问题、测验成绩以及试答次数、电子邮件、讨论区中发贴的数量和质量、WIKI中编辑的次数和质量等。

3 积极交互,有效调节

教师无论是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还是在网络学习活动中都要积极和学生进行交互,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控制和调节;同时,要根据每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对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做出有效的调节,提高整个课程的学习质量。

五 混合式学习的评价与质量控制

评价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是混合式学习质量控制的基石。评价要最终促进学生完成混合式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为了真实地评价学生以及更好地以评促学,达成对混合式学习中学习质量的控制,在混合式学习中我们实施了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完整的学生学习记录,利用学习记录来推断可能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二是作业、讨论以及其他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师的反馈以及自己的反思与同伴的评价进行修正和重复提交,让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三是把网络学习评价和面对面的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了适用的有针对性的评价量表,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系。以课程《学科教学法》为例,我们建立了课程评价体系量表、课堂学习评价量表、网络学习评价量表、说课自评互评评价量表、试教自评互评评价量表等一些量表。当然,在每个课程结束时,我们也进行了常规的总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3] 孔维宏.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80-83.

[2] 孔维宏.“学科教学法”课程-魔灯虚拟学习社区[DB/OL].

[4] 孔维宏.“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课程-魔灯虚拟学习社区[DB/OL].

[5] 孔维宏.“教育传播学”课程-魔灯虚拟学习社区[DB/OL].

[6] Moodle官方站点[DB/OL].

[7] 林玉连.“桂林地方史”课程-魔灯虚拟学习社区[DB/OL].

[8] 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的质量控制与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1999,(3):45-47.

[9] 王正聪,丁新.网络环境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2):43-46.

[10] 周媛,杨改学.网络学习的质量控制与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2):27-29.

作者:孔维宏

第三篇:混合式学习的实验课应用

针对教学实际,笔者所在的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尝试在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上引入混合式学习,力求探索一个既与本校培养模式相适应,又与学校环境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实施应用。实践证明,在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上采用混合式学习,有着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比拟的优势,不仅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洗手观念,掌握无菌洗手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问题的提出

创建于1978年5月的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广西示范特色学校和广西中职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现开设有护理、助产、药剂、农村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和中医康复保健等6个专业,其中,护理和助产专业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目前中职在校生6144人。学校一贯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外科实验教学方面,拥有功能齐全的外科模拟手术室、外科实验室。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设所有的实验课程项目,特别注重外科手术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近年来,学校在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中探索运用混合式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2010年,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其中明确提出:手术前,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术人员手消毒;手术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手术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这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由此可见,手卫生在外科手术中是多么的重要。

在学校的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效果不佳。为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为了省事,教师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口授无菌洗手方法及注意事项,现场演示后学生分组练习。表面上看似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二是学生无菌观念淡薄。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对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无菌观念。有的学生认为不过就是洗手消毒,与日常洗手差不多,不至于这么认真;有的学生认为将来不一定做外科护理及手术室工作,因此不重视无菌洗手;有的学生认为在今后的临床实习阶段再学习也来得及,因此对学习漫不经心;还有的学生对手术室管理制度、管理要求认知模糊,进入手术室后随意走动或任意触摸手术器械。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直接影响外科无菌手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当前,混合式学习这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正在高校及职业培训中兴起。那么,为何不将其用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呢?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为验证混合式学习在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中的应用效果,学校进行了对比教学。随机选择外科护理专业2013级1班(学生40人)为实验班,2013级2班(学生41人)为对照班,两班均未学过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性别、年龄及前期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实验中,实验班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两个班均为同一位教师任教。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考试,评分标准相同。

混合式学习的目的

一是探索适合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走出新的路子。二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但教师仍然习惯采用以理论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较强的临床护理技能,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能力。

在实验课中的操作

基于不同学习方式的混合式学习 传统的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采用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利用学校专门开发的网络课堂平台,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提前几天把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学习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传到网络课堂平台上,让学生预习。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利用网络课堂平台进行学习交流,不仅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

基于不同学科课程的混合式学习 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培育。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既要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素养,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今天的外科护理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外科护理人员。如果学生无菌洗手观念淡薄,不重视无菌技术操作,很可能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造成医疗事故,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严重的会导致医患纠纷。因此,学校在传授外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医德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与合作能力及防范护患纠纷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外科护理人员的新要求。于是,决定利用思想品德课开展医德教育。从去年开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用“最美护士”余书华、“最美医生”钟晶等人的感人事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加强道德修养教育,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力;加强信念教育,培养行为意志力;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协调合作力等。到目前为止,医德教育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对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于不同教学手段的混合式学习 传统的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上,往往是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观看,最后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很难看清楚无菌洗手的操作步骤和细节。虽然教师反复讲解与示范,但学生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仍会出错。有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多次反复提问,导致教师需多次重复讲解,不仅浪费时间,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的面对面教学方式,革除了传统课堂中“照本宣科”的弊病,创建出更生动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调动起学生更多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前,我们根据授课内容制作外科无菌洗手的情景课件,对于局部操作细节,有局部放大,暂停,并配有讲解。对无菌洗手过程中常见的错误,重点提示,整个视频约5分钟。课堂上,学生先行观看视频,授课教师手拿无线鼠标,控制播放节奏,伴随学生观看。教师随时应用无线鼠标控制视频播放进度,根据需要,做暂停点评,对可能发生的错误及强调点反复循环播放,重点提示。多媒体教学结束后,学生们自行无菌洗手操作,同时循环播放视频,任课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画面直观清晰,解说确切生动,形式活泼新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外科无菌洗手操作步骤的理解。尤其是局部操作细节可反复播放,免去了教师多次重复讲授和演示之苦,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指导学生练习,学生对无菌洗手的概念理解得更为深刻,对无菌洗手操作步骤更为清晰,从而达到了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此外,我们还特别制作了“找一找”视频,在外科无菌洗手操作步骤中,有意插入一些常见的错误操作,然后让学生找出并自行纠正。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找错,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还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知识。

基于不同评价方式的混合式学习 对于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的学习,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之外,我们还举行手术技能操作竞赛。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们主动上网查阅资料,到实验室模拟操作或找教师指导。通过竞赛,奖励优胜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无菌观念,增强外科无菌洗手的操作技能。

基于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式学习 手术室是外科患者的主要诊治场所,也是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场所。为降低术后感染率,外科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为增强学生的无菌观念,我们利用外科模拟手术室,让学生真正感受手术氛围。根据无菌操作原则,要求学生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第一步,外科手消毒;第二步,皮肤消毒及铺无菌单;第三步,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生对外科护理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增强了无菌观念,提升了无菌操作技能。

基于不同对比结果的混合式学习 既然学生普遍存在无菌观念淡薄的问题,为何不“对症下药”,在外科无菌洗手实验课的教学中,通过有菌和无菌的结果对比,让学生看到不严格消毒的后果呢?于是,我们组织学生模拟护理工作环境,对无菌洗手前后的手,对治疗室紫外线消毒前后的空气,对无菌物品与被污染物品,对有效期内的物品和超出有效期的物品,分别进行对比采样,做细菌培养,进行结果对比。如果说,之前有的学生对无菌洗手是漫不经心,看到结果对比后,好像是换了一个人,对无菌洗手是专心致志,知道了为什么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洗手的操作原则,从而增强了无菌观念。

混合式学习的效果

对两个班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一可以看出,P <0.05,考试成绩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混合式学习在外科无菌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习和掌握无菌技术是外科护理的基本教学要求,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是外科护理人员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外科无菌洗手教学中应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通过混合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医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今后的外科临床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由于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探索,我们的实践活动的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对此,我们将继续为之努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民族卫校)

作者:韦寿宏

上一篇:卫生间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预算外资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