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理论论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混合学习理论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把混合式学习的理念、方法应用于现代远程秘书专业“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中,遵循该课程的原则和规律,试图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混合学习指导下实践教学的开展,探索出符合远程学生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篇:混合学习理论论文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设计

【摘 要】隨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网络学习资源不断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为混合式学习理论和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关键字】混合式学习;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设计

1 混合式学习概述

Singh & Reed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内,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和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协调,用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以取得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学习方式[1]。

我国学者何克抗认为,混合学习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发挥二者的互补性,以达到降低教学成本、获得最佳学习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2]。有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形成[3]。

笔者认为在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条件下,混合式学习应该进一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基于我国教育领域中的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不能有机整合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将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整合,以指导《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实施。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学者Badurl Khan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结构理论中,教学机构、教学论、技术、界面设计、评价管理、资源支持和道德伦理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4]。可见,混合式教学包含的因素是多元性的,需要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有力支持,要有具体的学习和教学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设计,需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学评价几个要素。

3 基本过程模型

本文根据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和《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本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3.1 学习需求分析

在进行学习需求分析时,可以采用内部分析法和外部分析法。内部分析法指根据教育部门内部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能力要求进行学习需求分析,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快捷鉴别出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也存在学习需求分析与社会人才能力需求不能很好接轨的问题。外部分析法指根据社会的、职业的要求来分析学生现有能力水平与期望达到水平的差距。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学习需求的分析结果能够很好的与社会和职业接轨,缺点在于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由于条件的限制,可操作性差。笔者建议由各个教学单位的相关主管部门,比如各高校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学生处等进行外部分析,一线教师采用内部分析,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来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的、客观的分析。

3.2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指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或课堂教学中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感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它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用于解答“是什么”的问题,对于陈述性知识,学习重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于对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系统性。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做”的问题,用产生式系统来表征。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知识学习的机械化,由于课堂教学的时空及教学环境的限制,仅依赖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策略性知识是在实践环境下解决问题方法的宏观思考,即学习者的认知策略,需要真实学习情景或虚拟化程度较高的教学环境的支持。 这三类知识的构建,要求不同的混合学习条件、学习时间和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在混合学习实施之前认真分析课程内容,详细的划分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3.3 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也最终决定人才培养规格。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定向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反馈、调控作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目标要适度、恰当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可以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3.4 教学环境构建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知道如何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学环境分为课堂教学环境、实验室环境、网络学习环境和社会实践环境。根据《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本课程的教学环境设计应考虑学习任务、相关教学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和协作工具等要素。

3.5 教学活动设计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活动设计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网络教学活动虽然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自主性,但又缺乏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可控性。在混合式教学中应注意二者的互补性,进行有效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课程的基本学习活动模型包括四种学习空间: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实验室学习及社会实践,在各个学习空间的教学活动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活动模型

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实验室学习社会实践

教学演示教师讲授问题总结学生讨论网络交流作业提交问题求解资料查询课件下载任务布置知识学习实践操作作品创作小组协作问题求解个别指导问题反馈环境适应能力训练教师指导经验总结

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的基本内容为:知识评价、技能评价、能力评价。三者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知识30%、技能30%、能力40%。

4.1 知识评价

按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知识评价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几个层次,具体如下:

(1)知识:指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的识别与记忆,主要表现为对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回忆和在特定情景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提取;(2)理解:指对知识深层次意义的认知,主要表现为对所学概念、原理、思想、理论等深层次理解,并可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转换;(3)运用: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够在特定情景下通过知识的综合应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4)分析:指对复杂系统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主要表现为能够对系统进行系统结构和组成要素的科学划分,并找出各子系统间的相互联系;(5)综合:指对个别问题和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够在个

别问题或现象中找到共性所在并进行有效的系统归类;(6)评价:指对所学知识或复杂问题进行价值判断。

4.2 技能评价

按照学生对所学技能的内化程度将技能评价分为指导性操作、机械操作、熟练操作和综合应用几个层次,具体如下:

(1)指导性操作: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各种计算机操作的能力;(2)机械操作:指通过训练自主完成课程中各种操作的能力;(3)熟练操作:指通过反复训练,精准熟练的完成课程中各种操作的能力;(4)技能的综合应用:指能够将所学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的选择并综合应用的能力。

4.3 能力评价

学生能力评价分为限制情景下问题解决能力、真实情景下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具体如下:

(1)限制情景下问题解决能力:指在教师限定的非真实情景下解决预设问题的能力;(2)真实情景下问题解决能力:指在真实的复杂的情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指能够综合自身各种能力,通过方法创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Singh H.& Reed C.A White Paper :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DB/OL].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下) [J].电化教育研究,2004.(3)、(4).

[3]韩立华,常樱,王玉梅.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6

[4]刘志文.混合式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22.

项目基金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技术教育专项指令性课题“网络交流平台在职业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ZL-12002。

作者:李伯飞

第二篇: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构建

摘要:把混合式学习的理念、方法应用于现代远程秘书专业“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中,遵循该课程的原则和规律,试图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混合学习指导下实践教学的开展,探索出符合远程学生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秘书资格证书专题

作者简介:董燕(1980-),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浙江杭州31003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协会2010年度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DES-10G03)研究成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目前,我国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构建已基本形成,但是现有的模式是否符合课程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是否能够把电大的远程教育发展引向21世纪的辉煌,实在是值得商榷。什么样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才是我们所期盼的,如何构建这一模式,这是现代远程教育界探讨的中心问题。本文研究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模式,试图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引入混合式学习理论(Blended -learning),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技术领域的新成果,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对教学进行改革,力图在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中探索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新思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混合式学习是一种融合了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优点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如同化学反应一样,混合式学习是使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各种教学环境等元素互相作用,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然而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并非自然而然就能产生的,它离不开精心的设计和实施,因而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就成为混合式学习研究的重点与关键所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秘书实践类课程中采用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与远程教育平台和辅导教师的交互,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也有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之传统的网络教学,可以说“混合式学习”是一次新的超越与提升。具体来说,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构建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

混合式学习理论中的第一指导理论认为:高效率的学习即学生得到了合适的、目的明确的任务,并在激励、说明、应用和整合等方法的正确指引下来完成任务,因此确定合适的任务,即课程内容的专题化、任务化是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两部分。不同的职业资格有不同的要求,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特点,秉持构建成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教学和知识体系,结合“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两大专题,其中基础知识部分由文书基础、办公自动化基础、沟通基础、速记基础、企业管理基础和法律法规几个部分组成,工作技能部分采用四级秘书的标准,由会议管理、事务管理和文书拟写与处理三部分组成。以骨干知识为纲,引入知识在秘书实践工作中的运用情况,构建本课程教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和具体分解知识的能力。每个专题任务学习结束后,安排一次讨论,讨论内容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案例研究,通过专题讨论可以使教学内容重点更为突出,难点也得到较集中的解决。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对问题的理解大大深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混合式学习在教学过程的运用

在对“秘书资格证书专题”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划分、资源整合后,授课教师列出表格,详细介绍每一专题的内容、特点及所能满足的学习需求。在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该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从“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两方面入手对“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教学进行设计。德里斯科尔曾经说过:“混合式学习是基于Web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或者混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基于Web的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混合式学习关注的不是使用何种技术与手段,不是以何种方式来实施教学,而是强调在特定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以实现最理想的教学目标。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充分掌握课程已有的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特点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根据资源整合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合理安排面授辅导、网上教学、课程实践等教学活动。在有限的面授课教学中要尽可能教授给学生学习“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学习方法,介绍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以及讲解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网上教学是面授教学的积极拓展和有效补充,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实时或者非实时与教师联系,学习知识,获取指导。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打开了另一学习天地。在秘书的专业网站中学生可以获取最新学科知识,借鉴处理秘书实际工作的经验,并在网上组织小组讨论,完成课程作业。虚拟工作室、案例库等也成为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与工具。其次,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将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安排告知学生,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进度,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并提供相应的思考题和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供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在督促学习的同时检验这一时期的学习效果。

在开放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主讲型教师,而是提倡教学主导型的教师,在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中更是如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引导、辅导及督导上。引导主要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教学中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控制,实践教学中的情景设置以及各种形式的实时交流探讨中。辅导指的是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讲解和辅导,特别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以面授课的形式或者以网络实时、非实时交流的形式进行,具体包括面授讲解、作业分析、疑难解答、学习平台的课程讨论区答疑、BBS实时讨论、QQ、E-MAIL非实时答疑等。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上,即督导。一方面,教师要督促学生完成教学计划中的相关教材学习、网上学习、四次形考作业和小组学习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调适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秘书资格证书课程”课程教学设计见下图1。

三、混合式学习的评价方式

混合学习评价是整个基于混合学习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混合式学习提倡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包括传统的考试测试、学生档案评定、过程评价等等。混合学习评价既重视个人自我评价也注重在合作过程中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个人评价是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一个过程,通过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两者的结合,使学生更加完整地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及时做出调整和反应。混合学习评价既注重结果评价也注重过程评价。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形成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提高形成性考核的比重,目的在于把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效果纳入考核体系中。混合学习评价注重“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即能理解、掌握新的知识,能通过实践验证新知识,最终将其与已有知识融合,构建新的知识架构。混合学习评价鼓励情景学习,注重行动过程本身和具体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在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的同时,扩大情景分析题和应用写作题的分值,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秘书资格证书课程”努力构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健全的混合学习评价考核体系。最终形成的多元评价结果,需要反馈给学习者,通过意见反馈和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共同提高。

四、混合学习指导下的实践教学

“秘书资格证书专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素质和秘书实践能力。该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技能为目标。”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通过由基础到综合,由课内实训到课外实习,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从实际案例出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形成理论、实践教学交融渐进模式,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秘书资格证书专题”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实践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职业性主要是指参照企业秘书培训标准和国家秘书职业标准,构建了以秘书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三个核心教学模块:办事、办会、办文。同时,根据社会对秘书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建立了实践内容遴选机制。实践性即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教学总课时的50%。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课内实训、基于网络平台的综合实训、课外实习。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向课堂外延伸、向校外延伸,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此外,推行“课证沟通”,把实践教学环节和秘书资格证书要求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开放性主要是指建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实践环境:第一,实践时间的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自由安排时间参与基于网络平台的综合实训、课外实习等实践活动。第二,实践内容的开放,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项目,进行“个性化”实践。

五、小结

综上所述,混合式学习并不是将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要考虑如何将学习所需的元素进行适当的“化合”,以产生想得到的反应。“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构建,正是用混合式学习理论指导课程教学的一次实践。通过这一尝试,希望能改变“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教学现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给课程教学注入活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东醒.网络环境中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

[2]李恬.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董燕.《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3).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5]张利兵.Blended Learning理论研究及其支持系统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董燕

第三篇:基于ASPIRE混合学习理论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案例研究

摘要 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特点、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文章从混合学习理论的ASPIRE模式入手,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实施了具体的案例教学,并对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混合学习 ASPIRE模式

“Blended learning”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对“网络化学习”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概念。何克抗教授首次引入混合学习概念时就作了定义,他认为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媒体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并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行有机地结合①。它能将两者的优势融为一体,使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得以混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 ASPIRE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该课程面向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以《测定物体密度》为教学案例,试图在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上探索混合学习的ASPIRE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混合学习的ASPIRE模式教学过程分为Analyze、Select、Program、Implement、Reveal和Evaluate六个步骤,详情请参阅《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第6期“混合学习的ASPIRE模式探究”一文。

1.1 前期分析(Analyze)

1.1.1 学习者分析

(1)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大学一年级是中学与大学的分界线,学生的年龄通常在19岁左右。其心理特征主要具有成熟性、自觉性;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2)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经过几节误差理论预备课的开设,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平台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由于实验课的学科特性,上课的地点以实验室为主,上课方式比较松散,讲授内容减少、动手时间较长。

1.1.2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对物理天平、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有一定的认识。过程与方法:能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与同学协作互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关注活动中小组成员的不同行为,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1.1.3 教学内容分析

(1)项目设计背景:物理天平和千分尺的使用对大一新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虽然经过高中实验训练,学生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并不能做到正确使用。因此,我们首先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验室自己观察仪器构造、了解仪器操作方法,然后在网上进行模拟操作。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物理平台刀口损坏等弊端,为正确操作打下基础。(2)知识类型分析:按照教学过程以及涉及的知识点,将相应的教学内容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信息化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1.2 选择教学媒体和材料(Select)

教学案例主要使用的媒体是:白板、计算机及大学物理实验室。由于采用的是混合学习模式,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将面对面的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在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传授中,多使用比较高效的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为白板为主;其他的活动多建构于网络,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丰富的资源及互动性来提高上课的效率,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3 学习活动规划(Program)

1.3.1 活动前期准备

(1)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平台的搭建。 (2)事先由学生自行在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平台上选课,每次参与的学生数为20人。

1.3.2 活动类型选择

由于本案例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因此我们主要采用了讨论交流、协作学习和自主训练等活动类型。

1.3.3 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平台模块设计

(1)课程导入模块。此模块分为:第一,课程简介。第二,仿真实验。(2)教学资源模块。在网络课程平台中将所有需要的相关资源进行归类和整理,方便学生使用。(3)作业模块。学生可以将完成的作业通过平台的“作业”板块进行上传。

1.3.4 活动设计

(1)标题:物体密度的测定。

(2)活动目标:①能运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料;②进一步加深对主要实验仪器的了解;③能为实验制定操作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活动过程;④能关注活动中小组成员的不同行为,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3)活动主体:自由选课的学习小组20人/批次。

(4)活动环境:①空间环境:装有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平台、FTP服务器的网络教室; ②资源环境:课程导入视频、相关课件、相关链接资源;③工具环境:FTP服务器,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作业模块。

(5)活动组织:①活动形式:课堂讲授+资料收集+讨论交流+展示交流;②角色分配:混合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先按学生自愿两两分组(一般为同质分组),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对网络搜索资料的熟练程度、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将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相混合(异质分组),并选出小组长;③成果形式:完整的实验报告。

(6)活动过程:①教师通过导言和视频资料引入课题;②教师进行实验目的和原理等知识的教学;③教师介绍“物体密度测定”的具体任务;④学生上网搜索实验操作资料,并进行讨论;⑤学生完成操作过程并撰写简易的实验报告并上传到FTP服务器;⑥集体讨论与交流;⑦课堂评价与教师点评。

(7)活动要求:①原理部分教学简洁扼要,讲清要点,但不深入讨论。留着问题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②完成操作时,需要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教师需适时加以引导;③学生小组协作时,可以使用各种方式进行协作,包括网络共享、FTP等,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1.4 实施计划与行动观察(Implement和 Reveal)

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统计信息”板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跟踪,并留下记录。

1.5 教学评价设计(Evaluate)

评价量表注重的是过程性评价,具体如表1。

2 ASPIRE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案例实施效果,本文除了对教学进行全程跟踪之外,还采用常规的调查问卷法,分别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总计100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以下是问卷内容与有效统计结果。

(1)你上网主要用于做什么?

A.学习31人;B.娱乐22人;C.聊天7人;D.浏览新闻17人;E.游戏18人;F.其他4人

(2)以下几种学习方式,你最能接受哪种?

A.传统教学方式5人; B.数字化教学方式8人; C.混合学习方式78人; D.其他5人

(3)你喜欢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吗?

A.很不喜欢1人;B. 一般喜欢26人;C. 比较喜欢42人;D. 非常喜欢26人

(4)你信赖的学习资料来源是什么?

A.老师推荐(平台提供)25人; B.同学推荐2人; C.自己查找(搜索引擎)16人; D.以上皆有23人

(5)你喜欢通过平台网上交作业的形式吗?

A.非常喜欢37人; B.喜欢32人; C.一般19人; D.不喜欢7人

(6)你希望别人评价你哪一方面?

A.掌握的知识量24人; B.动手能力26人; C.创新精神11人; D.学习态度、习惯22人; E.团队合作13人

(7)在众多评价者中,你更在意谁对你的评价?

A.老师44人; B.同学36人; C.自己16人

(8)你觉得使用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平台是否方便?

A.很方便59人; B.比较方便26人; C.一般11人; D.不方便1人

(9)你觉得使用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平台对你的学习是否有帮助?

A.很有帮助56人; B.有一些帮助29人; C.一般9人; D.没有帮助2人

(10)你认为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平台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A.丰富的资源37人; B.上传作业简单32人; C.上课线路清晰14人; D.知识点明确6人; E.更多交流方式8人

案例教学实践结束后,随即进行问卷调查,对收取的问卷进行整理与归类,有效的96份问卷统计数据及简略分析如下。

对第一个问题的选择较为松散,说明网络应用的广泛性。第二个学习方式问题,有81%的学生认同混合学习模式。第三个问题,选择比较、一般和非常喜欢的总数为93%,说明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上的重要性。第四个信赖的学习资料来源问题,有26%相信教师的推荐,并有53%选择了以上皆有。可见,学生还是比较信赖教师的选择的。在课前做一些资源的筛选完全是有必要的。第五个通过平台网上交作业的喜欢程度选择喜欢的占总数的73%。由于大学物理实验网(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40页)络平台的作业机制使用非常简单,而且速度也比较快。学生在上传之后,能够直接看到自己上传的成果,因此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第六个对不同方面进行评价的问题,选择的答案比较分散,学生意见不一。第七个,关于评价者问题答案同样分散。第八个平台是否方便问题选择方便的占总数的88%,绝大多数学生认可了平台操作的简便性。足见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平台的功能设计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第九个关于使用课程平台对学习是否有帮助问题,近六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平台对学习很有帮助。第十个对课程平台优势的认识问题,选择最多的是丰富的资源和作业机制,学生对平台的这两个模块比较认可。

通过对“物体密度测定”实验实施具体的案例教学,我们对基于ASPIRE的混合学习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从教学过程跟踪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这种学习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效果也优于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

3 总结与展望

综上,由于大学物理实验网络平台具有易用、易于构建和实施等特点,能与混合学习理论相配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高效的平台。因此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从课堂的实际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参与率、学生的协作互动能力等诸方面,都较一般课堂有了显著的提高。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平台还不能完全适合目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大学物理实验网络程序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迟早会解决的。

资金资助:本文受全国高等院校‘十二五’创新教改工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资助项目和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JYC201124)资助

注释

①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作者:徐寒 董金慧 范富春 印海辰 王泽平

上一篇:测绘中级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课堂管理论文